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行知先生《中国教育改造》的心得体会
生活即教育
《中国教育改造》读书随笔最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被行知先生的思想所深深打动。
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既反对“老八股”教育,又反对“洋八股”教育,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
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胶片与”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
“生活教育”学说是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富有时代特色,收到进步教师和劳苦群众欢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
陶先生在第一章写的试验教育与新教育中将旧教育的弊病归为五类,一曰,依赖天工;二曰,沿袭旧法;三曰,帥任己易;四曰,仪形他国;五曰,偶尔尝试。
在深层次上上剖析了中国教育的弊端。
中国需要新教育,什么是新教育?什么是旧教育?“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
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
”现如今,看到如此的解释都不免耳目一新。
所谓的心,并不一定是现在或未来的;所谓的旧,并不一定就是过去的。
我们如今津津乐道的新教育,也许在老先生的眼中早已是旧教育了。
新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制度即为学制。
我们对于学制应持有四个态度:“一、虚心讨论研究实验,以构成面面顾到之学制二、对于国外学制的经验,应该明辨善举,绝不可舍己从人,轻于吸收三、欢迎新学制出现的时候,也得回头看看掉了东西没有四、学制是个重要问题,但只是前程万里的第一步。
”我们现在所用的学制采用的是美国的“六三三”学制,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是有可取之处的。
“分支型”是模仿苏联,其目的是要按照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培养方式。
现在的教育是将学生的成绩作为选择培养方式的标准,已失去初衷。
谈及职业教育,不得不说。
现今的教育系统中,职业教育并不受重视,甚至有较大的偏见。
大家普遍认为学习不够努力,成绩不够好的学生就应当去职业教育学校。
2023年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15篇
2023年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15篇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1读书是我的最爱,我在工作之余抽时间来读自己喜欢的书,对自己有用的书,近来我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
陶行知先生是人民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
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办学实践启发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陶子”,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高尚品德,是我们广大教师的指路明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认真地向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学习。
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知道陶先生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
读了陶先生的__,深有体会: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把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
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
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
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
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
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
今天我们的教育教学脱离生活已越来越远。
孩子们成天埋于书堆里,以高分遮面。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022育人如栽花,润物细无声—读《中国教育改造》有感
育人如栽花,润物细无声—读《中国教育改造》有感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由一生致力于现代教育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著的《中国教育改造》这本书,这本书出版于1928年,时隔近百年的时间,如今读来却依然对我们教育的发展有着启迪作用。
在书中,陶先生所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感悟先生教育理念的同时,我深深明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关注每一个儿童的需要、兴趣和发展的可能,从而实现他们的特色性成长。
我深刻领悟到,幼儿教育的关键其实就是忠于孩子本身,比起更加直白的教育,具有艺术诗性以及游戏体验的课程才是真正适合幼儿的教学设计,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坚持的是发现孩子们的特质并妥善看护,耐心引导,幼儿教育不应当是一名固定的套路式、格式化的机械运动,而应当是动态的交互,关注每一个儿童的需要、兴趣和发展的可能,从而实现他们的特色性成长。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进行了反思,一直以来我都坚持去丰富课程的形式,但是却忽略了教育其实是与缪斯心性相通,尤其是幼儿教育,需要我们更忠于孩子,而当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这是要求我们从教者越来越关注孩子们的能力的建设,这种能力不再应该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能背多少首古诗,做多难的算术题,它应当面向社会发展,且终身伴随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贴近教育的本质,即培育一种品格、一种能力、一种灵魂。
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和一生践行的:“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也希望我一直在路上,捧着一颗为教育奋斗的初心,做个有心人,我会始终铭记这本书带给我的体悟,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继续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彼此学习,彼此进步。
古语有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这句话一直悬挂在我的脑海里,时时进行自我鞭策。
我希望在从师之路上,永远谦卑,永远抱着学习的心态,在不断的进取中,实现我心中的教育梦!。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8篇)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8篇)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范文篇1最近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受到很大触动,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是陶先生在1927年在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校训。
他强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之一(其中三大原理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指导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方针。
“教学做合一”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
以上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
后来他又指出:“所谓‘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实践的意思”。
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
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
要求教师将指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做好,不只学会、能应用知识,且能会学,终身受益。
这就要求教师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我觉得这句话非常适合我们的学校。
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们学校的教材变化非常快,即使教材没有大的`变化,社会新兴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也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最新、最优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我们老师必须时时刻刻都要坚持学习,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因此我们除了参加各种规定的继续教育之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络手段,及时搜索本专业的最新信息,及时传授给学生,这样才是充分贯彻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这样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学生,也才能做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通用范文4篇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通用范文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通用范文精选4篇(一)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倡导的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陶行知的思想,我受益匪浅。
首先,陶行知强调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个性发展,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这一观点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导师。
其次,陶行知强调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他主张学以致用,将教育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陶行知认为学生通过参与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也积极运用这一思想,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用于实际生活中。
此外,陶行知强调个性化教育。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潜能,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
这种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对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力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陶行知的思想,我认识到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育应该和实际生活结合,注重实践操作;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潜能。
这些观点对于我在教育实践中起到了指导作用,帮助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人文精神。
陶行知的思想给我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思考,我将继续学习和应用他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学习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通用范文精选4篇(二)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学家,他提出了许多有深刻意义的教育思想,对我个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学习陶行知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陶行知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关注并尊重他们的兴趣、需求和特长。
读《中国教育改造》感悟心得
读《中国教育改造》感悟心得教师是学校里重要的群体,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更应主动学习,以身示范,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广泛阅读教育教学著作,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
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出版于1928年,是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里摸黑路所见着的几线光明”。
书中写的既是先生的信条,也是先生的实践。
作为一线教师,我也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生活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造》是从“教授”写到“教学”,从“教学”写到“教学做”的过程,在这本书中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
回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之时,带着满腔热血,我认为能够提高学生成绩就是优秀教师,教出好成绩就是要把书本上的知识点讲清楚、讲明白。
但有时,我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声嘶力竭,学生却兴致缺缺。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很迷茫,不知怎样改变现状,读到了这本书后,我似乎找到了一些方向:从前我重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
在阅读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我更明确了作为教师,不能把教学生书本知识作为自己唯一要做的事情。
课堂上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挖掘生活与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慢慢地,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活跃起来,我也品尝到了教育教学的乐趣。
“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
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很喜欢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很喜欢能用生活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激发学生感受生活、探索学习的兴致,不仅要给学生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漫读《中国教育改造》,不禁被先生“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精神所感动,更为其身体力行、实践探索的教育行动所折服。
作为一线教师,我也正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传承着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信条。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3篇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一)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我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陶行知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心智和品德,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他主张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纳入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一理念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仍然非常重要,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天赋和潜力,教育应该注重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方式。
其次,陶行知提出“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
他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他强调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内心出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品德,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一观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十分重要,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素养,才能在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和发展。
再次,陶行知强调“学以致用”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注重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主张教育要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这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总结起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德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教育所需要借鉴和发展的地方。
通过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方式的改进的必要性,同时也受到启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二)陶行知教育理论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体系。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结晶。
他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
陶行知开创出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
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
读了陶行之的教育论,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作为基础教育教师的我,也产生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和感悟,以下是我的理解和感受:陶行知说,现在的教育要结合生活、社会,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
教会学生生活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做人、处世。
幼儿园所要给孩子的不是空洞的、理论性的教育,而是把生活中的教育带给孩子,我们要把真正的自主还给孩子,做孩子们自己的教育。
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因为现在教学成绩的压力,即使在幼儿园很多家长拔苗助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迫切的心态,非得让孩子们去提前学习小学化的知识,而幼儿园的孩子没有发展到那种程度,非要逼着孩子去写,去背,一言不合就开打。
用书本上的知识来判断孩子是否聪明,学没学到东西。
导
第 1 页/ 共 2 页。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孔子和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史上有着世界知名度的伟大教育家。
孔子和陶行知的思想既有一脉相通之处,又打上了各自的时代烙印。
从孔子到陶行知到新课程,其教育理念之所以有诸多相通之处,是因为他们教育理念的终极追求都是以实现人的发展与完善为鹄的,我们可以具体地解读为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目标的基础性以及教育内容的生活化等。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
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
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重新审视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与实践,将会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活动之中,将会为我国目前许多地区和学校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同时,教师在不断丰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由此可见,陶先生把“教学做合一”看作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
毛泽东同志指出“陶行知主张知行合一,提倡生活教育,把教的、学的、做的统一起来,这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陶先生的教育理论对后来形成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他“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把他的理论放到新课改的背景下来认识,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024年《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16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16篇)《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通用16篇)《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篇1这几天一有空,我就翻开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书,认真地读起来。
同时也为自己虽身为教师却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了解甚少而深感不安。
读了先生的一些言论和几则小故事,让我油然生出许多感动:先生不求功利,身先士卒,用一生的行动饯行追求真理做真人。
为国人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毛泽东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我对这儿的伟大两字的理解是:平凡中见伟大。
称陶先生为平民教育家更合适,更让人感到亲切,也符合先生之秉性。
读了几篇文章后,我更感到先生的文风朴实,言词恳切,说明道理。
我在心里默默说道:先生您说的对,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
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涉及大众教育和生活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倡教育民主平等,认为教育是快乐之事,教育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
这些教育思想在西方社会已饯行整一个世纪,而我们呢陶行知在七十多年前就提出这些观点,我们现在还只是津津乐道,在民主的幌子下,拉皮拉锯,把教育做的越来越累人,越来越只有貌似的快乐。
想想真可怕,不知陶先生在天之灵是如何看待现今的教育。
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平实不浮躁,才能成为仁尊重与需求才能分享爱,现在我们却要这个嘈杂与功利的社会中追求仁和爱扪心自问,我做到了吗是不是有种力不从心的气短正如大家经常表白的那样——不是我不努力,不是我不肯爱,而是……爱是一种美好的感情,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谁不想拥有。
如果没有爱的能力,大家都会感到失败,会有很大的挫折感。
所以大家都理解,当做的不够好时,不是我不努力。
在读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先生的一生正是这十二个字的写照,这时多么高的境界啊。
我会继续努力,站好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因为先生是我的榜样。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篇2教育类的书籍,对我印象最深就是理论性强,枯燥乏味。
读陶行知先生《中国教育改造》的心得体会
读陶止知先死的《华夏培养变革》有感之阳早格格创做培养史上一位伟大的培养家.他以一死的粗力,批判旧培养,探索新培养,齐力于培养革新并付诸试验.对付于咱们前提培养处事者去道,咱们该当齐力教习他的培养思维,服务于咱们的培养职业.尔有幸拜读了他的《华夏培养变革》那本书籍,受益匪浅.“死计即培养”是陶止知死计培养表里的核心.什么是“死计培养”?陶止知指出:“死计培养是死计所本有,死计所自营,死计所必须的培养.培养的根良心思是死计之变更.死计无时稳定,即死计无时不含有培养的意思.”既然死计培养是人类社会本去便有的,那么是死计即是培养,所谓“过什么死计即是受什么培养;过佳的死计,即是受佳的培养,过坏的死计,即是受坏的培养”.死计培养强调的是培养要以死计为核心,阻挡付保守培养以书籍本为核心,认为不以死计为核心的培养是死的培养.“死计培养”不妨找到现真需要的基本,“死计培养”也是教死需要的培养.正在每年对付教死的西席教教情况的考察中创制,教死喜欢共现真死计、教死死计有稀切通联的知识;教死喜欢能用死计的事变去阐明教科知识的教授.陶止知先死把死计培养普及到那样一个下度,是尔前所已闻的,更给了尔一丝震摇,震摇于他的粗辟战深刻,共时叹息培养家的前瞻性,那不便是咱们当前提议的素量培养吗?西席不然而是传讲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教会死计,教会处事,教会教习,也便是陶止知的培养名止:千教万教,教人供真,千教万教,教干真人.那也便是咱们当前所推崇的培养的手段.依照他的思维,“死计即培养”便是道“死计即培养”是人类社会本去便有的,自有人类死计爆收便有死计培养,死计培养随着人类死计的变更而变更.其次,“死计即培养”取人类社会现真中的各类死计是相映的,死计培养便是正在死计中受培养,培养正在各类死计中举止.第三,“死计即培养”是一种末身培养,取人死共末究的培养.惟有正在死计中,咱们的培养才具备明显性,摆脱了本量死计,培养便不过空洞的道教.擅于创制死计中的培养,擅于开开教死体验死计、教习探索的兴致,西席是一个活的教科书籍,孩子从“活”的书籍中能体验死计,体验死命.师者,传讲;授业;解惑也.西席不然而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教会死计,教会估计,教会教习.西席该当像一个有能源收援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死命的蜡烛,以便焚烧,一边又正在死少.正在不竭的教习历程中,不竭的歉富自己,使自己有更下的焚烧值,更下的照明度,那样才有大概正在有限的从教死存中,为祖国,为民族的培养职业,为千百万人的死少干出一份自己的孝敬,陶止知的培养名止是尔培养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尔继承前进、感悟战探索……陶止知先死提出了教教要合一的瞅面,有三个缘由.第一,先死的责任不正在教,而正在教教死教;第二,新的办法必须根据教的办法;第三,先死不但要拿他教的办法战教死教的办法联结,并须战他自己的教问通联起去.简而止之,便是一,先死的责任正在教教死教.二,先死教的办法必须根据教的办法.三,先死须部分教部分教.尔小心阅读,细细品味,通联尔的教教,尔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教合一”的瞅面很有讲理.“教教干合一”是陶止知死计培养表里的要领论,也是他的教教论.其含意极其歉富.主要体当前二个圆里:最先,“它是死计的证明.”陶止知道:“教教干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咱们要正在干上教,正在干上教.”“从先死对付教死的闭系道,干即是教;从教死对付先死的闭系道,干即是教.教死拿干去教,乃是真理;教死拿干去教,圆是真教.”“从广义的培养瞅面瞅,先死战教死并不庄重的辨别.……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教,是咱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局里.果此,教教干是合一的.”其次,它又是要领的证明.事务何如干便何如教,何如教便何如教,正在干上教的是先死,正在干上教的是教死.果此,教教干是以干为核心的.“教教干合一”,是表里通联本量正在教教上的简直使用战死少.它改变了西席只管教,教死只管教的分隔情景;改变了教死从属于书籍本,是读书籍的局里;改变了教习取试验的教用摆脱局里,充分安排了教死的主动性,体现了西席主宰效率取教死主体性的稀切分离,以死计为核心举止教教,为了办理死计中提出的问题而去教,教教的手段是为了创制新的死计.陶先死那种以死计为核心,真止教教干下度统一的思维,正在培养的手段上,包管了促进人才的周到死少,有好处培植尾脑并用,体力处事取脑力处事相分离的新一代人才.总之,陶止知的培养思维战要领值得咱们深刻体验战宽肃教习.西席不然而是传讲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教会死计,教会处事,教会教习,也便是陶止知的培养名止:千教万教,教人供真,千教万教,教干真人.那也便是咱们当前所推崇的培养的手段.下坪镇核心真足小教戴志江12月19日。
读中国教育改造有感
读中国教育改造有感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次图书漂流,我就选择了陶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这部作品。
这部作品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研读著作,我又一次得到了心灵的洗涤,尤其是他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更让我受益匪浅。
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
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
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
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学”就有了区别。
但是陶行知所说的“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实践还不同,他所说的“行”还只是个人狭隘的琐碎的活动。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读陶行知先生《中国教育改造》的心得体会
读陶行知先生《中国教育改造》的心得体会第一篇:读陶行知先生《中国教育改造》的心得体会读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有感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
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
我有幸拜读了他的《中国教育改造》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
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读陶行知先生《中国教育改造》的心得体会[参考]
读陶行知先生《中国教育改造》的心得体会[参考]
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是对中国教育问题进行深刻剖析的一本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获得了一些有关中国教育的重要认识和体会。
首先,陶行知先生在书中明确指出了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封闭的体制,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他强调了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而不是灌输知识。
此外,他还指出了中国教育中存在的竞争压力过大、应试教育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其次,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案和建议。
他主张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主张实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提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他还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
最后,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认为,他对中国教育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都值得我们借鉴和探索。
在当今社会,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教育问题,并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中。
只有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我读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
我读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作者:侯莉敏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年第04期陶行知先生,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毕生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之路而孜孜奉献,他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情怀,“爱满天下”的宽阔胸襟至今为人们所崇敬。
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历程中。
关注儿童生活。
强调教育与生活的一致,首推陶行知,他所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教育学说,对于今天的学前教育仍有深远的影响。
[成书背景]1928年,陶行知先生主持晓庄师范学校工作时,为庆祝母亲六十寿辰,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选编成一本教育文集,名为《中国教育改造》。
书中收录了他于1918年底至1928初写作的32篇文章。
其内容概括了1928年以前各个时期他对中国教育的考察、研究,深入实际提出的教育改造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方法。
在选编这部书时,陶行知写道:“这部书代表我在中国教育里摸黑路所见着的几线光明。
从‘教授’写到‘教学’,从‘教学’写到‘教学做’,人家怕要疑我前后思想矛盾,其实我的矛盾处,便是我的长进处,当选择旧稿时,我曾下了一个决心,凡是为外国教育制度拉洋车的文字一概删除不留,所留的都是我所体验出来的。
所以我所写的便是我所信的,也就是我所行的”。
陶先生的这种求实精神和独立思考的治学方法,始终如一地贯彻在全书及其以后的著作之中。
《中国教育改造》这部书,原由上海亚东图书馆于1928年4月印行,先后共印7次。
但仅仅过了两年,晓庄师范就被国民党政府查封,陶先生本人遭到通缉,被迫避难日本。
解放初期,又受电影《武训传》的影响,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再次受到批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清除左的思想,学术界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人士日益增多,安徽人民出版社也在1981年重版了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
[内容精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中。
读陶行知先生《中国教育改造》的心得体会
读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有感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她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
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她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
我有幸拜读了她的《中国教育改造》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就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就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就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就是生活便就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就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就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就是受坏的教育”。
生活教育强调的就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就是学生需要的教育。
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就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她的精辟与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不?教师不仅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她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也就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按照她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就是说“生活即教育”就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就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就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就是空洞的说教。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
《中国教育改造》读后感《中国教育改造》是陶行知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这本书汇集了他1928年前发表的部分教育学论文代表作,反映了他的教育救国思想和改革理念。
在书中,陶行知不仅批判了传统教育,还主张进行教育改革,并阐述了平民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我阅读这本书后,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陶行知的教育救国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如注重死记硬背、强调应试成绩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创造力不足、缺乏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他提出了教育改革的主张,提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造是国家改造的基础”,强调教育应该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服务。
这种教育救国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体现了陶行知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其次,我对陶行知的平民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面向大众的,应该让每个人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反对精英教育,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实际的能力和技能。
这种平民教育理念体现了陶行知对教育公平和民主的追求,也让我深刻反思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在书中,陶行知还提出了很多教育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例如,他主张实行“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思考、实践、观察、表达和学习。
他还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应该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些改革措施和方法对于今天的教育的仍然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也深刻感受到了他的教育情感和责任感。
他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探讨了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的教育情感和责任感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崇高和神圣,也激发了我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
此外,我还从这本书中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能力、品质和素养的过程。
阅读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最新(6篇)
阅读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最新(6篇)阅读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最新(6篇)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
其红线是:万年大计,教育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即以人为本,教育为根,德育为先。
阅读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最新篇1上学的时候老师就就对我们说:是陶行知老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
这本《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
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
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
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
这里所指的实际出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各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
补偏救弊。
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的根本要求。
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
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有感
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
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
我有幸拜读了他的《中国教育改造》这本书,受益匪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
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习。
教师应该像一个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个有生命的蜡烛,以便燃烧,一边又在生长。
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
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
简而言之,就是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
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我仔细阅读,细细品味,联系我的教学,我感觉陶公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很有道理。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
其含义极其丰富。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说明。
”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学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
“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
……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
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
”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说明。
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因此,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
“教学做合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它改变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是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习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
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首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和认真学习。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高坪镇中心完全小学
戴志江
2017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