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建筑防热)
建筑物理第5章建筑防热与节能(刘加平)第四版精品PPT课件
5.1.1热气候特征与我国炎热地区的范围
• 湿热区建筑设计防热措施:
• (1)防止日辐射:周围环境要绿化;窗口要 遮阳;外围护结构要隔热;朝向要合理。
• (2)争取自然通风:房屋间距、布局要合理; 建筑低层架空;设通风屋顶、通风幕墙。
• (3)防治夏季结露。
பைடு நூலகம்
热气候特征与建筑设计原则
气候类型 特点要求
2)防热的被动式措施
A) 对建筑物的朝向和总体布局进行合理安排。减弱 室外的热作用。
B) 正确选择外围护结构的材料及隔热形式。 C) 房间的自然通风,排除房间余热。 D)窗口遮阳,阻挡直射阳光进入室内。 E)利用夜间对流、被动蒸发冷却、地冷空调等自然
能防热降温。
5.1.2 室内过热的原因和防热的途径
湿热气候区
干热气候区
气候特点
温度日较差小,气温最高38℃以下,温度 日振幅7℃以下。湿度大,相对湿度一般 在75%以上,雨量大,吹和风,常有暴风 雨
温度日较差大,气温常达到38℃上,且日 振幅常在7℃以上。湿度小、于燥,降雨少, 常吹热风并带沙
争取自然通风好的朝向,间距稍大些,布 布局较密形成小巷道,间距较密集,便于
建筑低层架空—防潮、通风
和平饭店屋顶花园
设置内庭花园或屋顶花园,减少室内 太阳辐射得热
建筑低层架空—防潮、通风 ---勒.柯布西耶的作品,法国萨伏伊别墅
勒.柯布西耶的作品是哲理与诗意的融合,深含着对自然环 境的弄情。 选择平整开阔建造用地和白色的建筑色彩—建 筑形象清晰明确,周围环境起到了衬托作用。他提出的“新 建筑五点”中的底层架空和屋顶花园,本意就是增加绿化面 积。周围景观与建筑造型看似毫无关联,却成了室内与屋顶 的视觉景观的延伸,从屋顶、从每一扇窗都能看到美丽的花 园。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1.4章
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课后习题答案 1.4章1.建筑防热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答:建筑防热的途径有:(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
(2)窗口遮阳。
(3)围护结构的隔热和散热。
(4)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
(5)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2.何谓室外综合温度?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1)室外综合温度的定义室外综合温度是指以温度值表示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对给定外表而的热作用。
(2)室外综合温度的物理意义一般用室外综合温度计算出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性能、建筑冷负荷和热负荷。
(3)室外综合温度受影响的因素主要受到室外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太阳辐射照度、围护结构外表面和环境的长波辐射换热量、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等的影响。
3.由【例1. 4-2】可知,该种构造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隔热要求。
拟采取的改善措施是:(a)在钢筋混凝土外侧增加20mm厚的苯板(即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下同);(b)在钢筋混凝土内侧增加20mm 厚的苯板。
试分别计算这两种构造方案的内表面温度是否能满足要求?哪种构造方案的效果更好?己知:苯板的热工指标为:干密度P o=30kg / m3;导热系数入=0. 042W / (m -K);蓄热系数S24=0. 36W / (m2 • K)。
答:略4.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是否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试分析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同。
答:(1)对于冬季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不一定在夏季也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
因为冬季保温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热阻,而夏季隔热则和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蓄热性能密切相关。
(2)保温围护结构和隔热围护结构的异同①相同之处在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阻都有一定的要求;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对热惰性指标也应该满足在谐波热作用下保证有足够的热稳定性的要求。
②不同之处之在于围护结构保温的设计指标主要是热阻。
而围护结构的防热主要的为了控制内表而的最髙辐射温度,因此防热设计的设计指标主要是热惰性指标。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建筑物内部环境:室内物理环境生理环境和室内心理环境;2、按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25%~30%,辐射散热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换热25%~30%;3、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室内热环境分为舒适的、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三种情况;4、f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g/m35、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6、td露点温度:在大气压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或相对湿度100%时的温度·按照的风的行程机理,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和地方风;地方风分为水陆风,山谷风,林原风;·建筑气候分区及对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1.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2.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3.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4.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5.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表现:1.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2.城市风和絮流3.气温和降水 4.太阳辐射和日照;·城市气候的机制差异原因:1.高密度的建筑物改变了地表形态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资源消费结构;7、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面积所传导的热量;导热系数越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越强;8、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物质的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10、表面对流换热:空气沿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这种过程,既包括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这种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称为表面的对流换热;·物体的辐射特性:按物体的辐射光谱特性,可分为黑体、灰体、选择辐射体非灰体;黑体的辐射能力最大,非灰体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黑体:能发生全波段的热辐射,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辐射能力最大;一般建筑材料都可以看做灰体;11、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第二章1、一维传热:有一厚度为d的单层均质材料,当其宽度与高度的尺寸远远大于厚度时,则通过平壁的热流可视为只有沿厚度一个方向;2、一维稳定传热:当平壁的内、外表面温度保持稳定时,则通过平壁的传热情况亦不会随时间变化;3:一维稳定传热特征:①通过平壁的热流强度处处相等;②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4、多层平壁:由几层不同材料组成的平壁;5、多层平壁的总热阻等于各层热阻的总和;·热阻:热量由平壁内表面传至平壁外表面过程中的阻力,符号R,单位㎡·k/W 6、平壁的传热系数物理意义:在稳定的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h 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W/㎡·K7、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1.固体材料内是以导热方式传递热量的;而在空气间层中,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都明显地存在着,其传热过程实际上是在一个有限空气间层的两个表面之间的热转移过程,包括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8、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的方法:1将空气间层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冷侧,降低间层的平均温度;2在间层壁面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铝箔;3设置一个厚的空气间层不如设置多个薄的空气间层;9、在有限空间内的对流换热强度,与间层的厚度,间层的位置、形状,间层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10、当间层厚度较薄时,上升和下沉的气流相互干扰,此时气流速度虽小,但形成局部环流而使边界层减薄;当厚度增大时,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互干扰的程度越来越小,气流速度也随着增大,当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与开敞空间中沿垂直面壁所产生的自然对流状况相似;11、在水平间层中,当热面在上方时,间层内可视为不存在对流;当热面在下方时,热气流的上升和冷气流的下沉相互交替形成自然对流,这时自然对流换热最强;11、通过间层的辐射换热量,与间层表面材料的辐射性能和间层的平均温度有关;12、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指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采暖建筑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W/㎡;由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和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空气调节耗热量两部分组成,其中不包括建筑物内部得热;13、平壁在谐波作用下的传热特征:①室外温度和平壁表面温度、内部任一截面处的温度都是同一周期的谐波动;②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振幅逐渐减小,温度波动的衰减;③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的相位逐渐向后推迟,温度波动的相位延迟,亦出现最高温度的时刻向后推迟;14总衰减度:把室外温度振幅与由外侧温度谐波热作用引起的平壁内表面温度振幅之比称为温度波动穿透衰减度,简称为总衰减度;16、S材料的蓄热系数:把某一均质半无限大壁体一侧受到谐波作用时,迎波面上接收的热流波幅Aq与该表面的温度波幅Ao之比;17、材料的蓄热系数是说明直接受到热作用的一侧表面,对谐波热作用反应的敏感程度的一个特性指标;18、材料的热惰性指标:是表征材料层或围护结构受到波动热作用后,背波面上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的无量纲指标,也就是说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能力的一个特性指标;它取决于材料层迎波面的抗波能力和波动作用传至背波面时所受到阻力; 19、组成维护结构的材料层热惰性指标越大,说明温度波在其间的衰减越快,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20、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在周期热作用下,物体表面温度升高或降低1K时,在1h 内1㎡表面积贮存或释放的能量W/㎡·K21、谐波热作用下材料和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①材料的蓄热系数②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③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22、太阳辐射的等效高温、当量高温;psI/αe·通常情况下,屋顶和西东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θi,max应满足θi,max=te,max 23、隔热设计指标就是围护结构的隔热应当控制到什么程度;第三章1、建筑保温与节能设计策略1)充分利用太阳能2)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3)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形与平面形式4)房间具有良好的热工特性、建筑具有整体保温和蓄热能力5)建筑保温系统科学、节点构造设计合理6)建筑物具有舒适,高效的供热系统可不写2、非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与节能的方法1)建筑保温与最小传热阻法按稳定传热的理论,传热阻便成为外墙和屋顶保温性能优劣的特征指标,外墙和屋顶的保温设计则成为确定其合理的传热阻;2)建筑节能与传热系数限值法3)建筑能耗控制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3、地面对人体舒适感及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厚度约为3~4mm的面层材料;4、根据采暖房屋地面及土地的温度分布图,将地面划分为周边地面和非周边地面;5、周边地面是指据外墙内表面2m以内的地面,其他地面均为非周边地面;6、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密度和湿度1密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2湿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3保温材料的选择7、保温构造的类型1单设保温层2封闭空气间层3保温与承重相结合4混合型构造8、单设保温层复合构造的形式和特点1)使外墙或屋顶的主要结构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2)由于承重层材料的热容量一般都远大于保温层,所以,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3)外保温对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是十分有利的,但具体效果则要看环境气候、材料及防水层位置等实际条件;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并能防止热桥内表面局部结露;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首先,在基本上不影响住户生活的情况下,即可进行施工;其次,采用外保温加强墙体,不会占用室内的使用面积;9、外窗与透明幕墙结构的保温与节能措施1)提高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2)提高窗框保温性能3)改善玻璃的保温能力4)合理选择窗户类型5)增加空气间层数量6)控制窗墙面积比第四章1、材料的吸湿特性,可用材料的等温吸湿曲线表征,该曲线是根据不同的空气相对湿度气温固定为某一值下测得的平衡吸湿湿度绘制而成;当材料试件与某一状态一定的气温和一定的相对湿度的空气处于热湿平衡时,亦即材料的温度与周围的空气温度一直热平衡,试件的重量不再发生变化湿平衡,这时的材料湿度称为平衡湿度;2、围护结构中水分转移的原因当材料内部存在压力差分压力或总压力、湿度材料含湿度差和温度差时,均能引起材料内部所含水分的迁移;3、水蒸气渗透系数:1m厚的物体,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1h内通过1㎡面积渗透的水蒸汽量;用μ表示,单位㎡·h·Pa/g4、水蒸气渗透阻:围护结构或某一材料层,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通过1㎡面积渗透1g水蒸气所需要的时间;用H表示,单位g /m·h·Pa5、内部冷凝的检验步骤参考笔记所记,答案不对1确定水蒸气分压力Pi和Pe,计算围护结构各层的水蒸气分压力,并作“P“分布线;对于采暖房屋,设计中取当地采暖期的室外空气的平均温度和相对平均湿度作为室外计算参数;2根据室内外空气温度ti、te确定各层温度,做出相应的饱和水分压力“Ps“的分布线3根据“P“线和”Ps“线是否相交来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出现冷凝;相交冷凝,不相交则不冷凝;6、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的措施1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2设置隔气层3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4冷侧设置密闭空气间层7、夏季结露的成因夏季结露是建筑中的一种大强度的迟疑凝结现象;1)室外空气温度高、湿度大,空气饱和或者接近饱和;2)室内某些表面热惰性大,使其温度低于室外空气露点温度;3)室外高温高湿空气与室内物体低温表面发生接触;8、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1架空层结露2空气层防结露3材料层防结露4呼吸防结露5密闭防结露6通风防结露7空调防结露第五章1.建筑防热的主要内容:在城市规划中,正确地选择建筑物的布局形式和建筑的朝向;在建筑设计中,选择适宜有效的维护结构隔热方案;采用合理的窗户遮阳方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注意建筑环境的绿化等以创造舒适的室内生活、工作环境;2.室内过热的原因:1.围护结构向室内的传热2.透进的太阳辐射热3.通风带入的热量4.室内产生的余热3.防热的被动式措施: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2.外围护结构的隔热3.房间的自然通风和电扇调风4.窗口遮阳5.利用自然能4.防热的主动式措施:1.机械通风降温2.空调设备降温5.外围护结构外表面受到的日晒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隔热的重点在屋面,其次是西墙和东墙;6.遮阳的方式分四种:水平式遮阳、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挡板式遮阳7.外遮阳系数:透过有外遮阳构造的外窗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透过没有外遮阳构造的相同外窗的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比值;8.遮阳设施遮挡设计的有关因素:1.遮阳的版面组合与构造2.遮阳板的安装位置3.材料与颜色9.风向投射角:将风向投射线与房屋墙面的法线交角10.为了更好地组织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正确选择建筑的朝向和间距,合理地布置建筑群,选择合理的建筑平剖面形式;合理地确定考口面积和位置、门窗的装置方法和通风的构造措施;11.建筑平面形式与剖面处理基本原则:1.建筑布局采用交错排列或前低后高或前后逐层加高的布置;2.正确选择平面的综合形式,主要使用漏空隔断、屏门、推窗、隔窗、旋窗等;在屋顶上设置撑开式或拉动式天窗扇,水平或垂直翻转的老虎窗等,都可以起导风、通风的作用;3.利用天井、楼梯间等增加建筑内部的开口面积,并利用这些开口引导气流,组织自然通风;4.开口位置的布置应使室内流畅、分布均匀;5.引进门窗及其他构造,使其有利于导风、排风、调节风量、风速等;12.自然能源分为:太阳辐射能、有效长波辐射能、夜间对流、水的蒸发能、地冷能13.自然能源利用方式:太阳能降温、长波辐射降温、对流降温夜间通风、地冷空调、被动蒸发降温14.空调建筑节能设计:1.合理确定空调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标准2.合理设计建筑平面与体型3.改善和强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4.隔热和遮阳5.空调房间热环境的联动控制自然通风、电扇调风、空调器降温第六章1、日照就是物体表面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2、日照时数是表示太阳照射的时数;3、日照率是实际日照时数与同时间内如年、月、日的最大可照时数的百分比;4、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线间的夹角;5、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射线与地平面正南线所夹的角;6、赤纬角:即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圆心角;7、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1)赤纬角,它表明季节日期的变化2)时角,它表明时间的变化3)地理纬度,它表明观察点所在地方的差异8、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纬角为0;夏至时,太阳直射北纬23°27′,切过北极圈,赤纬角为﹢23°27′;冬至时,太阳直射南纬23°27′,切过南极圈,赤纬角为—23°27′; 9、日出、日落,太阳高度角为零,中午12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位于正南;10、太阳方位角以正南为0,下午为正,上午为负;9、地方时与标准时To=Tm+4Lo-Lm。
5建筑物理(热工学)_建筑防热
寒冷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10~0 C
夏热冬冷 地 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0~10C, 最热月平均温度25~30 C 最冷月平均温度>10C,最 热月平均温度25~29C 最冷月平均温度0~13C, 最热月平均温度18~25C
夏热冬暖 地 区
温和地区
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通过屋顶、墙、地 面和窗的导热 室内各表面间 辐射换热
层内风速
层内风速是影响通风屋顶隔热效果的重要因素; 层内风速应至少达到0.2m/s,通风屋面才有较好的隔热效 果;
风速越大,隔热效果越好,当风速大于0.8m/s时再增加风 速无明显改善;
平屋顶:风压驱动为主,室外风速,兜风檐口; 坡屋顶:风压、热压共同驱动,温差与高差; 降低间层空气阻力:清理层内杂物,增加空气进出口面积 与间层横截面积,加大间层高度(200~240mm)。
夏热冬暖地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限值
外窗(包括透明幕墙) 窗墙面积比≤0.2 0.2<窗墙面积比≤0.3 单一朝向外窗 (包括透明幕墙) 0.3<窗墙面积比≤0.4 传热系数K W/(m2· K) ≤ 6.5 遮阳系数SC (东、南、西向/北向) —
≤ 4.7 ≤ 3.5
≤ 3.0 ≤ 3.0
窗口遮阳的基本形式 垂直式
可遮挡高度角较小、从窗户 侧向投射过来的直射阳光。 适用于北向、东北向和西北 向窗口。
窗口遮阳的基本形式 综合式
可遮挡中等大小高度角、从 窗户前侧向斜射过来的直射 阳光。 适用于东南向和西南向窗口。
窗口遮阳的基本形式 挡板式
可遮挡高度角较小、从窗户 正前方投射过来的直射阳光。 适用于东向和西向窗口。
建筑防热的途径
围护结构隔热;
窗口遮阳;
建筑物理(热工学)_建筑防热PPT演示课件
层内气流组织方式
26
通风隔热屋顶设计原则
a.屋面外表面应刷白或浅色; b.通风空气间层的高度在 200-240mm 之间为宜; c.应在通风屋面的进出口间造成一个压差,以增加间层内的空气 流动速度; d.太长的通风间层要避免; e.通风间层内空气流动方向应与该建筑物所在地的夏季主导风向 一致,以获得较大的通风量; f.当通风屋面带有保温材料时,应该将保温材料布置在下层屋面; g.通风屋面这重结构不适用于冬季时间长,夏季时间短的地区。
ae
(
I
ae
s
te
e )
ae (tsa e )
将室外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的作用综合起来, 等效于室外综合温度的作用:
tsa
I s
ae
te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
13
室外综合温度
广州市某建筑平屋顶的表面状况实测值;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所占比例相当大;
室外综合温度以24小时为周期波动。
3
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通过屋顶、墙、地 面和窗的导热
室内各表面间 辐射换热
通过敞开的门和 窗的对流换热
室内的内热源 (电器、人体)
太阳辐射透过玻璃被 室内墙面和地面吸收
4
建筑保温的途径
建筑体形; 建筑物朝向和间距; 防风; 防潮; 围护结构保温;
5
建筑体形
6
建筑体形
体形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 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 的体积的比值。 体形系数越大,散热量越大。 一般控制在0.3以下。 体形系数与建筑物横截面形 状和层数有关。
9
建筑防热的途径
围护结构隔热; 窗口遮阳; 自然通风;
10
建筑防热ppt
建筑材料的选 用
在建筑物的外墙、屋顶 、地面等部位,选用具 有良好隔热性能的材料 ,如加气混凝土、聚苯 乙烯、膨胀珍珠岩等。
通风和空调系 统的设计
通风和空调系统是建筑 防热中最为重要的措施 之一。合理设计通风和 空调系统,可以有效地 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 提高居住舒适度。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1 2 3
加强新型建筑防热材料的研发
随着人们对建筑防热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研 发更为高效、环保、节能的新型建筑防热材料 ,以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
深化建筑防热技术应用研究
针对现有建筑防热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 进一步深化研究,提高其适用范围和使用效果 ,并探索新的防热技术的应用。
完善建筑防热标准及政策体系
为了规范建筑防热市场,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需要完善相关的建筑防热标准及政策体系,为 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对实际应用的建议
强化宣传教育
加强对建筑防热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市民对建筑防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推动 建筑防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建筑防热领域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 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水平,推动建筑防热市场的健康发展。
保温材料
03
包括保温板、保温毡等,具有轻质、高保温隔热性能等特点,
适用于各种建筑物的隔热和保温。
03
建筑防热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
保证建筑物在炎热季节能够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室内过热、湿度过大等 问题,同时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和通风性能。
《建筑防热》课件
如通风砖、通风板等,通过通风换气来降低室内温度。
05
建筑防热设计案例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防热设计
总结词
环保理念、高科技材料、创新设计
详细描述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采用了环保理念,通过高科技材料和创新设计来实现防热效果。体育场屋顶采用了太阳能板 和节能材料,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转化太阳能,降低能耗。同时,体育场还采用了智能通风系统和自然采光设计, 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的防热性能和舒适度。
地面防热
地面材料选择
选择具有高热绝缘性的材 料,如草坪、地砖等,以 减少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 。
地沟排热
通过地沟将地面热量排出 室外,以降低地面温度。
地面隔热
在地面下方设置隔热层, 如安装保温板、玻璃纤维 棉等,以阻止热量传递到 室内。
04
建筑防热材料ຫໍສະໝຸດ 墙体防热材料反射型
通风型
如铝箔、镀铝膜等,通过反射太阳光 来达到防热效果。
国家大剧院防热设计
总结词
自然采光、通风设计、智能调控
详细描述
国家大剧院的防热设计充分运用了自然采光和通风设 计。建筑的顶部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天窗,利用自然 光进行照明,减少了人工照明的能耗。同时,建筑的 通风系统也经过精心设计,利用自然风进行通风换气 ,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此外,建筑还采用了智能调 控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建筑设 备的运行状态,进一步降低能耗和维护室内环境的舒 适度。
屋顶防热材料
反射型
如铝箔、镀铝膜等,通过反射太阳光来降低屋顶 温度。
隔热型
如保温材料、泡沫混凝土等,通过阻隔热量传递 来达到防热效果。
通风型
如通风瓦、通风板等,通过通风换气来降低室内 温度。
建筑物理(第四版)刘加平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
第五章 建筑防热习 题5-1、试计算武汉地区(北纬30°)某厂房卷材屋顶的室外综合温度的平均值与最高值。
已知:I max =998W/m 2(出现在12点);=I 326 W/m 2;t e ,max =37℃(出现于15点);2.32=e t ℃;19=e α W/(m 2.K ); 88.0=s ρ解:1)室外平均综合温度,取t lr =3.5℃80.435.31932688.02.32=-⨯+=-+=lr e s e sa t I t t αρ ℃2)12.3119/88.0)326998(/)(max =⨯-=-=e S ts I I A αρ8.42.3237max .=-=-=e e te t t A48.68.412.31==te ts A A 所以取修正系数为0.9512.3495.0)12.318.4()(=⨯+=+=βts te sa A A At92.7712.348.43max .=+=+=sa sa sa At t t ℃5-2、试计算武汉地区某厂房在自然通风下屋顶的内表面温度状况。
其屋顶结构为:(1)钢筋混凝土板:厚度(2)泡沫混凝土隔热层:厚度(3)水泥砂浆抹平层:厚度(4)卷村屋面:厚度(水平面的太阳辐射和室外气温资料参照习题5-1;其他条件可自行假设)。
5-3、设北纬30°地区某住宅朝南窗口需设遮阳板,求遮挡七月中旬9时到15时所需遮阳板挑出长度及合理形式。
已知窗口高1.8米,宽2.4米,窗间墙宽1.6米,厚0.18米。
5-4、试从隔热的观点来分析:(1)多层实体结构;(2)有封闭空气间层结构;(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它们的传热原理及隔热的处理原则。
答:1、多层实体结构它的传热主要是实体结构的导热,在进行隔热处理时可通过增加实体结构的热阻,以降低结构的导热系数,从而增加隔热能力;2、有封闭空气间层结构它的传热主要是间层中的辐射传热,在进行隔热处理时可在间层壁面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以减小辐射传热量,从而增加隔热能力;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它的传热主要是对流传热,当室外空气流经间层时,带走部分从面层传下的热量,从而减少透过基层传入室内的热量。
建筑物理复习笔记
物理环境概论:1人类影响环境的模式:人口数×人均使用资源的单位数×使用单位资源导致的环境恶化=对环境影响。
2城市区域是人工构筑的下垫面与天然下垫面得复杂组合,包括高低错落的房屋建筑,不同尺度的道路,广场,公园。
以及天然的地形、湖泊、河川、港湾等;建筑热工篇第一章室内热环境1、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2、人体得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3、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能达到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4、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对流换热影响很大,至于人体是散热还是得热,则取决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5、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是作用于人体的气流速度和环境的水蒸气分压力。
6、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7、热环境的综合评价:1)有效温度:ET 依据半裸的人与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应的瞬时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评价标准。
2)热应力指数:HSI 根据在给定的热环境中作用于人体的外部热应力、不同活动量下的新陈代谢产热率及环境蒸发率等的理论计算而提出的。
当已知环境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以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便可按相关线解图求得热应力指标。
3)预测热感指数:PMV 人体蓄热量是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4个环境参数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皮肤平均温度、肌体蒸发率、所着衣热阻的函数。
8、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1)室外气候因素太阳辐射以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用两者之和的太阳总辐射照度表示。
水平面上太阳直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
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
建筑物理11章1(可直接使用).ppt
最新.
13
2. 防热途径:
减弱室外热作用:主要办法是正确选择房屋朝向和布 局,防止日晒;同时绿化周围环境,降低环境辐射和气温, 并对热风起冷却作用;外围护结构表面采用浅色,减少对太 阳辐射吸收,从而减少结构的传热量。
外围护结构的隔热和散热:对屋面、外墙(特别是西 墙)进行隔热处理,减少传进室内的热量,降低围护结构的 内表面温度。
第十一章 建筑防热
5-1 室外热环境与防热途径 5-2 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
原则和措施 5-3 房间的自然通风 5-4 窗口遮阳
最新.
1
5-1 室外热环境与防热途径
一、室外热环境 二、防热途径 三、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最新.
2
一、室外热环境:
构成室外热环境的主要气候因素: 太阳辐射、温度、湿度和风等。
夜间强化通风、被动蒸发冷却、地冷空凋.
干热气候区
温度日较差大,气温常达到38℃上,且 日振幅常在7℃以上。湿度小、于燥,降 雨少,常吹热风并带沙.
布局较密形成小巷道,间距较密集,便 于相互遮挡;要防止热风,注意绿化.
外封闭、内开敞,多设内天井平面形式 有方块式、内廊式,进深较深。防热风 ,开小窗。防晒隔热.
防热要求较高,防止热风和风沙的袭击 ,宜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以避暑. 严密厚重,外闭内敞. 热容量大、外隔热、白色外表面、混凝 土、砖、石、土.
被动蒸发冷却、长波辐射冷却、夜间通 风、地冷空调.
最新.
10
湿热区建筑设计防热措施:
▲防止日辐射:周围环境要绿化;窗口要遮阳; 外围护结构要隔热;朝向要合理。
几种途径要综合处理,但主要是屋面、西墙隔热、 窗口防辐射和房间自然通风,同时也必须同环境绿 化等一起综合考虑。
第二部分 3.建筑防热
3.2.4 围护结构隔热措施
蓄水屋顶使用注意事项:
蓄水屋顶的水层深度,从白天隔热和夜间散热的作用综 合考虑,宜小于5cm而大于3cm。 水面上敷设铝箔或其它浅色漂浮物,或在水面上种植漂浮 植物水浮莲、水葫芦等将反射或吸收大量太阳辐射,能取得 更好的隔热效果。 水隔热屋顶要求屋顶有很好的防水质量,否则,易发生 漏水现象。
3.2.4 围护结构隔热措施
5)种植隔热屋顶 在屋顶上种植植物,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将热能转化为生 化能;利用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增加蒸发散热量,均可大大降 低屋顶的室外综合温度;同时,利用植物培植基质材料的热阻 与热惰性,降低内表面平均温度与温度振幅。
种植屋顶有带土种植与无 土种植两种类型。
3.2.4 围护结构隔热措施
3 建筑防热
3.1.2 建筑防热途径
(1)减弱室外热作用
正确地选择建筑物的朝向和布局, 力求避免主要的使用空间及透明体遮 蔽空间,如建筑物的中庭、玻璃幕墙 等受东、西向的日晒;同时要绿化周 围环境,以降低环境辐射和气温,并 对高温气流起冷却作用。 (2)窗口遮阳 遮阳的作用在于遮挡太阳直射辐 射从窗口透人,减少对人体与室内 的热辐射。
传热基本知识2建筑保温3建筑防热建筑防热途径围护结构隔热设计房间的自然通风建筑防热31夏季过热的原因及防热途径311夏季过热的原因1室外高气温通过室内外空气对流将大量的热量传人室2太阳辐射热通过向阳的窗口直接进入室内3邻近建筑物地面路面的反射辐射热及长波辐射热31夏季过热的原因4围护结构传入热量
建筑热环境
蓄水屋顶的基本构造如图 1.4—10所示。其隔热性能与 蓄水深度密切相关。
3.2.4 围护结构隔热措施
4)水隔热屋顶 根据测量,从表1.4-3中数据可看出屋顶蓄水之后具有以下优点: (A)屋顶外表面温度大幅度下降,如以蓄水深8cm为例,外表 面的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从不蓄水时的35.3℃和62.3℃下 降到31.7℃和42.3℃,温度振幅从16.7℃下降到6.2℃。 (B)大大降低了屋顶的内表面温度,蓄水深8cm时,内表面最 高温度从无水时的38.6℃下降到32.4℃。 (C)大大减少了屋顶的传热量,如蓄水深8cm时,最大传热量 可从无水时的351kJ/m2.h减少到146kJ/m2.h。 (D)蓄水深度增加,内表面温度最大值下降愈多。当蓄水深4、 8、12、18cm时,内表面温度最大值分别下降6.2℃,6.5℃,6.8℃ 和7.3℃。
建筑中的建筑物防过热设计
建筑中的建筑物防过热设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建筑物过热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加强建筑物的防过热设计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的建筑物防过热设计,并介绍相关解决方法。
1. 概述建筑物防过热设计是指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合适的材料、结构和技术手段,减少建筑物对太阳热辐射的吸收和热量储存,并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以防止过高的室内温度。
2. 高反射屋面高反射屋面是防止建筑物过热的一种有效措施。
通过选择具有高反射性能的屋面材料,减少太阳热辐射的吸收,从而减少建筑物表面的温度上升。
常见的高反射屋面材料包括白色涂料、反射层和铝箔。
3. 外部遮阳措施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和窗户上采用遮阳措施,如百叶窗、夏季卷帘、遮阳板等,可以阻挡太阳辐射直接照射建筑物内部,减少室内温度的上升。
4. 隔热材料选择适合的隔热材料是建筑物防过热设计的关键。
常见的隔热材料包括保温板、岩棉、聚苯板等。
这些材料可用于墙体、屋顶和地板等部位,有效地减少热量传导,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
5. 自然通风和通风系统在建筑物内部适当设置通风设备,如自然通风窗、通风扇等,利用自然风力进行室内空气的对流和交换,以减少室内温度的上升。
此外,还可以采用机械通风系统,通过空调设备控制室内空气的流动和温度。
6. 绿化设施建筑物周围的绿化设施可以起到调节空气温度的作用。
适当种植树木和草坪,可以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并减少热辐射对建筑物的影响。
7. 结语建筑物防过热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用高反射屋面、遮阳措施、隔热材料、通风系统和绿化设施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过热问题,提升居民和办公人员的室内环境质量。
建筑师和设计师应该在设计初期就充分考虑防热问题,尽量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和技术,以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防热手段,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宜居、环保的建筑环境,为人们带来更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体验。
建筑物理总结热工部分
建筑物理总结热工部分建筑热工学1.建筑热工分区(GB50176-93)Ⅰ、严寒地区≤-10℃必须保温,不考虑防热Ⅱ、寒冷地区-10℃~0℃应保温,部分地区兼顾夏热Ⅲ、夏热冬冷地区0~10℃,25~30℃必须防热,兼顾冬季保温Ⅳ、夏热冬暖地区>10℃,25~29℃必须防热,北区兼顾采暖,南区不考虑采暖Ⅴ、温和地区0~13℃,25~30℃部分地区考虑保温,不考虑夏季防热2.太阳辐射是主要短波辐射,分布在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区域,约占97.8%。
太阳辐射在不同的波长下的单色辐射本领各不相同。
3.对于长波热辐射,白色与黑色物体表面的吸收能力相差极小(室内),反射率、吸收率基本相同。
对于长波辐射,材料性能起主导作用。
4.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
白色与黑色物体表面的吸收能力相差极大(阳光下),5.易于透过短波而不易透过长波是玻璃建筑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6.红砖墙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大于水泥墙面、灰色水刷石墙面、白色大理石墙面。
7.材料的导热系数λ:当材料层厚度为1m,材料层两表面的温差为1K时,在1h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
单位为W/(m·K)。
导热系数<0.3W/mK的叫绝热材料。
8.对各项异性材料,平行于热流方向时,导热系数大,垂直于热流方向时,导热系数小。
9.导热系数由小到大排列岩棉板(80kg/m3)、加气混凝土、水泥砂浆10.材料的导热热阻R=d/λ=材料的厚度/导热系数11.材料热阻的法定单位是m2K/W12.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
有些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干密度减小,导热系数先减小后增大13.总传热系数Ko=1/Ro;总热阻Ro=ΣR14.外墙面的对流换热系数通常大于内墙面的对流换热系数。
15.对于一般的封闭空气间层,若使热阻取值最大,厚度应确定为50mm最合适(>50无效果)16.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在其间层内贴上铝箔后会大量增加,是因为铝箔减小了空气间层的辐射换热。
建筑物理第6讲:第5章:建筑防热与节能
31
在炎热多雨地区,应用隔热层+蓄热系数较大的粘土 砖或混凝土板,可增强热稳定性,特别是雨后,粘土 方砖吸水,水分蒸发散热,从而可提高隔热效果。
32
应用封闭空气间层隔热,特别是在间层内加铺反射系 数大、辐射系数小的材料如铝箔,隔热效果显著。
33
应用白色或浅色光滑的材料如光滑的无水石膏做 成屋顶的面层,减少屋顶外表面太阳的辐射吸收,增 加了面层的热稳定性,从而使屋顶内表面温度降低。 实验证明白色表面的最高温度可比黑色表面低 25~30度。
7
湿热区的“干阑”建筑
8
热带雨林湿热区-----苏门达腊岛及我国 黎族的船形住屋
9
热带雨林湿热区-----苏门达腊岛及我国 黎族的船形住屋
10
建筑低层架空—防潮、通风
11
和平饭店屋顶花园
设置内庭花园或屋顶花园,减少室内 太阳辐射得热
12
13
建筑低层架空—防潮、通风 ---勒.柯布西耶的作品,法国萨伏伊别墅
气候类型 特点要求 湿 热 气 候 区 干 热 气 候 区
气候特点
温度日较差小,气温最高38℃以下,温 度日振幅7℃以下。湿度大,相对湿度一 般在75%以上,雨量大,吹和风,常有暴 风雨 争取自然通风好的朝向,间距稍大些, 布局较自由,房屋要防西晒,环境要有 绿化、水域 外部较开敞,亦有设内天井,注意庭园 布置。设置凉台;平面形式多条形或竹 筒形,多设外廊或底层架空,进深较大
41
通风屋顶
42
43
吊顶隔热屋顶
利用隔热纸板、铝箔或纤维板等轻薄材料,在屋顶和天棚之间 形成空气间层。
适合于临时性或半永久性建筑
44
影响通风屋面隔热效果的因素:
1、增大空气间层进出口之间的风压 2、空气间层的高度 3、通风间层内的空气阻力 4、通风间层内气流的组织方式
建筑物理课件5..
2018/10/10
10
第五章建筑防热
表 5-2 时差(相位差)修正系数β值
2018/10/10
11
第五章建筑防热
3.综合温度最大值的出现时间τtsa max, 可近似地按振幅大小及时间差,由下 式计算 A (5-7) A A 式中:τtsa max——综合温度最大值的出现 时间,h; τte max——室外空气温度最大值的出 现时间,h; Δτ——等效温度最大值出现时间与室 外空气温度出现最大值的时间差,h。
2018/10/10
13
第五章 建筑防热
·综合温度振幅At sa: At eq/Ate=23.6/4.7=5.02℃ 以及 Imax与te max出现的时间差为15-12=3小时,查表 5-2 ,得时差修正系数β=0.95 At sa=(Ate+At eq) β =(4.7+23.6)0.95=26.89℃
° Ä Ö µ Ò Ñ Ö µ ¾ Ï î º Þ Ã î º ° ã ì Ä ¸ ý Í ¾ å ° ì Ä ¸ ý Í ¾ d 0.05 0.08 0.05 Ë ¦ 1.74 0.064 1.74 R 0.0287 1.25 0.0287 S 17.2 0.93 17.2 D=R S 0.49 1.163 0.49
2018/10/10
7
第五章 建筑防热
图 5-2 室外综合温度组成 1.室外综合温度; 2.太阳辐射等效温度; 3.室外空气温度
图 5-3 夏季各朝向室外 综合温度举例(在北纬30°)
2018/10/10
8
第五章 建筑防热
综合温度是以一日为周期波动的,式(5-1)仅给出 了一般表达式,为了进行隔热计算,还必须确定综合温 度的最大值、昼夜平均值和昼夜温度波动振幅。 1.综合温度平均值(tsa)按下式计算 tsa= te+ρsI/ αe (5-3) 式中te——室外日平均气温,℃; I—— 日平均太阳辐射照度, w /m2 。我国主要城市夏 季的日平均辐射照度值,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采用 2.综合温度最大值按下式计算 tsa max=tsa+At sa (5-4) 式中:tsa max——综合温度最大值,℃; tsa--综合温度平均值,℃; At sa--综合温度波动振幅,即综合温度最大值与 平均值之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风间层高度
试验表明:间层高度增高,对加大通风量有利, 但增高到一定程度后,其效果渐趋缓慢。
如图几种通风屋顶在不同高度的空气间层情 况下的热工效果。
由图可见,间层高度以20~24cm左右为好。 因此,一般情况下,采用矩形截面通风口,房 屋进深为9~12m的双坡屋顶或平屋顶,其间层 高度可考虑取20~24cm,坡顶可用其下限, 平屋顶可用其上限;如为拱形或三角形的截面, 其间层高度要酌量增大,平均高度也不宜低于 20cm.
二、防热途径:
1. 室内过热的原因:
室内过热的原因: 主要是强烈的太阳辐射 和较高的室外气温,室 外风速、风向,空气湿 度及环境特点也在某种 程度上起作用。
夏季室内热量的主 要来源:如图示。
2. 防热途径:
减弱室外热作用:主要办法是正确选择房屋朝向和布 局,防止日晒;同时绿化周围环境,降低环境辐射和气温, 并对热风起冷却作用;外围护结构表面采用浅色,减少对太 阳辐射吸收,从而减少结构的传热量。
无土种植屋顶的重量进位同厚度铺土种植屋顶的1/3, 而保温隔热效果却提高3倍以上。
对有、无蛭石种植层的屋顶进行对比测定。
(六)外墙隔热: 外墙的室外综合温度较屋顶低,因此在一般的房屋建
筑中,外墙隔热与屋顶相比是次要的。但对采用轻质结 构的外墙或需空调的建筑中,外墙隔热仍需重视。
三、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无论在房屋布局,细部处理和建筑形式等方面, 都因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手法和 地方特点。
例1。云南省西双
版纳一带的民居。
气候类型夏热冬寒
设计要点 保温
隔热保温通风
表面积小、窗 小、墙保温 (爱斯基摩)
朝阳大玻璃窗 夏日遮阳
—
24 56.0 36.3 29.8 28.8 20:00
60 59.0 38.4 33.8 32.3 18:00
60 56.5 38.3 34.0 31.8 19:00
室外气温 最高 平均 (℃) (℃) 33.3 26.6
33.7 29.4 32.2 27.1 29.1 — 35.5 31.3 34.9 31.3 35.5 31.3
通风间层内的空气阻力。
室外空气流过间层的阻力有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为降低摩擦阻力,间层内表面不宜过分粗糙;
为降低局部阻力,进、出风口的面积与间层横界面的 面积比要大。若进出风口有启闭装置,应尽量加大其开 口面积,并注意使装置有利于导风,以减少局部阻力, 增大通风量。
间层通风组织形式和隔热措施:
组织方式:a.从室外进气(采用兜风檐口可加强风 压作用);
干热地区
风沙暴晒干燥 消除温差
内院型、设前 廊、厚重墙
湿热地区
潮湿暴晒
通风冷却
遮阳、穿堂风、 房间高大
例2。干热地区的传统住宅。
11-2 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原则和措施
一、外围护结构隔热设计的原则 二、外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
一、外围护结构隔热设计的原则:
1. 屋顶隔热。外围护结构外表面受到的日晒时数和太阳辐 射强度以水平面为最大,东西向其次,东南和西南又次之, 南向较小,北向最小,所以屋顶隔热极为重要,其次是西 墙和东墙。 2. 降低室外综合温度。其办法有:
结构外表面采用浅色平滑的粉刷和饰面材料。如:马赛 克、小瓷砖等,以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在屋顶或墙面的外侧设置遮阳设施,可有效降低室外综 合温度。
3. 在外围护结构内部设置通风间层。通风间层与室外或 室内相通,利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带走进入空气层内的 一部分热量,从而减少传热室内的热量。 4. 合理选择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能力。主要根据地区气候 特点,房屋的使用性质和结构在房屋中的部位等因素来 选择。 5. 利用水的蒸发和植被对太阳能的转化作用降温。如: 蓄水屋顶,植被屋顶。这些屋顶具有很好的隔热能力, 但也增加了结构的荷载,而且如果蓄水屋顶防水处理不 当,还可能漏水、渗水。
(四)蓄水屋顶:
水的比热大,而且蒸发也可带走大量热量,因此,利 用水作为隔热材料,可取得很好的隔热效果。
重庆地区对同样结构的蓄水屋顶(水厚100mm)于 不蓄水屋顶实测结果表明:蓄水后外表面温度比不蓄水 低15℃,内表面低8℃;蓄水屋顶内、外表面温度的振幅 仅为不蓄水的1/2;蓄水后通过屋顶传入室内的最大热量 只是未蓄水时传入的1/3;蓄水后通过屋顶传入室内的平 均热量只有未蓄水时的1/35。
风的描述: 风通常是以水平运动为主的空气运动。风的描述 包括风向和风速。 风玫瑰图能直观反映一个地方的风速和风向。如下图。 (a)为某地夏季七月的风向频率分布;(b)为各方位的风速。
3. 气温: 气温:指空气的温度。一般气象学上所指气温是距地面 高处的空气温度。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
(三)阁楼屋顶:
在提高阁楼屋顶隔热能力的措施中,加强阁楼通风是 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如加大通风口的面积,合理布 置通风口的位置等。通风口可做成开闭式的,夏季开启, 冬季关闭;组织阁楼的自然通风也应充分利用风压和热 压的作用。
阁楼通风形式有:山墙上开口通风,从檐口下进气有屋 脊排气,在屋顶设老虎窗通风等。如图11-6:
间层 外表面温度
内表面温度
高度 最高 平均 最高 平均 最高出 (cm) (℃) (℃) (℃) (℃) 现时间
5 48.3 31.6 32.1 28.8 14:30
15 52.0 32.4 30.0 27.8 15:00
9 54.5 34.1 36.4 30.0 14:00
63 56.0 —— 32.8 —
水面上敷设铝箔或其它浅色漂浮物,或在水面上种 植漂浮植物水浮莲、水葫芦等将反射或吸收大量太阳辐 射,能取得更好的隔热效果。
蓄水屋顶的水层深度,从白天隔热和夜间散热的作用 综合考虑,宜小于5cm而大于3cm。
水隔热屋顶要求屋顶有很好的防水质量,否则,易发 生漏水现象。但从另外角度考虑,由于用水隔热后,大 大降低了结构的平均温度和振幅,可以保护防水层,防 止发生漏水现象。
云吸收 3 总吸收:68
海拔高度等。
2. 风 风:就是大气的流动。大气环流是各地气候差异
的原因。 风的种类: 季候风:由大气环流形成的风,在一年内随季节不 同而有规律变换方向。例如:我国气候特点之一就是
季风性强。 地方风:由于地面上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 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而引起小范围内的大气环流。 如:水陆风,山谷风,庭院风,巷道风,这些都是由 于局部受热不均而引起的,其特点是日夜交替变向。
风压和热压是间层内空气流动的动力
试验表明:在同样风力作用下,通风口朝向与风 向的偏角(即风的投射角)愈小,间层的通风效果 愈好,故应尽量使通风口面向夏季主导风向。由于 风压愈风速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风速大的地区,利 用通风屋顶效果显著。
试验还表明,将间层面层在檐口处适当向外挑出 一段,能起兜风作用,可提高间层的通风效果。
封闭空气间层内传热方式主要是辐射换热,可在间层 内铺设反射系数大,辐射系数小的材料,如铝箔。
如图 (e) 间层设铝箔后,结构内表面温度比(d) 降低 ,效果较显著。
如图 (f) 外表面铺白色光滑的无水石膏,结果结 构内表面温度比(d)低 ,比(e)低 ,说明选 择屋顶面层材料和颜色的重要性。
(二)通风屋顶: 1. 通风屋顶隔热性能及其作用: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多雨,为了隔热防漏,创造了 双层瓦通风屋顶和大阶砖通风屋顶。如图
b.从室内进气; c.室内、室外同时进气。 另外,有的为提高热压作用,在水平的通风层中 间,增设排风帽,造成进、出风口的高度差,并且在 帽顶的外表涂上黑色,加强吸收太阳辐射,以提高帽 内的气温,有利于排风。
间层通风组织形式:
隔 热 措 施 举 例
编 号
构造
1 双层架空粘土瓦 2 山型槽板上铺粘土瓦 3 双层架空水泥瓦 4 钢筋混凝土这般下吊木丝板 5 钢筋混凝土板上铺大阶砖 6 钢筋混凝土板上砌1/4砖拱 7 钢筋混凝土板上砌1/4砖拱装百叶
地形与地表面的覆盖以及大气环流的热交换作用等。其中, 太阳辐射起决定作用。
气温变化:四季变化 (年变化)、日变化和随 地理纬度的变化。
4. 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表示大气湿润程度。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通常与气温的日变化相反:如图11-1 我国各地的相对湿度:
受海洋气候影响,南方大部分地区相对湿度一年内夏季最大,
秋季最小;华南和东南沿海 一带因春季海洋气团入侵, 且此时温度还不高,形成较 大相对湿度,大约以3-5月 为最大,秋季最小,南方地 区在夏季之交气候潮湿,室 内地面常出现泛潮现象。
5. 降水:
指从地球表面蒸发出去的大量水汽进入 大气层,经凝结后又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 固态水分。如:雨、雪、冰、雹等。
第十一章 建筑防热
11-1 室外热环境与防热途径 11-2 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
原则和措施 11-3 房间的自然通风 11-4 窗口遮阳
11-1 室外热环境与防热途径
一、室外热环境 二、防热途径 三、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一、室外热环境:
构成室外热环境的主要气候因素: 太阳辐射、温度、湿度和风等。
以大阶砖通风屋顶为 例。如图是一个对比 性实测结果。
2. 通风屋顶传热过程与影响隔热的因素: 通风屋顶是当室外空气流经间层时,带走部分从面
层传下的热量,从而减少透过基层传入室内的热量。如 图11-4:
间层通风量愈大, 带走的热量愈多。通 风量大小与空气流动 的动力,通风间层高 度和通风间层内的空 气阻力等因素有关。
窗口遮阳:主要是阻挡直射阳光从窗口透入, 减少对人体的辐射,防止室内墙面、地面和家具表 面被晒而导致室温升高。遮阳方式:利用绿化(中 树或攀缘植物);结合建筑构件处理(入出檐、雨 蓬、外廊等);采用临时性的布篷和活动的合金百 叶;采用专门的遮阳板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