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取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从而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我利用的是自己设置的情境,即课前准备了一些孩子熟悉的水果卡片,让孩子来扮演自己手中的这些水果,让学生在生活中切实体会和学习。
和上节课所用的'方法相似,先让孩子在班里找一找有关的数学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找出的数学信息提问数学问题,并解决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一步步经历解题过程,了解解题的整个过程即1、找数学信息2、提数学问题3、解决数学问题。
使这个过程在孩子的脑中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去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怎样根据自己找出的这些数学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由于学生是课堂中活的情境信息所以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每个孩子都很积极主动的加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课堂效果比较理想。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在出示了主题图之后,首先对学生进行尊敬老人教育,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懂得尊敬老人。
之后问有几人在排队?戴帽子的小男生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生排在第几?这些问题都难不倒学生,他们都能一下子说出答案。
但当我问: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学生们似乎不太清楚这个问题到底如何回答,我又问:这里的第二是2个人吗?第五是5个人吗?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回答了,由此引出:第2和第5指的是一个人!之后让学生看图再说说。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上下》一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上下位置与顺序。
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并且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的'乐趣。
结合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以三只小动物走出森林找人类朋友淘气和笑笑玩为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教学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教学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教学反思第【1】篇〗1、有效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与学习基础。
学生在学习2、3、4、5的分与合时,初步了解了怎样分,并且掌握了分解与组成的口诀;在学习6和7的分与合时,教师引导学生有序的进行分一分,这样就不容易漏掉,渗透了思考问题的有序性。
在以上这些学习的基础上,8和9的分与合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边摆小棒边记录,学生独立进行操作探究,并记录下来。
2、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分的过程与方法。
虽然一年级的孩子们一用学具动手操作就会有些乱,有时还会场面失控。
但是还是坚持训练学生用学具操作,学生通过分8根或9根小棒,体会有序分的过程,并初步体会一对一对记录的好处,这是教师语言讲解所不能代替的。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也逐步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3、注重多种形式练习巩固,应用练习。
在探索新知后,学生还不能记忆8、9的分解与组成,通过课堂游戏“对口令”,“找朋友”“摘星星”,“摘桃子”等活动帮助学生强化记忆。
之后,通过喜洋洋和懒洋洋吃草莓,大头儿子吃糖果等题目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一系列多种多样的游戏、练习,加深了学生对8、9分与合的记忆与理解,并能初步进行实际应用。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教学反思第【2】篇〗《分与合》这一内容是认数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
每一个认数内容中都包含这一知识点,所以让孩子建立分与合的意识,并且掌握分与合的方法是初学分与合时的关键部分。
我在教学《2~5的分与合》时确立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理解感受分与合的思想,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2-5的组成,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方法,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本节课我利用鼓掌时手是不断的分开合拢这一生活实例入手引入本节课题。
然后又创设了小松鼠请客这一教学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过让其猜测小动物的不同分法来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然后让孩子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去感受分与合的思想,去探索有序分的方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1】篇〗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了6、7的加减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根据情境图列出相应的加法或减法算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以情境图为媒介,提问题、列算式、说算理。
在教学中,我首先复习6、7组成。
指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在教学加法时让学生合作摆小棒,通过摆的小棒图来说图意,并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观看的顺序不同所以能列出的算式就不同,并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出结果。
在教学减法时也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分成两部分,说出这幅小棒图的图意,根据图意列出算式,让学生多说为什么用减法,加深对减法算式的含义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大部分都能根据一图从不同的方向观看就能列出不同的算式。
但是还有个别学生对减法算式的含义理解的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我在教学时自己的语言还不够精炼。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组织教学让课堂有序,更深入的钻研教材,争取在课堂上不留问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2】篇〗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了6、7的加减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根据情境图列出相应的加法或减法算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以情境图为媒介,提问题、列算式、说算理。
不足之处:认识集合圈学生第一次接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所以这部分的学习应该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先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再列式计算。
但是从学生描述图意、提问题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能看图说出图的意思,但在表达时语言不够通顺,词不达意。
因此语言的训练还是非常艰巨的。
通过各自语言的叙述,学生能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相应算式的`内在联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1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1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篇1作为教师首次面对的就是教学一年级的新生。
教学经验上的不足使我有了很多的困惑和徘徊,这期间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是更多的是鼓起勇气、重拾起对教学的热情向前进,一学期过去了,有必要对这一学期进行下总结。
一、做得较好的方面。
不局限于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适当重组教材,做到能对教材进行灵活运用。
例如:在教学“第几”时,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全班学生一起来参与活动,学生兴趣很浓厚。
先让学生一起准备好,我说:“第一排”。
那么第一排的学生就迅速的站起来。
在说第几排的时候,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把“第”字拖长声),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中充分体会第几的概念要信任学生,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
只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
如教学数的组成”时,学生不仅能总结出组成方法,还会把方法并成又如,个数字,我让学生编一套操来形象的展示这个数。
可以用身体,手等。
在第二天的汇报交流时,我惊喜的发现了学生巨大的创造能力,每个数字在学生的深动演绎下变得活灵活现。
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分类”时,学生通过对房间里的东西进行分类,发现可以按颜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状分、按材料分等。
同时,学生又对分好类的东西放在哪里有各自不同的见解。
分鞋子时,学生把皮鞋放一层,凉鞋放一层,并能说出人按高矮来排队时,矮在前,高在后。
学生把分类思想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充分体验了分类的用途、好处和分类带来的方便。
二、不足与困惑。
我虽然在师范的学习中学习了较多的理论知识,也看了较多的课改书籍,理论上明白该怎样做,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很多在书上介绍的教学方法照搬到现实教学中并不适用。
虽然思想开放,也大胆尝试新的教法,但在课堂组织方面显得有点无力,秩序不是那么好,学生一声高于一声,做什么的都有,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无法实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学反思第【1】篇〗《8、7、6加几》教学反思《8、7、6加》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方法和《9加几》相同,是更深一步的巩固方法。
通过教学,我感觉到: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和探索,热衷新鲜事物,并能积极参与其中。
同时表扬和鼓励,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对本节课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在教学设计方面,主要有五大环节。
每一个大环节还有几个小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复习旧知: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对新课有所铺垫。
探索新知:让学生讨论多种方法计算8加几,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还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自主探究6、7加几和综合训练环节,创设了比较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情境,让学生进入到羊村,和小羊们一起做学习游戏,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获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全课总结,用慢羊羊村长的口吻让孩子们汇报,把学习的收获说出来更加连贯自然。
在教师语言方面,有意识的用儿童语去融入孩子们,富有一定的亲和力。
同时,保持教学思路清晰明确,一步步启发引导。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语言比较简练且具有逻辑性,但是语速稍快,个别孩子跟不上教师的思路。
但是,这节课的教学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需要及时改正。
1.讲课时没有关注到所有的学生,有的孩子被重复提问,而有的孩子没有提问到。
使个别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受挫。
2.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不是很好,教师没有融入到孩子当中。
3.教师讲课时说的太多,学生说的少,没有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4.上课有溜号,搞小动作的孩子,没有及时发现纠正,导致一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任务完成的不好。
5.教学时间掌握的不太合理,前面讲的有些多,导致后面的综合训练没有做完。
6.教科书上的习题没有做,整节课没有让孩子翻书做练习,整节课都在看大屏幕,孩子视觉会疲劳,而且不易使注意力集中。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 新人教版
《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和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读数等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
这堂课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优点:合理设计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根据学生喜欢动画片,喜欢新颖有趣的活动样式的特点,我设计了数小棒,摆小棒,和叮当猫一起做游戏的活动。
这些活动的创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够动起来,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探索、发现。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对于自己发现的知识理解的才能最深,也最容易掌握,本节课所设计的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重提出的一个培养目标。
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良好的诸如听、说、坐的态度和习惯。
但对于“10个一是一个十”的理解我讲解的不到位,强调的太少,也没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同时,学生的作品在课上我没有展示,缺少反馈的环节,因此基于本节课所存在的不足本课设计还需做如下修改:重点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
在第二个环节直接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然后通过比较得出捆成一捆最容易看出小棒的个数,随即直接介绍一根小棒是一个一,10根小棒是10个一,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
学生操作后要反馈。
在同桌合作摆小棒之后,可以让男生说说女生的摆法,女生说说男生的摆法。
增加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在理解了“10个一是一个十”之后,要能用“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说一说数的组成。
在展示过学生的摆法之后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用这句话来说十几的组成一方面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1】篇〗在《8、9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掌握8、9的加减法,通过经历“一图四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
但是这一节课上下来,却让我充满了困惑。
困惑一:学生对于数学信息不够__。
当我出示笑脸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半天也说不到正题上来,无奈我只好又提示:“你能用带有数字的话来说说这幅图吗?”才勉强让学生说出图上有5个__笑脸,3个粉色的笑脸。
困惑二:学生不会提数学问题。
在上《8和9的加减法》以前的.教学中,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数学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一共。
”“还剩。
”这类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是从这节课来看,收效甚微。
学生还是弄不清楚什么是数学问题什么是答案,即使有一部分学生知道却不知道怎样表述出来。
困惑三:学生会计算,却说不出算法。
当我出示一张口算题时,全班同学都会算,但是你要问他是怎样算出来的时,大多数学生都说:“我是想出来的”,你问他是怎样想的,学生却答不上来。
总之,这堂课是在慌慌张张中结束的。
这节课开始引导学生提数学问题和说算式的意义,用去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很紧,特别是下课铃声响起之后,尽管这节课还没下课,但是下课铃声把学生的__全吸引住了,这时,我也乱了,怕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匆忙之下把不该省略的部分省略了,把该省略的部分却又留了下来。
课后,我深深的感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孩子们感知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2】篇〗成功之处:在本课的设计中,结合学生对于加减法计算方法的体验和‘一图四式’的学习,设计了让学生总结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中的规律的教学环节。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反思第【1】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喜欢数学。
为了顺利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1、抓住知识“生长点”,巧设复习过关题,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以“游戏”和“抢答”的'形式设计了三类练习题,对刚学过的“9加几”进行了回顾复习,通过复习为下面学习新知做好了知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保证了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新授过程中,我设计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入手,利用教材中学生领取饮料的场景,通过这样的设计安排,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找出了两个主要问题(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果汁;两组一共要多少瓶水);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先寻找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学生很轻松地列出了算式。
但在探索用多种方法计算得数时,学生只探索出了一种计算方法“凑十法”,给人的感觉学生的思维想象太狭窄,可能这与第一节课“9加几”的教学时,强化了“凑十法”有关系。
在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我把第二个问题完全放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它们在编排上根本相同。
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总体环节设计尚可,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但是细节之处还存在较多问题和缺乏,现在总结反思如下1. 关于图意的讨论与算式的意义欠详细。
加减混合的意义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在突破这个难点上安排的时间缺乏,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感知不够充分,因此,在后续的练习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做题时,出现讲离开的局部不算在总数内,做减法的情况,反思,在日后的教学中,应多加强对题意的理解,在新授时利用情景演示,来帮助学生题解图意。
最终到达看图能直接理解题意的能力。
2.计算过程的教学的强调。
多位数的加减涉及到计算顺序的问题,此问题在学习连加、连减时已做强调,学习混合加减仍须再做强调。
计算过程用语可改作“先算。
..再算。
..〞3.提问的选择在代表性的选取上还需斟酌,本他给可提问过于细化,且自己本身说的较多,留给学生的时间还需要进一步增加。
反思本堂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做加减,不如在学完新知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情景,再自己答复如何解答,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4.练习需要在展台上作及时反响,且层次有些不清,题目梯度不明显。
课堂上,对每种类型的题目的练习一到两道即可,有根底,有提高,才能充分利用课堂。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新的一学期即将过去,在这紧张有序的教学工作中,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收获,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缺乏,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教学反思第【1】篇〗《1~5的书写》教学反思1~5的书写是在1~5的认识之后进行教学的。
让孩子们认识1~5,孩子们在幼儿园对这些数字已经有所接触,而且生活中也经常出现,因此认识1~5的内容比较简单,可是对于书写,大多数同学都会写,主要是要让他们写的规范。
学生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还会把上、下、左、右的位置搞错,手指也不灵活。
所以教学书写1--5时,我播放了教学1~5的书写的动画,然后在黑板上范写,一边写一边讲解,告诉孩子们1写得要直直的,2、3、5写得要“圆圆满满”才美观,但是在讲解的时候,我没有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数字起笔、运笔、收笔的位置,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在孩子们没有弄明白数字的布局和书写的规则时,我就让孩子练习书写了。
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孩子写得都不够规范,此时我意识到是我的教学出现了问题。
在教学时,我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规律,先让学生观察怎么写和互相说说怎么写,然后再描红,进而在田字格本上练习。
由于是在田字格本上练习的,教学时,还得教给学生左半格、上边线、下边线、竖中线、横中线分别指的是什么,否则孩子们在说如何书写时,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另外,在孩子们书写时,我应该交给孩子们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做法,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在养成习惯方面我做的仍然很欠缺。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教学反思第【2】篇〗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
但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没接触过,认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
这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教学反思第【1】篇〗自然数有两个含义,用来表示事物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
本节课教学了几和第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首先,故事导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几和第几”。
课前,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找到了一个与之有关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烧饼店吃烧饼,他吃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他吃到第4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了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啊!”他说得对吗?”“不对,不对。
”“为什么?”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这时我们班刘畅同学站起来说:“他要吃4个才饱,如果只吃第4个的话,那他就只吃了一个。
”我借此机会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几和第几》。
接着,利用情境图,教学“几和第几”。
引出课题后,我便出示了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又集中到情境图上,因此,我要求学生先认真观察情境图,明白图的意思,并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能不能知道谁最先买到票,为什么?”从而引出序数“第一”。
有了第一的认识,我进行了如下描述:“你能找到排在第三的是谁吗?排在前三个的又是谁?背着包的阿姨排在第几?一共有几人排队买票?……”有了指向性较明的问题,学生迅速认识了1个、第1;5个、第5……然后,学生主动参与,巩固“几和第几”。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那么必须利用不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
情境图是静态的,巩固练习时我让学生演动态的排队图,既能使学生乐于参与,也能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在实际情景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排队学生的具体位置。
从左数排在第几、从右数排在第几,一共有几人排队的描述。
但由于部分学生还分不清左右,因此,叙述起来容易混淆,区分左右的训练有必要加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对于一年级孩子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那就需要教师采取不同形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第【1】篇〗《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一年组的数学教师路静,下面我将我们团队设计的《10的加减法》一课的课堂生成情况和教学重建做如下反思:一、课堂生成情况1、教学模式设计有效合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团队通过精心设计拍手歌复习导入,组织教学,一讲一练,让学生独立与合作,主动参与,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计算。
课堂中我们看到学生做了充足的复习,让学生回忆10的组成,授课过程中教师讲练结合,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更学的快乐,这正说明了我们教学模式设计的合理有效。
2、具体操作符合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一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夏老师灵活运用了“拍手歌”作为主线索,课上积极利用儿歌、等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讲授1+9=10时,花朵教具制作新颖,颜色亮丽,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主动抓住颜色的不同来列式计算。
培养了学生独立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也为下一步教授2+8=10做好了铺垫。
3、预期效果达成度高通过本节课的反馈情况看出,课上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展示成果,归纳方法顺利的完成学习目标。
在1+9=10讲授过后,探索3+7=10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夏老师在课堂上能主动走到学生小红去进行指导,课上评价语言丰富,鼓励性强,如“你今天真认真倾听”等,同时也能及时关注后排学生。
4、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中夏老师以拍手歌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习10的加减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汇报展示,师生互动等形式充分掌握本课所学内容。
整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学生听凑十歌,铅笔游戏,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人物,体验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一、尊重学生新课程标准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上好一堂数学课的立足点应是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乐趣无限的“数学环境”,同时尊重学生应是建立在如何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展基础上的。
现在比较流行“赏识”教育,不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怎样,老师一律以“轻柔细语”正面语言来评价他,甚至有过这样的报道:学生解错了题目,老师不应打错号,理由是应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刺激学生。
同时还应表扬他,认为他有上台解题的勇气。
殊不知这样“尊重学生”恰恰是不尊重学生,现实生活有明媚阳光,也有狂风暴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
适当的“挫折教育”恰恰是今后社会激烈竞争所必需的。
二、尊重知识数学教学首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没有知识的教学就是有最华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空洞而盲目的。
现在一些课堂上流行小组合作、生生交流。
课堂上说话声、说笑声、多媒体音乐声,甚至是不要纪律的走动声,越热闹越好。
殊不知数学课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课,不是情感交流课,更不是游戏课、活动课。
数学课堂应是以是否落实系统的数学知识,是否培养学生数学修养为唯一目标的。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让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数学固有的挑战性。
三、尊重规律尊重规律,我们首先应尊重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规律。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一般不具有跳跃性。
我们对教材的处理、课堂教学的设计也应如此。
其次,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数学学习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规律基础上的,如果学生的心理规律没有发展到某个程度,就不要拔苗助长。
任何事物总是按照其客观规律发展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急功近利。
四、尊重自己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长期教学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应自然升华形成别具一格、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6~10的认识及其加减法是全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而6~10的认识又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认识0~5各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一次对数的扩展,教材编排与前面基本相同,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6~10各数的意义以及规范地书写数字6~10。
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本节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上课伊始,我从谈话引入,问孩子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是植树的`好季节,有一群环保小卫士正在山坡上植树”把孩子们带入主题图,引出新课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进入新授部分后,我先请学生在情景图中找6~10,并体会6~10各数意义;再让学生用画圆圈的方式表示6~10,老师在黑板上摆圆片表示6~10,边摆边说5个添上1个是6个,6个添上1个是7个,……,9个添上1个是10个,体会相邻数相差1;然后学写数字朋友6~10,学生观看写法,书空,再跟着写,循序渐进学会规范的书写6~10;在每个教学环节我都精心设计了相应的练习,边学边练,内化新知。
另外,通过“环保小卫士”植树这一情境,引导学生理解6~10各数的意义,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联系学生生活做一些课堂练习根据书上的编排,我一共做了3个课堂练习。
第一个是“填一填”,感受数序,体会前面和后面的意义;第二个是按顺序连线,学生对连完后的图形充满期待。
第三个是火箭发射时的倒数计时,学生兴趣很高,加深他们对数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不足之处1、对“6~10的认识”这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的教学编排不够理想。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很难,我没有充分认识到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的特点,因此对课堂的把握不够理想。
2、6~10的写流于形式,没落到实处。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教学反思第【1】篇〗一、设计理念“10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9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使课堂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
教学一开始我就设计了《数鸭子》儿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10的组成时,通过摆、分、写等实际操作总结归纳10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巩固10的组成时,以游戏的形式巩固,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前面8、9的认识为学习10的认识做了知识上的铺垫。
主题图供学生数数,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
当然,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也有不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但讲与不讲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
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有助于突出10的组成,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
三、学情分析采用的游戏、儿歌、自己动手实践等不同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10的认识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引导学生感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奖品、学生自制小圆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来唱一唱吧!(全体学生起立,课件播放《数鸭子》视频,跟着音乐一起唱,鼓励学生自创动作。
)师:大家唱得非常好,那就来看看到底有几只鸭子吧!2、课件出示三幅有不同数量鸭子的,让学生数一数有几只,指名回答。
最后一幅有十只鸭子,多让几个学生数一数。
3、师小结:他们是从不同的鸭子数起的,可大家数的数量都是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指名回答)。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第【1】篇〗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导思,探究新知,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还能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一、成功之处我顺利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做到看一幅图列出四个算式。
并能够较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二。
存在问题:1.本节课上,在看图列式的环节中,学生已会看图列式,我却让学生自己用小棍摆,再说说,浪费了时间。
2.拓展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有层次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使学生学习更加扎实巩固。
3.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进措施:1,加强备课环节。
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
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3.巧妙设计拓宽练习,使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4.加强自身修养,不段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第【2】篇〗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教学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教学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教学反思第【1】篇〗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对数学课还不甚了解。
《1~5的认识》这节课是通过一幅野生动物园的图,来引导学生数数,进而学习1~5这几个数字。
在观察插图时,我尽量引导小朋友们有序的数数,进而感知1到5的数序。
因为给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考空间,孩子们观察的都特别仔细,有些我都没有发现,比如:数"1"时,有人数出一只大象,这并不奇怪,可之后孩子们的一些细致的发现让我很高兴也很意外。
一片绿草地、一位女老师、一个扎两个小辫的女孩儿、一只黄颜色的小鸟等等;在数"3"时,又有惊喜:加上老师,共有三位女性,在书的第十五页上有三朵白云等等,孩子们精彩的回答和发现让我感慨不已。
当然在教学中难免有一些失误,在两个班级的对比中,做到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还是不少。
如:对课堂整体把握能力不够,有时因为练习而完成不了课时计划;有些课堂问题由于我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大费周张的去讲解,结果小朋友们已经会了。
还有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有些课后练习题,不理解编者的意图,讲解不到位。
诚如白纸般的孩子们,在教学的道路上我还会遇到不少的磕磕碰碰,但我愿意在实践中跟可爱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教学反思第【2】篇〗对于1、2、3、4、5这几个数字,学生都不陌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经常能接触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并通过操作活动理解1-5各数的含义,建立数感。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
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通过联系前两天的教师节,出示情景图,教师说明一些小朋友在为教师节庆祝,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学习特点。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拨一拨,教师也在投影仪上摆出不同数量的物体,让学生充分认识1-5各数以及他们的顺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精选20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精选20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15以内数的认识,属于小学数学的起始内容,也是今后学习数的各种知识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复杂的数学计算的`基础,所以总体说来,这部分内容是非常关键的。
教材中选择的是校园里“科技活动小组活动”的一些场景,组成一些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我让孩子认真观察场景,了解里面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不仅能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还能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一方面获得认数的感性材料,感受到数产生于生活,同时经历了“由物到数”和“由数到物”的过程,体会到1——5各数都是有意义的符号。
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2《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
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在时间观念上的初次尝试。
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水平,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我上了《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后,具体反思如下:1、我利用课件,出示有声音的各种各样的钟表,学生非常感兴趣。
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
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这样,同学们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数一数》教学反思
座位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让学生感受学校的环境,熟悉他们今后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怎么样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
在教学时,我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
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
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二、《比一比》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一课时完成,其中包含了比长短、比轻重、比高矮等等,细细品味,这个教材的编排是非常有心的,每一种比的方法虽各不相同,但实际上又是相通的。
教学中发现学生在例题学习中没有问题,但在操作第一题同座比铅笔时,一放就收不回来了,小朋友一个个都非要自己的铅笔长不可,当时在讲三支铅笔比的时候,我就用了一支自己的笔去比,引导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又回来了,看来课堂上活动组织的有效性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今天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学生理解了“最多、最少”至少需要三个物体比一比,我在三支铅笔比的时候引入这句话,“三支笔比,谁最长,谁最短,为什么要加一个最呢?”
但在作业中发现学生对绳子绕三圈比绕四圈短,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对于一个菠萝=两个苹果,一个菠萝=三个柿子,一个菠萝、一个苹果、一个柿子比一比,有个别小朋友不清。
由此我采取了个个击破的方法,错的小朋友面批,边讲边实验边订正,效果不错。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
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
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
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
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
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如在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七、《11~2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
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
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
新课引入时,我就先通过“考眼力”游戏,让学生通过数数,猜数。
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
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
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让学生一个一个数外,还让学生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
这些安排不仅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八、《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尽管教学对象是上学才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但上课前绝不是一张白纸。
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
据课前调整得知,大部分学生能够大概说出什么时刻干什么,正确认识整时。
如果我们教学仍按部就班,按钟表的作用→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半时→合理安排时间这样的教学程序进行。
无疑时间对学生的漠视,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本课教学只有紧密结合生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自主归纳总结知识,才能将学生的知识转化教育资源。
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努力做到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依此调整教学,从而做到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物材料和广阔的探究空间,放手让学生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说钟面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第一个知识点。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的进位加法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是十分重要的。
教材编排中这部分知识分为三节新授课教学,第一节学习《9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会初步接触“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凑十法”,会熟练用“凑十法”计算大数加小数;第三节课学习《、4、3、2加几》,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大数,还可以用交换加位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来计算,也为以后学生加法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合适的凑十法进行计算,,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凑十法”,只有少数孩子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计算。
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期间,我组织很多、各式各样的口算练习,有自制的口算卡片、有自制的口算课件、有自制的口算练习题卡,分小组口算比赛、请学生当小老师自已出题来考考其他的孩子、同桌互相出题练习口算。
多形式、大剂量的练习,让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知识重点的把握效果较好,口算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得到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