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1 节 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疾病

合集下载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妄想性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妄想性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妄想性障碍一、概述妄想性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系统的妄想为唯一或突出临床症状的精神障碍。

妄想往往较为持久,甚至持续终身。

妄想的内容多与患者的生活处境相关,常为被害、疑病或夸大性质的,也有与诉讼或嫉妒相关的,或表现为坚信其身体畸形,或确信他人认为自己有异味或是同性恋者等。

该病较少见,患病率为 0.01%~0.03%,多在30 岁以后起病,以女性居多,起病通常较缓慢,病程迁延,多不被周围人所察觉,常不主动就医。

患者往往存在一些不健全人格特征,包括固执偏见、敏感多疑、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差、易将别人的行为误解为有敌意或轻视的含义。

在不涉及妄想内容的情况下,患者常常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精神异常,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正常生活,一般也不出现明显的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

二、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妄想性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和一些不良的精神心理应激因素可能参与该病的发病过程。

社会孤立、有感觉缺陷、经济地位较低、移民、高龄、家族史阳性,以及一些器质性因素(如伴有意识丧失的头部创伤、发病前药物滥用)等可能是妄想性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一)临床特征妄想性障碍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被害妄想居多),这些妄想常持续存在,但多为非奇怪的妄想,妄想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联系,似乎事出有因,言谈举止和情感反应与妄想相一致,尽管不可信,但却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并不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那么荒谬、离奇和易于泛化。

典型病例常缺乏其他精神病性改变,但部分患者可间断出现情绪症状和幻觉,但这些情绪症状和幻觉通常只存在于与妄想信念相关的时期,且历时短暂、不突出,患者的一般功能受损通常不明显。

(二)评估由于妄想性障碍患者常缺乏自知力,在进行评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当讨论触及患者的妄想症状时,检查者应保持理解的态度和对患者所关心事物的兴趣和耐心,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不信任和回避,以便于进一步揭示妄想的内容;②需要评估患者对妄想内容涉及的对象可能造成的危险和愤怒程度,并制订相应的防范计划;③除精神科常规的症状评估外,对妄想性障碍的评估还需要注意收集相关的阴性依据,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精神障碍。

怎么区分精神分裂症和妄想症

怎么区分精神分裂症和妄想症

怎么区分精神分裂症和妄想症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怎么区分精神分裂症和妄想症导语:很多人都认为妄想症和精神分裂症是同一种疾病,其实不然,它们两者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妄想症是一种普通的精神疾病,它虽然与精神分裂症很相很多人都认为妄想症和精神分裂症是同一种疾病,其实不然,它们两者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妄想症是一种普通的精神疾病,它虽然与精神分裂症很相似,但是又有很多不同之处,如果将两者混淆,将会影响这两种疾病的的治疗。

现在就让小编告诉大家区分精神分裂和症妄想症,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般典型的妄想症有以下三个特征:1、妄想是一种坚信或确信。

妄想症患者不接受事实和理性的纠正,可以说是不可动摇和不可纠正的。

2、妄想是个人独特的。

这就是说,妄想的内容是某一个人所独有的信念,通常不被病人的文化群或亚文化群的其他成员所接受的。

正是由于每一个正常人的头脑里都浸透了所属文化的价值观,妄想是容易为人们所辨认的。

对于典型的妄想的诊断,哪怕学术观点十分有分歧的精神科医生之间都有很高的一致性,根源就在于此。

3、妄想是自我卷入的。

心理学家说:患者妄想的内容是自我中心的,它对患者的人格有着切身的重要性,是一种错误的个人信念,它饱含着个人极为重要的感受。

因为,妄想的核心判断总是包含着“我”。

反过来说,在各式百般的思维障碍中,不论其推理判断的内容和形式如何,只要信念不涉及自我,说它是妄想便不克不及得到肉体病学界的公认。

精神分裂症特点:1、大多是原发性,内容荒谬,不可理喻,发生突然。

2、妄想的对象无原则泛化,涉及的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或具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有特殊意义。

如病人认为周围人的一举一动都针对他,报纸上的内容、电台广播电视节目都含沙射影地说他,天气变化也有特殊意义,暗示将要产生什么。

3、病人对妄想的内容不愿主动暴露,并往往企图隐藏它。

病人不愿回答与妄想有关的问题,包括对自己的亲人。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精分症---病因及发病机制
• 遗传因素 • 家系调查,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 • 双生子研究发现同卵双生是异卵双生的
4~6倍。 • 寄养子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病中
的主要作用。 • 分子遗传学技术并未有一致公认的结果。
精分症---病因及发病机制
• 何种方式遗传?
• 多基因遗传:认为是通过素质的遗传而
• 思维贫乏 • “被动体验”:正常人的自主、自由、
独立性,支配感。患者丧失了支配感。 • 感到自己的躯体运动、思维、情感、冲
动都是受人控制的,有一种被强加的被 动体验,常常描述思考和行动身不由己。
• 影响妄想、思维被剥夺、思维插入、内 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思维被广播
精分症---临床表现
• 妄想
Sch,躁狂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偏执性精 神病。 • 共同特征:均可有幻觉、妄想等明显的思维、
情感与动作行为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同时,
社会功能严重下降,自知力缺乏。
精分症___定义
•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 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
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 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
精分症---临床类型
• 1980年Crow等提出精神分裂症Ⅰ型Ⅱ型的概念。
• Ⅰ型:阳性症状为主 Ⅱ型:阴性症状为主
• 对神经阻滞剂反应好 神经阻滞剂反应不良
• 无认知功能改变
伴认知功能改变
• 多巴胺功能亢进
脑细胞丧失退化
• 预后良好
预后差
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 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 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 神分裂症另规定

第八版精神病学课件精神分裂症

第八版精神病学课件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学(第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流行病学
5. 性别、发病年龄 • 男女患病率总体大致相等 • 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初发年龄和病程特征上 • 90%的精神分裂症起病于15~55岁之间 • 发病的高峰年龄段:男性为10~25岁,女性为25~35岁。 • 中年是女性的第二个发病高峰年龄段,约3%~10%的女性患者起病于40岁以后 • 女性患者总体预后好于男性
精神病学(第8版)
二、流行病学
1. 精神分裂症可见于各种社会文化和各个地理区域中。 2. 发病率与患病率在世界各国大致相等,终生患病率约为1%。 3. 对发表于1965—2002年间的188项研究系统回顾认为该病: • 时点患病率中位值:4.6‰ • 终生患病率中位置:7.2‰ 4. 对发表于1965—2001年间的160项研究系统回顾认为: • 年发病率中位置为0.15‰ • 年发病率平均值为0.24‰
精神病学(第8版)
二、流行病学
6. 共病状况 • 物质依赖常见,尤其是尼古丁依赖(国外资料约90%) • 遭受躯体疾病(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几率高于常人 • 平均寿命缩短约8~16年 7. 疾病负担 • WHO采用DALYs来估算,2000年间,在15~44岁年龄组常见的135种疾病或健康状况中,精神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原发性 精神病性障碍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第二节 分裂情感性障碍 第三节 妄想性障碍 第四节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
重点难点
掌握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 复发策略。
熟悉 其他原发性精神障碍的概念和主要临床特点。
了解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及预后特征。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患病率高:世界平均水平约1%,中国 6.55‰
(女>男,城市>农村)

住院率最高:占疗,复发率高达80%

致残率高:主要构成精神残疾
4
临床表现(一)

前驱症状

个性改变
神经衰弱表现
异常行为
多疑
对身体过分关注
多有偏执人格为基础
社会功能保持较好,不出现精神衰退
难以治愈,多呈慢性化
14
不同诊断下,“偏执”的含义

偏执状态——即妄想状态,非疾病学诊断,只是一种
描述性的过渡诊断——有精神病,暂无法分类。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诊断精神分裂症,以幻觉、妄

想为主要表现。

偏执性障碍——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疾病学诊断,以 系统化的妄想为主要表现,与分裂症的最大区别是不 出现精神衰退
第三讲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1
什么“分裂”了?
知 情 意 知 意

•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之间的不协调为特征
2
发病及转归

多起病于青壮年
常缓慢起病
首次发病的临床治愈率可达70%
部分病人反复发作
部分病人呈慢性化,可出现精神衰退
3
精神分裂症的危害
5
临床表现(二)
阳性症状

评论性、命令性幻听,思维化声(思维鸣响) 思维松弛、思维破裂


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
内心被揭露感 异己体验:被控制感,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思维 中断 情感倒错 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6

临床表现(三)
阴性症状:

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引言精神分裂症是本组疾病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精神障碍。

分裂型障碍虽具有精神分裂性障碍的许多典型特征,并可能与后者存在遗传上的联系,但因缺乏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和严重的行为紊乱,故并非总是能够引起医疗上的注意。

多数妄想性障碍(尤其在早期)虽然可在临床上很难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但也许与精神分裂症并没有联系。

妄想性障碍组成了病因异源性的、人们所知甚少的一个障碍群,方便起见,可根据典型病程将其分为一组持续妄想性障碍及另一组急性和短暂精神病性障碍,后者较大,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常见。

这里罗列的亚型划分应视为临时性的。

尽管关于分裂情感性障碍的性质存在争论,但仍将其保留在本节之中。

精神分裂症诊断要点F20.0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F20.1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F20.2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F20.3 未分化型精神分照症F20.4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F20.5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F20.6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F20.8 其它精神分裂症F20.9 精神分裂症,未特定精神分裂症诊断要点精神分裂性障碍以基本的和特征性的思维和知觉歪曲、情感不恰当或迟钝为总体特点。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但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某些认知损害。

本症影响到使正常人保持个体性、唯一性和自我导向体验的最基本功能。

病人常感到其最深层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被他人所洞悉或共享,由此可产生解释性妄想,认为自然或超自然的力量往往以奇怪的方式在影响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病人可视他(或她)自己为所发生一切事件的核心。

幻觉,尤其是听幻觉很常见,并可评论病人的行为和思维。

知觉障碍常为其它形式的:颜色或声音可过分鲜明或改变了性质,平常事物的无关特性显得比整个客体或处境还重要。

疾病早期还常出现困惑感,往往使病人相信日常处境具有专门针对自己的特殊的,通常为凶险的意义。

在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性思维障碍中,某一整体概念的外围和无关特性被放到了首要位置(它们在正常导向的精神活动中受到抑制),用于替代那些与处境相关的和恰当的特性。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特点和表现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特点和表现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
㈠遗传因素 家系研究 有家族史者为30%~41.8%
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双生子,寄养子研究 单卵双生同病率
56.7% 患有心境障碍寄养子亲生父母患 病率31% 分子遗传学研究 有待进一步证实。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
㈡神经生化改变 假说: 5-HT活动降低可引起心境抑郁,食少,眠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⑵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 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病因之一 放射配基结合法及磁共振波谱技术发现大
脑谷氨酸受体亚型的结合力,有显著变化。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苯环己哌啶(PCP)可引
起幻觉妄想,导致情感淡漠、退缩,抗精神病 药的作用就是增加中枢谷氨酸的功能。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入 ⑧躯体被动体验
⑨情感
被动体验⑩冲动被动体验及妄想知觉。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㈡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
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另规定: ⑴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⑵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
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 ⑶妄想被插入,被撤走,被 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⑷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⑸原发性妄想(包括妄 想知觉,妄想心境) ⑹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 维或语词新做 ⑺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⑻紧张综合征,怪异行 为或愚蠢行为 ⑼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⑶5-羟色胺(5-HT)假说: 1954年Wolley提出精神分裂症与5-HT有关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DA受体与5-HT2A受体均
有很强的拮抗作用。 5-HT2A受体与情感、行为控制及DA调节释放有关 5-HT2A受体激动剂可促进DA合成与释放, 5-HT2A受体拮抗剂可使A10DA神经原放电减少,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PPT课件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PPT课件
精神癌症
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 “三联现象”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思维、知觉、情感严重失调 举止异常 社会性退缩为标志的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
• 遗传因素 • 神经病理学及脑形态学改变 • 神经电生理学改变 • 神经生化改变 • 神经免疫、内分泌因素 • 神经发育假说 • 心理社会因素
临床表现
• 前驱症状:情绪改变、认知功能改变、 感知改变、行为改变、躯体症状等
• 感知觉障碍 • 思维障碍 • 情感障碍 • 意志与行为障碍 • 认知功能障碍 • 其他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 幻觉和错觉: • 幻觉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以
听幻觉最常见,特别是言语性幻听 • 幻觉体验可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 错觉不多见,偶有听错觉、视错觉等 • 感知综合症: • 现实解体较常见
抑郁症,精 神分裂症
妄想分类
自我贬斥性质










精神分裂症, 更年期、老年 期精神障碍。
情感障碍
• 主要表现为情感淡漠及不协调
• 情感倒错
定义:一种 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丧失 其协调一致的联系而出现脱节的现象。
疾病: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表情倒错 矛盾心态
定义:内心体验和表情动作之间不相协调 疾病:精神分裂症,
妄想分类
起源
结构
性质
原继 发发 性性 妄妄 想想
系 统 性 妄 想


被 夸贬

害 大斥



妄想分类
被害性质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精神分裂症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精神分裂症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精神分裂症一、概述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疾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

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恶化会导致精神残疾,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严重疾病负担。

目前认为该病是脑功能失调的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复杂的遗传、生物及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精神分裂症是我国及全世界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其终生患病率约为 0.6%,且致残率较高。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率低、依从性差、复发率高、住院率高与致残率高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庭贫困和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

此外,在疾病症状期有可能出现危害财产及人身安全的异常行为,给社会安全带来不良影响。

如何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预后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重中之重。

二、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目前精神分裂症的确切病因和影响因素还不十分明确,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最具影响并已得到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来自家系和双生子的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约为 80%,亲缘关系越近,患病风险越大。

单卵双生子患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

在人类基因组中已发现有 100 多个基因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该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疾病,可能是由多个微效或中效基因共同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多种环境因素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包括母体妊娠期精神应激、感染、分娩时的产科并发症、冬季出生等。

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社会心理因素,从胎儿期一直到成年早期都可能对神经发育起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神经发育异常假说:神经发育障碍观点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内神经元及神经通路在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发生紊乱,大脑神经环路出现异常改变而导致发病。

近年来的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病理学研究也有相关异常发现,与正常人群大脑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在结构性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研究中都显示存在很多异常改变。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摘自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一、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1 联想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表现为思维联想散漫,缺乏目的性、连贯性,具体性和现实性;严重者甚至表现句与句,词与词之间无任何逻辑关系,显破裂性思维,或表现为中心思想无法捉摸,缺乏实效的空洞议论(诡辩症);或病理象征思维和语词新作。

2、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起特点是内容离奇荒谬,缺乏系统性,具有泛化趋势,或呈原发性妄想。

常见的妄想有关系、被害、夸大、嫉妒和钟情妄想等。

3、幻觉:较常见,以言语性幻听多见,如经常出现评论性或争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和思维化声,则更具有特征性和诊断价值。

4、情感障碍多为情感淡漠,也常出现与客观刺激和内心体验不相称或截然相反的情绪反应,即情感不协调或情感倒错。

5、行为障碍可表现为行为愚蠢、幼稚、怪异,或出现紧X症状群(如缄默、刻板动作、模仿动作、违拗、作态、或木僵),无目的冲动行为。

6、被动体验如内心被揭露感,被控制体验,思维被播散,思维被插入,思维被夺和思维中断,常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7、意志减退较发病前明显孤僻、懒散、退缩、被动,对社交、工作和学习缺乏要求,对基本的日常活动缺乏主动性。

有的还可出现意向倒错或矛盾意向。

[诊断要点]临床上患者首先要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学诊断标准,且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单纯型起病缓慢,病程至少2年。

若精神病症状学标准符合,而病程不符合上述病程标准时,则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

严重程度标准要求患者的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因此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个人史和现病史,并进行全面的精神检查。

诊断时应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以与由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二、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表现]1、有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而且这两种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

精神病学课件 第7章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学课件 第7章 精神分裂症

4. 单纯型:
• 约2%的病人可诊断为此型 • 其临床特点为:隐袭性起病,逐步出现一些奇怪的行
为、回避社交、社会功能减退等。逐步出现“三基” 症状(即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向缺乏)突出,趋 向精神衰退 • 常缺乏明确的精神病性症状 • 病程至少 2 年 • 此型常难于确诊
精神分裂症
未分化型
此型第二常见 妄想和幻觉都突出,常伴有思维联想障碍和行 为紊乱 不符合以上各型的诊断
根据上述发现,研究者对ARMS个体进行了鉴别,准确 率达到了80.3%(敏感性75.8%,特异性84.8%)。
(Schizophr Bull. 2014 Jun 9.)
2. 神经病理学异常
CT、MRI、PET等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非“功能性” 精神病,脑部存在异常。 发现有部分病人有脑室(尤其是)扩大和脑皮质萎缩。 PET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幻听时,丘脑投射区有 激活现象,表明病人丘脑的感觉滤过作用受到损害。
精神分裂症
2.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 物质或药物接触史,以及时间的相关性 • 大多起病急,缓解快 • 症状不太相同:意识障碍,幻视
3.躁狂发作
急性起病并表现兴奋躁动的精神分裂症病 人,外观上可以与躁狂病人很相似,两者的情 感反应以及与周围的接触明显不同。 • 情绪异常不同 • 妄想特点不同 • 协调性(内在、外在) • 病程、预后不同
精神分裂症
描述了许多 四A“基本症状”
• Apathy;情感淡漠 •Abnormal association;联想障碍 • Ambivalence;矛盾意向 • Autism;内向性
精神分裂症
流行病学
在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为1%左右。 1993年中国(不含港、澳、台)的SCH流行 病学发病率为6.55‰ 。

精神分裂症分析

精神分裂症分析
.
40
临床分型— I/II型分类
1980年由英国学者Crow提出 Ⅰ型精神分裂症的特点
急性起病 阳性症状 缓解后社会功能良好 对药物治疗反应良好 多巴胺功能亢进
.
41
临床分型— I/II型分类
Ⅱ型精神分裂症的特点 • 阴性症状为主 • 预后不良 • 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 • 无多巴胺功能亢进的证据 • 病前适应不良,起病年龄较早 • 有脑结构异常
结果显示,日后转化为精神病的个体双侧前额叶皮质灰 质体积减少,而右半球外侧裂及颞叶灰质体积增加。另 外,皮质下结构包括苍白球及小脑蚓/小叶体积同样有所 增加。
根据上述发现,研究者对ARMS个体进行了鉴别,准确 率达到了80.3%(敏感性75.8%,特异性84.8%)。
(Schizophr Bull. 2014 Jun 9.)
患者学习成绩良好,系班中优秀生。三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 失眠、上课时注意不集中,主动要家长给介绍男朋友,二个月 前发展到不去读书,在街上闲游,住院前一月常半夜高歌、自 言自语、扮丑脸、做怪动作、照镜子、痴笑,有时头插鲜花, 甚至赤身裸体、将家中玻璃窗打碎、喝痰盂中小便、自打耳光、 哭笑无常、讲话前言不对后语,无故咒骂老母,言语粗鲁。
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好,蓬头垢面,不断傻笑,有时又歌 又舞,然歌曲内容支离破碎,舞步杂乱无章。言语散乱如“今 天的甜密,我要传给下一代,也就是喜欢熊猫的人,吃巧克力 就是猪虼,黄岩密橘就是炎皇子孙,未代皇帝走的时候,把我 当熊猫一样抬到日本。”无自知力。
.
33
3. 青春型:
目前较少见 多在青春期起病,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不协调、 缺乏系统性的妄想为特征 常伴有一些幼稚愚蠢行为、意向亢进或倒错病情 常呈波动性
.

精神科住院医师:精神分裂症及妄想病性障碍要点背记

精神科住院医师:精神分裂症及妄想病性障碍要点背记

精神科住院医师:精神分裂症及妄想病性障碍要点背记1、多选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因素有哪些?()A.疾病的起病形式B.疾病的症状特点C.维持治疗的情况D.患病前的社会功能水平E.治疗时是否运用了电抽搐(江南博哥)治疗正确答案:A, B, C, D2、单选苯丙胺能在正常人引起与急性精神分裂症妄想型临床十分相似的症状()A.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B.去甲肾上腺素假说C.第二信使系统假说D.谷氨酸生化假说E.多巴胺系统和谷氨酸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3)苯丙胺的药理作用是在突触部位抑制DA的再摄取,使受体部位DA的含量增高。

苯丙胺能引起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支持DA功能亢进假说。

N-乙酰基化α-酸性二肽酶(NAALADase)存在于谷氨酸神经元内,使神经元内的谷氨酸化合物NAAG分解为烟酰胺(NAA)和谷氨酸。

精神分裂症患者海马和前额皮层内NAAG水平升高,与其联系的酶NAALA-Dase含量下降,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某些局部有谷氨酸化合物及其代谢酶通路的神经生化病理。

刺激DA机制可增加感觉输入和警觉水平,皮层纹状体谷氨酸系统则相反,起抑制作用,故有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由于皮层下DA功能和谷氨酸系统的不平衡所致。

3、单选二十七岁,男性,病程5年,性格孤僻,不上班,将自己的东西都卖掉,流浪街头,时有自言自语,经常呼唤着因病过世的母亲的名字。

精神检查:意识清晰,衣着不整,表情淡漠,常无故发笑,接触不合作,交谈无法深入。

自语,内容无法理解,如"不能利用出现的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该患者曾经接受过系统的急性期治疗,但每次都无法坚持,这一次的治疗方案宜采取()A.继续选择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B.嘱家属严加看管C.可长期住院治疗D.选择长效制剂E.加强心理治疗,尽量恢复自知力正确答案:D4、单选一位住院患者对医生说来探视她的母亲不是真正的母亲,是一位极像她母亲的人,或是一个冒充她母亲的骗子。

精神病学重点归纳

精神病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一、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二、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幻觉妄想的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

第三节精神障碍的病因学一、精神障碍与其他躯体疾病一样,均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影响精神健康或精神疾病的主要生物学因素大致可分为遗传、神经发育、环境、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第三章常见的精神症状与综合征第一节概述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活动的种种异常与其病理机制的临床基础学科。

每一精神症状均有其明确的定义,并具有一下特点:1,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2,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3,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4,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到的损害。

对症状学的研究需要掌握一些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1,描述:抓住症状的特征进行描述,以显示其与其他现象的差别;2,比较:按照不同层面对两个现象进行一一比照分析;3,分类:按照现象的不同属性遵照一定的原则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以便于区分;4,维度分析:由于精神症状是大脑病变的反映,因此在研究精神症状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剖析。

精神障碍可以概括为5类症状群:1.精神病性症状,鉴于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采用精神病药治疗;2情感症状。

主要见于心境障碍,采用抗抑郁症或心境稳定剂治疗3.焦虑症状,主要见于神经症,多采用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治疗。

4.器质性症状:采用脑袋药治疗5人格偏离表现,缺乏对应药物治疗第二节常见的精神症状主要包括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回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意识障碍。

一、感知觉障碍,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其他知觉障碍。

如何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性思维

如何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性思维

如何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性思维发表时间:2019-12-23T15:49:40.860Z 来源:《健康世期界》2019年17期作者:李晓莉[导读] 不仅危害自身健康,也加重了家庭社会负担。

应如何理解这些患者的妄想性思维?又应该如何防治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四川乐山市精神病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人体神经是一个高度精密的系统,各个组织结构的配合协作,才能实现正常的功能。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不仅危害自身健康,也加重了家庭社会负担。

应如何理解这些患者的妄想性思维?又应该如何防治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类疾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主要是思维、感知、情感、行为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该疾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且会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恶化,最终导致精神残疾。

这其中,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可以达到痊愈或基本痊愈的状态。

2.精神分裂症妄想性思维的症状表现精神分裂症妄想性思维按照内容划分,可分为被害妄想、关联妄想、宗教妄想、自大妄想、政治妄想等。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精神分裂症,该类患者多疑、迟钝、嫉妒心强、行为秘密,常见表现如下:(1)怀疑心态。

发病早期,患者迟钝多疑,认为有人在暗地里议论纷纷。

在患者的思维里,认为周围事物均和自己有关,例如广播电视上的声音均针对自己。

随着病情进展,妄想的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广泛,出现被害、嫉妒等想法。

(2)警戒状态。

患者意志加强、行为停滞,普通人难以理解他的行为动向。

以被害妄想为例,会四处控诉、布防,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安全。

(3)浮想联翩。

患者的妄想性思维,体现在具有较强的联想能力,能从一个问题或事物,联想到完全无关的其他事物,给人的感觉像在吹牛。

3.精神分裂症妄想性思维的病因人体左脑负责显意识,右脑负责潜意识,当右脑执行了左脑的指令,就会表现出异常。

妄想思维是在病理基础上,产生错误、扭曲的推理和判断。

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病性疾患心辅三讲解

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病性疾患心辅三讲解
1.妄想症是一種不因為其他心理異常引起的非怪異的 (意指可能發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例如被跟蹤、被下 毒、被暗中愛慕、被配偶或愛人欺騙、或正有一種疾 病等)、持續的妄想(至少一個月)。
2.不符合精神分裂症診斷A準則。
3.除了妄想或其他相關事務的衝擊影響外,功能並未顯
著受損,行為也無明顯奇特怪異之處。
4.藉由妄想症病患的妄想內容可以使我們瞭解妄想在 不受到幻覺或功能退化干擾下的認知動力。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精神分裂症 (DSM-IV, pp.149-152) 類精神分裂性疾患 (Schizophreniform
disorder) (DSM-IV, p.153-154) 分裂情感性疾患(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何謂「病程性精神分裂症」(process schizophrenia)? (當精神分裂症狀在一個人身 上逐漸出現,沒有明顯的急遽變化)
何謂「反應性精神分裂症」(reactive schizophrenia) ? (當精神分裂症狀突然發生, 係應環境中某些壓力而起)
通常,反應性精神分裂症比病程性精神分裂症有 較好的預後。
失衡。
◎家庭功能失常
某種家庭互動的模式,可能促進或至少 維持精神分裂症之症狀。
但是否因家庭功能失常而造成或維持精 神分裂症?或者是因此疾病也造成家庭 很大的混亂?這個問題需要更近一步研 究。
矛盾牽制假說/雙綁理論
(double-bind hypothesis):
有些父母一再使用互相矛盾的訊息來溝通,使孩子處在矛盾 牽制的情況中,孩子覺得他們所做的沒有一樣是正確的。 --- 精神分裂的症狀,代表孩子企圖要處理這種 矛盾牽制的情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1 节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疾病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疾病的特征主要有偏执、敏感多疑和非真实思维。

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更为常见和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与现实脱离联系,社会功能普遍下降;而妄想性疾病较少见,常常只有部分社会功能损害。

-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精神疾病,与现实缺乏联系,存在幻觉、妄想和异常思维,社会功能明显损害。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大约接近1%,虽然世界上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在美国,因精神分裂症住院的大约占医院床位的1/4,在残疾人中,约20%是由于罹患精神分裂症所致。

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和多发性硬化症。

很多疾病具有精神分裂症的特征。

如果类似于精神分裂症,但症状持续时间不足6个月,则称为精神分裂症样障碍。

如果精神症状持续1天以上但不足1个月,则称为短暂性精神障碍。

如果以心境障碍为主,如主要表现为躁狂和抑郁,同时又伴有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则称为分裂情感性障碍。

人格障碍患者亦可以具有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症状,但这些症状常常不太严重,不符合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可称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 病因本病存在着明显的生物学基础,但特定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

很多学者认为本病具有易感性,即好发于具有生物易感性的人群。

而导致本病易感的原因尚不明了,可能包括遗传因素,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损伤以及颅内的病毒感染等。

如果一个人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存在问题,注意力不易集中,行为表现让人不可理解或对挫折应付不良,都预示着对本病存在易感性。

承认本病具有易感性的学者认为,环境应激因素如生活事件或药物滥用均可诱发易感个体发生精神分裂症或促使其反复发作。

. 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高峰年龄在男性为18~25岁,而在女性则在26~45岁。

但在儿童或青少年以及晚年发病的患者并不少见。

本病可以经过数天或数周急性起病,亦可经过数年缓慢或隐渐性起病。

不同的患者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下列三组症状:幻觉和妄想,思维障碍和行为异常以及阴性症状。

一个患者可以存在一组或所有的症状,这些症状常常比较严重,明显影响患者的工作、人际交往,甚至是个人生活料理。

妄想是一种病态的信念,常常是对个人知觉或经历的病理性解释。

如本病患者可以出现被害妄想,认为自己被人折磨、跟踪、戏弄或监视。

患者还可以出现关系妄想,认为书刊、报纸或歌曲的内容是针对自己或与自己有关。

患者还可以出现思维中断或思维被插入,认为其他人能知道自己心里所想,或者自己的思想被传输给他人,或者由于外界力量把某种思想和冲动强加给自己。

本病患者可以出现幻听、幻视、幻嗅、幻味或幻触,其中幻听最为常见。

幻听内容可以是互相谈话,对其行为进行评论,也可以是对患者的批评或侮辱性言语。

思维障碍是指思维紊乱,在本病患者表现为言语凌乱,以一个主题转换到另一个主题而没有中心目标时,思维障碍更为明显。

患者的言语可以是轻度紊乱,亦可以是完全缺乏联贯性让人不可理解。

行为障碍可以表现为愚蠢行为,激越以及不适切的外表、卫生或行为。

紧张性运动是行为障碍的一种极端形式,患者保持固定的姿式,被移动时则给予抵抗,或者表现为无目的和自主性活动。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包括情感迟钝、言语贫乏、快感缺失以及孤僻不合群。

情感迟钝是指情绪平淡,患者面部活动固定,目光呆滞,以及情感表达缺乏,对正常人的快乐或痛苦没有体验和反应;言语贫乏是指思维活动的减少反映出言语量的减少,回答问题简单,三言两语,内心活动贫乏;快感缺乏是指体验快乐的能力减弱,对先前的活动几乎没有兴趣,花费很多时间从事一些无目的活动。

孤僻不合群,与周围人缺乏有意义的联系。

在这些阴性症状的背后往往普遍存在动机不足,目的或目标感缺乏。

.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有些研究者认为,精神分裂症是单一的疾病,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精神分裂症是包含有多种疾病的综合征(症状的集合)。

为了对本病进行统一的分类,本病被划分为一些亚型。

然而,在同一病人身上,随着时间不同可有不同亚型表现。

偏执型精神分裂主要特征是存在有妄想和幻听,而言语杂乱和情感不适切不是主要症状。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主要特征是言语杂乱,行为异常,以及情感平淡或不适切。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主要特征是表现木僵,活动增多或者姿式怪异。

无法归类的精神分裂症主要特征是有各种亚型的表现,如妄想、幻觉、思维障碍和行为怪异以及多种阴性症状等。

近年来,根据是否存在阴性症状及其严重程度,把精神分裂症分为阴性和阳性。

阴性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如情感平淡、动机缺乏及目的感减少等;而阳性精神分裂症以幻觉和妄想为主,阴性症状相对较少见。

总的来说,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预后稍好,残疾较轻,治疗效果较好。

. 诊断还没有特定的检查可以诊断本病,精神科医生诊断本病时必须全面评估病人的既往史和症状,只有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并且有明显的工作、学习和社会功能缺陷才能考虑诊断本病,在发病初期,来自家人、朋友和老师的关于病人的情况介绍对诊断非常重要。

医生必须排除病人的精神症状是否由心境障碍所致,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排除有可能导致精神症状的内科、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例如颅内肿瘤、颞叶癫痫、自身免疫性疾病,亨廷顿病、肝脏疾病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通过CT和MRI可以发现精神分裂症存在颅内异常,但这些异常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没有特异性。

. 预后本病的近期预后(1年内)取决于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不用药物治疗,70%~80%的精神分裂症会在12个月内复发并可再次发作,维持用药可以使本病的复发率下降到30%。

本病的远期预后多种多样,1/3的病人可以获得明显而持续的改善,另1/3的病人病情部分改善,并间断发作和遗留有残疾,剩下1/3患者病情严重而有明显残疾。

预后良好的因素则包括起病急、发病年龄较晚、病前有良好的社会技能,以及偏执型或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预后不良的因素则包括发病年龄早、病前社会或职业技能差,有精神分裂症阳性家族史以及青春型或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本病有10%的自杀风险,其平均预期寿命比一般人下降10年。

. 治疗治疗的总目的是减轻症状,避免复发,恢复功能缺陷,尽可能地增进康复。

本病主要有三种治疗措施: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康复和社区支持措施及心理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妄想、幻觉和思维障碍等症状。

在急性症状消除以后,维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减少复发的可能。

遗憾的是,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引起明显的副反应,如可以导致镇静、肌肉强直、震颤和体重增加;这些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这是一种不自主地以唇部和舌部皱缩或者臂部和腿部的扭转运动障碍为特征的表现。

即使停药后,迟发性运动障碍亦不会消失,并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

大约75%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以获得效果,如氯丙咪嗪、氟奋乃静、氟哌啶醇以及美索达嗪。

其余25%病人中约有一半用相对较新的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治疗可以获效。

由于氯氮平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副反应,如抽搐,或者致命的骨髓抑制,往往只用来治疗对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不好的病人。

服用氯氮平治疗的病人必须每周进行白细胞计数监测。

有研究证实,其他一些较新的药物没有氯氮平那样严重的副反应,如维思通已经应用于临床,还有其他几种药物亦有可能得到FDA的批准。

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抗精神病药物往往是在治疗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和攻击行为时最为有效。

虽然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被医生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但它们对所有精神病症状均有效,而不管这些精神症状是由于躁狂、精神分裂症、痴呆还是诸如苯丙胺等药物中毒所引起。

第一个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咪嗪于1955年上市,从那以后已经出现了十几种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奋乃静、氟哌啶醇、奋乃静和美索达嗪等。

几乎所有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一致,即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一种能够沿着神经通路或神经之间传导电冲动的化学物质。

多巴胺系统功能活动过度与幻觉、妄想有关,阻断多巴胺受体能够缓解这些症状。

在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中,其效价、不良反应和给药途径均不相同,由于几乎所有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在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时疗效均差不多,因而在选择某一特定的抗精神病药物时,要根据其不良反应及病人对该药的耐受性。

一些相对较新的精神病药物在颅内既能阻断多巴胺受体又能阻断5-羟色胺受体(另一种神经递质),如氯氮平就是属于此类的药物,它比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精神分裂症症状更为有效。

然而,它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可以导致白细胞计数致命性地下降,因而仅被用来治疗对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不好的病人。

康复和社区支持措施康复措施是指教会病人掌握必要的在社区生活的技能,它能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常地在社区工作、购物、照护自己、料理家务及与他人相处。

虽然病人在严重发作时需住院治疗或者在对自己或他人构成危险时要强制住院,但总的目标是使患者的生活适于社区。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些患者则需要住在社区诊疗所或康复中心,以便有人督促其按医嘱服药。

由于症状严重和疗效不好或者缺乏在社区生活的技能,有小部分病人不能独立地生活,他们需要在一个安全和有支持的康复中心接受全日制照料。

心理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心理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在病人、家庭和医生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和合作关系,通过心理治疗,病人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疾病,按医嘱服药以及处理诱发疾病发作的各种应激。

- 妄想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存在一种或多种病态的信念,并持续至少一个月以上。

与精神分裂症相比,妄想性障碍相对少见,导致的功能缺陷不太严重,往往在成年中期或晚期首次发病。

本病的妄想往往并非稀奇古怪,而多与生活中想象的事件相关,如产生被跟踪、被毒害、被感染、被某人爱恋或被配偶或情人欺骗的妄想。

妄想性障碍有多种亚型。

钟情妄想其主要特征是认为某个人已爱上了自己,并通过各种方式来干扰对方,如往往用电话、书信、甚至是跟踪或监视等,这种妄想导致的行为常常是违法的。

夸大妄想认为自己是伟大的天才,或者已经有了某些重要的发现。

嫉妒妄想坚信配偶或情人对自己不忠,通过一些可疑证据进行错误推理而得出这种病态信念,患者有可能因此对对方进行危险的身体攻击。

被害妄想坚信自己被谋害、监视、跟踪和骚扰等。

患者因此反复地企图通过诉讼和政府部门获得正义,亦有可能采用暴力对想象中迫害自己的人进行报复。

躯体妄想涉及到对身体功能或属性的妄想,如认为身体变形。

存在异味或者变成寄生虫等。

. 症状和诊断妄想性疾病可以由于先前合并有偏执性人格障碍而产生。

在成年早期,偏执性人格障碍患者对他人广泛地出现不信任和怀疑。

早期症状主要包括感觉自己被欺侮,朋友对自己不忠心或不信任,从别人简短谈话或无关紧要的事情中发现对自己有威胁的信息,以及对一些轻微的奇怪作出快速的反应。

医生排除产生妄想的其他疾病后,根据病史可以对本病作出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