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穴 穴名解

合集下载

十四经络穴位详解(学习必备珍藏版)

十四经络穴位详解(学习必备珍藏版)

十四经络穴位详解(学习必备珍藏版)1、感冒穴:大椎。

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

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

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

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

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

操作:1寸。

斜向各脊椎刺,捻转。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

操作:1寸。

向劳宫方向刺,捻转。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

操作:1.5寸。

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

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

操作:1.5寸。

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

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

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

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

操作:1寸。

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

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

操作:1寸。

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

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

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

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

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

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

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官穴:承山。

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

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

操作:斜刺0.5-0.8寸,泻法。

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艾灸穴位表--十四经穴位位置主治属性取穴法则歌诀

艾灸穴位表--十四经穴位位置主治属性取穴法则歌诀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髎 手五里 臂臑 肩髎 巨骨 天鼎 扶突 和髎 迎香
急性扭伤 虚证补之;合谷+曲池,主脐上止痒 禁针 肱三头肌下 手阳明、阳跷之会;中风八大穴之一,主中风手足不遂 手阳明、阳跷之会 近取穴,喉部,失音 近取穴,喉部,失音 近取穴,鼻部,鼻血 近取穴,鼻部,鼻血,鼻窦炎 子母补泻法
俞募治疗法 俞募治疗法 俞募治疗法
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一切少腹问题,第二心脏,心脏病急救穴,心律 不齐等心脏问题;近取穴,妇科生殖科主穴 三焦募,三焦问题,助行阳;近取穴,妇科生殖科辅助 近取穴,妇科生殖辅助 任、少阴、冲脉之会,三焦募,助行阳;近取穴,妇科生殖辅助 禁针,隔盐灸,止下利 足太阴、任脉之会,小肠上口;主水病 足太阴、任脉之会,胃下口;辅助中脘,腑病辅助 近取穴,腑病辅助 腑病治此,一切腑病主治穴;中脘加4边梅花灸,助一切胃病 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中脘辅助穴
子母补泻法
八脉八法 子母补泻法 助孕保胎:合谷主气,三阴 交主血;血旺气衰助孕,气 旺血衰滑胎 二十一穴脾中州,
足 太 阴 脾 经
阴陵泉 血海 箕门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大包
落胎盘,对迎门 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
对称治疗法
隐白在足大指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 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泉, 血海箕门冲门开, 腑舍腹结大橫排, 腹哀食窦连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随。
并水分及三皇穴为治水大穴
经脉 穴位名称 名称 髀关 扶兔 阴市膝上6寸,腿正面居中 膝上3寸
主治
结合手法及备注
经脉歌诀
郗穴
膝上2寸两筋间 膝膑下,胻骨上夹大筋陷中,筋中
消炎止通退热

十四经361个腧穴名称释义大全

十四经361个腧穴名称释义大全

十四经361个腧穴名称释义大全针灸学是我国中医学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穴位名字往往都很好听,但又很难记,其实,穴位的命名均有一定含义,如利用天体地貌命名的日月、上星;参照动植物命名的伏兔、鱼际、犊鼻、鹤顶;借助建筑物命名的天井、印堂、巨阙等,其中又都和阴阳息息相关。

针灸易学难精,对每个穴位名称含义的理解,对我们深入理解针灸有所帮助。

1、太阴肺经(11个穴)1. 中府:中,指中气,即天地之气;又指中焦、胸中与中间。

府,指府库。

中府,意为天地之气在胸中储积之处。

对人身上中下三部之气血,俱有调摄之功。

2. 云门:云,指天地合气,又象征肺中的脉络。

门,出入通达之处。

云门,指此处为天地之气升降之门户,而肺脉之蔓延罗络,又有云气之象也。

3. 天府:天,指天气与人体的上部。

天府,地理名,星座名,两乳名。

又为高深之意。

喻为有收藏天气的职责和为高深富庶之处,且与其取穴法有关,穴与男子乳头高下相当。

4. 侠白:侠,通挟,通夹。

白,指肺及白色。

谓其挟于肺之两侧上臂之白肉际也。

5. 尺泽:尺,指长度。

泽,沼泽,又宫名。

言其居于尺部形如沼泽之处也。

6. 孔最:孔,指孔穴,孔窍。

最,为最要,最甚。

意为此乃本经中最重要之穴,乃本经中经气最旺之处。

7. 列缺:列,指陈列,裂开。

缺,指缺口,空隙。

古称闪电为列缺。

穴在腕上之裂隙与衣袖之边缘处,针下之气常如闪电也。

天气之列缺,可与足阳明经地气之丰隆相呼应。

8. 经渠:经,指经脉、经气与经过。

渠,是水沟和水所流通之处。

指穴为经脉与经气交会流通之渠道。

9. 太渊:太,高大与尊贵之意。

渊,深水,深潭。

又鼓声名渊,弓之弯曲处亦名渊。

太渊,口中津液名。

言经气深如潭水;泽润周身,效同桴鼓,而居于弯曲如弓之处也,为诸脉之会。

经气犹如潭水之深不可测也。

10. 鱼际:鱼,指拇掌肌肉的形状。

际,边际。

谓穴在鱼形肌肉之边际也。

以邻近而得名。

11. 少商:少,幼小,微小之意。

商,五音,属金,属肺。

少商,是商的高音。

十四经穴位的定位及主治-自己整理的收藏资料-非常详细

十四经穴位的定位及主治-自己整理的收藏资料-非常详细

1.手太阴肺经 (2)2.手阳明大肠经 (4)3.足阳明胃经 (7)4.足太阴脾经 (12)5.手少阴心经 (15)6.手太阳小肠经 (17)7.足太阳膀胱经 (20)8.足少阳肾经 (27)9.手厥阴心包经 (31)10.手少阳三焦经 (33)11.足少阳胆经 (36)12.足厥阴肝经 (41)13.任脉 (43)14.督脉 (46)1.手太阴肺经1、中府(手太阴肺经的募穴)[定位]前正中线旁开6寸,云门下1寸,第1肋间隙中。

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腹胀。

2、云门[定位]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外端下方凹陷中。

两手叉腰时,此处会有一个三角窝。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

3、天府[定位]上臂外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腑前纹头下3寸处。

两臂张开,掌心相对平伸,鼻尖点臂处。

[主治] 鼻衄,咳嗽,气喘,肩及上肢内侧疼痛。

4、侠白[定位]在天府下1寸,肱二头肌桡侧缘。

[主治]咳嗽,气喘,烦满,干呕,上臂内侧痛。

5、尺泽(手太阴肺经的合(水)穴)[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

[主治]补肾,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

6、孔最(手太阴肺经的郄穴)(郄(音隙)穴:指经脉气血曲折汇聚的孔隙。

) [定位]太渊穴与尺泽穴连线上7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失音、痔疮、肘臂痛。

“郗治急症”7、列缺[定位] 桡骨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主治]桡神经麻痹、腕关节痛、感冒、神经性头痛。

8、经渠[定位]仰掌,在腕横纹上1寸,当桡骨茎突内侧与桡动脉之间凹陷中。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9、太渊(手太阴肺经的输穴及原穴,脉会太渊)[定位]掌后第一横纹上,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

此穴为肺经母穴,“虚则补其母”10、鱼际(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定位]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支气管炎、肺炎、咽喉肿痛、鼻炎。

中医经典必读《十四经腧穴》

中医经典必读《十四经腧穴》

手阳明大肠经 别名 特定穴 位置 刺法 灸 主治
商阳 绝阳 井 食指桡侧支甲角0.1寸 向上斜刺0.2-0.3寸或点刺出血 可 咽喉肿痛,颐颔肿,下齿痛,耳聋,耳鸣,青盲,热病汗不出,昏厥,中风昏迷,喘咳,肩痛引缺盆
二间 间谷 荥 第二掌指关节前缘桡侧赤白肉际处 直刺0.2-0.3寸 可 喉痹,颔肿,鼽衄,目痛,目黄,大便脓血,齿痛口干,口眼歪斜,身热,嗜睡,肩背痛振寒
温溜 逆注.蛇头.池头 郄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5寸 直刺0.5-0.8寸 可 头痛,面肿,鼻衄,口舌肿痛,咽喉肿痛,肩背酸痛,肠鸣腹痛,癫,狂,吐舌
下廉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曲池下4寸 直刺0.5-0.8寸 可 头风,眩晕,目痛,肘臂痛,腹痛,食物不化,乳痈
上廉 阳溪与曲池连线上曲池下3寸 直刺0.5-0.8寸 可 头痛,偏瘫,手臂肩膊酸痛麻木,腹痛,肠鸣,泄泻
库房 乳中线上,第1肋间 向内斜刺0.5-0.8寸 可 咳嗽,气逆,咳唾脓血,胸胁胀痛
屋翳 乳中线上,第2肋间 直刺0.2-0.3寸或向内斜刺0.5-0.8寸 可 咳嗽,气喘,唾脓血痰,胸胁胀痛,乳痈,皮肤疼痛,瘈疭,身肿
膺窗 乳中线上,第3肋间 向内斜刺0.5-0.8寸向内斜刺0.5-0.8寸 可 咳嗽,气喘,胸胁胀痛,乳痈
中医经典必读《十四经腧穴》.txt32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渴望爱心,如同星光渴望彼此辉映;渴望爱心,如同世纪之歌渴望永远被唱下去。《十四经腧穴》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任脉 督脉
梁丘 郄穴 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直刺0.5-0.8寸 可 胃痛,膝肿,下肢不遂,乳痈

最新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最新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十四经穴高清图解12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32、3、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45左右各67个,共134个:64、75、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8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9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1011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12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13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14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15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16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阴穴。

176、7、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19208、219、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222310、2411、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25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26期门穴。

2712、2913、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3014、3115、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32右各44个,共88个:16、333417、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35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3637风池穴、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38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39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40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4118、19、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434420、4521、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46右各9个,共18个:4722、4823、极泉穴、青灵穴、少海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49神门穴、少府穴、少冲穴。

全身14经络全套示范图

全身14经络全套示范图

.~1.保心护主的安脉.心包经天池穴:按天池远离亚健康..天泉:腋下横纹两寸。

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

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治心血的供应。

保肝护肝的重要穴位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 5 寸处。

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

按这个穴必然要用大拇指按住,尔后手段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惹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治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

可治压力惹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胃部不适找内关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

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

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

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1.手少阴心经:调神理智的心脉..2.极泉穴:快乐生活,近离抑郁症的困扰.,在腋窝终点。

可以探查可否存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尔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3.青灵穴:今后远离止痛药.4.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

是心经的合穴。

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治很好。

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扎实不下来。

可调治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5、灵道穴 : 腕横纹下 1.5 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宁静心神。

对慢性心脏病的人特别重要。

6、阴郗穴:腕横纹上 0.5 寸。

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扎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中间,点按要往里掐。

7.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

穴位深。

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

就是安放心神的门户。

增强睡眠。

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

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

还可防范老年痴呆。

一安放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

二增强胃动力。

三防老年痴呆。

四治疗晕车。

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十四经穴高清图解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2、3、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4、5、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阴穴。

6、7、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8、9、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10、11、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12、13、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14、15、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16、17、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18、19、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20、21、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22、23、极泉穴、青灵穴、少海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少冲穴。

24、25、5、足太阴脾经穴位图26、27、主条目:足太阴脾经穴;位于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1个,共42个:28、29、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

十四经穴位名称及常用穴位定位

十四经穴位名称及常用穴位定位

十四经穴位名称及常用穴位定位.txt同志们:别炒股,风险太大了,还是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臭了是臭豆腐!稳赚不亏呀!·手太阴肺经: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医管家·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手少阴心经: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医管家·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手厥阴心包经: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医管家多功能保健仪·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足少阳胆经: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医管家·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任脉: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医管家·督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耳穴:耳中,膈,直肠,尿道,外生殖器,肛门,耳尖,肝阳,轮1~6,肾炎点,特异区Ⅰ,特异区Ⅱ,指,风溪,腕,肘,肩,锁骨,趾,跟,踝,膝,髋,骶椎,腰椎,臀,坐骨,交感,腹,腹外,胸,胸椎,颈,颈椎,角窝上,角窝中,耳神门,盆腔,内生殖器,外耳,心脏点,渴点,饥点,屏尖,下屏尖,外鼻,内鼻,咽喉,枕,顶,颞,额,缘中,腮腺,平喘,卵巢,内分泌,皮质下,脑,丘脑,兴奋点,睾丸,贲门,食道,疲劳恢复,口,结核,矽肺,肺,支气管,气管,心,三焦,前列腺,膀胱,输尿管,肾,大肠,阑尾,小肠,十二指肠,艇中,胰胆,胰腺,胆道,肝,脾,血液点,胃,目1,升压点,目2,颚,舌,牙痛点,眼,颌,面颊,内耳,扁桃体,垂前,冠心沟,耳鸣沟,上耳根,耳迷根,下耳根,降压沟,耳背心,耳背肺,耳背脾,耳背肝,耳背肾·经外奇穴:神聪,当阳,印堂,太阳,鱼腰,球后,上迎香,内迎香,牵正,夹承浆,颊里,聚泉,金津玉液,翳明,安眠,上廉泉,新设,颈臂,百劳,结核穴,胃上,痰喘,脐中四边,三角灸,利尿穴,气门,提托,维胞,子宫穴,血压点,喘息,崇骨,巨阙俞,传肝穴,接脊,积聚块,溃疡穴,下极俞,十七椎穴,腰奇,肘椎,胰俞,痞根,腰眼,夹脊,睡眠,十宣,八邪,虎口,大骨空,中魁,小骨空,五虎,拳尖,威灵,精灵,外劳宫,中泉,四缝,二白,手逆注,肘尖,夺命,肩前,气端,八风,独阴,里内庭,女膝,阑尾穴,小肠穴,胆囊穴,陵后,膝眼,鹤顶,新大郄,新内郄,百虫窝,肝炎穴,内踝尖,外踝尖,肝明,食关,水上,尖隆,魂舍,通便,腹泻,气中,遗精,夜尿,呃逆,疰市,银口,尿血,枢边,血愁,中空,生殖点,小天心,前曲泽,二里半,陵下,玉泉,少阳维,蹠筋,漏阴,足胰腺,上漏谷,肾系医管家·小儿按摩穴:天门,手大肠,手小肠,脾土,肝木,心火,肺金,肾水,板门,天河水,三关,六腑,腕横纹,七节,尾骨尖*十四经脉穴位共361个穴位。

十四经经络腧穴名称及读音(穴位拼音)

十四经经络腧穴名称及读音(穴位拼音)

十四经经络腧穴名称及读音手太阴肺经:本经一侧11 穴(左右两侧共22 穴)本经穴位:中府zhmgf U、云门yOnm di、天府ti mf U、侠白xidb d、尺泽ch iz e、孔最kmgzu i、列缺li dqu e、经渠j ingq 0、太渊t d yu m、鱼际y uj 1、少商sh aosh mg手阳明大肠经:本经一侧20 穴(左右两侧共40 穴)本经穴位:商阳shmgy d ig、二间e rji m、三间smji m、合谷h 旬口、阳溪y d ngx 1、偏历pi ml 1、温溜w e nli 口、下廉xi d i d n、上廉sh d ngli d n、手三里sh①sml 丫、曲池q uch i、肘醪zh ①li d、手五里sh d uw U 丫、臂臑b in d o、肩髃ji my u、巨骨j fg U、天鼎ti md ing、扶突f U u、口禾醪k d uh d i d、迎香y ingxi mg足阳明胃经:本经一侧45 穴(左右两侧共90 穴)本经穴位:承泣ch digq 1、四白s ib d、巨醪j f i d o、地仓d ic m g、大迎d cy ing、颊车ji d ch e>下关xi d gu m、头维t duw d、人迎r diy m g、水突shu 1 u、气舍q ish e、缺盆qu e p di、气户q i f、库房ko f d ng、屋翳w oy i、膺窗y i gchu m g、乳中r U zhmg、乳根r U g e n、不容b o 6g、承满chdigm®、梁门li d ngm di、关门gu aim d n、太乙t d y i、滑肉门hu d dum di、天枢ti mish u、外陵w d l in g、大巨 d do、水道shu i d d o、归来gu il d、气冲q ich mg、髀关b igu m、伏兔f U 0、阴市y m sh i、梁丘li d ngqi u、犊鼻d db i、足三里ztsai l i、上巨虚sh d ngj fxu、条口ti d k ①、下巨虚xi d 0<u、丰隆fe ngl 6g、解溪ji 決1、冲阳ch mgy d ng、陷谷xi d ng U、内庭n e t ing、厉兑l idu i足太阴脾经:本经一侧21 穴(左右两侧共42 穴)本经穴位:隐白y i ib d、大都d d d OJ、太白t d b d、公孙goigs u n、商丘sh mgqi u、三阴交saiy inji m、漏谷ldug U、地机d ij 1、阴陵泉y inl ingqu d n、血海xu eh 3、箕门j im d n、冲门ch mgm di、府舍f U sh e、腹结f f i d、大横d di dig、腹哀f 0 i a 食窦sh id d、天溪ti m x 1、胸乡ximgximg、周荣zh o ur dig、大包 d d e手少阴心经:本经一侧9 穴(左右两侧共18 穴)本经穴位:极泉j iqu d n、青灵q ingl ing、少海sh d oh 3、灵道I ingd d o、通里t mgl i、阴郄y inx i> 神门sh dim di、少府sh d of U、少冲sh d och eng手太阳小肠经:本经一侧19 穴(左右两侧共38 穴)本经穴位:少泽shoo z e> 前谷qi dn g U、后溪h du x 1、腕骨w m g U、阳谷y dng g U、养老y dig l do、支正zh izh 的g、小海xi d o h d、肩贞ji m zh m、臑# n o o sh u>天宗ti mzmg、秉风 b ing feig、曲垣q tyu dn、肩外俞ji mw d sh u、肩中俞ji m zh oig sh u> 天窗ti m chu mg、天容ti m r cng> 颧醪qu d li d o、听宫t ing goig足太阳膀胱经:本经一侧67 穴(左右两侧共134 穴)本经穴位:睛明j ingm ing> 攒竹cu dn zh u、眉冲m e ch eng、曲差qtch d、五处w U ch u、承光ch e ggumg、通天t mgti m、络却lu oqu e、玉枕y u h 6、天柱ti mzh u、大杼d azh u、风门f mgm e n、肺俞f d sh u、厥阴俞ju e/insh t、心俞x insh u、督俞d ush u、膈俞g e sh u、肝俞gmsh u、胆俞d d nsh u、脾俞p ish u、胃俞w eish u、三焦俞s d nji esh u、肾sh6 俞sh u气海俞q ih d sh u、大肠俞d cch dngsh u、关元俞gu myu dnsh u、小肠俞xid och dngsh u、膀胱俞pdng guoig sh u、中膂俞zh mg IQsh u、白环俞b d ihu dn sh u、上醪sh cngli d o、次醪 c ili d o、中醪zh mgli d o、下醪xi O i d o、会阳hu iy dng、承扶che ngf u、殷门y inm e n、浮郄f U x i、委阳w百y dng、委中w百zh e g、附分f Of 6、魄户p o h u、膏肓gehu mg、神堂sh e nt d g、譩譆y ix i、膈关gegu oi、魂门h tnm e、阳纲y dngg mg、意舍y ish e、胃仓w d c mg、肓门hu mgm e n、志室zhi h i、胞肓bdohumg、秩边zh ibi m、合阳h e/dng、承筋ch e gj in、承山ch e ngsh o、飞扬f e y d g、跗阳 f tydng、昆仑k u nl U n、仆参p(can、申脉sheim O、金门j in m e n、京骨j mg g U、束骨sh O g U、足通骨z U t oigg U、至阴zh iy in足少阴肾经: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本经穴位:涌泉ymgqu dn、然谷r dng U、太溪t O x i、大钟d龙h e g、水泉shu iqu dn、照海zhO oh d、复溜f O i u、交信ji o ox in 筑宾zhfb in、阴谷ying U、横骨h e ngg U、大赫d ch e、气穴q i u e、四满s im 3n、中注zheigzh u、肓俞hu mgsh u、商曲shmg q u、石关sh igu m、阴者E y nd o u、腹通谷f辻e gg U、幽门y o um e n、步廊b u dng、神圭寸sh e nf mg、灵墟I ingx u、神藏sh d ncdng、彧中yOzheig、俞府sh u U手厥阴心包经: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本经穴位:天池ti m ch i> 天泉ti m qu dn、曲泽q oz e、郄门x im e n、间使ji m sh i>内关n d gu m、大陵 d O ing、劳宫I d o g mg、中冲zh mg ch mg手少阳三焦经: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本经穴位:关冲gumch e g、液门y em di、中渚zhmgzh u、阳池ydngch i、外关w d gum、支沟zhigou、会宗hu izoig、三阳络smydiglu b、四渎s i d 0、天井ti mj ing> 清冷渊q ingl engyu m、消泺xi o olu b、臑会n d o hu i、肩醪ji m li do、天醪ti mli d o、天牖ti my①、翳风y if mg、瘛脉ch im d、颅息I (k 1、角孙ji ao sm、耳门er m缶、耳和醪er h d i d、丝竹空s izhtkaig足少阳胆经:本经一侧44 穴(左右两侧共88 穴)本经穴位:瞳子醪t cngzili d o、听会t inghu i、上关sh d ggu o n、颔厌h d n y an、悬颅xu dnl (、悬厘xu dnl i、曲鬓q tb f、率谷shu d g U、天冲ti meh mg、浮白 f (b d、头窍阴t cuqi d oy in、完骨w dng u、本神b e sh d n、阳白ydngb d、头临泣t dul inq i、目窗m uchu a ng、正营zheigy m g、承灵ch digl ing、脑空n a ok e g、风池f mgch i、肩井ji a nj m g、渊腋yu a ny e、辄筋zh d i、日月r f u e、京门j ingm d n、带脉d d m d、五枢w ush u> 维道w d d d o、居醪j t i d o、环跳hu d nti d o、风市f mgsh i、中渎zh e gd (、肆膝阳关x iy d nggu a n、阳陵泉y d ngl ingqu d n、阳交ydngji a o、外丘w d qi 口、光明gu a ng m ing> 阳辅y d ngf u、悬钟xu d nzh e g、丘墟qi act、足临泣z(inq i、地五会 d iw thu i、侠溪xi d x i、足窍阴ztqi d oy in足厥阴肝经:本经一侧14 穴(左右两侧共28 穴)本经穴位:大敦d d d m、行间x ing ji a、太冲t d ch mg、中圭寸zhmgfeig、蠡沟I igou、中都zh o ngd a、膝关x igu a n、曲泉q uqu d n、阴包y inb a、足五里z(w 11 m、阴廉y inli d n、急脉j im d、章门zh a ngm d n、期门q im d n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本经穴 1 名 1 穴,计28 穴本经穴位:长强ch d ngqi d ng、腰俞y a o sh a、腰阳关y a oy d nggu a n、命门m ingm d n、悬枢xu d nsh a、脊中j izh o ng、中枢zh o ngsh u、筋缩j insu o、至阳zh iy d ng、灵台I ingt d、神道sh d nd d o、身柱sheizh U、陶道t d od d o、大椎d d zhu i、哑门y d m d n、风府 f mg f t、脑户n d oh U、强间qi d ngji a n、后顶h dud m g、百会 b d hu i、前顶qi d nd ing、囟会x in hu i、上星sh d ngx ing、神庭sh d nt ing、素醪s U i d o、水沟shu m o u、兑端du idu a n、龈交y inji a o任脉:“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本经穴 1 名 1 穴,计24穴本经穴位:会阴hu勺in、曲骨q qg U、中极zhmgj i、关元gu myu印、石门sh m m、气海q 1 hd、阴交y injie、神阙sh diqu e> 水分shu if ei、下脘xi a w d n、建里ji ml 丫、中脘zh mgw di、上脘sh mgw di、巨阙j fiqu e、鸠尾ji M百、中庭zh oig t ing> 膻中t dn zhmg、玉堂y辻dig、紫宫z f gmg、华盖hu dg d、璇玑xu dn j i、天突ti m t u> 廉泉li dn qu d、承浆ch eng ji mg。

十四经经络腧穴名称及读音(穴位拼音)

十四经经络腧穴名称及读音(穴位拼音)

十四经经络腧穴名称及读音手太阴肺经:本经一侧11 穴(左右两侧共22穴)本经穴位:中府zhōngfǔ、云门yúnmén、天府tiānfǔ、侠白xiábái、尺泽chǐzé、孔最kǒngzuì、列缺lièquē、经渠jīngqú、太渊tàiyuān、鱼际yújì、少商shàoshāng手阳明大肠经:本经一侧20 穴(左右两侧共40穴)本经穴位:商阳shāngyáng、二间èrjiān、三间sānjiān、合谷hégǔ、阳溪yángxī、偏历piānlì、温溜wēnliū、下廉xiàlián、上廉shànglián、手三里shǒusānlǐ、曲池qūchí、肘髎zhǒuliáo、手五里shǒuwǔlǐ、臂臑bìnào、肩髃jiānyú、巨骨jùgǔ、天鼎tiāndǐng、扶突fútū、口禾髎kǒuhéliáo、迎香yíngxiāng足阳明胃经:本经一侧45 穴(左右两侧共90穴)本经穴位:承泣chéngqì、四白sìbái、巨髎jùliáo、地仓dìcāng、大迎dàyíng、颊车jiáchē、下关xiàguān、头维tóuwéi、人迎rényíng、水突shuǐtū、气舍qìshè、缺盆quēpén、气户qìhù、库房kùfáng、屋翳wūyì、膺窗yīngchuāng、乳中rǔzhōng、乳根rǔgēn、不容bùróng、承满chéngmǎn、梁门liángmén、关门guānmén、太乙tàiyǐ、滑肉门huáròum én、天枢tiānshū、外陵wàilíng、大巨dàjù、水道shuǐdào、归来guīlái、气冲qìchōng、髀关bìguān、伏兔fútù、阴市yīnshì、梁丘liángqiū、犊鼻dúbí、足三里zúsānlǐ、上巨虚shàngjùxū、条口tiáokǒu、下巨虚xiàjùxū、丰隆fēnglóng、解溪jiěxī、冲阳chōngyáng、陷谷xiàngǔ、内庭nèitíng、厉兑lìduì足太阴脾经:本经一侧21 穴(左右两侧共42穴)本经穴位:隐白yǐnbái、大都dàdōu、太白tàibái、公孙gōngsūn、商丘shāngqiū、三阴交sānyīnjiāo、漏谷lòugǔ、地机dìjī、阴陵泉yīnlíngquán、血海xuèhǎi、箕门jīmén、冲门chōngmén、府舍fǔshè、腹结fùjié、大横dàhéng、腹哀fùāi、食窦shídòu、天溪tiānxī、胸乡xiōngxiāng、周荣zhōuróng、大包dàbāo手少阴心经:本经一侧9 穴(左右两侧共18穴)本经穴位:极泉jíquán、青灵qīnglíng、少海shàohǎi、灵道língdào、通里tōnglǐ、阴郄yīnxì、神门shénmén、少府shàofǔ、少冲shàochōng手太阳小肠经:本经一侧19 穴(左右两侧共38穴)本经穴位:少泽shào zé、前谷qián gǔ、后溪hòu xī、腕骨wàn gǔ、阳谷yáng gǔ、养老yǎng lǎo、支正zhīzhèng、小海xiǎo hǎi、肩贞jiān zhēn、臑俞nào shū、天宗tiānzōng、秉风bǐng fēng、曲垣qūyuán、肩外俞jiānwài shū、肩中俞jiān zhōng shū、天窗tiān chuāng、天容tiān róng、颧髎quán liáo、听宫tīng gōng足太阳膀胱经:本经一侧67 穴(左右两侧共134穴)本经穴位:睛明jīngmíng、攒竹cuán zhú、眉冲méichōng、曲差qūchā、五处wǔchù、承光ch éngguāng、通天tōngtiān、络却luòquè、玉枕yùzhěn、天柱tiānzhù、大杼dàzhù、风门fēngmén、肺俞fèishū、厥阴俞juéyīnshū、心俞xīnshū、督俞dūshū、膈俞géshū、肝俞gānshū、胆俞dǎnshū、脾俞píshū、胃俞wèishū、三焦俞sānjiāoshū、肾shèn俞shū气海俞qìhǎishū、大肠俞dàchángshū、关元俞guānyuánshū、小肠俞xiǎochángshū、膀胱俞páng guāng shū、中膂俞zhōng lǚshū、白环俞bái huán shū、上髎shàngliáo、次髎cìliáo、中髎zhōngliáo、下髎xiàliáo、会阳huìyáng、承扶chéngfú、殷门yīnmén、浮郄fúxì、委阳wěiyáng、委中wěizhōng、附分fùfēn、魄户pòhù、膏肓gāohuāng、神堂shéntáng、譩譆yìxī、膈关géguān、魂门húnmén、阳纲yánggāng、意舍yìshè、胃仓wèicāng、肓门huāngmén、志室zhìshì、胞肓bāohuāng、秩边zhìbiān、合阳héyáng、承筋chéngjīn、承山chéngshān、飞扬fēiyáng、跗阳fūyáng、昆仑kūnlún、仆参púcān、申脉shēn mài、金门jīn mén、京骨jīng gǔ、束骨shùgǔ、足通骨zútōnggǔ、至阴zhìyīn足少阴肾经: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本经穴位:涌泉yǒngquán、然谷rángǔ、太溪tàixī、大钟dàzhōng、水泉shuǐquán、照海zhàohǎi、复溜fùliū、交信jiāoxìn筑宾zhùbīn、阴谷yīngǔ、横骨hénggǔ、大赫dàhè、气穴qìxué、四满sìmǎn、中注zhōngzhù、肓俞huāngshū、商曲shāng qū、石关shíguān、阴都yīndōu、腹通谷fùtōnggǔ、幽门yōumén、步廊bùláng、神封shénfēng、灵墟língxū、神藏shéncáng、彧中yùzhōng、俞府shūfǔ手厥阴心包经: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本经穴位:天池tiān chí、天泉tiān quán、曲泽qūzé、郄门xìmén、间使jiān shǐ、内关nèiguān、大陵dàlíng、劳宫láo gōng、中冲zhōng chōng手少阳三焦经: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本经穴位:关冲guānchōng、液门yèmén、中渚zhōngzhǔ、阳池yángchí、外关wàiguān、支沟zh īgōu、会宗huìzōng、三阳络sānyángluò、四渎sìdú、天井tiānjǐng、清冷渊qīnglěngyuān、消泺xiāoluò、臑会nào huì、肩髎jiānliáo、天髎tiānliáo、天牖tiān yǒu、翳风yìfēng、瘛脉chìmài、颅息lúxī、角孙jiǎo sūn、耳门ěr mén、耳和髎ěr héliáo、丝竹空sīzhúkōng足少阳胆经:本经一侧44 穴(左右两侧共88穴)本经穴位:瞳子髎tóngziliáo、听会tīnghuì、上关shàngguān、颔厌hàn yàn、悬颅xuánlú、悬厘xuánlí、曲鬓qūbìn、率谷shuàigǔ、天冲tiānchōng、浮白fúbái、头窍阴tóuqiàoyīn、完骨wángǔ、本神běnshén、阳白yángbái、头临泣tóulínqì、目窗mùchuāng、正营zh èngyíng、承灵chénglíng、脑空nǎokōng、风池fēngchí、肩井jiānjǐng、渊腋yuānyè、辄筋zhéjīn、日月rìyuè、京门jīngmén、带脉dàimài、五枢wǔshū、维道wéidào、居髎jūliáo、环跳huántiào、风市fēngshì、中渎zhōngdú、肆膝阳关xīyángguān、阳陵泉yánglíngquán、阳交yángjiāo、外丘wàiqiū、光明guāngmíng、阳辅yángfǔ、悬钟xuánzhōng、丘墟qiūxū、足临泣zúlínqì、地五会dìwǔhuì、侠溪xiáxī、足窍阴zúqiàoyīn足厥阴肝经:本经一侧14 穴(左右两侧共28穴)本经穴位:大敦dàdūn、行间xíng jiān、太冲tàichōng、中封zhōngfēng、蠡沟lígōu、中都zhōngd ū、膝关xīguān、曲泉qūquán、阴包yīnbāo、足五里zúwǔlǐ、阴廉yīnlián、急脉jímài、章门zhāngmén、期门qīmén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本经穴1 名 1 穴,计28 穴本经穴位:长强chángqiáng、腰俞yāo shū、腰阳关yāoyángguān、命门mìngmén、悬枢xuánshū、脊中jǐzhōng、中枢zhōngshū、筋缩jīnsuō、至阳zhìyáng、灵台língtái、神道shéndào、身柱shēnzhù、陶道táodào、大椎dàzhuī、哑门yǎmén、风府fēngfǔ、脑户nǎohù、强间qiángjiān、后顶hòudǐng、百会bǎihuì、前顶qiándǐng、囟会xìn huì、上星shàngxīng、神庭shéntíng、素髎sùliáo、水沟shuǐgōu、兑端duìduān、龈交yínjiāo任脉:“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本经穴 1 名1穴,计 24穴本经穴位:会阴huìyīn、曲骨qūgǔ、中极zhōngjí、关元guānyuán、石门shímén、气海qìhǎi、阴交yīnjiāo、神阙shénquè、水分shuǐfēn、下脘xiàwǎn、建里jiànlǐ、中脘zhōngwǎn、上脘shàngwǎn、巨阙jùquè、鸠尾jiūwěi、中庭zhōng tíng、膻中tánzhōng、玉堂yùtáng、紫宫zǐgōng、华盖huágài、璇玑xuán jī、天突tiān tū、廉泉lián quán、承浆chéng jiāng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人体穴位图谱(十四经穴;按部位分解)

人体穴位图谱(十四经穴;按部位分解)

人体穴位图谱(十四经穴;按部位分解)
凡是归属于十二经脉、任脉、督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

即我们通常说的穴位。

这些腧穴因分布在十四经循行线路上,所以与经脉关系密切,不仅具有主治本经病症的作用,而且能反映十四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病症。

分布于十四经以外的腧穴有“经外奇穴”、“阿是穴”、“耳穴”等。

随着人们医疗实践,经穴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

《内经》称有365穴,实际记载160穴左右。

《针灸甲乙经》记载349穴。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354穴。

《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等增加到359穴。

《医宗金鉴》记载360穴。

李学川的《针灸逢源》将经穴增加至361穴,并一直沿用至今。

下面的经穴图谱,分部位,按十四经
脉列出,总361穴。

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

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
取法: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肘臂
挛痛,痔疮。 应用:
肺系病——咯血配曲泽、肺俞。 哮喘孔最温针配定喘、天突、丰隆。
外经病——肘臂挛痛配曲池。 操作:直刺0.5-1寸。
•列缺(八脉交会穴之一)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 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 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
取法:两手虎口垂直交叉, 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 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 为穴。
作用:祛风宣肺,通络止痛。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
斜,偏头痛,颈项强痛,牙痛。 应用:
肺 系 病——伤风咳嗽配合谷、风门、风池。咽 喉痛、咳嗽配照海。
头项疾病——头痛,颈项强痛配后溪。口眼歪斜 配地仓。
•水沟
定 位:仰靠坐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 1/3交点处。
功 用:醒神开窍、通经活络 主 治:神志疾患:休克,昏厥,癔病,精神分裂
症,抽搐,小儿惊风。 头面疾患:中风口噤,口眼歪斜,面肿唇动,鼻塞鼻
衄。鼻炎,龋齿痛,面神经炎,面神经痉 挛。 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疾患:腰背强痛,闪挫腰痛。急性 腰扭伤。 操 作: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切); 不灸。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甲角旁 约0.1寸。
取法:0.1寸《内经》形 容为:去爪甲角如韭 叶。沿甲底部引水平 线与沿指甲桡侧缘引 垂线交点处。
作用:醒脑开窍,清热利咽。
主治: 咽喉肿痛,中风昏迷,中暑呕吐,小儿惊
风,癫狂,咳嗽,鼻衄。 应用:
急症——中风昏迷配中冲、水沟、足三 里。小儿惊风配合谷、曲池。
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
腧穴
本经共28穴:长强、腰俞、腰阳关、 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 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 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 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 龈交。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至阴穴。

足太阳膀胱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痛、痢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肝炎、胆囊炎。

泌尿生殖系统:肾炎、阳痿、睾丸炎、闭经、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

其他疾病:失眠、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关节炎,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足厥阴肝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盆腔炎、前列腺炎、疝气。

肝胆病:各种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肝脾肿大、抑郁症。

超赞的十四经路穴位图谱及口诀,不看吃亏哦!

超赞的十四经路穴位图谱及口诀,不看吃亏哦!

超赞的十四经路穴位图谱及口诀,不看吃亏哦!中医现在已经是大多数基层医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术,开展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就必须掌握穴位的基础知识。

我们都知道学习经络,配合图谱和歌诀能够强化记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类整理的十四经络速记,值得收藏!1、手太阴肺经经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2、手阳明大肠经二十大肠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寸迎香列。

3、足阳明胃经经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乘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饮,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行,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指次指之端终。

4、足太阴脾经经穴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候,胸乡周容大包上,从足经腹向胸走。

5、手少阴心经经穴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6、手太阳小肠经经穴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六十七穴足太阳,晴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于曲差,五处一五上承光,通天络却下玉枕,天柱发际大筋上,大杼风门肺厥阴,心俞督俞膈俞当,肝胆脾胃具挨次,三焦肾俞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寸半量,上次中下四髎穴,一空一空骶孔藏,会阳尾骨外边取,附分脊背第二行,魄户膏肓神堂寓,譩譆膈关魂门详,阳纲意舍胃仓随,肓门志室至胞肓,二十一椎秩边是,承扶臀股纹中央,殷门浮郄委阳至,委中合阳承筋量,承山飞扬跗阳继,昆仑仆参申脉堂,金门京骨束骨跟,通谷至阴小趾旁。

十四经脉361个穴位的详细定位(最新版)

十四经脉361个穴位的详细定位(最新版)

十四经脉361个穴位的详细定位(最新版)一、手太阴肺经穴位定位手太阴肺经穴,归属于手太阴肺经的腧穴,共11个穴位。

主治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1.中府: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针灸甲乙经》: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陷者中,动脉应手,仰而取之。

2.云门: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针灸甲乙经》:在巨骨下,气户两傍各二寸陷者中,动脉应手。

3.天府: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针灸甲乙经》:在腋下三寸,臂臑内廉动脉中。

4.侠白: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针灸甲乙经》:在天府下,去肘五寸。

5.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肘中横纹上动脉。

6.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针灸甲乙经》:去腕七寸。

7.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针灸甲乙经》:去腕上一寸五分。

8.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针灸甲乙经》:寸口陷者中。

9.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针灸甲乙经》:掌后陷者中。

10.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针灸甲乙经》:手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

11.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针灸甲乙经》: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定位手阳明大肠经穴,归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

主治:头面五官疾患、咽喉病、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十四经腧穴分寸歌及白话解

十四经腧穴分寸歌及白话解

十四经腧穴分寸歌【出处】选自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腧穴教研室主编的《针灸歌诀》。

本歌以1991年1月实施的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为依据,编入经脉英文和拼音缩写、经穴数目、经脉主治和腧穴分寸。

实用性强,易于背诵掌握,应广为推广,为学习针灸必读。

(1989年国际针灸学会联合会确定经脉名称英文缩写全部为双字母,不同于1982年版。

另外,同际标准三焦经为TE,督脉为GV,任脉为CV。

与本歌不同)(1)肺经(LU)【歌诀】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纹上动脉动,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韭叶明。

【白话解】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

“LU”是手太阴肺经国际标准命名的英文缩写,本经共11个经穴,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本经经穴主治胸肺部的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疼痛。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助,距胸中线六寸平。

中府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云门穴下l寸,距中线6寸,平第一肋间隙。

而云门恰在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天府穴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腋前纹头下3寸处,侠白位于4寸处。

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中,孔最穴在尺泽、太渊连线,腕横纹上7寸。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纹上动脉动,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指甲根外角,去指甲角韭叶明。

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简易取法两手交叉食指尽头处即是列缺。

经渠位于桡动脉桡侧,腕横纹上l寸处,太渊位于桡动脉桡侧当腕横纹桡侧端的凹陷中,鱼际穴位于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0.1寸即如一韭叶宽的地方。

2015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针灸学十四经穴表详解

2015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针灸学十四经穴表详解

经络总论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经络总论—表2 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腧穴总论—表1 十四经穴分经主治规律腧穴总论—表2 常用骨度分寸表一、手太阴肺经穴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主治概要肺系疾患,如咳、喘、咯血、咽喉痛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二、手阳明大肠经穴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本經穴位主治头面、五官、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証。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三、足阳明胃经穴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其支者,下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足阳明胃经腧穴四、足太阴脾经、穴1.经脉循行《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阴肺中府中,内也,里也。

府,指藏财物的地方。

募,汇也,聚也。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者,天气也。

”又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千金要方·序例》:“人者,禀受天地中和之气。

“张介宾曰:“中府,藏气也。

”此穴在胸中,为胸中肺气结募聚会之处,系手、足太阴之会穴,因名中府。

《黄帝内经明堂》:“府,聚也,脾肺合气于此穴,故名中府。

”腧穴是脏腑经脉之气汇聚之处,中府是肺气汇聚之处。

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本穴为手足太阴之会、肺之募穴。

募穴乃脏气结聚之处,脾肺合气于此穴,故名中府。

锁下乳上为肺气出入与储藏的中间地带,故又名府中腧、膺中腧。

云门《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会元针灸学》:“云者,云应气也,上焦如雾,云遇冷下降,遇热升腾而散走:门者司守之门户,故曰云门也。

”天之气为云,肺为五脏华盖,居五脏之上,有天之象焉。

自肺经而上行至此穴,为本经最高之所,将离胸而入臂之内,必有窍以通于臂,有门之象焉,故曰云门。

宗气从云门穴而出,宣发敷布于全身各部,润泽皮毛天府天府为经穴名。

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

代号LU3。

属手太阴肺经。

又称腋内动、腋下动脉。

天即天空,指上而言;府即聚集处。

穴在臂之上端,是肺气聚集之处,故名。

侠白《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载:“西方白色,入通于肺。

”杨上善说:“白,肺色也。

此穴在臂,候肺两厢,故名侠白。

”亦有谓穴在上膊臑部内侧,白肉凸起之前方,垂手夹腋之处。

侠,通“挟”;白:白色,为金色,指肺。

两臂下垂,该穴位于肺之两旁,故名尺泽尺即尺肤,指前臂部,泽即沼泽,为水聚处,此穴在肘部,为合穴,脉气汇聚于此,故名尺泽。

《说文》:“尺,十寸也,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尺所以指尺,规矩事也。

”《脉经》卷一:”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

从寸至尺名曰尺泽。

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

”脉诀云:“分寸为尺,分尺为寸。

”人之前膊腕横纹后1寸为关,由关至肘横纹为尺。

所谓“尺肤热”者,即指此1尺全部而言。

见此1尺之热,即知全身俱热也。

《周礼·地宫》:“泽,水之所钟也。

”尺泽者,言穴居尺部低洼之处,犹如水之有宫城也。

杨上善说:“水出井泉流注行已,便入于海,十二经脉出四支已流口(缺文,疑为‘注’字)而行至此,入五藏海泽。

谓陂、泽,水钟处也。

尺谓从此向口(缺文,疑为‘肘’字)有尺也,一尺之中脉注此处,流动而下,与水义同,故名尺泽。

”孔最孔即孔隙,最意指旺盛,此穴位局部孔隙深陷,脉气旺盛,故名孔最。

《淮南子·精神》“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

“《广韵》:”最,极也。

”本穴为手太阴肺经的郗穴,乃经气最旺之处。

杨上善谓:“孔者,空穴也。

手太阴脉,诸脉中胜此之空,穴居此脉之郄,故曰孔最也。

”列缺古代称闪电和天际裂缝为列缺,手太阴从此穴别手阳明,如天际裂缝,故名列缺。

古称天上裂缝为列缺,也称闪电为列缺。

杨上善说:“列,行列也。

此别走络,分别大经,所以称缺。

此穴列于缺减大经之处,故曰列缺也。

”《会元针灸学》:“列缺者,高骨下缺,位列经穴而生奇络,引肺细络,肺阴生阳,至缺处而交手阳明…,,故高骨下缺,肺之络穴,故名列缺。

”经渠经即经过,渠即沟渠,经气流注于此,如水经过沟渠,故名经渠。

通路为渠,穴当寸口,为肺经所行的经穴,是处为肺经经气经过的冲渠要道,因名经渠。

杨上善说:“水出流注入渠,徐行血气,从井出已流注此。

徐引而行,经谓十二经脉也。

渠谓沟渠,谓十二经脉血气流注于此穴,故曰经渠也。

”太渊太即甚大,有旺盛的意思,渊即深潭,此穴位局部深陷如渊,脉气旺盛,故名太渊。

太,古作大,同大而有加甚之义。

《说文解字》段注:“后世凡言大,而以其义形容未尽则作太”。

渊有深义,又指口中之津。

太渊为神话传说中的天池。

口之津与肺之脉内外相应,亦天地合气水津四布之象,为本经原穴。

“原”意为“源”,乃生命之源之意,故原穴为本经脉气之源,指脉气深聚之处,因而称为太渊也。

鱼际鱼即鱼类,际即边际,掌中屈拇肌隆起似鱼,此穴处其边,故名鱼际。

《说文解字》:“鱼,水虫也,象形”。

《类经·经络类》:“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

”注:“手足掌两旁丰肉处皆谓之鱼。

”际,合边之义。

《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

”吴崑注:“凡手足黑白肉分之处,如鱼腹色际,皆曰鱼际。

”此穴在手拇指本节后,掌内侧丰肉际,形如鱼腹,古称此处为鱼,或手鱼。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云:“手太阴之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因名本穴为“鱼际”。

杨上善谓:“水出井流而动也,脉出指流而上行,大指本节后象彼鱼形,故以鱼名之,赤白肉畔,故曰鱼际也。

”张隐庵:“有如鱼腹,因以名之。

”盖谓鱼处之边际也。

杨上善曰:“腕前大节之后,状若鱼形,故曰手鱼也。

”以邻近而得名。

少商少即小也,商为金声,代表肺,此穴为肺经井穴,脉气初发,故名少商。

少即幼小,微小之义。

商为古代五音之一。

金在人为肺,在音为商。

《广雅·释乐》“神农琴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

文王又增二弦,曰少宫、少商。

”少商为商之高音。

如以肺之经气从脏走手言,则商金之气至此虽达高峰,但已微弱与微小,如以肺之经气初生和所出为井言,则商金之气在此尚属幼小和刚开始发生也。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色白,入通于肺…,,其类金…,其音商。

”肺属金,金在音为商,于时为秋。

本穴为手太阴之末,交传手阳明之初,出阴经而入阳经。

动能通瘀解热,以其具金气肃清之力也,因名之以“商”。

商之气令虽属肃杀,但其初令,尚含生意,故为“少商”。

杨上善说:“手太阴脉归于肺,肺之所起处,故谓之少商也。

”阳明大肠商阳商即金声,大肠属金,阳即阳经,商阳为手阳明大肠经(金)穴,故名。

商,金也,阳明之气令也。

阳,外侧为阳。

肺与大肠为表里,五行均属金,肺为阴金,大肠为阳金,本穴为手阳明之始,承肺金清肃之气,递接而来。

借少商商金之气,由阴侧转入阳侧,阴金至此已转化为阳金矣,故名“商阳”。

张隐庵曰:“阳明司四时之秋令,而太阴主四时之清秋。

”揆之此意,则少商为秋商之初,商阳为秋商之正也,故名本穴为“商阳”。

二间二即第二,间即间隙(指穴),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第二穴,故名二间。

《说文》:“间,隙也。

从门,从月,谓月光从门而入也。

”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所溜,位于“商阳”穴之次,在手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的间陷中,故名二间。

三间三即第三;阔即间隙,指穴位,此穴是手阳明经的第三穴,故名三间。

间指容,即居处之意,此穴在本节后方,即第三节之后者,名三间。

合谷合即结合;谷即山谷,此穴在第一、二掌骨结合处,局部呈山谷样凹陷,故名合谷。

合为开合、结合、合拢之意。

谷即山洼无水之地,又指肌肉之结合处,《黄帝内经素问》谓:“肉之大会为谷。

”本穴取意古之山名,以肉之大会为谷,二处相连为合,又有交结、集会之意。

食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峰。

又本穴在拇指食指歧骨间,大凹隙中,故喻之为“谷”。

更有少谷、间谷来与交会,故名“合谷”。

阳溪阳为阴之对,指阳经;溪即沟溪,此穴属手阳明经,局部呈凹陷,像山间沟溪,故名阳溪。

溪,同谿。

《黄帝内经素问》云:“肉之小会为溪。

”凡经气行至凹隙处,取名溪、谷、渊、池、泉、海。

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所行,居手腕的背侧,其位属阳,当伸拇长肌腱与伸拇短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形似溪涧,故名阳溪。

偏历偏即偏离,历即行走,手阳明脉从此穴偏离别行手太阴脉,故名偏历。

偏,不平不正之义。

《说文》“历,过也。

”《论衡·超奇》:“上通下达谓之历。

”此穴当桡骨之桡侧偏背侧处,位于前臂之偏旁,并从此分出旁支,斜络于太阴也。

经脉之气由此经历而过,别走太阴,故名偏历。

杨上善谓:“手阳明经上偏出此络,经历手臂,别走太阴,故曰偏历也。

”温溜温即温暖,溜即流通,此穴有温通经脉之功,善治肘臂寒痛,故名温溜。

《广韵》:“温,暖也”。

溜,通流,水流貌。

经脉之气至此穴如温水而溜过,故名温溜。

别名蛇头,一名逆注。

若握拳视此穴处肌肉(桡侧腕伸肌)隆起如蛇头,头向下,经脉由此而上。

下廉下即下方,廉即边缘,此穴在局部隆起肌肉侧缘下方,故名下廉。

廉者,前臂上段偪仄隆起之象也。

下廉、上廉二穴在前膊外侧,肉稜凸起处。

在侧稜下端者为“下廉”,在侧稜上端者为“上廉”,以其所在部位而得名也。

上廉上即上方,廉即边缘,此穴在局部隆起肌肉侧缘的上方,故名上廉。

《说文》:“上,高也。

”对下而言。

廉,有侧边之义。

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臂上廉”,因穴在此处,故以其所在部位之名而为穴名“上廉”。

手三里手即上肢,三为数字,里乃居也,此穴居上肢肘髎穴下3寸,故名手三里。

手是上肢之泛称。

三,数名。

里,似有三穴之意,大肠与胃,同属阳明,在肘膝之下各有三穴,其名亦同。

即在肘前有本穴及上廉、下廉,在膝以下有三里、巨虚上廉、巨虚下廉。

《黄帝内经素问》言:“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以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

”天地万物主从之气,得其中和之宜,则生长成藏各得其用。

失其中和之宜,则交通不表,风雨不节,人物即因之生病。

三里之穴,能治上中下三部之病,故名“三里”,以其功用而得名。

本穴在臂,故名“手三里”。

本穴定位,多谓曲池下2寸。

若于曲肘尖处量之,则为三寸,故名“三里”。

曲池曲即弯曲,池即池塘,指体表凹陷,屈肘取穴,在肘横纹桡侧端陷中,故名曲池。

《书·洪范》“木曰曲直。

”曲有屈曲不直之义;《广韵》:“停水曰池。

”穴在肘外侧,屈肘时当肱骨外侧与肘横纹桡侧端之中点陷凹中,屈肘穴处凹陷,其形如池,故名曲池。

肘髎肘即肘部,髎为骨隙,肘髎穴在肘部,靠近骨隙处,故名肘髎。

《说文》:“肘,臂节也。

”段注:“肱与臂之间曰肘。

”髎,有深空之义,或作“窌”。

此穴在肘关节之直上,当肱骨外上髁的上方与肱三头肌之间陷凹中,故名肘髎。

手五里手即上肢,五喻中数,里乃居也,手五里穴距天府五寸,正居大脉之中央,故名手五里。

在曲池上3寸之处,若自肘尖处向上量之,适得5寸。

以古说一寸为一里计之,故名“五里”。

此穴居经隧之要害处,《黄帝内经灵枢·玉版》载:“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脏之气尽矣。

”穴系五脏之气,故名五里。

五里有2穴:一属足厥阴肝经,“在羊矢下,去气冲三寸”《针灸甲乙经》卷九称:“足五里。

”;一为本穴。

《针灸甲乙经》卷七始称“手五里”,以别其所在部位。

臂臑臂,通指上肢,臑指上臂,臂臑穴于上臂臑外,故名臂臑。

《说文》:“臂,手上也。

”上肢统可称为臂。

凡肉不着骨之处,可由肉上下通透者,即称“臑”。

本穴正当上膊肉不着之处,故名之。

肩髃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

《广韵》:“肩,项下。

”《说文》:“髃,肩前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