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分析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分析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分析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26T16:03:40.71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作者:康瑞光

[导读] 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3019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观察组的临床治疗疗效更好。结论:临床上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较而言,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并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形成的创面更小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同时可以缩短胆结石患者手术后的排气时间,有效缓解患者因手术造成的身体不适。因此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结石;临床疗效

胆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按发病部位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胆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且女性患者常多于男性。胆结石治疗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手术治疗或非手术疗法,即采取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快速根除病灶。有研究表明,常规的开腹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会引发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近年来,腹腔镜联合胆囊镜技术对胆结石进行治疗的方法逐渐被采用。本文针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包括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检查后均确诊为胆道结石。住院后患者经过心电图、、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并且所有患者均无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肝硬化以及胆道肿瘤等病史。所有患者对此次实验知情并同意参加。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在21~63岁之间,平均年龄(41±5.7)岁;胆管结石14例,胆囊结石24例,胆管并胆囊结石1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24~61岁,平均(42±6.2)岁;胆管结石16例,胆囊结石19例,胆管并胆囊结石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手术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术前患者行全身麻醉处理,麻醉药物生效后,进行开腹切除胆囊手术,通过切开胆总管,取出胆结石。术后为患者放置T型管进行引流[3],术后缝合过程,注意防止伤口感染。

1.2.2观察组手术方法

术前告知患者禁止进食,对患者进行胆道造影检测,熟悉了解患者胆结石的位置、数量等基本情况。手术中为患者行全身麻醉处理,并采取仰卧位姿势。麻药生效后,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选用四孔法进行穿刺。给予患者服用抗生素药物等。同时术后护理注意观察询问患者伤口出血和疼痛情况,给予相应的止疼药物和止血药物进行镇痛止血。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排气时间等。临床治疗效果判断指标:显效:病人症状完全好转,疼痛消失,检查结果为阴性;有效:病人症状基本好转,疼痛明显消失,检查结果相关指标明显好转,部分显示阴性;无效:病人症状没有好转,疼痛没有消失,检查结果显示阳性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8.00%)比较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对比[n(%)]

2.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出现切口感染、黄疸、胆绞痛等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14.00%),比较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