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架构之优缺点 五

合集下载

Java_三层架构与mvc

Java_三层架构与mvc

一、三层架构:1.数据访问层:主要是对原始数据(数据库或文本文件等存放数据的形式)的操作,而不是数据本身,是“操作数据库”,而不是“数据库”,为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

2.业务逻辑层:主要是针对具体的问题,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主要负责对数据层的操作,把一些数据层的操作组合。

3.表示层:主要对用户数据的接受,以及数据的返回,为客户端提供应用程序的访问。

二、三层架构的优缺点:优点: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结构中的某一层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代原有结构中的一层3.可以降低层和层之间的依赖4.可以更容易实现标准化5.有利于各层的复用6.结构更加清晰7.大大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和维护时间缺点: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如果不采用三层架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访问数据库,以此来获取数据,而现在必须通过中间层来获取数据。

2.有时候会产生级联修改,尤其体现在自上而下的修改,比如在表示层需要增加一个功能,那么为了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式结构,那么在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都要增加相应的代码。

3.增加了开发成本二、三层架构和MVC的比较:MVC是一种架构模式,不是设计模式。

同样是架构级别,相同的地方是他们都有一个表现层,不同在于其他两层。

在三层架构中没有定义Controller的概念,这是主要的不同的地方,而MVC也没有把业务的逻辑访问堪称两个层,这是采用三层架构和MVC搭建程序的主要区别,当然了,在三层中也提到了Modle,但是和MVC中的Modle还是有区别的,“三层”中典型的modle层是实体类组成的,而MVC中的Modle则是有业务逻辑和访问数据构成的。

四、MVC1.Modle(模型)是应用程序用来处理数据业务逻辑的部分,通常模型对象负责在数据库中存取数据2.view(视图)是应用程序中处理数据显示的部分,视图通常是依据模型数据创建的。

3.controller(控制器)是应用程序中处理用户交互的部分,通常控制器负责从视图接收数据,控制用户输入,并向模型发送数据。

三层架构详解范文

三层架构详解范文

三层架构详解范文三层架构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主要层次: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每个层次都具有不同的职责和功能,使得系统更易于维护、扩展和测试。

1.表示层:表示层是用户与系统之间的接口,负责接收用户输入、展示输出结果。

它是系统的外部界面,可以是一个网页、桌面应用程序、移动应用程序等。

表示层通常包括用户界面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和前端开发等方面,它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将用户的请求传递给业务逻辑层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展示给用户。

2.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是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系统的业务逻辑。

它包括了业务规则、工作流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业务逻辑层接收来自表示层的请求,根据业务规则进行数据处理和业务逻辑的计算,最后将结果返回给表示层。

在这个层次上,开发人员可以将系统的业务逻辑进行封装,使得系统的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更高。

3.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是负责对数据进行持久化存储和访问的层次。

它包括了数据库的管理和访问,以及与其他数据源的交互等。

数据访问层将业务逻辑层的数据请求转化为数据库操作,通过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来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

在这个层次上,开发人员可以实现数据缓存、事务管理、数据访问的优化等功能。

三层架构的主要优点有:1.松耦合:三层架构将整个系统分为三个独立的层次,各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使得各层次之间的耦合度降低。

这样,在修改或拓展其中一层次的功能时,不会对其他层次造成影响,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2.可扩展性:由于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功能和职责,因此可以很容易地拓展系统的功能。

例如,可以通过增加实现新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或者数据访问层来实现系统功能的扩展。

3.可测试性:每个层次的功能相对独立,因此可以单独对每个层次进行测试。

这样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提高了系统的可测试性和稳定性。

4.可维护性:三层架构将系统分为多个层次,使得每个层次的功能和职责更加清晰明确,减少了系统的复杂性。

系统三层架构优势

系统三层架构优势

系统三层架构优势
安全维护方面:
1.一键安装,自动升级。

2.系统灾难后,恢复快。

例如:被病毒破坏,需重装系统。

3.数据展现,可进行类似Excel的操作,对数据进行过滤\排序\计算\导出excel的操作等。

4.数据录入与c/s系统相同的录入界面,支持纯键盘录入。

响应速度方面:
1.可支持每秒40KB流量的网络。

2.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可支持南网通北电信的跨网使用。

外部设备的访问方面:
1.可以支持钱箱打开。

2.可支持小票的套打。

3.可连接外接指纹考勤机。

4.可支持顾客显示频。

5.可支持人流计数器。

6.可支持银行刷卡机。

数据传送压力方面:
1.数据流量小。

2.数据传送稳定。

3.离线、在线混合使用。

服务器压力及网络压力方面:
1.一台3万元的服务器再加3M的光钎可支持150家店铺使用。

数据安全方面:
1.可与控制专卖店使用的电脑其地址。

2.可实时跟踪客户所使用的IP地址和使用的电脑。

3.可控制用户使用的时间段。

J2EE三层架构及其优越性

J2EE三层架构及其优越性

J2EE 的三层架构:
J2EE 与传统的CS 之间的优缺点:
J2EE 的优越性:
1.保留现存的IT 资产: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投资,由于基于J2EE 平台的产品几乎能在任何操作系统和硬件配置上运行,现有的操作系统和硬件也能被保留使用。

2.高效的开发:J2EE 允许公司吧一些通用的,很繁琐的服务端任务交给中间件供应商取完成。

这样开发人员可以集中精力在如何创建商业逻辑上,相应缩短开发时间。

3.支持异构环境:J2EE 能够开发部署在异构环境中的可移植程序,基于J2EE 的应用程序不依赖于任何特定操作系统,中间件,硬件,因此设计合理的基于J2EE 的程序只需开发一次就可部署到各种平台。

也允许客户订购与J2EE 兼容的第三方的组成的组件,把他们部署到异构环境中,节省了由自己制定整个方案所需的费用。

4.可伸缩性;J2EE 领域的供应商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负载平衡策略,能消除系统中的瓶颈,允许多台服务器集成部署,这种部署可达数千处理器,实现可高度伸缩的系统,满足未来商业的需求。

5.稳定的可用性:J2EE 部署到可靠的操作系统中,他们支持长期的可用性。

CS 的不足:有一个庞大的客户端,并且在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应用中,对于网络联通过于依赖。

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及运行环境。

对于版本更新等操作业务复杂。

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机需要重新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

表现层 客户端组件 主要功能在于数据的显示,数据如何表现。

应用层 1.业务功能子层 2.应用平台子层 主要是对于业务的处理以及数据的处理。

数据层 1.数据访问子层 2.数据管理子层
主要是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

网络三、二层架构的优缺点

网络三、二层架构的优缺点

三层、二层网络结构优缺点比较
三层结构优点:
1、比较适合中国运营商的组织结构
2、在路由汇聚和扩展上比较有优势
三层结构缺点:
1、全网多级投资计划建设,建设模式不尽相同,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难以达到全网最优化设计。

2、用户与内容距离远,北方网络基本上是三级网络结构,网络结构层次和网络管理层次增多,导致IP不必要的路由跳数,使得网络的性能指标下降。

3、加大了以后扩容成本和维护成本。

4、网络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网络设计和路由组织,不能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灵活的调整和调度网络资源,同时使我们业务开展成本和业务维护成本增加。

尤其是给全网性增值业务的开放带来困难。

5、在骨干网节点存在骨干网设备和省网设备的背靠背连接,投资有较大浪费。

二层结构优点:
1、最大的优点是简单,能够比较快的实施(因为不需要建设省网,而城域网相对建设周期短,复杂性小),这对于新运营商或在新的地区快速开展业务有很现实的意义。

2、便于开展全国性业务,如全国性MPLS VPN,大客户以合法AS接入(原来的省网多采用保留AS,大客户以合法AS接入时出现麻烦)。

3、能够在以后更好的在服务质量方面进行有效控制,IP网在Qos控制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而多层的网络结构更加增加了全程全网的Qos实施的难度。

4、用户与内容最近,提高用户访问水平和提高网络的效率。

二层结构缺点:
1、骨干网的压力增加,需要增加骨干网在省内的POP点,骨干网规模更加扩大,带来相应的扩展性问题。

2、对开展省内跨地市的业务(如MPLS VPN),需要骨干网和省网设备一起配合实施,带来了更多的管理、协调工作。

MVC架构与其他常见架构的比较与选择

MVC架构与其他常见架构的比较与选择

MVC架构与其他常见架构的比较与选择MVC(Model-View-Controller)是一种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其他常见的架构模式包括MVP(Model-View-Presenter)、MVVM(Model-View-ViewModel)以及三层架构。

这些架构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并根据需要做出选择。

1. MVC架构:MVC是一种将应用程序分成三个核心部分的架构模式,分别是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

MVC的特点是模型负责处理数据和业务逻辑,视图负责展示数据给用户,控制器负责接收用户输入,并根据输入来进行相应的操作。

MVC的优点是架构清晰,便于代码复用和维护,但也有缺点:视图和控制器紧密耦合降低了可测试性。

2. MVP架构:MVP是MVC的一种演化形式,它将控制器拆分成了Presenter和View。

Presenter负责处理业务逻辑,View负责展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

MVP的优点是Presenter和View的解耦,提高了代码的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

然而,MVP架构的学习成本较高,需要多个文件协同工作。

3. MVVM架构:MVVM是Model-View-ViewModel的缩写。

MVVM的核心思想是将视图和模型分离,通过ViewModel来连接两者。

ViewModel是视图模型,负责处理视图相关的逻辑和数据。

MVVM的优点是可以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在视图和模型之间提供了更好的通信方式。

然而,MVVM对于较小规模的项目来说可能显得过于复杂。

4.三层架构:三层架构是一种将应用程序分为展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的架构模式。

展示层负责显示数据给用户,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三层架构的优点是易于维护和测试,每一层的职责明确,但也有缺点:层与层之间的调用关系较为复杂,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选择合适的架构模式取决于具体的项目需求和开发团队的经验。

java三层架构实例

java三层架构实例

java三层架构实例摘要:1.三层架构概述2.Java三层架构实例详解3.三层架构的优缺点4.总结正文:一、三层架构概述三层架构(3-Tier Architecture)是一种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它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显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

这种架构模式使得系统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的特点,提高了程序的可重用性和可移植性。

在Java开发中,显示层通常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业务逻辑层使用JavaBean、Servlet等技术,数据层则使用JDBC等数据库操作技术。

二、Java三层架构实例详解1.显示层(View):编写注册界面,用户可以通过界面输入用户名、密码和邮箱等信息。

2.业务逻辑层(Controller):编写CustomerServlet.java,接收请求参数并封装,保证用户名的唯一性,调用Service层将用户信息添加到数据库。

3.数据层(Model):编写User实体类,表示用户的信息。

4.数据库(Database):使用JDBC技术,实现用户信息的增删查改。

三、三层架构的优缺点优点:1.高内聚、低耦合:每个层次职责明确,相互独立,便于维护和扩展。

2.可重用性和可移植性:各层次可以根据需求独立更换,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缺点:1.系统性能稍低:由于分层处理,可能导致请求处理的效率降低。

2.级联修改:当某个层次发生变化时,可能需要修改其他层次,增加了维护难度。

四、总结Java三层架构是一种理想的软件开发模式,它使得系统具有更好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通过具体的实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层架构的实现方式和注意事项。

软件开发三层架构

软件开发三层架构

软件开发三层架构⽬录三层架构设想我们去餐厅吃饭,我们刚刚坐下来,就会有服务员过来为我们服务。

服务员记下我们点的菜,然后将菜单传给厨房的⼤厨。

⼤厨拿出后勤⼈员事先买好准备好的菜开始烹制,然后交给服务员端出来让我们享⽤。

其实这个餐厅的饮⾷服务业务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来完成,每⼀部分各司其职。

服务员只管接待顾客、向厨师传递顾客的需求;厨师只管烹炒不同⼝味、不同特⾊的美⾷;后勤⼯作⼈员只管提供美⾷原料。

他们三者分⼯合作共同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在餐厅⾥为顾客提供服务期间,服务员、厨师、后勤⼯作⼈员,三者中任何⼀个⼈员发⽣变化时(例如请假或辞职)都不会影响其他俩者的正常⼯作,只对变化者进⾏重新调整即可正常营业。

我们软件开发的三层架构与餐厅的服务流程类似。

“三层架构”中的“三层”是指:表⽰层(User Interface Layer-UI)业务逻辑层(BussinessLogic Layer-BLL)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DAL)。

三层架构的结构可以⽤如下图表⽰:表⽰层:位于系统的最外层(最上层),离⽤户最近。

⽤于显⽰数据和接收⽤户输⼊的数据,只提供软件系统与⽤户交互的界⾯。

业务逻辑层:位于表⽰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专门负责处理⽤户输⼊的信息,或者是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数据访问层进⾏保存,或者是通过数据访问层从数据库读出这些数据。

该层可以包括⼀些对”商业逻辑“描述的代码在⾥⾯。

业务逻辑层是表⽰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的桥梁,负责数据处理和传递。

开发⼈员不要在业务逻辑层⾥写访问数据库的SQL语句。

业务逻辑层可以验证⽤户输⼊的数据、缓存从数据库中读取的数据等等。

数据访问层:仅实现对数据的保存和读取操作。

数据访问包括访问数据库系统、⼆进制⽂件、⽂本⽂档或是XML⽂档。

数据访问层只负责对数据的访问存取⼯作,最好不要出现任何与业务逻辑和界⾯设计相关的代码。

三层架构的优缺点优点:⾼内聚、低耦合,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三层架构和其优点

三层架构和其优点

三层架构及其优点(2009-04-01 22:54:37)标签:三层架构是:一:界面层界面层提供给用户一个视觉上的界面,通过界面层,用户输入数据、获取数据。

界面层同时也提供一定的安全性,确保用户不用看到不必要的机密信息。

二:逻辑层逻辑层是界面层和数据层的桥梁,它响应界面层的用户请求,执行任务并从数据层抓取数据,并将必要的数据传送给界面层。

三:数据层数据层定义、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它响应逻辑层的请求,访问数据。

这一层通常由大型的数据库服务器实现,如Oracle 、Sybase、MS SQl Server等。

------从开发角度和应用角度来看,三层架构比双层或单层结构都有更大的优势。

三层结构适合群体开发,每人可以有不同的分工,协同工作使效率倍增。

开发双层或单层应用时,每个开发人员都应对系统有较深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开发三层应用时,则可以结合多方面的人才,只需少数人对系统全面了解,从一定程度工降低了开发的难度。

三层架构属于瘦客户的模式,用户端只需一个较小的硬盘、较小的内存、较慢的CPU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性能。

相比之下,单层或胖客户对面器的要求太高。

三层架构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可以更好的支持分布式计算环境。

逻辑层的应用程序可以有多个机器上运行,充分利用网络的计算功能。

分布式计算的潜力巨大,远比升级CPU有效。

三层架构的最大优点是它的安全性。

用户端只能通过逻辑层来访问数据层,减少了入口点,把很多危险的系统功能都屏蔽了。

另外三层架构还可以支持如下功能:Remote Access(远程访问资料),例如可透过Internet存取远程数据库;High Performance(提升运算效率)解决集中式运算(Centralize)及主从式架构(Client-Server)中,数据库主机的运算负担,降低数据库主机的Connection Load,并可藉由增加App Server处理众多的数据处理要求,这一点跟前面讲到的分布式计算提高运算能力是一个道理;Client端发出Request(工作要求)后,便可离线,交由App Server和DataBase Server共同把工作完成,减少Client端的等待时间;这个功能我觉得应用场合不是很多,自己感受也不是很深刻,从理论上是成立的。

三层架构图

三层架构图

三层架构详解一.三层架构图二.系统各层次职责1.UI(User Interface)层的职责是数据的展现和采集,数据采集的结果通常以Entity object提交给BL层处理。

Service Interface侧层用于将业务或数据资源发布为服务(如WebServices)。

2.BL(Business Logic)层的职责是按预定的业务逻辑处理UI层提交的请求。

(1)Business Function 子层负责基本业务功能的实现。

(2)Business Flow 子层负责将Business Function子层提供的多个基本业务功能组织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

(Transaction只能在Business Flow 子层开启。

)3.ResourceAccess层的职责是提供全面的资源访问功能支持,并向上层屏蔽资源的来源。

(1)BEM(Business Entity Manager)子层采用DataAccess子层和ServiceAccess子层来提供业务需要的基础数据/资源访问能力。

(2)DataAccess子层负责从数据库中存取资源,并向BEM子层屏蔽所有的SQL语句以及数据库类型差异。

DB Adapter子层负责屏蔽数据库类型的差异。

ORM子层负责提供对象-关系映射的功能。

Relation子层提供ORM无法完成的基于关系(Relation)的数据访问功能。

(3)ServiceAccess子层用于以SOA的方式从外部系统获取资源。

注:Service Entrance用于简化对Service的访问,它相当于Service的代理,客户直接使用Service Entrance就可以访问系统发布的服务。

Service Entrance为特定的平台(如Java、.Net)提供强类型的接口,内部可能隐藏了复杂的参数类型转换。

(4)ConfigAccess子层用于从配置文件中获取配置object或将配置object保存倒配置文件。

设计模式之分层架构

设计模式之分层架构

设计模式之分层架构在软件工程中,分层架构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模式,它将整个系统分为若干层级,并在每个层级中定义明确的职责范围。

通过这种方式,分层架构可以提供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本文将介绍设计模式之分层架构的基本概念、常见的三层架构模式以及其优缺点。

一、分层架构的基本概念分层架构是将整个系统按照职责和功能进行分层,并通过各层之间的接口进行通信的一种软件设计模式。

最常见的分层架构包括三层架构、四层架构和五层架构等。

在分层架构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级:1、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该层级通常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提供界面展示和用户输入的处理,也就是用户界面。

2、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该层级通常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业务模型,进行数据处理、验证、转换等操作,也就是业务逻辑处理和应用逻辑。

3、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该层级通常负责与数据存储系统进行交互,比如数据库、文件、缓存等,也就是对数据的存取操作。

这三个层级在三层架构中被广泛使用,它们分别对应应用层、领域层和数据访问层,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职责和功能。

二、三层架构模式三层架构是最为常见的分层架构模式之一,它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主要层级: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1、表示层表示层是用户与系统直接交互的地方,它通常包括用户界面、输入验证和用户反馈等。

在三层架构中,表示层并不直接与数据存储系统进行交互,而是通过业务逻辑层将数据传递给数据访问层。

2、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是整个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层级,它包括处理数据、计算和验证等操作。

在三层架构中,业务逻辑层通常与表示层进行交互,并通过数据访问层访问数据源。

所有的业务逻辑都应该被分割到这一层中,并通过合适的接口向外部公开。

3、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是与数据存储系统进行交互的部分,例如关系型数据库或非关系型数据库等。

在三层架构中,数据访问层应该只负责对外提供数据访问接口,并将数据库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封装在内部。

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数据层(DAL)、逻辑层(BLL)、表示层(UI)1.什么是三层架构所谓的三层开发就是将系统的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这样有利于系统的开发、维护、部署和扩展。

分层是为了实现“高内聚、低耦合”。

采用“分而治之”的思想,把问题划分开来各个解决,易于控制,易于延展,易于分配资源。

·表示层:负责直接跟用户进行交互,一般也就是指系统的界面,用于数据录入,数据显示等。

意味着只做与外观显示相关的工作,不属于他的工作不用做。

·业务逻辑层:用于做一些有效性验证的工作,以更好地保证程序运行的健壮性。

如完成数据添加、修改和查询业务等;不允许指定的文本框中输入空字符串,数据格式是否正确及数据类型验证;用户的权限的合法性判断等等,通过以上的诸多判断以决定是否将操作继续向后传递,尽量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

·数据访问层:顾名思义,就是用于专门跟数据库进行交互。

执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显示等。

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的数据对象只在这一层被引用,如System.Data.SqlClient 等,除数据层之外的任何地方都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引用。

可以使用.NET平台快速方便地部署三层架构。

革命性的变化是在网页中也使用基于事件的处理,可以指定处理的后台代码文件,可以使用C#、VB、C++和J#作为后台代码的语言。

. NET中可以方便的实现组件的装配,后台代码通过命名空间可以方便的使用自己定义的组件。

显示层放在ASPX页面中,数据库操作和逻辑层用组件或封装类来实现,这样就很方便的实现了三层架构。

2.为什么使用三层架构对于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来说,代码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一层结构或二层结构开发完全够用,没有必要将其复杂化,如果对一个复杂的大型系统,设计为一层结构或二层结构开发,那么这样的设计存在很严重缺陷。

下面会具体介绍,分层开发其实是为大型系统服务的。

在开发过程中,初级程序人员出现相似的功能经常复制代码,那么同样的代码为什么要写那么多次?不但使程序变得冗长,更不利于维护,一个小小的修改或许会涉及很多页面,经常导致异常的产生使程序不能正常运行。

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分为:表现层(User Interface,简称UI)、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al Layer,简称BLL)、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简称DAL)。

三层架构的优点是能让项目更容易修改、更有扩展性、更有复用性、可迁移、刚开始是为C/S模式而开展的,后来慢慢扩展到B/S模式。

三层架构并不能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相反由于表现层只能访问逻辑层,再逻辑层访问数据访问层,因此牺牲了效率。

但这一缺陷比起它的优势,在现在硬件品质高速发展的时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三层架构能提高数据库访问效率和安全性,原因有三:1、数据层不包含任何代码,只有数据库,还有相关的存储历程。

2、数据层还包含所有公共数据造访代码。

3、所有数据读取都放在数据层。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

数据访问层(DAL):也可称为持久层,其功能主要是负责数据库的访问。

在PetShop中处理的数据库对象分为两类:一是数据实体(Model),对应数据库中相应的数据表,他们没有行为,仅用于表现对象的数据;二是数据的基本业务操作,即完成一般的数据操纵,这部分采用了抽象工厂模式,即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同时也保证了数据库的可移植性。

业务逻辑层(BLL):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与这个系统的业务(领域)有关。

以PetShop 为例,业务逻辑层的相关设计,均和网上宠物店特有的逻辑相关,例如查询宠物,下订单,添加宠物到购物车等等。

也许是业务逻辑比较简单地缘故,在业务逻辑层的设计中,PetShop 并没有秉承在数据访问层中面向接口设计的思想。

除了完成对插入订单策略的抽象(IBLLStrategy)外,整个业务逻辑层仅以BLL模块实现,没有为领域对象定义抽象的接口。

因而 PetShop的表示层与业务逻辑层就存在强依赖关系,如果业务逻辑层中的需求发生变更,就必然会影响表示层的实现。

表示层:是系统的UI部分,负责使用者与整个系统的交互。

三层架构简易实例详解 -回复

三层架构简易实例详解 -回复

三层架构简易实例详解-回复什么是三层架构?三层架构是一种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将应用程序划分为三个主要的逻辑层:表示层(UI层)、业务逻辑层(BLL层)和数据访问层(DAL层)。

这种架构模式将不同的功能和职责进行了分离,使得应用程序更易于维护、拓展和重用。

表示层(UI层):表示层是用户与系统之间的接口,负责接收用户输入并向用户展示结果。

它通常包括用户界面、控制器和视图等。

用户界面负责与用户的交互,接收用户输入;控制器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将其传递给业务逻辑层;视图负责向用户展示处理结果。

业务逻辑层(BLL层):业务逻辑层是应用程序的核心,负责处理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

它包含了应用程序的主要处理逻辑、算法和规则等。

业务逻辑层负责接收来自表示层的用户请求,进行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给表示层。

数据访问层(DAL层):数据访问层是与数据存储和数据库交互的层。

它主要负责将业务逻辑层的请求转化为对数据库的操作,并将数据库返回的结果返回给业务逻辑层。

数据访问层的主要目的是将业务逻辑层与具体的数据存储实现进行解耦,使得业务逻辑层的实现与数据访问细节无关。

三层架构的优势:1. 模块化和可维护性:三层架构将应用程序拆分为不同的逻辑层,使得每个层次都具备清晰的功能和职责。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得代码更易于维护和拓展。

2. 可重用性:由于不同的层次之间的耦合度较低,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

例如,业务逻辑层可以被多个不同的表示层共享,减少了重复编写代码的工作量。

3. 性能优化:三层架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负载均衡和性能优化。

例如,可以将数据库部署在单独的服务器上,以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

4. 安全性:通过将业务逻辑与数据访问逻辑分离,可以更好地保护数据安全和业务逻辑的完整性。

5. 易于团队合作开发:每个层次的功能和职责被清晰划分,有助于团队合作开发。

不同的开发人员可以并行地开发不同的层次,减少了沟通和协作的压力。

三层架构的实例:假设我们要开发一个简单的学生管理系统,其中包括学生信息的录入、查询和删除等功能。

自考管理学原理知识点: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自考管理学原理知识点: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自考管理学原理知识点: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1.“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

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设计层,运行管理层。

2.扁平结构就是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大的结构优点:①有利于缩短上下级距离②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③信息纵向流通快④管理费用低⑤由于管理宽度大,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因而有满足感⑥有利于选择和培训下属人员。

缺点:①不能严密地监督下级,上下级协调较差②管理宽度的加大,也增加了同级间相互沟通的困难。

3.高耸结构优点:①管理严密,分工细致②上下级易于协调。

缺点:①层次越多,需要从事的管理人员越多,彼此之间的协调工作急剧增加②在管理层次上所花费的设备与开支,所消耗的时间与精力增加③最高层管理者所要求实现的目标,所制定的的政策与计划,不是下层不能理解,就是层层传到基层变了样④上层管理者对下层管理者的控制变得困难,已造成一个单位整体性的破裂⑤管理严密,影响了下级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4.矩形结构,是在组织结构上,既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

优点是灵活性、适应性强。

它是按照一定任务的要求,把具有多种专长的有关人员调集到一起,既便于沟通意见,又易于接受新观念,新方法。

同时,由于所有的成员都要了解整个小组的任务和问题,因而便于把自己的工作和整个工作连接起来,集思广益,推动项目方案的实现。

还有利于把组织垂直联系与横向联系更好地组合起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

缺点:由于项目小组是临时性的,所以稳定性较差。

另外,由于小组成员要接受双重领导,当两个意见不一致时,就会使他们的工作无所适从。

5.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特点:①按照组织职能来划分部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

以加强专业管理,组织实行统一指挥②这种组织把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线指挥部门和人员,一类是参谋部门和人员。

优点: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而每个部门都是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这就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需要的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的要求。

三层架构之优缺点

三层架构之优缺点

三层架构之优缺点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区分层次的⽬的即为了“⾼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户的界⾯,即⽤户在使⽤⼀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注:(内聚:⼀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耦合:⼀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优缺点 优点: 1、开发⼈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层; 2、可以很容易的⽤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4、有利于标准化; 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

6、扩展性强。

不同层负责不同的层⾯,如PetShop可经过简单的配置实现Sqlserver和oracle之间的转换,当然写好了也可以实现B/S与C/S 之间的转换7、安全性⾼。

⽤户端只能通过逻辑层来访问数据层,减少了⼊⼝点,把很多危险的系统功能都屏蔽了。

8、项⽬结构更清楚,分⼯更明确,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缺点: 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

这是不⾔⽽喻的。

如果不采⽤分层式结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以此获取相应的数据,如今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完成。

2、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

这种修改尤其体现在⾃上⽽下的⽅向。

如果在表⽰层中需要增加⼀个功能,为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式结构,可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中都增加相应的代码3、增加了代码量,增加了⼯作量三层架构是:⼀:界⾯层界⾯层提供给⽤户⼀个视觉上的界⾯,通过界⾯层,⽤户输⼊数据、获取数据。

界⾯层同时也提供⼀定的安全性,确保⽤户不⽤看到不必要的机密信息。

⼆:逻辑层逻辑层是界⾯层和数据层的桥梁,它响应界⾯层的⽤户请求,执⾏任务并从数据层抓取数据,并将必要的数据传送给界⾯层。

【推荐】财务软件中的三层结构技术

【推荐】财务软件中的三层结构技术

财务软件中的三层结构技术什么是三层结构技术?是什么原因使金蝶公司在财务软件行业率先引入三层结构技术?三层结构技术有那些技术特性?三层结构技术到底给用户带了什么?…看完以上,让我们先简单列举一下市面上众多传统财务软件的缺陷:一、采用Access97、Dbase等小型数据库。

只适用单用户和小型局域,可处理的数据量也很小,不能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运行效率也较低。

二、F/S结构、两层C/S结构。

这两种结构的,也存在明显的弱点:1、使期末处理程序的逻辑设计变得极为复杂,易于出现网络阻塞现象。

2、从设计来讲,难于在系统间公用程序。

3、缺乏安全事务处理机制。

4、由于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难以独立,所以当用户需要增删某功能时,大多数情况下既需要修改前端界面程序又要修改数据库结构。

三、只能适用于中小型的常用会计核算和局部的财务数据的分析。

四、无法进行远程应用和多平台应用,在这个提倡商务,移动办公的。

五、无法与企业本身的MIS、CIMS等系统实现挂接,资金浪费严重。

六、正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维护量越来越大,厂商和用户的资源浪费极大。

那么,三层结构技术能解决以上问题吗?回答是正面的,三层结构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完全能解决以上诸多问题。

三层结构技术,是随着分布式技术的不断、成熟建立起来的,是分布式技术的一个应用,它是由单机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发展而来的。

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分布式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组件技术,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划分为客户[客户层]、财务处理层[中间层]及数据服务[数据库服务器层]三大块,分别放置在相同或不同的硬件平台上。

将复杂的业务数据处理提出,将系统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分离,于是形成三层结构的客户/服务器结构。

三层结构具体内涵如下:用户服务层(客户层)用户服务层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是用户与系统间交互信息的窗口。

它的主要功能是检查用户输入的数据,显示系统输出的数据。

该层可以是VB、PB、Delphi、EXCEL应用程序,也可以是浏览器。

BS模式下的三层架构模式

BS模式下的三层架构模式

二、三层架构模式
1、概述
三层架构模式将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分别是业务层、表示层和数据 层。业务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包括数据处理、业务规则等内容;表示层负责处 理用户界面逻辑,包括用户交互、数据展示等内容;数据层负责处理数据访问逻 辑,包括数据库访问、数据存储等内容。
2、详细阐述
(1)业务层
MVC模式与三层架构的结合
将MVC模式与三层架构结合使用,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同时也可以降 低开发成本和代码量。在结合使用时,可以将Model层和Controller层放在业务 逻辑层中,而View层则放在表现层中。这样设计的优点是:
1、降低了开发成本和代码量:由于将Model层和Controller层放在业务逻辑 层中,减少了一个层次的开发成本和代码量。
(2)技术发展:可以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三层架构模式的结合,例如云 计算、微服务等新兴技术如何与三层架构模式相结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应用需 求。
(3)与其他模式的比较:可以研究其他软件架构模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例如四层架构模式、五层架构模式等,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架构模式的优势 和劣势。
参考内容
MVC模式
MVC模式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它通过将数据访问、业务逻辑和用户界面分 层,从而实现代码的模块化和可维护性。在MVC模式中,Model负责数据访问和业 务逻辑,View负责用户界面,Controller负责接收用户的输入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MVC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代码的耦合性,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 性。在三层架构中,MVC模式可以很好地应用于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从而 实现这两层的解耦。
2、需要进行额外的设计:由于MVC模式和三层架构都有各自的设计原则和应 用场景,因此需要开发人员进行额外的设计和规划,以确保其合理应用。

自考管理学原理知识点: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自考管理学原理知识点: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自考管理学原理知识点: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1.“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

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设计层,运行管理层。

2.扁平结构就是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大的结构优点:①有利于缩短上下级距离②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③信息纵向流通快④管理费用低⑤由于管理宽度大,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因而有满足感⑥有利于选择和培训下属人员。

缺点:①不能严密地监督下级,上下级协调较差②管理宽度的加大,也增加了同级间相互沟通的困难。

3.高耸结构优点:①管理严密,分工细致②上下级易于协调。

缺点:①层次越多,需要从事的管理人员越多,彼此之间的协调工作急剧增加②在管理层次上所花费的设备与开支,所消耗的时间与精力增加③最高层管理者所要求实现的目标,所制定的的政策与计划,不是下层不能理解,就是层层传到基层变了样④上层管理者对下层管理者的控制变得困难,已造成一个单位整体性的破裂⑤管理严密,影响了下级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4.矩形结构,是在组织结构上,既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

优点是灵活性、适应性强。

它是按照一定任务的要求,把具有多种专长的有关人员调集到一起,既便于沟通意见,又易于接受新观念,新方法。

同时,由于所有的成员都要了解整个小组的任务和问题,因而便于把自己的工作和整个工作连接起来,集思广益,推动项目方案的实现。

还有利于把组织垂直联系与横向联系更好地组合起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

缺点:由于项目小组是临时性的,所以稳定性较差。

另外,由于小组成员要接受双重领导,当两个意见不一致时,就会使他们的工作无所适从。

5.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特点:①按照组织职能来划分部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

以加强专业管理,组织实行统一指挥②这种组织把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线指挥部门和人员,一类是参谋部门和人员。

优点: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而每个部门都是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这就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需要的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层架构之优缺点五
三层架构之优缺点
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

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注:(内聚: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耦合: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
优缺点
优点: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
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4、有利于标准化;
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6、扩展性强。

不同层负责不同的层面,如PetShop可经过简单的配置实现Sqlserver 和oracle之间的转换,当然写好了也可以实现B/S与C/S之间的转换
7、安全性高。

用户端只能通过逻辑层来访问数据层,减少了入口点,把很多危险的系统功能都屏蔽了。

8、项目结构更清楚,分工更明确,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缺点:
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

这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不采用分层式结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以此获取相应的数据,如今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完成。

2、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

这种修改尤其体现在自上而下的方向。

如果在表示层中需要增加一个功能,为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式结构,可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中都增加相应的代码
3、增加了代码量,增加了工作量
三层架构是:
一:界面层
界面层提供给用户一个视觉上的界面,通过界面层,用户输入数据、获取数据。

界面层同时也提供一定的安全性,确保用户不用看到不必要的机密信息。

二:逻辑层
逻辑层是界面层和数据层的桥梁,它响应界面层的用户请求,执行任务并从数据层抓取数据,并将必要的数据传送给界面层。

三:数据层
数据层定义、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它响应逻辑层的请求,访问数据。

这一层通常由大型的数据库服务器实现,如Oracle 、Sybase、MS SQl Server等。

------
从开发角度和应用角度来看,三层架构比双层或单层结构都有更大的优势。

三层结构适合群体开发,每人可以有不同的分工,协同工作使效率倍增。

开发双层或单层应用时,每个开发人员都应对
系统有较深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开发三层应用时,则可以结合多方面的人才,只需少数人对系统全面了解,从一定程度工降低了开发的难度。

三层架构属于瘦客户的模式,用户端只需一个较小的硬盘、较小的内存、较慢的CPU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性能。

相比之下,单层或胖客户对面器的要求太高。

三层架构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可以更好的支持分布式计算环境。

逻辑层的应用程序可以有多个机器上运行,充分利用网络的计算功能。

分布式计算的潜力巨大,远比升级CPU有效。

三层架构的最大优点是它的安全性。

用户端只能通过逻辑层来访问数据层,减少了入口点,把很多危险的系统功能都屏蔽了。

另外三层架构还可以支持如下功能:Remote Access(远程访问资料),例如可透过Internet存取远程数据库;High Performance(提升运算效率)解决集中式运算(Centralize)及主从式架构(Client-Server)中,数据库主机的运算负担,降低数据库主机的Connection Load,并可藉由增加App Server处理众多的数据处理要求,这一点跟前面讲到的分布式计算提高运算能力是一个道理;Client端发出Request(工作要求)后,便可离线,交由App Server和DataBase Server共同把工作完成,减少Client端的等待时间;这个功能我觉得应用场合不是很多,自己感受也不是很深刻,从理论上是成立的。

小项目,以后变动不大的不用三层架构。

三层结构说明
完善的三层结构的要求是:修改表现层而不用修改逻辑层,修改逻辑层而不用修改数据层。

否则你的应用是不是多层结构,或者说是层结构的划分和组织上是不是有问题就很难说.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理解,这只是一个概念的问题.
理解三层结构——为什么要分三层?
我们用三层结构主要是使项目结构更清楚,分工更明确,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它未必会提升性能,因为当子程序模块未执行结束时,主程序模块只能处于等待状态。

这说明将应用程序划分层次,会带来其执行速度上的一些损失。

但从团队开发效率角度上来讲却可以感受到大不相同的效果。

需要说明一下,三层结构不是.NET的专利,也不是专门用在数据库上的技术。

它是一种更加普适的架构设计理念。

此种架构要在数据库设计上注意表之间的关系,尽力满足主与子的关系。

在功能上对用户要有一定的限制,不要表现在对于子表的删除操作一定要慎重,以免造成主表与子表的数据在逻辑上出现的主表的外键在子表中没有相对应的值。

对于表的综合查询方法是:
先对主表查询,调用主表所对应的DL。

再根据主表的记录分别对每一个子表进行查询。

将自表的查询结果添加的主表后
,形成一个大的查询集合。

对于表的操作(增删改):
此时只对主表进行操作,调用主表对应的DL中的操作方法。

RL层是逻辑判断层,主要是对页面上传入的数据进行逻辑判断。

RL层之上就是U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