增强国民保险意识的路径探析

合集下载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覆盖面广的政策、财政支持不足、参保率低下等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缺乏覆盖面广的政策导致一部分农村老年人无法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财政支持不足使得养老保险体系难以维持,而参保率低下则制约了制度的有效实施。

建议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拓宽覆盖范围,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农民参与兴趣,以及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等。

通过这些对策的落实,可以更好地解决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保障广大农民的养老权益,并为未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对策、覆盖面广、财政支持、参保率、结论、展望、政策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一,旨在保障农村居民的养老权益,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覆盖面不广的问题。

由于政策实施不到位和缺乏相应的宣传推广,许多农村居民并没有意识到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导致参保率偏低。

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财政支持不足,导致资金短缺,制约了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

一些地方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加剧了财政支持的不足问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低下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和政策倡导,另一方面也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缺乏保障意识等因素有关。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探析,具有积极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有助于完善和改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1.2 研究意义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深挖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和解决路径,对于促进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原创保险政保业务发展思路和规划

原创保险政保业务发展思路和规划

原创保险政保业务发展思路和规划1. 引言保险政策保障业务是保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个人财产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风险保障的需求增加,保险政策保障业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保险政策保障业务的发展思路和规划。

2. 定位和目标保险政策保障业务的定位是为国家和个人提供风险保障,保护国家和个人财产安全。

其目标是稳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个人幸福感。

3. 发展思路3.1 风险管理与预测保险政策保障业务的核心是风险管理。

为了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政府和保险机构应积极发展风险预测和评估技术,通过全面、科学的数据分析来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3.2 创新产品与服务保险政策保障业务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风险保障需求。

创新可以包括引入差异化产品、推动在线理赔和投保、发展绿色保险等。

同时,保险机构还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度身定制保险方案。

3.3 加强监管与法治建设保险政策保障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监管和法治建设。

政府应加强对保险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同时,保险机构也应加强自身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确保合规经营。

3.4 提升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保险业竞争的关键,也是保险政策保障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保险机构应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同时,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4. 规划4.1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政府和保险机构应共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测、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等方面。

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来提高保险政策保障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2 引导投保意识和保险文化政府和保险机构应共同开展投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投保意识和保险文化。

通过普及保险知识和引导合理投保,增强公众对保险政策保障业务的认同度和信任度。

4.3 优化产品和服务创新环境政府应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

论保险意识的重要性

论保险意识的重要性

论保险意识的重要性保险,作为一种观念,一种知识,一种商品,一种实实在在的利益,正在向中国老百姓走来。

无论你对它有多么陌生,无论你对它有多少疑惑不解,你都不得不面对它。

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躺在国家怀抱里生活的人们,今天面对的是这样一个现实:随着国家医疗制度和养老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部分将由人们自己来承担。

国家今后除了有可能向所有国民提供最低限度的生活津贴,以保证一张“安全网”的存在以外,人们将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及早安排晚年生活,养老的责任最终将落在人们自己身上。

保险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它是社会为我们提供的安排未来生活的空间。

但大多数人却不知怎样去做。

保险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估计也就二三十年时间。

但是,以前老一辈的人们总是觉得保险是骗人的。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的人交了钱,但是没有疾病或者是其他意外出现在身边,他们就觉得钱是白交了,所以觉得被骗了。

由于这种世代相传的意识,所以的确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当代人对于保险的抵触心理。

不过,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保险这一概念也是越来越被人所接受。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在生存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安全需求便成为人们的最大需求。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人口温饱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开始寻求较高层次的需求。

在存款的目的中,养老占9.2%,防意外事故占7.5%,两项合计16.7%,以1996年底的38520亿元储蓄额计算,其金额可达6432亿元以上。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对储蓄增长原因的分析,首要因素是居民存在着体制变迁预期,具体包括对子女求学、购买住房、失业等问题产生担心,如果考虑这些方面,则居民储蓄中保险因素的比例还要更大。

保险意识对于当代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和加大保险宣传力度是我国政府急需做的一件事情。

有的人总是以为自己是幸运的,不幸都会离自己远去,但是当灾难降临时,他们没有保险的保障,导致自己束手无策。

保险就像是一双无形的手,默默保护着我们身边的每个人,但是如果你的保险意识不够强,没有这双无形的手保护你,你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就大大下降。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构想论文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构想论文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构想论文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构想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然而,在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养老保险缺口大、基金运营风险高等。

本文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构想,包括加强政府监管、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等方面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社会保险制度,问题,对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一、引言社会保险制度是现代国家公共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福祉。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仍面临一系列问题。

二、问题分析(一)养老保险缺口大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的缺口问题日益凸显。

一方面,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比例较低,许多农民工和低收入人群未能加入养老保险,导致保险基金的收入不足。

另一方面,随着养老人口的增加,养老保险支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养老金的增长速度无法满足养老人口的需求。

(二)基金运营风险高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风险较高,主要表现为资金管理不规范、投资收益不稳定、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

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基金管理人才,基金的运营管理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容易出现资金损失。

另一方面,由于投资运营的风险较高,使得基金的收益不稳定,无法为参保人提供稳定的养老金。

(三)医疗保险覆盖率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率较低,许多人群无法享受到医疗保险的权益。

一方面,由于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完善,许多农民工和低收入人群无法加入医疗保险。

另一方面,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较窄,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的需求。

三、对策构想(一)加强政府监管加强政府监管是解决我国社会保险制度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和监督工作,确保基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保险创新发展思路

保险创新发展思路

保险创新发展思路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保险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保险的需求,因此,保险创新成为了行业的关键词之一。

本文将探讨保险创新的发展思路,为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理念创新在保险创新的过程中,理念创新是最基础且最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保险理念注重保障和风险管理,而现代社会对保险的需求已经超越了这一点。

因此,保险公司需要在理念上进行创新,将保险产品与服务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例如,可以发展健康险、教育险等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保险产品,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也应该将技术创新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技术创新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等。

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进行个性化定制和风险评估,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技术渠道进行线上销售和客户服务,提高运营效率。

三、合作创新保险创新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因此,合作创新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保险公司可以与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医疗机构等进行合作,共同研发创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例如,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智能保险产品,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理赔和风险监测;与医疗机构合作推出医疗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保障。

四、创新监管保险创新的推广和发展需要与监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因此,监管部门也需要创新监管机制,为保险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一方面,监管部门可以加强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审查和监督,确保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可以简化审批流程、放宽市场准入等,鼓励和支持保险创新。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保险创新不仅需要在国内进行,还需要与国际保险市场进行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际保险机构的交流与学习,可以吸取先进的保险理念和技术,推动中国保险行业的创新发展。

同时,也可以将中国的保险创新成果输出到国际市场,拓展保险业的国际影响力。

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路与对策

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路与对策

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路与对策随着我国农业保险的不断发展,农业保险已成为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

借助农业保险的力量,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风险问题,提高农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业保险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路与对策。

一、拓展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需要大力推进农业保险的普及与发展。

可以加大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传统农业的保险覆盖面积。

农产品生产受天气、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加强对农产品的保险保障可以有效降低农民的生产风险,提升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农业收入保险。

农业收入保险是根据农民的收入情况来确定赔偿金额的一种保险形式,能够更加精准地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增强农民的收入保障能力。

还可以探索发展农村综合保险,将农业保险与其他类型的保险进行结合,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保险保障。

二、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不断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

可以开发适应不同农业类型和地区的保险产品。

各地农业生产的种类和情况各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不同的保险产品,如针对果树种植、家禽养殖、大田作物种植等不同农业类型的保险产品。

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保险服务。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保险咨询、理赔申请等服务,方便农民进行保险购买和维权。

还可以积极推动农业保险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保险的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提供更为精准的保险保障。

三、强化农保机构的能力建设农业保险的发展离不开农保机构的支持和推动。

为了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农保机构的能力建设。

可以加强农保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农保机构应加强对农业风险的研究和分析,不断提升风险评估和预测能力,做到风险防控和损失减少的最大程度。

可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

农保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班、举办讲座等形式,向农民普及农业保险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和订购保险的能力。

原创保险政保业务发展思路

原创保险政保业务发展思路

原创保险政保业务发展思路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政保业务作为保险行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稳定收入、低风险、长期合作等特点,逐渐受到各界关注和认可。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政保业务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业务模式、创新产品等角度探讨政保业务的发展思路,为保险公司在政保领域的拓展提供参考。

二、市场需求分析政保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

政府机构在保障公共利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保险作为风险转移的工具,可以为政府机构提供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方式。

因此,政府机构对保险需求的增加是政保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除了政府机构的需求外,个人和企业也是政保业务的主要客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和企业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对保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政保业务可以提供各类险种,如劳动保障险、财产保险等,满足个人和企业的保险需求。

因此,保险公司在政保业务发展中应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结合政府机构、个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为政保业务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三、业务模式创新创新是推动保险业务发展的关键。

在政保业务中,保险公司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业务模式,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1.在线服务平台:建立政保业务在线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便捷的保险购买、理赔等服务,提高客户体验和满意度。

2.政银保合作:与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出针对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定制化政保产品,实现多方共赢。

3.精细化风险管理: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评估风险,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保险方案,有效降低风险,提升保险服务的质量。

4.开展保险教育:通过开展保险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公众保险意识和风险意识,拓展政保业务的市场空间。

通过以上创新业务模式,保险公司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实现政保业务的持续发展。

关于提升我国国民保险意识的对策探讨

关于提升我国国民保险意识的对策探讨

关于提升我国国民保险意识的对策探讨作者:聂若成王婧王淑婷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1期摘要:保险意识即人们对于保险的重视程度和需求程度,包括保险思想和心理。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国民的保险意识不强。

本文通过分析保险意识的作用和我国国民保险意识淡薄的现状,对提升我国国民保险意识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保险行业;保险意识;保险教育2019年我国的保险行业首次突破20万亿,可以说是历史性的跨越。

2020年,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1月到2月期间,寿险公司国寿、平安、太保、新华等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速20.5%、-11.8%、-0.1%、44.2%,国民的保险意识显著提高。

一、保险意识的发展和作用保险意识指人们对保险这一事物的理解、了解程度、认知程度、需求愿望等多个方面的理论总和。

也包括社会对保险行业的看法和重视程度等一系列保险思想体系。

保险,顾名思义就是一份保障,是人们为了减少和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段,它也是国家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保险意识的形成发展一共有四个阶段。

第一,规避风险的意识形成;第二,减少和控制风险损失的意识形成;第三,转嫁风险的意识形成;第四管理危险的现代保险意识的形成。

保险意识的提高对商品经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还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减少经济损失、破除迷信等作用。

二、我国国民保险意识淡薄的现状分析我国国民保险意识淡薄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对自身的安全保障意识浅薄。

很多人只有等到风险发生了才意识到解决问题,没有提前做好风险准备的意识;二是我国没有现代化的保险思想体系。

保险思想对于人们购买保险的行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人对于保险的概念缺乏认知,保险思想存在偏差,导致不会合理运用保险;三是封建迷信思想的荼毒。

在中国很多农村依旧有着封建固化的思想,人们一直认为自己可以一辈子平平安安不出意外,买保险意味着诅咒自己会出意外,是不吉利的象征;四是现行的关于保险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促进全民参保的对策和建议

促进全民参保的对策和建议

促进全民参保的对策和建议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整体福祉的重要制度安排。

保险是一种互助机制,通过集体共担风险、平摊损失的方式,为参保者提供经济保障和风险防范,其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

然而,尽管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和完善程度,但全民参保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有些群体尤其是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尚未得到有效覆盖,导致保险体系的普惠性和公平性亟待提升。

因此,促进全民参保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保障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民参保意识提升全民参保意识是促进全民参保的首要任务。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对社会保障制度知之甚少,对保险产品的种类、涵义、作用等了解程度不够,缺乏对保险的专业认知和理性认同,导致参保意愿不强。

因此,要加强对社会保障知识和保险产品的宣传普及,提高全民对参保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唤起人们投保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社会保障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保险观念和风险意识,认识到参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各级保险机构和媒体应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大力推广保险知识,普及保险常识,增强全民参保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同时,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新媒体技术,将保险宣传形成常态化、多样化的宣传模式,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了解保险政策、产品和服务。

二、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参保便利性要促进全民参保,首先要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提高参保便利性和普惠性。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导致一些群体参保的门槛高、手续复杂、服务不便,影响了人们的参保意愿和参保积极性。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简化参保手续,提高参保的便捷性和通达性。

首先,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等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倾斜力度,降低他们参保的门槛和成本,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保险业的现状分析与创新思路

保险业的现状分析与创新思路

保险业的现状分析与创新思路保险业是指提供保险服务的行业,其主要业务是向客户提供各种保险产品。

保险业在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的同时,也是一种经济产业。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风险保障意识的不断增强,保险业正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保险业的现状出发,探讨保险业创新思路。

一、保险业的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当前,国内保险业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2万亿元,其中保险业的经营总收入为4.0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2%。

这表明,保险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

2.保险产品保险产品作为保险业的主要业务,也是保险产品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已经实现了从传统意义上的人身意外保险、汽车保险、财产保险等到现在的健康、养老、医疗、旅游、教育等多元化产品的转变。

与此同时,保险产品的趋势也发生了转变,从过去的高保额和低保费向高保障和低风险转变。

二、保险业的创新思路1.科技创新首先,科技创新是保险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公众对于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期待日益增长,同时科技的不断创新也为保险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下一步,保险公司可以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高效、优质的服务,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2.创新产品其次,创新产品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未来保险业产品设计往高保障和低风险转变的趋势将不可逆转。

在产品设计和研发中,保险公司可以增加灵活性、多样性、个性化等特点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例如,结合大数据和风险管理技术,可以将风险诊断服务纳入保险产品设计,提高客户体验和保险市场竞争能力。

3.增强市场营销最后,市场营销是保险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目前,保险公司常常采用各种营销手段,如品牌营销、多元化渠道、社交媒体等等,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未来,保险公司应加强社交媒体等新渠道营销,并加强数据分析,通过精准的投放和营销,增强市场竞争力。

重客政保渠道发展思路

重客政保渠道发展思路

重客政保渠道发展思路现代社会中,保险行业早已成为了经济风险的重要载体和社会安全的保障。

保险产业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客户服务是保险公司基础和未来发展的核心。

保险公司通过建立健全的重客政保渠道,可提高客户满意度,保障保单续投率和公司经济效益。

为此,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如何发展重客政保渠道。

1.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建立健康、稳定的客户关系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保险公司能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保险方案,增强客户黏性。

保险公司可通过定期回访、客户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建立客户档案、分析客户需求,针对客户群体推出更合适的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2. 拓展线上服务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应积极拓展线上服务平台,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购买和理赔服务。

通过建立完善的在线服务系统,保险公司可实现客户自助查询、在线投保、在线理赔等功能,方便客户随时随地享受服务。

同时,在线服务平台还可为公司提供全方位的客户数据支持,帮助公司更好地进行精准营销和客户管理。

3. 强化渠道管理与培训优质的渠道是保险公司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保险公司应加强与渠道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稳定、互惠的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市场。

同时,保险公司应注重渠道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4. 创新产品和服务保险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行业,保险公司应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保险公司可结合当地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引入智能保险、定制保险等新概念,拓展产品线,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5. 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保险公司应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积极宣传政策法规和保险知识,提高公众对保险行业的认知和信任度。

通过举办保险知识讲座、政策解读会等活动,加强对客户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客户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度,促进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保险政保业务发展思路

保险政保业务发展思路

保险政保业务发展思路1. 引言保险政保业务作为保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风险转移和保障合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政保业务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保险政保业务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思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保险政保业务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思路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保险政保业务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稳定农业生产和保障农民的收益,保险政保业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2.1 农业产险的创新产品设计针对农业领域的特点,保险公司可以开发出针对不同农作物和自然灾害的保险产品,如农作物保险、家禽养殖保险等。

保险公司可以与农民合作,共同研究灾害风险评估和保险金计算模型,为农民提供更精准的保险保障和理赔服务。

2.2 发展农业保险服务平台保险公司可以建立农业保险服务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为农民提供保险产品购买、理赔申请、风险管理等服务。

通过应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农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其他终端进行保险操作,提高保险的便捷性和透明度。

2.3 加强宣传和培训保险公司可以加强对农民的保险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风险意识和保险知识水平。

通过组织保险讲座、培训班等活动,帮助农民了解保险的作用和好处,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保险政保业务,提高农业保险的普及率。

3. 保险政保业务在企业领域的发展思路3.1 加强对企业风险的评估和管理保险政保业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情况,为企业提供风险评估和管理咨询服务。

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保险产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

3.2 推动企业风险共担机制保险政保业务可以引导企业共担风险,通过合作联保和风险共享等方式,减少企业经营风险。

保险公司可以与政府、金融机构等合作,建立企业风险共担基金,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和补偿。

3.3 开发创新的企业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和风险情况,开发创新的企业保险产品。

保险行业消费者教育与保险知识普及策略

保险行业消费者教育与保险知识普及策略

保险行业消费者教育与保险知识普及策略保险是一种重要的金融服务行业,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然而,由于保险行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很多消费者对于保险产品和相关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容易在购买保险时出现盲目性和不全面性。

因此,加强保险行业消费者教育与保险知识普及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保险行业消费者教育与保险知识普及的策略。

一、建立多层次的保险知识普及渠道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消费者对于保险知识的需求,可以建立多层次的保险知识普及渠道。

首先,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保险知识,针对大众进行普及。

其次,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传播保险知识,满足年轻一代对于快速、便捷获取信息的需求。

此外,还可以通过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等渠道提供个性化的保险知识教育,为消费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解答和指导。

二、开展保险知识普及宣传活动为了增加公众对于保险知识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保险知识普及宣传活动。

比如,可以组织保险知识讲座和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对消费者进行系统的保险知识普及和解读。

此外,还可以开展线下走访活动,深入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场所,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

同时,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可以开展保险知识普及的在线直播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关注。

三、建立互动式的保险知识普及平台为了提高消费者对于保险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建立互动式的保险知识普及平台。

这样的平台可以包括在线问答社区、保险知识普及游戏、保险知识测验等,让消费者在娱乐中学习,增加保险知识的吸引力。

同时,可以设置奖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保险知识普及的用户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四、加强保险从业人员的培训保险行业的从业人员是保险知识普及的重要力量,他们直接面对消费者,负责提供咨询和服务。

因此,加强对保险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保险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对于推动保险知识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内部交流和分享,不断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提高群众保险意识的方法

提高群众保险意识的方法

提高群众保险意识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很多人对保险的认识仍然存在偏差,缺乏保险意识。

为了提高群众保险意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一、加强保险知识的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提高群众保险意识的关键。

政府、保险公司以及媒体等可以通过举办保险知识讲座、撰写保险知识文章、制作保险知识宣传片等方式,向群众普及保险知识,让他们了解保险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操作流程。

同时,可以通过保险知识竞赛、保险咨询热线等形式,为群众提供咨询和解答服务,增强他们对保险的认识和了解。

二、建立保险意识培训机制除了宣传教育,建立保险意识培训机制也是提高群众保险意识的有效途径。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培训机构,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保险意识培训课程,培养他们对保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企事业单位开展保险意识培训,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专家指导,提高员工对保险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此外,也可以鼓励学校加强保险教育,将保险知识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保险意识。

三、推动保险行业发展创新保险行业作为服务于社会的重要行业,应该不断发展创新,提高保险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增强群众的保险意识。

保险公司可以推出更加贴近群众需求的保险产品,例如家庭保险、健康保险等,通过个性化定制和差异化竞争,吸引更多人参与保险。

同时,保险公司也应该加强客户服务,提升理赔速度和服务质量,增强群众对保险的信任和满意度。

四、加强监管力度,维护群众权益保险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保险市场的监管,打击保险行业的不正当竞争和欺诈行为,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加强对保险产品的审查和监督,确保产品的透明度和合规性,防止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此外,还可以建立健全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为群众提供投诉举报渠道,及时解决保险纠纷,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提高群众保险意识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培训机制、推动行业创新和加强监管力度,才能提高群众对保险的认识和参与度,推动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生活环境。

中国保险业趋势与发展对策分析

中国保险业趋势与发展对策分析

中国保险业趋势与发展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保险行业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提高。

中国的保险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市场和巨大潜力的金融服务业。

然而,在我国保险市场逐步成熟的背景下,保险公司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会。

本文将从保险业的趋势以及发展对策两方面入手,对中国保险业进行分析,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发展伴随着消费升级和人口老龄化,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更加注重保险服务的专业化和全面性。

保险公司通过与其他行业进行战略合作,以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同时,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研发,推出旅游保险、健康保险等多个类别产品。

2. 科技创新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应用,解决了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也提升了保险公司的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保险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舒适、安全、便捷的服务体验。

3. 监管政策加强《保险法》的制定和修订,标志着我国保险公司运营的监管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此外,我国保险监管部门对于商业保险市场的投诉和纠纷处理也日益严格,保证了保险行业的稳定和发展。

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对策1. 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保险公司要通过加强内部管控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应该建立严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和业务运营效率。

2. 优化服务体验消费者在选择保险产品时,不仅需要保险服务的保障能力,也注重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

保险公司应该通过提升服务流程以及产品创新,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个性化,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3. 科技创新保险公司要与时俱进,通过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来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的服务体验。

此外,保险公司要加强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并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确保技术创新带来的变化符合保险行业的特点和发展需要。

结论随着消费升级和科技变革的影响下,保险行业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

学习保险“国十条”体会(2篇)

学习保险“国十条”体会(2篇)

学习保险“国十条”体会保险“国十条”是指2018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保险改革开放的意见》。

这个意见文件的全称是《关于进一步深化保险改革开放的意见(保监发〔2018〕23号)》,被广泛称为“国十条”。

这份文件对于我国保险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学习保险“国十条”所获得的体会进行阐述。

首先,保险“国十条”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将为我国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要求加大资本金监管力度、加强保险公司治理、加强保险中介市场监管等。

这些措施的出台,将有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保险“国十条”强调要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保险行业的稳定发展。

这体现了保险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直接涉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

而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就在于通过政策的引导和调整,来保持保险行业的稳定发展,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再次,保险“国十条”强调要加强对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这反映了保险行业服务理念的转变,将客户利益放在首位。

这对于提升保险行业的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加强对保险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也对于提高消费者的保险认知和信任,促进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保险“国十条”提出要推动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这体现了保险行业应对市场竞争和变化的需求,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

而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保险公司加强技术研发,提升整体的科技水平。

同时,保险公司还需要注重市场调研和消费者需求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综上所述,学习保险“国十条”让我深刻认识到保险行业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让我看到了保险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保险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个人和企业的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增强国民保险意识的路径探析

增强国民保险意识的路径探析

1 . 投保 比率低 。2 0 1 0年上海 “ 1 1 . 1 5 ” 特大火灾 , 造成 5 8 人死亡和 多人受伤 , 此次事故仅造 成的房产 直接 损失 即高达 5 亿元 人 民币 , 再 加上 居 民其 他财 产 , 总损 失额 超过 1 0 亿元 。然 而家财 险 、 房贷 险 、 车险 等多个 险种 的 理赔金额仅 为 1 9 0 0万元 ,这和火 灾所造 成的经济 损失


较近且是个 开放 的城市 , 所 以广州人 的保 险意识相对于 其他 地方 来说 还 是 比较强 的 , 但 统计 结果表 明 , 广州平 均每 1 0 个人 才有一张保单 , 而在靠近广州 的香港 , 几乎 平均 每人就 会有 1 张保单 , 而在发 达 国家美 国 , 平 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个人会有 3 张保单 , 在我们邻居的日 本平均每人会有高
增强国民保险意识的路径探析
孟 辉
( 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吉林 长春 1 3 0 1 1 7 )

要: 随着我 国保险业务 规模 的不断扩 大. 保 险业 已成为国民经济 的一个重要行业。 但是 , 我 国保 险业发展还 比较落后 , 其 主要原
因之一是国 民保险意识比较 淡薄。因此, 分析国民保 险意识 的现状。 研究提 高全 民保 险意识 的对策。 对于进 一步 落实 中央关 于“ 大力发展保 险事 业” 的指示。 建立我国的保险保 障制度 , 具有极其 重要 的意义。 关键 词 : 保 险业 ; 保 险监管; 国民素质 作者简介 : 孟辉( 1 9 6 7 一 ) , 女, 吉林 松原人 , 吉林 财经 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 , 硕士, 研究方 向: 保 险理论 与实务。
中图分类号 : F 8 4 0 . 3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3 3 0 9 ( x 1 . 2 0 1 3 . 1 0 . 6 5 文章编号 : 1 6 7 2 - 3 3 0 9 ( 2 0 1 3 ) 1 0 — 1 4 2 - 0 2

论我国居民保险意识落后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论我国居民保险意识落后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论我国居民保险意识落后的原因及对策一、我国居民保险意识现状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消费者现有财富的增长和风险总量的提高,使消费者对保险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承担风险的主体逐渐从政府转移到企业和个人。

实践证明,保险是应对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中国自1959年停办国内保险业务以后,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没有商业保险的实践,因此,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总体风险意识滞后,保险观念单薄。

在面对各种可能遇到的人生风险上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预防保障意识。

以2005年北京市的一项对市民保险意识的调查为例,调查的部分结果如下图:对于保险态度,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505人中258名被调查者认为保险“可“很反感”占比24.95%,有可无”,占比51% ,126名被调查者认为“保险是骗人的”,只有121 名被调查者选择“保险是必须的,防范风险或者投资理财”,占比约23.96%。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居民在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上比较缺乏,缺少利用保险规避和转嫁风险的知识能力,为此,我们应强化保险意识教育,提高其防范风险的能力。

二、我国居民保险意识落后的的原因公众保险意识关系到整个保险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只有深刻认识影响保险意识的诸因素并努力改善保险意识的提高的社会存在,才能促进广大市民保险意识的提高,进而稳定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

关于我国居民保险意识落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我国传统历史文化思想的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文化积淀十分厚重,传承与延续的一些思想影响极深极广,其中很多思想造成了我国居民保险意识的淡薄。

比如“天命”思想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一直延续的一个重要思想,在当代社会仍然存在很大影响。

许多国民仍相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认为人的一生祸福生死都是上天已经安排好的,不能为人力所改变,即使生活陷入困境仍默默去承受。

从现代保险意识角度看,这是对风险无动于衷的一种漠然态度的表现。

人们还产生了非理性的过度自信,认为灾难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财产安全状况、未来生活保障能力过于自信,从而导致对风险预备意识的极度缺乏。

保险服务民生的举措

保险服务民生的举措

保险服务民生的举措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保险服务民生的背景和意义
2.我国保险服务民生的主要举措
3.保险服务民生的效果与挑战
4.未来保险服务民生的发展方向
正文
1.保险服务民生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险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提高民生福祉。

因此,保险服务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国保险服务民生的主要举措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保险服务民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保险业的发展。

主要包括:加大对保险业的监管力度,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保险产品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保险需求;推广保险知识普及,提高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等。

3.保险服务民生的效果与挑战
保险服务民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提高了人民群众的保障水平,降低了社会风险等。

然而,保险服务民生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保险服务水平不高、消费者保险意识较弱等。

4.未来保险服务民生的发展方向
面对未来,保险服务民生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服务质量。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国民保险意识的路径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保险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险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但是,我国保险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国民保险意识比较淡薄。

因此,分析国民保险意识的现状,研究提高全民保险意识的对策,对于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保险事业”的指示,建立我国的保险保障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保险业;保险监管;国民素质
一、我国国民保险意识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或者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中国人的保险意识是十分落后的,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大多数人认为保险是骗人钱财的。

根据数据统计,广州离香港比较近且是个开放的城市,所以广州人的保险意识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还是比较强的,但统计结果表明,广州平均每10个人才有一张保单,而在靠近广州的香港,几乎平均每人就会有1张保单,而在发达国家美国,平均每个人会有3张保单,在我们邻居的日本平均每人会有高达6张的保单。

可见,我国的国民保险意识比较落后。

国务院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国民的保险意识很低,只有6%的消费者对于投保的好处有恰当的了解,虽然有很多人已经购买了保险产品,但是在他们之中仍然有40%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了解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

我国的经济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国民保险意识不强,制约保险业的发展。

二、国民保险意识淡薄的不利影响
(一)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1.不能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稳定作用。

当前我国居民倾向于购买带有储蓄、投资功能的人寿保险,而相对忽视了保障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财产保险、农业保险等,阻碍了保险经济补偿功能的发挥。

据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统计,我国近几年每年受灾人口有2亿多人,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2000亿元,但保险赔款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仅为1%左右。

可见,国民保险意识淡薄使我国保险不能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稳定作用。

2.不能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支柱作用。

我国保险业发展非常迅速,2002年保费收入为3053亿元,到了2011年保费收入已达到13257.6亿元,平均年增长幅度达到43%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

但2012年,我国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只有
3.4%,保险密度为106
4.4元,然而在2010年,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保险深度已达12%左右,而发达国家保险密度方面更是早已达2000-3000美元。

可见,虽然我国保险业已取得巨大的发展,但由于国民的保险意识淡薄,我国的保险业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二)对国民自身的不利影响
1.投保比率低。

2010年上海“11.15”特大火灾,造成58人死亡和多人受伤,此次事故仅造成的房产直接损失即高达5亿元人民币,再加上居民其他财产,总损失额超过10亿元。

然而家财险、房贷险、车险等多个险种的理赔金额仅为1900万元,这和火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起来,是微乎其微的。

可见,由于民众保险意识淡薄,很多遇难者并没有给自己购买保险来保障自己的财产利益和生命权益。

2.投保险种不科学。

保险的主要职能是在被保险人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保险事故时,为其提供保障。

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保险意识,人们购买的保险产品并不科学,发生意外时,被保险人获得的保险金有限,无法保障其家人今后的正常生活,这也就丧失了保险产品的保障作用。

如2010年伊春空难中,遇难的42人中,有35人在20家保险公司投保了人身保险,投保比例高达8
3.3%。

但事实上,遇难者中,投保航空意外险(包括综合交通意外险)的仅占约30%。

(三)对保险公司的不利影响
1.对保险销售人员的抵触变强。

人们淡薄的保险意识容易导致人们对保险产生抵触情绪,无论本身是否有保险需求,都拒绝保险从业人员向其介绍任何有关保险的知识,拒绝向其推销保险产品。

而有的人买了保险也依旧对保险持有抵触情绪,投诉、退保等情况屡见不鲜,从而导致保险公司的业绩下滑,抑制了保险业的发展。

2.保险投诉案件增加。

近年来,伴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的纠纷也逐年增多,人们对保险公司的投诉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保监会2012年发布的资料显示,2012年,保监会共接收保险消费者有效投诉16087件,同比增长205.78%,其中,理赔纠纷仍是产险公司合同纠纷投诉的重点,激增的投诉案件说明人们对保险的抵触情绪日益严重,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就是人们的保险意识不足,购买的时候没有充分了解所买的保险产品,导致投保后感到不满而进行投诉。

三、国民保险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1.文化原因。

我国在文化上推崇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信仰,且由于历史文化的传习,人们普遍认为养儿能防老,以及更加重视家庭共济的文化,然后这些文化的传承与保险意识所具有的转移风险、风险共担的特性相矛盾,人们更加习惯于安然的接受现实,不愿意主动的用保险的方式来处理风险。

2.消费者的心理问题。

由于保险产品具有一种偶发性的特点,国民对于保险存在一种侥幸的心理,很多人认为这样的风险不一定就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另
外,人们还有从众的心理,会观望周围人的做法,别人没有购买,即使自己需要保险产品,也可能不会去买保险。

3.保险所具有的特性。

保险是一种非必需、非渴求性商品,一种无形的商品,是靠合同条款来形成的,消费者无法直接看到自己的利益,更是很难体会到保险在未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除非是在发生保险事故时才可以体会到保险带来的价值,保险的这些特性致使我国的国民保险意识不强。

(二)客观原因
1.历史原因。

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小农经济社会,国民更加重视集体保障而轻视个人的保障,人们更加相信社会、相信集体的力量,认为不会发生什么大的风险事故。

由于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因素,大家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不会对于长远的不确定的事情作出选择。

2.体制原因。

解放以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政府保障为主,虽然保障的程度不是很高,但是政府几乎做到了全方位的保障服务,在这种体制下,人们主动防范风险的心里不强,人们的风险防范意识越来越弱,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不断的完善保险体系,且保障走向社会化,但由于受传统体制潜移默化的影响,国民的保险意识仍然不强。

3.媒体的错误引导。

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更加有着引导人们思维模式的作用,媒体经常报道一些保险索赔方面的纠纷事件。

根据保险合同,对于一些除外责任,保险公司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然而一些记者由于不了解保险,他们就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来报道这些保险纠纷事件,给保险公司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媒体的这种错误引导也是我国国民保险意识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增强国民保险意识的对策
(一)宏观方面
1.加大普及教育。

在增强国民保险意识问题上要从小就抓起来,国家应加大教育大力,开展对于中小学生保险知识的普及教育,培养他们的基本保险意识。

2006年,我国国务院及相关部门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有关保险教育改革的若干条文件,都强调要加强中小学生的保险意识,更要从小抓起。

2.政府给予支持。

增强国民的保险意识是我国大力发展保险事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核心部门,对于国民保险意识不强的问题,要想增强国民保险的意识,一方面,政府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保险的功能及作用。

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开展政策性的保险业务。

对于如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巨灾保险等具有较强外部性的特点险种,作为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政策,给予相关人群一定的支持,让更多的国民体会到保险带来的实际意义。

3.加强保险监管相关制度建设。

为了保障保险市场更加稳健快速的运行,监管机构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于一些保险财务的信息及流程进行透
明式的公开,并对于消费者的思想方面进行了解,在教育方面,监管机构在风险和保障方面进行全方位透彻的教育,并要构建保险的信用等级评价制度。

(二)微观方面
1.加强保险自身宣传。

首先,作为保险公司应投入更多正面的宣传和推销工作,要使广大人民对于保险的发展历程以及保险行业的性质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树立正确的保险行业形象,譬如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对国民进行保险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了解保险的性质及如何购买保险。

其次,保险行业应该针对不同的人群展开不一样的宣传方式及教育活动。

例如,对于中老年的这个群体,老龄化的问题愈来愈重要,所以对于保险的需求肯定越来越大。

2.完善保险合同细节。

对于已经购买保险的人群来说,有时在履行保险合同时会发生纠纷与争执,针对保险合同不明确的问题,保险公司应不断完善保险合同的细节,树立起保险行业良好的口碑。

同时,保险公司在建立诚信原则的基础上,提高保险代理人的素质、发挥培训平台的作用,从而更加有利于保险行业形象的提升,更有利于国民保险意识的提高。

3.提高员工和销售人员的素质。

保险公司与国民之间的直接沟通纽带便是基层的销售人员,国民对保险行业的理解与了解大多数是通过销售人员获得的,所以,若要增强国民保险意识,职工的培训与销售人员素质的提高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黄素.论加大我国国民的保险教育[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2007.(04).
[2] 何洪涛.加强大学生保险意识教育的对策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报,2009.(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