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与反思
浅谈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问题
浅谈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问题本文认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无法做到“价值中立”,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但是,无论是对异文化的研究还是对自身文化的研究,都要以“相对价值中立”的态度,通过理解和诠释法,解决社科研究中研究者价值影响问题,追求相对客观、相对公正的研究结论。
标签:社会科学研究;价值取向;相对价值中立;诠释社会学科的研究与自然科学的研究一样应同属于科学研究范畴。
但两者不可避免受研究者价值取向的影响。
从研究对象来讲,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客观实在体,而社会学科研究的是人及其思维、感情、激情等方面的东西。
可见,社会学科的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不仅要看实在体,还要把研究对象当作具有七情六欲的复杂的人的活动去理解和诠释,否则研究将无从谈起。
本文从研究异文化和自身文化两个方面着手分析社科研究中研究者价值取向的影响问题。
一、研究异文化的价值取向问题当研究异文化时,其研究将难以避免或多或少受到研究者早已根深蒂固、潜移默化的价值取向的影响。
然而,科学研究就要求研究结果不能被主观价值左右,也就是实证主义和诠释主义者要求的都是研究中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在研究中可否研究者价值左右的问题,即通过理解或诠释的方法,也可叫做换位思考法。
当研究异文化时,实际上研究者凭借早已根深蒂固的文化和价值去解读另一个文化世界,所以这个研究受研究者自身凡人文化和价值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不可避免,那么干脆不求价值中立或无涉,只求“相对价值中立”。
相对价值中立是指人类现有的情况下,研究中试图无限接近价值中立或“绝对价值中立”,把价值取向的影响降到最低,追求较客观的结论。
追求相对价值中立具体如何操作呢?只能运用人类特有的理解或诠释的方法。
具体通过以下两点:一是必需有一个沟通的媒介,即语言、符号或普世的价值;二是必需依靠人类特有的理解品质。
首先,沟通是理解的前题,也是理解的方式。
他的实质是心与心的沟通。
不同的文化,千差万别,文化冲突(culture shock)时有发生,但毕竟同属人类,必有许多普世的语言和价值,即便是与世隔绝几千年的土著居民,也能理解简单的外来形体语言。
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
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摘要】社会科学研究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研究,社会科学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指导和建议,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多样,包括实证分析和定性研究等,旨在深入解析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社会科学研究也面临着伦理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挑战,需要注重研究过程中的道德规范和持久发展。
重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至关重要,未来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注重跨学科合作和创新方法,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与人类福祉。
通过不懈努力,社会科学研究定将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价值问题、重要性、影响、目的、方法论、实践意义、伦理问题、可持续发展、发展方向、总结、社会impact1. 引言1.1 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社会科学研究是对人类社会现象进行系统观察和深入分析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政策、规划发展方向,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
社会科学研究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社会文明的不断提升。
通过社会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
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为我们提供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认识和了解,还在于其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参考依据。
1.2 研究对社会的影响社会科学研究对社会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各个方面的现象和问题,社会科学研究能够为社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帮助社会更好地了解和解决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的发现和结论可以指导政府和组织制定政策和计划,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科学研究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创新和变革,推动社会向更加公正、平等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通过社会科学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
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摘要】社会科学研究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促进社会进步和解决社会问题来体现其价值。
价值观的影响和伦理问题的存在也需要引起重视。
在实践中,社会科学研究为社会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尽管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得到了肯定,但未来仍需关注其发展方向和价值问题的重要性。
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进行探讨是必要的,以便更好地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价值问题、社会发展、社会问题、价值观、伦理问题、实践、肯定、发展方向、重要性1. 引言1.1 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社会科学研究在当今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社会科学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和规律,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趋势,为社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科学研究可以促进社会各个领域的创新和改进,推动社会向更加公正、平等、和谐的方向发展。
社会科学研究还可以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社会稳定和进步做出贡献。
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其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变革、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应该重视社会科学研究,支持和鼓励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做出努力。
1.2 价值问题的探讨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价值问题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焦点之一。
许多学者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观念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的结果和结论,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方向。
价值问题的探讨涉及到研究者对于社会现象的认识和评价,以及研究成果对于社会和个体的意义和影响。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价值问题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讨论,更是实践中不可避免的挑战和问题。
研究者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审慎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对研究的影响,努力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问题也与伦理问题密不可分,研究者需要遵守伦理规范,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和尊严,确保研究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
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作者:覃慧娴张泽丙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1期摘 ;要:价值中立作为一种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也是国内外社会科学界备受争议的论题。
本文追溯了价值中立的渊源,阐释了价值中立问题的内涵,讨论了价值中立问题的应用范围和限度,认为价值中立原则仍然值得今天的中国社会科学所借鉴。
关键词:价值中立;社会科学;价值关联一、关于价值中立的含义由于价值中立论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仍是处于发展中的理论,因而中国学者基本上都是在概述价值中立产生形成、发展过程的同时表述自己关于价值中立论的理解。
周蔚华认为“价值中立论”是韦伯吸收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价值中立思想和新康德主义把事实与价值、价值联系与价值评价作了区别的思想的产物,因而韦伯的价值中立论有如下两层意义:首先,一旦社会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择了研究课题他就必须停止使用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而遵从他所发现的资料的指引不管用这种资料研究的结果是否对自己有用。
其次,对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要作出严格的区分,不能从事实的陈述推出应该的陈述。
齐修远则认为:“韦伯的价值中立原则是继承逻辑实证主义相关思想而但有其深刻之处。
即韦伯主要是在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范畴内阐释“价值中立”原则的而且亦不排除与价值相关的研究,因而韦伯的价值中立论主要是指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不可有自己的价值倾向因而要回避。
终止自己的价值判断不可援引科学为任何价值立场作出论证或辩护。
顾肃对“价值中立”含义的理解则是韦伯的价值“中立论”一方面吸取了体漠关于在规范描述之事物的突然与应然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思想鸿沟,另一方面又承认价值判断的不可回避性,但坚持指认与评价的区别。
并认为“价值中立”说反映了西方思想界在科学发展以后对其根本任务的一种认识的反思,即在科学知识系统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有必要主动排除意识形态等主观价值干扰,以相对纯化的方式对待其研究,以便适应客观性要求。
社会科学的“脱价值化”及“价值中立”问题
与抽象思辨的、 形而上的社会哲学知识不 同, 作为“ 经
验科 学 ” 的社 会科 学 知识 , 必须具 有 形 而下 的 、 与经 验 世 界相 关联 的确定 性 和可 检验 性 。当 然 , 会科 学 的 社
“ 伪命题” ① 需 要指 出的是 , 。 这些 理 由并 不是 自足
的, 而是靠一个更基 本的前提来支撑的 , 这个前提就 是设定 了价值的非客观实在性 。例如按照休谟 的说 法, 所谓价值 ( 如道德之善恶 ) 只是人们 内心 的主观 情感或情绪 , 而决非理性所 能发现其存 在 的客观事 实 。 他所提出 的把价 值 排 除在 “ 实 ” 外 的主 ② 事 之 张, 后来为实证主义者所继承和推广 , 逐渐演变为 并
◎ 赖 金 良
内容提要
社会科 学的“ 脱价值 化” 价 值 中立” 及“ 问题 , 一个 与社会科 学观及社 是
会科学方法论研 究紧密相关 的重要 问题 , 同时也是一个迄今仍 然众说纷呈且歧义丛 生的
话题 。以 自然科 学为典范塑造社会科 学, 否定价值 的客观实在性或事实特性 , 是支撑“ 脱 价值化” 主张 的基本前提 ; 个前提 并不具有 可普遍化 的公理意义 , 这 在经验主义 一实证主 义传 统之 外, 虽说拒绝“ 脱价值 化” 的具体 思路往往不 同, 但许 多思想家都肯定 了价值 的
学” 的社会科学 , 即社会科 学也像 自然科学一样 , 仅 仅只是关 于事实或实 在的知识 , 而不包含任 何关于 价值 的知识 , ——后来的新 实证论者甚至走得更 远 ,
以来社会科学形成和发展 的历史 , 更无法深入理解社
会科学“ 价值 中立” 问题 的缘由及其实质。 “ 脱哲学化 ” 所依据 的理 由是 , 社会科学 也像 自
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中立相关问题分析
DOI: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9.18.077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中立相关问题分析黎子杰 王天茁(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 710600)摘要: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价值中立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论点之一,价值中立论对于当前西方的思想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社会思潮发生变革,当前社会科学方法中的价值中立论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也非常大。
所以,当前对于社会价值中立理论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笔者对社会科学价值中立论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价值中立理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科学方法;价值中立;应用意义中图分类号:C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18-0082-01Abstract:theissueofvalueneutralityisoneofthemostimportantissuesinsocialscienceresearch.WiththedevelopmentofChina'ssociety,thesocialtrendofthoughthaschanged.Therefore,itisveryimportanttostudythetheoryofsocialvalueneutrality.Inthispaper,theauthoranalyzesthevalueneutralityofsocialscienceandpointsoutthesignificanceofvalueneutrality.Keywords:socialsciencemethod;Valueneutrality;Applicationsignificance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当前科学界也有了一定的改变,科学研究从自然科学研究逐渐转向为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而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就是将传统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应用到社会研究当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互相融合,也将是未来科学研究的新方向。
浅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和反思
浅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和反思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问题,其中价值中立论又是在西方影响较大的一种社会科学的方法。
本文追溯了价值中立的由来,阐释了价值中立问题形成的阶段,概括了价值中立问题的内涵,讨论了价值中立问题的应用范围和限度,认为价值中立原则仍然值得今天的中国社会科学所借鉴。
关于科学的价值中立的观点,在西方哲学思想中在较长时期内影响了占主导地位的科学观和认识论。
一般认为马克思·韦伯引入了现代的事实—价值两分的观点。
他在《社会学与经济学中“价值中立”的意义》这一经典论文论述了两方面的观点。
第一点他吸取了休谟的思想,认为在规范与描述之间、在断言某物实际上是什么与理想上应当是什么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为我们加于事物的价值不属于这些事物的真理性,科学关心的是描述实际发生了什么,并且解释为什么。
自然,科学能够而且必须注意个人和团体在事实上怎样做出评价,但他们却不能从根本上真实地记录这个或那个事物是内在地有价值的,因而是在范畴上应当被评价的。
韦伯的第二个论点是有规定性的。
他从不认为价值是无足轻重的,也从不宣称每个人,特别是社会科学家应当总是避免价值判断。
与此相反,他坚持提出指认与评价的区别,二者不容混淆。
一个人在表达价值判断时,不应当自称这种判断是得到科学地确认的;因为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
当社会科学家推崇某种行动时,他们应当尽力地说明自己所说内容中哪些是科学的发现,哪些是具有很不同地位的政策建议。
这是知识分子的真诚品质与尊重真理的原则所必然要求的。
一、“价值中立”问题的由来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原则的提出,和实证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极端争执有关。
实证主义的开山祖师、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就强调社会学要仿效自然科学,主张像物理学研究自然现象那样客观的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不带价值判断地揭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规律。
因此,在孔德那里社会学应该是和自然科学一样完全“价值中立”的,根本不应该有价值的因素,尽管他没有使用“价值中立”这一术语。
价值中立问题的探讨
价值中立问题1.什么是价值中立?社工能做到完全价值中立吗?(操作性)答:什么是价值中立:①价值中立最早是马克思·韦伯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经验科学和价值判断之间应划分明确界线,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既存知识”,它是关于“实然”的知识,另一类是规范知识,即关于“应然”的知识。
一门经验科学不能告诉他人应该做什么,而只能告诉他们他能够做什么,以及在特定的情况下,他希望去做什么。
他认为社会科学是一门关于具体现实的经验科学,它只能以研究“实然”为任务,而不应涉入“应然”领域。
一般认为,韦伯的价值中立观有两层基本含义,第一,它要求社会科学家一旦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定了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停止使用自己的或他人的价值观念,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资料,相反地,应当根据资料的指引,从事实资料中概括出结论,而不管研究的结果对自己有利还是不利,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普遍有效性。
第二,强调“事实”’和“价值观念”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存在”与“应然”应该区分,“认识”与评价应该区分。
科学只能认识“存在”,不能评价“应然”。
虽然社会科学有时能帮助人们搞清自己能够或希望做什么,但是决不能劝导任何人应该做什么。
与社会工作更加相关的“价值中立”概念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1938 年在其“来访者中心疗法”中首先倡导的咨询原则。
所谓的价值中立,就是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充分尊重、无条件认同和接纳来访者的价值观,对其思想和行为不做是非好坏的价值评判,不给来访者提供问题的答案,不把外在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强加给来访者,而由来访者自己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并进而最终自己解决问题。
概括地说,价值中立原则就是要求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思想和行为不评价、不指导、不干涉。
我认为,社会工作中对于价值中立的定义与心理学中的定义在含义上基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工作吸收了心理学中的这一定义。
对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有关“价值”问题的浅析
对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有关“价值”问题的浅析价值在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讨论中处于如下的地位,价值的关联是社会科学研究可能的前提,价值的无涉(价值中立)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
标签:韦伯;价值联系;价值中立韦伯所提及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价值中立”是一个颇具争议和误解的方面。
许多对韦伯价值中立原则的攻击是粗糙的,他们在讨论时,常把价值关联、文化意义和社会中主体赋予行动的意义等等论题予以丢弃。
认为韦伯的价值中立旨在丢弃一切价值因素,把社会科学确立于缩小价值影响的地位上。
甚至把韦伯的价值中立与实证主义完全抛弃价值因素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社会科学立场相混淆。
针对这一引起误解的问题,本文试图探析韦伯在讨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时把价值问题置于怎样的地位。
一、价值关联——社会科学研究可能的前提就像施特劳斯对实证主义的批评,“不形成价值判断而去研究社会现象,即一切重大的社会现象,是不可能的。
”①价值因素是无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完全剔除的。
韦伯提及的价值中立与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具有云泥之别。
由孔德掀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把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等同,致力于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全面运用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来。
追求对社会研究的精确性和连续性,把价值因素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驱逐出去,这是韦伯所不赞成的。
韦伯这种反实证主义倾向显然受到新康德主义的反实证主义的影响。
新康德主义在区分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不同基础上提出了价值关联的思想。
新康德主义者强调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其研究方法的独特性。
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世界,有独立的生成变化过程,自然的事件的特征是在某种程度的可重复性,通过归纳综合而获得一般的客观规律,以此来解释事物的因果关系。
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个别的东西可以理解为一般概念或一般规律的个例,所以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综合思维”的形式,采用“规范化”的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不可重复的历史现象,每一社会历史现象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历史意义,而个别的丰富意义是无法包含在同一的抽象的“规范化”和形式化的概念或普遍规律中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个别成为其个别特征的意义而不是从大量的个别社会历史现象进行规范化处理,抽象综合共性。
浅论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中立问题_赵一红
第21卷第1期1999年1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 O URN AL OF JIN AN UN IV ERSI 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 Edition)V ol.21N o.1J an.1999浅论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中立问题赵一红 提 要 价值中立作为一种方法论在西方影响较大,近几年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于建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科学面陆的最大困难就在于如何回答社会科学的研究何以能够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
价值中立问题的实质不是取消价值关系,而是要求研究者在科学研究中严格划清经验事实与价值评价的界限,并且在研究主体选择了研究课题之后,应停止使用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态度对问题进行观察与分析,因此,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我们建立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价值中立、价值关联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问题,其中价值中立论又是在西方影响较大的一种社会科学的方法。
它的形成经历了若干阶段:第一,实证主义价值中立论。
第二,马克思·韦伯系统化了的价值中立论。
第三,当代西方的价值中文论。
价值中立论是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带有唯客观主义色彩的方法论原则。
这一方法的实质是研究主体在依据自身的主观愿望选择了所要研究的问题之后,应客观地描述关于问题的全面资料和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无论这些资料和结论是否与研究主体、社会或者他人的价值观念相冲突、相对立。
这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不仅在西方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近几年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有很大影响。
因此,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当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
自然科学的各种研究模式、手段、方法与概念正在向社会科学领域渗透。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存在一门自然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固然有“融合”、“相通”的一面,却并不能否认建立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2024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3篇)
2024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是我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也加深了对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的学习心得。
首先,在学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科学研究的本质和特点。
科学研究是一种系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探索过程。
通过学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我了解到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包括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收集、数据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等。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才能得出真正可信的结论。
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水平。
其次,在学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它能够指导我们进行实证分析,提高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定性研究注重对现象和行为的观察和描述,通过深入理解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来揭示问题的本质。
定量研究注重对现象和行为的测量和分析,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验证或推断问题的解释。
在学习过程中,我掌握了定性研究的采访、观察和文献研究等方法,也掌握了定量研究的问卷调查、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能够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和研究目的的要求,灵活选择和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提高研究的可行性和效度。
再次,在学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社会科学研究涉及到众多的变量和因果关系,研究对象也常常是动态和多样的。
因此,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要注重问题的深入和问题的解释,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不断提出研究假设和论证研究结论。
同时,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正确和有效,要注意避免研究误差和研究偏差,尽量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与价值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与价值社会科学研究是对人类社会现象、行为和思想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描述、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社会科学研究从事的是诸如人类行为、思想、体制、组织、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探讨和研究。
社会科学具有多样性和比较性,兼具传统和创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还需要高度的研究素养和方法论意识。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由研究对象、研究问题以及研究目的来确定。
相应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田野研究等。
每种研究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缺点,研究者需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是指对已有的书籍、记录和报告等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从而获得必要的信息。
文献研究法适合于那些历史悠久、文献丰富的研究领域。
调查研究法则是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内容,获取民众的观点、态度和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实验研究是人为的设置条件和独立变量,观察其对被测变量的影响。
田野研究是指通过长时间的参与观察、交互和体验等方式获取研究对象的信息。
当然,这些研究方法在实践中并不是孤立的使用,常常需要结合多种研究方法来获取更为鲜活、准确的研究数据。
例如,在调查一个城市的人们如何评价一个政策时,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来获取民众的评价观点,也可以通过田野调查、参与观察等方式来体验相关的文化和社会变化。
由此可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是一个权衡成本和效益的过程。
除了研究方法的灵活选择,社会科学研究还需要高度注重研究价值,促进思维潜能和人类美好的未来。
从价值角度而言,社会科学研究是具有深刻启示、独特见解和敏感预警的。
它可以揭示生活、工作和社会的本质,推动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进步。
同样地,社会科学研究也需要关注道德和伦理问题,保证研究者、被研究对象和社会的利益。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尊重个人隐私和尊严,避免歧视和伤害。
同时,社会科学研究要遵循“一方有利不可有害”的原则,充分考虑研究工作对社会环境和人类安全的影响。
尽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价值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基本原则和方式是相同的。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价值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价值社会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组织和发展的学科,它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来探索和解释人类社会的现象和规律。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其研究的基石,它们不仅能够帮助研究者获得准确的数据和信息,还能够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从而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发展的推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通过设计问卷或访谈等方式,收集人们的意见、看法和行为数据,以了解他们对某一问题的态度和行为模式。
调查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获取大量的数据,并且可以对不同群体的观点和行为进行比较和分析。
然而,调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受访者可能存在回答不真实或者不完全的问题,以及调查结果可能受到调查者主观意识和操作技巧的影响。
除了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也是社会科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实验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为的控制和干预,观察其行为和反应,以验证或推翻某一假设或理论。
实验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某一因果关系。
然而,实验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可能与真实情境存在差异,以及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者主观意识和操作技巧的影响。
除了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社会科学还可以采用文献研究、观察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
这些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将多种方法相结合,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手段,更是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客观、中立、科学地对待研究对象和问题,以获取真实和可靠的研究结果。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还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构建和假设推导,将研究结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发展的推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人类社会的现象和规律,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规律性。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反思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反思引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现代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进行反思,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一、问题存在的原因1.1 学科性质差异引发的问题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在于,它更注重理论的应用和实践的操作性。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实践的部分。
这导致了学生对于研究方法的理解脱离实际,难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1.2 基础知识薄弱引发的问题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如统计学、逻辑学等。
然而,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和学生的兴趣程度,学生的基础知识往往较为薄弱。
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时出现困难和阻碍。
二、改进方法2.1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了解决学生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问题,我们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上可以设置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可以通过实践实习、社会调查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2.2 多元化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知识的构建。
2.3 建设合适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需要建设合适的学习环境。
例如,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鼓励学生参与学术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2.4 优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不可忽视。
为了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需要优化评价方式。
例如,将课堂表现、论文写作、实践报告等多方面纳入评价体系,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反馈3.1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兴趣和参与度。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和难点,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我学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往往是人类社会和个体行为,而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使得研究问题的选择和研究设计变得困难。
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我学会了从多个维度和角度思考,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来解决问题。
此外,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收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我学到了如何设计适当的样本,如何进行有效的访谈和观察,并如何使用问卷调查等工具进行数据收集。
其次,社会科学研究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中常常涉及到人类行为、社会关系和权力等敏感问题,因此,研究者需要在研究过程中保护被研究对象的隐私和权益。
我学到了如何进行伦理审查,并通过取得被研究者的同意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来确保研究的道德性。
同时,我也学到了如何合理解读和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避免对他人成果的不当引用和剽窃。
再次,社会科学研究需要注重研究的可靠性和效度。
可靠性是指研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效度是指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需要通过合理的研究设计、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效度。
我学到了如何设计一个可靠并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如何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并如何评价他人的研究质量。
最后,社会科学研究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社会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每个研究项目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在学习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的过程中,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总的来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是我大学学习中最有挑战性和收获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对社会科学研究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也获得了一些实践和方法论的经验。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也会对我的职业发展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价值中立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与反思
价值中立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与反思论文题目: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与反思论文成绩: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与反思内容摘要:价值中立作为一种推崇客观主义的方法论在西方影响很大,近几年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而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于建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价值中立学说自流行之初便饱受争议,研究者们各执一词,多是围绕其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能否真正实现“纯粹价值中立”这一问题聚讼不已。
本文将通过对马克斯·韦伯的价值中立学说深层含义的探索,来略加论述价值中立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真正的实质意义所在,即反思价值中立是否真的能够得以实现。
关键词:价值中立;纯粹中立;实现;辩证思考价值中立是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出现的一种带有唯客观主义色彩的方法论原则,运用该原则来进行社会科学的研究,可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同时进一步澄清了科学与宗教的混淆关系。
但是,这一命题所含有的合理因素并不能弥补其本身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性,因此在探究它的合理性的同时分析其矛盾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关于价值中立的含义价值中立(Value一neutrality)或价值自由(Value一free)是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出现的一种带有唯客观主义色彩的方法论原则。
它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探索和解释过程中,只陈述事实,而摈弃价值判断和个人的好恶,采取一种中立态度,因而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只管真假而与好恶、对错无关。
德国的马克斯·韦伯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内涵,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价值中立理论。
这种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在西方有较大的影响,曾在长时间居于主导地位,因而此后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探究。
研究者基本上都是在概述价值中立产生、形成、发展过程的同时,表述自己关于价值中立论的理解,这其中,学者对价值中立含义的探究算是相当成熟的。
著名研究学者周家蔚指出,价值中立论是韦伯吸收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价值中立思想和新康德主义把事实与价值、价值联系与价值评价作了区别的思想的产物,因而韦伯的价值中立论有如下两层意义:首先,一旦社会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择了研究课题,他就必须停止使用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而遵从他所发现的资料的指引,不管用这种资料研究的结果是否对自己有用;其次,对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要作出严格的区分,不能从“事实的陈述”推出“应该的陈述”。
科学价值问题研究——科学的价值中立、价值负载及其伦理反思
科学价值问题研究——科学的价值中立、价值负载及其伦理反思科学是一种超越人类传统语言、文化和宗教的知识体系,在现代社会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科学的发展和研究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众多的物质生活福利,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和人类文化的本质。
科学在新时代暴露出来的崭新价值注入了新的思考,其价值观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
本文将从科学价值的中立性、价值负载及其伦理反思方向展开阐述。
一、科学价值的中立性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哲学辩论和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科学研究本质上是从真相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把握规律、拓展知识边界,探索自然和人类的奥秘,而价值的思维则是人的一种主观的、情感性的理智活动,强调个人或社会在情感上对事物的意义和价值的感觉。
两者的不同,使得科学性和价值性之前存在着本质区别。
科学的价值取向是中立化的,这种价值的中立性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科学独特的特点。
科学家从事研究工作,不应该带有任何主观的观点和价值判断,而应当以客观、严谨和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研究,不将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和想法传递给公众。
科学家要克服自己对研究对象的个人习惯、思维模式、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影响,使自己的观点具有普遍性和公正性,从而保证科学研究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在这种中立化的科学环境下,才能使科学研究的成果具有普遍的国际认可性,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团结与合作。
二、科学的价值负载科学的中立性是有限的,科学事实必须同外部实践场域的需要相联系,否则科学的价值就会成为井中月。
科学发展是与人类实践加深和升华联系在一起的,科学研究结果可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医疗卫生以及环境保护等提供具体有用的技术和思路,直接造福人类的福利。
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不能回应社会的需求和解决社会的问题,就像一边倒的抽象学术,既无法给社会创造财富,也无法推向文明的发展。
这意味着,随着时代变迁,科学在理论与实践的实现上也在不断地参与与负担其最优价值成为主流。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反思与未来发展的展望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反思与未来发展的展望社会科学研究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人类行为、社会组织、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洞察。
然而,与其它学科一样,社会科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本文将对社会科学研究进行反思,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反思1.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社会科学研究往往依赖于调查、观察、实验等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人类行为难以完全预测和控制。
此外,由于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社会科学研究往往需要面临较大的复杂性和变异性。
2. 数据的获取和分析社会科学研究需要依赖于数据来支持其观点和结论。
然而,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由于样本数量的限制,研究结果可能缺乏代表性。
此外,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存在选择性偏见和解释性偏见等问题,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倫理問題社會科學研究涉及到多样的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因此必须保护参与者的权益和隐私。
然而,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能面临倫理困境,例如个人隐私的保护、伦理委员会的审查等。
研究者需要在研究目的和参与者权益之间进行权衡,并制定相应的倫理规范和措施。
二、未来发展的展望1. 跨学科研究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意识到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性和交叉性。
未来,社会科学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以应对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2. 数字化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科学研究将更加依赖于数字化和计算机技术。
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数据的信息和价值。
此外,数字化研究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实现数据共享和协作,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3. 全球化视野社会科学研究在面对全球性问题时,需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思维。
未来,社会科学研究将更加注重比较研究和国际合作,以获得更广泛的认识和洞察。
通过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合作,可以促进全球社会科学研究的共同进步。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读后感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读后感一、初读感受。
1.1 刚接触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时,那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满是宝藏但又迷雾重重的森林。
他的思想就像一颗颗璀璨却又形状各异的宝石,乍一看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1.2 韦伯的论述一开始就给我一种很“高大上”的感觉,满是专业术语和复杂的逻辑。
但是,就像品尝一杯浓茶,初尝苦涩,越品越有味道。
二、核心内容剖析。
2.1 理解他所说的价值中立。
这就好比是裁判员在比赛中,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要尽量避免自己的价值观过度影响研究结果,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就像脱缰的野马,一不小心就会在研究中横冲直撞。
2.2 关于理解社会行动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就像一把钥匙,试图打开人类社会行为背后那扇神秘的大门。
韦伯强调从行动者的主观意义去理解社会现象,这就好比我们要钻进别人的鞋子里,去感受他们走路的感觉,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站在一旁干瞪眼瞎猜。
2.3 理想类型这个概念也很有趣。
它像是一个模板,一个参照系。
就像我们画画的时候,先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去修改、填充。
理想类型不是对现实的完全复制,而是一种提炼,一种简化,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复杂的社会现象。
不过呢,这也不是个完美的东西,有时候就像戴着有色眼镜看东西,会有一些偏差。
三、对自己研究的启发。
3.1 在我自己的研究领域里,韦伯的这些思想就像一盏明灯。
以前我在做研究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进去,就像个霸道的小霸王。
现在我明白了价值中立的重要性,要学会克制自己,把事实放在第一位。
3.2 理解社会行动的意义这一点也让我开窍了。
以前我总是从表面去分析一些社会现象,就像看冰山只看露出水面的那一角。
现在我知道要深入挖掘背后的主观意义,就像个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理想类型的概念也给了我一个新的工具,让我在处理复杂的数据和现象时,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框架,不至于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与反思【摘要】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问题,其中价值中立论又是在西方影响较大的一种社会科学的方法。
本文追溯了价值中立的由来,阐释了价值中立问题形成的阶段,概括了价值中立问题的内涵,讨论了价值中立问题的应用范围和限度,认为价值中立原则仍然值得今天的中国社会科学所借鉴。
【关键词】价值中立;实证主义;人本主义;价值关联关于科学的价值中立的观点,在西方哲学思想中在较长时期内影响了占主导地位的科学观和认识论。
一般认为马克思·韦伯引入了现代的事实—价值两分的观点。
他在《社会学与经济学中“价值中立”的意义》这一经典论文论述了两方面的观点。
第一点他吸取了休谟的思想,认为在规范与描述之间、在断言某物实际上是什么与理想上应当是什么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为我们加于事物的价值不属于这些事物的真理性,科学关心的是描述实际发生了什么,并且解释为什么。
自然,科学能够而且必须注意个人和团体在事实上怎样做出评价,但他们却不能从根本上真实地记录这个或那个事物是内在地有价值的,因而是在范畴上应当被评价的。
韦伯的第二个论点是有规定性的。
他从不认为价值是无足轻重的,也从不宣称每个人,特别是社会科学家应当总是避免价值判断。
与此相反,他坚持提出指认与评价的区别,二者不容混淆。
一个人在表达价值判断时,不应当自称这种判断是得到科学地确认的;因为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
当社会科学家推崇某种行动时,他们应当尽力地说明自己所说内容中哪些是科学的发现,哪些是具有很不同地位的政策建议。
这是知识分子的真诚品质与尊重真理的原则所必然要求的。
一、“价值中立”问题的由来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原则的提出,和实证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极端争执有关。
实证主义的开山祖师、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就强调社会学要仿效自然科学,主张像物理学研究自然现象那样客观的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不带价值判断地揭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规律。
因此,在孔德那里社会学应该是和自然科学一样完全“价值中立”的,根本不应该有价值的因素,尽管他没有使用“价值中立”这一术语。
迪尔凯姆进一步发展了实证主义,成为实证主义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研究的三条基本原则:(1)在科学研究中,必须排除所有成见,必须禁止使用科学之外的、不是为科学所需要而制造出来的概念,同时,还应该尽量排除感情的介入,因为感情是科学研究的对象,而不是科研真理的标准;(2)对所需研究的对象进行定义是研究的重要前提条件,从外在的特点中去进行定义,不是说暗藏着的内部特点不重要,而是在目前的科学发展阶段我们很难认识它们;(3)考察社会必须观察实际,不能掺进个人的想像,必须努力从那种与个人言行无关的侧面观察它们。
”实证主义强调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一致性,主张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客观地、不带个人感情地、不掺杂任何价值判断地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在他们看来绝对的“价值中立”是可行的,而且也正是因为驱逐了价值判断,社会学才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有一定意义,“追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客观性,从而使社会科学从神学及传统形而上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科学”。
但是,其缺陷在于混淆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界限。
”人本主义社会学则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人本主义社会学深受新康德主义价值哲学的影响,主张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作泾渭分明的区分。
人本主义认为自然科学属于可感觉的世界,旨在探讨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属于“规范性科学”;社会科学属于不可感觉的价值世界,研究的是不可重复的历史个体——人及其行为,它属于“表意性科学”。
自然科学描述事实,寻找一般规律,它不属于价值领域,与价值无涉;而社会科学则属于价值领域,研究任何社会现象都与构成这一现象的人的行为有关,人的行动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引下和在一定的动机驱使下做出的,为此,必须借助价值判断或价值关系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意义”。
新康德主义者李凯尔特还最早提出了“价值关联”的概念,指出价值关联是文化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是研究者本人对现实的重构,并不是对现实的反映。
他还指出研究者必须运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去考察被研究对象,才有可能真正揭示出历史因果性。
新康德主义明确划分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界限,纠正了实证主义的唯科学主义倾向,但是却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陷入了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并进一步从主观主义走向非理性主义。
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在价值问题上的争执使19 世纪社会学发展面临困境,为了解决社会学方法论上的困境,马克思·韦伯试图调和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力图将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传统结合起来,在此情况下,韦伯详尽阐释了“价值中立”原则,韦伯强调社会学面对社会现象时应保持“价值中立”,但在韦伯这里的“价值中立”范围已经大大缩小,而且在韦伯看来“价值中立”并不是要取消价值关系,“价值中立”也并不是绝对的排斥价值关联。
“价值中立”在韦伯那里大体有两层含义:(1)指科学研究的一种规范性原则,即科学家在研究工作中应以科学家的角色,而不以事件参与者的身份出现。
这意味着研究社会现象首先作出客观的因果性考察,即区别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事实描述与价值判断、“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并把事实作为科学认识的基础。
(2)作为科学的一种构成性原则,当人们说明社会现象的原因时,必须追溯导致社会现象生成的人的行动动机,亦即需要理解人赋予行动的主观“意义”,而理解主观意义就必须借助人们的价值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学研究又是与价值相关的。
韦伯的“价值中立不是要求学者没有或不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而是要求他们应弄清在什么地方要诉诸分析的理解,在什么地方要诉诸情感,告诫他们不要把关于事实的科学分析与关于事实的评论相混淆。
”在科学研究中,韦伯严格区分了价值中立性和价值关联性。
价值关联性是指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研究者在选题和收集材料上所表现的主观兴趣,同时,又指在研究工作得出结论之后,研究者在实际应用结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目的性。
价值中立性则是指研究者在选定了研究对象之后,必须放弃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通过对价值中立和价值关联进行详细阐述,韦伯用“价值中立”与新康德主义划清了界限,又用价值关联反对了实证主义无视社会科学特点的错误倾向,避免了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在社会认识上的片面性,从而对以上两种方法论传统进行了综合。
二、“价值中立”问题形成阶段价值中立问题的形成经历了若干阶段:第一,实证主义价值中立论。
第二,马克思·韦伯系统化了的价值中立论。
第三,当代西方的价值中立论。
价值中立论是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带有唯客观主义色彩的方法论原则。
这一方法的实质是研究主体在依据自身的主观愿望选择了所要研究的问题之后,应客观地描述关于问题的全面资料和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这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不仅在西方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近几年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有很大影响。
(一)实证主义价值中立论近代社会科学的研究,开始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形成了实证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
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思想家们认为,社会现象就是"事实"或"实物",科学的任务就在于描述现象,从而发现事物之间重复出现的社会规律,经过归纳、提炼,最后形成一般性的结论。
主张统一的科学观,强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基本的连续性,社会发展过程在性质上与生物发展过程是相同的,社会现象不过是自然现象的高级阶段,生命是一个从最简单的自然现象延伸到最高级的社会有机体的巨大链条。
因此,可以用自然规律来解释社会现象,并且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模式与方法,来建立社会科学,保持价值中立。
认为社会科学家的任务是描述客观事实,寻求客观规律。
对被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及科学性,严守价值中立。
这种观点把社会学视为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认为通过社会学研究可以探寻到认识和控制发展的规律。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意义在于,追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客观性,从而使社会科学从神学及传统形而上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科学"。
但是,其缺陷在于混淆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界限。
与此相对立的人本主义社会学深受新康德主义价值哲学的影响,主张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作泾渭分明的区分。
按照康德的观点,认为人类理性的法则有两个对象,一是自然,二是道德。
自然哲学探讨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道德哲学探讨的是"应该怎样"的问题。
康德的这种自然科学与道德科学的区分,到了新康德主义那里,则成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分野的基础,以人本学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者们,认为自然科学属于可感觉的科学世界,旨在探讨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和一般规律性,它属于"规范性科学";社会科学,属于不可感觉的价值世界,研究的是不可重复的历史个体——人及其行为,它又属于"表意性科学"。
自然科学要描述事实,寻求一般规律,它不属于价值领域,与价值无涉;而社会科学则属于价值领域,研究任何社会现象都与构成这一现象的人的行为有关,人的行动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引下和在一定的动机驱使下做出的,为此,必须借助价值判断或价值关系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意义",即以参照价值对人的行为意义作出理解,并最终认识社会现象。
实证主义和人本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价值问题的冲突,有其深刻的哲学认识论上的根源,也造成了两种社会在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分野。
新康德主义者李凯尔特最早提出了"价值关联"的概念。
他在《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一书中指出,价值关联是文化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他区分了价值关联与价值评价两个范畴。
认为评价是主观和个别的,同一事物,人们可做出完全相反的结论;而价值关联则是客观的、共同的,它既非褒、也非贬,社会科学研究不能摆脱价值关联。
因为社会科学的任务是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现实生活,建立生活现实的文化意义并揭示出历史因果性,他认为,生活现实是一个多领域而复杂的过程,具有无限性和不定形性。
人类的认识无法穷尽它,只能达到对无限社会现实中的部分认识。
因此,人类认识是有限的,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简单化和改变了的东西,它是研究者本人对现实的重构,并不是对现实的反映。
关于用什么方法去揭示社会现实的有限部分时,李凯尔特指出,研究者必须运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去考察被研究对象,才有可能真正揭示出该对象的本质特征和它存在的真正意义。
这个方法就是价值关联的方法。
新康德主义者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史上的历史功绩在于明确划分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对象、方法、目的等方面的区别,并进而区分了事实与价值、价值关联与价值评价的界限,从而纠正了实证主义者的唯科学主义倾向,但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陷入了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否认社会历史领域里的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