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4中国建筑史宫殿资料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 已定型化。
如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 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采用了面阔11 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 楼阁衬托,造型相当丰富多样。主殿含元殿则用 减去中间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 到10米,可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 太和殿约略相同的梁架跨度。
大明宫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
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 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 中”,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 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 之北,为禁苑区。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 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全宫自南端 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 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 的主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轴线两侧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 一、规模渐小。
二、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 层 次,门、殿增多。
三、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 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大明宫
唐大明宫是长安城三大宫之一。 从高宗时起,历朝皇帝多在此听政,
是二百余年间唐代的政令中枢所在。 大明宫是中国盛唐时期世界上规模最
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 宫殿群,是大唐帝国国都的王宫,总面积 达4800亩。
大明宫位于高处,居高临下,可以远眺城 内街市。宫城占地面积约为明清北京紫禁 城的4.5倍。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 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
大明宫平面略呈梯形,面积约3.2平方公里。 宫墙周长约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 殿、台、楼、亭等基址有40余处。宫南部为前朝, 以自南而北的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 成。含元殿系大明宫正殿,重大庆典和朝会多在 此举行。殿基面阔十三间、近76米,进深六间、 40余米,现存高15米,充分体现了当年"九天阊闾 开宫殿"的磅礴气势。宫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 周围有三清殿等多处建筑基址分布,内廷西部有 朝廷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的麟德殿,殿基长130余 米,宽近80米。其上建有前、中、后毗连的三殿, 周围绕以回廊,规模十分宏伟。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定陵出土的皇帝金冠
定陵出土的皇后凤冠
现存著名帝陵
名称
秦始 皇陵
主人 秦始皇
位置 陕西临潼县
汉茂 陵
汉武帝
陕西兴平县
唐乾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 陕西乾县梁山
陵
天的合葬墓
长陵、献陵、景陵、 明十 裕陵、茂陵、泰陵、 北京市昌平县 三陵 康陵、永陵、昭陵、 天寿山下
定陵、庆陵、德陵、 思陵
清东 顺治、康熙、乾隆、
可以看作是人殉的替代。 西汉中期以后,随葬品中增添了各种专为随葬而作
的陶制明器,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模仿的“俑”,一 是实际的用品。
东汉,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更多。 宋至明代,随葬品以实用物品和珍宝为主,包括陶 瓷器、金银器和玉器等。
秦始皇兵马俑 马王堆汉墓:木俑
茂陵博物馆展出的西汉铜鎏金马
金缕玉衣
土穴墓:在原始社会早期,墓葬的形式很 简单,只是在地下挖一个小而浅的墓坑,仅能 容纳尸体,既无棺椁,也无墓室,尸体也无特 殊东西加以包裹。到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贫 富开始分化,埋葬方式有了发展,墓坑除了土 壁之外,又加用了木板围护。
如山东泰安大汶口氏族墓葬的坑内四壁用 天然木料垒砌,上面用天然木材铺盖。与后来 春秋、战国、西汉时期的木椁还有很大的距离, 但已经开始向墓室建筑迈进了。
(2)陵园建筑
帝王陵墓除了它的主要标志封土之外,在它 们的陵前还有一大片建筑园林和石像生仪仗队。 所以陵园范围极大,陵墓建筑也很多,其中地面 建筑主要有以下3个部分:祭祀建筑区 、神道 、 护陵监 。
祭祀建筑区:为陵园主要部分,供祭祀之用。建在墓冢前 方,为一封闭的方形庭院,主要建筑物是寝殿和享堂。寝 殿是供死者灵魂起居生活的建筑,内设墓主生前用具。享 堂,是祭祀死者的场所。帝王陵的祭祀建筑多称为享殿、 献殿、祭殿。主殿周围还有配殿、廊庑、祭坛、朝房、值 房等。祭祀建筑往往用围墙围绕起来成为一个区域,宛如 宫内的建筑群一般。
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群之一
01 建筑结构
03 建筑特色 05 典型陵墓
目录
02 历代皇陵 04 建筑形式
基本信息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这些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 也有少数建造在平原上。中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 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 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 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十三陵
明朝皇帝的陵墓主要在北京的昌平,即十三陵,为明代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雄阔,是国内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其中规模最宏伟 的是长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经挖掘发现,定陵地宫的石拱结构坚实,四周排水设备良好, 积水极少,石拱无一塌陷,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建造地下建筑的高超技术。
典型陵墓
秦始皇陵
明清皇陵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是中国最著名的陵墓,建于2000多年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守卫这座陵墓的“部队”。秦始皇兵马俑气势恢弘、雕塑和制作工艺高超,于1987年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曾这样评价:那些环绕在秦始皇陵墓周围的著名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 战马、战车和武器,都是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风水观念 祭祀特征
宗教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始终保持着独特的体系,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宫殿建筑所反映的是 一个时代建筑艺术及其技艺的最高成就。宫殿建筑的起源虽然很早,但保留至今的仅有明、清两代的宫殿。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版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四节 陵墓
木椁墓室
砖石筑墓室
在椁内分成数格,正中放棺,两旁和上下围 绕几个方格,称为厢,分别安放随葬品。
湖南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墓其 棺椁就是木椁墓室
三、墓室结构 土墓室 木椁墓室
从汉代开始,普遍采用砖石筑墓室。 墓室的结构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 活中的住宅。
最著名的地下 宫殿是明代万 历皇帝的定陵。
砖石筑墓室
清西陵 6
分布在陕西省咸阳市北原。西汉经 历了11个皇帝,除文帝刘恒霸陵、 宣帝刘询杜陵在西安效区外,其他 9个帝王陵墓均在咸阳市北原上。
自东向西依次为景帝刘启阳陵、高祖刘邦长 陵、惠帝刘盈安陵、哀帝刘欣义陵、元帝刘 渭陵、平帝刘康陵、成帝刘延陵、昭帝刘弗 陵平陵、武帝刘彻茂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主讲:雷艳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四节 陵墓
考试说明
时间 2016 2017 2018 2019
判断题 单选题 多选题
1
1
1
1
1
1
分值
一、陵墓形制
秦汉两代 “方上”
唐代 “以山为陵”
宋代 “方上”
明清两代 “宝城宝顶”
➢ 早期帝王的陵墓,是在地宫之上用黄平顶,犹如方 形锥体被截去顶部,故名“方上”。
一、陵墓形制
秦汉两代 “方上”
唐代 “以山为陵”
宋代 “方上”
明清两代 “宝城宝顶”
到了唐代,李世民认为平地筑起高坡太劳 民伤财,同时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盗墓, 即改为“以山为陵”的形式。
一、陵墓形制
秦汉两代 “方上”
唐代 “以山为陵”
A.汉茂墓
B.唐乾陵
唐为“以山为陵”
C.宋永昌陵
D.明孝陵 E.清景陵
明清为“宝成宝顶”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2024/2/1
10
唐乾陵
乾陵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的合葬之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陵地 距古都西安80公里,其居梁山。三峰耸立,风景秀丽,远望宛如一 位女性仰卧大地而有“睡美人”之称。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 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的主峰如首而高昂,东西对峙 之南峰似其乳,俗谓之奶头山。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 乾陵。
唐乾陵在唐代18座帝王陵墓 中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过,且保 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
北宋陵
• 北宋陵位于河南省巩县嵩山北麓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总 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陵墓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各陵尺度和 墓前石刻数目整齐划一。墓室上建造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 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 陵园布局和唐陵一样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 常供奉起居的场所,所不同的是唐代下宫建筑在陵墓南面偏西 处,而宋代建筑在陵墓北面偏西处。北宋 9个皇帝,除徽、钦 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 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 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
夫妻合葬(父子合葬)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对立产生 出现墓穴和棺椁。 商周时期: 出现了墓道、墓室、椁室以及祭祀杀殉坑等。 石墓室和砖墓室逐渐替代木椁,利于长期保存。 战国末年: 大块空心砖代替木材作墓室壁体, 西汉:大块空心砖墓盛行一时,墓室中已经出现穹窿顶。 东汉以后: 小砖与拱顶墓室代之而起。 唐、 宋: 穹窿顶结构,得到广泛应用。 明、 清: 墓室以中间3进为主,用石作拱券结构,形成豪华 的地下宫殿,且更讲究棺椁的密封与防腐措施。
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和传统习俗的 差异,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种处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 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 陵墓类型 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称。若分开来讲, 陵一般指地上建筑,墓则是地下部分。 由此陵墓景观可分为: 无陵无墓、有陵无墓、有陵有墓三类。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在建筑方面一直注重传承与创新,将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最早的建筑遗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木材、土坯和石头等材料进行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如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建筑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主要包括宫殿建筑、陵墓建筑、佛教寺庙和庭院建筑等。
其中,宫殿建筑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之一。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中国的皇帝们都住在宫殿里。
宫殿建筑通常以黄色为主色调,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宫殿建筑的特点是布局严谨、简洁,注重对称和平衡。
城墙和门楼常常起到象征性的作用,代表着权势和尊贵。
陵墓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帝王将自己的陵墓建在一座山上,以示尊贵和权威。
陵墓建筑通常由多个建筑组成,如山门、神道、碑亭、墓道、墓室等。
陵墓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形式庄重肃穆。
例如,中国最著名的陵墓之一是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群,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明德陵,建筑风格严苛庄重,体现了帝王的尊贵和权威。
佛教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寺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充满了宗教意义和文化内涵。
佛教寺庙通常由大雄宝殿、山门、钟楼、鼓楼等建筑组成。
寺庙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山水为背景,注重营造宁静祥和的氛围。
例如,中国最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是峨眉山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高约71米,建于唐朝,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庭院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中的特色之一。
庭院建筑通常是以一个四方形的院子为基础,围绕着主要建筑物布置,形成一个整体的建筑群。
庭院建筑注重布局和空间的利用,注重对称和平衡。
庭院建筑常常是私人住宅的一部分,也经常出现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府邸中。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点归纳8-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一)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一)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第二节宫殿与坛庙建筑第三节古城、古镇古村与长城建筑第四节陵墓建筑第五节古楼阁、古塔和古桥建筑考试大纲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特征。
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与等级观念。
掌握:宫殿、坛庙、陵墓、古城、古长城、古镇古村、古楼阁、古塔和古桥的类型、布局、特点等相关知识。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一、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简史原始社会至汉代,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考工记》,木构架,瓦,大型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砖结构,登封嵩岳寺塔,佛教建筑。
隋唐时期,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赵州桥,长安城,都料工,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唐代单体建筑的特点。
宋朝,古建筑体系的大转折时期:《营造法式》,现存宋代建筑,宋代建筑特征。
元朝,古建筑体系的又一发展时期: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现存元代建筑。
明清时期,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园冶》、《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一、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1.敬天祭祖2.皇权至上3.以中为尊4.阴阳五行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巧妙而科学的木构架结构体系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3.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木构架的结构方式形式木构架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1)抬梁式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
(2)穿斗式穿斗式又称立贴式,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
穿斗式构架是一种轻型构架,屋顶重量较轻,有优良的防震性能。
用料较少,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
这种结构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在长江中下游各省,保留了大量明清时代采用穿斗式构架的民居。
中国古代的宫殿与陵墓
中国古代的宫殿与陵墓中国古代的宫殿和陵墓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不仅代表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也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和文化遗产。
这些宫殿和陵墓的设计与结构,以及其所蕴含的深厚意义,都彰显了中国古代帝王的权威与尊严。
一、宫殿的建筑与意义1. 总体布局中国古代的宫殿一般采用“三进制”的布局,即宫殿主体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前部通常是礼仪场所,中部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后部是后宫和储藏区。
这种布局体现了帝王的地位高于一切,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性。
2. 建筑风格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十分注重对称与平衡,讲究错落有致的布局。
宫殿大门常见的是斗拱与廊柱相结合的形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宫殿内部采用挑高的建筑结构,宽敞明亮,富丽堂皇。
宫殿的屋顶常常采用琉璃瓦,造型独特,展现了传统建筑的美感。
3. 意义与象征宫殿不仅仅是帝王居住的场所,更是皇权的象征。
它们代表着帝王的统治力量和威望,是实现帝王统治和权威性的重要象征。
宫殿中的各种建筑元素和装饰也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九龙壁代表皇家的尊严,龙凤纹饰象征着吉祥和帝王的权威等。
二、陵墓的建筑与文化1. 总体布局中国古代陵墓的布局多数呈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山水相连的方式设计。
陵墓分为外陵和内陵两个部分,外陵是纪念和供奉陵主的地方,内陵是陵主的安置之地。
整个陵墓的布局体现了古代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表达了对帝王权威的崇拜和纪念。
2. 建筑风格中国古代陵墓一般都有宏伟雄壮的外观和精美细致的内部结构。
陵墓外部常常以神道、墓道和墓门组成,神道两侧多种树木与石碑作为装饰。
墓门是陵墓的正门,常常是巨大、庄严的石坊,上面刻有对陵主的赞颂。
墓道是通往陵主安置之地的道路,多数采用石砌或者土堆而成。
陵墓内部则采用石室、石门、石棺等结构,展示了古代人们对死者的尊重与纪念。
3. 文化意义古代陵墓不仅仅是帝王的安息之所,也是展现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陵墓中的石雕、壁画等装饰艺术形式,不仅精美绝伦,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建筑主要类型
中国古建筑主要类型
中国古建筑的类型非常丰富,主要类型包括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寺庙建筑、民居建筑等。
1.宫殿建筑:宫殿是帝王居住的场所,因此规模巨大,气势雄伟。
在建筑布
局上,按照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2.陵墓建筑:陵墓建筑大多依据自然地形靠山而建,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
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且陵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门阀石人、石兽雕像,陵园内有松柏苍翠,显示已逝帝王威严的同时增添一份肃穆气氛。
3.寺庙建筑:由于其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一般都是呈现和谐、寂静、神秘
等特点,寺庙多建于都市或者是名山,是为了营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让人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近宗教信仰。
4.民居建筑:北京的四合院是民居建筑的代表,四合院的“四”字,表示东
南西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
也就是说,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
建筑布局,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总的来说,中国古建筑的种类繁多,每一种类型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清 昭 陵
宝城宝顶侧面平
清东陵石牌坊
清东陵大红门
东陵神道
孝陵龙凤门
孝陵神道
孝陵七孔桥
孝陵碑亭
孝陵隆恩门
隆恩殿——享殿
西昌陵隆恩殿
隆 恩 殿 内 外
琉璃花门
过 金 水 桥 后 的 二 柱 门
方城明楼
石供台和石五供
宝城前影壁
清西陵慕陵(慈禧陵)宝顶
西昌陵宝顶, 周围的红墙即为回音壁
辟邪场预昂首,胸膛挺凸,阔口大张,长舌吐垂于外,贴于 胸前,目光犀利,注视前方,气势剽悍,咄咄逼人。腹部雕饰双 翼,圆阔舒展;四足交错上地,四爪锋利,尾长及地,尾端散作 四缕,如鱼尾状,造型别致。
麒 麟
辟 邪
唐永康陵天禄
大
石
牌上
坊为
的 基 座
麒 麟 下 为
云
龙
浮
雕
龟碑(赑屃)
南 京 明 孝 陵 四 方 城 内 巨 大 的 神 功 圣 德 碑
二、中国古代陵墓建筑发展特征
❖ ——仰韶文化史前社会时期,一般没有 专门的墓室建筑,用棺者也很少,亦 “不封不树”,“不作丘垅”,“与地 平齐”
❖ ——殷商时期,出现用棺椁的安葬制度 和“亚“字形地下墓室。殷商时期开始 的重葬意识和墓建文化,可视为中国古 代陵墓建筑的萌芽时期。
❖ 燧皇陵,又叫燧人氏陵,位于商丘古城 西南两公里处。
❖祭祀建筑区
主要建筑为祭殿,早期称为享殿、献殿、寝殿、陵殿等。
❖神道
❖护陵监
明十三陵地形和帝陵分布示意图
十三陵神道
长陵神道
江苏南京明孝陵神道
清东陵孝陵神道
明祖陵神道两旁的石雕像
明祖陵神道两旁的石兽和华表
古代四大建筑
古代四大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建筑技术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四个著名的建筑群被誉为“四大建筑”,它们分别是:秦始皇陵、故宫、长城和苏州园林。
这四个建筑群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建筑风格,每个建筑群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建筑特色。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的咸阳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陵墓,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皇陵之一。
秦始皇陵的建筑规模宏大,包括陵园、陵墓、神道和兵马俑坑等。
秦始皇陵的建造可谓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是兵马俑坑,这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军事美术馆,埋葬着上千个精美的陶制兵马俑。
秦始皇陵的建筑风格深受希腊和波斯文化的影响,展示了秦代的宏大和雄伟。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中轴线上,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占地面积庞大,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整个建筑群共有九千余间房屋,其中包括大殿、宫殿、花园和庭院等。
故宫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采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特点,如黄琉瓦、红漆和琉璃瓦等。
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防御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被誉为地球上的奇迹之一。
长城修建始于战国时期,经过不同王朝的持续修建和延伸,最终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长城蜿蜒起伏,穿越山脉和河流,其建筑风格因地域而异。
北方的长城多采用石块和砖石建成,南方的长城则多以土堆和木料为主。
长城不仅具有防御功能,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毅力。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代表,以江南地区的苏州为中心。
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建筑艺术相结合为特点。
苏州园林通常包括湖泊、山水、假山、建筑和绿化等元素,以精心布局和精致工艺著称。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被誉为“园林中的诗画”、“江南之冠”。
这四大建筑群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建筑风格,每个建筑群都有其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精品)
二、古代帝王陵墓形制的演化
1、“方上”式
• “方上”式,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基,用黄土层层夯垒 成覆斗型,呈三阶逐级收缩的方形夯土台,形状很像倒扣 的斗,亦称“覆斗方上”式。这种封土形制沿用的朝代最 多,自周朝一直延续到隋朝。之后,又被宋朝选用。在诸 多使用这种封土形制的陵墓中,以秦始皇陵墓的冢体最大。
昭陵六骏之一
(2)乾陵
• 唐代陵墓的规模远远超过前代,现保存较好的为 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以陕西乾县的梁山为 陵,地宫凿于梁山主峰下,南边两峰,东西对峙, 山上置阙,形成天然门户,气势雄伟异常,在中 国帝王陵墓中极为罕见。
乾陵石刻
六十一藩丞
述圣记碑
无字碑
无主殿
泰陵平面图
泰陵
清朝12帝陵墓名称
• 1、努尔哈赤 (福陵: 今辽宁省沈阳市) • 2、皇太极 (昭陵: 今辽宁省沈阳市) • 3、顺治 (孝陵: 今河北省遵化县) • 4、康熙 (景陵: 今河北省遵化县) • 5、雍正 (泰陵: 今河北省易县) • 6、乾隆 (裕陵: 今河北省遵化县) • 7、嘉庆 (昌陵: 今河北省易县) • 8、道光 (慕陵: 今河北省易县) • 9、咸丰 (定陵: 今河北省遵化县) • 10、同治 (惠陵: 今河北省遵化县) • 11、光绪 (崇陵: 今河北省易县) • 12、溥仪 (华龙皇家陵园: 今河北省易县)
二、古代帝王陵墓形制的演化
2 、“因山为陵”式
• “因山为陵”式,就是利用山峰作为陵墓,将墓穴修在山 体中,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山丘四周筑方形陵墙,四面 辟门,门外设石狮,四角建角楼,陵墓气势宏大,雄伟壮 观。唐朝帝王陵墓使用这种方式。
二、古代帝王陵墓形制的演化
3、“宝城宝顶”式
• “宝城宝顶”式,是在地宫上方,用砖砌成圆形(或椭圆形) 围墙,内填黄土,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 城,穹隆顶称宝顶。由南向北分为3个院落,第一个院落由 碑亭、神橱、神库等组成;第二个院落是祭殿和配殿;第 三个院落是埋葬先皇的地方,设牌坊、五供座、方城明楼 和保城等。这种形制用于明清两朝,清朝的宝城宝顶多为 椭圆形。
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
•
• • • • • • •
(1)长陵。长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陵墓. 长陵是十三陵中的主陵,位于陵区的正中,其余各陵分布 在其周围。各陵共设一个神道与牌坊、石像生等。陵区的 整体布局由神道和陵园两部分组成。 (2)定陵。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及其 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墓。1956年进行考古发掘,从而揭开了 地宫之谜。 (3)孝陵。明孝陵位于南京钟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 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 定,将中国北京昌平境内天寿山南麓的明十三陵和南京明 孝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7.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朝帝陵在关内分为两地: 遵化陵区位于京城以东,称为东陵; 易县陵区位于京城以西,称为西陵。
• • • •
•
• •
• •
• •
水葬,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葬法, 即将死者投入水中,任其漂流沉浮。实行水葬的民族多生 活在江河之畔,以水为生,以鱼为食,故视江河为生命的 源泉和最好的归宿。 天葬,又称鸟葬。将死者尸体被送到天葬场,若尸体 全被鹰鹫吃光,说明死者已升入天堂。 悬棺葬,是我国南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在悬崖上或 崖穴中安葬死者遗体的一种葬俗。悬棺葬以四川珙县、福 建武夷山等地区最为集中,最具代表性。 (二)陵墓的主要类型 陵墓是指:安放故人尸体和祭奠故人的场所.一般来讲, 陵是指地上建筑部分,墓是指地下安葬故人的部分。 1.无陵无墓 无陵无墓指有天葬、水葬和悬棺葬习俗的少数民族等. 四川三峡等地的巴人悬棺,引起了中外游人的极大兴趣。
•
•
• •
•
堂内正中靠后安放着成吉思汗石雕坐像。有长廊连接 东西两厅,中厅后为寝宫,安置着黄色绸缎包围的蒙古包 四座,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及夫人、胞弟别力古台、哈撒尔 夫妇及成吉思汗四子拖雷夫妇的灵柩。 中央纪念堂为祭祀活动的中心,整个祭祀活动以祭祀 成吉思汗的“苏鲁定”(长矛)最为隆重。近年来还建造 了规模浩大的“元代村”以接待中外游客。 6.明十三陵及明孝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县境内的天寿山南麓,距北京 市区约50公里。陵区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它是明代最大 的陵墓群,也是我国众多帝王陵墓中保存得比较完整一处. 十三陵各陵墓除面积大小、建筑繁简不同外,其建筑 布局、规制基本相同。平面形制均为长方形,后面有圆形 (或椭圆形)的宝城。建筑从石桥起,依次分列陵门、碑 亭、棱恩门、棱恩殿、明楼、宝城等。
中国古代建筑:陵墓历史沿革
封土的类型
(三)“宝城宝顶”——明清时期 特点: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城内填土,砖城即宝城,城中的土高
出城墙成一圆顶,称宝顶。 著名陵墓: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
封土的类型
清东陵宝城
清西陵宝顶
顶状封土
封土的类型
(一)“方上” 秦汉时期。特点: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上小下大的立方梯形,
象征帝王死后也能独霸天下。著名陵墓:秦代秦始皇陵;汉代帝王陵墓—— 汉茂陵。
封土
封土的类型
(二)“以山为陵”——唐朝 特点:利用天然山体,气势恢宏,可防止过度地劳民伤财与盗墓。 著名陵墓:唐乾陵。
唐乾陵
中国古代建筑
陵墓历史沿革
课件提纲
一、陵墓建筑简介 二、封土的沿革 三、封土的类型
陵墓建筑简介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这些陵墓建筑, 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也有少数建造在平原上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大约从周代开 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封土的大小是按照官吏级别大小来决定的。天子、 诸侯的陵墓封土是最大的。
中外建筑史4 中国宫殿陵墓坛庙宗教民居建筑
南
中
西
北
五色青赤黄白 Nhomakorabea黑
四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生长过程 生
长
化
收
藏
故宫的五行分析
• 前朝——居南——火——治政——无树 (太和殿广场)
• 后廷(中路)——居北——水——居住— —有树(御花园)
• 后廷(东路)——居东——木——春天, 生长
• 后廷(西路)——居西——金——秋收— —太后居住
• 南三所——南——火——长——皇太子居 住
· 孔子《易》、《书》、《诗》、《礼》、 《乐》、《春秋》------以礼制国,礼制思 想制度化,仪式化,通过制度的繁简,宽严, 仪式的变化和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儒学引 入自然保护神崇拜的鬼神思想为统治者服务。
·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董仲舒 · “君权神授”、“天子受命于天”
把原始氏族祖先的崇拜扩大到国家统治 者及先师贤人崇拜的广度
• “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 威。” (汉高祖重臣萧何)
• 《礼记》:“ 礼,有以多为贵,有以 大为贵,有以高为贵,有以文为贵。” ( “文”即“纹饰”)
3.体现当时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和等级秩序。
• 满足统治者的物质享受,也满足了占 有欲望的心理需求。
• “在中国,它集中体现了古代宗法观 念、礼制秩序及文化传统的大成,没 有任何一种建筑可以比它更能说明当 时社会主导思想、历史和传统。” (杨鸿勋)
2)、元大都宫殿
① 延用了“工字殿”“州桥”“千步 廊”形式。
② 宫城州桥前设棂星门,是对前代宫 殿建筑的发展。
③ 宫殿建筑内容带有民族特色。
(5)、 明、清北京宫殿
明北京宫殿,由蒯祥设计,集中前朝所有 各种宫殿建筑形制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文化遗产
清西 陵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雍正、嘉庆、道光 、光绪
河北省易县 宝城
世界文化遗产
宝顶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汉茂陵:位于陕西兴平县,是西汉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 的一座。陵园内城东、西、北三面城门遗址保存较好。陵 四周有20余座陪葬墓,其中霍去病将军之墓,形式象祁连 山,郁郁葱葱,墓前有马踏匈奴、跃马、卧牛等16件大型 石刻,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成组的石 刻艺术珍品,已被定为国宝。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黄肠题凑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砖石墓:中国古代墓室制度的一次划时代的大变 化。西汉中期流行空心砖墓,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 室墓,墓室中雕刻着画像,故称“画像石”或“画 像砖”。墓室的结构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活中 的住宅。从东汉到隋、唐、宋、元、明、清各代, 砖石发券或砌筑的墓,一直在不断发展,逐渐达到 完善地步。 帝王墓穴被称之为地宫、玄宫、幽宫,因其结 构豪华富丽,堪与帝王的人间宫殿媲美,俗称之为 地下宫殿。最著名的是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②奴隶社会的殉葬:进 入阶级社会以后,贫富 分化进一步明显,王和 贵族墓的随葬品极其丰 富精美,有青铜器、玉 石器、漆木器、骨角器 等。商代还流行人殉制 度,即用活人来为死去 的氏族首领、家长、奴 隶主或封建主殉葬。除 了人殉之外,还有“人 祭”。一直延续了1000 多年。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护陵监:明清时称陵监,是专门设置的保护陵园 的机构。每一个皇帝陵都有一个护陵监,用来防盗 挖和破坏,确保陵墓安全。监的外面有城墙围绕, 里面有衙署、市街、住宅等建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2.地下部分
•(1)墓室结构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汉代石刻“马踏匈奴”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唐乾陵,位于乾县城北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 武则天的合葬陵,在唐代18座帝王陵墓中是目前唯一未被 盗掘过,且保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的,在世界上也是罕 见的一座两个帝王的合葬陵。地表文物无字碑、六十一宾 王像等,或造型奇特,或肃穆凝重,或维妙维肖,享誉海 内外,有"露天博物馆"之称。
祭祀建筑区:为陵园主要部分,供祭祀之用。建在墓冢 前方,为一封闭的方形庭院,主要建筑物是寝殿和享堂。 寝殿是供死者灵魂起居生活的建筑,内设墓主生前用具。 享堂,是祭祀死者的场所。帝王陵的祭祀建筑多称为享殿 、献殿、祭殿。主殿周围还有配殿、廊庑、祭坛、朝房、 值房等。祭祀建筑往往用围墙围绕起来成为一个区域,宛 如宫内的建筑群一般。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清东陵:
• 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脚下,占地2500余平方千米,是清朝
最大的皇家陵墓。主陵是顺治帝孝陵,孝陵东为康熙帝景陵和同
治帝惠陵,西为乾隆帝裕陵和咸丰帝定陵。地面建筑以定陵最为
考究,地下建筑以裕陵最为壮观。
• 定陵是咸丰皇帝的慈安皇后和慈禧之陵。慈禧陵在清东陵中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2月19日星期五
•陵墓建筑的结构
• 陵墓建筑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 即地面部分和地下部分。地面部分包 括封土和陵园建筑;地下部分包括墓 室结构和随葬品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1.地面部分
• (1)封土
• 埋棺之处称墓或茔,墓上堆土称坟或冢,合称为坟墓 。 • 春秋前期及其以前:“不封不树”。 • 春秋晚期:“封土为坟。其形制主要有3种类型:“覆 斗方上”、“因山为陵”、“宝城宝顶”。
•因山为陵——唐乾陵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宝城宝顶:其方法是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称 为宝城,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这一圆 顶即为宝顶。宝城之前,有一个突出的方形城台,上建明 楼,称之为“方城明楼”,楼内立石碑,刻有皇帝的庙号 和谥号。这种形制明清时采用最多,如明十三陵、清东西 陵均采用这种形式。
,平面为“王”字形,四壁满雕经文佛像,工艺精致为我国罕见
的一座地下石雕艺术宝库。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定东陵:慈禧墓
学习改变命运,知 运,知 识创造未来
•乾隆裕陵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清西陵:
• 位于河北易县,以太宁山为中心,占地800余 平方千米,葬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帝及其后 妃。主陵为雍正帝泰陵,泰陵西为嘉庆帝昌陵、道 光帝慕陵,泰陵东为光绪帝崇陵。末代皇帝溥仪骨 灰亦在西陵。 • 其中慕陵别具一格,虽体量稍小但做工考究, 隆恩殿天花、裙板、雀替饰用龙纹,龙头突起,完 全用金丝楠木制做,加工精致,不加彩绘。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棺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即陵寝椁室四周用黄芯柏 木(黄肠)垒叠互嵌,木 头向内,紧密围筑(题凑 ),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 直状,合成外椁壁形成木 构地宫。这种墓葬能够较 长时间保留尸身,以为不 朽。这种葬制最迟出现在 春秋,到西汉时这种葬制 更趋于完善。如江苏扬州 天山汉墓和北京丰台区发 现的西汉燕王墓。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夯土筑就上小下大顶平的方锥体,又叫覆斗形, 方指其形,上指其位,方形为贵,代表主大地四方的帝 王威严。这种封土形制沿用的朝代最多,自周代一直沿 用到隋代。之后又被宋朝选用,不过规模要比秦汉时代 小得多。秦汉时期的帝王陵墓大多取“方上”形式,其 中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为“方上”形式最大的一座陵墓 ,望之好象一座不小的山。据说秦始皇陵是始皇亲自参 加设计的,含有永远独霸四方之意。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汉画像石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定陵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2)随葬品
• 古人认为坟墓是灵魂的归宿,所以盛行“厚葬” 制度。历代统治阶级把大量搜刮来的财富埋进坟墓之中 ,这些埋藏物品之所以珍贵,在于它们都是当时盛行的 东西,如衣冠服饰、丝麻织品、铜器、玉器、陶瓷、金 银器等,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当时的生产能力、生活习 俗、艺术风格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可以说它们是我国一 笔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财富,其中尤以帝王陵墓中的殉 葬品最丰富、最贵重。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位 于北京市西北约44公里处昌平区天寿山南麓,陵区面积达 4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完整、埋 葬皇帝最多的古墓葬群,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历史悠久, 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十三陵以地面建筑宏伟的长陵 和已发掘的地下宫殿定陵为最著称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2)陵园建筑
• 帝王陵墓除了它的主要标志封土之外,在 它们的陵前还有一大片建筑园林和石像生仪仗队 。所以陵园范围极大,陵墓建筑也很多,其中地 面建筑主要有以下3个部分:祭祀建筑区 、神道 、护陵监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①原始社会的殉葬:原始社会早期,墓中随葬品主要是 死者生前喜欢和使用过的物品,包括陶器皿、石制和骨 制的工具、装饰品等。这种行为的出发点大概有两个: 一是作为纪念,表示对死者的怀念;二是灵魂观念所引 起的,认为人死后仍然需要生产工具和日用品。这一时 期,在同一个墓地中,各墓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差不多
• 地宫又称“玄宫”、“幽宫”,因其 结构宏大,装饰丰富,甚至可以和人间宫 殿相媲美,所以俗称地下宫殿。主要有以 下3种:土穴墓、木椁墓、砖石墓。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土穴墓:在原始社会早期,墓葬的形式 很简单,只是在地下挖一个小而浅的墓坑,仅 能容纳尸体,既无棺椁,也无墓室,尸体也无 特殊东西加以包裹。到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 贫富开始分化,埋葬方式有了发展,墓坑除了 土壁之外,又加用了木板围护。 如山东泰安大汶口氏族墓葬的坑内四壁 用天然木料垒砌,上面用天然木材铺盖。与后 来春秋、战国、西汉时期的木椁还有很大的距 离,但已经开始向墓室建筑迈进了。
•定陵出土的皇后凤冠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现存著名帝陵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名称 秦始 皇陵
汉茂 陵
唐乾 陵
明十 三陵
清东 陵
主人 秦始皇
汉武帝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 天的合葬墓
长陵、献陵、景陵 、裕陵、茂陵、泰 陵、康陵、永陵、 昭陵、定陵、庆陵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长 陵 祾 恩 殿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定 陵 地 宫
中国古代建筑4陵墓建筑
清陵:清代帝王陵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永 陵在辽宁兴宾,清太祖以前的肇、兴、景、显 四座陵墓;清太祖和太宗的福陵、昭陵在今辽 宁沈阳附近;清东陵在河北省遵化县,葬顺治 、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五帝及其后妃; 清西陵在河北省易县,葬雍正、嘉庆、道光、 光绪四帝及其后妃。
建筑水平最高,最为华丽。其殿堂选料上乘,装饰考究,隆恩殿
和配殿栏杆、陛石皆用透雕技法,满呈龙凤呈祥、水浪浮云图案
,殿前巨大的龙凤陛石凤在上,龙在下,与其他帝后的龙凤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