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蒙田随笔》读书笔记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
《蒙田随笔集》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思考的作品,读完后有以下一些感受:
- 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蒙田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各种细节,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
- 对人性的洞察: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 对知识的追求:蒙田在书中广泛涉猎各种话题,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鼓励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 对自我的认识:通过阅读他的随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 对文字的欣赏:蒙田的文字优美流畅,富有感染力,让我们领略到文学的魅力。
蒙田的文字风格独具特色,他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但又不失深度和哲理。
他善于用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蒙田的文字还充满了幽默和讽刺,他常常以轻松的口吻谈论严肃的话题,让读者在欢笑中思考。
他的文章富有节奏感,句子长短适中,行文流畅自然,给人一种舒适的阅读体验。
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
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共10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我并不知道以超现实画风闻名世界的达利还涉足写作,画书籍插图和编辑领域,直到翻开《蒙田随笔》这一刻。
这本书,出版于1947年,达利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从蒙田的全部随笔中编选出18篇,并绘制彩图16幅、黑白插图21幅来图解、阐述。
读它,你既享受了文字中煮茶论道的侃侃谈兴,又经历了视觉上超现实符号的怪异惊骇冲击,还时不时会挑战一下你的脑力:该如何解读这带有达利标记的蒙田?蒙田宣称自己写随笔的目的,不是为了取悦世人,而是为了自己亲朋好友的便利:在他离世后,他们可以从这些文字中找回他的性格和情绪的某些特征,从而对他的认识保存得更完备、更真切。
我想,只要不是纯粹为了功利写字,每个爬格子的人心中,或多或少都存了这样的念头吧!只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蒙田这样:决不用巧言令辞来装饰自己,而是用最诚实最质朴的笔来描绘暴露自己,不隐藏也无需故作姿态呢蒙田他甚至不愿用成文之后更趋成熟的想法去更新替换写作当下的思路,只为了保持每一篇随笔新鲜出炉时的痕迹,让读者在文字中看到时间流逝的印迹。
这,大概也是我选读此书的另一原因吧。
此外,你会发现,经历了5个多世纪时间浪潮的冲刷,沧海成桑田,斗转星亦移,世界也彻底变换了格局,可是蒙田的思想结晶,依然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指引着我们迷茫的心灵。
我很遗憾,时至今日,我的记忆力愈发不能信任。
如果之前,记忆还勉强可说是呈漏斗型的容器,读过的书,多少会留下点痕迹。
那么现在,我可怜的记忆已经日益趋向圆柱体,翻过的书,常常是风过无痕。
于是,我打算发挥烂笔头的功效,勤奋文抄,以补不足。
《论习惯》一文,简言之,就是提倡蒙田本人尊崇的怀疑主义。
因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习惯会使我们的感觉麻木不仁,对我们的判断和信念施加影响实在是太轻而易举了。
而我们必须也警醒得认识到:习惯往往带有强烈的偏见,不少被当作绝对的、确定无疑的见解接受的东西,除了它们具有古旧习俗那饱经风霜的面目外,其实没别的靠得住的地方。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3篇
《蒙田随笔》读书随笔3篇《蒙田随笔》读书随笔1看了《蒙田随笔》后,才发现他的思想观点在我看别的书时就接触过了,原来他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
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感情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峻研究的学者。
读完他的书,让我重新认真反思了一下自己,虽然可能只是一知半解,但是陶渊明也说过:“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蒙田说:“自然的造化可谓巧夺天工,倘若我们的相貌毫无相同之处,那就会人兽不分;倘若我们的相貌完全相同,人与人就无法辨别。
”这句话给了我好大的启发,是啊,这和马克思思想里的所谓“事物都具有共性和个性”的观点大概有异曲同工之妙吧,所以,从来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事物作出相同的判断,而且两种见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不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一个人只要善于学习,从以往事件中汲取经验便足以使自我变得更聪明。
如果谁能记得曾经受到过的伤害,以及使他们情绪发生变化的微妙的原因,那他就能为未来的变化和自己的处境作好思想准备。
由此,蒙田认为用经验来思考事情那是不可靠的,因为事情永远不可能相同,只有推开门才能知道门是开是关,因此,蒙田提倡要我们“认识你自己吧”。
曾经我看过一些书,其中有《认识你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想这些书其中的一些思想也多多少少有受到蒙田的熏陶吧。
其中还有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说,读书能明智,能获得乐趣。
但是,倘若读得过度,变成书呆子,便只剩兴味索然了。
此外,可能还会伤害身体,而快乐和健康却是我们最宝贵的,倘若结果竟弄到有损身心的地步,那么我们就抛开书本吧。
从来我都没有想过我们可以抛开书本,从我读小学开始,我就认为书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东西,我们不能抛弃它,因为它能带给我们知识和不一样的思想,可是,就在我读到这里的时候,突然觉得蒙田说出来埋藏在我心底深处的话,诚然,书籍对我们很重要,很有意义,可是如果我们一味地看书,那我们可能不会有机会出去走走,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甚至可能由于用眼过度导致近视什么的影响健康,所以,当我们想出去走走的时候,那么就抛开书本吧,屋外也会是另一番有趣的天地。
《蒙田随笔》读书笔记
蒙田随笔读书笔记前言《蒙田随笔》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米歇尔·蒙田的创作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本书也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好书,书中的随笔篇目充满了智慧和幽默。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想分享我读书的心得和感悟。
阅读体验这本书的篇幅适中,随笔为主,每篇随笔都有自己的主题,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蒙田在文章中既谈及大自然、人生哲学等高瞻远瞩的话题,也会略带幽默地描绘一个小人物的生活轨迹。
整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作者在和读者进行一场朋友式的交谈,旁若无人地陈述自己的人生观和观察到的世界。
蒙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了幽默感和自嘲意味。
例如,“为人母者终其一生,而有些人我们是凭着一个满脸善良的胡子辨认出来的”一句话,既让人捧腹大笑,同时也让人明白了蒙田对于“善良”的理解和看法。
此外,蒙田随笔的魅力还在于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人性的看法。
他用生动的语言和自己的经历,描述了人的智慧和愚蠢、喜怒哀乐、习惯和意识的变化等等。
读这本书有时候会让人感触颇深,对于一些人生的难题也能找到一些灵感和答案。
个人感悟伴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慢慢地发现,蒙田看待人生和世界的态度是伴随着他的生命阶段不断变化的。
在早期的一些随笔中,他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的缺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健康。
这种不会停滞的智慧和成长,是蒙田一生的追求。
蒙田笔下的世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有着生命的喜怒哀乐和天道酬勤的道理。
在这样的世界里,有着大自然的生成与毁灭、人性的恶与善的同时,我们的人生也悄然在这样的世界中演绎着自己的故事。
在这样的世界里,蒙田用他独特的视角和知识对于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使我们不仅仅是在读一本书,也像是在与另一个智慧铁杆成为了陪伴自己的生命伴侣。
结语在读完《蒙田随笔》之后,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于人生的看法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是一段旅程,不同的阶段需要我们抱着不断学习、成长的态度去面对。
蒙田随笔读后感
蒙田随笔读后感蒙田随笔读后感3篇蒙田随笔读后感1其实我对蒙田不是很了解,但读了他的随笔集之后,我才知道他是个怀疑论者,他向自己发问而又不做回答,甚至拒接承认自己一无所知,而只是坚持那句“我知道什么呢?”蒙恬善于向哲人那样讲话,像朋友那样谈心。
他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上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
自我意识是蒙田身上恒定不变的部分,是他衡量一切学说的尺度。
他曾说“你身上和身外都是一片虚妄,只不过,范围越小,虚妄的程度越浅。
上帝说‘人哪,除了你,每样事物都首先研究自身,并且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了工作和欲望的范围。
唯有拥抱宇宙的你是如此空虚,如此匮乏;你是没有知觉的探索者,没有审判权的法官,归根到底,你是这出闹剧的演员。
”好深奥的哲理,真令人惊叹,佩服。
蒙田用他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风彩,分别阐明了论经验,忧伤,闲逸,撒谎,恐惧,节制,荣誉,心态失衡,勇敢,习惯,口才,交往,良心,饮酒,发怒,人与人的`区别,功利和诚实,后悔,相貌,年龄,想象的力量,对孩子的教育,言过其实,父子情,人性无常,死亡,自我衡量,坐井观天,掠人之美,意愿,命运的安排等章节。
他语言平易近人,形象亲切生动,让我们读起来回味无穷,富有生活情趣。
我对他的论述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论经验。
从来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断,而且两种见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不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以往的工作经验会使你顺利的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但倘若你又以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待新的工作,那么你的工作会有新的起色吗?会有突破吗?的确,缺乏创新的精神,你便不可能长久地胜任你的工作。
他认为,用经验来思考事情那是不可靠的,因为事情永远不可能相同。
他还说,在培养交往能力时,沉默和谦逊有利于和人交往。
如饥似渴的去寻找志趣相投的朋友,十分积极的投入这种交往中,这样便能给和你交往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梦田的文章揭示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深度和广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哲学家。
《蒙田随笔》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
《蒙田随笔》读后感500字(精选3篇)《蒙田随笔》读后感500字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蒙田随笔》读后感5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蒙田随笔》读后感500字1《蒙田随笔》是我看到过的内容最丰富的作品之一,作品涉猎范围广泛,包罗万象。
这是蒙田融合了生活的经验和个人的感悟创作出来的作品。
蒙田不仅仅是一名作家,在我看来他还是一个思想家。
值得一提的是,随笔的文体方式出自于他。
蒙田的这部作品分为六十二个章节,相互独立。
不管你多大年纪,什么文化程度,你翻开任意的章节都会受益匪浅,获得精神上的共鸣。
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关于人文风俗的、爱情的、生活的、善恶的、友谊的,教育的等等,这些都是他思想的精髓。
蒙田知识非常渊博,这些可以从他引用大量典故、历史和大量名人的名言警句可以看出。
如《论殊途同归》中为了论证自己的论点,他连续用了很多历史事件来说明。
每个章节他都鲜明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观点非常明确,让人印象深刻。
在讲到如何培养交际能力时,他认为,沉默和谦虚的人更容易获得别的赞赏。
在《热爱生命》中,他阐述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
在《论对孩子的教育》中,他认为孩子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几十个章节虽然短小,但浓缩的都是都是精华,这些作品都是智慧的结晶。
就算放到现在社会,有的见解都是很有时代感,也体现出他是一个很有先见的人。
读蒙田的随笔,就好像跟一个智者促膝长谈。
简洁、平易的语言,让这部作品更显魅力。
我们从400多年前的先哲那里寻找智慧,开拓思维,启迪人生。
《蒙田随笔》读后感500字2读了《蒙田随笔》后,心中感悟很多,细细反思,慢慢领悟,觉着书中有许多的观点可借鉴到教育教学中去,在书中,蒙田充分阐述了他的教育观点,鲜明地提出了他的教育原则。
蒙田以“我知道什么?”这句具有怀疑精神色彩的名言来说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
蒙田随笔读后感
蒙田随笔读后感蒙田随笔读后感1 蒙田说,发怒是一中丧失理智的行为,在发怒时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错误的。
带着情绪去看问题,问题往往会无端放大,芝麻也能变绿豆,这跟雾里看雾是一个道理。
当我们发火时,绝不能责打对方。
正确的做法,便是在心头火气,心跳加速时,先把事情放放,等心平气静下来后,对事物的看法就会不一样。
冲动的时候是情绪在指挥,在说话,而不是我们自己。
每个人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怒,故而培根对发怒的看法是:倘若你们要发怒,千万不要因为发怒而犯罪,也不可以整天都在发火。
蒙田同样认为: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机,心有怒气是有必要发泄出来的。
但是有告诫发怒者在发怒时要注意发怒要有分寸,同时还要有目标,因为漫无目的发怒便会失去作用。
当让适当的发怒可以,但人们绝不可以像蜂蜜,在蜇人的同时牺牲自己。
我是一个脾气不是很好的人,在以往的生活中,经常会因为莫名的原因而发怒,也因为这样,失去了很多朋友,如今我在一点点改变。
发怒不应该伤害别人,不应该让自己遍体鳞伤。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都是慢慢的,缓缓的,悠哉悠哉地在读,它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适合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煮上一壶咖啡,晒着暖暖的阳光,然后慢慢品的一本书。
孟德斯鸠在读完随笔后曾说:“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到了写书的人;在本书中,我看到了思想的人。
”而德利尔也曾说:“蒙田善于像哲人那样讲话,像朋友那样谈心。
”没错,就是这样的感受。
蒙田,不像一个大师,而就像生活在我身边的一位长者,一位有着丰富阅历的智者在和我聊天,娓娓道来他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和看法。
这不是一本难读的书,它不像我对待其他大师的书一样让我望而生畏,拿着这本书,我不惧怕。
平实质朴的语言,没有过多华丽辞藻的堆砌和修饰,却道出了最真实的哲理。
蒙田用平易近人的言语,给我们讲述中生活重中的大小道理,他没有用各种理论条款来强调这些如何重要,只是告诉我们事实,告诉我们人是这样的,人生是这样的,他只是为我们找出现实,为我们还原真实,让我们学会快乐的过日子。
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1在江南莺飞草长的日子里,我在老家的书房里,翻出了一本结满灰尘书的《蒙田随笔集》,机缘凑巧翻到了其中的一页,上面写着一句话:从事哲学不是别的,就是学习死亡。
蒙田说,从你出生的每一天都向死亡迈进,而最后一天到达终点,在人的一生中,“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财物、生命转借给我们的朋友,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转让尊严之名,把自己的荣誉安在他人头上,这却是罕见的。
”我被这句话“击中”了,许多徘徊在心底,欲说还休,或是说不上来的一切问题,被这句话全部概括了。
人是要有尊严的,从生到死,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爱和恨,道德和非道德,名和利……都逃脱不了为对“尊严”的追求。
也许我们并不一定惧怕死亡,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当死亡来临,还有一种意识可以支撑我们最后的尊严。
但是当生命走到尽头,仍然坚持着以“体面”的方式离去,这是作为一个人的最大尊严。
学习死亡,就是学习如何去面对人生。
蒙田随笔集读书笔记2和培根、帕思卡尔的作品并称三大西方经典的蒙田作品以率直真诚的特性赢得了很多美誉,也给我的带来了欢愉。
像这些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的作品常令我望而生畏,但蒙田不会。
照理说,四个世纪之前说出来的话别,应同其他的古人的话一样,犹如啃剔掉肉的骨头,初尝生香,继则无味,久则如同嚼蜡,但蒙田真的不同。
他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穿过世纪的隧道,就像与您闲谈,说着说着就有那么多平实的想法和做法,让你不禁暗暗窃喜:呵呵,大哲人也这样啊!这样的文字,我喜欢。
尽管他的随笔中有很多引用。
蒙田特别喜欢书,他说与书交往是最稳定方便的,确实新东方的总裁也说,书拿了不一定读,书带了也不一定读,但心理上踏实,书就像是最难得的朋友,你不需要时,感觉不道德他们的存在,你需要的时候,它们就会及时出现在你身边,忠实地守候在你的生命的左右,随时宽解,充实你那不安寂寞的灵魂。
《蒙田随笔》读书笔记
《蒙田随笔》读书笔记《蒙田随笔》读书笔记(通用17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
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蒙田随笔》读书笔记(通用1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蒙田随笔》读书笔记篇1其实我对蒙田不是很了解,但读了他的随笔集之后,我才知道他是个怀疑论者,他向自己发问而又不做回答,甚至拒接承认自己一无所知,而只是坚持那句“我知道什么呢?”蒙恬善于向哲人那样讲话,像朋友那样谈心。
他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上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
自我意识是蒙田身上恒定不变的部分,是他衡量一切学说的尺度。
他曾说“你身上和身外都是一片虚妄,只不过,范围越小,虚妄的程度越浅。
上帝说‘人哪,除了你,每样事物都首先研究自身,并且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了工作和欲望的范围。
唯有拥抱宇宙的你是如此空虚,如此匮乏;你是没有知觉的探索者,没有审判权的法官,归根到底,你是这出闹剧的演员。
”好深奥的哲理,真令人惊叹,佩服。
蒙田用他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风彩,分别阐明了论经验,忧伤,闲逸,撒谎,恐惧,节制,荣誉,心态失衡,勇敢,习惯,口才,交往,良心,饮酒,发怒,人与人的区别,功利和诚实,后悔,相貌,年龄,想象的力量,对孩子的教育,言过其实,父子情,人性无常,死亡,自我衡量,坐井观天,掠人之美,意愿,命运的安排等章节。
他语言平易近人,形象亲切生动,让我们读起来回味无穷,富有生活情趣。
我对他的论述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论经验。
从来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断,而且两种见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不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以往的工作经验会使你顺利的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但倘若你又以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待新的工作,那么你的工作会有新的起色吗?会有突破吗?的确,缺乏创新的精神,你便不可能长久地胜任你的工作。
《蒙田随笔》读后感-《蒙田随笔》读后感心得体会
《蒙田随笔》读后感-《蒙田随笔》读后感心得体会《蒙田随笔集》这本书,用平易通畅、不假雕饰、亲切动人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很多道理,也必将使我们的人生得到启发而受益匪浅。
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蒙田随笔》读后感范文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蒙田随笔》读后感【1】突如其来的打击,往往能冲垮我们精神的提防,使得我们心中的痛楚就只剩下五内俱裂,心如死灰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代表那时的心情。
没错,当痛苦超越了我们能接受的限度时,我们的心会因难以承受而变得麻木僵化,丧失所有活力。
同理,当我们毫无预警地接到噩耗,就会丧魂落魄,目瞪口呆,无法动弹。
这时,只有像维吉尔说的“让痛苦强烈地发声”,经过一阵哭天抢地,放声呼号地疯狂后,才能恢复意识,静下心来思考。
费迪南一世曾发兵讨伐匈牙利过世的国王约翰的后人。
在结束布达附近的战役后,德国将军雷斯西亚克看到一具骑兵的尸体运了过来,大家都见过这个骑兵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身影,于是都一起为他哀悼。
但是,将军和其他人都很好奇这个骑兵是什么样子的。
等看到这位死者脱去战甲后,他才发现竟是他的儿子。
大家都痛哭失声,只有他一声不响地站着,没流一滴泪,只是目光呆滞,直愣愣地盯着尸体,直到血液因悲痛而滞流,他硬挺挺地倒在地上死去了。
彼特拉克说:“说得清楚自己受多少煎熬,他受的煎熬其实不大。
”古罗马诗人卡图鲁斯是这样表现情人之间难以承受的热情的:怎么办!我的五官不再发挥作用/和你相遇,累斯比/言语丧失,灵魂出窍/炽热的火焰燃遍全身/耳边只有轰轰之声/眼睛只能看到深重的黑夜。
这不就是在说,当猛烈激荡的感情到来时,我们不会哀婉叹息、情话绵绵,反而因焦虑不安、思念成灾而变得精神倦怠,身体无力吗?有时这种热情导致的身体官能错乱,会不择时机地出现,扰乱情人间美好的感觉,比如当两个人深情拥抱时,却好像一下子跌进了冰窟里。
那些让人能够回想和清晰感受的情感,都是些庸常、平凡的热情。
让表情变化的只是小悲,无声无息的才是大悲大痛。
蒙田随笔读后感
蒙田随笔读后感蒙田随笔读后感(一)看了《蒙田随笔》后,才发现他的思想观点在我看别的书时就接触过了,原来他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
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
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感情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峻研究的学者。
读完他的书,让我重新认真反思了一下自己,虽然可能只是一知半解,但是陶渊明也说过:“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蒙田说:“自然的造化可谓巧夺天工,倘若我们的相貌毫无相同之处,那就会人兽不分;倘若我们的相貌完全相同,人与人就无法辨别。
”这句话给了我好大的启发,是啊,这和马克思思想里的所谓“事物都具有共性和个性”的观点大概有异曲同工之妙吧,所以,从来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事物作出相同的判断,而且两种见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不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一个人只要善于学习,从以往事件中汲取经验便足以使自我变得更聪明。
如果谁能记得曾经受到过的伤害,以及使他们情绪发生变化的微妙的原因,那他就能为未来的变化和自己的处境作好思想准备。
由此,蒙田认为用经验来思考事情那是不可靠的,因为事情永远不可能相同,只有推开门才能知道门是开是关,因此,蒙田提倡要我们“认识你自己吧”。
曾经我看过一些书,其中有《认识你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想这些书其中的一些思想也多多少少有受到蒙田的熏陶吧。
其中还有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说,读书能明智,能获得乐趣。
但是,倘若读得过度,变成书呆子,便只剩兴味索然了。
此外,可能还会伤害身体,而快乐和健康却是我们最宝贵的,倘若结果竟弄到有损身心的地步,那么我们就抛开书本吧。
从来我都没有想过我们可以抛开书本,从我读小学开始,我就认为书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东西,我们不能抛弃它,因为它能带给我们知识和不一样的思想,可是,就在我读到这里的时候,突然觉得蒙田说出来埋藏在我心底深处的话,诚然,书籍对我们很重要,很有意义,可是如果我们一味地看书,那我们可能不会有机会出去走走,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甚至可能由于用眼过度导致近视什么的影响健康,所以,当我们想出去走走的时候,那么就抛开书本吧,屋外也会是另一番有趣的天地。
蒙田随笔读后感
蒙田随笔读后感第1篇: 蒙田随笔读后感最近,我看了一本很不错的书——《蒙田随笔集》。
这本书,用平易通畅、不假雕饰、亲切动人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很多道理,也必将使我们的人生得到启发而受益匪浅。
蒙田在本书中向我们谈论了经验,忧伤,闲逸,对孩子的教育,口才,心态失衡,人与人的差别,父子情,死亡,命运的安排·····在这众多的谈论中,我最想谈谈的是“论对孩子的教育”。
还记得前几天同室友在讨论独生子女的问题,我说由于是独生子女,所以很多的孩子会因此而娇生惯养。
室友反驳道,其实是父母的教育问题。
真是一语中的呀!刚好这本书也说,“对孩子的教育是人类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学问”。
培养孩子就如同播种,种植前的准备工作相对简单,可是一旦播下的种子有了生命,就有各种不同的培育方式,会遇上种种困难。
对于孩子降临人间,便是对他们教育的开始,每一位家长就像在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和自己的孩子在心灵上不断进行磨合。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些对孩子很好的教育方式,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在为孩子选择家庭教师方面,我们应该摈弃那种一味填鸭式的教授方式。
一位高尚而有眼力的人,他会根据孩子的智力,对其进行引导、考验,教会他独立欣赏、识别和选择事物,有时领着他前进,有时则让他披荆斩棘,愿意停下自己步伐,倾听孩子的心声。
第二,学习的内容是使我们变得更完善更聪明。
所以,当孩子接触到新思潮时,要让孩子清楚理解,以一种批判的视角来对待。
唯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在别人的哲思上,升华出自己的哲思。
一个人,最怕的就是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以致思想麻痹。
第三,父母应学会恰当地放开双手,让孩子去承担责任。
贺拉斯认为教育孩子应该让他生活在野外、担惊受怕。
不光要锤炼他们的心灵,还要锻炼他们的肌肉。
心灵若无肌肉支撑,孤身承担双重任务,会不堪重负。
中国也有古语:慈母多败儿。
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然而,又是不幸的。
过多的关怀变成了溺爱,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缺少了感恩,甚至犯下严重错误。
《蒙田随笔》读书笔记(精彩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
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编的《蒙田随笔》读书笔记(精彩4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蒙田随笔》是我看到过的内容最丰富的作品之一,作品涉猎范围广泛,包罗万象。
这是蒙田融合了生活的经验和个人的感悟创作出来的作品。
蒙田不仅仅是一名作家,在我看来他还是一个思想家。
值得一提的是,随笔的文体方式出自于他。
蒙田的这部作品分为六十二个章节,相互独立。
不管你多大年纪,什么文化程度,你翻开任意的章节都会受益匪浅,获得精神上的共鸣。
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关于人文风俗的、爱情的、生活的、善恶的、友谊的,教育的等等,这些都是他思想的精髓。
蒙田知识非常渊博,这些可以从他引用大量典故、历史和大量名人的名言警句可以看出。
如《论殊途同归》中为了论证自己的论点,他连续用了很多历史事件来说明。
每个章节他都鲜明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观点非常明确,让人印象深刻。
在讲到如何培养交际能力时,他认为,沉默和谦虚的人更容易获得别的赞赏。
在《热爱生命》中,他阐述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
在《论对孩子的教育》中,他认为孩子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几十个章节虽然短小,但浓缩的都是都是精华,这些作品都是智慧的结晶。
就算放到现在社会,有的见解都是很有时代感,也体现出他是一个很有先见的人。
读蒙田的随笔,就好像跟一个智者促膝长谈。
简洁、平易的语言,让这部作品更显魅力。
我们从400多年前的先哲那里寻找智慧,开拓思维,启迪人生。
生活在财富中的穷人最痛苦。
以我看来,世界上的什么怪异、什么奇迹,都不如我自己身上这么显著……我越通过自省而自知,我的畸形就越令我骇异,而我就越不懂我自己。
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他写道,“是一个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孟德斯鸠说:“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到了写书的人;而在这一本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思想者。
《蒙田随笔》殊途同归读后感
《蒙田随笔》殊途同归读后感《蒙田随笔》殊途同归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我最近读了蒙田的《随笔》,特别是“殊途同归”这一部分,感触老多啦!你说这世界,大家都在自己的路上走着,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弯弯曲曲,有的笔直向前。
可蒙田告诉咱,甭管走的啥路,最后都可能到一个地儿。
这可太有意思啦!就像有的人追求功成名就,天天忙得像个陀螺,为了那点荣耀和财富,把自己累得够呛。
而有的人呢,就喜欢平平淡淡,守着自己的小日子,看日出日落,心里也美滋滋的。
你能说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好?我看未必!蒙田这老爷子可真是个智者,他让我明白,生活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咱不用去羡慕别人的路,走好自己脚下的,说不定也能走出精彩来。
想想我自己,以前老是觉得别人的选择才是对的,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读了这部分,我就想啊,我干嘛要这么想?我走我的路,就算和别人不一样,那又怎样?只要我自己觉得开心、满足,那不就得了?蒙田的这一番话,真的让我心里亮堂了不少。
让我更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不管它通向哪里!《蒙田随笔》殊途同归读后感(二)亲人们,我来和你们唠唠我读蒙田《随笔》中“殊途同归”的感受哈。
一开始看到这题目,我还挺迷糊,啥叫殊途同归呀?读完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个理儿。
蒙田说,人生的道路千万条,每个人走的都不一样。
有人追求财富,有人追求爱情,还有人追求内心的宁静。
可不管追求啥,最后大家的归宿都差不多。
这让我想到身边的人,有的同学一门心思读书,想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有的朋友早早出去闯荡,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
以前我会觉得前者才有出息,现在明白了,其实大家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没有谁对谁错。
还有我自己,有时候会纠结未来到底该咋走,是安稳上班还是出去冒险?读了蒙田的话,我就不那么纠结啦。
反正不管选哪条路,最后都是要走向人生的终点,那为啥不选个自己喜欢的呢?而且啊,这也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了更多的包容。
以前看到和我想法不一样的人,我可能会不理解,甚至有点排斥。
《蒙田随笔》优秀读后感
《蒙田随笔》优秀读后感《蒙田随笔》优秀读后感《蒙田随笔》优秀读后感1蒙田在《蒙田随笔》》的卷首告诉读者:“我本人就是这部书的材料。
”它介绍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
其中有他写《蒙田随笔》》的动机;谈他的人生哲学;评论他所读的书;解剖他的风格、习惯和人品;描写他的书斋和对沉思与阅读的看法;谈怎样处理事务,怎样工作,怎样旅行;讲他对行政工作的态度等。
这些篇章不是系统的叙述,剖析的事理也深浅不一。
蒙田认为人是热爱生活的,爱生活就要求顺乎天性,人的天性在于追求幸福和快乐,但要求有选择和节制。
他撰写《蒙田随笔》》,行文旁征博引,汪洋恣肆,语言平易明畅,形象亲切生动,富于生活情趣。
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性情。
因为蒙田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他的怀疑论只是对当时的迷信、偏见、巫术、杀戮、迫害的否定,他要“揭去事物和人的假面具”,考察事实,重新审查一切。
他认为绝对真理既无法认识,只能探索部分的寻常的真理;比较可靠的是认识自己,而世上最熟识自己的无过于本人。
所以,写作《蒙田随笔》》不是着书立说,而是对自己进行分析,一点一滴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他的思想是一种中庸的思想。
他生平致力于保持安静的乡绅生活。
政治上是保守的,尊重现存的社会秩序和风俗习惯,不提倡改革,也不赞成压迫提倡改革的人。
《蒙田随笔》》的影响深远,据说英国的培根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反映了蒙田的思想影响。
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继承了他崇尚理性和经验的思想。
而且其文体和风格,对于法国文学甚至对英国文学都影响极大。
在闲暇时翻阅此书,会让人心情平和,在作者悠闲随意的笔间慢慢体验人生,思考生活,像一杯茶回味悠长。
《蒙田随笔》优秀读后感2大拇指在五个手指当中,可以说是又短又丑陋的一个指头,可是他却凭什么让人们认定它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仔细观察便可以发现大拇指是唯一一个没有和其他手指完全连起来的手指,它所处的位置和它身上所附着的肌肉和其骨骼的构造都是独特而美妙的,它是其他手指力的支撑,是其他手指面对面的存在,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导读: 《蒙田随笔集》读后感(一)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读蒙田的作品。
耐读,风格也很平易近人,如同他的性情一样。
他是个心态很平和的人,生活作风也很低调,但这并不能说他缺乏个性。
他的作品不多,只有三本《蒙田随笔》,如果你不停地读,只需一两个星期,就可以把它读完。
读完一遍后,你可能还想再细细品味一下,之后,你可能会明白我喜欢它的原因。
虽然是十六世纪写成的书,而且书中引用了大量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事例,以及哲学家、历史学家、诗人的词句,即使这样,在现代人眼里,却一点也不嫌艰涩。
谈起问题来,娓娓道来,显得那么亲切,好像蒙田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在你的面前,像一个知己一样,和你作一些深入的交谈。
那些充满睿智的见解,如春风一般,拂过你的心田,使你对生活、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拿《蒙田随笔》中卷第十六章《谈荣誉》来说吧。
我们知道一个事物在人的观念里存在着物的名称和物本身,名称是人们用来指示物的词汇。
因此,蒙田指出,名称既不是物的一个部分,也不是物实体的一个部分,而只是在物之外同物连在一起的某个东西。
物本身通常保持稳定,所以它的本质不能拔高和充实,但它的名称却可以通过我们的颂扬来加以提高和充实。
人类热衷于名利,而蒙田对于名利有相当冷静的认识。
他感叹道:我们的内部十分贫乏,我们的本质很不完善,需要不断加以改进,这是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去做的事情。
我们全都十分空虚,但我们不应该用空气和词语来填补自己的空虚。
为了弥补这一缺点,我们需要更加实在的东西。
他说,我们缺乏健康、智慧、美德其他重要的品德,外部的装饰可以等我们得到最主要的东西之后再去考虑。
他引用古希腊哲学家克里西波斯和第欧根尼的话说,在所有的快乐中,最危险、最应该避免的莫过于别人的赞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而且这些哲学家更加确切地说,即使能得到世界上所有的荣誉,有头脑的人也不值得向它伸出一个手指。
他相当赞同伊壁鸠鲁“过隐蔽的生活”的主张。
他痛斥极端追求荣誉的哲学家卡捏阿德斯说,我感到难受的是,这种看法竟会在被荣幸地称为哲学家的头脑中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蒙田谈到哲学因被诡辩蒙上苍白可憎的假面具而使学生对它的接受成为一种压力时,我想到了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的一句话如果人类创造的文明成为其沉重的精神负担,那么总有一天人类会被自己的创造压垮,若真是如此,那该有多可悲。作为哲学宗旨的美德,蒙田认为我们应该认为它栖身于肥沃丰饶、百花盛开的平原上而不是把它复杂化为茫然不知所措的形象。那么在看待现实生活时,如果我们能本着简单的心态自然地面对,兴许我们的世界就会减少许多的矛盾和压力。当然,我对《蒙田随笔》的解读仅是冰山一角,而在这冰山一角里,我深刻地感受到《蒙田随笔》堪比一朵绽放于圣洁天山之巅的雪莲。它的字里行间都渗透出蒙田对生活恬静淡然的态度,是身处浮躁社会、行色匆匆人们的静心剂。
走近《蒙田随笔》,唤醒尘封已久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在蒙田随笔中,他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知识洞察和揭露人类纵多共同的情感。他独特的见解深化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同时表明了自知的重要性。在《论忧伤》中,有一句这样的话痛苦得变成了石像,当人们对情感达到了极致,灵魂似乎瞬间脱离且失去了控制肉体的能力。平凡的肉体经受不起世间的至喜至悲,突如其来的强烈情感,不管它给我们的是一眨眼间的黑暗还是光明,都有可能成为刺杀我们的隐形匕首,此时理性对情感的约束就有了必要。在如今这个追求速度的年代里,许多的人渴求停下来,渴求大脑的片刻休息,而蒙田在《论无所事事》中引用的卢卡努一言大脑也无所事事,就会胡思乱想正是直指大脑休息的可怕之弊。
当然我并不是赞同人应该无休止地忙碌,只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休息。当我们放下手上的一切事务后,我们的大脑是不是正如蒙田所说的如果不让大脑有事可做,有所制约,他就会在想象的旷野中驰骋,有时就会迷失方向。蒙田于混乱的年代里隐退,他要的休息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读书、思考和写作。他给自己的是精神和思维上的自由而不是空虚、堕落。我们要让自己的大脑休息并不代表让它梦幻地运转,而是选择让它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徜徉。
《蒙田随笔》读书笔记
分类: 作文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1500字 > 《蒙田随笔》读书笔记_名著读书笔记1500字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创作时间:2:你问我读什么书好,读蒙田吧它能使你平静。在与《蒙田随笔》的接触中,总感觉这个世界就在你面前无辜地对你说:我本来就如一个简单的小孩,只是你用太多的叹息和眼泪把我复杂化。蒙田生活在文艺复兴后期,正值血腥的宗教改革。当外界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混乱和黑暗之时,当四周像魔鬼一般逼近每个灵魂,继而侵噬他们的自由和安宁之时,蒙田毅然选择重返蒙田城堡,坚守内心一方宁静之地。疯狂失控的外界成就了蒙田心灵的自由和平静,而这份自由和平静正是语言质朴平淡、风格率性的《蒙田随笔》的土壤。蒙田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观察者。
否则真正累垮、腐蚀我们的不是繁忙的工作而是幻觉丛生的无所事事。再看蒙田的《论发怒》,在这一章中,蒙田赞成怒火到心外的世界张牙舞爪,但他又理性地强调节制。将怒火压制在平静的外表下是对心灵痛苦的折磨,但当发怒失去了理性,我们也就失去了自我即被愤怒所控制,因此人们要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学会理性面对自己的情感。蒙田虽然是评论家,但他的随笔论证没有犀利和咄咄逼人之风,他反而运用了亲切活泼生动的笔调向我们阐明了人自身的局限性,并真诚地向读者描绘自身的矛盾。让我们对自知这一人生命题更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