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正丁酯MSDS
表- 丙烯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表- 丙烯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73883519e87101f69e3195e9.png)
标识
中文名:丙烯酸正丁酯[抑制了的]
危险货物编号:33601
英文名:n-butyl acrylate
UN编号:2348
分子式:C7H12O2
分子量:128.17
CAS号:141-32-2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熔点(℃)
-64.6
相对密度(水=1)
0.89
相对密度(空气=1)
4.42
沸点(℃)
145.7
饱和蒸气压(kPa)
1.33/35.5℃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900mg/kg(大鼠经口)/2000mg/kg(兔经皮)
LC50:14305 mg/m3(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灭火方法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9.9
引燃温度(℃)
275
爆炸下限(v%)
1.2
建规火险分级
乙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碱、强酸。
危险特性
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不宜大量或久存,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伤。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泄漏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放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少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吸附,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专用收集器,回收或运到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3危险化学品丙酸正丁酯(丙酸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MSDS
![3危险化学品丙酸正丁酯(丙酸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MSDS](https://img.taocdn.com/s3/m/7d45e1ec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7.png)
0.88
相对密度(空气=1)
4.49
沸点(℃)
145.5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醚、酮、烃类。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毒性
LD50:
LC50:
健康危害
在工业生产中未发现对人的危害。给动物致死量时发生皮毛粗糙、共济失调、气急、呼吸困难、抽搐和体温降低。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16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427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和容器损坏。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丙烯酸丁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丙烯酸丁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4530a3d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8.png)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丙烯酸丁酯化学品英文名:Butyl acrylateCAS:141-32-2分子式:C7H12O2分子量:128.17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易燃液体和蒸气。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皮肤致敏物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226易燃液体和蒸气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335可引起呼吸道刺激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32+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37+P313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P333+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丙烯酸丁酯危险特性及处置措施表
![丙烯酸丁酯危险特性及处置措施表](https://img.taocdn.com/s3/m/f470707087c24028905fc345.png)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毒
性
及
健
康
危
害
健康危害
车间卫生标准:前苏联(mg/m3)
10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防护处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
漏
处
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存
运输
注意
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不宜大量或久存。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丙烯酸正丁酯危险特性及处置措施表
标
识
中文名
丙烯酸正丁酯
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 危险、有害识别表
![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 危险、有害识别表](https://img.taocdn.com/s3/m/8ed4f17a1a37f111f0855b79.png)
漏
处
理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限制性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标
识
中文名: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丙烯酸正丁酯
英文名:n-butyl acrylate(inhibited);
butyl 2-propenoate
危规号:33601
分子式:C7H12O2
分子量:128.2
UN号:2348
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液体
CAS号:141-32-2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水果香味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熔点/℃:-64.6
临界温度/℃:327
相对密度(水=1):0.90
沸点/℃:145~149
临界压力/MPa:2.94
相对密度(空气=1):4.42
最小引燃能量/mJ:
饱和蒸汽压/kPa:0.43(20℃)
燃烧热/(kJ·mol-1):4073.2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燃烧性:易燃
闪点/℃:36
聚合危害:聚合
引燃温度/℃:267~292
爆炸极限/%:1.3~9.9
稳定性:稳定
丙烯酸丁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丙烯酸丁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6030abc4a6c30c2259019ef5.png)
危险性类别:
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危险货物包装标志:5
包装类别:
Ⅲ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不宜大量或久存。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熔点(℃):
-64.6沸点(℃):145.7
饱和蒸汽压(kPa):
1.33/35.5℃
相对密度(水=1):
0.89相对密度(空气=1):4.42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燃烧热(kj/mol):
燃烧爆炸危险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光照。燃烧性:易燃建筑火险分级:乙
闪点(℃):
37自燃温度(℃):275
爆炸下限(V%):
1.2爆炸上限(V%):9.9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
能发生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强酸。
灭火方法: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丙烯酸丁酯
标识
中文名:
丙烯酸丁酯英文名:n-Butyl acrylate
分子式:
C7H12O2分子量:128.17
CAS号:
141-32-2RTECS号:UD3150000
丙烯酸丁酯MSDS
![丙烯酸丁酯MSDS](https://img.taocdn.com/s3/m/bc72803f4b35eefdc8d333b8.png)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PC-TWA(mg/m3):25;
理 化 特 性
无色液体。pH: 熔点(℃):-64.6
相对密度(水=1):0.89 沸点(℃):145.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4 分子式:C7H12O2
分子量:128.17 主要成分:含量≥99.5%。
饱和蒸气压(kPa):1.33(35.5℃)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或泡沫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丙烯酸丁酯处置方案
![丙烯酸丁酯处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42ef0a90c69ec3d4bb750b.png)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正丁酯化学品英文名称:n-butyl acrylate;BAM(for short)二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丙烯酸丁酯分子式: C7H12O2相对分子量:128.17O结构式:H2C=CH—C—OCH2CH2CH2CH3化学类别:酯类;乙烯基单体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号丙烯酸丁酯 100% 000141-32-2三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III级危害(中度危害)。
警告!其蒸汽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中毒的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呛入气管可致肺受损。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环境污染应给予特别注意。
爆炸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
NFPA分类: H2;F2;R2;IP4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的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至少15分钟。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的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吸氧。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立即给饮大量温水、催吐。
就医。
五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温或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较远的地方,遇明火引起回燃。
本品有自聚爆炸危险性。
遇大火时,消防人员必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碳(窒息)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灭火方法:尽可能移出容器。
否则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消防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大量泄露处理应戴自给式正压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
灭火剂:蛋白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丙烯酸正丁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丙烯酸正丁酯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45eee0ca866fb84ae55c8d7d.png)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丙烯酸正丁酯[稳定的]化学品英文名:n-butyl acrylate,stabilized化学品别名:-CAS No.:141-32-2EC No.:205-480-7分子式:C7H12O2产品推荐用途:请咨询生产商。
产品限制用途:请咨询生产商。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对皮肤有刺激性。
跟皮肤接触可能会引起敏化作用。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对水生物有毒。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 GB 30000-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液体,类别 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 2;皮肤敏化作用,类别 1;眼损伤/眼刺激,类别 2A;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呼吸道刺激,类别 3;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 2;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 3。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易燃液体和蒸气,造成皮肤刺激,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造成严重眼刺激,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丙烯酸正丁酯是什么
![丙烯酸正丁酯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a0598c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1.png)
丙烯酸正丁酯是什么
丙烯酸正丁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被称为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
其化学式为C7H12O2,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难闻的气味。
丙烯酸正丁酯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在各种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丙烯酸正丁酯主要通过丁烯与丙烯酸反应而来,可以作为一种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用于涂料、油漆、胶水、塑料和纤维等领域。
除此之外,丙烯酸正丁酯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具有高的溶解度以及易于挥发,具备着良好的可调性。
在各种应用领域中,丙烯酸正丁酯的应用价值都是非常高的。
比如在涂料和油漆领域,丙烯酸正丁酯可以作为一种优秀的增塑剂,可以使涂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性能稳定性,同时也能增加涂料的光泽度和耐久性。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纤维生产中的聚合物单体,用于生产塑料产品,如各种塑料薄膜、管材、瓶子等。
丙烯酸正丁酯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如作为一种清洁剂,用于清洗汽车、花纹玻璃等物品的油污;作为一种燃料成分,用于航空燃料和燃料添加剂,是一种具有重要作用的燃料;还有一些异丁基
己基的丙烯酸酯可以作为一种药品中间体,用于制造抗生素、香料、维生素和环氧树脂等。
然而,丙烯酸正丁酯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一些危险在所难免,它有一定的毒性和挥发性,并且还容易燃烧,所以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安全。
此外,它也需要在储存和运输中进行特殊的包装和处置,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总之,丙烯酸正丁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学品,在化工、医药、食品领域等多个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虽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但只要正确合理地使用和储存,在各种领域中发挥出它的最大用途,这种有机化合物还将会持续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价值。
丙烯酸丁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MSDS(完整版)
![丙烯酸丁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MSDS(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4fa76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5.png)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化学品英文名:n-butyl acrylate(inhibited);butyl 2-propenoate供应商名称:供应商地址:供应商电话:邮编:供应商传真:电子邮件地址: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用于生产树脂、涂料、粘合剂、乳化剂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易燃液体和蒸气,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皮肤致敏物-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H226:易燃液体和蒸气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335: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H401:对水生生物有毒H412: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应急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P321: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的)。
丙烯酸正丁酯
![丙烯酸正丁酯](https://img.taocdn.com/s3/m/c1f86d2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9.png)
丙烯酸正丁酯简介丙烯酸正丁酯(Acrylic butyl ester),化学式为C7H12O2,是丙烯酸与正丁醇反应生成的酯类化合物。
丙烯酸正丁酯具有较低的毒性和挥发性,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溶剂和化工原料。
其呈无色液体,在自然界中不易分解,而且与许多常见物质相容性良好。
本文将介绍丙烯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主要用途及安全注意事项。
制备方法丙烯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1. 酯化反应丙烯酸正丁酯可通过丙烯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制备。
具体步骤如下:1.将适量丙烯酸和正丁醇按摩尔比例混合,加入催化剂(例如硫酸、盐酸等)。
2.在反应釜中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进行调整。
通常在高温、低压和适当的反应时间下进行。
3.反应结束后,通过分离漏斗将有机相(包含丙烯酸正丁酯)与水相分离。
4.用无水盐和橡胶塞过滤有机相,得到纯净的丙烯酸正丁酯。
2. 丙烯酸酯化反应丙烯酸正丁酯还可通过丙烯酸与正丁醇在氯化钠催化下反应制备。
具体步骤如下:1.将适量丙烯酸和正丁醇按摩尔比例混合。
2.在反应釜中加入氯化钠,并加入足够的溶剂(例如正己烷)。
3.将混合溶液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调整。
4.反应结束后,通过分离漏斗将有机相(包含丙烯酸正丁酯)与水相分离。
5.用无水盐和橡胶塞过滤有机相,得到纯净的丙烯酸正丁酯。
主要用途丙烯酸正丁酯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1.涂料和胶粘剂:丙烯酸正丁酯可用作涂料和胶粘剂的稀释剂,能够提供良好的涂料流动性和粘接性能。
2.高级合成材料:丙烯酸正丁酯可用作聚合物合成的原料,用于制备高级合成材料,如高性能树脂、弹性体和纤维。
3.溶剂:由于丙烯酸正丁酯具有较低的毒性和挥发性,因此可用作溶剂,用于制造化妆品、油漆、印刷油墨等产品。
4.塑料添加剂:丙烯酸正丁酯可用作塑料添加剂,能够提高塑料的柔韧性和透明度。
安全注意事项在使用丙烯酸正丁酯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避免吸入气体、溶液或蒸汽,以免引起呼吸道和眼睛刺激。
丙烯酸正丁酯的别名
![丙烯酸正丁酯的别名](https://img.taocdn.com/s3/m/8b406d9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5.png)
丙烯酸正丁酯的别名丙烯酸正丁酯的别名丙烯酸正丁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7H12O2。
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可以用于制造塑料、涂料、胶水等产品。
以下是关于丙烯酸正丁酯的别名、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的详细介绍。
一、别名1. 丁氧基乙烯2. 2-Propenoic acid butyl ester3. Butyl acrylate4. Acrylic acid butyl ester5. Butyl propenoate6. Propenoic acid, butyl ester二、性质1.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2. 沸点:147℃。
3. 熔点:-69℃。
4. 相对密度(20℃):0.8868。
5. 折射率(20℃):1.4100。
6. 稳定性:稳定,但遇到氧化剂会发生反应,产生过氧化物。
7. 溶解性:可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三、制备方法1. 以正丁醇和丙烯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备。
2. 反应方程式:CH2=CHCOOH + CH3(CH2)3OH →CH2=CHCOO(CH2)3CH3 + H2O3. 反应条件:在硫酸催化下进行,反应温度为60-70℃,反应时间为4-6小时。
4. 产品分离:用水洗涤混合物,然后用蒸馏法将丙烯酸正丁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四、应用领域1. 制造塑料:丙烯酸正丁酯可以和其他单体共聚,制造成聚合物。
它可以用于制造塑料袋、塑料薄膜、塑料瓶等产品。
2. 制造涂料:丙烯酸正丁酯可以和其他单体共聚,制造成聚合物。
这种聚合物可以用于制造涂料。
3. 制造胶水:丙烯酸正丁酯可以和其他单体共聚,制造成聚合物。
这种聚合物可以用于制造胶水。
4. 其他应用领域:丙烯酸正丁酯还可以用于制造油墨、纺织助剂等产品。
五、安全注意事项1. 丙烯酸正丁酯具有刺激性气味,应避免吸入其蒸汽。
2. 丙烯酸正丁酯可引起眼睛和皮肤刺激,应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等。
丙烯酸丁酯 MSDS
![丙烯酸丁酯 MSDS](https://img.taocdn.com/s3/m/4f12985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f.png)
标识
中文名:丙烯酸丁酯
英文名:n-butyl acrylate
分子式:C7H12O2
分子量:128.17
CAS号:141-32-2
危规号:33601
理化性质
性状:无色液体。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熔点(℃):-64.6
沸点(℃):145.7
相对密度(水=1):0.89
临界温度(℃):
引燃温度(℃):275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强酸。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贮运
包装标志:20 UN编号:2218包装分类:Ⅱ
包装方法:小开口塑料桶;玻璃瓶、塑料桶外木板箱或半花格箱。
储运条件: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在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5℃(装于受压容器中例外)。防止阳光暴晒。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不宜大量或久存。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镜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06危险化学品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理化特性表理化特性表MSDS
![06危险化学品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理化特性表理化特性表MSDS](https://img.taocdn.com/s3/m/7e11daf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f.png)
燃烧性:易燃 闪点(闭):37℃
爆炸极限:下限(%)1.2;上限(%) 9.9
引燃温度:275℃ 最大爆炸压力: 无资料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 聚合;避免接触条件:光、热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强酸。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危险特性: 易燃,遇明火、高热能或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温度的上升而急剧加剧。
储运包装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不宜大量储存和久存,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美国TVL-TWA:ACGIH 10ppm,52mg/m3
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理化特性表
标
识
中文名:丙烯酸丁酯(抑制了的)
英文名:n-buyl acrylate;
分子式:C7H12O2
分子量:128.17
CAS号:141-32-2
化学类别:丙烯酰基化合物
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丙烯酸正丁酯 最大安全存储量
![丙烯酸正丁酯 最大安全存储量](https://img.taocdn.com/s3/m/d1bfb3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7.png)
丙烯酸正丁酯最大安全存储量丙烯酸正丁酯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制造柔性涂料、胶水、塑料等。
它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其安全存储。
在存储丙烯酸正丁酯时,我们应当遵循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以确保人身安全和防止环境污染。
首先,安全存储丙烯酸正丁酯应选择合适的存储设施。
推荐使用防火、防爆、通风良好的存储设备,例如特制的防火柜、储罐或储存区域。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防止丙烯酸正丁酯的泄露或蒸发,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其次,存储区域应远离明火、高温和火源。
丙烯酸正丁酯是易燃物质,其闪点较低,因此在存储时必须避免火源的存在。
存储区内不得存放易燃物品或其他化学品,以免产生化学反应。
若有条件,最好将存储区域设立在防火墙后面,以增加安全系数。
第三,储存丙烯酸正丁酯需要做好温度控制工作。
正确的温度范围有助于保持丙烯酸正丁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过低的温度可能会导致液体凝固和储存容器爆裂,而过高的温度则容易引发蒸气或爆炸。
因此,储存区应进行恒温处理,并配备温度监测设备,及时检测温度变化。
第四,存储丙烯酸正丁酯应使用标准的储藏容器。
推荐使用防腐蚀、防静电、耐压强度好的容器,例如玻璃瓶、钢桶或塑料桶。
容器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要好,以防止丙烯酸正丁酯泄露或腐蚀容器。
同时,储藏容器上应标明明确的信息,例如物品名称、危险性及相关的安全警示标志,以便于辨识和紧急处理。
第五,储存区域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定期检查和维护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检查内容包括容器的完整性、密封性、标志的清晰度等。
对于有问题的容器,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第六,存储丙烯酸正丁酯时要做好防火和泄露应急措施。
应配备灭火器材和应急处理设备,并保证员工了解使用方法。
一旦发生泄漏或火灾,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并确保人员迅速疏散,保护自己的安全。
总之,存储丙烯酸正丁酯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只有遵循正确的存储方法和安全措施,才能确保员工、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丙烯酸正丁酯密度
![丙烯酸正丁酯密度](https://img.taocdn.com/s3/m/0a4a2c5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4.png)
丙烯酸正丁酯密度丙烯酸正丁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7H12O2,分子量为128.17 g/mol。
它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
丙烯酸正丁酯在常温下为液体,密度为0.886 g/cm³。
丙烯酸正丁酯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作为溶剂、涂料和树脂的原料,也可以用于合成纤维、塑料、橡胶和医药等领域。
由于其良好的溶解性和化学稳定性,丙烯酸正丁酯被广泛应用于油墨、胶粘剂和聚合物材料等行业。
丙烯酸正丁酯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大小,通常以克/立方厘米(g/cm³)表示。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物理性质,它受到温度、压力和纯度等因素的影响。
丙烯酸正丁酯的密度为0.886 g/cm³,这意味着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为0.886克。
丙烯酸正丁酯的密度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丙烯酸正丁酯分子由丙烯酸基团和正丁酯基团组成,丙烯酸基团含有双键结构,使得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导致丙烯酸正丁酯的密度较高。
另外,正丁酯基团也会对密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相对较小。
实际上,丙烯酸正丁酯的密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丙烯酸正丁酯的密度对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生产中,密度的准确测量可以帮助确定丙烯酸正丁酯的质量和纯度,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在实验室研究中,密度的测量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为了准确测量丙烯酸正丁酯的密度,通常采用比重瓶、密度计或气体比重计等仪器。
在实验操作中,首先要确保仪器的清洁和干燥,然后将丙烯酸正丁酯注入到仪器中,避免产生气泡和振荡。
接下来,将仪器放置在水平平台上,等待温度稳定后进行测量。
通过仪器上的刻度或计算公式,可以得到丙烯酸正丁酯的密度值。
丙烯酸正丁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其密度为0.886 g/cm³。
密度是丙烯酸正丁酯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可以通过适当的仪器测量得到。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https://img.taocdn.com/s3/m/da87109d227916888486d7e6.png)
对人体危害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中等刺激作用。
急救
应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严重者就医诊治。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呼吸困难时,给予吸入碳合气(氧气和6%二氧化碳的混合气)或进行人工呼吸。
防护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如无分散剂,可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掩埋。被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大面积泄漏周围应设雾状水幕抑爆。
贮运
包装标志:易燃液体UN编号2531包装分类:Ⅱ
包装方法:玻璃瓶、镀锌铁桶装。并加适量的阻聚剂,在容器内留一定空间使有一定量的氧。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相对密度(空气=1):4.9
燃烧热(KJ/mol):
最小点火能(mJ):
饱和蒸汽压(kPa):653(20℃)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
闪点(℃):52
聚合危害:聚合
爆炸下限(%):2
稳定性:
爆炸上限(%):8
最大爆炸压力(MPa):
引燃温度(℃):259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标识
中文名: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英文名:n-butyl methacrylate
分子式:C6H10O2
分子量:142.2
CAS号:
危规号:33601
理化性质
性状:无色具有甜味的酯气味的液体。
溶解性:不溶于水,能与醇、醚混溶。
熔点(℃):
沸点(℃):160
相对密度(水=1):0.93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接触、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
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无资料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受热、火源、高温
聚合危害:
不聚合
分解产物:
无资料
急性毒性:
LD50:900mg/kg(大鼠经口);2000mg/kg(兔经皮)
LC50:14305mg/m3,4小时(大鼠吸入)属于低毒类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无资料
刺激性:
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0mg/24小时,轻度刺激。家兔经眼:50mg,轻度刺激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
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强烈反应。
废弃注意事项:
无资料
危险货物编号:
33601
UN编号:
2348
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pH:
无资料
熔点(℃):
-64.6
相对密度(水=1):
0.89
沸点(℃):
145.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42
分子式:
C7H12O2
分子量:
128.17
主要成分:
纯品
饱和蒸气压(kPa):
1.33(35.5℃)
丙烯酸正丁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储存注意事项:
储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卤素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中国MAC(mg/m3):
未限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10
TLVTN: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丙烯酸正丁酯
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
n-butyl acrylate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
253
CAS No.:
141-32-2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丙烯酸正丁酯
141-32-2
危险性类别:
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致敏性:
无资料
致突变性:
无资料
致畸性:
无资料
致癌性:
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可疑阳性,人类无可靠数据
生态毒理毒性:
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
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废弃物性质:
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ACGIH10ppm,52mg/m3[皮]
TLVWN:
未限定标准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溶剂解析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87
闪点(℃):
37
爆炸上限%(V/V):
9.9
引燃温度(℃):
275
爆炸下限%(V/V):
1.2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粘合剂、乳化剂
其它理化性质: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