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语文版

合集下载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性格特点。

2.2学习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勇于自我反省的品质。

3.2教育学生要有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扁鹊与蔡桓公的性格特点。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的含义。

2.2分析蔡桓公由讳疾忌医到病入膏肓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

1.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吗?他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圈出生字词,查阅词典了解其含义。

3.合作讨论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特点。

4.课堂讲解4.1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4.2分析蔡桓公讳疾忌医、病入膏肓的过程,教育学生要有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的意识。

5.课堂练习5.1学生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造句。

5.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段关于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

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故事中的角色定位。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扁鹊与蔡桓公的性格特点。

2.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在课堂讲解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和名言警句的含义,教育学生要有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的意识。

4.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足之处:1.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练习时间较短。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8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8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8篇《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3.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

重点难点1.重点:目标3。

2.难点:目标2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做到基本成诵。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你们知道成语"讳疾忌医"吗?"讳"的意思是: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忌":是嫉妒,猜忌。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

这则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齐来看看课文。

三、作者简介: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他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大意。

1.朗读课文。

(可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或听课文录音模仿朗A.抽查几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论B.教师就关键处纠正,并示范朗读。

五、串译课文。

1.教师讲解几个难句。

2.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

3.抽几对学生一人读一人译,其他同学评价。

4.教师做小结。

投影提示:几个词的古今义差别:(1)同义有别疾:小病病:大病(2)古今异义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复古义:再一次今义:重复益古义:更加今义:有好处索古义:寻找今义:绳索5.学生自由作评:蔡桓公为什么会病死?引导理解讳忌疾的害处。

六、布置作业:A:课后练习二三B:默写本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

2、了解本文运用对话发展情节,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人物的情态的特点。

3、领会故事的寓意,能联系生活懂得讳疾忌医的危害和防微杜渐的重要。

二、教学重点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三、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叙事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害病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找医生看病)这是个妇孺皆知的道理,可是在韩非笔下的蔡桓公却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终怎么样了呢?(病死了)今天我们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就是写蔡桓公讳疾忌医,贻误了治疗时机,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的故事。

《扁鹊见蔡桓公》(语文版)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语文版)教案
1.学生阅读注释一,了解寓言中两个主要的人物:扁鹊和蔡桓公。
2.结合注释,为生字注音。
1.结合书下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学生各自口头翻译全文。
2.指名翻译,其他学生将有误之处做上标记。
3.矫正翻译。常见有误之处有: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译: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学生自由朗读成诵。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庄惠濠梁之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同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3)成语: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4)难译句子: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等特殊句式可由教师讲解翻译一下。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齐读全文,加深理解。
讨论后概括寓言的意思以及对自己的启示: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真有学问的人总是虚怀若谷,觉得自己有许多的不足。因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寓言的客观思想意义在于人的认识既然是有限的,人们就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而应不断开阔眼界,不停止学习。
1、填写下列表格
扁鹊
桓侯
拜见时间
观察过程
明断病情
预言后果
行为表现
一见
立有间
疾在腠理
将恐深

《扁鹊见蔡桓公》 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 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能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能进行适当的解释。

能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培养勇于改正错误的良好品质。

培养学生对医学和医生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2.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2.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3.2 课文中的医学知识的解释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4.1 课文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4.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引导学生对医学和医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5.2 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5.3 课文理解: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4 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5 医学知识的解释和理解:解释课文中的医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和含义。

5.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批改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测试或考核,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检验教学效果。

七、教学拓展:7.1 对比分析:与其他医学故事或寓言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扁鹊见蔡桓公》的独特之处和价值。

7.2 文化探究:深入了解古代医学文化,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医学观念和价值观。

八、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总结课堂教学的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扁鹊与蔡桓公的个性特点。

2.学习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积累语言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扁鹊与蔡桓公的个性特点。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成语和典故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教学视频3.成语卡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扁鹊”与“蔡桓公”,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历史背景。

2.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三)课堂讨论1.分析扁鹊的医术高明,以及他对待病人的态度。

2.分析蔡桓公的病症及其对扁鹊的态度。

第二课时(一)成语学习1.教师出示成语卡片,学生跟读并理解成语意思。

2.学生举例说明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课堂讨论1.讨论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分析扁鹊与蔡桓公之间的医患关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医患关系。

(三)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

2.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成语,进行积累。

第三课时(一)成语复习1.学生回顾所学的成语,进行复习。

2.教师挑选几个成语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理解。

(二)课文回顾1.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记忆。

2.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三)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漫画。

2.写一篇关于扁鹊与蔡桓公故事的读后感。

第四课时(一)成语运用1.学生运用所学的成语,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2.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三)课后作业1.阅读一篇与课文相关的文言文,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名言警句,进行积累。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2.成语教学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他们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到了成语的魅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了解扁鹊的医学知识和蔡桓公的故事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历史背景。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引导学生从扁鹊的医术和品德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扁鹊的医学知识和蔡桓公的故事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扁鹊的医术和品德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文言文阅读资料和医学知识资料。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准备笔记本和笔,做好课堂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入扁鹊和蔡桓公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医学知识,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扁鹊的医学知识和蔡桓公的故事背景。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解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师解析扁鹊的医术和品德,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主人公扁鹊的高尚品质和敬业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到了解身体的重要性,树立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背景及文化知识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人公扁鹊及其职业精神。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扁鹊的医学成就及历史地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扁鹊的人物形象。

(2)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造句。

(2)教师选取一些类似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内容,并谈谈自己对该故事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检查学生对课文记忆的准确性。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语文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内容,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对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的深入领悟。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悟道德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健康?健康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领悟道德观念: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

6.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对课文进行复习,做好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是否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看是否能够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4. 道德观念领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判断其是否能够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九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古代医学知识,理解扁鹊医术的高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育学生尊医重卫,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古代医学知识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作者扁鹊以及古代医学知识。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示范。

(2)举例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内容,并背诵给家长听。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题和回家背诵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2)能够分析并阐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寓意。

(3)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故事内容。

(2)学会通过关键词、句式来提炼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谦虚、听取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2)学会在面对问题和错误时,勇于改正,防微杜渐。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2.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3. 故事寓意的研究和阐述。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2. 故事寓意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和体现。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3. 学生字典、词典等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主题思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字典、词典等资料,解释文中遇到的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阐述故事的寓意。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

(2)详细解析故事中的关键词、句式。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寓意。

(2)学生课后运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搜集与扁鹊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7. 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根据故事寓意,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始末,刻画两个人物,表现中心意思的写作方法。

2.使学生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听信忠言的重要意义。

3.使学生理解间、居、复、益、应、还、走、及、是以、索等词语的意义,和汤、齐、还等字的通假用法。

教学重点、难点1.解释词语,口译课文。

2.文章的层次;两个人物描写的表现力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论语》六则二、导入由学过的当代作家的三篇现代文引到将学的古代作家的这篇文言文,引出《扁鹊见蔡桓公》。

三、新授1.联系注释①简要说明:《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研究刑名法术,是当时重要的思想家。

《喻老》这篇文章,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

文中叙述扁鹊见蔡恒公这则故事,本意是用它来比喻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策划困难的事,从它的容易处开始)、“为大于其细”(做大事从它的小处开始)的观点。

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名医,人们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蔡桓公,即蔡侯。

“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这个成语,就是从《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中总结出来的。

2.要求学生看注释,理解词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解释词义,并与现代汉语中的该词进行比较。

间:在“立有间”中,当“一会儿”讲;用在表动作的词语之后,表示动作的时间。

现代汉语中常用它的“中间”义项,表示两者之间,如同志间、两山间。

居:在“居十日”中,当“过了”讲;用在表时间的词语之前,表示隔了一段时间。

现代汉语中常用它的“住”、“住所”等义项,如同居,故居。

复:在“扁鹊复见”中,当“再”、“又”讲。

现代汉语“旧病复发”、“死而复苏”等常用词语中的“复”,与此义同。

益:在“不治将益深”中,当“更加”讲。

现代汉语“精益求精”、“老当益壮”等常用词语中的“益”,与此义同。

应:在“桓侯不应”中,当“回答”讲。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其中有价值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的领悟。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语句的理解和翻译。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课文中的道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蔡桓公对待扁鹊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对待事物要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道理。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生字词的掌握。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的领悟程度,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运用这些道理。

扁鹊见蔡桓公 教案(精选12篇)

扁鹊见蔡桓公 教案(精选12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精选12篇)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加深对寓言的熟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培育同学对阅读文言文的爱好。

2、过程与方法: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多种有效的方法提高同学学习文言文的爱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同学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教学重难点1、古今异义的词语。

2、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寓言蕴含的道理: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教学预备收集韩非子以及扁鹊状况。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入境:“我能行﹗我肯定能行﹗”师:同学们,自信是胜利的第一秘诀。

下面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句话,请大家随着老师的板书大声读出来。

(老师板书:“我能行﹗我肯定能行﹗”板书完后,要求全班同学齐读两遍。

)今日我们学习一篇古文《扁鹊见蔡桓公》,盼望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团结协作,乐观探究,圆满完成本课学习任务﹗信任大家肯定行﹗二、活动一:“我会说”1、各小组同学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扁鹊,《韩非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注明资料来源。

2、小组长指定一名成员宣读整理结果,其他成员可进行相关补充。

3、老师归纳整理。

(1)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著有《韩非子》,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孤愤》、《五蠹》、《储说》、《说林》、《说难》等篇。

(2)《韩非子》代表了法家思想。

(3)文化常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候人,闻名的民间医生,是中医传统诊断的奠基人。

四诊法:望、闻、问、切。

三、活动二:“我能读”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解释和工具书标注“腠、桓、还、汤熨、齐、遂”等字音。

2、同学听老师范读,进一步订正字音,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

3、各小组自由采纳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协作读、小组之间赛读等等。

读完后绽开自评与互评。

四、活动三:“我会译”1、明确目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及教学反思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扁鹊、蔡桓公、桓侯夫人等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珍惜生命,关注健康。

(2)认识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的重要性。

(3)学会倾听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的分析。

(3)文言文基本语法和词汇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故事情节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及其用法。

(2)解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现象。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句子仿写。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扁鹊见蔡桓公》,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 预习下节课内容,提前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搜集有关扁鹊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医学成就。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1)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

(2)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3)课堂练习是否具有针对性,学生掌握情况如何。

2. 反思教学效果:(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语文版

个帅哥帅哥的 ffff19扁鹊见蔡桓公教课目的1、学会独立读懂文言文2、理解本文寓意3、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教课要点累积字词、认识文意教课难点1、理解本文的寓意2、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教课时间: 1 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本课节选自《韩非子 ?喻老》“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看法。

作者表达扁鹊见桓公的故事,本义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一看法的。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预习中划出生字注音能否正确。

2、学生联合说明,翻译课文,教师评论。

3、课文写了扁鹊几次见桓公。

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谈谈桓公对待扁鹊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这样变化的原由是什么?三、研读剖析1、本文是如何记述扁鹊和蔡桓公会面的情况?居十天——居十天——居十天——居五日——扁鹊逃秦、桓侯遂死2、扁鹊在第四次见到桓侯时,为何“还走”?最后,扁鹊为何要走开蔡国,逃到秦国去?扁鹊“还走”是由于桓侯的病由轻而重,终至无可救药。

扁鹊逃到秦国去是为了防止惨遭伤害,这表现了他的机敏坚决,也从侧面反应出蔡桓公为人的强横与残暴。

3、以脑筋风暴的形式谈谈扁鹊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色。

扁鹊——医术高明,尽责尽责,机敏坚决;蔡桓公——独断专行,讳疾忌医,强横残暴。

4、蔡桓公的病开始其实不严重,为何以后会变得没法医治?从中你获得了如何的启迪?启迪若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对待弊端错误,应当防微杜渐;不行主观猜疑,切勿拒绝忠告;要防止祸害,一定见微知著,提早加以防备等等。

四、讲堂总结本文经过扁鹊三次见桓公,指出桓公有病,应实时治疗,但桓公自认为“医之好治不病认为功”,拒绝了他的劝说,最后病后的故事,说明要正视自的弊端和错误,不可以拒绝责备和帮助。

五、朗诵比赛1、学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

2、各组展开背诵比赛。

3、集体评论,对背得又快又好的小组予以表彰。

(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指点背诵方法,如可依据叙事层次来背,可抓住要点词语的变化来背等等。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古代医学知识和中医诊断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2)引导学生从扁鹊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中汲取精神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古代医学知识和中医诊断方法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理解。

(2)中医诊断方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扁鹊的医术和医德,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扁鹊的背景和医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4. 案例分析:分析扁鹊的医术和医德,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并背诵。

2. 根据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扁鹊医术和医德的看法。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2. 总结性评价:在学习结束后,通过测试或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效果,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2)能够分析并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3)能够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3)通过小组讨论、作文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改过的品质;(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扁鹊见蔡桓公》原文2.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2)成语“讳疾忌医”的含义和用法;(3)故事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概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知识;(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掌握生词和难点;(3)学生总结故事中的成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扁鹊、蔡桓公等角色;(2)学生通过表演,体会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3)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表演。

2. 情景模拟:(1)学生分组模拟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的道德观念;(2)学生通过模拟,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3)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模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2. 运用故事中的成语和典故,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3. 调查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了解他们对故事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的看法,简要记录并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作文质量和调查报告的完成情况;3. 课堂活动评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语文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读课文,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增强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朗读全文,感悟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梳理文章,了解文章的结构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讳疾忌医的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了解韩非及其著作,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寓理于事的写法。

3.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工具】教学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分角色朗读法。

3.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生病了,你们会怎样做?(学生回答:看医生,吃药)是的,有病求医是基本的生活常识。

可是就有人明明有病,也有条件医治,却拒绝接受治疗,最后病入膏肓死去。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韩非子(约前280—前233),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是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

《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韩非为文长于推论事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其峻刻峭拔的文风,与孟子、庄子、荀子相媲美。

他利用大量历史资料和寓言故事作论据,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2.背景链接《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集解》。

作者叙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一观点。

3.语基积累(1)生难字桓(huán)腠(còu)应(yìng)悦(yuè)汤(tàng)扁(biǎn)鹊(què)髓(suǐ)遂(suì)熨(wèi)(2)通假字望桓侯而还走(通“旋”,回转,掉转)(3)古今异义臣是以无请也(古义:询问;今义:请求,邀请)使人索扁鹊(古义:寻找;今义:绳索,索取)立有间(古义:一会儿;今义:中间)(4)一词多义应桓侯不应(动词,理睬)河曲智叟亡以应(动词,回答)居居十日(动词,停留,经历)面山而居(动词,居住)病君之病在肌肤(名词,疾病)未果,寻病终(动词,生病)属司命之所属(动词,隶属,管辖)属予作文以记之(动词,同“嘱”,嘱托)故桓侯故使人问之(连词,于是)既克,公问其故(名词,缘故)间立有间(名词,一会儿)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动词,参与)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介词,把)臣是以无请也(连词,因为,由于)将不治将恐深(副词,将要)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之君之病在肌肤(助词,的)桓侯故使人问之(代词,扁鹊)针石之所及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5)特殊句式①判断句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也”是判断句的标志)②省略句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前省略主语“病”)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使”的前面省略主语“桓侯”,“已”的前面省略主语“扁鹊”)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在“以”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无奈何”前面省略主语“我”,指扁鹊)③倒装句臣是以无请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三、整体感悟(一)初步感知1.文题探讨“扁鹊”,战国时医学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扁鹊见蔡桓公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理清结构层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析人物的鲜明个性及掌握对比的写法,理解文章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讳疾忌医的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目标2和3。

指导法、朗读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

多媒体、相关课件,让学生制作重点文言实词和成语“病入膏肓”“讳疾忌医”的词语卡片,课堂交流。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而生病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找医生看病)这是个妇孺皆知的道理,可是韩非笔下的蔡桓公却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终怎么样了呢?(病死了)今天我们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文中就是写蔡桓公讳疾忌医,贻误了治疗时机,落得个病入膏肓的下场的故事。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韩非子》一书是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的作品。

书中的文章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书中许多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历来为人们喜爱和传颂。

2.生难字词
(1)字音
蔡桓.公(huán)有间.(jiān)腠.理(còu)
还.走(xuán) 汤熨
..(tànɡ wèi) 骨髓.(suǐ)
(2)词义
望桓侯而还.走(通“旋”,回转,掉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臣是以无请.也(古义:询问;今义:请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
..功(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立性)
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介词,把);臣是以无请也(因为,由于)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听录音,正音,标出朗读节奏。

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注意语气,读出感情。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的层次结构。

第一层(开头……桓侯又不悦):桓侯不听扁鹊的忠告。

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臣是以无请也):扁鹊指出桓侯的病已不可救药。

第三层(居五日……结尾):桓侯病死。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交流展示:时间顺序。

引导学生根据“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

”复述课文。

注意,汤(这个意义后写作“烫”)、齐(这个意义后写作“剂”),复述提倡创造性,而不仅仅是将古汉语翻译为现代汉语。

可以加上扁鹊、蔡桓公两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

2.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病情正日益严重?
交流展示:“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3.“还走”该怎样解释?第四次见蔡桓公时,扁鹊为什么“还走”?
交流展示:“还(xuán)走”,还,回转,掉转。

通“旋”;“走”,古代汉语为“跑”意,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走”。

这时扁鹊对蔡桓公的病已无法挽救了。

扁鹊的“还走”,既给上文作了补充,又给下文蔡桓公的死、扁鹊的逃,埋下了伏笔。

4.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

交流展示: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

“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顽固、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着“有疾”“无疾”这一尖锐的矛盾展开争论。

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
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重,为什么短短30余天就出现了无法医治,以至“遂死”的结果?用一个成语概括应是哪个成语?
交流展示:因为蔡桓公患病却盲目自信,一再拒绝扁鹊的劝告,不及时医治,最终使病情恶化而身亡。

成语是:讳疾忌医。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蔡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2.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如果时光能倒流,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交流展示:通过此事,我想对蔡桓公说:“您不该不听扁鹊的话,毕竟他是医生,他不会害您的。

而且他多次劝告,您还不听,最终害的是您自己呀!如果我是您,当他第一次劝告时,我不仅会接受治疗,还会夸奖他:您的医术真高,一点点小皮肤病您都能看出大问题来,您真仔细。

大王,您的悲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3.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4.完成《名师测控》本课内容。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蔡桓公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在《扁鹊见蔡桓公》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理清结构、疏通文意。

在板书时,根据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两条线,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蔡桓公从自信“无疾”到“遂死”的过程。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到本文的写作主旨,认识到讳疾忌医的危害和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