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暮春即事·双双瓦雀行书案翻译赏析
甘肃省兰州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含解析)
古诗文阅读甘肃省兰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班级开展范仲淹形象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最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材料二】岳阳楼记【注】(节选)范仲淹①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③是进亦忧,退亦忧。
④然则何时而乐耶?⑤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注】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
《岳阳楼记》作于他任邓州知州时。
【材料三】邠州建学记(节选)范仲淹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①,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②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为邵城守。
暑事③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
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
”国议改卜④于府之东南隅。
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
明年夏,厥功⑤告毕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橙,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
且曰:“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⑥,以树其德业。
”【注】①贰国政:指范种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使。
③署事;到而门上任。
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
⑥服膺:牢记在心中的5. “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中“孤城”即指词人镇守的延州。
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你认为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是怎样的?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
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一、2018 分)2)两小题。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211)(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②蝶飞。
春暮西园 ]高启[明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á②蛱(ji【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蝶:蝴蝶。
)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等词语,写出了江南(1分)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 “花落尽”)“菜花稀”(或“麦花雪白”)1【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有季节性特征的意象分析能力。
“梅子金黄”提示性词语题干要求填出描绘江南农村初夏景象的词语,“杏子肥”来自范诗的第一句,答案可在第二句“麦花雪白菜花稀”中去寻找,不难看出,可以填“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高诗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暮春了,你该首先想到春花的凋谢,想赶快来几句惋叹之词,去作一番凭吊,然而,这千年的陈规旧习,高明的诗人是无心再去追逐的。
他的心里,当然也在惦念残红狼藉的花圃;而他的目光,却投向了平常无奇、司空见惯、毫不足珍的菜畦。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
D级为鉴赏评价【考点解析】描写初夏景象的诗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范成大《夏日田园杂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兴·其七》范成大《夏日田园杂村庄儿女各当家。
——昼出耘田夜绩麻,兴·其七》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15篇)
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15篇)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1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翻译巫峡的暮春三月似乎要比其他地方长一些,上空的白云随风疾行,映着日光,很是明亮。
突然传来雷声,马上就下起大雨,天地之间,高山群峰都笼罩在苍茫雨中,大雨骤聚骤散,清新的空气中马上充满了各种花香。
娇弱的黄莺遇到雷雨,惊恐翻回,栖止不定;而燕子就不同了,它冒雨劳作,迎风飞翔。
打开我窗前的卷帘,眼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峡中的风景图画是壮丽的,山高水险,雷雨千峰,但还缺少潇湘洞庭的广阔浩茫。
注释皛皛:洁白明亮貌。
百和香:形容山野间花气的浓郁。
湿不妨:湿而不妨。
虚无:空旷平远。
仇兆鳌《杜诗详注》:“空旷貌。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早春,当时杜甫客居夔州(今重庆奉节)西阁。
杜甫自大历元年(766年)寓居夔州,到大历三年(768年)出三峡,在夔州度过了不到两年的安定生活。
赏析旧时注释家都称赞此诗“写景之妙”,清代的黄生说这首诗“可作暮春山居图看”。
第一句,“暮春三月巫峡长”。
自重庆奉节到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两岸,层峦叠嶂,无处不峡,其中最险者称“三峡”。
晋代左思的《蜀都赋》中就写道:“经三峡之峥嵘。
”但历代关于三峡的名称的说法不一,如明月峡、黄牛峡也曾被列入三峡中,在杜诗中也有“三峡传何处”的发问句。
通常习惯上把瞿唐峡、巫峡和西陵峡称为三峡。
在三峡中,巫峡数长,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
暮春,春将过去。
在唐代以前,南北朝人写诗,不时表达惜春的感情,如“无令春色晚”,“处处春心动,常惜光阴移”,“不愁花不飞,倒畏花飞尽”,等等。
杜甫写“暮春三月巫峡长”,把暮春和“巫峡长”联系起来,似乎峡中的暮春三月也较其他地方的暮春三月为长,这就一反惜春的老调,有了新意。
第二句,“皎皎行云浮日光”。
清代著名杜诗注家仇兆鳌解释道:“云浮日光而过,其色皎皎然,雷雨将作矣。
春园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园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春园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春园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1春园即事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古诗简介《春园即事》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写田园春天的景色,意境清丽淡远,然而又色彩鲜明,写景如画。
全诗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写出隐者的生活,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的特有景象,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翻译/译文译文昨夜雨湿蹬上轻便木屐,春寒料峭穿起破旧棉袍。
挖开畦埂清水分灌田垄,绿柳丛中盛开几树红桃。
草地中间画出棋枰对弈,树林一头升降汲水桔槔。
还拿来那鹿皮面的小几,黄昏后凭倚它隐身蓬蒿。
注释⑴春园:春天的田园。
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命意·陵阳谓须先命意》:“凡作诗须命终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联,因而成章,如此则意不多属。
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怀、即事之类,皆先成诗,而后命题者也。
”⑵宿雨:夜雨;经夜的雨水。
隋江总《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
”屐(jī):木头鞋,泛指鞋。
⑶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
弊袍:即敝袍,破旧棉衣。
⑷畦(qí):田园里分成的小区。
⑸间(jiàn)柳:杨柳丛中。
⑹棋局:棋盘。
古代多指围棋棋盘。
《急就篇》卷三:“棋局博戏相易轻。
”⑺桔槔(jiégāo):亦作“桔皋”。
井上汲水的工具。
在井旁架上设一杠杆,一端系汲器,一端悬、绑石块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将灌满水的汲器提起。
《庄子·天运》:“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
”⑻鹿皮几:古人设于座旁之小桌。
倦时可以凭倚。
鹿皮作成,隐士所用。
1⑼日暮:傍晚,天色晚。
《六韬·少众》:“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
”蓬蒿:蓬草和蒿草。
亦泛指草丛;草莽。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并兴。
”《庄子·逍遥游》:“(斥鴳)翱翔蓬蒿之间。
高考二轮诗歌鉴赏小专题(4)——比较题型
近几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比较阅读。
这种比较鉴赏题型,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2005年有4套高考试卷(上海卷、浙江卷、湖南卷、辽宁卷),2006年有3套高考卷(重庆卷、湖南卷、湖北卷),2007年有5套高考卷(重庆卷、湖北卷、江西卷、浙江卷、辽宁卷)采用了这种新题型。
本类题型一般是两首诗词的比较阅读鉴赏,而2007年高考浙江卷则是3篇作品的比较阅读。
一、内容、情感比较【方法指津】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
②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
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③注意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
④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典型例题】(2007年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4分)(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1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1分)二、意象、意境比较【方法指津】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专题16 拓展讲义:诗词鉴赏之描述诗歌画面-小升初语文衔接(教师版)
专题16 小升初无忧衔接之“诗词鉴赏之描述诗歌画面”【知识梳理】1.考点概述画面描绘,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学生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
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意象来完成。
诗歌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多用来表达离愁别情,明月、鸿雁、杜鹃多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梅、兰、竹、菊多用来表达志趣情操等。
营造意境的手法较多,一般来说主要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描述诗歌的意境特点时一般多用双音节词组合进行概括。
如幽深僻远、清幽宁静、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孤寂凄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等。
2.提问方式3.答题思路四步法 (1)找全描写的事物(主要找名词)。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动词为主,修饰语要找准)。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加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
(4)展开联想想象丰富句子连缀成画面(尽量加上人物活动,用生动富有艺术感的语言写)。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注意:描述画面不是指翻译,不一定要按照诗句的顺序,同时可以对时间地点人物等进行合理推测想象,运用修辞或修饰性的句子描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诗歌要营造的意境,符合题目字数要求。
【专项练习】一、(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庭中栀子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用优美的语言作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前两句描绘了雨中山村的优美景色:弯弯的小溪边是一片葱郁滴翠的竹林,沿着竹林旁的小路走过横在溪流上的木板桥,听到几声鸡叫,循声望去,朦朦细雨中的山崖间隐约露出几间农舍。
《定风波·暮春漫兴》翻译及赏析
1、听雪江湖,成就有些人的梦,却同时破灭另外一些人的梦——然而,却让所有人的新变成了荒原。
英雄的长剑和美人的柔情都不过是传说,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而真正的江湖,其实只是一个覆满了雪的荒原,充满了秩序和力量,容不下少年的梦想和热血的冲动。
——沧月《听雪楼系列》2、或许,人类的自尊都是那么脆弱而敏感的吧?——沧月《听雪楼系列》3、所有的付出都是必须要有回报为前提的,没有人会无条件对另一个人好……他只是想让我死心塌地为他所用、去征服武林而已,为了这个他不惜动用一切手段,包括他的感情。
——沧月《听雪楼系列》4、任何人都不会在乎我,那么我也不会在乎任何人……——沧月《听雪楼系列》5、只是,既不能吹箫,也不能下棋,那么他,一定是寂寞的了。
但是无所谓……他自从一开始,就是惯于寂寞的人。
何况有靖姑娘在,他又如何会寂寞。
——沧月《听雪楼系列》6、如果不是因为复仇的信念,那个时候他无论如何也无法从那样绝望的深渊里挣扎上来,可是时至今日,虽然内心仍执着于这个信念,但是仇恨已经不是他人生的全部。
——沧月《听雪楼系列》7、她只追随强者,只相信绝对的力量——就象我一样。
——沧月《听雪楼系列》8、我不会不求生而先求死——可我必须死守住我在意的东西!——沧月《听雪楼系列》9、那样的一个女子,宛如枝头上开着的红蔷薇花,即使花里面有晶莹的雨水,也是拿着重重的荆棘来围着了,不让任何人看见,那样骄傲的孤独的在荒野里开放着。
——沧月《听雪楼系列》10、力量要靠力量来获得,然,你什么都没有,所以你什么都无法保护。
这个世上除了黑和白。
还有第三种,甚至上千百种颜色,你将来会明白。
——沧月《听雪楼系列》11、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武功、判断力,成为了对于他没有利用价值的人,那么现在说过那么动听的话的人,他手里的刀就会割断我的咽喉。
——沧月《听雪楼系列》12、仿佛想拼命抓住点什么,然而他越是抓的越紧,往日的一切越是如同沙粒般,从收拢的手指间悄无声息地溜走。
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13篇)
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13篇)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译文:不要埋怨大好春光归去匆匆,剩下几朵红花点缀一下花丛。
只要将花的根子留在地里,年年都会有按时吹来的东风。
注释:暮,晚,将尽。
莫:不要。
花余:花已谢尽,仅剩几朵。
将:语助词,得。
蒂(dì):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
岁岁:年年。
东风:春风,这里喻指花开。
赏析:这首诗一开始便发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莫怨春归早”大好春光是人人喜爱的,可是经不住几番风雨,几番狼藉,匆匆春又归去。
面对一片惨红愁绿,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曾为之黯然神伤,不是责怪东风无情,任意摧折百花,就是自恨无计留得春光常在。
大量抒写伤春、惜眷情怀的诗词,几乎都在为春天即将离去雨伤感怨嗟。
此诗作者却在这里力排众议,说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诗人已经看到,春天盛开的百花正在凋萎,稀稀落落的几朵残花分明在告诉他春将归去。
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唐沮丧,仍是那样地坦然乐观。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花开花落,原只是一时的现象,春去秋来,却是宇宙间的永恒规律,虽然今天已经无可奈何花落去,但只要花根不死,花茎还在,到了来年,在东风吹拂下,仍会萌发新芽,开出新花,重新展现出大好春光。
浩荡东风岁岁有,春天自然也会年年来到人间。
推而广之,人生的境遇也同样如此。
用不着为一时的挫折,暂时的逆境而垂头丧气,怨天尤人,留得根茎在,哪怕风横雨狂。
今年遭了灾,明年又逢春。
伤感叹息无济于事,不妨乐天知命,把希望寄托于未来。
创作背景:作者出身于苏州洞庭东山的一个富商家庭,他家在明季隆、万年间因经营棉花、布匹及染料而致富百万,但到了他父亲翁澍手中,就家道中落了,产业全部变卖。
作者此诗,可能与此特殊的身世、遭遇有关。
作者:翁格,字去非,江南吴县人。
诸生。
暮春原文翻译及赏析2暮春浐水送别/一作暮春送客朝代:唐代作者: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2024年七年级语文暑假培优练(七年级下册)-暑期作业08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七年级语文暑假培优练(七年级下册)- 暑期作业08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限时练习:60min 完成时间:月日天气:作业08: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1-8小题,限时8分钟,30分。
)(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2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___辞:推辞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C.公亦以此自矜___ 矜:矜持D.康肃忿然曰_________忿:生气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自以为大有所益公亦以此自矜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康肃笑而遣之C.结友而别___ 久而不去D.蒙乃始就学___乃取一葫芦置于地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但是应当广泛地阅读,看见历史罢了。
B.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C.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看见历史罢了。
D.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两文都借事说理。
新旧版古诗对比阅读(七下)
七下(一)竹梁·刘孝先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②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释】①湘妃: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
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
②上宫:宫殿名。
“竹”在《竹》和《竹里馆》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李白的诗和武元衡的诗同是写思乡,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运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三、四句简要分析。
(三)滁州西涧①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淮中晚泊犊头②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释】①《滁州西涧》作于德宗建中四年,当时诗人正在滁州刺史任上。
②苏舜钦曾被诬陷,削籍为民,流寓苏州。
此诗系诗人回苏州途经淮中时所作。
1.简析两首诗中的春草、渡船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四)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感旧歌者(元)戴表元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
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
【注释】李龟年:唐开元间乐工,常出入王侯之第,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简析这两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五)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有人说,这首诗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在情感的表达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附杜甫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六)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1春日即事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
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栏杆欲暮时。
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
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翻译我病体初愈,带着极大的兴趣,勉强漫步庭院,探寻春天的消息;院中阳光明媚,日影缓缓西移。
池边的亭台楼阁积雪已经消融,透满了初春的活力;我留连忘返,倚着栏杆,一直到夕阳西下,暮云低迷。
那上下翻飞的蝴蝶,那嗡嗡盘旋的蜜蜂,似乎都充满了情意;满地的兔葵,丛生的燕麦,一个劲地长着,怎知我满腹的心思?池塘边的垂柳在风中摇动着它婀娜的腰肢,我想把它折下送人,可心中的人啊,你此时又在何地?注释病起:病愈。
多情:指情志高。
白日迟:用《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句,谓春日过得缓慢。
强:勉强。
池馆:池苑馆舍。
初春:春季的第一个月。
又称孟春。
兔葵燕麦,两种植物名。
腰支:同“腰肢”。
腰身;身段;体态。
长条:长的枝条。
特指柳枝。
赏析这首诗是吕本中的代表作,无论是抒情还是写景,都写得流转自然,为历来选家所重。
首句的“病起多情”是全诗的主脑,“病起”是身体状况,“多情”是因为病,因为春怀,还有门外的春景。
一个人缠绵病榻多日,今天身体好些,能够出外走走,而外面是足以感人、使人留恋的初春美景,诗人自然多情。
在这样的心情指导下,见到的景色也变得多情起来。
于是,院中的白日、似乎迟迟不坠,将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让诗人尽情领略眼前的春光。
首句写春日,照应节候,也是在室内很久的病人乍一出门的最直截的反应,写得很自然。
次句“强来庭下探花期”是承首句说,“强来”是“病起”的进一步说明;“探花期”又是“多情”的表现。
次联依“庭下探花期”展开。
诗人漫步庭院,欣赏着早春景色,只见病前所见的积雪都已消融,和暖的春风吹满大地,使人懒洋洋地,他便倚着栏杆,久久不想离去,一直到黄昏,太阳即将下山。
前面已有“白日迟”句,此联又重说赏景到日暮还不走,他站的时间之久,对景色的多情就得到了深刻的描绘。
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15篇)
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15篇)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1清明即事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翻译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郊外微风拂柳一片葱翠一片。
落花飞舞芳草齐齐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成双成对的蝴蝶嬉戏不已。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
注释帝里:京都。
茗:茶。
按,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
赏析“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许清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
一开篇,全诗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
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就惟妙惟肖地点染出了这种境界。
说点染,是因为是作者并未进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采用动静结合,声色倶出的特写手法,犹如一个配着声音的特写镜头,生动自然。
远处,甬路上传来了一阵吱吱嘎嘎的行车声,这声音有些驳杂,看来不是一辆车,它们到哪里去呢?“柳色东城翠”,哦,原来是到东城去折柳踏青。
一个"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烟,濛濛新绿的初春图景。
接着,“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喜”,诗人又把想象的目光转向了绿草青青的郊外。
坐在马车上,顺着青色的甬路来到绿意萌生的柳林,来到万勿复苏的郊外。
白的杏花、粉的桃花轻盈地飘落,而毛绒绒、绿酥稣的小草却齐刷刷地探出了头,给这世界点缀一片新绿。
群莺自由自在地翱翔,美丽的蝴蝶成双成对地嬉戏,一切生命都在尽享大自然的温柔和丽,这该是何等畅快、舒心。
然而诗人并未“渐入佳境”,笔锋一转,把目光收回身旁。
"堂堂坐相忆,酌茗代醉",一动一静,两个镜头浦,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独坐旷室,痴痴地追忆什么,继而端起茶杯,默默一饮而尽,叹口气又呆呆坐出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分类练习:古诗阅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分类练习:古诗阅读2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5分)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晚唐诗人。
台城,就在在家今南京市鸡鸣寺一带,靠近玄武湖。
(1)诗的第二句中一个“_________”字写出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的史实,突出了变换之速;而一个“_________”字,则借鸟的欢啼之声,巧妙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历史遗址的感慨、怅惘的心情。
(2分)(2)诗的三、四两句,颇为后人称道。
请你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梦空(2分,各1分。
)(2)运用拟人手法,用台城柳不管王朝兴衰,不解诗人感慨,写出了历史衰败的无奈,角度巧妙,耐人寻味。
(3分。
也可从对比角度进行分析,比如生机勃勃的台城柳与王朝的兴亡形成对比,突出了历史的无情。
意思符合,酌情给分)(四)古诗阅读(4 分)13.阅读诗歌,根据你的理解,补全下列对话。
(4 分)山中山中〔唐〕王勃〔唐〕王维长江悲己滞,荆溪白石出,万里念将归。
天寒红叶稀。
况属高风晚,山路元无雨,山山黄叶飞。
空翠湿人衣。
老师:读罢这两首同题诗,你们更喜欢哪一首?小明:我喜欢王勃的。
长江停止了奔腾,黄叶开始了翻飞,不禁让旅人想到自己,是什么阻碍了他回乡的脚步,让他如落叶般随风漂泊呢?整首诗,直抒思乡之情。
艾力:我喜欢王维的《山中》。
它像一幅山水画,虽然也是写⑴(填季节),⑵(填景物)和翠柏等,五色斑斓,一改悲伤之调,抒发了诗人⑶________(填情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___ 菩萨蛮①___ 【宋】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
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___(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___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塞上忆汶水【元】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①沙碛:沙漠。
②苑马:西域大宛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___(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___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甲】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乙】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月夜》用小儿女的“未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中的“独"字。
B.杜甫的《月夜》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联,是对妻子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她忧心忡忡,夜不能寐。
C.刘方平的《月夜》第一、二句通过明暗的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
D.刘方平的《月夜》第四句从视觉角度表现春天的来临,富有创造性。
(2)虽然两首诗都写了“月夜",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析。
___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①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2022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训练专项3 古诗词鉴赏
字狱。③抱璞(pú):保持本色。璞,包含着玉的石头。
3 古诗词鉴赏
-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一句说砚台已打碎了,无论是顾惜它,还是为它伤感,都没有意义了。 B.第二句说“我”过去用这方砚写文章,努力取得成就,对它有不舍之情。 C.颔联说得到砚就洗净用来试笔,现在幸好碎掉了,免得与作者同遭厄运。 D.颈联说写文章已经成了很危险的事,文人们因不用再写文章而非常高兴。 【解析】颈联说写文章已经成了很危险的事,表达的是内心的愤懑不平。
3 古诗词鉴赏
-15-
四、羁旅思亲 1.[辽宁营口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浦①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3 古诗词鉴赏
-16-
[注]①秋浦:今安徽贵池,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会昌二年 (842)杜牧受李德裕排挤,由吏部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四年 (844)又由黄州(今湖北新洲)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此诗即为此次 行役而作。②杜陵:在长安西南,杜牧的老家樊川即在那里。
3 古诗词鉴赏
-17-
(1)赏析“萧萧”“淅淅”两词的表达效果。 “萧萧”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萧萧”摹秋雨声,“淅淅”摹溪 风声,凄风苦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 之情。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 诗的后两句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无人可问, 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至于“ 来时还下杜陵无”,则直接表现了对故乡的牵挂。
3 古诗词鉴赏
-12-
2.[浙江湖州中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碛中作①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②,辞家见月两回圆。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精编)
七年级语文(下)检测十四(部编人教版)古诗鉴赏(一)辋川①六言(其五)(6分)唐·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3分)2.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
(3分)(二)浣溪沙(5分)宋·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①浮午盏②,蓼茸③蒿笋试春盘④。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②午盏:午茶。
③蓼(liǎo)茸:蓼菜嫩芽。
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上阕中,和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
(2分)2.“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三)转应曲(6分)唐·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2.简要赏析这首词中两组叠句(“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的表现效果。
(3分)(四)绝句二首(其二)(5分)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释】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做。
1.这首诗写的是(时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2分)2.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诗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3分)(五)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6分)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
②赤亭:地名。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
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④酒家垆(lú):酒家。
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3分)2.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
暮春相关诗词
《暮春即事》宋·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暮春》清·翁格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暮春》明·于谦槐柳拂云长,清阴覆短墙。
群芳俱落尽,祗有菜花黄。
《暮春》元·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遇雨》明·于谦暖风吹雨浥轻尘,满地飞花断送春。
莫上高楼凝望眼,天涯芳草正愁人。
《暮春吟》宋·邵雍林下居常睡起迟,那堪车马近来稀。
春深昼永帘垂地,庭院无风花自飞。
《暮春》明·释鲁山东风送春来,散入群芳去。
花谢鸟声间,春归向何处。
图片图片来源:©千库网《暮春》明·徐居正昨夜方塘雨更肥,初来燕子故飞飞。
东风吹尽杏花雪,淡淡斜阳春欲归。
《暮春》元·黄庚一鸟不啼春寂寂,百花都落雨濛濛。
十分花鸟东风恨,半在诗中半酒中。
《暮春杂兴》宋·葛起耕画阑目断楚云西,芳草连天客思迷。
家在江南烟雨里,落花时节杜鹃啼。
《暮春杂兴》元·善住野水浮来半落红,不须惆怅怨东风。
春归毕竟归何处,还在溪光柳影中。
《暮春》明·释函是日永山深只自知,黄莺啼早燕归迟。
半床薄絮闲伸足,不羡人间暖席时。
《暮春》清·倪素玉片片残红漾碧溪,卷帘人立小窗西。
无情最是枝头鸟,落尽春花只管啼。
《暮春》清·费墨娟韶景难留独问天,更嫌连日雨绵绵。
绿肥红瘦莺声老,辜负春风又一年。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宋·守璋草深烟景重,林茂夕阳微。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半山春晚即事》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十五篇
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十五篇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1即事暮春三月巫峡长;皎皎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赏析/鉴赏这诗是杜甫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非属名篇,诗体属七言拗律,第二联本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式,却作了平起格式,这样就构成首联、颔联和颈联都作平起式。
首句末三字作“平仄平”,由于本诗首句取平起式,也就呈现所谓“孤平”现象,也属拗句。
大凡细检唐代著名诗人近体诗,这类拗体大致自成一格,尤其首句末三字作“孤平”,不时可见,或许自有其规律在,当也不害吟唱。
但后世学诗者如作模仿,却或许会遭到讥弹乃至斥责。
这就是所谓名家可作你不可作,似乎约定俗成,无理可讲。
旧时注释家都称赞此诗“写景之妙”,清代的黄生说这首诗“可作暮春山居图看”。
现略谈我的粗浅看法。
第一句,“暮春三月巫峡长”。
自重庆奉节到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两岸,层峦叠嶂,无处不峡,其中最险者称“三峡”。
晋代左思的《蜀都赋》中就写道:“经三峡之峥嵘”。
但历代有关三峡的名称的说法不一,如明月峡、黄牛峡也曾被列入三峡中,在杜诗中也有“三峡传何处”的发问句。
通常习惯上把瞿唐峡、巫峡和西陵峡称为三峡。
在三峡中,巫峡数长,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
暮春,春将过去。
在唐代以前,南北朝人写诗,不时表达惜春的感情,如“无令春色晚”,“处处春心动,常惜光阴移”,“不愁花不飞,倒畏花飞尽”,等等。
杜甫写“暮春三月巫峡长”,把暮春和“巫峡长”联系起来,似乎峡中的暮春三月也较其他地方的暮春三月为长,这就一反惜春的老调,有了新意。
第二句,“皎皎行云浮日光”。
清代著名杜诗注家仇兆鳌解释道:“云浮日光而过,其色皎皎然,雷雨将作矣。
”仇氏的意思是说诗人写这第二句是为了引出写雷雨的第三句。
清代另一位注家杨伦也作同样的理解。
按照一般的诗法观念,说七言律的第二句引出第三句,或者说第三句承应第二句,大致无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暮春即事·双双瓦雀行书案翻译赏析《暮春即事·双双瓦雀行书案》作者为唐朝诗人叶采。
其古诗全文如下: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前言】这首《暮春即事》是宋代学者叶采的诗作,是写古时的读书人,一心埋头书案,浸沉在书中的那种专注精神。
一、二句表现书房的宁静,三、四句表明自己专心读书,因此,春天过去了许久,也不知道,只是在瓦雀影动、杨花入砚的惊扰中,才晓得已是暮春时节。
语言平易,景物生动贴切,开头两句对仗得也很自然,增强了喜悦的气氛。
【注释】①瓦雀:在屋瓦上活动的鸟雀。
行书案:瓦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
②点点杨花入砚池:点点杨花飘入室内,落在砚池里。
③周易:儒家经典著作。
【翻译】屋顶上两只麻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屋内。
落到砚池中。
我静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会,依然潜心地读着《周易》,不晓得春天过去了多少时间。
【赏析】这首《暮春即事》,是写古时的读书人,一心埋头书案,浸沉在书中的那种专注精神。
十分宁静的书室,垂柳飞絮的季节,春风娇弱的日子,屋里似乎没人,几只麻雀儿悠闲自在地漫步在书桌上,柳絮轻盈地随风飘落,赖在砚台上不肯动弹,竟然无人拂拭。
书室的宁静是由动态的画面表现出来的。
这里感觉不到人的影响。
不然,麻雀不能闲步书案,柳絮那得安卧砚台。
这是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
书室里其实有人,那是诗人,“闲坐小窗读《周易》”。
然而,书室却宁静得似乎没有人
的存在,看来书室的一切动静同诗人都毫不相干,他如老僧入定,全部心思都在《周易》这本书上呢。
书室的宁静正衬托出诗人的宁静。
结句“不知春去几多时”是推进一层的写法,拓展了全诗的时间容量。
诗句描写的是眼前之景,表现的却是一春之事,花开花落纯任自然,诗人未曾留意,何尝动心。
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然而,这只是这首诗的表层意思。
“闲坐小窗读《周易》”,《周易》的哲学思想是理学的理论基础,诗人通过这一细节,不着痕迹地透露了全诗的主旨。
当诗人全身心地沉浸在理学世界中的时候,内心世界一片从容,一片自然和乐,世间万物都不能进入他的意识。
诗人表现的是他的理学涵养功夫。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