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排烟设计原理

合集下载

排烟系统工作原理

排烟系统工作原理

排烟系统工作原理
排烟系统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通风以及管道系统来有效地排除室内产生的烟雾、废气、灰尘和有害物质,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人员安全。

下面将介绍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

1. 集烟防火区域的监测和控制:排烟系统首先需要监测烟雾和火焰的存在并产生相应的信号。

当火灾发生时,火焰监测器会检测到火焰的存在,并向控制器发出信号。

2. 排烟阀的开启:在火焰监测器发出信号后,控制器会控制相应的排烟阀门打开。

排烟阀门通常位于排烟管道和室内空间之间,将烟雾和废气排放到室外。

3. 排烟机组的启动:排烟阀门打开后,控制器会启动排烟机组。

排烟机组通常由电机、风机和滤网等组成,通过强制排风的方式将烟雾和废气抽送到室外。

4. 排烟管道和风道系统的布局:排烟系统的管道和风道系统是排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排烟管道和风道需要合理布置,以确保烟雾和废气能够顺利排放到室外,同时不会对建筑结构和人员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5. 排烟系统的控制和监测:排烟系统通常配备有控制器和监测器,可以实现对排烟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控制器可以根据火灾发生的情况自动启动排烟系统,监测器可以实时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并提供相应的报警信号。

总的来说,排烟系统通过监测火焰、控制排烟阀门、启动排烟机组以及布置合理的管道和风道系统,可以将烟雾和废气有效地排放到室外,以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和人员的安全。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是建筑火灾烟气控制防烟和排烟的方式之一,都是经济适用且有效的防排烟方式。

一、自然通风方式(一)自然通风的原理自然通风是以热压和风压作用的不消耗机械动力的、经济的通风方式。

如果室内外存在空气温度差、或者窗户开口之间存在高度差,就会产生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当室外气流遇到建筑物时产生绕流流动,在气流的冲击下,将在建筑迎风面形成正压区,在建筑屋顶上部和建筑背风面形成负压区,这种建筑物表面所形成的空气静压变化即为风压。

当建筑物受到热压、风压同时作用时,外围护结构各窗孔就会产生内外压差引起的自然通风。

由于室外风的风向和风速经常变化,导致风压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二)自然通风方式的选择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疏散楼梯间是建筑物内部人员疏散的唯一通道;前室、合用前室是消防队员进行火灾扑救的起始场所,也是人员疏散必经的通道。

因此,在火灾时无论采用何种防烟方法,都必须保证它的安全,防烟就是控制烟气不进入上述安全区域。

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由于这些建筑受风压作用影响较小,利用建筑本身的采光通风,也可基本起到防止烟气进一步进入安全区域的作用,因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简便易行。

当采用凹廊、阳台作为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或者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窗面积符合《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规定时,如图3-10--10-1~图3-10-3所示,可以认为前室或合用前室自然通风性能优良,能及时排出因前室的防火门开启时,从建筑内漏入前室或合用前室的烟气并可阻止烟气进入防烟楼梯间。

图3-10-1 利用室外阳台或凹廊自然通风图3-10-2 利用直接向外开启窗的自然通风图3-10-3 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三)自然通风设施的设置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且在该楼梯间的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0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是一种灵活、经济、可靠的防烟排烟系统,应用于建筑物中。

相比其他方式,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具有成本低、能耗少、操作简单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原理、构成和运作方式。

一、自然通风系统原理自然通风系统是利用温度和气压差异产生的气流进行通风的一种系统。

根据气流的运动原理,可以分为自然对流和风压驱动两种方式。

1. 自然对流自然对流是指在建筑物内外产生温差时,建筑物内部空气产生密度差异,从而产生气流的一种现象。

当温度升高时,热空气会上升,而冷空气则下沉,形成气流。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物的通风口、天窗、出风口等通风设施,可以利用自然对流实现空气的对流循环。

2. 风压驱动风压驱动是指利用风的作用力,产生气流进行通风的一种方式。

当风吹过建筑物表面时,会产生气压差异,从而引起空气的流动。

通过合理设置建筑物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使得风能够顺利地进入建筑物内部,并将污浊空气带走,以实现通风的目的。

二、自然排烟系统原理自然排烟系统是通过利用气流产生的排烟效应,将烟雾和有害气体排出室外。

自然排烟系统依靠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和自然环境条件,实现烟气的排出。

1. 烟气热浮力效应烟气热浮力效应是指烟气比空气密度小,受到浮力作用上升的原理。

当烟气产生时,烟气的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会上升到较高的位置。

利用建筑物内的通风口、天窗等设施,烟气会顺利地排出建筑物内部。

2. 风压效应风压效应是指在受风作用下,室内产生较高气压,使烟气被带出建筑物的原理。

当风吹过建筑物表面时,会产生气压差,使得建筑物内部产生正压,烟气会被推动流向出口。

三、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构成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主要包括进风口、出风口、通道以及各种通风设施。

1. 进风口进风口是指建筑物内外通过风口,将新鲜的空气引入建筑物内部的设施。

进风口通常设在建筑物外墙上,可以是门窗、气口等,通过调整进风口的位置和尺寸,控制空气的进入量。

通风系统排烟装置工作原理

通风系统排烟装置工作原理

通风系统排烟装置工作原理通风系统是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洁,保持室内的空气质量,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建筑物中,特别是高层建筑中,通风系统还承担着排烟的功能,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

通风系统排烟装置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空气流动原理通风系统排烟装置利用空气的流动原理实现室内空气的排放和新鲜空气的补充。

空气是一种流体,在建筑物中会随着压力和温度差异而产生流动。

而通风系统利用这种流动特性,通过设备和管道将空气引导到需要排烟的区域,达到排烟能力。

2. 排烟设备通风系统排烟装置包括多个排烟设备,例如排烟风机、排烟管道和排烟口。

排烟风机通过旋转叶片产生气流,将烟雾和有毒气体吸入,并排出室外。

排烟管道将烟雾和废气从排烟口引导出去,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3. 热对流传导烟雾在火灾现场因热的影响而上升,这是由于烟雾中的热空气比周围空气轻,形成了烟气局部上升的现象。

通风系统排烟装置利用这种烟雾的热对流传导特性,通过排烟设备产生强风,加速烟雾的上升,达到排除烟雾的目的。

4. 机械抽风原理通风系统排烟装置还利用机械抽风原理,即通过排烟风机产生负压,促使烟雾沿着设备和管道方向流动。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控制系统,可以使烟雾沿着预定方向流动,避免其回流进入其他区域,保持室内的安全。

5. 自然通风原理除了机械抽风原理,通风系统排烟装置还可以利用自然通风原理实现烟雾的排放。

自然通风是指通过建筑物的开口和空气压力差异,使室内的烟雾自动外排。

通风系统可以合理设计建筑物的通风口和风道,使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提高排烟效果。

综上所述,通风系统排烟装置通过利用空气流动原理、排烟设备、热对流传导、机械抽风原理和自然通风原理等多种机制,实现室内空气的排烟和新鲜空气的补充,确保室内的安全环境。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合理选用和布置通风系统排烟装置,对于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排烟道原理

排烟道原理

排烟道原理
排烟道是指通过特定的通道将烟雾、烟气或废气排放到室外的装置。

它的原理主要通过利用气流的作用来导引和排出烟雾。

排烟道的设计考虑了烟雾的密度、温度以及流速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烟雾会因为其较热、较轻的特性向上升起。

排烟道利用这一原理,通过设置合适的高度和角度,使得烟雾顺利地进入烟道中,并在烟道内沿着上升的方向流动。

为了保证烟雾能够顺利流动,排烟道应具备一定的排气能力。

这就要求烟道的直径和长度、出口的高度等参数都需要合理地设计,以使得排烟道具备足够的排烟能力。

此外,还需要保证排烟道的通风状况,避免烟雾因为堵塞或泄漏等问题而无法有效地排出。

在排烟道的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对烟道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清理。

这是因为长时间使用后,烟道内可能会有积聚的油污、烟灰等,会导致烟道通风能力下降。

定期的清理和维护可以保证烟道的正常运行,并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

总之,排烟道利用气流的作用将烟雾排放到室外,遵循烟雾顺势上升的物理原理,通过合理设计和维护,保证烟道的排烟能力,从而实现室内空气的质量改善和安全保障的目的。

住宅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方式

住宅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方式

住宅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方式
《住宅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方式》
住宅排烟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消防设备,用于保障住宅内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住宅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方式。

设计原理:
住宅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基于烟气的密度较大,通过利用自然力或机械力将烟气引导到室外,以减少有害烟雾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止火灾进一步蔓延的目的。

工作方式:
住宅排烟系统的工作方式根据不同的设计和要求有所不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探测烟雾:住宅排烟系统通常配备有烟雾探测器或烟感报警器,一旦探测到烟雾,系统即会自动启动。

2. 打开排烟口:系统通过电动或气动装置控制排烟口的开启,将室内的烟雾引导至外部,排出房间。

3. 通风系统:住宅排烟系统中通常还配备有通风系统,可通过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烟雾的排出效果。

4. 关闭排烟口:当烟雾排除后,排烟系统会自动关闭排烟口,以防止室外空气逆流进入住宅。

住宅排烟系统的设计也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排烟口的位置和数量、管道的设计和布置、排烟系统与其他消防设备的配合等。

同时,住宅排烟系统还应与建筑物的防火分区、防火门等消防设施相协调,以增加火灾蔓延的阻隔,为人员疏散提供更多的时间。

总之,住宅排烟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方式旨在通过探测烟雾、打开排烟口和启动通风系统等步骤,将室内的有害烟雾迅速排出,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模版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模版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模版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建筑通风烟气排放方式。

它通过利用建筑的自然风力和烟气的热浮力,实现建筑内的空气流通和烟气排放,既可以提供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又能有效地排除烟雾,保证建筑内的安全环境。

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的模板。

一、自然通风的原理及设计要点1. 自然通风的原理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气流的作用,通过建筑自身的开口和屋顶的气流出口,实现建筑内、外的空气交换。

2. 自然通风的设计要点(1)建筑的朝向和布局应有利于利用自然气流,提供通风的通道,如设置室外窗户和通风孔。

(2)建筑的通风口应根据室内的通风需求和外部气候条件确定,保证室内通风的效果。

(3)建筑的通风口设计应合理,尺寸宜大宜小,可根据建筑时期确立,需与建筑设计相协调。

(4)建筑的通风口位置应考虑到建筑内气流的流动规律,采取合理的设置位置。

(5)建筑的通风口和横通面积之比应保持适度,通风口需求合理,以便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二、自然排烟的原理及设计要点1. 自然排烟的原理自然排烟是利用烟气的热浮力和建筑内外的气流压差,通过建筑内自然产生的排烟口和外部气流出口,实现建筑内烟气的排放。

2. 自然排烟的设计要点(1)建筑的排烟口应根据烟气产生的位置和数量确定,保证烟气的及时排放。

(2)建筑的排烟口设置应符合烟气排放规范,保证烟气的顺利排放。

(3)建筑的排烟口位置应考虑到烟气的产生位置和流动规律,采取合理的设置位置。

(4)建筑的排烟口和横通面积之比应适当,以保证烟气的顺利排放。

(5)建筑的烟气产生量和排烟口的数量应相匹配,保证烟气排放的效果。

三、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综合设计1.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合理布局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布局、通风口和排烟口的位置,合理布置建筑内的空气流通通道和排烟通道,以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和排烟效果。

2.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设计参数(1)通风量和排烟量的计算:根据建筑的使用类型、人员数量、燃烧物质数量和烟气产生量,计算出合理的通风量和排烟量。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课件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课件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保障室内环境质量与人员生命安全。本课程将介绍通风 与排烟系统的原理、设计与应用。
什么是建筑通风与防排烟?
定义
建筑通风与防排烟是为了改善建筑内空气质量 及增加室内新鲜氧气的供应,减少火灾时的烟 雾量和温度,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一种系统。
原理
通风原理是利用自然风或人工机械手段,使室 内外空气自然或强制对流达到室内空气新陈代 谢的目的。排烟原理是利用负压和烟罩的作用 将烟雾引入排烟道,通过排烟风机排出室外。
通风系统的组成
1
新风系统
引入新鲜空气,并可以通过一定的处理手段净化空气。
2
排烟系统
在建筑着火时,通过排烟风机将烟雾抽送到室外,减轻烟气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3
循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统
室内的空气通过过滤、净化等工艺处理后重新进入室内,以达到节能效果。
通风与防排烟的设计原则
1 分类处理
按照场所的要求,合理分 类处理不同类型房间的通 风系统,如贵宾区、工作 区、餐饮区。
依据商场的使用需求和设施密集 性,合理设置新风机组、排烟系 统、空调系统和加湿/除湿系统。
工业建筑
依据生产车间的特殊要求,采用 层流排风系统,以减少生产粉尘、 压缩车间积压舍等风险。
技术发展趋势
1
新风回收技术
采用返回式换气,能够减少能耗和建设成本,降低实际运行成本。
2
智能控制技术
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够实现精准控制和智能调节,提高系统的综合效率。
3
绿色建筑
倡导建筑节能减排,采用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材料,并优化系统设计,降低能 耗,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总结回顾
通风原理

通风排烟设计原理

通风排烟设计原理

五、暖通消防5.1 地下车库排烟系统:A区地下一层车库设有两个防火分区,B区地下一层车库设有三个防火分区。

每个防火分区设两个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设一套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机械送风(A区防火分区1、2和B区防火分区2、3利用车道自然进风)。

排烟量按防烟分区体积(以实际高度计算)乘以6次/时换气次数计算。

排烟系统与平时排风系统合用。

排烟风机采用双速风机。

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信号控制平时排风机高速运转,利用平时排风口进行强制排烟。

送风机继续运转,进行机械补风。

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设于排烟主管上的280℃防火阀自动关闭,同时联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

联动关闭送风风机,停止送风。

5.2 商场排烟系统设计:负一层至四层商场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机械补风。

商场每层均设置若干个防烟分区,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120m3/h.m2计算,送风量按排烟量的60-70%计算。

排烟风机设于大楼屋顶。

平时组合式空调机组兼消防补风机,送风管及送风口与平时合用。

各防烟分区均没有常闭型多叶排烟口。

排风支管、排风主管及空调回风管上设70℃防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排烟主管上设280℃排烟防火阀。

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信号关闭平时排风支管、排风主管及空调回风管上的70℃防烟防火阀,关闭平时排风机,同时开启着火防烟分区内的多叶排烟口,开启排烟主管上的280℃排烟防火阀和排烟风机进行排烟,组合式空调机组继续运转(水管阀门关闭),进行机械补风。

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设于排烟主干管上的280℃防火阀自动关闭,同时联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联动关闭组合式空调机组,停止补风。

5.3、仓储区排烟系统设计:A、B区仓储区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机械补风。

仓储区设置若干个防烟分区,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120m3/h.m2计算,送风量按排烟量的60-70%计算。

排烟风机设于大楼屋顶。

平时组合式空调机组兼消防补风机,送风管及送风口与平时合用。

排烟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排烟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排烟系统的组成及原理排烟系统是为了有效控制建筑物内部的烟气和热气而设计的一种设备系统。

它在建筑物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排出火灾烟雾和热气,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畅通,并减少火灾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排烟系统的组成和原理:一、排烟系统的组成:1. 排烟风机:排烟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主要用于将烟气从室内排出,使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排烟风机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多台,并与排烟系统控制系统进行联动控制。

2. 排烟口和烟道:排烟口位于建筑物屋顶和墙体之间,用于将室内烟气排放到室外。

烟道是连接排烟口和室内的管道系统,起到引导烟气排出的作用。

3. 烟气探测器:用于感知建筑物内烟气浓度的变化。

烟气探测器一般安装在建筑物各个区域的天花板上,当烟气浓度超过设定值时,探测器会发出报警信号,触发排烟系统启动。

4. 排烟系统控制器:用于控制排烟系统各个部件的启停和运行方式。

排烟系统控制器一般安装在建筑物主控制室,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各个区域的排烟方案,并与烟气探测器进行联动控制。

5. 紧急排烟按钮:位于建筑物紧急出口处,用于紧急启动排烟系统。

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可以按下紧急排烟按钮,迅速排出烟气,为人员疏散提供便利条件。

二、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排烟系统主要根据烟气浓度和人员需求来自动启停和运行。

具体工作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烟气探测:排烟系统中的烟气探测器会感知建筑物内烟气浓度的变化。

当烟气浓度超过设定值时,烟气探测器会发出报警信号,触发排烟系统的启动。

2. 启动排烟风机:当烟气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后,排烟系统控制器会接收到信号并启动排烟风机。

排烟风机开始工作,将室内的烟气和热气抽排到室外。

3. 控制开关门:排烟系统控制器会控制建筑物各个区域的开关门,根据排烟方案将烟气引导到相应的排烟通道中。

开关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烟气的流动方向和速度,提高排烟效果。

4. 人员疏散通道排烟:在火灾发生时,排烟系统会优先考虑人员疏散通道的排烟。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是建筑火灾烟气控制防烟和排烟的方式之一,都是经济适用且有效的防排烟方式。

一、自然通风方式(一)自然通风的原理自然通风是以热压和风压作用的不消耗机械动力的、经济的通风方式。

如果室内外存在空气温度差、或者窗户开口之间存在高度差,就会产生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当室外气流遇到建筑物时产生绕流流动,在气流的冲击下,将在建筑迎风面形成正压区,在建筑屋顶上部和建筑背风面形成负压区,这种建筑物表面所形成的空气静压变化即为风压。

当建筑物受到热压、风压同时作用时,外围护结构各窗孔就会产生内外压差引起的自然通风。

由于室外风的风向和风速经常变化,导致风压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二)自然通风方式的选择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疏散楼梯间是建筑物内部人员疏散的唯一通道;前室、合用前室是消防队员进行火灾扑救的起始场所,也是人员疏散必经的通道。

因此,在火灾时无论采用何种防烟方法,都必须保证它的安全,防烟就是控制烟气不进入上述安全区域。

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由于这些建筑受风压作用影响较小,利用建筑本身的采光通风,也可基本起到防止烟气进一步进入安全区域的作用,因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简便易行。

当采用凹廊、阳台作为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或者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窗面积符合《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规定时,如图3-10--10-1~图3-10-3所示,可以认为前室或合用前室自然通风性能优良,能及时排出因前室的防火门开启时,从建筑内漏入前室或合用前室的烟气并可阻止烟气进入防烟楼梯间。

图3-10-1利用室外阳台或凹廊自然通风图3-10-2利用直接向外开启窗的自然通风图3-10-3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三)自然通风设施的设置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且在该楼梯间的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0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

烟道排烟原理

烟道排烟原理

烟道排烟原理
烟道排烟原理指的是利用烟道实现燃烧产生的烟气、灰尘等废气的排放。

烟道是指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烟尘、水蒸气等,经过热量传递和物质传递,排出到室外的管道。

烟道的排烟原理主要是依靠气体的热气性质和密度差异。

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体积较大、密度较小,容易上升。

而煤气、灰尘等固体颗粒的密度较高,容易沉积在烟道中。

因此,在燃烧结束后,烟气上升而排出,而灰尘颗粒留在烟道中,通过清洗等方式进行清理。

同时,烟道的设计也对烟道排烟起到重要作用。

合理的烟道设计可以减少阻力,增加通风量,提高排烟效率。

烟道的形状、直径、长度、弯曲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烟气的排放和烟道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维护。

总之,烟道排烟原理是利用气体的热气性质和密度差异实现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排放的原理。

同时,烟道的设计和维护也对排烟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 1 -。

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排烟设计

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排烟设计

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排烟设计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风与排烟设计对于确保隧道内环境的安全与舒适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隧道工程中的通风与排烟设计的原理、方法及其对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性。

一、通风与排烟设计的原理通风与排烟设计的原理是通过合理安排通风系统,调节隧道内部的空气流动,以达到降低温度、控制湿度、排除有害气体和烟雾等目的。

隧道通风与排烟设计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对风量进行合理计算:根据隧道的长度、截面积、交通量等因素,合理计算通风所需的风量,确保隧道内部空气流动的充分与稳定。

2. 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常用的通风方式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对于较短的隧道,自然通风即可满足要求;而对于较长的隧道,则需要采用机械通风方式辅助。

3. 合理布置通风设备:根据隧道的特点和通行车辆的排放量,合理布置通风设备,确保通风系统的高效运行。

4. 考虑应急情况:在通风与排烟设计中,需要考虑应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及火灾处理等因素,确保隧道内的安全性。

二、通风与排烟设计的方法通风与排烟设计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烟气控制:通过设置排烟风机和排烟口,将烟雾及时排出隧道,确保人员的逃生通道畅通。

2. 新风补充:设置通风口和新风机,及时补充新鲜空气,保持隧道内的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及人员窒息。

3. 温度调节:根据隧道的特点和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合理设置冷却装置或加热装置,以维持隧道内的适宜温度。

4. 湿度控制: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和加湿/除湿装置,监测并调节隧道内的湿度,以确保人员的舒适感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5. 风洞效应利用:合理设计隧道出入口的布置,利用风洞效应,促使空气流动,达到通风效果。

三、通风与排烟设计的重要性良好的通风与排烟设计对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保障人员安全:合理的通风与排烟系统可以保证隧道内空气的新鲜和充足,避免人员缺氧、中暑等健康问题的发生,为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和通行环境。

通风排烟系统的原理

通风排烟系统的原理

通风排烟系统的原理通风排烟系统是指一种用于将建筑物内部的烟气、有害气体和污浊空气等排出室外的设备和工程系统。

通风排烟系统的原理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物理原理和机械原理。

一、物理原理:1. 自然通风:利用温度差异和风力来实现烟气和污浊空气的排出。

通常,室内烟气含有较多的热量,根据热气上升原理,热空气会积聚在上部,形成温度梯度。

这使得室内与室外形成一个温度差,从而产生堡流。

同时,风力也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在高层建筑和高风速区域。

自然通风系统通过合理设计通风口和通风道,使室内外之间的气流互相交替,从而实现烟气和污浊空气的排出。

2. 机械通风:利用机械设备(如风机、风量控制器等)来产生气流,进而排除烟气和污浊空气。

机械通风系统适用于密闭环境或需要强制通风的场所,如地下车库、实验室、厂房等。

机械通风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如正压送风、负压排风和混合通风等。

其中,正压送风系统利用风机将新鲜空气送入室内,将污浊空气排出;负压排风系统则是借助风机产生负压,将室内空气排出;混合通风则通过调节送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和大小,使室内外气流混合,以达到通风效果。

二、机械原理:1. 风机:风机是通风排烟系统中最重要的机械设备,其通过旋转叶轮产生气流。

通风排烟系统中常用的风机有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

轴流风机叶轮的风力主要来自于气流沿风机轴线方向的进出口速度差,适用于风压较小的系统。

离心风机叶轮由于气流的离心力作用而产生气流,适用于风压较大的系统。

2. 风量控制器:风量控制器是用来调节风机的风量大小的设备。

常见的有变频器和调速器。

变频器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风机的转速,从而改变风量。

调速器则是通过改变风机的进风和出风的面积来调节风量。

3. 通风口和通风道:通风口和通风道是导引室内外气流的通道。

通风口的设计应符合流体力学原理,以尽量减小气流阻力。

通风道的布置应合理,通风管道的弯曲、连接处等影响通气效果的因素应尽量减小。

综上所述,通风排烟系统的原理主要基于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物理原理,通过合理配置的风机、风量控制器以及通风口和通风道的设计来实现室内烟气、有害气体和污浊空气的排出。

排烟与通风系统合用原理

排烟与通风系统合用原理

排烟与通风系统合用原理
排烟与通风系统合用的原理是通过排烟和通风的双重作用来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将室内产生的有害烟雾、热量、废气等排出建筑物外部,确保室内空气清新。

排烟系统通常采用排烟风机,通过排烟管道将室内废气排放到室外。

排烟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烟气的扩散、流速和排烟口的布置等因素,以确保有效排烟。

通风系统的作用是通过空气的流动来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新鲜度。

通风系统通常包括风机、送风管道和回风管道等部分。

送风系统通过送风口将新鲜空气送入室内,而回风系统则通过回风口将污浊空气排出室外。

通风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送风和回风的风速、风量以及送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和布局,以确保室内空气的循环和质量。

排烟与通风系统合用的原理是将排烟系统和通风系统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室内空气的质量和舒适度。

排烟系统可以将室内产生的有害烟雾和废气排放到室外,避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风系统则可以通过送风和回风的流动来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舒适度。

合理设计和使用排烟与通风系统可以提高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减少能耗,并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消防排烟的原理

消防排烟的原理

消防排烟的原理
消防排烟系统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利用排风机和通风管道来实现烟气的排除,以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减少火灾对建筑结构的损害。

消防排烟系统一般包括排烟风机、通风管道、烟感探测器、面板控制器以及排烟口等组成部分。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烟感探测器感知到烟雾:当发生火灾时,烟感探测器能够及时感知到空气中的烟雾,并发送信号给面板控制器。

2. 面板控制器接收信号并发出命令:面板控制器接收到烟感探测器发送的信号后,根据预设的规则和程序,判断火灾状态,并发出相应命令。

3. 排烟风机启动运行:面板控制器发出指令后,排烟风机开始运行。

排烟风机产生负压,通过排气扇将室内的烟气排至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4. 烟气经通风管道排出:排烟风机通过通风管道将室内的烟气排放到室外。

通风管道经过按照一定规范布置,既能保证排烟的效果,也能避免烟气对建筑结构的进一步伤害。

5. 排烟口排出烟气:烟气通过排烟口进入室外,迅速稀释和消散,保证室内的正常通风和人员的安全疏散。

消防排烟系统通过及时排除烟气,降低室内烟雾浓度,减少人
员对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吸入,同时提供逃生通道的可视性,为人员疏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火灾蔓延和减少火灾对人员和建筑物造成的伤害。

排烟风机的工作原理

排烟风机的工作原理

排烟风机的工作原理
排烟风机是一种用于除去烟雾和废气的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空气流动:排烟风机通过电机驱动,使叶轮旋转产生气流。

空气从进风口进入设备内部,并被叶轮的旋转带动形成高速气流。

2. 负压效应:当空气流经叶轮旋转的同时,叶轮的旋转速度会使空气形成一定的负压效应。

这个负压效应能够吸引周围空气一同流动,并通过排烟风机的出风口排放到室外。

3. 过滤作用:排烟风机通常会配备一套过滤系统,用于过滤废气中的颗粒物和异味。

这些过滤装置可以捕捉大颗粒物、吸附有害气体,并通过各种过滤材料对废气进行净化,以保证排放出的气体符合环保要求。

4. 导风系统:排烟风机通常会配备导风管道系统,用于引导废气流向指定排放口。

这些导风管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布置和设计,以保证排烟风机能够有效地将废气排放到指定位置。

总的来说,排烟风机通过气流的形成和负压效应,将室内的烟雾和废气吸收并排放到室外,同时通过过滤系统净化废气,以维护室内空气的清洁和环境的健康。

一主二副三烟道设计原理

一主二副三烟道设计原理

一主二副三烟道设计原理
一主二副三烟道设计原理:主要是针对高层建筑中油烟倒灌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

这种设计采用了变截面式风道,有主、支风道之分,也就是只有大小两个管道眼,但在接油烟机开口处(进烟口)防倒灌(烟)设计,所以是三个烟道。

通过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油烟倒灌,提高排烟效率。

同时,这种设计也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效率,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新。

●一主二副三烟道设计原理的优点主要包括:
1.防止油烟倒灌:主副烟道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油烟倒灌,保证厨房空气的
清新。

2.提高排烟效率:这种设计能够提高排烟效率,减少油烟在管道内的停留时间,
避免油烟对管道的腐蚀。

3.降低噪音:一主二副三烟道设计能够降低排烟时的噪音,减少对周围环境的
噪音污染。

●一主二副三烟道设计也存在一些缺点:
1.施工难度大:由于主副烟道的设计较为复杂,施工难度较大,需要专业人员
进行安装。

2.成本较高:相对于传统的单烟道设计,一主二副三烟道设计的成本较高,可
能会增加装修成本。

3.维护不便:如果主副烟道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排烟系统
瘫痪,维护较为不便。

综上所述,一主二副三烟道设计原理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需
求进行评估,如果需要防止油烟倒灌且对排烟效率有较高要求时,可以采用这种设计。

但是需要注意施工难度、成本和维护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暖通消防5.1地下车库排烟系统:A区地下一层车库设有两个防火分区,B区地下一层车库设有三个防火分区。

每个防火分区设两个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设一套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机械送风(A区防火分区1、2和B区防火分区2、3利用车道自然进风)。

排烟量按防烟分区体积(以实际高度计算)乘以6次/时换气次数计算。

排烟系统与平时排风系统合用。

排烟风机采用双速风机。

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信号控制平时排风机高速运转,利用平时排风口进行强制排烟。

送风机继续运转,进行机械补风。

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设于排烟主管上的280℃防火阀自动关闭,同时联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

联动关闭送风风机,停止送风。

5.2商场排烟系统设计:负一层至四层商场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机械补风。

商场每层均设置若干个防烟分区,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120m3/h.m2计算,送风量按排烟量的60-70%计算。

排烟风机设于大楼屋顶。

平时组合式空调机组兼消防补风机,送风管及送风口与平时合用。

各防烟分区均没有常闭型多叶排烟口。

排风支管、排风主管及空调回风管上设70℃防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排烟主管上设280℃排烟防火阀。

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信号关闭平时排风支管、排风主管及空调回风管上的70℃防烟防火阀,关闭平时排风机,同时开启着火防烟分区内的多叶排烟口,开启排烟主管上的280℃排烟防火阀和排烟风机进行排烟,组合式空调机组继续运转(水管阀门关闭),进行机械补风。

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设于排烟主干管上的280℃防火阀自动关闭,同时联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联动关闭组合式空调机组,停止补风。

5.3、仓储区排烟系统设计:A、B区仓储区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机械补风。

仓储区设置若干个防烟分区,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120m3/h.m2计算,送风量按排烟量的60-70%计算。

排烟风机设于大楼屋顶。

平时组合式空调机组兼消防补风机,送风管及送风口与平时合用。

各防烟分区均没有常闭型多叶排烟口。

排风支管、排风主管及空调回风管上设70℃防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排烟主管上设280℃排烟防火阀。

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信号关闭平时排风支管、排风主管及空调回风管上的70℃防烟防火阀,关闭平时排风机,同时开启着火防烟分区内的多叶排烟口,开启排烟主管上的280℃排烟防火阀和排烟风机进行排烟,组合式空调机组继续运转(水管阀门关闭),进行机械补风。

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设于排烟主干管上的280℃防火阀自动关闭,同时联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联动关闭组合式空调机组,停止补风。

5.4、中庭排烟系统设计:A区设有两个中庭,B区设有四个中庭,均不能自然通风排烟,故均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

排烟量均按6次/时换气次数计算。

排烟风机均设于屋顶。

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信号打开着火区域的中庭排烟风机进行排烟。

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设于排烟主干管上的280℃防火阀自动关闭,同时联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

5.5、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设计(a)设有机械排风系统,利用相邻空调地区之余风或室外空气作为自然补风。

(b)设有机械送、排风系统,送风量为排风量的85%以保持室内负压。

(c)按实际设备散热要求核算。

(d)当机械通风系统在夏季操作不能满足部分地区因个别工艺或使用条件所要求的室内环境条件时,将按要求给予局部空调冷却以配合(e)当设备不运行时提供每小时8次换气次数通风。

(f)须按设备(例:抽油烟风罩)布置再对其换气量作修订(g)设置事故排风,其换气次数大于12次/时。

(h)设气体灭火后的气体排除系统,排风换气次数大于12次/时。

6.7.2.通风系统设计说明:6.7.2.1地下汽车库通风:地下机械停车库按防火分区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通风系统。

排风量按每个停车位风量不小于500m3/h计算,除地下一层第2、4号防火分区利用汽车坡道自然进风外,其余车库防火分区均按排风量的80%设计送风系统。

室内浊气通过排风口、管道、消声器、排风机后经竖井排至室外,室外新风经送风机及消声器、管道、风口送至汽车库内。

机械车库按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不超过2000m2设置,每个防烟分区均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

详消防篇。

6.7.2.2配电房通风:地下室配电房设机械通风。

排风量按15次/时换气次数计算,送风量按12次/时换气次数计算。

送、排风机设于各自机房内。

由于配电房采用气体灭火,故设气体灭火后的气体排除系统,排风换气次数大于12次/时,并设置下部排风口。

本系统与平时排风系统合用。

在配电房内外便于操作处设置风机启动开关。

6.7.2.3水泵房通风:地下水箱及泵房均设机械排风,自然补风。

排风机设于各自机房内。

6.7.2.4发电机房及储油间排风:柴油发电机自带的排风系统直接接入排风竖井,将发电机产生的热气经竖井排至室外,柴油发电机燃烧产生的烟气经烟道至室外安全位置排放。

储油间的油箱由柴油发电机厂家制作并安装,要求必须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第4.1.12条之规定。

地下发电机房及储油间平时设机械排风,利用进风井自然补风。

排风机采用防爆型风机。

储油间排风气次数12次/时。

6.7.2.5制冷机房通风:地下四层内制冷机房设独立的机械排风系统,自然补风。

排风换气次数按6次/时计算。

由于制冷机采用对人有毒害气体,故设事故排风系统,排风换气次数大于12次/时,并设置下部排风口。

本系统与平时排风系统独立设置,风机采用防爆型风机。

在机房内外便于操作处设置风机启动开关。

事故发生时,由消防控制中心信号开启事故排风机强制排风。

6.7.2.6锅炉房通风:地下一层锅炉房设独立的机械通风系统,送、排风机设于各自机房内。

同时设置事故排风系统,排风量按房间换气次数大于12次/时计算。

由于其风量与平时排风量相同,故与平时排风系统合用,其风机选用防爆型风机。

送风机按排风量的80%计算。

6.7.2.7洗衣房洗衣房采用机械送风、机械排风;局部排风按15次/时换气次数设置预留排风机。

另设置全面排风系统,排风量按不小于5次/时换气次数计算。

补风量按3次/h换气次数计算。

待房间内布置确认后根据实际散热、散湿量复核室内通风量。

6.7.2.7公共卫生间及客房排风设计:公共卫生间均设置机械排风,其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时计算。

6.7.2.8电梯机房排风设计:屋顶电梯机房设机械排风,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时计算。

排风扇设于机房外墙上。

6.7.3厨房排油烟系统设计:厨房均设机械排油烟系统。

地上有外门窗的厨房通过门窗自然补风。

地下厨房设置机械补风。

排油烟量按厨房操作间体积换气次数40次/时计算。

锅灶油烟通过集油烟罩、竖井风道(或风管)经电子油烟净化处理器处理后由屋顶专用排油烟风机排至大气。

另设置事故送、排风系统,与平时送、排风系统合用管道。

在厨房内外设置事故风机手动启闭装置。

6.8防、排烟系统设计:6.8.1地下室及地上无窗房间排烟系统详消防篇。

6.8.2办公、酒店内走道排烟系统详消防篇。

6.8.3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详消防篇。

8.6暖通消防8.6.1地下车库排烟系统:机械车库按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不超过2000m2设置,每个防烟分区均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6次/时换气次数计算,体积计算高度按车库实际层高计算。

排烟系统与排风系统合用风管,设双速风机,平时风机低速运转。

当某防烟分区内发生火灾发生时,由消防控制室信号将风机转为高速运转,利用平时排风口对着火防烟分区进行强制排烟。

同时该分区内的送风机继续运行机械补风。

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排烟风机入口处防火阀(280℃)自行关闭并输出信号联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同时联动关闭送风机,停止补风。

对于经计算,排风量与排烟量接近的防烟分区,取两者较大值选取排风机。

平时、火灾时均运转;火灾时,利用平时排风口对着火防烟分区进行强制排烟,同时该分区内的送风机继续运行机械补风。

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排烟风机入口处防火阀(280℃)熔断关闭并输出信号联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同时联动关闭送风机,停止补风。

8.6.2地下室排烟系统:地下室内所有大于50m2的房间以及超过20m的内走道等均按规范要求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其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120m3/h.m2计算并选取排烟风机。

餐厅、办公室等房间的排烟系统与平时排风系统合用风管,设双速风机,其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120m3/h.m2计算。

平时风机低速运转进行排风,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信号使排烟风机高速运转进行强制排烟,同时关闭空调回风口及供水阀门利用空调风机或送风机进行补风。

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排烟风机入口处防火阀(280℃)熔断关闭并输出信号联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同时联动关闭送风机,停止补风。

8.6.3裙楼排烟系统:裙楼内商业、宴会厅、多功能厅等均设机械排烟系统,排烟系统按功能划分防烟分区,排烟系统与平时空调排风系统合用风管,设双速风机。

控制方式同上。

8.6.5内走道机械排烟系统:8.6.5.1办公楼7-50层(其中避难层除外)内走道长度超过20米,按高规要求机械排烟系统,排烟系统竖向设置,其排烟量按走道面积乘以120m3/h.m2计算。

排烟风机设于51层排烟机房内。

8.6.5.2酒店楼8-38层(其中避难层除外)内走道长度超过20米,按高规要求机械排烟系统,排烟系统竖向设置,其排烟量按走道面积乘以120m3/h.m2计算。

排烟风机设于39层排烟机房内。

8.6.5.3室内走道长度超过20米,按高规要求分别设置机械排烟系统,走道作为独立防烟分区,其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120m3/h.m2计算。

排烟风机设于避难层内。

8.6.6中庭机械排烟系统:8.6.6.1办公大堂高度超过12米,按高规要求机械排烟系统,其排烟量按其体积乘以6次/h换气计算。

排烟风机设于6层排烟机房内。

8.6.6.2酒店大堂高度超过12米,按高规要求机械排烟系统,,其排烟量按其体积乘以6次/h换气计算。

排烟风机设于2层大堂吊顶内。

8.6.6.3商业内的三个扶梯中庭无法自然排烟,按高规要求机械排烟系统,其排烟量按其体积乘以6次/h换气计算。

排烟风机分别设于4层和5层室外平台。

8.6.7楼梯间极其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办公楼、酒店楼的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均《高层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酒店:主楼高度均超过32层,故主楼中筒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均分段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分三段:B4~7F为下段;8F~23F为中段;24F~顶层为上段。

加压风机分别设于7F、23F及39F的避难层。

办公:主楼高度均超过32层,故主楼中筒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均分段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