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0以内的数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 总复习(一)——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 总复习(一)——20以内数的
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20以内的数字及其大小关系;
2.能够听写20以内的数字。
二、教学重点
1.认识20以内的数字;
2.掌握20以内数字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
1.使用20以内的数字进行听写;
2.认识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教学准备
1.白板、笔、橡皮;
2.数字卡片(1-20)。
五、教学过程
1. 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回顾1-10的数字;
•通过数字卡片展示20以内的数字,让学生逐个认读。
2. 游戏活动
•让学生进行数字认读比赛,通过赛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数字连线
•让学生将数字卡片按大小顺序连线,加深对20以内数字的了解。
4. 数字听写
•让学生闭眼听读20以内的数字,然后进行写出。
5. 数字比较
•让学生比较不同数字的大小,进行讨论和总结。
6. 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六、课堂延伸
•带领学生背诵20以内的数字歌谣;
•制作数字卡片进行自主练习。
七、作业布置
1.完成《1 总复习(一)——2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完成数字卡片的认读和总结。
八、教学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第1课时 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1课时 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数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让学生能够用数字表示20以内的数,并能够读写。
3. 培养学生对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1. 正确地数数。
2. 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3. 用数字表示20以内的数,并能够读写。
教学难点:1. 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用数字表示20以内的数,并能够读写。
教学准备:1. 教学卡片。
2. 数字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数,从1数到20。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找出20以内的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数,并说出数的顺序和大小。
3. 教师总结并板书20以内的数,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写。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数字的名称。
2. 教师说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3. 学生分组比赛,看谁找得快。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并说出数的名称。
2. 学生自己找一些物品,数一数有多少个,并说出数的名称。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出20以内的数。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让学生对2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探究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探究环节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模型,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因为通过观察,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数的形象,这对于他们理解和记忆数是有帮助的。
第九单元9.1《20以内数的认识》版块复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2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20以内数的数数和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2. 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难点:1. 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顺序。
2. 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数数。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数,从1数到20。
二、探究与交流(10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数字的特点。
2. 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数字的特点,如大小、形状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的比较,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数的顺序等。
4. 学生进行数的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数的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等。
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进行总结,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并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数的排序和分类。
2. 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加减运算。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20以内的数(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大
教案标题:第七单元第1课时 20以内的数教材版本: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学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实物操作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20以内的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计数器、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卡片上的数字。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数字的认识和了解。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课的主题:20以内的数。
二、探究活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一数20以内的数。
2.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活动,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3.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20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和顺序。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20以内的数的图片,让学生快速说出数字。
2. 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数数题目,巩固对20以内数的认识。
3.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拓展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数接力”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接力。
3. 教师根据游戏结果,总结学生的表现,并进行鼓励和表扬。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20以内的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可以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数数游戏,巩固对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教案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章《20以内的加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20以内加法运算的计算法则、应用题的列式解答,以及20以内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和应用题的列式解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20以内的加减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速度。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特别是进位和退位。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2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器、磁性数字卡片、挂图。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20以内加法运算的计算法则。
教师通过挂图展示例题,如“7+8=?”,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计算方法。
教师讲解计算法则,强调进位的概念。
(2)讲解20以内减法运算的计算法则。
教师展示例题“157=?”,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计算方法。
教师讲解计算法则,强调退位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5分钟)(1)7+6=? 9+8=? 13+4=?(2)165=? 117=? 149=?4.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5分钟)学生相互检查练习题,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左侧板书:20以内加减法计算法则。
2. 右侧板书:例题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每题5分,共20分)1+2=? 3+6=? 84=? 5+7=?(2)2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每题10分,共30分)小明的铅笔有7支,小红给了他3支,现在小明有多少支铅笔?小华买了9个苹果,吃掉了5个,还剩下几个苹果?2. 答案:(1)3 9 4 12(2)10 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时 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2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100~101页(第1~8题) 2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以及比较大小等。
教学提示学生已经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本课时主要帮助学生梳理这部分内容。
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上习题,让学生独立动脑思考,动嘴交流,从而再次巩固加深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序数的含义、数位组成等知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让学生有条理、多角度地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创设及数学文化的渗透,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喜欢数学。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感受2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20以内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主题图、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或花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生答各自生日日期)你们喜欢过生日吗?(生:喜欢)今天,亮亮在同学们的陪伴下过生日啦,大家想不想去给亮亮送去生日祝福?(板书:20以内数的认识)(课件出示亮亮过生日的情景图)(学生纷纷送上自己的生日祝福)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求新知。
(一)数数、读数与写数。
师:亮亮谢谢同学们的生日祝福,同学们能帮把这些事物均用数来表示吗?生1:有一张桌子,一个生日蛋糕,一把蛋糕刀......均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这些事物的数量。
生2:二个小杯子,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小杯子的数量。
生3:有三个气球,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气球的数量。
生4:图中有四名男生,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男生的数量。
生5:亮亮生日蛋糕上插着七支蜡烛,蜡烛的数量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师:事物的数量有几个,我们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你们能继续数一数下面事物的数量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第2题)如果事物的数量比10大,我们怎么做到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这些事物的个数呢?生1:我是一个一个地数,七星瓢虫有17只。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20以内数的排列(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20以内数的排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的第一章第四节,即20以内数的排列。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数的顺序,掌握2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学会用数序表示数,以及认识自然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能用数序表示数。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2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自然数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能用数序表示数,认识自然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小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学生数学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排列,发现座位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
2. 讲解数序:用数字卡片展示20以内的数,引导学生认识数序,并学会用数序表示数。
3. 排列规律:让学生观察数序,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
4. 自然数大小比较:通过举例,让学生学会用自然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的排列顺序: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 自然数大小比较:a. 10 < 12 b. 15 > 13 c. 18 = 18七、作业设计2. 答案:5、12、18、2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尝试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掌握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学会用数序表示数,以及认识自然数的大小比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0以内加减法教学设计
20以内加减法教学设计20以内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一: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整理和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活动标题: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所属学科或领域:数学适于的学段/年级:小学一年级执教者:夏映雪(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荡口中心小学)1、简介本课题研究江苏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十二单元加和减(二)的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
2、学习者分析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来进行学习。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从直观形象的场景引入,通过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等活动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的内容,并通过形象生动的游戏,巩固本单元的计算知识。
3、教学/学习目标1)学生能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整理和归纳出加法表和减法表,并通过观察发现表里的排列规律。
2)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加减法的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并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增强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鼠标的能力。
4、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1)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扮演任务的提出者、学生操作的个别辅导者、课堂情绪的调控者;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的认识、归纳和总结的过程。
3)采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个别辅导等教学方法。
4)通过及时评价和总体评价激励和改进学生的学习。
5、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1. 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将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资源,完成认知学习的过程,实现对单元知识的系统整理和巩固。
2. 在教学中计划通过教学网络,教师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通过网络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1. 本节课需要根据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2. 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20以内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20以内教案5篇一年级数学加减法20以内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2、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个糖球?左手比右手多多少个?右手比左手少多少个?)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谈话:你想怎样算?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课件显示以下情境(图画加声音)小萝卜: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在数两个十,是40,50。
小蘑菇: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3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就是10。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案1教学课题:十几减9。
教学内容:十几减9。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
9+3 9+7 9+4 9+6 9+9 9+2 9+5 9+8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 )=12 9+( )=13 9+( )=14 9+( )=15 9+( )=16 9+( )=17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想加算减法(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破+法(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连减法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 5”。
认识20以内的数字教案
认识20以内的数字教案认识20以内的数字教案【篇一: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
所以,重点是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十。
通过本单元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重点和难点:通过操作,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先让学生说图意,教师再小结。
(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问:图中有什么呢?(人、树、车…)有多少?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数数,教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新课展开1、数数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棒。
猜一猜,有几根?学生:猜。
(10根、12根、…)师:到底有几根?怎么办?生:数师:让学生数12小棒。
(一根一根地数;两根两根地数;五根五根地数;…)师:有什么好办法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小棒呢?生:捆小棒。
先把十根捆成一捆,再加2根就是12根。
学生每人拿出12根小棒,操作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
师生一起总结好方法。
(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一个十是10 )接着练习数数,数到20.(指名数,同桌数)【设计意图:通过猜猜根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案、教学设计
1.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保持作业整洁。
2.家长协助监督,关注学生的作业进度和完成质量,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3.学生应自主检查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反馈:
1.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对作业完成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讲解比较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大小是由数位决定的,数位越高的数越大。
3.举例说明: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身高、体重、年龄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比较的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a.你还能想到哪些生活中可以用数的大小比较的例子?
b.如何快速准确地比较两个20以内的数的大小?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大小比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排序、选择等。
3.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排列顺序,培养学生对数的序列的敏感性。
(二)过程与方法
2.新课:运用教具,直观演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总结出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3.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比较能力。
4.应用:将数的大小比较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数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b.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5.评价与反馈:
a.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2024年秋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 4.4 20以内数的顺序(教案)
第4课时2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内容教科书P78例3,完成教科书P78“做一做”第1~3题。
▶教学目标1.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能在直尺上准确找出数的位置,会比较数的大小。
2.会根据数的排列规律找相邻数、中间数以及相近数。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0~20的数字卡片、直尺。
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着大家一起去数宝宝们的王国里探险,你们想不想去?【学情预设】想去。
师:数和数之间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让我们一起出发吧!【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采用这样的情境导入能更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他们产生想学、乐学的心态。
师:(课件出示5、3、1、4、2、0)同学们,快看!谁来啦?【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大声读出屏幕上出现的数。
师: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吗?学生举手,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按顺序贴出0~5的数字卡片。
(课件出示0、1、2、3、4、5排成一队)师:你真是一个听讲认真的孩子,这么快就按要求完成任务了。
请同学们想一想,数宝宝5的后面是谁?【学情预设】5后面是6。
师:你能接着数出5后面的5个数吗?【学情预设】5后面接着数的5个数是6、7、8、9、10。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贴出6~10的数字卡片,课件出示6、7、8、9、10依次排在5后面)师:我们发现这些数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0以内数的顺序。
(板书课题:20以内数的顺序)师: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数的顺序,从而类比迁移,引出新知。
二、探究新知1.用卡片帮助学生建立理解数的顺序。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这些数之间有什么奥秘吗?【学情预设】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从0到10,数一个比一个大。
《20以内加减法》教案
《20以内加减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加减法》章节,详细内容包括2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规则,以及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掌握20以内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认识,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含义。
2.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20以内加减法进行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20以内加减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运算的熟练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小明的玩具盒里有15个玩具,妈妈又给他买了5个玩具,小明现在有多少个玩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1)让学生观察情景,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3)引入新知识,讲解20以内加减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讲解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
(2)讲解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2)强调2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以内加减法》2. 内容:(1)20以内数的认识(2)加减法运算规则(3)例题及解答(4)随堂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7 + 8 = ?15 6 = ?12 + 9 = ?20 3 = ?(2)应用题:根据情景,列式解答。
小红有10个苹果,妈妈又给了她5个苹果,现在小红有多少个苹果?2. 答案:(1)计算题答案:7 + 8 = 1515 6 = 912 + 9 = 2120 3 = 17(2)应用题答案:小红现在有15个苹果。
小学数学《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一年级》教学目标:2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难点:熟练进行10加几,十几减几的加减法运算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用学具盒里的图形来摆一摆,老师先摆一行,孩子在这一行的下面也摆一行,最好要一个一个的对齐,然后比一比谁比谁多(少)摆几个。
反过来孩子先摆,老师后摆也行。
老师先摆几个,要求孩子摆的比自己的多(少)几个,看看孩子是否能摆正确。
师:数学中也有许多有趣的谜语,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数学迷宫探索算式谜,好吗?板书课题:20以内数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讲解2、出示例1【例1】看图写数字。
写作:读作: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2、巩固练习:写数,读数。
①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②交流答案,说想法。
教师总结,3、出示例2【例2】分一分,填一填。
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15 13 11 12 14 16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三、游戏练习瞎子背瘸子目的:沟通配合能力,活跃气氛游戏规则:当场选六名员工,三男三女,男生背女生,男生当“瞎子”,用纱巾蒙住眼睛,女生扮“瘸子”,为“瞎子”指引路,绕过路障,达到终点,最早到达者,为赢。
其中路障设置可摆放椅子,须绕行;汽球,须踩破;鲜花,须拾起,递给女生。
四、课堂小结:1.20以内数的组成:一个十是10,2个十是20,十几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20以内数的组成:一个十是10,2个十是20,十几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有规律的数数:2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两个两个的数,可以可以五个五个的数。
可以从小到大数,也可以从大到小数。
4.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两位数比较大小,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就大,十位小的小,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个位大的就大,个位小的就小。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20以内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20以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第二册第四章《20以内的加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加减法算式,运用数一数、画一画的方法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一数、画一画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运用数一数、画一画等方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加减法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分水果的故事,引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例:小猴子摘了5个苹果,小兔子又送来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加减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算式的特点。
(2)教师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加减法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加法:5 + 3 = 82. 减法:8 3 = 53. 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1)数一数(2)画一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10以内加减法计算,每个算式5遍。
(2)应用题: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加减法应用题,至少3道。
2. 答案:(1)略。
(2)例:小明有7个糖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糖果?答案:7 3 = 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加减法含义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20以内加减法的其他计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20以内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20以内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对本学期所学习的20以内加法及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相关算式进行整理,对所学计算方法进行回顾,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表和减法表的过程,感受数学规律及其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与交流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三、教学难点:根据算式排列规律熟练计算相关加减法。
四、教学过程(一)、师:在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对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1、复习2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
(1)10以内的加法。
(2)十加几。
(3)十几加几。
(4)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时,通常用凑十法。
边复习学生边回忆,请学生反馈。
2、复习20以内不退位减法。
(1)明白减法的含义(2)10以内减法。
让学生反馈计算方法。
(3)十几减几【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计算方法让学生系统的掌握计算方法。
明确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二)、回顾整理20以内的加法表1、课件出示加数为0~5的加法算式表。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算式,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写算式时是把对应的行与列中的两个数相加。
2、课件出示教科书P106第2题表格。
师:现在我们把表增加了行和列,你还会填吗?小组合作完成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错。
3、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你从你所填写的表中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学情预设】预设1:两条粗线把加法表中的算式分为三类。
预设2:横着看,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依次加1,和也依次加1。
预设3:竖着看,算式的第一个加数依次加1,第二个加数不变,和依次加1。
预设4:斜着看(从左上到右下方向),第一个加数依次加1,第二个加数也依次加1,和就依次加2。
师:你能快速找到得数是10的算式并把它们涂上红色吗?你有什么发现?【学情预设】斜行规律学生不太容易发现,通过找得数是10的算式,涂色练习,学生能感受到斜行中两边算式加数相同,位置却相反,和不变,体会加法表的对称性。
《20以内的简单加减法》(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20以内的简单加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 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具(如计数器、计算器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理解和经验。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四、小组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组织讨论如何运用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够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解答疑问,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重点关注的细节: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补充和说明:在2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中,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以下规则:1. 加法运算规则:- 当两个数相加的和大于或等于10时,可以将其中的10分解为一个个位数和一个个位数的和,然后将这个个位数加到另一个数上。
一年级数学教案20以内的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20以内的数
课题:20以内的数
学习阶段:一
学习目标:
认识两个一位数的基本组合。
已有知识:
1.认识11-18。
2.认识10的基本组合。
教学资源:
1.数粒
2.工作纸—11-18的基本组合
活动
1.学生两人一组,每人各取一种颜色的数粒9粒。
2.学生从11-18中选出一数,例如:11。
3.组内每位学生各自取出一些数粒,令两人取出的数粒数目总数是11
粒。
当学生取出数粒数目后,须说出该数的组合,例如:9粒红色数粒和2粒蓝色数粒,共有11粒数粒。
4.学生重覆第3步,取出不同数目的数粒令总数是11粒。
5.学生用图把结果纪录在工作纸上。
例:
6.学生以12-18各数重覆以上活动,找出各数的基本组合。
讨论:
1.各组同学所找出的组合有何异同?
2.如何能有系统地找出所有组合?
3.如数粒的总数保持不变,其中一位同学取出的数粒数目愈少,另一位同
学取出的数粒数目如何改变?
备注:
此阶段不宜用数字作纪录,只用图像及口述表示结果。
可培养的共通能力:
●沟通能力
●批判性思考能力
●运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0以内的数
教材P116第1、2题,P118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全册知识,建构知识结构的整体印象。
2、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用数描述现实世界。
3、使学生能更熟练地数、读、写20以内的数,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进一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组成。
教学准备:
教具:计数器、小棒、练习题课件。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想一想:从开学到现在,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2、学生汇报,师总结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解决问题。
3、交待课题: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
二、复习。
(一)、数数、读数、写数。
1、有10个基本的数,任何数都是由它们组成的,请猜一猜、写一写。
2、举例:它们是数字也是数,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
如教室里有几展灯,用数字几表示。
3、出示数字卡片10~20,读出卡片上的数。
4、分别拿出13、20根小棒,并说说是怎样拿的?
5、出示0~20(数轴形式),看这列数,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的问题?
(复习数的大小比较、相邻数等。
)
6、(课件出示)找规律填数:
A ()9()()()13 14
B 10 12()() 18()
C 0 5()()()
D () 14()()()10()
7、P116第1题。
独立完成。
(二)、基数、序数。
1、P116第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圈一圈:数出14颗连续的珠子,把它们圈起来。
3、比一比:圈出的珠子和涂上色的第14颗珠子有什么不同?(前者表示所圈珠子的全部数量;后者表示这一颗珠子按顺序排列的位置。
)
(三)、数的组成。
1、说一说:谁能很快说出5的组成?有什么窍门吗?
2、出示计数器,提问:我们认识了计数器上的哪些数位?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3、在计数器上分别表示6、10、17、20,请说出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思。
4、说一说:20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3个一和1个十组成几?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大家帮助?
四、课堂练习。
1、P118练习二十三第1题。
独立完成。
2、P118练习二十三第2题。
同桌做打电话游戏,巩固数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