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总结-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合集下载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初,俄国社会经济状况严重动荡不安,国家處於贫富悬殊、专制统治的不平衡状态。

在这种环境下,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起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本文将以无须使用“小节”或“小标题”的方式,论述俄国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及其后果。

一、背景与原因在十月革命的发生之前,俄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动荡。

沙皇制度的倒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经济危机的加剧,以及临时政府的显著无力应对,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其中,工人阶级的不满与组织能力的提升成为了革命的主要推动力。

二、十月革命的目标与实施布尔什维克党推动十月革命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产阶级对于生产资料的掌控,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革命在1917年10月25日爆发,武装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通过军事行动占领了关键枢纽,最终推翻了原有的临时政府。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与改革革命成功后,布尔什维克党迅速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其中,重要的举措包括土地国有化、工人掌握生产资料、农民分配土地等。

然而,不断出现的挑战,如内战、粮食短缺以及旧社会遗留的问题,使得社会主义建设并不顺利。

四、五年计划与工业化推进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现代化,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实施五年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国家干预和计划经济手段,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强工业和农业的生产能力。

五年计划的推行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五、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政治困境然而,社会主义建设并非一帆风顺。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逐渐面临着各种挑战。

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国有化的措施逐渐显现出效率低下的问题,计划经济也限制了市场的自由发展。

此外,政治领导层的体制也存在腐败和权力集中的弊端。

六、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败与解体正如前文所述,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了诸多挑战和问题。

这些问题积聚并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崩溃。

俄国的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的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的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俄国的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革命之一,这场革命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俄国,也对世界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在苏联的领导下,这个原本落后的国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俄国的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一、革命的背景俄国的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而它的远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那个时候,俄国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都非常艰难,压迫与剥削严重。

同时,俄国也面临着政治上的腐败和不幸的参与一战,战争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更加严重的困境。

这一系列的危机使得人民对沙皇制度和贵族统治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情绪,进一步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二、革命的过程十月革命是在二月革命之后发生的,二月革命导致了沙皇政权的垮台并建立了临时政府。

然而,由于临时政府的政策并没有真正满足人民的期望,更多的是为了维护旧有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发动了十月革命,他们号召工人和士兵参与到暴力推翻现有政权的行动中。

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斗争,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苏维埃政权。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它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苏联领导下,通过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国有化,俄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业和工业生产都有了显著的增长。

其次,苏联积极推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政治体制,对国内外的革命运动起到了鼓舞的作用,许多国家纷纷效仿苏联的模式进行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建设。

最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为世界范围内的劳动者争取到了更多的权益和福利,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结语俄国的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是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不仅改变了俄国的命运,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

社会主义发展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发展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发展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发展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主义建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尼古拉·列宾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成功地推翻了沙皇制度,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这场革命对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文将以时间轴的方式,详细探讨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主义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1917年10月25日(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成功,推翻了临时政府,标志着俄国的政权从临时政府向苏维埃政权过渡。

这场革命让俄国成为了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灵感源泉。

1917年12月布尔什维克党获得了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授权,此后,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俄国的政治权力。

列宾成为了苏维埃政权的首领。

1918年苏维埃政权正式宣布成立,改组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全俄苏维埃政府。

同时,布尔什维克党更名为俄罗斯共产党。

列宾成为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结束了俄国在一战中的参战状态。

然而,由于签订条约时的不利条件,俄国失去了大量领土。

1918年7月列宾在一次暗杀企图中受伤,但幸存下来。

这次暗杀企图使列宾更加坚定了实施革命事业的决心。

1918年7月至1922年1月俄国内战爆发,红军与白军进行了长达三年半的激烈战斗。

最终,红军获得胜利,使苏维埃政权稳固下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统治。

1919年至1920年列宾发表了《控制从命令到公共服务》和《国家与革命》等著作,进一步指导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1922年俄国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成立,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高加索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中亚五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

列宾成为联邦政府主席。

俄罗斯的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俄罗斯的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俄罗斯的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俄罗斯十月革命:发端于工人阶级的抗争1917年10月25日,俄罗斯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十月革命,它彻底的颠覆了沙皇制度,开启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成功昭示着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开端,对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统治阶级产生了巨大的震动效应,使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传播。

俄罗斯的十月革命源于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在对沙皇政权统治的反抗,社会民主党(布尔什维克派)在领导反对派团体,成功地夺取了政权。

十月革命注定是一场激烈的斗争,并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反对,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

社会主义建设:从“新经济政策”到强制集体化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政府致力于建设工人专政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国有化和集体化,发掘和利用资源,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追求国家强大。

在苏联历史上,建设所经历的复杂进程反映了布尔什维克党内领袖之间的相互促进的冲突和合作,一度采取了“新经济政策”,使大规模的私有化、国有化和商品交换有可能的过渡期,通过开放市场,提升公众自治意识,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联系,以促进苏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但是该计划的实施并没有成功,这促使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更为强制性和集中化的计划,例如强制集体化计划、五年计划和工业化计划等,这些计划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村以及城市的破产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出于这一建设目的以及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需要,苏联领导人推进了集中式的计划经济模式,在大规模投资和经济战略之下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全部方向和决策,这一举动也为苏联国势强盛提供了支撑,迅速将其变成了一个具有先进工业、农业和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强大军事和国防能力的国家。

总结俄罗斯的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几十年的变迁和自我建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计划经济模式和全社会的权力制衡模式。

虽然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都存在一些限制和缺陷,但苏联仍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力量,并且为全世界的人民开创了一条唯一的充满野心的社会主义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实践一、引言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在革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实践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实践,旨在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

二、革命的背景与起因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当时的俄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民众生活困苦,政权腐败,社会不公。

这种不公平的状态加剧了民众对沙皇政权的不满,激发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实施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他们领导了武装起义,推翻了孟什维克党的临时政府。

这场革命建立了工人、农民和士兵的苏维埃政权。

这次革命的成功表示着工人阶级在领导地位上的胜利,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挑战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面临许多挑战,包括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困难。

首先,社会方面的挑战是如何实现阶级和社会的和谐。

社会主义国家需要通过教育、宣传和改革来消除阶级分歧,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统一。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同的利益集团的存在和斗争,使得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矛盾和冲突。

其次,经济方面的挑战是如何实现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社会主义国家需要通过集体所有制和计划经济来达到这一目标。

然而,计划经济过程中的局限性和管理问题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困扰。

进一步的改革和开放变得必要,以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政治方面的挑战是如何建立一个稳定和民主的政治体制。

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实现民主和法制建设。

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条件,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改革方面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碍。

五、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实践和教训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实践是一个不断摸索和探索的过程,其中包含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根据自身的国情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实践中,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政治格局,也为苏联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导致革命爆发的原因、革命的过程以及革命对苏联建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导致十月革命的原因1.1 俄国封建制度的衰败19世纪末,俄国的封建制度已经日渐衰败,农民和工人阶级遭受着严重的剥削和压迫。

农民的生活贫困,土地和财产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这导致了他们对现状的不满。

而工人阶级则面临长时间的工作、低工资、恶劣的工作环境等问题,这加剧了他们对于社会不公的愤慨。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具体表现为战争的物质和人员损失,以及经济的持续衰退。

同时,沙皇政府对战争进行得不力也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战争期间,农民和工人阶级的困境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沙皇政权的支持逐渐动摇。

1.3 俄国国内政治的不稳定1905年的俄国“血腥星期日”事件以及随后爆发的一系列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使得沙皇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虽然1906年的宪政改革使得局势有所好转,但国内依然存在剧烈的社会冲突和政治不稳定因素。

这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2.1 红卫兵的崛起1917年2月的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但新成立的临时政府并未能解决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

随着农民和工人阶级的不满进一步升级,红卫兵逐渐崛起并成为十月革命的主力军。

2.2 十月革命的爆发1917年10月25日(俄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十月革命。

布尔什维克党发动起义,占领了关键的政府和军队机构,推翻了临时政府的统治。

此次革命以开放的城市武装起义为特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胜利。

2.3 沙皇政权的推翻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彻底终结。

沙皇被推翻后,布尔什维克党迅速建立起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

三、十月革命对苏联建立的影响3.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十月革命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②内容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大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此后,政府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实物分配制。这一系列政策被称为“新经济政策”。
②评价
改革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在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转而进行政
治改革。
【课后检测】
1、《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是指()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3、苏联的工业化和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4、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知识梳理】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提供物质前提。
②俄国的落后及矛盾的尖锐,使俄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且易爆发革命。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一步暴露沙俄的弱点。经济遭受致命打击,战场形势恶化,国内矛盾进一步尖锐,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修改、调整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4、该图反映了苏联1913年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中能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①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一、革命发生和取得成功的原因1.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客观原因2.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根本原因3.“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直接原因4.《四月提纲》——-理论指导二、经过1、二月革命(1917)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推翻罗曼诺夫王朝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十月革命经过两个政权并存: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四月提纲》:提出了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七月流血事件:结果: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和平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

十月决议:内容: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十一月起义:攻打东宫。

3、十月革命的胜利时间:1917、11 彼得格勒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政权:苏维埃政权。

标志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政府:人民委员会4、巩固政权措施政治上:《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

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经济上:对内发布《土地法令》,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外交上:对外发布《和平法令》,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三、十月革命的特点①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先例。

②走以城市为中心,武装夺权的革命道路。

③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四、历史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③十月革命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④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五、苏联的成立与解体成立:1922年,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组成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1991年标志:独联体的成立(《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结构】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政治: ①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是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②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③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主观条件①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②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③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

2、十月革命的过程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2)、《四月提纲》的发表(列宁)内容: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化;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事件结果: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和平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

4)1917年11月,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选举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3、意义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俄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支持俄国境内的叛军,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

(2)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目的: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3、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3)商贸:禁止商贸;配给必需品(4)分配:强制劳动,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俄国十月革命无疑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它不仅改变了俄国的命运,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最终促成了苏联的建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处于极度腐朽和落后的沙皇专制统治之下。

经济上,虽然俄国在 1861 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广大农民遭受着沉重的剥削,农业发展缓慢。

工业方面,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滞后,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

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腐败黑暗,民众毫无政治权利可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让俄国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

战争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消耗,国内经济陷入困境,民众生活苦不堪言。

1917 年 3 月(俄历 2 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但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帝国主义战争政策,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迫切需求。

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

起义者迅速占领了火车站、银行、电话局等重要设施,并攻打冬宫。

最终,起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其次,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证明了无产阶级能够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再者,十月革命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和帝国主义的束缚,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政治上,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十月革命后,苏联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从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这段历史。

一、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0月25日(俄历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

这场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俄国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

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是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经济负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使得人民对现有政权失去信心。

布尔什维克党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他们提出了“和平、土地、工厂”的口号,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在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行土地国有化、取消对外债务、实行劳动保障制度等,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同时,苏联政府还积极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苏联成立后,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经济问题。

苏联经济落后,产业结构单一,需要进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为此,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行计划经济、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实行农业集体化等。

这些措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

其次是社会问题。

苏联在建国初期面临着贫困、文盲、疾病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苏联政府实行了全民教育、普及医疗卫生等措施。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

最后是国际问题。

苏联在建国初期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围剿和封锁。

为了保卫自己的利益,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措施,如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积极参与联合国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卫了苏联的安全和利益。

总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政府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本地位1917年3月的“二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和组织的,它推翻了沙星专制制度,其革命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即苏维埃俄国,指1917年十月革命后到1922年苏联成立之前的俄国;苏联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从1922年12月成立,到1991年解体。

苏联的建立是社会主义的胜利,但苏联的建设中的一些弊端有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借鉴的前撤。

教学重点: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成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它的经验和教训有时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宝贵财富,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教学难点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的原因。

为什么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时俄国十月革命前国内外复杂的因素决定的,初中学生基于知识和认知能力理解起比较困难。

对于为什么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一点要从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去分析,而初中学生对人类历史的整体认识存在困难,所以也是一个难点。

重点突破方案通过提问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结合视频播放《四月提纲》、俄国二月革命、彼得格勒起义和图片达到突破重点知识。

难点突破方案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原因,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教师利用教材49页中的小字进行通俗解释即可。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这个难点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突破提问: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变成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通过将十月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学生阅读,找出依据答出。

)关于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的区别1917年3月的“二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和组织的,它推翻了沙星专制制度,其革命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苏联的十月革命与共产主义建设

苏联的十月革命与共产主义建设

苏联的十月革命与共产主义建设一、背景与十月革命苏联的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运动之一,它为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革。

而这场革命的导火索,正是俄国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

在十月革命之前,俄国是沙皇专制的国家,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都深受社会不公和政治压迫。

同时,俄国正面临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混乱和战争疲劳,这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士兵和农民起义,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这场革命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共产主义思潮的兴起,成为全球无产阶级的梦想与希望。

二、共产主义建设与实践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迎来了共产主义建设的时代。

列宁、斯大林等领导者奠定了共产主义的基础,并着手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共产主义建设的核心是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推动农民的土地共产主义化,并进行工业现代化与农业集体化。

在加强国家集权的同时,实行计划经济,通过国家的调控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的改善。

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了许多重工业基地和农业合作社,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同时,苏联提倡劳动者的学习和进步,推行全民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

三、共产主义建设的成就与挑战苏联的共产主义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成就。

在工业化方面,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工业大国,军事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社会领域,苏联实现了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广泛覆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共产主义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计划经济的运作存在着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导致了社会经济的不稳定。

集体化的农业政策也引发了农民的不满与抵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此外,由于苏联长期处于国际孤立状态,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对抗也加剧了经济发展上的困难。

四、共产主义思想的衰落与后果苏联的共产主义建设在持续发展了几十年后,逐渐陷入了困境。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革命事件之一,它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也奠定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基础。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革命过程以及后续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分析和探讨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一、历史背景19世纪末,沙俄是一个封建军事专制的国家,民主和自由被压制,工人和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不断加深。

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西方国家的影响下,俄国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兴起。

无论是普列汉诺夫的《什么是做》还是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任务》都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俄国革命的必要性。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1917年,俄罗斯爆发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临时政府,但并没有解决社会问题。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坚信“枪杆子里出政权”,在十月革命中发动了武装暴动,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工人和农民的苏维埃政权。

这个革命意义重大,标志着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与成就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并不平坦,经历了战争、经济困难、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挑战等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但是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下,苏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经济方面,通过国家集体农庄化以及五年计划等一系列措施,苏联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强国的突破,工业化进程迅速。

苏联在军事科研技术、航天工程、重工业等领域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教育文化方面,苏联重视教育普及,并且发展了一套全面的教育体系,为人民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苏联成为了全球科学研究与文化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一,为世界人民带来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文学作品。

然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面临着一些局限和挑战。

政治体制方面存在着集权过度、缺乏民主、腐败等问题。

经济上的计划经济模式也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效率低下。

此外,对民族问题的处理也存在一些不足。

但是,无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它的建设成就仍然被世界所肯定。

苏联的劳动人民从一个封建农民到工人阶级,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到社会主义强国,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巨大潜力。

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显著的政治事件之一,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推翻了沙皇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焦点,它的影响至今仍持续存在。

本文将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经济改革、工业化进程以及教育、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一、背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其背景出发。

首先,沙皇制度的崩溃导致了俄国社会的剧变,使工人和农民认识到了当前体制的严重问题。

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击了俄国经济,造成了国内物资短缺和民众的不满情绪。

最后,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传播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俄国的发展。

二、经济改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核心要素是对经济的改革。

布尔什维克政权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土地国有化、工厂和企业的国有化以及实施五年计划等。

土地国有化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土地,并鼓励集体农庄的建立。

工厂和企业的国有化则确保了生产手段的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奠定了基础。

而实施五年计划则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三、工业化进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工业化进程。

五年计划的实施推动了苏联工业的迅速发展。

政府投资大量资金用于修建工厂、铁路和设备,加强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农业机械化和集体农庄的建设使苏联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这些工业化措施推动了苏联经济快速增长,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国之一。

四、教育、文化与科技的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也得益于对教育、文化和科技的重视。

教育体系进行全面改革,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大力发展科技研究,促进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成长。

在文化领域,苏联鼓励并支持当时苏联的杰出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创作,形成了众多经典作品。

总结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展现了独特的发展模式。

通过经济改革、工业化进程以及教育、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苏联在短时间内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俄罗斯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俄罗斯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俄罗斯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俄罗斯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革命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件。

它标志着俄罗斯帝国暴政的终结,为社会主义理念的实施开辟了新的道路。

本文将探讨俄罗斯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及其意义。

一、背景与原因1917年俄罗斯革命爆发之前,沙皇制度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

在这个制度下,人民的权益被压制,贫富差距巨大,社会不公现象严重。

同时,俄罗斯也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军事挫败加剧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在这种背景下,苏维埃(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会议)在全国范围内崛起,成为人民反抗沙皇制度的重要力量。

布尔什维克党成为苏维埃运动的核心,并由列宁领导。

他们迅速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最终发动了十月革命。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十月革命于1917年10月25日(乌克兰时间)爆发。

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联合发动了武装起义,迅速掌握了政权。

沙皇崩溃后,俄罗斯临时政府被推翻,布尔什维克建立了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政权。

此后,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列宁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包括土地国有化、工人控制工厂和企业、和平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等。

这些政策为实施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与取得在十月革命后的几年里,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国内外的武装干涉,多个国家尝试颠覆苏维埃政权。

同时,内部也存在各种意识形态和经济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苏维埃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它强调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实施国有化和集体化措施,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

农业和工业的国有化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关键举措。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苏维埃政权还着力于提高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

这些举措带来了显著的改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四、十月革命的全球影响俄罗斯十月革命的成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鼓舞了全球范围内的工人和农民,激发了他们争取权益和自由的斗争。

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工业化道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 全盘集体化 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农业制度 流通领域 经济体制
政治方面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个人高度集权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评论说:“苏联的 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 不给它米吃,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 那有这样的道理。” 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情况和 毛泽东的评论,谈谈“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苏联改革的结果
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了;
勃列日涅夫改革把苏联搞“死”了;
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搞“垮”了。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 苏联“无法继续前进”的原因
① ② ③ ④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农业的相对落后; 工业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之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战争和继续推行战时共 内忧外患 产主义政策,引发经济 和政治危机 目的 巩固新生的苏维埃 解决严重的经济危机和 政权;直接向社会 政治危机,间接向社会 主义过渡 主义过渡 实质 排斥商品货币关系,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 用军事和行政手段 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控制社会运转 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启示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 是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渡的正确途径 的正确途径
⑴利:①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②为反法西斯胜利取得胜利奠定基础; ③国民文化素质普遍提高,而且培养大批专家。 ⑵弊端:① 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 后状态;② 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 慢;③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④ 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⑤ 对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 为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苏联 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农业集体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一些地 方甚至把农民的家禽、家畜等完全收归公有。富 农阶级成为集体化过程中的打击、消灭对象。到 1937年,苏联全国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
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时间及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宣布苏联 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评价: 作用: 弊端: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积 极 (1)较短时间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3)有利于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国家培养了大批专家。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弊端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结 论
开辟了一种新经济体制和工业化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 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课堂巩固
1. (2009· 福建文综,21)1917 年 11 月 8 日,中国驻俄记者
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
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
帝国主义 1.资本主义落后: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资本主义 各种矛盾 发展落后于其他国家 ,对沙皇政府和西欧资本具有依赖性, 表现最为 对国内无产阶级剥削极其严重。 各种矛盾最尖锐的国家 集中尖锐, 2.社会矛盾复杂: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 是帝国主 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 义链条上 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 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各种矛盾最复杂的国家 最薄弱的 环节。 3.一战使各种激化矛盾;并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各种矛盾加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纲展示考情解读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对本讲内容知识的考查年年都有。

1.从考查的内容来看,以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及赫鲁晓夫改革为主。

2.从考查的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试题的切入角度比较新颖,材料型主观题也都有涉及。

3.从命题角度看,传统的命题方式与“新材料、新情景”方式并存,试题的切入角度将会更加新颖。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Z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关键词:薄弱环节、“一战”、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条件①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__政党__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

②客观:俄国具备__帝国主义__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__一战__”激化了社会矛盾。

(2)经过①二月革命:1917年3月爆发,推翻__沙皇专制__统治,出现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__临时政府__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__四月提纲__》:提出了从__资产阶级民主革命__转变为__社会主义革命__的任务;争取以__和平__方式取得政权。

③“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④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__彼得格勒__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__苏维埃__政权。

(3)结果①颁布《__和平法令__》和《土地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②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4)历史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__社会主义__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②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__殖民地半殖民地__人民的解放斗争。

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规律:十月革命的四个特点①革命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③革命历程: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的革命。

④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

认识: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传导型现代化以资本主义模式难以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发生的,是要以社会主义模式去清除资本主义模式下没有清除的俄国现代化发展的阻碍。

〔跟踪训练〕1.(2018·武邑中学一模)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以上论断(C) A.明确指出暴力夺权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指明了俄国革命方向和途径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解析】《四月提纲》提出当前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C项正确;A项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材料只是列宁的思想,B项错误;和平夺权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错误。

2.(2018·广东二模)《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B)A.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B.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C.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解析】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广大人民要求停止战争,农民要求获得土地,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导致其与群众的矛盾尖锐,故“临时政府会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级残酷剥削工人”并不是当时俄国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不符合当时俄国史实,故C项错误;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矛盾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故选B项。

考点二列宁——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实践Z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关键词:战时;直接过渡;市场;间接过渡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内容:农业——__余粮征集制__;工业——工业__国有化__;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强制劳动。

(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__共产主义__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

(4)评价①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__军事__上的胜利。

②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

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

(2)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__自由贸易__。

(3)特点:利用__市场__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4)意义①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②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跟踪训练〕3.(2018·广州二模)1921年4月,列宁说:如果农民经济能够继续发展,那么还应该为进一步的转变提供可靠的保证,而进一步转变就必须使效益最差的、最落后的、细小的、单干的农民经济逐渐联合起来,组成公有的大规模的农民经济。

由此可知,当时(D) A.余粮收集制得到推广B.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C.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D.列宁已有建立农业合作社的设想【解析】从材料“1921年4月农民经济逐渐联合起来,组成公有的大规模的农民经济”中可以看出,当时列宁就有建立农业合作社的设想,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俄正在推行新经济政策,故A、C两项错误,工业化是1925年开始推行的,故B项错误。

4.(2018·山东省猜题卷)列宁认为,在俄国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居民的合作化,俄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没法建成,而没有文化程度、文明程度的极大提高,居民的合作化就难以完成。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列宁言论的主旨是(B)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其实施的必然性B.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C.集体农庄是苏俄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之路D.新经济政策被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取代【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列宁认为俄国比较落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还未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下,列宁抛弃了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因此才会出现在文中“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从而肯定了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中集体农庄是斯大林时代的产物,排除;D项发生斯大林时代,排除。

考点三“斯大林模式”——回归“理想”的模式探索Z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关键词: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1.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__斯大林经济体制__。

2.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__高度集中__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__行政手段__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

3.评价(1)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__工业化__。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__计划经济__体制弊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重要原因。

拓展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演变政策特点目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与共产主义相结合,共产主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全面运用;直接过渡战胜国内外敌人,同时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占主导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间接过渡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直接过渡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跟踪训练〕5.(2018·肇庆三模)“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

工程浩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主要设备购自美国2家公司。

斯大林承认,苏联约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成的。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B) A.严重依赖外资推动工业化进程B.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C.实行全面的经济对外开放政策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解析】斯大林时期利用外国资本家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新经济政策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相符,B项正确;A项中严重依赖说法错误;C项中全面开放不符合斯大林模式特点;斯大林模式属于计划经济体制,D项错误。

6.(2018·高考模拟历史调研卷一)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

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

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

这表明(D)A.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B.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C.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解析】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27年,这一时期并未确立优先发展工业战略,故B项错误;材料中斯大林认为农业发展落后不利于经济发展,而布哈林并不认同,故C项错误;材料中斯大林和布哈林的不同的观点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分歧,故D项正确。

考点四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革调整Z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关键词:自主权、背离社会主义原则、苏联解体。

1.三次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__斯大林__体制弊端日益暴露__赫鲁晓夫__改革成效不大,带来了社会的混乱经济继续滑坡,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措施农业(1)扩大__集体农庄(1)扩大农场和农庄的生(1)提出“__加速发展(1)过程①《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使苏联变成松散的邦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