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

合集下载

沿江江南地区双季稻丰产优质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沿江江南地区双季稻丰产优质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省水稻生产 主体 ,0世纪 7 2 0年代 占播种 面积 7 %左右 . 0
栽 培新技术研究 ” 专题组专家负责技术指导 。

17 9 7年达到 7 . 改革开放后 , 5 %。 2 双季稻 面积直 线下 降。 近年全省 双季稻 面积 8 0 0 万亩左右 ,约 占水稻播种 面积 2 %。 季稻面积 减少原 因除季 节 、 4 双 劳力 紧张外 , 技术发 展缓慢 、 种植效益偏低 也是重要原 因。

技术 集成研 究成 果与创新 性
贵池 区和望江县重点 和轻简 省工技 术为主要 内
沿江江南地 区双季稻丰产优质高效技术集 成研 究与 容 的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种植专业合作社 、 居巢 区高科优质粮油农 民专业合作社 、 企业 、一头连农户 的作用 .大力扶持发展农 民专业合作 巢 湖市槐林槐祥 有机硒稻米 合作社 等 1 3个稻米 专业合 社 , 在项 目区发展 水稻 、 米农 民专业 合作社 8 , 稻 个 人社 作社和 9个农 民用水专业协会 ,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架起 成员总数达 2 万人 , . 8 带动 1 5万农 户实现增产增收 。 在项 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 .鼓励和吸引龙头企业积极
耕 作 特点 和 光 温 条 件 , 筛选 生 育期 适 巾 、 产 、 高 莳期 抗 寒 的 [稻 和后 期 耐 低 温 的 晚 稻 主 推 品 种 ,进 行 合 理 布 局 和 搭 f j + 配 贵池 筛选 了 “ 籼 1” “ 两优 l0 、巾绀 2 ”“ 早 5 、株 2”“ 1 、巾 赢 l” “ 嘉早 3 ” “ 育 】5 、新 八 优 12 、宁粳 2 7 、中 2 、嘉 0 ”“ 2 ”“
无 为县项 目区 1 乡镇积 极引入 县 内各粮 食产业 5个

“十二五”全力实施超级稻“31511”工程

“十二五”全力实施超级稻“31511”工程

“十二五”全力实施超级稻“31511”工程从农业部在吉林长春召开的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二五”我国超级稻发展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拓展一期应用范围、深化二期研究推广、努力实现三期目标”的发展思路,创新育种方法,加快品种选育,促进技术配套,强化示范推广,扩大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推进超级稻生产规模化、规范化、优质化和产业化;全力实施“31511”工程,即到2015年,新培育超级稻品种30个以上,年推广面积1.5亿亩以上,亩均增产100斤以上,节本增效100元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杨雄年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超级稻发展重点是,在品种选育上加快不同品种类型配套,长江中下游稻区重点突破超级早、晚稻和粳稻品种的选育,同时选育适宜轻简栽培的超级稻品种;长江上游稻区重点选育广适型超级一季稻品种;华南稻区重点选育抗病、广适型超级早、晚稻和适宜抛秧种植的超级稻品种;北方稻区重点选育早熟、耐寒与抗倒型超级粳稻。

在育种上加快育种方法和材料创新,进一步探索新的选育方法和途径,创新育种技术,创制出早熟、优质、广适、高配合力的不育系与恢复系以及对低温钝感的两系不育系,并力争再创制出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育种新材料。

在栽培上加强高产技术集成配套和推广,力争到2015年,研究集成超级稻综合配套技术20套以上,新技术比普通技术增效10%以上。

在示范推广上全面实施“双增一百”行动,使万亩示范片成为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展示基地,农民观摩、学习的培训基地,通过加大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力度,切实提高技术的应用率和到位率。

杨雄年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超级稻发展将坚持技术创新与品种选育两手抓,大力加强超级稻亲本种质创新,促进不同生态区高产、优质、广适、多抗超级稻品种选育;坚持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两手抓,重点加强配套增产技术研究与集成,加大示范推广力度,扩大超级稻推广应用面积,真正实现由小面积科学家试验田的高产向更大面积农户田全面增产的转变;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两手抓,在突出现有重点省、县的同时,兼顾其他水稻生产大省、大县,做到平衡发展,并由水肥条件较好的高产地区向大面积的中低产地区扩展,实现超级稻在水稻全产区、稻作全领域的覆盖,促进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坚持适度分工与强化协作两手抓,在不同协作组之间坚持适度分工的同时,大力加强区域间、协作组间和学科间协作,增进育种材料交流,促进育种与栽培协同发展。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龙胜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桂林市北部,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龙胜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水稻是龙胜县的主要粮食作物。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龙胜县的农业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有效地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成为了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龙胜县近年来开展了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

该工作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引导农民采用更加科学和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同时增加作物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将从减施增效技术的具体内容、示范效果和未来展望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龙胜县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的情况。

一、减施增效技术的具体内容1. 种植适应性强的品种:龙胜县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

这些品种耐病虫害、耐逆境能力强,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2. 种植结构调整:龙胜县通过优化水稻种植结构,逐步提高优质稻米的种植比例,引导农民选择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3. 合理施肥:龙胜县结合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采用土壤测试、营养诊断等技术手段,精准施肥,合理配置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施肥利用率。

4. 种植方式改良:龙胜县推广水稻秧田直播、密植、稻田多品种混播等种植方式,通过改良种植方式,提高水稻密度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农药使用量。

5. 生物防治:龙胜县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引入天敌、利用昆虫性病毒、菌剂等,减少对病虫害的化学防治,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二、示范效果龙胜县通过开展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示范效果。

1. 农药使用减少:龙胜县农民根据新的技术指导,合理进行病虫害防治,精准施用农药。

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一、选用优质高产品种优良品种是水稻高产的基础。

适合濮阳市栽培的优质高产品种有新丰2号、豫粳6号优系、方欣1号、红光粳1号、津稻1007等。

二、采用旱育稀植技术,培育壮秧(一)做床与苗床处理每667m2本田备30~35m2秧床,播前1~2d完成做床。

秧田畦宽1.2~1.5m,床土深翻20cm。

(二)苗床施肥苗床每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10kg、尿素20g、磷肥200g、钾肥40g、硫酸锌和硫酸亚铁各10g,将肥料与10cm深床土拌均匀,施于翻耙平整的苗床上,用耙子耧匀,混拌与2cm深表土中,然后浇透水,以待播种。

出苗后2.5叶期施“断奶肥”,每667m2施用尿素5kg,移栽前4~5d施用“送嫁肥”,施尿素5kg/667m2。

(三)种子处理与浸种催芽种子纯度98%、发芽率80%、净度98%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3%。

播前晒种2~3d,用2%生石灰水或加入402、咪酰胺浸种,杀菌消毒,预防恶苗病等病害,然后淘净催芽1~2d。

当有80%种子破胸露白时即可播种。

(四)提高播种质量5月上旬播种结束,最迟不超过5月12日。

坚持苗床播芽种120~130g/m2左右,每667m2本田用种子3~4kg。

播后轻压,使种子三面入土,再覆盖1cm厚营养土,以利谷粒吸水、增温,促进扎根、壮苗。

(五)加强秧田水分管理要掌握浅灌勤灌勤排的原则。

一般播后7d内不灌水,保持畦面湿润;每隔4~5d灌1次跑马水,前水不见后水。

死水田要疏通排水渠,排水通气,以提高地温,4叶1心前灌4次水。

(六)秧田病虫害防治秧苗期主要防治条纹叶枯、苗瘟、蓟马等病虫害,培育健壮秧苗。

三、大田管理水稻从插秧到成熟的生长发育阶段为本田生育期,分3个阶段,从插秧到幼穗分化始期为前期(又叫返青分蘖期),幼穗分化始期到抽穗为中期(又叫拔节孕穗期),抽穗到成熟为后期(又叫抽穗结实期)。

大田管理要针对各个阶段稻苗的生育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搭好高产苗架,实现高产。

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高产栽培技术黄福林(湖南省东安县川岩乡农技站,湖南永州 425908)摘 要 在杂交水稻新品种推广应用中,应深化落实高产栽培技术以提升水稻推广效果。

基于此,针对杂交水稻新品种推广现状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水稻新品种推广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做好新品种宣传工作、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建设水稻新品种种植示范区、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等,以有效提高水稻种植产量,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 杂交水稻;新品种;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结合现阶段我国杂交水稻新品种推广应用现状可知,通过不断扩大推广应用范围,能进一步满足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在水稻新品种推广工作中,推广人员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提升水稻高产栽培成效,以便在提升水稻产量的同时,推动我国农业经济朝着绿色、健康方面发展。

1 杂交水稻新品种推广现状随着我国耕地资源的逐年减少,加之全球气候环境不断恶化,为了进一步提升水稻种植产量与品质,有关部门需加大水稻品种改良力度,不断提高水稻植株的适应力。

从农民角度来分析,与传统水稻品种相比,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且抗病性更强,水稻产量高,稻米品质佳,通过积极推广应用杂交水稻新品种,能显著提升广大农户的经济收入。

从市场经济角度来分析,由于杂交水稻新品种稻米品质更好,消费者更加认可,对稻米的接受度更高,因此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

通过合理推广杂交水稻新品种,科学运用高产栽培技术,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2 水稻新品种推广应用要点2.1 做好新品种宣传工作 为了确保杂交水稻新品种得到更好地推广,要促使广大农户充分认识到水稻新品种的各项优势,帮助其树立高产种植目标,不断提高其对水稻新品种的接受度。

相关部门可通过加强杂交水稻新品种宣传力度,将水稻新品种与旧品种进行综合对比,使种植户直观看到效果,进而获得农户的认可。

在实际宣传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结合当地农户的实际情况,考虑农户的文化水平,尽可能地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农户介绍水稻杂交新品种种植技术,促使广大农户进一步了解水稻杂交新品种的特性与优点,从而不断扩大水稻新品种种植范围。

汉中市水稻优质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_屈发科

汉中市水稻优质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_屈发科
香寸、湘晚籼 1 2 号等品种,在洋县等传统种植区积 极发展黑、香、粳、糯、面皮米等特种稻生产,充分 发挥汉中名特地方稻种资源优势,提高种植效益,延 伸产业链条。
2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2.1 药剂浸种 每公顷大田备稻种 1 5 kg 左右。播种前晒种 1 ~
2 天,使其发芽快而整齐。浸种时先将稻种用清水预 浸 1 天,然后用 500 倍强氯精药液浸种 1 天,再用 清水浸种 1 ~2 天,预防恶苗病。 2.2 育秧方式
海拔 700~1 000 m 山区水稻面积近 2.7 万 hm2, 适宜种植全生育期 1 35~1 50 天的中籼中早熟杂交稻, 主推明优 02、川江 2 号、明优 6 号、金优 360、Ⅰ优 86、金优晚三、金优 207、D优 1 62、汕窄八号等品 种。其中海拔 900~1 000 m 高寒山区适宜推广 D优
关键词: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 511
文献标志码:ABiblioteka 汉中地处陕西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山 青水秀,气候温和,有“陕西小江南”之美誉,是陕 西的水稻主产区。常年种植水稻 9.3 万 hm2 左右,总 产 60~65 万 t ,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占全省的 70%以 上,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的 30%和 50%。
育种栽培
Yu zh o n g Zaip ei
汉中市水稻优质高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
屈发科,王宏锦,葛红心,常俊,张万春
(陕西省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简要介绍了汉中市水稻生产概况,适宜种植品种,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应重点推广的集
成配套栽培技术,以及稻作技术发展方向等内容。
海拔 700 m以下平坝及丘陵稻区是汉中的水稻主 产 区 , 面 积 6.7 万 hm2 以 上 , 适 宜 种 植 全 生 育 期 1 50~1 65 天的中籼迟熟杂交稻,主推丰优香占、丰 优 28、 宜 香 1 0 号 、 宜 香 2292、 宜 香 725、 宜 香 3003、宜香 1 577、国稻 1 号、B优 827、协优 527、玉优 1 号、武香 988 等品种。选择通过国家监测认定的绿 色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选用丰优香占、宜香 2292、 宜香 1 0 号、武香 988 等优质高产品种,依托成祥米 业、定军米业、建兴米业等龙头企业,推广绿色无公 害大米标准化栽培技术,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实现优 质优价收购,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标。

沿淮地区单季中稻丰产优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沿淮地区单季中稻丰产优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南 、 阳、 阜 六安等 4市的怀远 、 五河 、 阳 、 台 、 凤 凤 潘集 、 颍 稻 6 ” 徐稻 3 两个 品种 。 8 和“ 号” 针对全县麦茬直播稻种植 上、 南、 阜 蒙城 、 利辛 、 寿县 、 邱等 1 个县 ( )常年 水 面积增速较快 的情况 ,又积极探索进行 了直播 稻新 品种 霍 1 区 ,
糯 品种进 行 的直 播试 验 ,筛 选 出 “ 盐糯 7 5 、 香粳糯 2 ”“ 2 0 ” “ 8 6 3 品种 。 4 2 、糯 8 ” 个 目前选 出的抗病及 适宜直播 的
品种 已经在生产 中得到 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 经济 、 社会效 2 中粳糯 “ . 皖稻 6 ”良种 良法综合配套 8
咨询 、 宣传等工作 。 目区乡镇农业综合 站具体实施 , 项 其整精米率 、直链 淀粉含量 和垩 白率等 主要指 标均达 到 导 、 或超过部颁 二级米标准 ,对提 高全县粮食 的品质起到 了 责任 到人 。 定期对项 目实施 情况进行检查评 比, 奖励或表
关键性 的作用 。 彰项 目区优秀示范村 、 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 。 项 目区推广 的主导 品种列 入“ 良种 补贴 ” 目录 , 积极 引导农户正确选 用 良种 。县水稻原种场 和种子公司负责 项 目用种子 的供应 。
全县 当年粮食总增产量 的 3 . 3 . 2 %、51 9 %和 3 . 增产作 0 %, 7
用 优质糯米生 产基地 , 示 辐
射 区 3 万 亩为无公害优质糯米 生产基地 , 产 出的糯米 0 生
目技术 推广服务 责任人 .负责 项 目区农 业技术 培训 、 指
稻周年平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部分反映。

为 中轴 的粳糯米加工聚集区和产业集群 ,打造了 5 个优质

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

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

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根据《XX省关于印发2021年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主线,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以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高粮食供给保障能力为根本目的,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水稻生产方式全面绿色转型,推进水稻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打造优良食味稻米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促进水稻稳产高产、节本增效和提质增效。

二、任务指标(一)规模目标。

XX市XX区整建制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全区建设面积20万亩;其中建设六郎镇整建制推进镇,建设面积5.2万亩,连片集中打造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先行区,建设优质专用水稻单品种0.5万亩连片生产基地10个。

(二)技术目标。

示范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可持续技术模式,推动我区生产方式变革、单产水平提升,形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技术模式。

1.集成应用水稻绿色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全面推广配方施肥。

2.开展“绿肥-水稻-再生稻”生产模式,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3.开展“油菜-水稻”生产模式,实现种地养地相结合。

4.开展侧深施肥示范,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5.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现农药减量增效。

(三)产量目标。

开展“油菜-水稻”模式生产,面积8.5万亩,目标单产620公斤/亩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负增长,辐射带动全区开展优质专用水稻种植面积20万亩,平均单产水平要高于周边区域,节本增效5%以上。

开展“绿肥-中籼稻-再生稻”模式生产,面积2.4万亩,头季产量600公斤/亩,再生季260公斤/亩,至2023年全区再生稻生产发展面积3万亩,头季产量620公斤/亩,再生季300公斤/亩。

(四)质量目标。

1.主导品种米质的主要指标达部颁二级以上优质米标准,应用品种为超级杂交稻。

2.实行“五统一”,统一供应良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新型实用技术到位率100%。

2024年优质水稻示范工作总结

2024年优质水稻示范工作总结

2024年优质水稻示范工作总结2024年,作为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一年,我部门在水稻优质品种示范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突破。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质品种,积极推进水稻产业的升级换代,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我部门2024年水稻优质品种示范工作的总结。

一、品种引进今年我们在品种引进方面注重选育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质品种。

我们与国内多所农科院合作,引进了优良的水稻种质资源,在当地进行示范种植。

同时,我们也引进了国外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通过试验田的方式进行示范种植,对比国内外品种的表现,并挑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品种。

二、种植技术创新在种植技术方面,我们采用了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技术,对水稻的种植管理进行了优化。

首先,我们优化了施肥和农药的方案,提高了施肥和农药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我们加强了水稻的灌溉管理,合理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机,提高了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病虫害防治,采用了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示范推广在示范推广方面,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提高了示范效果和影响力。

首先,我们在试验田中设置了观摩点和示范点,邀请专家和农民代表进行观摩和学习。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系列的培训和讲座,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分享,提高了农民对优质水稻种植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水稻品种展示和推广活动,与农民和消费者进行互动,增加了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四、效果评估在示范工作结束之后,我们对示范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总结。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我们对示范田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对不同品种和技术的表现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同时,我们还采取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了解农民对示范项目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并收集意见和建议,为下一年的示范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结起来,2024年我们在水稻优质品种示范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乐山市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引进及推广应用

乐山市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引进及推广应用

DOI:10.19462/ki.zgzy.20231016003乐山市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引进及推广应用颜学海1 龚 芸1 罗李飞1 刘媛媛1 杨春林2 贺孝思3 郝丽宁1 马艳玮1 代世红1(1四川省乐山市种子管理站,乐山614000;2四川省乐山市植保植检站,乐山614000;3四川省种子站,成都 610041)摘要:“十三五”以来,四川省乐山市种子管理站一直致力于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在各区县主要水稻生产区域布点,建立展示示范基地,形成了一套推广应用体系、一批适宜稻—药轮作的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引进了一批产量在800kg/667m2及以上的超高产品种、一批重金属低镉吸附品种,筛选了一批再生能力强和丰产性好的品种,培育了一批优质优价“乐字号”大米品牌,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成效十分显著。

关键词: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推广应用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Rice Varieties withHigh Yield and High Quality in Leshan CityYAN Xuehai1,GONG Yun1,LUO Lifei1,LIU Yuanyuan1,YANG Chunlin2,HE Xiaosi3,HAO Lining1,MA Yanwei1,DAI Shihong1(1Leshan Seed Management Station,Leshan 614000,Sichuan;2Leshan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Leshan 614000,Sichuan;3Sichuan Provincial Seed Station,Chengdu 610041)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

当前,我国水稻品种自给率达到100%,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1]。

水稻优质高产高效节本技术示范与推广

水稻优质高产高效节本技术示范与推广

壤 地力 和 品种 营养 特性 确定 肥料 用量 , 实施 精确 施肥 , 采 用
基 于农 艺技 术 的水 稻病 虫 草综 合 防 治技 术 , 提 高稻 米 的品
质, 采 用化 学调 控提 高成 活 率 、 结 实 率和充 实度口 1 。
理粗放 。 面积 、 产 量 直线 下 降 。 直 接给 当前 农村 经 济 发 展和 农民 收 入 带来 一 定 的 滞后 影 响 。 为 了改 变粮 食 生 产 滞 后 的
并辐 射 在粮 食 生产 功能 区 内 , 为仙 降街 道 推广 优 良品 种 配套 技 术 , 节 约 生产 成 本 , 提 高 经 济效 益 , 起 到 良好 的示
范 作用 [ 1 】 。 推 广面 积 2 0 0 h m , 平 均 早 稻单 产 6 5 2 5 k g / h m , 晚
中嘉早 l 7是 中国水 稻研 究所 、 浙江 省 嘉 兴市 农业 科 学
研 究 院选 育 的籼 型 早稻 品 种 , 全 生 育期 1 0 9 . 2 d , 株型适中 , 分 蘖 力 中等 , 茎 秆粗 壮 , 熟 期转 色 好 。 生 产 中 具体 采 用 以 下
稻 单产 6 9 7 5 k g / h m 。 同时 , 实 行全 程 机械 化 作 业 , 减 轻 劳动 强度 , 增 加 经 济效 益 。 新 增纯 收 益 6 3万 元 , 总经济效益 1 9 5
关键 词 水 稻 ; 高产 高效 ; 节本技 术 ; 示 范推 广 中图 分类 号 ¥ 5 1 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3 ) 0 8 — 0 0 5 0 - 0 1
近年 来 , 仙 降街 道 办 事 处在 大 力 开 展农 业结 构 调 整 的

2024年优质水稻示范工作总结

2024年优质水稻示范工作总结

2024年优质水稻示范工作总结2024年是优质水稻示范工作的重要一年。

在这一年,我们积极推进优质水稻生产模式的示范和推广,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以下是2024年优质水稻示范工作的总结。

一、示范基地建设我们选择了数个适宜的地区作为示范基地,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资源,建设了现代化的水稻示范基地。

基地配备了先进的种植设备和生产技术,确保了水稻生产的高效和稳定性。

同时,基地还建设了示范田,用于演示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吸引了众多农民前来学习和参观。

二、品种选育与改良我们积极推进水稻品种选育与改良工作,引进了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并通过杂交育种和转基因技术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在示范基地中种植的水稻品种具有高产、高效、抗病虫害的特点,为农民提供了可靠的种植选择。

三、科学育秧技术我们加强了科学育秧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了水稻秧苗穴盘育秧技术和分蘖育秧技术。

这些新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育秧成活率和长势,缩短了育秧期,为水稻的生长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水稻种植管理技术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水稻种植管理技术示范,包括土壤改良、水分管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通过示范和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管理水平,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五、机械化水稻收割技术我们推广了机械化水稻收割技术,在示范基地中使用了最新的水稻收割机和智能化农机设备。

这些设备提高了水稻收割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为农民减轻了劳动负担,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收益。

六、示范推广和培训除了在示范基地进行水稻种植和管理的演示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了农民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

我们邀请了专家学者和农业技术人员到基地进行讲座和指导,向农民普及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我们还培训了一批优秀的水稻种植技术员,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

七、经济效益评估为了评估示范工作的经济效益,我们对示范基地的水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收益进行了综合评估。

安徽确立“十二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目标任务及组织实施

安徽确立“十二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目标任务及组织实施
— —
产 量较 目前提 高 1%左 右 ,杂 交种 子 产量 较 目前 提高 5
l%左 右 ;建 立 覆 盖 全 省 小 麦 主产 区 的标 准 化 、规 模 化 0
在稻麦超 高产 、 减灾稳 产 、 轻简高效 等共性关键
技术研究方 面取 得新突破 ,形成适 合安徽不 同生态 区稻 原 、 良种 繁育基 地 4 6个 , ~ 加快新 品种扩 繁力度 , 提高种
发挥县 、 乡镇农 技推广机构推 广服务功能 的同时 , 加强科 技特派员 和农业 科技专家 大院等新型农业科 技推广服务
在 4个辐射 县 , 县成立 一个 科 每 新 品种 ; 适合沿淮 地区水稻茬种 植 的迟播早熟 、 江淮地 区 模 式建 设 , 粮丰 工程 的 1 名 水 稻茬 种植 的抗 赤霉 病 和穗 发芽 的高产 稳 产小 麦新 品 技特派员 工作 站 ,至少有 1 以上的省级科特派专 员和
— —
实现科技 资源整合和基 地建设 ,建设粮 食丰产
在淮 北 、 淮 、 沿 江淮 三 大区域选 择有代 表性 的 1 个 1 县 ( ) 建立示 范 区 15万 亩 , 稻亩产 达 到 6 0公斤 , 市 , 0 水 5 亩增产 5 0公斤 : 旱作茬 小麦 亩产 达到 5 0公斤 , 5 亩增 产

S IN一 — — — 一E T CE C — ~ EHOO Y CN LG
部、 国家粮食 局签订 了“ 十二五 ” 国家粮食 丰产科技工程 丰产关键技术攻关研究 : 加强 中低产 田挖潜技术的创新 .
实施协议 。 十二五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坚持 “ 突出关 强化粮食技术创新 。 键 技术创新 ; 加强新技术 的集成示 范 , 加速成 果的转化 ;
以县 ( 、 为单位 , 市 区) 通过行 政推动 、 产业 运行 、 技术支撑 、 条件保 障等 配套措施 , 建成 核心 区 、 范区 、 示 辐 讨灾 害形成与发生发 展规律 ,创新稻麦 区域 抗逆丰产理

耐热、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荃两优1606  

耐热、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荃两优1606  

耐热、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荃两优1606杨 韦 陈 琳 严 志 申广勒 周桂香 王 慧 张从合(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杂交稻新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88)摘要:荃两优1606由荃银高科以耐高温、品质优、配合力强的两系核不育系荃211S为母本,以抗倒、抗稻瘟病恢复系YR160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能力较强、抽穗期耐高温、稻米品质优等突出特点,通过长江上游、中下游区域双审定,对荃两优1606主要选育过程、关键特征特性进行介绍,并对该品种高产栽培和种子生产等配套技术及应用示范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产;优质;荃两优1606;推广应用安徽省的两系杂交稻研究与应用一直处在全国的前列,自1997年开始,率先开展了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选育出2301S、广占63S、新安S、1892S等不育系并广泛应用[1]。

据统计,2000-2007年在全国推广应用两系品种中,安徽育成的丰两优1号、新两优6号、皖稻153等品种约占“半壁江山”。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安徽及长江中下游省份气候多变,高温、干旱、大风雨等逆境灾害频发,原主推品种耐热、抗倒等抗逆性状不够,保障粮食安全和满足消费结构升级需求是杂交稻选育的重要方向。

荃两优1606为通过长江上游、中下游区域双国审品种,母本籼型两系核不育系荃211S是由荃银高科利用互补亲本1892S和具广占血缘的03S杂交育成,聚合了1892S和广占63-4S优势性状和优良基因,在合肥5月30日播种,播始历期约75d,株高约75cm,主茎叶片数15.5叶,品质好、秆型粗壮、株型较紧凑、耐高温、异交率高、配合力强[2]。

父本YR1606具有抗倒性强、抗稻瘟病、高产稳产等特点。

2013年春在三亚以自育恢复系YR338作母本,与自育优良恢复系YR0822杂交,2013年夏合肥种植F1,混收F2;2014年春三亚种植2000株F2群体,优选100个农艺性状优良单株,经2014-2016年杂交、回交筛选优良单株,2016年春三亚种植20株F6单株,经分子标记选择结合自然生态稻瘟病诱发鉴定,1606株系含抗稻瘟病基因Pi2,所配所有三系、两系组合都表现为抗倒、落黄好、结实率高、抗稻瘟病的突出优势,定名为YR1606。

绿色农业:粮食作物高产高效实践指南

绿色农业:粮食作物高产高效实践指南

绿色农业:粮食作物高产高效实践指南在全球范围内,绿色农业已成为提升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绿色农业在粮食作物高产高效实践中的关键要素,特别是水稻、玉米和小麦的栽培技术。

1. 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重要性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实现粮食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它不仅能够提高作物产量,还能保证作物的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减少,应用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尤为重要。

四川省邻水县的水稻种植面积广阔,但栽培技术参差不齐,影响了水稻产量的提升。

因此,研究和推广适合当地生产环境的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优良品种的选择为了实现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种植,首先需要合理选择优良的品种。

这要求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高产、抗逆性强、优质的水稻品种。

优良的品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4. 玉米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同样重要。

提高玉米生产质量并保证玉米生产的绿色性,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和国民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播种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科学管理,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5. 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小麦生产过程中,需要结合绿色、生态生产理念,根据种植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从耕地、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强栽培管理。

小麦生长期内,要结合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6. 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措施为了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需要加强技术集成和示范带动。

通过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可以牢牢扎紧“米袋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良品质粮食的需求,同时有利于绿色生态环境的发展。

盘山县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助推乡村振兴

盘山县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助推乡村振兴

示范园IMPLEMENT盘山县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助推乡村振兴O辽宁省盘锦市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孙元福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产业定位,将“绿色”植入粮食生产全过程。

以绿色理念为引领,围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减污、省工节本”,在创建区全面推行节肥、节药、节水、节膜、节本技术,示范带动全县种植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绿色、高质、生态的农产品,为推动水稻品牌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盘山县积极推进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通过整合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建设等项目,统筹规划,集中建设高标准粮田,实现沟、渠、路、林、坝等基础设施配套。

在太平和陈家示范区实施暗灌明排工程,节水衬砌工程和农业四情平台物联网工程,改善生产条件,推进基础设施高标准、农业应用高科技、田间管理高水平、发展模式高效益,提高美化绿化水平,展示现代农业与宜居乡村建设的完美融合,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水稻高质高效创建区涉及13个镇(街道)、32个村,落实”三区”面积15.39万亩,1个攻关试验区105亩。

陈家镇四家子村观光园距京沈高速高升路口10公里,13个核心示范区,14498亩,10个辐射带动区,13.93万亩。

在攻关试验区,开展了优良品种对比等8个攻关试验;在核心示范区,集成组装、示范推广稻蟹混养立体模式等4套技术模式;在辐射带动区,推匚应用节水栽培、有机质提升、轻简高效机械化种植等10余项关键技术。

_、经济效益经专家田间测产,全县核心区水稻平均亩产735.25公斤,比非项目区亩产650.25公斤,增加85公斤,按平均价格每斤2.9元计算,实现亩增加效益246元,13个核心区增加123.2万公斤,增加357.8万元;辐射区水稻平均亩产687.76公斤,比非项目区增加亩产37.86公斤,实现亩增加效益109元,全县辐射区增加527.4万公斤,增加1529.4万元,全县示范区水稻种植增加收入1887.2万元。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昌米446’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研究进展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昌米446’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研究进展
情况 良好 , 现将 2 0 1 2年 度工作 及 主要 研究 结果 总结
如下 。
局农 技 人 员的全 面指 导下 , 将本 项 目 2 0 1 1 年 技术集
成研 究 的各项 成果 全 面应 用 于“ 昌米 4 4 6 ” 中心 示 范
1 “ 昌米 4 4 6 " h  ̄ 果转化 中心示范片建设
面积和种子 , 实施集中育秧 。②搞好技术培训 , 抓好 育秧示范。 ③狠抓秧 田管理 , 培育优质壮秧。 ④适时
栽插 。 合 理 密植 。 综合 防治 病虫 草害 。⑤ 及 时 测产验
收 和适 时 收获等 技术措 施 。充 分保 障 中心 示 范片建
设 的成 功 。 对 中心示范 片进 行 的测产 验 收结果 , 实 际 测 产 面积 0 . 6 h m .理 论 产 量 7 3 5 k g 。对 中心 示 范 片 1 1 . 2 h m 进 行分 户实 际 产量 称重 、 取样 、 水 分 测 定工
项 目计划 任务 要求 和项 目组 的安 排部署 。精 心组 织
实施了 2 0 1 2年“ 昌米 4 4 6 ” 中心示 范 片建设 。中心示 范片面积 2 h m ,除 全 面应 用 了 2 0 1 1 年 度 本项 目技
术 集 成研 究 的 成果 。包 括 “ 昌米 4 4 6 ”密度 试 验 研
成 与示 范推 广 ”系凉 山州科 技局 和凉 山州 财政 局 以
凉财 建 [ 2 0 1 0 ) l 1 8号 文 件下 达 本所 的科 技 成 果 转化 项 目, 在2 0 l 1 年 工 作基 础上 , 项 目组 严 格 按 照项 目
研究 内容 和年 度 计划 进 度要求 , 组 织项 目实 施 。 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
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水稻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满
足这一需求,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介绍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的意义、关
键技术和示范推广模式,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应用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业投入,降
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集成应用,
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1.优质品种选择:选择优质水稻品种是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关键。

优质品种应具
有抗病虫害能力强、抗逆性高、生长旺盛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2.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合理施肥能够提供农作物
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3.合理灌溉:合理灌溉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灌溉合理可以保证水稻的生长
需水,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4.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基本保障。

科学管理包括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机械化作业等,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5.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必要条件。

生态环境保护能
够改善水稻生长环境,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以上关键技术是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基础,通过集成应用这些关键技术,能够提
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建立示范基地:建立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基地是示范推广的重要举措。

示范基地可以展示最新的水稻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向农民普及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器等。

2.组织培训交流:组织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的培训交流活动,能够提高农民的
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3.综合示范推广:采用综合示范推广模式,将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应用到生产实践中,通过调查研究、科学技术试验等手段,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4.产学研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新机器,引导农民合理选择和应用生产资料,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以上示范推广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带动农业的发展,推
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着许多
挑战。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经验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应加强水稻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促进水稻产业的健
康发展。

应加强水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水稻可持续发展。

应加强政府
的政策指导和支持,为水稻生产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

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可以提高
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水稻优质高产高效
生产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和推广,为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