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岱召历史文化名村的特色及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岱召历史文化名村的特色及发展

1背景和概况

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右旗美岱召镇美岱召村入选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评选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名单。美岱召村历史悠久,古城召保存完好,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美岱召村目前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村落格局和基本建筑布局形制,适合作为地区村落整体保护发展的典范,应在历史名村的保护中抢得先机,探索出呼包鄂地区古村落保护历史文化和发展新型产业相结合的路子,让历史古村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美岱召村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族大青山下。南望黄河,背依宝丰山,东有美岱沟,西有干沟,属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管辖,西距萨拉齐镇20km。110国道和京藏高速公路像2条巨幅的哈达,横呈于村庄面前。村后山势险峻,村内树木葱郁。村中央的美岱召,是土默川上一个璀璨的明珠,前来旅游观光者,无不赞赏其精美而独特的城寺建筑,无不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魅力所倾倒。

2历史特色和价值定位

2.1历史特色

1)大明金国,板升都城。成吉思汗17世孙阿拉塔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领导土默特部后,在宝丰山下建起大板升城(今美岱召城),并以此为基地,率领土默特部西征东扩,南讨北伐,建立了东至辽东,西达青藏的强大汗国———金国(阿拉坦,汉意为金),大板升城成为蒙古金国最初的都城,当时的萨拉齐称厂汗圐圙,因其牧主专为居住在美岱召的阿拉塔汗家族提供奶制食品,故称其为“萨拉齐”(汉意为“奶食品制造者”)。隆庆五年(公元1570年),阿拉塔汗在妻子钟金哈屯(三娘子)的辅助下,达成“隆庆和议”。次年,明朝奉阿拉塔汗为顺义王,阿拉塔汗奉明朝为正朔,称自己建立的国家为“大明金国”,大板升城仍为其都城,明廷赐名“福化城”,一直到1580年,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建成后,汗廷东迁。2)依山傍水,城寺合一。美岱召背靠大青山,南望黄河水,景色优美,建筑独特。城召仿中原汉式,将蒙藏文化融于其中,是一座“城寺结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庙。召庙内有大量壁画,对于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筑史、美术史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3)蒙汉交融,脉络清晰。阿拉坦汗主

政敕勒川的初期,这里的蒙古人依然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在我国进入明王朝时期,由于官吏和地主的剥削及压迫,许多靠近边关的劳苦大众走出关外,谋求新的生活,其中多数逃亡到敕勒川。开明智慧的阿拉坦汗,看到了这些背井离乡的汉人掌握的手工艺和农耕技术,收留并鼓励其在敕勒川发展农业,建设家园,才有了敕勒川上“开良田数千顷”“村连数百”的繁荣盛景。据相关历史文献统计,明万历间,敕勒川的汉人高达十余万。

2.2价值定位

1)“政教合一”文化的稀有载体。最初的美岱城召是汉人为阿拉塔汗主政敕勒川而修建的政治中心,至明穆宗隆庆五年,佛教红黄两派相争,黄教喇嘛到敕勒川传教,说服了原先信奉萨满教的阿拉塔汗及其贵族官员,阿拉塔汗还邀请西藏活佛索南嘉措到敕勒川弘法传教,自此,黄教在敕勒川开始盛行,明朝廷颁给阿拉坦汗金字番经及遣喇嘛番僧传习经咒,阿拉坦汗和索南嘉措在青海举行了盛大的会晤仪式并修建了历史上著名的仰华寺,并互赠尊号,美岱城召自然成为黄教在敕勒川的弘法中心。也就造成了美岱城召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作为理政、弘法、人居的集合体,实属世界罕见的一种现象。2)走西口文化的历史见证。美岱召晋绥故道俗称陈大路,在美岱召村南约1km处,东西向。故道东面从陶思浩村延伸至协力气村分岔,上路经同美岱召村而过向西延伸,下路在美岱召村南、马场村北,向西延伸。现吕家村后仍有几百米长的一段古道遗迹依稀可见。清代,山西汉人走西口出口外,取道杀虎口,步行十多天才能到达美岱召一带。清乾隆年间开垦蒙地,“二饼饼”车、骡驮桥等都要往来穿梭于山西、晋绥故道。如此的车马人流在当时来说,一定是可观的。1945年贺龙大军打包头,向东转战,也从晋绥故道而来,路过美岱召村。傅作义部队的大炮车在通过美岱召村时,曾被美岱召沟的山洪冲走过。晋绥故道对繁荣塞外经济起过很大作用,但它也给美岱召一些人留下过历史的痕迹。随着1923年平绥铁路的贯通,到日伪时期绥蒙公路的维修,晋绥故道才渐渐失去它昔日的繁荣与辉煌而退出了历史舞台。3)明清蒙汉商贸活动的研究范本。明、清时期,土默川丰州滩既是通往漠北的必经之地,也是与中原、西方的联通要道。明末,阿勒坦汗驻牧丰州滩后,主动与明廷通贡互市,恢复蒙汉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一定要有承载商贸活动的场所才能实现,而美岱召村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4)塞外板升文化的典范。元朝灭亡后,

汉族地区农民受到封建主的严重剥削,再加上中原不断发生战争,而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地区却比较富裕和自由,于是大量的汉族平民不断逃入广袤的大草原躲避灾难,却遭到草原封建主的驱赶。占居土默川的封建主阿勒坦汗很快发现,汉人进入草原后,不断地开荒种地为草原上的牧民解决了粮食、蔬菜、马草等让他困惑已久的问题。除此,进入草原的汉人还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带到草原上,造船、炼铁、种植等技术解决了游牧民族很多生活问题,汉人的进入不但不影响牧业还促进了牧业的发展,于是阿勒坦汗开始欢迎大量的汉人进入草原,并按工种不同将汉人分类聚居,现在的“察素齐”就是过去造纸的汉人聚居的地方,“萨拉齐”是挤奶人聚居的地方,“毕克齐”是书写的人居住的地方。于是,汉人聚居的村落就成为一个个“板升”。“板升”渐成草原重镇。随着汉人的继续进入,草原上一个个小小的“板升”逐渐发展为工业、农业、造纸业、牧业等不断完善的城镇,直至发展成如今的大城市。历史学家王俊杰说,“板升”的出现是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历史上的重大事情。

3发展构想

通过对美岱召的深入分析,让人不由得会对美岱召、藏传佛教和现行哲学观之间产生些许联系,如图1所示。“缘起性空”(格鲁派教义)缘起: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即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因果法则。佛教的欲界(现在)、色界(过去)和无色界(未来),在这里,分别对应:有情居所的凡间世俗———村寨、市场等,尘世大众;清净色质的修行之所———召庙、经殿和僧侣等寺庙主体建筑,居住修行僧侣;无形有神的自在世界———象征涅槃世界,居得道神佛仕。哲学解释:1)关系的演绎———大中小各层空间之间既独立又关联,反映时间和空间之间、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2)境界的升华———从物质到精神,人生境界的层层递进、升华。佛教文化和哲学价值观仿佛在追求价值、感悟幸福的新时代背景下有了新的升华和融合。

4空间布局

通过对地域风水结构的解读,找到能够统御美岱召整体空间结构的宝丰塔,进而顺应山势往南侧黄河方向推移,将美岱召村分为三大功能板块:外围板块、中心板块和入口板块。外围板块———周围山坡谷地为主,坡度较陡,以树林果园等自然要素为主,可小规模点缀式开发。三大空间表现形式为:守望、传承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