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一、对课题及其内容的反思1.1 课题认识: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中的基础部分。

它涵盖了数字概念、简单的加减运算、数学逻辑等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打好数学基础的第一步,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时,这个课题也包含了很多实用技能,比如加法和减法的正常应用、把数字线性排列、进行数学逻辑推理等等。

1.2 内容反思:在这个课题中,我们将学生从应用逐渐递进到逻辑推理,并通过不同的练习和游戏来刺激学生的兴趣。

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1)识别数字和记忆数字的位置;2)简单加法和减法基础知识;3)数字的线性排列;4)数学逻辑的推理能力。

这些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实际运用。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2.1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这个部分,我们采用了结合玩乐和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更多关于数学认识和技能。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灵活的教学方式,例如尝试小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同事与合作一起学习的快乐。

2.2 教学方式的改进:我们认为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将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在每天的生活中都能发现数学应用的趣味性。

三、对学生课堂练习及其作业的反思3.1 学生课堂练习的组织在课堂上,我们尝试过以竞赛的方式进行练习。

我们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按照年龄、理解能力和学习进度将组别分开,使相似水平的学生在同一个小组里。

我们将学生分组后,让他们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作业。

此外,我们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系列有助于他们提高做题技巧的方法。

3.2 学生作业的质量和量为了增强学生的练习效果,我们尝试让他们做每次练习时的错题,并对错题进行更加细致的辅导。

四、不足之处4.1 缺乏灵活性在工作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思路有些僵化,而没有足够的灵活性。

所以我要努力在教学中注重观察,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就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4.2 缺乏个别教学在大多数时候,我的教学方法都是面向全班的。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含教学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6~10 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解决问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1~5 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又一次集中学习 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 2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中学生所学习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对今后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 6~10 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掌握 6~10 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3.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及 1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4.使学生用 1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安排1.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 6 和 7、8 和 9、10 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的作用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

2.注意对计算方法的引导。

本单元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主要有 3 种: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

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

3.加强对解决问题步骤与方法的指导。

在学生读懂图意之后,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解决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的含义和 1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1 6、7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一课时课后反思1.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多种方法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加。

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把它作为一种课堂资源,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2.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又因一年级学生的兴趣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非常容易转移,在教学中,可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课时课后反思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

通过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

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

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

第三个环节是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

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

这样,学生能够在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

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

第四课时课后反思这节课主要是巩固前面所学的“6、7的加减法”知识,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在情景图中会找有用的信息,并会选择相应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1.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大胆地探索,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6~10的数字,并能够准确地读写。

2. 培养学生对6~10数字的敏感性和识别能力。

3. 让学生掌握6~10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6~10的认识: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认识6~10的数字,并能够准确地读写。

2. 6~10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6~1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 练习:通过练习题目的方式,巩固学生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掌握。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6~10的数字,并能够准确地读写。

2. 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6~1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巩固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掌握。

4.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让学生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图片、实物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6~10的数字。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6~1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巩固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掌握。

4.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评价学生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理解程度。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程度,评价学生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在讲解6~10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时,要注重讲解的清晰度和逻辑性,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精心整理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范文一:
本单元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如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三、“ 1 2 3 4 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较好。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做题速度太慢,在规定的时间里没完成,另外,少数学生看图列式没掌握好。

教学反思范文二: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精心整理
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

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

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
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五、1.1《6和7的认识》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地数出6和7,会读写6和7这两个数。

2.会用6和7表示事物的个数及事物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6的分与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渗透有序思考的方法。

2.经历探究7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类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会用6和7表示事物的个数及事物的顺序,掌握6和7的组成。

难点:区别6和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6个彩球直尺学生准备计数器直尺小棒圆片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1.游戏:给魔球排排队。

智慧老爷爷听说大家学习非常努力,为了鼓励同学们,特意制作了6个彩色的知识魔球送给大家,谁能将这6个知识魔球按序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呢?出示实物(6个彩球),请学生上台将6个知识魔球按序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2.导入: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你们想得到这些知识魔球吗?我们一起来努力吧!(板书课题:6和7的认识)操作指导这一板块通过孩子们喜欢的小游戏引入新课,利用孩子们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给魔球排排队的小游戏,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板块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活动1数一数,初步感知6和7引入: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们正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39页主题图。

过渡:是呀,他们可真爱劳动呀!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做热爱劳动的好学生。

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呢!1.在图中找出6和7。

(1)自学提纲:①认真观察主题图,图中哪些人的数量可以用6或7来表示?②仔细数一数班级里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把。

(2)学生先自学,然后在自己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交流汇报。

预设生1:我是这样数的,教室里面有5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进来1个同学,一共有6个同学。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如在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

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

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6~10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6~10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教学反思⼀直以来是教师提⾼个⼈业务⽔平的⼀种有效⼿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家⼀直⾮常重视之。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6~10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6~10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学⽣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和语⾔表达能⼒。

在数数过程中进⾏了讲卫⽣、爱劳动、爱集体、分⼯合作等教育。

让学⽣根据⼀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算。

在这⼀单元设置了⼀次数学活动,学⽣亲⾝经历了⽤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知识解答⽣活中的问题,⼤⼤提⾼了学⽣的学习兴趣。

在连加、连减的。

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连加连减解决⽣活中的简单问题,进⼀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学⽣充分展⽰⾃⼰的机会,让学⽣经历数学知识的运⽤过程,感受⾃⼰⾝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数学的乐趣。

总的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精⼼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的反应,随时进⾏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的接受能⼒,做到精讲多练。

【篇⼆】⼩学⼀年级数学《6~10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进⾏“⽤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括号和问题所表⽰的意义、重视学⽣亲⾝经历观察画⾯、理解画⾯内容、选择有⽤条件和恰当的⽅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获得运⽤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法和途径。

1、对于⼤括号的作⽤的很好体现。

在引⼊⼤括号时我⽤课件演⽰出⼤括号,让⼤家体会⼤括号表⽰把两个或⼏个物体合起来,让学⽣⽤⼿势来演⽰,再让学⽣来说说你觉得⼤括号有什么作⽤,突出⼤括号的作⽤,体会⼤括号的意义。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引言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基础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认识和掌握6~10的数量,能够在加减法中运用这些数字进行计算。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认识6~10的数值和加减法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反思进行讨论。

认识6~10的数值认识6~10的数值是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关键之一。

通过认识这些数字,学生能够在加减法中进行有效的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可以通过数位图、拼图、游戏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6~10的数值特点,并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加减法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在进行加减法教学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这包括学生要学会的具体计算方法和策略,以及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学生的前期知识和经验,确定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并逐步引导学生实现目标。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例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并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运算。

让学生参与互动在加减法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这样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互动,学生还可以互相纠正错误,提高自己的错误觉察能力和纠正错误的能力。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加减法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强化。

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

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覆盖不同的加减法情境和计算难度。

在练习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只追求答案,注重方法和思路在加减法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只是追求答案的准确性。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2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2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2一、成功之处6~10岁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儿童从幼儿园阶段进入到小学阶段,开始接触到更加系统化的教育。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认识方面,学龄前阶段,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较为零散,无法对整体事物进行深入分析,会根据自己的见闻与记忆将其分门别类。

而在6~10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认知周围事物及其规律,能够逐步理解和应用更抽象的概念和知识。

在加减法方面,6~10岁的儿童已基本学会了1~2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解决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

而在进行数学运算时,儿童会采用自己的方法,例如:10+6=16,他们可能会快速想起手指的个数,也可能直接进行计算。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数学运算能力也逐渐增强,他们能够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

二、存在问题在6~10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学科学习已经逐渐进入了专业领域,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缺乏创造性思维在学科学习中,有些儿童可能因为依赖教师或父母的指导,而失去了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机会。

这些儿童会变得过分依赖于教师或者其他人的指导,导致在处理问题时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2.语言表达不足在6~10岁这个阶段,儿童表达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如果在学习中缺少对表达能力的培养,儿童可能会在沟通、表达和写作方面遇到问题。

3.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在这个年龄段还不是很稳定,为了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老师和家长需要有定位清晰的教育目标,以及有系统的教育计划和方法。

三、思考及其措施要让6~10岁的儿童更全面的发展,需要考虑以下措施:1.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和家长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挑战,让儿童被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扩大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奇妙,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走进花果山一一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走进花果山一一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走进花果山一一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走进花果山一一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数字6到10,并掌握这些数字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走进花果山”的主题,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的概念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 6~10 各数,会正确地数、读、写这些数。

2.让学生认识 6 - 10 各数,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 6 - 10 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3.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6~10 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使学生掌握 6 - 10 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掌握6 - 10 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 6~10 各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

2.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 6~10 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2.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数字和基本的加减法已有初步认识,但对6到10的数字和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不一。

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情境教学法:创设“走进花果山”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学案教学反思全册第2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用减法解决问题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学案教学反思全册第2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用减法解决问题教案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2.3 用减法解决问题【课题名称】第8课时用减法解决问题【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6页。

【教学目标】1. 知道图中加大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理解已知和未知的内容,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后求还剩多少,是用减法计算。

2.通过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正确地口述图意及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明确问题,知道要求的是哪一部分,并正确地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池塘里有一群可爱的小青蛙。

看,几只青蛙蹲在荷叶上休息,两只顽皮的青蛙做起了游戏,它们纵身一跃,跳入水中,激起几朵浪花。

课件出示教科书46页情境图。

教师:下面我们就去帮青蛙解决问题吧![板书课题]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完整表达图意。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图中荷叶上蹲着5只青蛙,跳走2只青蛙,一共有7只青蛙。

教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数学问题吗?预设:一共有几只青蛙?教师:怎样列式解决呢:预设:5+2=7,一共有7只青蛙。

教师:这里的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又表示什么呢?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教师指名汇报。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只”表示要求还剩几只。

教师:谁能用三句话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预设: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还剩几只?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板书。

2.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我们现在明白这幅图表示的意思了,那么求还剩几只要怎样解答呢?学生独自尝试写出算式并汇报。

预设1:5+2=7,还剩5只。

预设2:7-5=2,还剩5只。

预设3:7-2=5,还剩5只。

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如在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

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

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在教授完《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成功之处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兴趣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展示数字 6~10 所代表的具体数量,如六个苹果、七个香蕉等,帮助学生快速建立数字与实际物体数量的联系,使抽象的数字变得具体可感。

演示法:在加减法教学中,通过实际演示苹果的增加或减少,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减法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

这种演示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提高学习效果。

游戏教学法:“找朋友”和“数字加减法”等游戏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游戏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不仅巩固了数字和加减法的知识,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拿出物品数一数并用数字表示,以及用实际操作来表示算式,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在认识数字环节,从数字 6 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认识 7、8、9、10,每个数字的认识都通过实物展示、提问引导、学生观察等步骤,让学生逐步理解数字的含义和顺序。

在加减法教学中,先从简单的加法如“6+3”开始,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再引入减法如“10-4”,使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不同含义和运算方法。

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及时给予个别指导。

例如,在加减法运算中,对于一些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我会通过再次演示、单独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运算过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二、不足之处时间把控有待提高在游戏环节,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导致游戏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总结和布置作业的时间。

这说明我在时间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备课过程中应更加准确地预估每个教学环节所需的时间,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控制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

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

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

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

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总的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