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四种基本操作
jdbc连接数据库的四个步骤
jdbc连接数据库的四个步骤一、引入jdbc相关的jar包在使用jdbc连接数据库之前,需要先引入jdbc相关的jar包,以便在代码中使用jdbc的相关类和方法。
常用的jdbc jar包有mysql-connector-java、ojdbc等,根据所使用的数据库类型选择相应的jar包。
二、加载数据库驱动加载数据库驱动是使用jdbc连接数据库的第一步。
不同的数据库有不同的驱动类,需要根据所使用的数据库类型加载相应的驱动类。
加载驱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使用Class.forName()方法加载驱动类,另一种是使用DriverManager.registerDriver()方法注册驱动类。
三、建立数据库连接建立数据库连接是使用jdbc连接数据库的第二步。
在建立数据库连接之前,需要先获取数据库连接所需的连接信息,包括数据库的URL、用户名和密码。
数据库的URL是连接数据库的唯一标识,用户名和密码用于验证用户身份。
通过调用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方法,并传入连接信息参数,即可建立数据库连接。
四、执行数据库操作建立数据库连接之后,就可以执行数据库操作了。
数据库操作包括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在执行数据库操作之前,需要创建Statement或PreparedStatement对象,并使用这些对象执行相应的SQL语句。
Statement对象用于执行静态SQL语句,而PreparedStatement对象用于执行带有参数的预编译SQL语句。
执行SQL语句后,可以通过ResultSet对象获取查询结果。
jdbc连接数据库的四个步骤如上所述,其中第一步是引入jdbc相关的jar包,第二步是加载数据库驱动,第三步是建立数据库连接,第四步是执行数据库操作。
通过这四个步骤,可以实现使用jdbc连接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在使用jdbc连接数据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引入的jdbc jar包需要与所使用的数据库类型对应,否则无法正常连接数据库。
数据库总结(简答题)
数据的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DBMS的定义: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
DBMS的用途:(1)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2)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的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2)数据操纵功能: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 ,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
(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并在多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库时进行并发控制,且在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后对系统进行恢复。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数据库数据批量装载、数据库转储、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性能监视等(5)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数据库系统的构成(1)数据库(2)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的组织、分类、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人工管理阶段特点:(1) 数据不保存(2) 系统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3) 数据不共享(4) 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文件系统阶段特点:(1)数据以文件形式长期保存(2)数据由文件系统统一管理(3)应用程序直接访问数据文件(4)数据的存取基本上以记录为单位缺点:(1)数据冗余度大(2) 数据独立性低(2)数据一致性差数据库系统阶段特点:(1)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2)数据结构化(3)数据独立性高(4)由DBMS进行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A)数据的安全性(security)控制B) 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控制C) 并发(concurrency)控制D) 数据恢复(recovery)数据模型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1)概念模型(概念层数据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dbms的组成部分包括
DBMS是由两大部分组成:查询处理器和存储管理器。
(1)查询处理器有四个主要成分:DDL编译器、DML编译器、嵌入型DML的预编译器、查询运行核心程序。
(2)存储管理器有四个主要成分:授权和完整性管理器、事务管理器、文件管理器、缓冲区管理器。
1.数据库的定义功能。
DBMS提供DDL定义数据库的结构、包括外模式、内模式及其相互之间的映象,定义数据的完整性约束、保密限制等约束条件。
定义工作是由DBA完成的。
因此在DBMS中包括DDL的编译程序,它把用DDL编写的各种源模式编译成相应的目标模式。
这些目标模式是对数据库的描述,而不是数据本身,它们是数据库的框架(即结构),并被保存在数据字典中,供以后进行数据操纵或数据控制时查阅使用。
2.数据库操纵功能。
DBMS提供DML 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
基本的数据操作有四种:检索、插入、删除和修改。
DML有两类,一类是嵌入在宿主语言中使用,例如嵌入在COBOL、FORTRAN、C等高级语言中,这类DML称为宿主型DML。
另一类是可以独立性交互使用的DML,称为自主型或自含型DML。
因而DBMS中必须包括DML的编译程序或解释程序。
3.数据库运行控制功能。
DBMS对数据库的控制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实现:数据安全性控制数据完整性控制、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和数据库的恢复。
(a)数据库安全性的控制是对数据库的一种保护。
它的作用是防止被未授权的用户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
要想使用数据的用户,首先必须向DBMS标识自己,然后系统确定他是否可以对指定的数据进行存取。
防止被未授权的用户蓄谋或无意地修改数据是很重要的,否则会导致数据完整性的破坏,从而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b)数据完整性控制是DBMS对数据库提供保护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完整性是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的测度。
当数据加入到数据库时,对数据的合法性和一致性的检验将会提高数据的完整性程度。
完整性控制的目的保持进入数据库中的存储数据的语义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防止任何操作对数据造成违反其语义的改变。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习题和答案
说明: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简称《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数据库系统概念》第5版,简称《概念》。
1.试论述数据库系统主要动机、构成及DBMS主要功能特性。
说明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
答:数据库设计的动机:数据库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管理大量信息。
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DBMS主要功能:•数据库定义功能: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数据库的三级结构,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及基相互之间的映象,定义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控制等约束。
因此,在DBMS中应包括DDL的编译程序。
•数据库的操纵功能:DBMS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
基本的数据操作分成两类四种:检索(查询)、更新(插入、删除、修改)•数据库的保护功能: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对数据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数据库的存储管理:把各种DML语句转换成低层的文件系统命令,起到数据的存储、检索和更新的作用。
•数据库的维护功能:它有许多实用程序提供给数据库管理员:数据装载程序、备份程序、文件重组织程序、性能监控程序•数据字典:数据库系统中存放三级结构定义的数据库称为数据字典(DD)。
对数据库的操作都要通过访问DD才能实现,通常DD中还存放数据库运行时的统计信息。
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主要区别:•在文件系统中,相互独立的文件的记录内部是有结构的,但记录之间没有联系。
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文件系统中,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记录,粒度不能细到数据项。
而在数据库系统中,存取数据的方式也很灵活,可以存取数据库中的某一个数据项、一组数据项一个记录或或一组记录。
•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是为某一特定应用服务的,文件的逻辑结构对该应用程序来说是优化的,因此要想对现有的数据再增加一些新的应用会很困难,系统不容易扩充。
数据库的四种基本操作
数据库的四种基本操作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一种组织和管理数据的系统。
为了让数据能够更好地被使用,数据库提供了四种基本操作,包括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四种操作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插入插入操作是将数据添加到数据库中的过程。
在插入数据之前,我们需要先创建一个表格来存储数据。
表格是数据库中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它由行和列组成,每一行代表一个记录,每一列代表一个属性。
例如,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名为“学生”的表格,其中包括学生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属性。
在插入数据时,我们需要按照表格的结构格式输入数据,例如:INSERT INTO 学生 (姓名, 年龄, 性别) VALUES ('张三', 18, '男');这条语句的意思是将一个名为“张三”的学生记录插入到“学生”表格中,他的年龄为18岁,性别为男。
插入操作是数据库中最基础的操作之一,它可以用于向数据库中添加新的数据,例如注册新用户、录入新订单等。
在插入数据时,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避免出现数据冗余、重复或错误的情况。
二、查询查询操作是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的过程。
查询可以根据特定条件筛选数据,例如按照姓名、年龄、性别等属性进行查询。
在查询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数据库中的查询语句,其中最常用的是SELECT 语句。
SELECT语句的基本格式为:SELECT 列名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例如,我们可以查询“学生”表格中所有年龄大于18岁的男性学生,语句如下:SELECT * FROM 学生 WHERE 年龄 > 18 AND 性别 = '男';其中“*”表示查询所有列,WHERE子句中的条件为年龄大于18岁且性别为男。
查询操作是数据库中最常用的操作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数据中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在查询数据时,我们需要注意查询语句的正确性和优化性,避免查询结果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常见的 crud 操作
常见的 crud 操作
常见的 CRUD 操作是指在计算机编程中常用的四种基本数据操作,创建(Create)、读取(Read)、更新(Update)和删除(Delete)。
这些操作是在数据库和应用程序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操作,用于管理数据和信息。
创建(Create)操作是指向数据库中添加新的数据记录,这可以通过插入新的行或者创建新的文档来实现。
在应用程序中,创建操作可以是用户注册新账户、添加新的产品信息或者创建新的文档等。
读取(Read)操作是指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记录,这可以通过查询语句来实现。
在应用程序中,读取操作可以是用户查看个人资料、浏览产品列表或者阅读文章等。
更新(Update)操作是指更新数据库中已有的数据记录,这可以通过修改现有的行或者更新文档来实现。
在应用程序中,更新操作可以是用户修改个人资料、编辑产品信息或者更新文章内容等。
删除(Delete)操作是指从数据库中移除数据记录,这可以通
过删除行或者删除文档来实现。
在应用程序中,删除操作可以是用户注销账户、移除产品信息或者删除文章等。
这四种基本的 CRUD 操作是构建应用程序和管理数据库中数据的基础。
它们为用户提供了管理和操作数据的方式,是编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操作。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操作,开发人员可以构建出功能强大且易于管理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系统。
SQL四种基本数据操作语句
掌握SQL四条最基本的数据操作语句:Insert,Select,Update和Delete。
练掌握SQL是数据库用户的宝贵财富。
在本文中,我们将引导你掌握四条最基本的数据操作语句—SQL的核心功能—来依次介绍比较操作符、选择断言以及三值逻辑。
当你完成这些学习后,显然你已经开始算是精通SQL了。
在我们开始之前,先使用CREATE TABLE语句来创建一个表(如图1所示)。
DDL语句对数据库对象如表、列和视进行定义。
它们并不对表中的行进行处理,这是因为DDL语句并不处理数据库中实际的数据。
这些工作由另一类SQL语句—数据操作语言(DML)语句进行处理。
SQL中有四种基本的DML操作:INSERT,SELECT,UPDA TE和DELETE。
由于这是大多数SQL用户经常用到的,我们有必要在此对它们进行一一说明。
在图1中我们给出了一个名为EMPLOYEES的表。
其中的每一行对应一个特定的雇员记录。
请熟悉这张表,我们在后面的例子中将要用到它。
INSERT语句用户可以用INSERT语句将一行记录插入到指定的一个表中。
例如,要将雇员John Smith的记录插入到本例的表中,可以使用如下语句:INSERT INTO EMPLOYEES V ALUES('Smith','John','1980-06-10','Los Angles',16,45000);通过这样的INSERT语句,系统将试着将这些值填入到相应的列中。
这些列按照我们创建表时定义的顺序排列。
在本例中,第一个值“Smith”将填到第一个列LAST_NAME中;第二个值“John”将填到第二列FIRST_NAME中……以此类推。
我们说过系统会“试着”将值填入,除了执行规则之外它还要进行类型检查。
如果类型不符(如将一个字符串填入到类型为数字的列中),系统将拒绝这一次操作并返回一个错误信息。
如果SQL拒绝了你所填入的一列值,语句中其他各列的值也不会填入。
数据库与应用自测题1附答案
自测题1一、填空题1.在数据库系统的三个抽象层次结构中,表示用户层数据库的模式称为外模式,表示概念层数据库的模式称为概念模式,表示内层数据库的模式称为内模式。
2.迄今,数据库系统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3.数据库系统的控制功能表现在如下几点,他们分别是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安全性、并发控制、数据的恢复。
4.外模式/模式映射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5.XXX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实体内部的XXX ,即实体中属性间的XXX;另一种是实体与实体之间的XXX。
6.实体间的XXX是错综复杂的,但就两个实体的XXX来说,主要有三种:一对一的XXX、一对多的XXX 和多对多的XXX。
7.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系统。
通常由数据库、硬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DBA)四个部分组成。
8.管理和使用数据库的各类人员,包括终端用户、应用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管理员。
9.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分为内部体系结构和外部体系结构。
10.在文件服务器结构中,数据库存放在文件服务器中,应用程序分散安排在各个用户工作站上。
11.在客户/服务器结构中,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的是处理请求,服务器返回的是处理结果。
12.三级模式之间的XXX是通过二级映射来实现的,当然实际的转换工作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完成的。
13.数据模型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概念模型和实施模型。
14. 实施模型是由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和具体的数据库系统有关,侧重于数据和XXX的表示或存储方法。
15.关系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标识一个元组,这个属性组称为候选关键字。
16.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及它的翻译程序,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操作,包括数据插入、删除、更新和查询。
17.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体系结构中,模式与内模式质检的映像(模式/内模式),实现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18.数据库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ick and crud 精读
ick and crud 精读问题:[ick and crud 精读],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写一篇1500-2000字文章,一步一步回答回答:标题:ICK和CRUD的介绍与应用引言:在软件开发中,ICK和CRUD是两个常见的术语。
ICK代表“增删改查”(Insert, Create, Update, Delete),而CRUD代表“创建、读取、更新、删除”(Create, Read, Update, Delete)。
这两个术语描述了数据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本文将逐步介绍ICK和CRUD的含义、用途和示例。
第一部分:ICK的含义和用途ICK是数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代表了四个基本操作:增加数据(Insert),创建数据(Create),更新数据(Update)和删除数据(Delete)。
这些操作是为了维护和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
首先,增加数据指的是在数据库中添加新的数据记录。
这可以通过插入新行的方式实现。
例如,在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通过增加功能来添加新的学生信息。
其次,创建数据是指向数据库中添加新的数据条目。
与增加数据不同,创建数据通常涉及到更复杂的过程,如填写表单等。
例如,在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中,用户可以通过填写订购表单来创建新的订单。
接下来,更新数据是指对已有数据进行修改。
这是对数据进行更改或修复的常用操作。
例如,在一个员工管理系统中,可以通过更新功能来修改员工的工资或职位。
最后,删除数据是将不再需要的数据从数据库中移除。
这可以通过删除行或数据记录来实现。
例如,在一个图书馆系统中,可以通过删除功能将一本书从系统中移除。
第二部分:CRUD的含义和应用示例CRUD是一种更广义的概念,它代表了创建、读取、更新和删除这四种基本操作。
与ICK类似,CRUD常用于描述数据库中的数据操作。
首先,创建(Create)操作表示向数据库中添加新数据的过程。
这可以通过插入新行或填写表单等方式实现。
例如,在一个博客网站中,注册新用户就是一个创建操作。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大全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DB:数据库(Database), 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超键: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
(注意,超键是一个属性集)◆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
◆主键: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候选键为主键。
◆外键:某个关系的主键相应的属性在另一关系中出现,此时该主键在就是另一关系的外键,如有两个关系S和SC,其中S#是关系S的主键,相应的属性S#在关系SC中也出现,此时S#就是关系SC的外键。
◆实体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关系中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
如果出现空值,那么主键值就起不了唯一标识元组的作用。
◆参照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不引用不存在的实体”。
其形式定义如下:如果属性集K是关系模式R1的主键,K也是关系模式R2的外键,那么R2的关系中,K的取值只允许有两种可能,或者为空值,或者等于R1关系中某个主键值。
这条规则在使用时有三点应注意:1) 外键和相应的主键可以不同名,只要定义在相同值域上即可。
2) R1和R2也可以是同一个关系模式,表示了属性之间的联系。
3) 外键值是否允许空应视具体问题而定。
◆过程性语言:在编程时必须给出获得结果的操作步骤,即“干什么”和“怎么干”。
如Pascal和C语言等。
◆非过程性语言:编程时只须指出需要什么信息,不必组出具体的操作步骤的语言,各种关系查询语言均属于非过程性语言。
◆无限关系:当一个关系中存在无穷多个元组时,此关系为无限关系。
如元组表达式{t|┐R(t)}表示所有不在关系R中的元组的集合,这是一个无限关系。
◆无穷验证:在验证公式时需对无穷多个元组进行验证就是无穷验证。
如验证公式(∨u)(P(u))的真假时需对所有的元组u进行验证,这是一个无穷验证的问题。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增删改查的使用场景
增删改查的使用场景
增删改查是数据库操作中的四种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更新和查询数据。
这些操作在许多应用程序中都有广泛的使用场景,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插入数据(增):当需要将新的数据记录添加到数据库中时,使用插入操作。
例如,在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中,当用户创建一个新的订单时,需要将订单信息插入到订单表中。
2. 删除数据(删):当需要从数据库中删除不再需要的数据记录时,使用删除操作。
例如,在一个论坛应用程序中,当管理员删除一个用户的帖子时,需要从帖子表中删除相应的记录。
3. 更新数据(改):当需要修改数据库中现有的数据记录时,使用更新操作。
例如,在一个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当客户的联系信息发生变化时,需要将其在客户表中的记录进行更新。
4. 查询数据(查):当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时,使用查询操作。
这是数据库操作中最常用的操作之一。
例如,在一个新闻网站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查询新闻文章,并将其显示给用户。
总之,增删改查操作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它们在各种应用程序中都有广泛的使用场景。
无论是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处理客户关系、管理库存还是其他数据驱动的应用程序,都需要使用增删改查操作来有效地管理和处理数据。
数据库表的几种连接方式
数据库表的几种连接方式
数据库表是关系型数据库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而连接是关系型数据库中最基本的操作之一。
连接是指按照特定的规则将两个或多个表中的数据合并在一起。
数据库表的几种连接方式包括:
1. 内连接(INNER JOIN):内连接是指只返回两个表中共有的数据行,即两个表中的连接列值相等的数据行。
2. 左连接(LEFT JOIN):左连接是指返回左表中所有数据行以
及右表中连接列值相等的数据行,如果右表中没有与之匹配的数据行,则用 NULL 填充右表的数据列。
3. 右连接(RIGHT JOIN):右连接是指返回右表中所有数据行以及左表中连接列值相等的数据行,如果左表中没有与之匹配的数据行,则用 NULL 填充左表的数据列。
4. 全连接(FULL OUTER JOIN):全连接是指返回两个表中所有
的数据行,如果一个表中没有与之匹配的数据行,则用 NULL 填充对应的数据列。
以上是数据库表的四种常见连接方式,它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组合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连接操作是非常常见的,掌握连接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加高效地操作数据库。
- 1 -。
数据库的四种打开方式
数据库的四种打开方式
一、单用户方式
这种方式下,数据库只能被一个用户打开,当这个用户退出或关闭数据库时,其他用户才能打开数据库。
这种方式适用于单用户的工作环境,如个人电脑或单用户系统。
二、局部多用户方式
这种方式下,数据库可以被多个用户打开,但是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用户对同一数据进行修改。
当一个用户正在修改数据时,其他用户只能读取数据,不能进行修改。
这种方式适用于小型办公室或小型团队合作的工作环境。
三、完全多用户方式
这种方式下,数据库可以被多个用户同时打开,并且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对同一数据进行修改。
这种方式需要对数据库的访问进行控制和管理,以避免数据冲突和数据丢失。
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企业或组织的工作环境。
四、客户端/服务器方式
这种方式下,数据库可以被多个用户通过网络访问,并且可以分别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进行不同的处理。
客户端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服务器,并向服务器请求数据或将数据存储到服务器上。
服务器负责管理数据库的存储和访问,并控制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远程访问数据库或需要多个应用程序同时访问数据库的工作环境。
《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第二次作业及答案[1]
《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第二次作业及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课本P27答: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支持数据库运行的软硬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用户(包括数据库管理员)等部分组成。
2、简述DBMS的功能。
课本P29答: DBMS是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应用程序只有通过DBMS才能和数据建立联系。
数据库的定义功能:DBMS提供有数据描述语言DDL,来定义内模式、外模式和模式,实现外模式----模式和模式----内模式之间的映射。
并将各种模式翻译成相应的目标代码。
数据库操作功能:DBMS提供有数据操纵语言DML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
有四种基本操作命令:检索、插入、删除和修改。
数据库运行控制功能:DBMS对数据库运行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故障恢复和并发操作四方面实现的。
数据安全性:就是防止未被授权者非法存取数据库。
数据完整性:就是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数据库的维护功能:这部分包括数据库数据初始装入、数据库转储、数据库重组及记载系统工作日志等功能。
3、简述关系数据库满足的3类完整性规则。
课本P31答:①实体完整性约束条件实体完整性约束要求关系中主码的任何属性都不能为空。
这是数据库完整性的最基本的要求,因为主码唯一标识元组,如为空则不能为主码。
②参照完整性约束条件参照完整性约束是对关系间引用数据的一种限制,即在关系中的外键要么是所关联关系中的实际存在的元组,要么就为空值。
③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是某一具体数据库的约束条件,是用户自己定义的某一具体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其中前两者约束条件由关系数据库系统自动支持。
对后者,则由关系数据库系统提供完整性约束语言,用户利用该语言定义出约束条件。
4、简述E—R模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规则。
答:基本要求参见课本P34—35(五个术语要素表达);P36面第一段;规则参见P36—P37规则1—规则4。
5、什么是拓扑结构?按拓扑结构分,网络有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优缺点?答: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图是指利用拓扑学把网络中通信线路和站点(计算机或设备)连接起来的几何排列形式。
Informix数据库基本操作和常用配置
Windows
创建动态服务
开始-> Informix Dynamic Server11.50-> server instances manager选择create new创建一个动态服务,需要记住的信息有端口号、服务名和密码,其他信息用默认的即可。端口号从8098开始,可以自己设置,再次创建新的服务时会自动增加,服务名最好自己设置,默认的服务名很长,不方便记,这里我以test为例。如果系统中装了informix数据库,登陆系统时会默认以informix用户登陆,最好所有对数据库的操作均在informix用户下进行,不赞成在windows用户下操作,会导致权限不一致,连接不上数据库。完成后会弹出一个是否初始化动态服务的选项,选择是,初始化完成后动态服务就创建完成了,以下简称IDS。此时会在informix安装目录的etc目录下生成一个ONCONFIG.test(test为服务名)配置文件。
为了减少死锁或者锁等待现象,informix11.5还提供一些新特性来提高应用系统并发执行效率,这里只介绍下我们用到的。通过设置USRLASTCOMMITTED参数来减少锁等待和死锁现象,通常该参数设置为ALL即可,USELASTCOMMITTED选项可具有以下四个值中的任意一个:
1.如果值为“COMMITTED READ”,那么当数据库服务器尝试读取处于“已落实读”或“读已落实”隔离级别的行而遇到互斥锁时,它将读取最近落实的数据版本。
扩展表空间
创建好动态服务后我们可以通过开始-> Informix Dynamic Server11.50->test打开控制台。在windows下装完informix数据库后还会生成一个IFMXDATA文件夹,与安装目录相同,每创建一个IDS就会在该文件中生成一个以服务名命名的文件夹,当选择初始化动态服务的时候就会在对应的文件夹中生成两个空间文件,一个rootdbs_dat.000是一个informix内部使用的默认空间,rootdbs我们一般都不用。另一个test_dat.000则是我们主要使用的,以后建的数据库都是放在这个表空间里的。Test_dat.000默认大小为100M,一般都需要扩展一个表空间上去,扩展表空间的方法:先去\IFMXDATA\test目录下新建一个文件test_dat.001,然后在控制台输入命令:onspaces -atest-p c:\IFMXDATA\test\test_dat.001 -s 300000 -o 0,-a是添加,-p是路径,-s是大小,-o是偏移量,0为偏移量的大小,偏移量类似一个开始的地址,为0,就是从1开始,为10,则从11开始。若在一个文件上建一个100大小的chunk(chunk,区,块informix术语单位,不多解释),偏移量设为0,则这个chunk就占据了1-100这段空间,若在这个文件上再建一个100大小的chunk,1-100已经被占用,则偏移量要设为100,即从101开始。注意,对于同一文件是要往后累加的,不同的文件则都可以从0开始,不过建议如果分配的空间太大,最好能预留一点给磁盘信息。完成后可以用onstat–d查看表空间信息。如果不选择初始化,这两个文件的大小都为0,需要手动修改,用这个命令即可,其中-c是创建:onspaces -c -dtest-p C:\IFMXDATA\test\test_dat.000 -o 0 -s 300000,rootdbs不常用,可以不用修改。
mysql基本操作语句
mysql基本操作语句MySQL是一种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软件,基本操作语句包括增、删、改、查四种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MySQL 这四种基本操作的语句及其用法。
一、增(INSERT)1.1 插入单条记录insert into 表名 (字段名1, 字段名2,...) values(值1, 值2,...);例如:insert into student (id, name, age) values(1, '张三', 22);这条语句会向表student中插入一条数据,包括id、name、age 三个字段,值分别为1、'张三'、22。
1.2 插入多条记录insert into 表名(字段名1, 字段名2,...) values(值1, 值2,...), (值1, 值2,...), … ;例如:insert into student (id, name, age) values(1, '张三', 22), (2, '李四', 23), (3, '王五', 24);这条语句会向表student中插入三条数据,分别为id为1、name为'张三'、age为22;id为2、name为'李四'、age为23;id为3、name为'王五'、age为24。
二、删(DELETE)2.1 删除指定记录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例如: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id=1;这条语句会从表student中根据条件id=1删除一条记录。
2.2 删除全部记录delete from 表名;例如:delete from student;这条语句会从表student中删除全部记录。
三、改(UPDATE)3.1 修改指定字段的值update 表名 set 字段名1=值1, 字段名2=值2, ... where 条件;例如:update student set name='张三三', age=23 where id=1;这条语句会将表student中id为1的记录中name修改为'张三三',age修改为23。
数据库的四种语言
数据库的四种语⾔SQL语⾔共分为四⼤类:数据查询语⾔DQL,数据操纵语⾔DML,数据定义语⾔DDL,数据控制语⾔DCL。
1. 数据查询语⾔DQL数据查询语⾔DQL基本结构是由SELECT⼦句,FROM⼦句,WHERE⼦句组成的查询块:SELECT <字段名表>FROM <表或视图名>WHERE <查询条件>2 .数据操纵语⾔DML数据操纵语⾔DML主要有三种形式:1) 插⼊:INSERT2) 更新:UPDATE3) 删除:DELETE3. 数据定义语⾔DDL数据定义语⾔DDL⽤来创建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表、视图、索引、同义词、聚簇等如:CREATE TABLE/VIEW/INDEX/SYN/CLUSTER| | | | |表视图索引同义词簇DDL操作是隐性提交的!不能rollback4. 数据控制语⾔DCL数据控制语⾔DCL⽤来授予或回收访问数据库的某种特权,并控制数据库操纵事务发⽣的时间及效果,对数据库实⾏监视等。
如:1) GRANT:授权。
2) ROLLBACK [WORK] TO [SAVEPOINT]:回退到某⼀点。
回滚---ROLLBACK回滚命令使数据库状态回到上次最后提交的状态。
其格式为:SQL>ROLLBACK;3) COMMIT [WORK]:提交。
在数据库的插⼊、删除和修改操作时,只有当事务在提交到数据库时才算完成。
在事务提交前,只有操作数据库的这个⼈才能有权看到所做的事情,别⼈只有在最后提交完成后才可以看到。
提交数据有三种类型:显式提交、隐式提交及⾃动提交。
下⾯分别说明这三种类型。
(1) 显式提交⽤COMMIT命令直接完成的提交为显式提交。
其格式为:SQL>COMMIT;(2) 隐式提交⽤SQL命令间接完成的提交为隐式提交。
这些命令是:ALTER,AUDIT,COMMENT,CONNECT,CREATE,DISCONNECT,DROP,EXIT,GRANT,NOAUDIT,QUIT,REVOKE,RENAME。
数据库事务正确执行的四个基本要素
数据库事务正确执⾏的四个基本要素
ACID原则:
指数据库事务正确执⾏的四个基本要素的缩写。
包含:原⼦性(Atomicity)、⼀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持久性(Durability)。
事务的原⼦性是指⼀个事务要么全部执⾏,要么不执⾏.也就是说⼀个事务不可能只执⾏了⼀半就停⽌了
事务的⼀致性是指事务的运⾏并不改变数据库中数据的⼀致性
事务的独⽴性也有称作隔离性,是指两个以上的事务不会出现交错执⾏的状态.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数据不⼀致
事务的持久性是指事务执⾏成功以后,该事务所对数据库所作的更改便是持久的保存在数据库之中,不会⽆缘⽆故的回滚。
数据库的四种语言(DDL、DML、DCL、TCL)
数据库的四种语⾔(DDL、DML、DCL、TCL)1.DDL (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数据库定义语⾔ statements are used to define the database structure or schema. DDL是SQL语⾔的四⼤功能之⼀。
⽤于定义数据库的三级结构,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及其相互之间的映像,定义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控制等约束DDL不需要commit.CREATEALTERDROPTRUNCATECOMMENTRENAME2.DML (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数据操纵语⾔ statements are used for managing data within schema objects.由DBMS提供,⽤于让⽤户或程序员使⽤,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
DML分成交互型DML和嵌⼊型DML两类。
依据语⾔的级别,DML⼜可分成过程性DML和⾮过程性DML两种。
需要commit.SELECTINSERTUPDATEDELETEMERGECALLEXPLAIN PLANLOCK TABLE3.DCL(Data Control Language)数据库控制语⾔授权,⾓⾊控制等GRANT 授权REVOKE 取消授权4.TCL(Transaction Control Language)事务控制语⾔SAVEPOINT 设置保存点ROLLBACK 回滚SET TRANSACTIONSQL主要分成四部分:(1)数据定义。
(SQL DDL)⽤于定义SQL模式、基本表、视图和索引的创建和撤消操作。
(2)数据操纵。
(SQL DML)数据操纵分成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两类。
数据更新⼜分成插⼊、删除、和修改三种操作。
(3)数据控制。
包括对基本表和视图的授权,完整性规则的描述,事务控制等内容。
(4)嵌⼊式SQL的使⽤规定。
涉及到SQL语句嵌⼊在宿主语⾔程序中使⽤的规则。
数据库的四种隔离级别和解决的问题
数据库的四种隔离级别和解决的问题数据库的四种隔离级别分别是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
这几种隔离级别主要是为了解决并发操作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读未提交隔离级别允许一个事务读取另一个事务还未提交的数据,因此可能会出现脏读(dirty read)问题。
脏读是指一个事务读取到了另一个未提交的事务所做的更改,这种读取可能会导致不一致的结果。
读未提交隔离级别在实际应用中较少使用。
读提交隔离级别是指一个事务只能读取到已经提交的数据,因此避免了脏读问题。
但是在读取过程中,如果其他事务对该数据进行了更新操作,则返回的数据可能与实际不符,这种问题叫做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
不可重复读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在读提交隔离级别下,其他事务可以对该数据进行更新操作,而更新操作会导致数据发生变化,因此相同的查询可能会返回不同的结果。
可重复读隔离级别是指一个事务在执行期间多次读取同一行数据时,其读取到的数据一定是一致的,即使其他事务对该数据进行了更新操作。
可重复读隔离级别避免了不可重复读问题,但是可能会出现幻读(phantom read)问题。
幻读问题是指一个事务读取到某个范围内的数据时,后续查询该范围时可能会返回新增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并不属于该事务所读取的范围。
串行化隔离级别是最高的隔离级别,它会将所有的并发操作串行化执行,避免了幻读问题。
但是由于串行化操作会降低数据库的并发性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较少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哪种隔离级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可重复读隔离级别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
此外,还需要考虑数据库的并发性能,避免过度使用串行化隔离级别导致系统性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