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版)超详细知识点笔记

合集下载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txt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txt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湖南版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要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不可不了解心理测验,因为测验是在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

要研究心理测验,不可不考察它的发生发展的历史。

第一节心理测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测验的历史根源虽然无从考究,但中国人最早使用测验,也最重视测验,这一点是举世公认的。

一、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验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根据自己的观察评定学生的个别差异,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这实际上相当于测量学中的命名量表和次序量表。

所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就是说智力比普通人高的可以给他高等教育,智力比普遍人低的不能给他高等教育。

比孔子稍晚的孟子也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短长。

物皆然,心为甚”这就明确指出了心理现象进行测量的必要和可能。

三国时刘劭著的《人物志》一书,提出了心理观察的一条基本原理,即“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意思是霉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变化便可推测他的一般心理特点。

并提出通过词,以回答法(“应赞”)为手段来观察人的智力。

这是一部论述能力问题的古代专著。

1937年美国人把它译成英文,书名为《人类能力的研究》。

6世纪初,南朝人刘勰在《新论?专学篇》甲提到,“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无一时俱成”,“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也”。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比西方分心测验的出现要早1300多年。

世界上最早的婴儿发展测验也出自中国民间,自6世纪中叶以来,“周岁试儿”在我国江南就已经成为风俗。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在《风操篇》中对此做了详细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

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美国的盖塞尔(A?Gese11)到本世纪20年代才用类似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记录幼儿的动作和顺应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颜之推还根据心理与行为的密切关系强调客观了解心理的可能,在《名实篇》中写道,“人之虚实真假在于心,无不见乎迹。

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心理问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第1节:概述第一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教程第215-216页)要点: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Galton)。

(识记)FrancisGalton(1822-1911)-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达尔文的表弟。

名言:"Every long-established race has necessarily its pecul iar fitness for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it has lived,owing t o the sure operation of Darwin’s law of natural selection."(18 69)要点: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浮现于心理学文献中。

(识记)James Mckeen Cattell(1860-1944)-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心理学若别立脚于实验与测量上,决别可以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

”“心理测验”一词的提出者。

要点:比内(A.Binet)与其助手西蒙(T.Simon)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具正式的心理测验。

(识记)Alfred Binet(1857-1911)-法国心理学家。

研究制作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参考书:郑日昌等,《心聿饬垦А罚嗣窠逃霭嫔纾?999.9,P1-P5心理测验的发展1.操作测验的发展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4.人格测验的发展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已经概念(教程第217-219页)知识点:心理测验的定义第四单元正确对待和使用测验(教程第220-221页)要点:正确对待和使专心理测验必须做到:(领略)1、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2、谨慎挑选测验量表3、与被试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4、正确解释测验结果5、注意测验的保密第五单元分数的解释与交流(教程第221-223页)知识点:解释分数要注意的几个咨询题(领略)1、分数与他的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境的关系。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教材精讲】(心理测验的使用)【圣才】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教材精讲】(心理测验的使用)【圣才】

第5章心理测验的使用一、测验的选择与实施测验的实施过程是心理测验功效实现的必要环节。

当前,由于心理测量在我国刚刚起步,人们过多地重视测验的编制和应用这两个环节,而对联系这两个环节的实施过程重视不够,使得心理测验在使用过程中走入许多误区。

从另一个角度说,正确地使用测验也是测验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标准化的实质是统一度量和控制测量误差,这是对一切量具的共同要求。

心理测验无论在编制还是使用上都必须标准化。

测验的实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一)测验的选择测验的选择是使用测验的前提之一。

选择测验必须注意两个方面:1.所选测验必须适合测量的目的(1)测验是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工具,测验的选择首先必须符合我们进行测验的目的。

由于每一个测验都有其特殊的用途和使用范围,所以测验者首先就应当对各种测验的功用及特长、优缺点有一个了解。

例如,为了给入学新生分班,就可以给学生施测普通的智力测验;在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应当对学生施测各学科的学绩测验,以了解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掌握;如果学生的学习有特殊的困难,这时就可以给学生施测专门的学习障碍诊断测验;在学生行将毕业,面临升学或就业选择时,为他们进行各种职业性向和兴趣测验,以此发现学生的才能和兴趣,选择适合他们的专业及职业;如果要了解学生的人格特征,可施测有关的人格测验,并据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辅导。

(2)不但不同的目的要选用不同的测验,而且不能只是根据测验名称盲目选择测验,必须了解该测验的真正适用范围和功效,否则就会造成测验使用不得当。

2.所选测验必须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1)选测验不能仅根据测验目的,还应考虑该测验是否经过了标准化,它的信度、效度如何,常模样本是否符合你的测试对象,常模资料是否太久而失效等等。

(2)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将一些通俗读物或报刊杂志上的测验当做正式的心理测验来使用,实际上这些测验大多不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信度不大,仅是供娱乐消遣之用,但许多人却十分信服。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教材精讲】(测验的误差及其检验)【圣才】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教材精讲】(测验的误差及其检验)【圣才】

第3章测验的误差及其检验一、测量的误差(一)误差的种类所谓误差就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因素所产生的不准确的或不一致的结果。

对于测量中不准确的或不一致的结果,可用下面的靶形图来加以说明。

上面的靶形图反映了误差的两种主要形式。

图(a)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使得多次的测量结果不一致,这种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是随机的,叫做随机误差;图(b)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恒定的有规律的误差,它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这种误差叫做系统误差。

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系统误差只影响测量的准确性,而随机误差既影响准确性又影响一致性。

(二)误差的来源要使测量准确可靠,必须减小误差;要控制误差,必须了解误差的来源。

常见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三方面:测验自身、施测过程、受测者。

1.测验自身引起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验的编制过程,其中项目取样影响最大。

当测验项目较少而取样缺乏代表性时,被试的反应很难代表其真实水平。

对于有些类型的项目,如是非题、选择题,被试可能凭猜测作答,从而降低分数可靠性。

此外,题目用词模棱两可,或对要求叙述不清等,也会带来误差。

2.施测过程引起的误差在测验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很多,如测试环境、时间、主试者、意外干扰、评分记分等。

(1)测试环境施测现场的温度、光线、桌面高低好坏等对被试都有影响。

(2)测试时间时间安排也是影响测试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时间安排不当或时限不统一,必然会引起测验结果的改变。

(3)主试因素主试的年龄、性别、外表、言谈举止、表情动作、对测验过程的熟悉程度等都能影响测验的结果。

如果不按照规定施测,如给予暗示、制造紧张气氛等都会带来很大的误差。

(4)意外干扰在测试环境复杂,特别是当被试人数较多时,可能发生意外情况。

例如:停电、有人生病、作弊等等,无论哪种情况出现,都会影响测验结果的准确性。

(5)评分记分评分不客观和记分出现错误也是较常见的误差。

一般来说,客观题的评分较为准确客观,而主观题的评分标准难以掌握,再加上阅卷者的风格、情绪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干扰,因而很难保证分数的一致性。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总结1.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它包括事物、法则和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或等级性、可加性、逻辑性的特点)。

2.测量的要素有参照点和单位。

3.参照点:是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的计算的起点。

参照点分为绝对参照点(代表“无”)和相对参照点(不代表“无”)4.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有确定的意义;(2)有相同的价值。

心理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5.测量的本质是根据某一法则将事物数量化。

即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6.命名量表。

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数字只用来做标记和分类,不能做数量化分析,即不能说A>B>C,也不能做加、减、乘、除的运算。

7.顺序量表。

其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这里的数字包含数量关系,即可以说A>B>C。

主要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

心理测量一般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

8.等距量表。

不但有大小关系,还有相等的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即可以说A>B>C,也可以做加、减运算,但不能做乘、除运算。

9.等比量表。

即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即可以说A>B>C,也能做加、减、乘、除的运算。

1.心理测验: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2.心理测验的性质:①间接性;②相对性;③客观性(包括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和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

3.按测验的功能分为: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

4.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为:文字测验和操作测验。

5.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为:客观测验和投射测验。

6.按测验的方式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7.按测验的要求分为:最高作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

8.错误的测验观:①测验万能论;②测验无用论;③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理测量学知识点⼼理测量学知识点什么是测量(⼀)简单的说,测量就是依据⼀定的法则⽤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测量定义的三个主要元素:1) 法则——测量依据的规则和⽅法2) 数字——某⼀事物或事务某⼀属性的量化3) 事物——测量的对象(三)测量的“数字”具有⾃然数的特点,具有:1) 区分性;2) 序列型或等级性;3) 等距性;4) 可加性。

数的这种逻辑性,是运算的基础。

测量的两个要素任何测量都应该具备的两个要素是:1) 参照点;2) 单位。

(⼀)参照点:1)参照点就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起点;参照点不同,测量的结果便⽆法相互⽐较。

2)参照点有两种:绝对零点——意义是“⽆”,表⽰什么都测不到,是理想的参照点。

相对零点——⼈为定的参照点。

3)参照绝对零点可加减乘除,参照相对零点只能加减(⼼理测量参照相对零点)。

(⼆)单位:1)好的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求,没有单位就⽆法进⾏测量。

2)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确定的意义;相同的价值——相邻两个单位点之间的差别总是相等的。

3)⼀般来说,⼼⾥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统⼀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测量量表测量的本质是在⼀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斯(S.S.Stevens)将测量从低级到⾼级分成4种⽔平:1) 命名量表;2) 顺序量表;3) 等距量表;(⼀)命名量表:是测量⽔平最低的量表形式,只是⽤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务归类。

⽤1代表男,⽤2代表⼥等等,这样的量表通常叫命名量表。

(⼆)顺序量表:⽐命名量表⽔平⾼,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指明类别的⼤⼩或属性程度。

我们通常将学⽣的考试结果按名次排队,这些名次属于顺序变量(三)等距量表:⽐顺序量表进⼀步,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以相互做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零点,因此不能做乘除运算。

(四)等⽐量表:最⾼⽔平量表,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所得的数字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

心理测量学知识重点

心理测量学知识重点

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一、什么是测量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该定义包含三个要素:事物、数字、法则。

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二、测量要素(一)参照点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

(二)单位好的单位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确定的意义;二是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一)命名量表如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二)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

(三)等距量表其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不能做乘除运算。

例如:温度的零点是人定的,0摄氏度不意味着没有温度。

(四)等比量表数值可做加减乘除运算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量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二、心理测量的性质(一)间接性(二)相对性(三)客观性:其实就是测验化的标准问题。

量具必须标准化,这是对一切测量的共同要求。

心理测量标准化包括如下内容: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

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一)智力测验;(二)特殊能力分类(三)人格测验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一)文字测验(二)操作测验三、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一)客观测验(二)投射测验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一)个别测验(二)团体测验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一)最高行为测验要求受测者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这主要与认知过程有关,有正确答案。

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均属最高行为测验。

(二)典型行为测验要求受测者按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没有正确答案。

一般来说,各种人格测验均属典型行为测验。

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一、错误的测验观(一)测验万能论(二)测验无用论(三)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二、正确的测验观(一)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教材精讲】(职业测验)【圣才】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教材精讲】(职业测验)【圣才】

第9章职业测验一、职业测验概述心理测验常用于协助做职业决策,这种职业上的决策包括个人对职业及学业的选择以及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对人员的选拔与安置。

在发达国家,工商界常常用心理测验来挑选公司各级职员。

许多部门不但用心理测验来挑选雇员,而且用心理测验来评定在职人员的能力和人格。

几乎所有的测验都有助于职业上的决策,但也有些测验是专门为职业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

当测验应用于职业指导以及选拔、评估程序时,我们便称其为职业测验。

职业测验大多可以团体施测。

(一)职业测验的产生在19世纪,西方社会经历了工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种发展促进了对各类专业人员的需求,同时由于行业的不断分化,使得人们在进入工作领域时,有了更大的选择性,这一切都从客观上推动了职业测验的产生和职业指导、职业选拔的发展。

1.从1850年开始,美国开展了职业指导运动。

系统的科学的职业指导开始于美国的帕森斯,他在1909年出版的《选择职业》一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指导理论及程序。

2.1927年,斯特朗出版了第一个兴趣测验,即斯特朗职业兴趣问卷,使测验结果与具体职业直接对应。

3.1928年,哈尔出版了能力倾向测验,他强调人类特质与职业要求的匹配,提倡将能力倾向测验即性向测验用于职业指导。

4.二次大战后,应用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如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都加强了测验在本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测验工具与测验手段的开发使接受指导的各类人群获益匪浅,同时也使得职业测验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次大战后,美国大学的生源猛增,这使得各种心理与教育测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些测验既可用来预测学生的成绩,也可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专业和职业。

5.1958年美国通过的《全国义务教育法》鼓励将心理测验与职业指导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职业指导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一些大型的测验机构相继成立,教育测验中心始建于1947年,美国大学测验中心成立于1959年,其他一些职业指导机构也不断出现。

6.时至今日,职业指导和咨询在各发达国家都已相当活跃,职业测验已成为心理测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领域。

《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版)超详细知识点笔记

《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版)超详细知识点笔记

第 1 章概论1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简述:( 1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 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 分心测验” 的思想。

( 2 )在中国古代,“ 七巧板” 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 3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2 、中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出现:( 1 ) 1916 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 - 西蒙智力量表。

( 2 ) 1920 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

1921 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 3 ) 1922 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

( 4 ) 1924 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 30 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 5 ) 1931 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 6 ) 1932 年《测验》杂志创刊。

( 7 )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 20 种,教育测验 50 多种。

3 、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1 ) 1936 年,苏联在批判“ 儿童学” 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 2 )从 1978 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 3 ) 1979 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 4 ) 1980 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

1984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 、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

最初,人们用测验,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 1 )法国的医生艾斯奎罗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

心理测量学笔记(郑日昌)

心理测量学笔记(郑日昌)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详细笔记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要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不可不了解心理测验,因为测验是在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

要研究心理测验,不可不考察它的发生发展的历史。

第一节心理测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测验的历史根源虽然无从考究,但中国人最早使用测验,也最重视测验,这一点是举世公认的。

一、我国古代的心理测验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根据自己的观察评定学生的个别差异,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这实际上相当于测量学中的命名量表和次序量表。

所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就是说智力比普通人高的可以给他高等教育,智力比普遍人低的不能给他高等教育。

比孔子稍晚的孟子也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短长。

物皆然,心为甚”这就明确指出了心理现象进行测量的必要和可能。

三国时刘劭著的《人物志》一书,提出了心理观察的一条基本原理,即“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意思是霉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变化便可推测他的一般心理特点。

并提出通过词,以回答法(“应赞”)为手段来观察人的智力。

这是一部论述能力问题的古代专著。

1937年美国人把它译成英文,书名为《人类能力的研究》。

6世纪初,南朝人刘勰在《新论•专学篇》甲提到,“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无一时俱成”,“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也”。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比西方分心测验的出现要早1300多年。

世界上最早的婴儿发展测验也出自中国民间,自6世纪中叶以来,“周岁试儿”在我国江南就已经成为风俗。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在《风操篇》中对此做了详细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

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美国的盖塞尔(A•Gese11)到本世纪20年代才用类似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记录幼儿的动作和顺应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心里测量学(要点概括)

心里测量学(要点概括)

心里测量学(要点概括)心理测量学【测量与测量量表】一、测量:依据一定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三元素:事物(测量对象属性特征)数字(某一属性的量,特征:区分性+序列性或等级性+等距性+可加性)法则二、测量要素:1.参照点:计算的起点—相对零点2.单位:测量的基本要求,条件:有确定意义+有相同价值三、测量量表:斯蒂文斯按量表精确程度从低到高分成4水平1.命名量表:只用数字代表事物,把事物归类(代号+类别)数字只作标记和分类不能作数量化分析2.顺序量表:指明类别,类别大小或某种属性程度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仅表示等级不表示属性真正量,绝对值3.等距量表:不但有大小关系,还有相等单位,数值可作加减运算,但无绝对零点,不能作乘除运算4.等比量表: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可作加减乘除运算心理测量一般在顺序量表上进行心理测量: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操作程序,观察少数人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人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量化分析的一种手段特点:1.间接性:无法直接测量,测量外显行推论心理特质(描述一组内部相关,联系行为时使用的术语,对刺激作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2.相对性:对人行为比较时,没有绝对标准3.客观性:标准化(项目,计分原则和手续,分数转换和解释)按功能分:1.智力测验2.特殊能力测验3人格测验:问卷法(MMPI16PF EPQ)+投射法(罗夏测验,主题统觉TAT)材料性质:1.文字测验2.操作测验材料严谨程度:1.客观测验(直接理解,无须猜测遐想)2.投射测验(问题模糊,须用想象力,投射被试者思想情感,经验)测验方式:1.个别测验2.团体测验测验要求:1.最高作为测验(作出最好回答,有正确答案)2.典型行为测验(按习惯方式反应,无正确答案)错误测验观:测验万能论测验无用论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正确测验观:是决策的辅助工具不完善【三类心理测验】:1.智力测验:吴天敏-中国比内量表龚耀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儿童(C-WISC),韦氏幼儿(C-WYC-SI)林传鼎-韦氏儿童(WISC-CR)张厚粲-瑞文标准型测验(SPM)李丹-联合型瑞文测验(CRT)2.人格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16人格因素问卷(16PF)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3.心理评定量表:精神病评定量表,躁狂状态….抑郁….焦虑….恐怖….心理测验发展:高尔顿-奠定统计学基础,提出气质特点和智能的遗传性,设计测量遗传差异的方法卡特尔-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中比内-世界第一正式心理测验【测验常模】常模团体:具有共同特征的人组成群体,或该群体的一个样本.条件:1.群体构成明确界定2.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3.样本大小适当(经济实用,减少误差≥30或100,全国性2000-3000)取样: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样本4.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产物(随时间,空间变更而失去意义)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整体无序,无等级结构)3.分组抽样4.分层抽样(先按某变量分类,再随机抽取)常模分数:施测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有参照点和单位,与原始分数等值比较)常模: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一般常模+特殊常模(非典型团体建立)一、发展常模(年龄量表):1.发展顺序量表(最直观),多大的儿童具备什么能力和行为表示其发育正常.葛塞尔发展程序表按月份显示儿童运动水平,适应性,语言,社会性.16W-头平衡28W-手握40W-坐立爬52W-行走皮亚杰守恒理论5Y-质量守恒6Y-重量守恒7Y-容量守恒2.智力年龄比内-西蒙量表最早使用智力年龄概念-儿童在量表上得分,代表他的智力水平的年龄—智龄基础年龄+3.年龄当量(年级量表)教育成就测验中最常用二、百分位常模百分等级百分点四分位数十分位数1.百分等级(PR)应用最广指在常模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PR=100-(100*R-50)/N R-排名2.百分点(百分位数PP)(100-PR)/(S-PP)=(PR-1)/(PP-s)3.四分位数十分位数三、标准分常模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z分数Z分数T分数标准九分数离差智商1.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z分数z=(X-X)/SD,SD-样本标准差X-原始分数X-样本平均数Z分数Z=A+Bz2.非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原始分数不常态分布时,将其常态化-将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等级T=50+10z’麦柯尔最早用T分数:平均数-50标准差-10;标准九分:平均数-5标准差-2;标准十分:平均数-5标准差-1.5;标准二十分平均数-10标准差-3四、智商及意义最早的比内-西蒙智力测验无智商概念,只用”心理年龄”(MA)表示智商高低现在比率智商,离差智商1.比率智商(IQ):IQ=MA(心理年龄)/CA(十足年龄)*100高差智商(离差智商):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的标准分数.韦克斯勒平均数-100,标准差-15IQ=100+15z’=100+15(X-X)/SD不同离差智商只有在标准差接近或相同时才可以比【常模分数表示法】1.转换表法:最简单最基本—常模表2.剖面图法—直观看出各部分测验表现的相对位置信度--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相同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直程度只受随机误差影响,误差越大,信度越低实得分数(X)=真实分数(T)+误差(E)SX2=ST2+SE2信度;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分数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rxx=ST2/SX2=1-SE2/SX2信度指标:信度系数+信度指数信度系数:rxx=ST2/SX2=rxt2信度指数:rxt=ST/SX测量标准误SE=SX(1-rxt)1/2信度越高,标准误越小.一、重测信度稳定性系数采用重测法前后实施两次测验,求两次得分的关系系数时间间隔2-4W,不超过6M缺点:易受记忆和练习影响相隔时间太长,则易受身心发展和学习经验积累的影响二、复本信度等值性系数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复本)来测量同一群体,求得分间相关系数(不掺时间影响)重测复本信度/稳定与等值系数两复本施测相隔一段时间优点:能避免重测信度的问题缺点:1.只能减少练习影响2.掌握解题原则三、内部一致性信度:反映题目间的关系,表示测验能测量相同内容或特质的程度1.半分信度:用半分法估计所得的信度系数.按奇偶将测题分成等值两半,求两半分数的关系系数—两半测验一致程度斯皮尔蛮—布朗公式rxx=2rhh/(1+rhh)rhh为一半分数的关系系数rxx为测验在原长度时的信度估计值2.同质性信度同质性:代表测验内部所有题目一致性.各测题得分较高正相关,不论题目内容形式,测验为同质.库德-查理逊公式常用K-R20.在各测量难度相同或近似的情况下,用K-R21只适用答对一题记一分,答错无分克伦巴赫α系数:适用多重记分:多选人格量表态度量表等四、评分者信度:成对受过训练的评分者间平均一致性达0.9以上,才认为评分客观多个评分对象,以等级法记分时,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W)作为评分者信度估计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rxx=0.9测验有90%变异是真分数造成,10%来自误差.信度可接受水平一般原则:rxx<0.70,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和团体的评价和预测0.70≤rxx<0.85时,可作团体比较;rxx≥0.85才可鉴别或预测个人成绩或作为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测量标准误的应用作用:1.估计真实分数范围2.了解实得分数再测可能出现的变化情形标准误:SE=SX(1-rxx)1/295%或然水平置信区间:X-1.96SE<xt≤x+1.96se约95%可能性真分数在±1.96se范围内< bdsfid="129" p=""></xt≤x+1.96se约95%可能性真分数在±1.96se范围内<>比较不同测验中分数的差异:差异标准误:SEd=SX(1-rxx-ryy)1/2 1.96*SE>一个标准差(SD),才表明有显著差异影响信度的因素:样本特征:样本团体异质性影响(异质性高-高估测验信度)+样本团体平均能力水平(难度影响信度)2.测验长度:测验越长-结果越可靠,猜测因素影响越小斯皮尔曼-布朗公式导出:长度倍数:K=rkk(1-rxx)/rxx(1-rkk)测验难度:难度太大或太小,则分数范围缩小,信度降低洛德选择题平均难度5/1-0.7,4/1-0.74,3/1-0.77,2/1-0.85时间间隔:重测信度和不同测量时的复本信度影响间隔短,信度系数大;时间间隔久,变因介入可能性大,信度低测验效度: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程度—心理测验的准确性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真实方差=有关方差+无关方差—ST2=SV2+SI2SX2=SV2+SI2+SE2效度系数=真实方差/总方差rxy2=SV2/SX2效度的性质:1.相对性:对一定的目标2.连续性:效度用相关系数表示,只有程度上不同效度评估:内容效度构想效度较标效度内容效度(逻辑效度):测验题目对相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应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所欲测量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评估法:1.专家判断法:定义测验内容总体范围—编制双向细目表(确定内容和技能所占比例)—制定评定量表 2.统计分析法3.经验推测法特性:内容范围,时间特性表面效度:外行对测验表面检查确定.最高行为测验—表面效度,典型行为测验—低表面效度构想效度(结构效度):测量结果能否证实或解释某理论的假设,术语,构想,解释的程度如何评估法:1.对测验本身分析研究测验内部结构来界定理论构想2.测验间比较:相容效度(同类相关性)+区分效度(不同类测验相异性)+因素分析法3.效标效度的研究证明:(对照组)4.试验法和观察法证实3.效标效度(证实效度):测验预测个体在某情景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被预测的行为是检验效度的标准—效标同时效度(诊断现状)预测效度(预测将来结果的测验)效标条件 1.有效反映测验目的2.较高信度,稳定可靠,不随时间变化3.可客观观察,用数据或等级表示4.简单,经济评估法:1.相关法(求测验分数与效标资料间关系)2.区分法(测验分数能否有效区分效标定义的团体.重叠量大,分数差异小,效度差)3.命中率法效度的功能:1.预测误差2.预测效标分数3.预测效率指数影响效度因素:1.测验本身因素:材料代表性测验长度试题类型难度区分度编排方式(先易后难)2.测验实施中干扰因素:1.主试影响因素(实施标准与否,引导语,时限,评分,测验情境,材料准备,其他干扰因素) 2.被试影响因素(兴趣,动机,情绪,态度,身心状况,是否合作)3.样本团体性质:1.样本异质性,异质性高,效度高(1.测验团体经选拔,2.选拔标准太难,都会造成同质)2.干涉变量:团体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智力,教育水平,动机,兴趣等)使测验对不同团体预测能力不同效标的性质:效标与测验分数之间是否线性相关(重要因素).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的前提—假设两变量线性相关项目分析1.项目难度难易程度用通过率表示P=R/N*100%P越大,通过率越大,难度越低(在非能力测验中—“通俗性”)2.计算方法:1.二分法记分项目(选择题,对1分,错0分)27%高分组,27%低分组,46%中间组P=(PH+PL)/2平衡机遇对难度影响大吉尔福特校正公式:CP=(KP-1)/(K-1)K-备选答案数P-通过率CP-校正后通过率2.非二分记分法:不能用二分法计算时:P=X/XMax*100%难度水平确定:1.项目难度P接近0或1,无法区分差异;P接近0.5,区别力最好.最佳平均难度0.5±0.2之间2.测验难度:可从测验分数分布直接检验一般呈常态分布过难或过易:偏态分布(正偏态+负偏态)项目区分度(鉴别力):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征区分能力评价项目质量和筛选项目重要指标,影响测验效度因素计算方法:1.鉴别指数:按总分排列—确定高分低分组(分别总数27%)—高低分组通过率—计算鉴别指数D=PH-PL伊贝尔鉴别指数性能标准D:≥0.4—很好;0.3-0.39—良好;0.2-0.29—尚可,需修改;≤0.19—差2.相关法:点二列相关(二分名变量+连续变量)二列相关(两连续变量)Ф相关法(两二分名变量)区分度与难度关系:高难度对高水平者区分度高,中难度对中水平者区分度高.难度以常态分布为好【测验编制程序】一、测验目标分析:1.明确测验对象2.测验用途:显示性测验(样本测验-样本取自明确总体+标记测验-取自开放总体)预测性测验(预测没被测量的行为)3.测验目标:用来测验何种心理变量或行为特征工作分析+对特定概念下定义(流畅性灵活性等)+确定测验具体内容二、试题编写1.搜集材料:已出版的标准测验+理论和专家经验+临床观察和记录2.命题原则:1.内容(符合测验目的,代表性,内容不牵连)2.文字(准确,简明)3.理解(无争议,易理解)4.社会敏感性(禁忌)3.编制要领:提供型(论文,简答,填充)选择型(选择,是非,匹配)简答题:宜用问句,填充空格不宜太多,只一个正确答案三、编排和组织:难度逐步上升,同类测题组合一起,根据各类测题本身特点排列常见(并列直进式+混合螺旋式)心理测验的使用主试的资格1.知识结构2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3.职业道德(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被试隐私的保护)二.测验选择1.适合测量目的2.符合测量学要求(标准化,信度,效度,是否符合测试对象)三.测验前准备:准备工作(预告测验准备材料熟悉指导语熟悉具体程序)建立协调关系:主试和被试间友好,合作,能促使被试最大限度作好测验的一种关系实施及要素1.指导语(如何选择反应形式如何记录时限如不能确定该如何操作例题告知测验目的)2.时限(典型行为测验无时限;最高作为测验中,速度时重要因素)3.测验环境误差及控制1.应试技巧(对程序,技能熟悉程度)+练习效应(教育差,经验少,智力高;重测验速度,重复相同测验,时距)2.应试动机+测验焦虑(适度焦虑提高反应速度,高智力测验,成就测验,能力测验成绩,倒U型)反应定势(反应风格)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倾向,由于回答问题习惯不同,能力相同得到不同测验分数1.求快-求精2.喜好正面叙述3.喜好特殊位置4.喜好较长选项5.猜测六.测验评分1.获得原始分(及时清楚记录反应情况标准答案—计分键将反应和计分键比较)2.原始分转换测验结果报告:测验分数综合分析 1.据测验特点分析2.勿将分数绝对化,轻易下结论(测前经历,测验情境)3.信度效度资料(最匹配情境,最相近团体)4.来自不同的测验分数不能直接比较)2.报告分数的具体建议:1.不把结果直接告诉本人或其他人,应告诉测验分数的解释和建议2.避免使用术语3.保证当事人知道测量目的4.使当事人知道和什么团体比较5.使知道如何运用分数6.考虑到测验分数给当事人的影响7.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解释。

心理测量学笔记

心理测量学笔记

(3)用于心理诊断。例如对各种智力落后、精神
疾病和脑功能障碍、学业成绩不良、社会适应不良等的 诊断需借助心理测验。

(4)用于心理咨询。例如综合智力测验、能力倾
向测验、职业兴趣测验、性格测验的资料,可就一个人
的未来职业方向提供咨询意见,以帮助来访者作出正确
的职业选择。
24、简述高尔顿之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
接测量对象的行为称为行为样本。
15、什么是“测验的标准化”?

①为使接受测量的不同个人所获得分数具可比性,
测验的条件(测验内容、施测条件、评分规则、所使用 的常模等)必须对所有人是相同的。这样测量结果才具
有客观性。②标准化是编制测验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
测验的重要条件。
16、心理测验的要素:标准化
②心理测量工具不易制作,使用比较麻烦。
调查)

心理测量:对心理特征的测量。(智力、人格、职
业兴趣、态度)
3、正确理解教育测量

狭义的教育测量指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知识水平的测
量,属于心理测量的范畴。

广义的教育测量还包括对教育领域中其他教育现象
的测量。如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测量、学校办学质量的测 量、管理水平的测量。属于社会测量的范畴。
4、测量的二要素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单位往往意义不明确、价值不相等。 不同学科中的“分” 意义不同,作对一道简单题目得1
分,作对一道复杂题目也得1分,但价值不等。
11、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表。

(3)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本质上属于顺序量表。
大量的统计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为克服这些缺陷,心理 与教育测量学家希望将顺序量表上得到的分数转化到等

①1869年,出版《遗传的天才》一书,提出人的能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分数的合成与解释【圣才出品】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分数的合成与解释【圣才出品】

第4章分数的合成与解释【本章要点】1.分数合成的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2.多重回归和多重分段这两种分数合成方法的使用范围和方式。

3.区分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并了解这两种测验不同的的分数解释的特点。

4.了解分数解释时的注意事项。

4.1复习笔记一、分数的合成(一)分数合成的方法1.临床判断(1)含义根据直觉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组合以得出结论或预测的方法叫做临床判断。

(2)临床法的评价①优点a.高度的综合性能从整体上对各个因素加以综合考虑,不但考虑到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还能考虑到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这种考虑具有高度完形性质;b.灵活的针对性每个判断都是针对特定的个人做出的,能考虑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

②缺点a.主观加权可能受判断者的偏见的影响,不够客观;b.没有精确的数量指标;c.判断者需要受过训练并具有丰富经验。

2.推理方法这种方法不考虑各个变量间的经验关系,而是根据某种先验的理想程序来作推理性加权。

(1)单位加权①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各个变量(题目、分测验或测验)直接相加而得一合成分数:这里X c为合成分数,X1……X n为各个变量。

②评价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将所有变量作了等量加权,而实际上是对每个变量作了与它的标准差成比例的加权,亦即将变异量最大的题目或测验作了最重的加权。

这意味着变异较大的变量将在作预测和作决定时起较大的作用。

(2)等量加权①方法要想对各个变量作等量加权,可将所有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Z分数),然后再把它们加以组合:这里Z c为合成的标准分数,Z1……Z n为各个变量的标准分数。

②评价这种方法适合于各测验对预测效标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场合。

但在通常情况下,各个变数对预测效标的作用是不同的。

因此,需要根据各个系数与效标之间的经验关系作差异加权。

3.多重分段当存在多种预测源且几个预测源之间不具互偿性时,就需要给每一个预测源都定一个分数线。

只要一个人的得分在任一变量上低于分数线,即被拒绝。

心理测量学笔记2

心理测量学笔记2

2.1.1 什么是内容效度1、内容效度:测验内容对测验目的的适合程度。

2、基本前提:测验试题应为所欲测内容或行为范围之代表性样本。

3、主要用于建构或评价成就测验或职业测验。

4、内容效度需要考虑的基本方面:(1)测验内容范围:应能涵盖所界定对象的全部范围。

(2)测验题目的代表性:每个试题应与所界定内容或行为范围有适度相关;试题分配应能反映范围内各种变项或成分所应占的比重。

5、还需要保证:(1)保证测验本身结构以及要求受测者对试题做出反应的方式(2)保证有一定的题量2.1.2 内容效度的估计方法1、专家判断法:由专家对测验项目所涉及的内容范围进行符合性判断,是一种定性分析的方法。

基本过程:(1)详细描述内容范围课程内容、教育目标以及各类题目所占比例(2)明确每一个测验项目,即每一道题所测的内容范围(3)在内容范围和结构方面对测验项目与全测验作比较例:10以内加减法运算测验内容范围:10以内加减法运算内容分类:A.运算类型 B.运算范围(1)加法(2)减法运算结果≤10各类的相对重要性<10 =10 >10加法40% 10% 0减法50% 0 02、分析每一测验题的内容、结构。

思考:专家评判法的问题?(1)缺乏数量化的指标!(2)所以,讨论内容效度时,应给出各方面的详细信息:教材和大纲的版本、出版时间、专家人数、专业水平、不同专家判断的一致性。

2. 复本法:计算取自同一内容范围的两个测验复本得分的相关。

3. 再测法:前测-学习-再测如果成绩显著提高,说明测验对教学具有较高内容效度。

4. 经验法如:不同年级在测验上的得分应岁年级而增高2.1.3 内容效度的适用范围1、适用:教育成就测验职业选拔测验标准参照测验2、不适用:能力倾向(aptitude)与人格Why?2.1.4 内容效度与表面效度1、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 表面看起来测验内容与测验目的的一致性程度。

(非专业人士对测验是否有效所作的直观判断)----市井或通俗测验大多有高的表面效度,但它不能保证测量的正确性。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教材精讲】(人格测验)【圣才】

郑日昌《心理测量学》【教材精讲】(人格测验)【圣才】

第7章人格测验一、人格测验概述(一)人格的内涵人格是一个抽象而笼统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涉及人格问题,如“这个人怎么样?”。

我们通常从个性方面或者从道德意义上评价某个人的人格。

在心理学中,人格的含义由于理论派别的不同而不同。

广义的人格是个体所具有的能力、兴趣、态度、气质、性格及其他行为差异的混合体,这些方面的特征决定了个体整体行为的特征。

在本书中,我们采用狭义的人格界定,即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态度、性格、气质、价值观、人际关系、情感等特质。

从上述可以看出,人格是一种个人特质与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行为特征整体,人格具有整体性。

此外,人格还具有动态性和稳定性。

人格是动态变化的,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

然而,在发展和变化中,人格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否则人格测量便毫无意义。

(二)人格测验的发展简史人格测验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人格测量的现象学时期在我国历史和外国历史上,很早就开始了测量人格的尝试,如颅相学、面相学等。

颅相学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可以通过触摸其头骨来分析,某部位隆起就可确定他具有与该区域有关的性格;而面相学则通过观察人的面部特征来确定个人的性格及吉凶祸福。

以上两种方法皆采用观察现象或外部特征的方法,强调先天作用,有宿命论的思想,现在已被摒弃了。

2.科学的人格测验时期(1)高尔顿于1884年提出:构成我们行为的品格,是一种明确的东西,所以应该加以测量。

他尝试通过记录心跳和脉搏的变化来测量情绪,通过观察社会情境中人们的活动来评估人的性情、脾气等人格特征。

这一切标志着科学地评估性格的开始。

(2)克瑞普林则是人格测验的先驱,他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用于临床,现在这已成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

(3)近几年来,经过心理学家的努力,已发展了许多科学地评估人格的技术,并发表了具备优良特性的人格测验,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罗夏墨迹测验等等,为评价人格提供了科学工具。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心理测量学导论1.1 心理测量学概述在学习本内容时,请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心理测量?2、心理测量有哪些特性?3、心理测量面临哪些困难?4、心理测验有哪些类型?5、心理测验有什么功能?6、心理测量者应具备哪些素质要求和道德准则?小结:在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我们讨论了心理是否可测,学习了测量、心理测量、心理测量学、测验、心理测验、量表的概念,研究了心理测量面临的问题,辨析了心理测量、测验、评估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心理测验的种类和功能,知晓了心理测量者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和道德准则。

重点应掌握心理测量、心理测验的概念,量表的概念、要素与种类;了解心理测验的种类和功能。

1.2 心理测量学的历史在学习本内容时,请思考以下问题:1、心理测量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2、西方心理测量的先驱有哪些?3、西方心理测量什么时候产生?4、西方心理测量发展的历史如何?5、中国心理测量的历史与现状怎样?小结:在第二部分,我们介绍了心理测量兴起是历史背景,了解了西方心理测量的诞生与发展,关注了中国心理测量的历史和现状。

重点应理解心理测量兴起的历史背景,知晓心理测量的诞生与发展。

2.1 经典测验理论在学习本内容时,请思考以下问题:1、经典测验理论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什么?3、如何评价经典测验理论?小结: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测量误差的概念和来源,讨论了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分析的经典测验理论的优缺点。

重点是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3.1 心理测量的基本流程在学习本内容时,请思考以下问题:1、心理测量的基本流程是什么?2、如何实施心理测验?3、样对心理测验进行计分和解释?4.1 项目分析概述在学习本单元时,请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项目分析?2、难度的估计方法有哪些?3、区分度的估计方法有哪些?4、难度和区分度之间的关系如何?5、怎样进行猜测度与诱答项分析?6、什么是项目反应理论?其基本原理和特点是什么?在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项目分析的含义、目的、功能和内容,探讨了难度、区分度的概念及难度、区分度的估计方法,明确了难度和区分度的关系,对猜测度和诱答项进行了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章概论1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简述:( 1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 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 分心测验” 的思想。

( 2 )在中国古代,“ 七巧板” 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 3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2 、中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出现:( 1 ) 1916 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 - 西蒙智力量表。

( 2 ) 1920 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

1921 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 3 ) 1922 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

( 4 ) 1924 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 30 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 5 ) 1931 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 6 ) 1932 年《测验》杂志创刊。

( 7 )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 20 种,教育测验 50 多种。

3 、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1 ) 1936 年,苏联在批判“ 儿童学” 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 2 )从 1978 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 3 ) 1979 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 4 ) 1980 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

1984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 、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

最初,人们用测验,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 1 )法国的医生艾斯奎罗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

他认为,精神病以情绪障碍为标志,不一定伴随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则是以出生时或婴儿期表现出来的智力缺陷为主要标志。

( 2 ) 50 多年后,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内提出应该从正常学校学习的儿童中筛选出不适应的儿童,安排在特殊的班级里学习和教育。

此举动导致了心理测验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 -- 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诞生。

( 3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是心理测验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还给心理测量带来了另一个副产品:严格的标准化程序。

标准化是现代心理测验的重要评价指标。

5 、西方早期的心理测验尝试:( 1 )弗兰西斯· 高尔顿是第一个倡导心理测验的人。

他于 1884 年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专门设立了一个“ 人类测量实验室” 。

他的这一举动是心理测验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系统地测量个体差异的尝试。

( 2 )高尔顿还是使用评定量表和问卷法的先驱。

并且他发展了分析个体差异资料的统计方法,不仅扩充了古特列特的百分位法,而且创造了粗浅的相关计算法。

( 3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 1980 年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于《心理》杂志上,这是在心理学文献中首次出现“ 心理测验” 一词。

6 、比内 - 西蒙量表的诞生及心理测验的发展:( 1 ) 1904 年比内为了鉴别弱智儿童,他与西蒙合作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智力测验 -- 比内 - 西蒙量表。

1905 年,他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文章《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介绍了该量表,历史上称为“1905 量表” 。

从此,比内 - 西蒙量表宣告诞生。

( 2 )比内 - 西蒙量表自 1905 年发表后,比内和西蒙亲自主持过两次修订,一次在 1908 年,一次在 1911 年,此时比内已不幸去世。

( 3 ) 1905 年量表主要强调的是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也就是比内认为的智力的基本组成成分。

1908 年版的量表删掉了 1905 年版中不合适的题目,增加了新题目,题目总数大 59 个。

所有测验题目按年龄分组,从 3 ~ 13 岁。

测验的结果用“ 智力水平” 来表示。

人们常叫它为“ 智力年龄” 。

它表示一个儿童能完成何种年龄水平的儿童所能完成的测验。

( 4 )最有名的是 1918 年出版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修订的“ 斯坦福 - 比内量表” 这一量表首次使用了“ 智力商数” 的概念,简称为 IQ ,是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

( 5 )比较有名的几个测验。

1 智力测验:推孟的研究生欧提斯编制的团体智力测验,2 后在次基础上发展出美国陆军用甲、乙两种测验。

有基于因素分析理论编制的测量多项能力的韦克斯勒的儿童智力量表。

还有桑代克编制的标准化教育测验。

2 人格测验: 1917 年武德沃斯设计的“ 个人资料调查表” 。

1912 年问世的罗夏克墨迹图测验( RIT )和于 1943 年首次出版,由哈撒韦和麦金利编制的目前影响最大的 MMPI-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7 、测量是: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测量就是确定一个事物的属性的量多少。

因此,我们所指的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采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事物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8 、测量的要素是:参照点和单位。

参照点:它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绝对的零点;二是相对参照点。

最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

心理测量中所用的参照点都是人为的,因而测量的结果常常不能以“ 倍数” 来解释。

如IQ = 100 的人 IQ = 50 的人的智力的两倍。

9 、量表是:就是有参照点和单位的连续体。

10 、量表的种类有:量表是由人来制订的,依单位和参照点的不同,量表的种类也不一样。

根据测量精度高低,斯蒂文斯将量表分为四个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种类定义特点备注命名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

命名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数值意义,不能作量化分析。

无大小意义,只表明类别。

无参照点和单位。

无法比较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方法运算。

顺序量表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

主要用于分等论级和分类。

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无参照点(没有绝对零度)和单位。

无法进行数学方法运算。

等距量表存在大小关系。

无绝对零度,但存在相对零点。

可以进行数学运算,有相等单位。

等比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

大多是物理量表。

而心理量表只能达到等距量表水平。

可以知道事物之间的某种特点上相差多少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

可以进行数学运算。

11 、心理测量是: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反映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依确定的原则进行推论和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12 、著名的心理测验学家安娜斯泰西认为: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

这一定义包含有至少三个基本要素:行为样本、客观测量和标准化。

心理测验要测量的是心理特征,但它要通过测量人的行为来实现,从行为测量中来推知心理特征。

这就要找有代表性的少数行为作为全部行为的样本。

13 、关于心理测量中的标准化:心理测量要做到客观必须在测验编制、实施、评分、解释过程中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性程度。

标准化的测量是测量客观性的根本保证。

14 、心理测验的性质: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15 、心理测验的种类:( 1 )按测验的内容分:能力测验(智力测验、反应能力测验);学绩测验,如成套的成就测验;人格测验如 EPQ 、 MMPI 等。

( 2 )按测验的对象特点分: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 3 )按测验表现形式分:文字测验(纸笔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 4 )按测验的目的分: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

( 5 )按测验的时间分: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

( 6 )按测验要求分:有最高作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

前者要求被试尽可能作出最好的回答,而且有正确的答案。

能力测验、学绩测验均属此类。

后者要求被试按照日常习惯回答,无正确答案,所有人格测验均可称为典型行为测验。

16 、心理测验的功能:( 1 )从实际应用角度看:选拔人才、岗位安置、诊断、评价、辅助咨询。

( 2 )从理论研究角度看:搜集资料、提出和验证假设、实验分组。

17 、正确的测验观:( 1 )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 2 )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心理测验的最大问题是理论基础不够坚实。

( 3 )科学地看待测验,防止乱编滥用。

18 、错误的测验观:测验万能论、测验无用论、文化公平测验(只有相对的文化公平,没有绝对的文化公平)、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第 2 章心理测验的编制1 、心理测验的目的是指:我们编测验干什么用。

2 、测验目的种类:( 1 )显示性测验是指:测验题目和要测量的特征相似的测验,比如成就测验。

( 2 )预测性测验是:为了预测一些没被测量的行为的测验。

3 、心理测验的目标是指:编制的测验是测什么的,即测什么样的心理特征或人格特点。

4 、目标分析依测验不同可分为:( 1 )工作分析:对于预测或选拔用的测验,主要任务就是对所预测行为活动做具体分析,即任务分析或工作分析。

( 2 )对特定概念下定义:( 3 )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

5 、命题的基本原则:( 1 )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

( 2 )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

( 3 )题目格式要不被人误解。

( 4 )语句要简明扼要。

既排除与答题无关的因素,又不能遗漏答题所依据的必要条件。

避免使用生僻的字句或词汇。

( 5 )答案确定,不应引起争议。

(创造力测验和人格测验除外)。

( 6 )题目间内容相互独立、互不牵连,对不同题目的回答不致相互影响。

( 7 )题目不能含有答题倾向的线索。

( 8 )题目内容不超出受测团体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 9 )比开社会敏感性问题,如涉及社会禁忌或个人隐私的题目不应使用。

( 10 )便于施测,评分简捷。

6 、如测验涉及社会敏感性问题时的策略:( 1 )命题时假定被试具有某种行为,使他不得不在确实没有该行为时才否定,可避免否定答案过多的倾向。

( 2 )假定规范不一致。

( 3 )指出该行为是常见的,虽然是违规的。

7 、测验题目的来源:已出版的标准测验、理论和专家的经验、临床观察和记录。

8 、心理测验题目的类型:根据对被试的要求不同来分,可有两大类:提供型和选择型的题目。

前者求被试给出答案内容,如论文题、简答题、填充题;选择型题目要求被试在几个有限的答案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如是非题、匹配题(选择题,由题干和选项构成)、填充题等。

9 、测验题目在编排时所遵循的普遍原则是:测试同一因素的题目放在一起、同类型的测试题尽可能组合在一起、题目的难度排列宜逐步上升。

10 、测题的常见编排方式:并列 - 直进式、混合螺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