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总结-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纲展示考情解读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对本讲内容知识的考查年年都有。

1.从考查的内容来看,以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及赫鲁晓夫改革为主。

2.从考查的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试题的切入角度比较新颖,材料型主观题也都有涉及。

3.从命题角度看,传统的命题方式与“新材料、新情景”方式并存,试题的切入角度将会更加新颖。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

Z

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

关键词:薄弱环节、“一战”、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条件

①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__政党__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

②客观:俄国具备__帝国主义__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__一战__”激化了社会矛盾。

(2)经过

①二月革命:1917年3月爆发,推翻__沙皇专制__统治,出现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__临时政府__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__四月提纲__》:提出了从__资产阶级民主革命__转变为__社会主义革命__的任务;争取以__和平__方式取得政权。

③“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④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__彼得格勒__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__苏维埃__政权。

(3)结果

①颁布《__和平法令__》和《土地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②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4)历史意义

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__社会主义__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②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__殖民地半殖民地__人民的解放斗争。

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规律:十月革命的四个特点

①革命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③革命历程: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的革命。

④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

认识: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传导型现代化以资本主义模式难以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发生的,是要以社会主义模式去清除资本主义模式下没有清除的俄国现代化发展的阻碍。

〔跟踪训练〕

1.(2018·武邑中学一模)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C) A.明确指出暴力夺权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指明了俄国革命方向和途径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解析】《四月提纲》提出当前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C项正确;A项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材料只是列宁的思想,B项错误;和平夺权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错误。

2.(2018·广东二模)《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临时政府处于极

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B)

A.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B.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

C.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解析】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广大人民要求停止战争,农民要求获得土地,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导致其与群众的矛盾尖锐,故“临时政府会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级残酷剥削工人”并不是当时俄国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不符合当时俄国史实,故C项错误;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矛盾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故选B项。

考点二列宁——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实践

Z

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

关键词:战时;直接过渡;市场;间接过渡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

(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内容:农业——__余粮征集制__;工业——工业__国有化__;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强制劳动。

(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__共产主义__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

(4)评价

①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__军事__上的胜利。

②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

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

(2)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__自由贸易__。

(3)特点:利用__市场__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4)意义

①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②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跟踪训练〕

3.(2018·广州二模)1921年4月,列宁说:如果农民经济能够继续发展,那么还应该为进一步的转变提供可靠的保证,而进一步转变就必须使效益最差的、最落后的、细小的、单干的农民经济逐渐联合起来,组成公有的大规模的农民经济。由此可知,当时(D) A.余粮收集制得到推广B.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C.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D.列宁已有建立农业合作社的设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