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部影像解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管及胆囊的正常表现
正常表现 肝内胆管正常情况下不显示,肝总管表现为肝
门区环状影,位于门静脉右前方。 胆总管表现为胰头或钩突内的环状影,位于下
腔静脉前方,内径 6-8。 胆囊位于胆囊窝内,呈卵圆形或圆形,横径
2.5-3.5,大于4.5为增大;胆囊壁光滑,厚约 1-2 ,厚薄均匀,超过 3为异常增厚。
三、原发性肝癌
病理 肝癌分三型:①巨块型:直径 ≥5;②结节 型:直径 <5;③弥漫型:结节小,弥漫分布且 均匀。
表现:(1)平扫:①肝内圆形、卵圆形、不规则 型低密度灶,有分叶,密度不均,大小不等。
②边缘有一圈透亮带,所谓 “晕圈征” ③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 ④常同时有肝硬化表现。
增强扫描:
1 动脉期病灶迅速强化,常为不均匀强化,密 度超过肝实质;
2 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低于肝实质。 3 延迟期扫描病灶不强化。
(3)转移征象
①门脉内癌栓形成:受累门脉扩大,增强 后充盈缺损。
② 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癌栓形成:表现为 静脉扩大,增强后内有充盈缺损。
③淋巴结肿大:肝门区、后腹膜、淋巴结 肿大。
二、肝硬化
表现: 1、肝脏大小及形态改变:① 肝脏体积缩小,各叶比例失调,常表现为右叶萎缩,尾叶或 /和左叶增大。②肝表面凹凸 不平,呈波浪状或分叶状。③肝裂增宽,肝门区扩大。
2、肝脏密度改变:密度高低不一。 3、继发性改变:①脾大;②腹水;③门脉高压:门脉主干扩张,侧支血管扩张,扭曲,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 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可 在90%以上。一般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 期,即注药后 30~60秒。因此强调正确的 检查技术,即快速、团状注射造影剂,快 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
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肝血 管瘤
肝血管瘤平扫呈低密度灶, 密度均匀,边缘较清。
五、肝血管瘤表现
(1)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 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 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2)增强扫描: ①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 “岛屿状 ”,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
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 2分钟。 ②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病变中央推近,而病变的低密度区相对变小。 ③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扫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
②脓肿周围出现不同密度的环形带,称 为环征或靶征。
③病灶有气体时诊断可肯定。 (2)增强扫描:脓肿壁环状强化。
胆囊炎
表现 (1)急性胆囊炎 ①平扫 A.胆囊增大,横径大于 4.5。 B. 胆囊壁厚,大于 3,边缘模糊,周围环
状水肿带。 C. 胆囊穿孔形成脓肿:正常胆囊周围脂
肪间隙消失,出现局限性低密度区。 D. 可合并有胆囊结石。
②增强扫描:胆囊壁和脓肿壁强化。
(2) 慢性胆囊炎 ①胆囊缩小。 ②胆囊壁增厚。 ③胆囊壁钙化。 ④常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癌
肝脏门脉系统
肝脏静脉系统
上腹部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一、脂肪肝
病理:脂肪在肝细 胞内过度沉积, 又名肝脏脂肪浸 润。
表现:平扫:肝体 积正常或增大, 肝密度弥漫性或 局灶性减低,低 于脾脏密度。
? 增强扫描:脂肪肝增强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但仍保持相 对低密度;肝内血管强化显影特别清楚,走行及分布正常。
病理 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或退行性病变。由胆小管 扩张演变而成,囊壁衬以分泌液体的上皮细胞。临 床多无症状。
表现 平扫肝内圆形、类圆形水样密度灶,密度均匀, 边界清楚锐利,大小不等,数目不等;增强后不强 化,肝组织强化使得囊肿显示更清晰。
七、肝脓肿
表现: (1)平扫
①肝内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密度 均匀或不均匀 ,边缘清楚或不清楚。
上腹部影像解剖
上腹部的结构
? 肝脏 ? 胰腺 ? 脾脏 ? 胆系 ? 胃及十二指肠
肝脏的正常表现
1、肝大小、形态、轮廓 2、肝实质:密度均匀,值 40-70 ,高于上腹部其它
脏器如脾脏等。 3、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表现为
肝内条状、分支状或圆点状低密度影,越近肝门 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粗大。 4、 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 5、增强扫描:肝实质和血管明显强化,密度升高。
胰腺的正常表现
在图象上,胰腺多呈向前弯曲的带状结构,轮 廓光滑,可有分叶。密度均匀,值略低于肝脏。一 般是胰头最大,到胰体、胰尾逐渐变细。胰头最大 横径约 3,胰体 2.5 ,胰尾 2。胰腺随年龄增大有退 化的趋势。
脾脏的正常表现
正常脾脏密度均匀,略低于正常肝脏密度 ,标准为不大于 5个肋单元(以一个肋骨或一个 肋间隙为一个肋单元)。脾上、下层面距离超 过15或大于5个肋单元诊断为脾大。
肝血 管瘤
腹主 动脉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扫描,动脉期示:病 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其密度
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
肝血 管瘤
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呈密度 较均的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
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管瘤
2分钟后,平衡期扫描示病灶仍呈较高 密度,显示清楚,表现为 “早出晚归 ”征
六、肝囊肿
肝脏八段分段法()
以肝中静脉将肝脏分为左、右叶; 以肝左静脉为界分为左肝内、外段,肝右静脉为界
分为右肝前、后段; 以门静脉左右分支主干的横线分为上、下段。
第一段 :肝尾叶 ;第二段:左上外段; 第三段:左下外段;第四段:左内段; 第五段:右前下段;第六段:左后下段, 第七段:右后上段;第八段:右前上段。
④肝门内及肝内胆管扩张:系肿大淋巴结 或位于肝门的癌压迫或侵犯胆管引起梗阻性黄 疸。
四、转移性肝癌
平扫为肝内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大小不等,常为多发, 亦可单发。分布趋向均匀,边界清晰,亦可不清晰。密度均匀 或不均匀;部分病例可出现钙化,如结肠粘液癌、胃粘液癌、 卵巢癌、骨肉瘤等的转移灶。
增强扫描 (1)病灶边缘强化。 (2)病灶均匀强化。 (3)出现“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低密度,边 缘为高密度强化带,最外层又低于肝实质 (中心低密度为坏死区,最外层低密度带为 正常肝组织和血窦受压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