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简介
最新诗人顾城简介
![最新诗人顾城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3409bb7192e45361066f5f8.png)
诗人顾城简介导语:人们都说顾城是活在童话世界的诗人,当然,对于顾城,有的人也认为他是一位逃避现实的人。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人顾城的简介,欢迎阅读!顾城简介顾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东北农场,1974年回北京。
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在《今天》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
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
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
后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
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
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
1993年获伯尔创作基金,并在德写作。
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
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
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英儿》(1994年元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与谢桦合著)、(1994年3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杨编)、《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
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从自然到自我》、《没有目的的我》。
小说《英儿》为诗人于弃世前与其妻雷米(谢烨)合著。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
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顾城“杀妻、自缢”误传甚广1993年10月8日,顾城谢烨在激流岛殒命。
消息传来,一片哗然。
顾城
![顾城](https://img.taocdn.com/s3/m/18d1440479563c1ec5da717c.png)
人物素材之顾城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1]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
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
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
[2]一、人物生平顾城[3],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父亲为顾工。
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1968年,即12岁时辍学在家养猪,“文革”前,他开始写诗,总是一个人独处,不和别人一起玩耍,而是低头写自己的内心想法。
而且文革的暴行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冲击,使他变得更加敏感。
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五年,但他并不喜欢农作的生活,这种劳作的生活与他想象中玻璃一样的世界有很大的距离,而这种距离让他感到痛苦。
1973年开始学画,写诗事业也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
1974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
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1978年底顾城开始阅读张贴在北京西单体育场围墙外(后被称作“民主墙”)的首期地下诗歌刊物《今天》。
并通过这份刊物更多更深地认识到外面的世界。
1979年初参加北京西城区文化馆业余诗歌小组。
7月:在上海至北京的火车上与谢烨相识,并堕入爱河。
11月:在《诗刊》首次发表诗作,为《歌乐山诗组》。
与谢烨的相识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到多个城市游历,对看到的城市、社会风貌、人情冷暖而写诗,但始终反感城市的喧闹世俗并没有感到归属感。
顾城诗歌精选
![顾城诗歌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d0c05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0.png)
顾城诗歌精选摘要:一、顾城诗歌创作背景1.顾城的生平简介2.顾城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二、顾城诗歌主题特点1.自然与生命2.爱情与人性3.孤独与思考三、顾城诗歌艺术特色1.独特的意象与隐喻2.浪漫主义风格3.诗歌形式创新四、顾城诗歌影响及评价1.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贡献2.社会评价与争议3.顾城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正文:顾城诗歌精选顾城(1956-1993),原名顾振华,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始于20 世纪70 年代,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
本文将围绕顾城诗歌的创作背景、主题特点、艺术特色及其影响与评价,对顾城诗歌进行简要梳理。
一、顾城诗歌创作背景顾城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顾城开始涉猎诗歌创作,用诗歌表达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
顾城的诗歌创作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同时也为时代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二、顾城诗歌主题特点顾城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但其诗歌最主要的主题可归纳为自然与生命、爱情与人性、孤独与思考。
在这些主题中,顾城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尤为突出,他将对自然的感悟融入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同时,顾城诗歌中的爱情主题充满了浪漫与悲伤,反映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三、顾城诗歌艺术特色顾城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他运用丰富的意象与隐喻,将内心世界与客观现实相融合。
他的诗歌风格浪漫主义,强调主观情感的表达,形式上不拘泥于传统诗歌的格律与韵律,注重诗歌内在的节奏与韵律。
这些特点使得顾城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顾城诗歌影响及评价顾城的诗歌创作对中国现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誉为“五四”新诗运动后,中国现代诗歌的又一次高峰。
尽管顾城的诗歌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不可否认,他的诗歌为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总之,顾城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瑰宝。
现代最励志的诗人顾城
![现代最励志的诗人顾城](https://img.taocdn.com/s3/m/e621444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62.png)
现代最励志的诗人顾城顾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现代励志的诗人顾城,方便大家学习。
《雨行》云灰灰的再也洗不干净我们打开雨伞索性涂黑了天空在缓缓飘动的夜里有两对双星似乎没有定轨只是时远时近……《微微的希望》我和无数不能孵化的卵石垒在一起蓝色的河溪爬来把我们吞没又悄悄吐出没有别的只希望草能够延长它的影子《泡影》两个自由的水泡从梦海深处升起……朦朦胧胧的银雾在微风中散去我象孩子一样紧拉住渐渐模糊的你徒劳的要把泡影带回现实的陆地《感觉》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规避》穿过肃立的岩石我走向海岸"你说吧我懂全世界的语言"海笑了给我看会游泳的鸟会飞的鱼会唱歌的沙滩对那永恒的质疑却不发一言《在夕光里》在夕光里,你把嘴紧紧抿起:“只有一刻钟了”就是说现在上演悲剧。
“要相隔十年百年!”“相距千里万里!”忽然你顽皮地一笑,暴露了真实的年纪。
“话忘了一句。
”“嗯肯定忘了一句。
”我们始终没有想出太阳却已悄悄安息。
《生命幻想曲》把我的幻影和梦放在狭长的贝壳里柳枝编成的船篷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没有目的在蓝天中荡漾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我被风推着向东向西太阳消失在暮色里黑夜来了我驶进银河的港湾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我抛下了新月——黄金的锚天微明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碰击着“轰隆隆”——雷鸣电闪我到那里去呵宇宙是这样的无边用金黄的麦秸织成摇篮把我的灵感和心放在里边装好纽扣的车轮让时间拖着去问候世界车轮滚过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蟋蟀欢迎我抖动着琴弦我把希望溶进花香黑夜象山谷白昼象峰巅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时间的马累倒了黄尾的太平鸟在我的车中做窝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太阳烘着地球象烤一块面包我行走着赤着双脚我把我的足迹象图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溶进了我的生命我要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千百年后在宇宙中共鸣《初夏》乌云渐渐稀疏我跳出月亮的圆窗跳过一片片美丽而安静的积水回到村里在新鲜的泥土墙上青草开始生长每扇木门都是新的都像洋槐花那样洁净窗纸一声不响像空白的信封不要相信我也不要相信别人把还没睡醒的相思花插在一对对门环里让一切故事的开始都充满芳馨和惊奇早晨走近了快爬到树上去我脱去草帽脱去习惯的外鞘变成一个淡绿色的知了是的,我要叫了公鸡老了垂下失色的羽毛所有早起的小女孩都会到田野上去去采春天留下的红樱桃并且微笑。
著名诗人顾城人物简介
![著名诗人顾城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81d6ac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5.png)
• 成为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顾城的创作背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氛围
• 社会动荡,人心惶惶
• 文人遭受迫害,创作受限
顾城的创作态度
• 坚守文学信仰,坚持写作
• 以诗歌为武器,反映社会现实
文化大革命对顾城创作的影响
• 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 促使顾城探索新的诗歌表现手法
• 随着对顾城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顾城及其作品
• 顾城研究将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 AT C H I N G
Docs
对子女的教育理念
• 强调个性,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
• 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在顾城的影响下成长
• 接触诗歌,培养了良好的审美观
• 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顾城的生活态度:追求自由与理想
对自由的追求
⌛️
• 强调个性,追求自由,
反对传统
• 在生活和创作中都表现
出对自由的渴望
顾城的生活态度
• 坚守文学信仰,坚持写
对理想的追求
作
• 以诗歌为武器,反映社
会现实
• 通过诗歌表达对自己理
想的追求
• 为实现理想付出了巨大
的努力
04
顾城的死亡与遗产
顾城的死亡:悲剧性的结局与谜团
顾城的死亡原因
• 在新西兰激流岛因意外去世
• 具体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顾城死亡的悲剧性
• 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因意外离世
顾城与谢烨的爱情
• 执着而深沉,充满了浪漫和激情
顾城简介
![顾城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8e42124e2bd960590c67714.png)
谢谢!
童话诗人
他一生都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 编织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著, 也是他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 人世界里,他情愿“闭上眼,世界 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 他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 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 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 顾城认为 “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 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 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 的美”。
代表作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 代表作品: 《一代人》、 《远和近》、 《黑眼睛》、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长篇小说《英儿》(与谢烨 合著)、 10月,顾城在新西兰激流岛寓所与谢烨发生争执,在 冲突中谢烨受伤倒地,顾城随即自缢身亡,谢烨在送医院途中 死去。顾城杀妻的过程成谜。 媒体报道称“顾城用斧头杀妻”,而依据顾乡(顾城之姐)在 《顾城最后的十四天》所说,斧头根本就是不相关的偶然在场 物件,没有丝毫血迹,与案件无关,谢烨也仅仅是在额头上有 个不注意就看不到的小伤口而已。 因此对顾城杀妻衍生出两种说法,一是蓄意谋杀,二是误伤。
顾 城
顾城(1956年9月24日 — 1993年10月8日),朦胧诗 主要代表人物。 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 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 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 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 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 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 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 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 的经典名句。
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 现实世界的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 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得到解决,以 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 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这部作 品中,就采用儿童视角,在儿童的 理想里改造着成人世界。顾城此诗 里的孩童形象如清新的风,敲击着 成人世界的污尘。他没有诅咒黑暗, 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 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非常平静, 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尘埃飘动,受了 洗礼般,世界变得干净,心也不染 风尘。
现代诗歌鉴赏顾城的一代人
![现代诗歌鉴赏顾城的一代人](https://img.taocdn.com/s3/m/c6e62cb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b.png)
现代诗歌鉴赏顾城的一代人现代诗歌鉴赏——顾城的一代人顾城(1956年-1993年),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评论家、文化理论家。
他是中国第五代诗歌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新感性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顾城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感性表达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而著称,其作品多以抒发内心情感和对现代社会的思考为主题,深受读者的喜爱。
一、顾城的生平与创作背景顾城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自幼酷爱文学艺术。
他是上海理工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生,硕士学位取得者。
198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化大革命后的千疮百孔的社会环境下,开始关注诗歌改革与诗人的个体创作,并以“诗协”等多个集体为主体,形成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的风向,顾城正是这样一个新一代的诗人。
二、顾城的诗歌创作风格与特点顾城的诗歌作品常常以精简的词汇和清新的语言展现出对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他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描写和诗意的来唤醒读者的共鸣。
他认为诗歌应当回归生命和人的身体,以真挚的情感感染读者,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的完美。
顾城的诗歌作品从不局限于个人情感,而是关注生活的真实。
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刻画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孤独与迷茫,同时又赋予了生活以诗意的美好。
他在诗歌创作中常常以城市为背景,通过对城市景物的描绘和对城市中个体命运的关注,表达了对现代生活的思考与怀疑。
三、顾城的代表作品欣赏1.《一代人》一代人在一个经过痛苦和毁坏的时代诞生探索死去这首诗以简约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一代人在艰难时代中的成长和遭遇,以及对生与死的思考。
作者通过极简的词语传达了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和命运,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度反思。
2.《十四行·绿》绿无边地绿没有公鸟独自飞过这首短诗以简洁的形式凝练出大自然中的清新与生机,以绿色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通过简单的描写,带给读者内心的宁静与欢愉。
四、顾城对当代诗歌的影响顾城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国文字,并对当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顾城诗集赏析
![顾城诗集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b04c9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4.png)
顾城诗集赏析一、引言顾城(1956年-1993年),原名管庆祥,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生动而激情,充满现代感,以独特的形式和风格著称。
本文将对顾城的诗集进行赏析,以期深入探讨他的诗歌创作。
二、顾城诗集的背景2.1 顾城的生平•1956年,顾城出生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
•1973年,顾城为了参军而放弃高考的机会。
•1981年,顾城开始发表自己的诗作。
•1993年,顾城因癌症去世,享年37岁。
2.2 顾城的诗集顾城的代表作品有《八月未央》、《爱的灯塔》、《继续》等诗集。
这些诗集展现了他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被誉为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三、顾城诗集的主题顾城的诗集主题多样,它们涉及爱情、生活、社会、自然等方面。
下面分别对其中几个主题进行赏析。
3.1 爱情主题顾城的爱情诗歌以深沉、热烈的情感著称。
他通过独特的形象描绘和抒发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例如《八月未央》中的《漫步夏季》,通过对夏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热切期望。
3.2 生活主题顾城的诗集中也探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以细腻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受力,描绘了生活中的细节和瞬间。
例如《爱的灯塔》中的《四月之诗》,通过对四月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3.3 社会主题顾城的诗歌也不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他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与矛盾。
例如《继续》中的《城管之伤》,通过对城管的描写,呼吁社会关注和改变。
3.4 自然主题顾城热爱自然,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自然景观和自然元素。
他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递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例如《红豆》中的《写景之六》,以红豆为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赞颂。
四、顾城诗集的艺术特点4.1 独特的形式风格顾城的诗歌形式多样,他擅长运用自由诗、韵文诗等不同形式,创造了独特的诗歌语言。
他以自由奔放的文字和抒情的语调,吸引了众多读者的注意。
4.2 激情四溢的表达顾城的诗歌充满激情和力量。
他用铿锵有力的文字和表达方式,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活、爱情和社会的思考和情感。
《顾城的诗》读书笔记
![《顾城的诗》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3e3634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1.png)
《顾城的诗》读书笔记一、顾城简介顾城(1956年-1993年),原名路方,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新感觉派诗歌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作以自由、奔放、独特的写作风格而著称,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新境界。
顾城的诗歌创作以情感真挚、形象鲜明、意境深远著称,深受读者和评论界的喜爱。
二、诗人与生活顾城的诗歌作品常常与他的生活经历紧密相连。
他的诗中常常直接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他所感受到的瞬间和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细微的瞬间,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诗意的画面。
在顾城的诗歌中,生活的点滴细节常常被赋予了诗意,让读者感受到了深深的共鸣。
他将日常琐事转化为了诗歌的语言,让人们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被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
通过诗歌的形式,顾城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静谧而充满意象的世界。
三、诗人的情感表达顾城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渴望。
他将诗歌当作自己情感宣泄的载体,通过诗歌将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他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充满热情,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这些美好事物变成了优美的诗句。
在顾城的诗歌中,他常常表达对爱情和友情的追求。
他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美好和带来的幸福。
他用感人的语言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顾城的诗句简练而深情,使人们对他的情感表达产生了共鸣。
四、诗人的艺术追求顾城在诗歌创作中追求形式的突破和自由的表达。
他不拘一格的写作风格使他的诗作独树一帜,脱离了传统的束缚。
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运用了现代主义的手法,使诗句更富有节奏感和音感。
顾城的诗句质朴而唯美,通过形象鲜明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使诗歌中的意境更加深远。
他擅于用简洁而略带神秘的语言,使人们对诗歌的意义产生联想和探索。
顾城的诗作中常常呈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境界,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思考。
五、顾城的诗与时代顾城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新感觉派诗歌运动中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诗作对于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著名诗人顾城的资料
![现代著名诗人顾城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bd2312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9.png)
现代著名诗人顾城的资料顾城,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
下面是现代著名诗人顾城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顾城简介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
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
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而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
主要思想顾城早期的童话诗语言简洁,具有孩童语言的特征,空灵纯净,句式通常很短,意境十分优美,精细的艺术感觉将一切声色光味都混合成一个奇妙的世界。
孩子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意象,顾城的诗歌中的孩子意象有自己独特的所指。
这样的诗歌意象的营造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同为艺术门类中的不同样式,表演艺术中的意象营造有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顾城在诗歌的内容上,写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童话元素;在技法上多采用拟人态;在写作视角上是童年视角;而在在艺术风格上单纯明丽出自一颗童心。
顾城的诗句是自然天成的。
他的诗固然离纷纭复杂的`社会人生的表象远了一些,但他贴近的是安静自得的宇宙生命的本真状态。
这恰是诗的最为真实的,也是最好的状态。
顾城的诗言简易读,没有意象、语言及形式上的障碍。
顾城的诗歌一般句式十分简短,语言不生僻,一般都是司空见惯的词语,文字纯净简单。
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诗人构建了一个清新流丽的童话世界,用诗人独有的想象力,打破了现实世界给他的束缚,实现了在心灵上的自由。
在《北方的孤独者》和《爱斯基摩人的雪屋里》顾城不仅在艺术世界中参悟婚姻和爱情的真谛,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倾其一生去追求,甚至为了心中的真爱不惜与世俗为敌,向道德开战。
顾城
![顾城](https://img.taocdn.com/s3/m/385b6b224b73f242336c5f35.png)
于是, 人们相信了你
相信了雨后的塔松 有千万颗小太阳悬挂 桑椹、钓鱼竿弯弯绷住河面 云儿缠住风筝的尾巴 无数被摇撼的记忆 抖落岁月的尘沙 以纯银一样的声音 和你的梦对话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 心的领域很大很大
2、致力追求一种“纯净”
的审美境界。语言简单、 平易,有朴素的谣曲的 风格。
顾城:一个童话诗人,或者一个“任性的孩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诗就是理想之树 上,闪耀的雨 滴。”“要用心中的 纯银,铸一把钥匙, 去开启那天国的门”。 顾城幻想用童话般的 诗的世界,来抚慰和 化解现实世界中的矛 盾、痛苦、伤害和丑 恶。
童话诗人——给G· C
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 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 你的眼睛省略过 病树、颓墙 锈崩的铁栅 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 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 的队伍 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 出发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很多很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象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画下想象中 我的爱人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顾城简介及生平事迹
![顾城简介及生平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7a81bb3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e.png)
顾城简介及生平事迹
顾城,原名顾嘉辉,浙江宁波人,著名诗人、编剧、导演、歌手,被誉为“第五代诗歌的领军人物”。
他的诗歌以独特的意象、抒情的语调和现代感强烈的写作风格著称,曾获得过多项文学奖项,包括1985年度全国优秀诗歌奖、1986年度全国优秀作品奖、1994年度全国图书奖等。
顾城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自小就对文学艺术有浓厚的兴趣。
20世纪70年代,他开始在《诗刊》等文学刊物上发表自己的诗歌作品,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他的代表作品有《飞鸟集》、《爱情》、《乌鸦》等。
除了诗歌创作,顾城还涉足了电影、电视、音乐等多个领域。
他曾执导过多部电影,其中《小花》获得了1980年度金鸡奖最佳导演奖;他还为多部电视剧编剧,如《红楼梦》、《穆桂英挂帅》等;他也是一位歌手,曾演唱过《一无所有》、《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
顾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曾经历过多次生死的考验,在写作和人生的道路上,坚持自我,不断探索,为中国现代诗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在1993年因病去世,享年37岁,但他的诗歌和影响力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 1 -。
顾城
![顾城](https://img.taocdn.com/s3/m/752f44928762caaedd33d4b9.png)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鉴赏一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此中的两个“黑”无疑 是“文眼”,颇值玩味。 “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是一 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象征。然而“黑色的眼睛”却 无疑是黑夜的叛逆,它的黑色是黑夜 “给”的,是 黑夜阻断光明的结果。此外眼睛的黑并不象征着背弃 光明,反倒是渴求光明的象征。黑色既然对光不反射 也就具备了对光全盘吸收的特性,黑色的眼睛正是这 种随时准备吸收光明的“一代人”的眼睛。 《一代人》干脆的语言,执着的追求意向同样显示了 一种性格,可以说,这也是一首“性格诗”。它汇集 了思维与表现、形式和内容、标题与诗体之间在大小、 深浅、形象抽象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最终熔入18个 字中,深沉而潇洒地突出了当代人的精神意象。
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诗裁为两节,每节四行,格式齐整。首节 驱灰色天地扑入读者眼帘:天、路、楼、雨 是灰色的——这是铺垫,在色彩上是欲扬先 抑;第二节别见洞天,豁然开朗,在一片灰 色的世界里,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 淡绿诗人从调色盘里,仅撷取灰、红、绿三 种颜色,却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多么精彩的印 象派画景! 顾城是以童心为诗的生命的呵!诗的画面仿 佛告诉人们,在一片灰蒙蒙的天地间,“鲜 红”的孩子和“淡绿”的孩子给世界带来了 希望。
顾城
顾城,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12岁 时辍学养猪 “文革”前即开始写诗。 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 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为 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1980年初所 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 活。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重访欧 美并创作。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 德国写作。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 寓所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 画等作品。
顾城的简介 (2)
![顾城的简介 (2)](https://img.taocdn.com/s3/m/c8b89c0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4.png)
顾城的简介1. 介绍顾城(1964年12月1日-1993年10月8日),原名顾城熊,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和诗歌评论家,是中国八十年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充满着浓郁的感情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小情调”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对当代诗歌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 早年生活顾城出生于中国江苏南京市一个文化世家,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从小就对文学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热衷于写作和阅读。
在中学时期,他开始接触现代诗歌并开始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展示出了非凡的文学才华。
3. 诗人之路1980年,顾城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成为一名大学生。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文学社团活动,与一些文学青年交流思想和创作经验。
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许多知名诗人,如北岛、秦元宝等,并与他们一起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诗歌作品。
1985年,顾城毕业后留在北京,成为《今天》杂志的编辑。
在这个时期,他积极推动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和创作,成为当时草根文学运动的中坚力量。
顾城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传统诗歌的含蓄和雅致,又融入了现代的情感表达方式。
他的诗歌作品主题广泛,涉及生活琐事、情感体验、社会观察等多个领域。
他的诗歌作品始终秉持着自由、真实和独立的创作态度。
4. 诗歌影响顾城的诗歌对当代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传递出了诗歌的情感力量和意义。
他的诗歌作品被广大读者广泛传颂,并获得了多个文学奖项的肯定。
顾城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歌评论家,他对诗歌的分析和评价深入独到。
他的诗歌评论作品为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5. 逝世与纪念1993年10月8日,顾城因病在北京逝世,年仅29岁。
他的逝世给中国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丢失了一位具有极高潜力的杰出诗人。
他的离世使诗歌界感到沉痛,也使他的诗歌作品更加珍贵和具有纪念意义。
为了纪念顾城,人们在他去世后不久就开始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包括音乐会、学术研讨会和诗歌朗诵等活动。
顾城的诗集大全 简短
![顾城的诗集大全 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55a2a07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2.png)
顾城的诗集大全简短一、顾城简介顾城是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
他的诗充满了奇思妙想,就像一个孩子用纯真的眼睛看世界,然后用独特的笔触把那些奇特的想法记录下来。
他的一生很传奇,他的诗歌世界充满了梦幻、童真,也有很多对人性、对世界的深刻思考。
二、顾城的诗集大全1. 一代人,那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超级有名。
就像是在黑暗中寻找希望的呐喊,表达了当时人们在困境中对美好的向往。
2. 远和近,这首诗里写着“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感觉很微妙,好像在描述人与人之间那种难以言说的距离感,有时候身体近了,心却远了。
3. 小巷,“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给人一种很孤独,很迷茫的感觉,像是在寻找出口,却找不到。
4. 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
顾城用几个看似不相关的画面,勾勒出了生活中的弧线,充满了他独特的想象力。
5. 感觉,“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
”在一片灰暗的世界里,两个色彩鲜明的孩子出现,就像黑暗中的一抹亮色,给人一种希望的感觉。
6. 门前,“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早晨,阳光照在草上/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扇/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描绘出一种很宁静、很美好的画面,那种简单的幸福让人很向往。
7. 避免,“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感觉很有哲理,很多人因为害怕失去,所以连开始都不敢。
8.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在诗里他说“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他就像一个任性的孩子,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诗人顾城的的简介
![诗人顾城的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f270bf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4.png)
诗人顾城的的简介顾城,中国朦胧诗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等。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诗人顾城的的简介,欢迎参考学习!诗人顾城的的简介顾城,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
12岁时辍学养猪。
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
后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重访欧美并创作。
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
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自杀。
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人物生平顾城,男,北京市人,原籍上海,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1974年回北京。
做过搬运工、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起于《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
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
1982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
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
后加入新西兰国籍并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创作年金,1993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
199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因为离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谢烨受伤倒地,过程成谜,顾城随即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
媒体捕风捉影称“顾城用斧头杀妻”,令诗人在死后从童话诗人被妖魔化成精神异常的杀人恶魔,死后蒙冤。
(从顾城姐姐顾乡所做“顾城最后的十四天”中看,斧头只是偶然在场物件,跟案件根本无关。
)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
顾城简介——精选推荐
![顾城简介——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722a85c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0.png)
顾城简介 顾城(1956年9⽉24⽇—1993年10⽉8⽇),中国当代诗⼈,作家顾⼯之⼦,出⽣于北京。
朦胧诗主要代表⼈物之⼀。
⽂⾰前即开始诗歌创作,早期的诗歌有孩⼦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活。
其诗《⼀代⼈》“⿊夜给了我⿊⾊的眼睛/我却⽤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后杀妻⾃缢。
⼈物简介 顾城,男,1956年9⽉24⽇⽣于北京。
12岁时辍学放猪,“⽂⾰”中开始写诗。
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桥街道做⽊⼯,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
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顾城顾城体,失去⼯作,从此过漂游⽣活。
1985年加⼊中国作家协会。
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化交流、讲学活动。
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学,被聘为奥克兰⼤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在德国写作。
1993年10⽉8⽇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留下⼤量诗、⽂、书法、绘画等作品。
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早期的诗歌有孩⼦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活。
其《⼀代⼈》中的⼀句“⿊夜给了我⿊⾊的眼睛/我却⽤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8⽇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谢烨后⾃杀。
留下⼤量诗、⽂、书法、绘画等作品。
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瑞典等⼗多种⽂字。
与舒婷,北岛,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
⽂学⽣涯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昼的⽉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的孤独者之歌》《铁铃》《⿊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的诗》《顾城童话寓⾔诗选》《顾城新诗⾃选集》。
逝世后由⽗亲顾⼯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另与谢烨合著长篇⼩说《英⼉》。
⼈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顾城的诗》。
诗集《⽩昼的⽉亮》。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物,被称为以⼀颗顾城顾城童⼼看世界的“童话诗⼈”。
顾城现代诗短诗
![顾城现代诗短诗](https://img.taocdn.com/s3/m/a7a7831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8.png)
顾城现代诗短诗导言现代诗是20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型诗歌形式。
它以自由的形式、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个人情感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而顾城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短诗作品具有独特而深刻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对顾城现代诗短诗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
顾城的生平与创作背景生平概述顾城(1964年至1996年),原名顾华宁,上海人。
自幼随父母迁居香港,后定居台北,留学英国,短暂归国后定居日本。
1996年因病去世,享年32岁。
创作背景顾城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
当时中国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革,社会风生水起,思想和文化正经历着巨大的冲击和变化。
这些变化和冲击也给了顾城无限的创作灵感和动力。
顾城短诗的特点自由的形式顾城的短诗形式非常自由,不受固定格律和韵脚的束缚。
他善于使用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来表达情感,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给人一种解放和开阔的感觉。
独特的语言风格顾城的语言风格独特而犀利,常常直接而简洁地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富有韵律感的语言,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个人情感的表达顾城的短诗通常以个人情感为中心,他用自己的言语直接表达了对生活、爱情、死亡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作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渴望。
顾城短诗的代表作品赏析《一代人》•纵身跳入夜色的悬崖•痛苦像狗咬•爱像野兔逃亡•追寻前世的记忆•我们在悔恨中寻找自己•感觉和月光总是那么般配•我们惟有相信《恶魔的诗》•请你打破我的头•把一只鸟安排在我的头上•让它尖叫着飞过我的头上•让它的脚伤了我的头•我的面孔上流满了鲜血《黑鹰》•那只黑鹰的动作真快•黑翅膀怒张•凛冽的黑眼却像玻璃一样透明•它又为什么偏偏追我?•它又为什么偏偏选中我?•是命运在操纵吧顾城短诗的艺术价值和影响艺术价值顾城的短诗作品充满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他的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刻,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坛上引起了轰动,也在国际文坛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诗集《繁星》的资料
![诗集《繁星》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386293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5.png)
诗集《繁星》的资料
诗集《繁星》是华人现代著名诗人顾城的代表作之一,共收录了
顾城的四十多首诗歌,描写了作者对生活、自然、人类等多方面的思
考和感悟。
一、作者简介
顾城,原名朱维藩,江苏无锡人,出生于1956年,1985年在北京逝世。
他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曾荣获1985年度美国诗学奖、1982年第二届海南骨科医院篇大奖等多个奖项。
二、诗集主题
《繁星》是一本虚幻和现实相互交融的诗集,主题涉及到作者的成长
经历、自我调适、对社会现实的反思等方面。
其中,最不可忽视的主
题是对生命的探索和对自然的赞颂。
三、诗歌风格
顾城的诗歌充满着辽阔的想象空间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他的诗歌不
仅注重艺术形式呈现,更是追求文学诗意的表达和人们生活感受的传达。
《繁星》中的每首诗歌几乎都在震荡着强烈的情感,表现了作者
的看法和感受。
四、作品评价
《繁星》在当代诗歌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它被认为是一部将人文精神、社会现实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诗集。
它深刻、感人、充满了强烈
的情感体验,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谛和自然的优美。
五、结论
诗集《繁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充分展示了顾城的
艺术才华和人生哲学。
通过这本诗集的阅读,可以深入了解诗人内心
的世界,感受到浓厚的文学气息和人生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多年轻人如今已不知道顾城是谁,也不知道20多年前,中国文艺界有一个如日中天的大明星,名叫顾城,他的地位甚至完全超过了当今所有的天王与天后。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即使听说过顾城的名字,大概也有很多人已经不太清楚顾城的人生故事了。
顾城1956年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是中国以前一个有点名气,但名气不算太大的“职业”诗人,名叫顾工。
据说顾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艺术天才,12岁时就接过了父亲的传承,开始写现代诗,并且很快超越了他的父亲。
对此,顾工从来没有表示异议,甚至很开心。
改革开放之后,现代诗如同一声号角,一面旗帜,成为了当年无数中国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北岛、舒婷、顾城成为领导中国现代诗歌的标志性人物。
三人之中,顾城最年轻,他的那些名句也一直流传至今:“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还有:“人们围绕着自己,像一匹匹马,围绕着木桩”等等。
中国现代诗歌之所以获得“朦胧诗”的称号,也与顾城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年,一篇评论文章针对顾城的一首诗指出:太朦胧,看不懂。
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朦胧诗”这个名词也由此而确立。
顾城的诗很有特色,也比较容易辨认。
由于他的诗中有很多超现实的想象,顾城个人也获得了一个“童话诗人”的桂冠。
当时的顾城和现在的国际巨星一样,拥有大批的粉丝,而他的妻子谢烨也是他狂热的崇拜者之一。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白昼的月亮》《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等诗集。
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
顾城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唯一一位“童话诗人”。
他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其中这一句描述了他自己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他的魅力。
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顾城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
他甘愿守住的是他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
姐姐顾乡比顾城大两岁两个月零三天,顾城在她印象中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
顾城不到一岁时就会走路,他那时干得最多的事,是走到离地不高的大穿衣镜前,对着镜子看自己。
上了幼儿园的顾城还是“不爱凑热闹”,每次顾乡去接他时,也就不在玩闹一起的孩子群中找他,他热衷躲在一边看树或者看蚂蚁。
在渴望与外界交流和退回内心的“心理拉锯”中,顾城寻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无奈之下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人对着墙讲起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经历过“文革”的一代青年,对著名朦胧诗人顾城的这两句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
顾城1962年开始写诗,1987年5月应邀赴德国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随后开始周游西欧和北欧诸国,后定居新西兰,1993年10月8日,他与妻子谢烨双双死在新西兰激流岛上。
谢烨出生于1958年,北京人。
她爱好文学,写散文,也写诗,1986年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朦胧诗选》中也收有她的几首诗。
“当我离去的时候,我们相信你能微笑,能用愉快的眼睛,去看鸽子。
能在那条小路上跳舞,一边想入非非地设计着未来,我相信我是幸福的,甚至幸福得不能呼吸,不能回答你的询问,我待得太久,已变成一片山,已变成了山谷中泉水和云雀的歌声。
”当初顾城为了追求谢烨着实花了不少心思。
他曾经搬了一只大木箱子睡在谢家门前,直到感动了谢家父母将自己的女儿交给顾城。
从此,谢烨将自己全部的青春都献给了这位年轻诗人。
顾城要出国,谢烨于是跟他浪迹天涯;顾城要“隐居”,谢烨毫无怨言的跟他定居威赫克岛。
谢烨的牺牲远不止这些,后来,顾城有了情人英儿,要求妻子出面办理一切麻烦的出国手续,把英儿接到威赫克岛上来。
并要这位当年自己费九牛二虎之力得到的妻子为他的情人“让贤”。
1993年10月8日,诗人顾城在砍伤妻子谢烨后,上吊自尽。
两个人如小说般曲折的人生故事就此画上句号。
20年后,在人们深情追忆诗人的才华时,也有人为谢烨抱不平:“谢烨的生命和才华又由谁来纪念呢?”顾城的诗和他的死一起在纷纷攘攘中静静地渡往到了21世纪。
让世人铭记的不止是顾城那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朦胧诗,还有他和谢烨那让人匪夷所思的情感纠葛。
顾城和谢烨是在火车上邂逅相遇的,而后顾城对谢烨发起了猛烈的攻势,两人经过四年的恋爱历程最终走在了一起,他们的友人回忆说,顾城和谢烨原本是非常相爱的一对,顾城爱谢烨就像是爱一个女神一般。
而谢烨本人无疑也是众人眼中的模范妻子,当时只要提起谢烨,几乎都是对她的赞美,漂亮、善良、豁达、有才气,能吃苦耐劳,几乎所有美好的词都用在了这个媳妇身上,这对金童玉女还常常同时出现在文学界朋友们的圈子里,两人的感情简直可以用亲密无间来形容,是大家羡慕的一对模范夫妻,而两人的恋爱经历,就像浪漫爱情小说里写的一样美好。
和顾城在一起的日子里,谢烨无微不至的照顾着顾城的生活,并渐渐肩负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因为,在顾城的世界里,有着诗人的清高,写诗和创作只是一种艺术,一旦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写诗就会成为一种负累,变得苦不堪言。
而谢烨也不断的根据顾城的需要变换和调整着自己的角度:她一会儿是圣母玛丽亚,一会儿是贝亚特丽齐,一会儿是杜茜尼娅,一会儿是潘·桑丘。
她既是一根顾城不可须臾离开的拐杖,又是一座随时准备向他提供庇护的活动屋宇,既是顾城的母亲、又是他的的保姆,既是他的妻子、又是他的情人;而不论她是什么,她都给了顾城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朋友、一个人所能给予的一切。
谢烨曾对好朋友文昕说,如果没有遇见顾城,她的人生将是“傻乎乎地念书、挣钱、长级、嫁现实条件好的男人”。
可是偏偏,他们相遇了,在一列上海开往北京的火车上。
那是1979年7月的一天。
车到南京站,别人占了谢烨的座位,她没有说话,就站在那里,恰好在顾城身边。
谢烨对人笑,说着上海话。
“我开始感到你、你颈后飘动的细微的头发。
”“你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无法停留。
”顾城把一切都记在了后来的信里。
晚上,所有人都睡了。
他俩开始说话,谢烨转用清楚的北京话回答。
谢烨的眼睛又大又美,“深深地像是幻梦的鱼群,鼻线和嘴角都有一种金属的光辉”。
顾城给她念起诗来,又说起电影和遥远的小时候的事。
其实,谢烨原本就是北京人,因为父母离异,12岁时到了上海。
而顾城却是祖籍上海,长在了北京。
两人都曾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来来去去,命运终于让他们相遇。
顾城不愿放走这个让他一见钟情的女孩。
在北京站下车前,他掏出纸片写下了自己的地址。
而谢烨真的按照顾城留下的地址找上门去。
离开的时候,顾城去送谢烨。
谢烨写道,“我们什么都没说,我们知道这是开始而不是告别。
”频繁的书信很快无法慰藉顾城的相思之苦。
第二年,他便从北京来到上海,花四千元在武夷路买下一套房子。
这里离谢烨在遵义路的家很近。
他想要和谢烨结婚,把她带回北京。
每周有几个晚上谢烨要去徐汇区业余大学读书,顾城总会在谢烨快放学时,赶去学校门口接她,送她回家。
可是谢烨出于羞涩,并不愿意让同学知道她有男友。
必须走得离学校远一点,他们才并肩而行。
那时候谢烨是一家无线电厂的统计员。
而顾城已经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寻找光明”这样的诗句声名鹊起。
不过,谢烨的家人并不认可这个痴情的诗人,反倒觉得没有工作的顾城不务正业,甚至怀疑他有精神病,让他去医院检查。
直到1983年顾城应邀去上海师范大学演讲,谢烨请母亲和弟弟一同去听,热烈的气氛才感染了谢烨的母亲。
回家后,她高兴地找出年轻时抄录的几本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给谢烨看,告诉谢烨,自己也曾爱过文学的。
当年8月8日,顾城和谢烨并不顺遂的爱情,终成正果。
谢烨辞了工作,随顾城返京,从此两人开始了形影不离的生活:一起买菜,一起逛街,甚至打电话都一起去。
每次作协组织活动,顾城都要带上谢烨,如果对方限定只准去一个人,顾城经常索性就不去了。
谢烨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另一半”,他离不开她,或者故意使自己无法离开她。
出国后,顾城不学英语,不学开车,因为谢烨学了,他觉得两个人学同一样事情是浪费生命。
创作时,也常常是顾城口述,谢烨记录。
“谢烨对我,就像空气和大地一样。
”顾城对朋友顾晓阳说。
有人说,假如没有谢烨,顾城的情神可能早就崩溃了,虽然可能是以另一种方式,这样的说法在今天看来似乎也并不偏激。
在顾城定居新西兰激流岛的日子里,就曾因为在自家院子养鸡而与社区的居民发生了冲突。
最后,社区居民不得不动用法律手段,法院下达了判决书,要求他在限期内自行处理,否则将强行处理。
结果,顾城以一种令全体社区居民瞠目结舌的方式处理掉了他的那些鸡。
他拿着刀进入鸡舍,几百只鸡尸横遍地。
然后,顾城把鸡脑袋装在一个塑料袋里,交给社区官员,证明自己已经把所有的鸡都彻底处理了。
社区官员吓得当场逃跑。
这件事情后,顾城对他的妻子说:全世界都在欺负我。
而且,为了发泄,顾城还到山坡上随意挥砍大树。
他妻子说,顾城整整砍了一个星期因为这些,在顾城居住的社区里,居民们大都认为顾城是一个怪人,甚至可能是疯子。
除此之外,顾城的大男子主义也表现的极为突出。
除了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分享妻子的关爱之外,英儿的出现也充分体现了顾城的这个性格特征。
顾城与两个女人的关系是透明的,彼此都知道。
而顾城的妻子谢烨也并不介意,还愿意主动与“英子”分享顾城,在“英子”视顾城为神经病弃之而去后,谢烨甚至还曾做过说客,尝试使二人和好。
有人认为,是谢烨对顾城的盲目崇拜使她认为,那是一个天才应有的权利。
她没有任何怨言,三个人相安无事地住在一起,甚至管吃管喝,生怕怠慢了客人,唯独把亲生孩子排除在外。
顾城、英儿和谢烨,他们是在一个诗会上相识的。
诗会上朦胧诗被砸得很厉害,但当时英儿力挺顾城。
顾城和谢烨很是感激,大家的关系也就一直很好。
谢烨全然把英儿当成了自己的闺蜜,和她倾诉了很多关于顾城的事,包括顾城的脾气,爱好等等。
然而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些话英儿都记住了,而且对顾城投其所好,后来顾城对英儿说:我们两个是天生一样的,而谢烨是我后天改造的。
这话谢烨也听见了,她表面上没反应,但心肯定给伤透了。
为了追求理想中的自由王国,顾城和谢烨去了激流岛。
这时候英儿已经和比自己大20岁的诗人刘湛秋在一起了。
却同时和顾城保持着联系。
奇怪的是谢烨并没有阻拦,而且还在一旁促成这件事。
刘湛秋也知道英儿此去投奔的是顾城,但他并没想过英儿会成为顾城的情人。
原因之一是他很自信,觉得顾城一个毛头小伙子怎么能和他比?原因之二是他相信顾城的人品,不可能趁人之危。
抛开知识分子和罗曼蒂克,这三个人的关系和现实中的凡人没什么两样,只是更走极端了吧。
顾城也许“浪漫”地想像世外桃源,但是英儿和谢烨却都是很现实的。
曾经有人问英儿为什么离开了,谢烨回答:名不正则言不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