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暑假读书随笔 读《常青藤教育的经典法则》有感
常青藤原则对课堂提问的启示
常青藤原则对课堂提问的启示【摘要】常青藤代表着美国的精英教育,在常青藤盟校里永远没有单向的灌输,只有充分的交流、讨论、辩难,他们推崇的是苏格拉底式的街头讲学模式。
【关键词】常青藤原则;平等;启示【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49-01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一本名为《一岁就上常青藤》的书,作者薛涌他主张,常青藤教育应该从孩子一岁开始。
这本书就是他们教育女儿的心血、心得之作。
这种理想究竟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人的自我完善或自我实现,即塑造一个全面的人。
常青藤的原则”挑战了僵化的教育,使孩子的思想更开放。
老师或家长对待孩子,要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对事物进行讨论,让孩子理解事物而不是刻板的学习知识,教育孩子要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让她理解他应该怎样做。
1 常青藤原则和特点“常青藤”或“常青藤盟校”不是一所学校,而是涵盖了像哈佛、耶鲁、等8所国际一流著名大学,它强调教育的对话性和互动性,要求父母或老师尽可能把自己摆在和孩子或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能力;帮助他们吸收知识,让他们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是世界精英的摇篮。
常青藤的教育目标,绝不仅仅只是研究导向,更是成功导向。
这种成功,不仅仅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有权有势的世俗成功,更是人本身的成功。
常青藤的理想是培养一个品格健全的人;一个能让自己幸福也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
这便是一种长青藤素质,这种“长青藤素质”越早培养越好,幼儿阶段最为适宜。
常青藤模式强调教育的互动性,要求父母和老师尽量和孩子取齐,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传授知识,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能力,让他们在互动、讨论的框架中,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在美国,越是有教养的家长,越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淡化自己的权威性,增强和孩子的对话性。
有位中国人曾观察到:这些美国家长和自己的孩子说话时,经常蹲下来,把自己的脸降到和孩子的脸同一个高度。
《常青藤教育的99个成功法则》读后感
《常青藤教育的99个成功法则》读后感《常青藤教育的99个成功法则》内容简介:“常青藤”只是一个代名词,代表美国上层社会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
我们将《常青藤教育的99个成功法则》奉献给家长,与家长共同探讨美国成功人士的及教育环境,希望广大的家长能够从《常青藤教育的99个成功法则》中找到引领孩子朝向成功的策略。
当孩子具备了真正真正的常表藤素养,无论将来他遇到什么样的麻烦和携手,他都能从容面对,继续前行。
无需走出国门,您也可以了解到美国精英教育的法则,让孩子在成长青年才俊之路上与世界精英同步。
常青藤教育的99个成功法则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常青藤或常青藤指的是美国东北部最著名的8所大学: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康奈尔、布朗、达特茅斯和伯克利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这8所大学,除了普渡大学建于1865年以外,全都是在十七八世纪构建,属于美国历史最悠久也是最为精英的大学。
在习惯上,人们把精英教育称为常青藤教育。
19世纪末,一些学科专业的大学崛起,如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等,但是,在人们的习惯之下,还是把常青藤教育作为精英教育的另一个代名词,虽然它的范畴远远超越了这8所大学,而成为了全世界精英教育在世界上的典范。
多年以来,在美国的学术界渐渐形成了一种学术标准,对真理的认真探索以及道德水准的至今仍然是这一标准的核心,而这一标准的源.头,正是引自哈佛大学。
哈佛的创办者是一批从英格兰远道而来的清教徒,在他们的思想中,折射和衍生出一种求实求实正直的做人态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哈佛人,教导他们萨温齐依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哈佛大学第19任校长昆西更曾着重指出:“理工学院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追求真理,而不是一下追随任何派别、时代或局部的利益。
”常青藤教育的99个轻而易举法则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拿起这本书,掌握常青藤教育是如何洞悉与孩子沟通、如何开发计划孩子的潜能、如何引导孩子的情操积极进取心、如何让孩子的品格和人格得以自我完善……如此便会拿起通向成功教育的镰形。
常青藤反思型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常青藤反思型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常青藤反思型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在教育领域,常青藤大学代表了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方法。
然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平凡的学校中工作,很难接触到这样的顶级资源和培训机会。
因此,当我有机会参加常青藤反思型教师培训时,我深感荣幸和激动。
接下来,我将从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效果等方面,总结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培训的内容非常丰富和有针对性。
常青藤大学的教育研究中心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内容。
在培训期间,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比如,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如何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等。
这些内容对我日后的教学实践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帮助。
其次,培训采用了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与传统的教师培训不同,常青藤反思型教师培训强调学员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在培训中,我们不仅接受传统的讲座和培训课程,还进行了大量的案例研讨、小组讨论和反思实践,让我们在主动参与中进行教育思考和经验交流。
培训教师也非常注重与学员的互动和沟通,通过适时的提问和引导,激发我们的思考和讨论。
这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培训的效果,还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再次,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和影响。
常青藤反思型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我参加培训后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发现自己的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首先,我学会了更好地设计和组织课堂,通过多种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其次,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提问和引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最重要的是,我开始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节奏,采取更合理的评价方式,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培训过程中,我还结识了许多来自其他学校和地区的教师同行。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互动,我听取了不同学校和教育方向的理念和做法,收获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岁就上常青藤读后感
一岁就上常青藤读后感一开始看到这个书名,我就觉得特别新奇。
“一岁就上常青藤”,这怎么可能呢?心里就像被猫挠了一样,特别好奇书里到底讲了啥。
看进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真的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它讲的那些教育理念啊,和我以前接触到的有很大不同。
我原以为教育就是按部就班地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考试拿分数。
但这本书里提到的教育,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像思考能力、社交能力啥的。
书里有好多例子,虽然有些我也不是完全能理解得透。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家庭的教育环境也不一样。
但我觉得其中有一点特别打动我,就是它强调要尊重孩子的个性。
我们生活中啊,经常看到家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就像个小木偶似的被大人摆弄。
可这本书告诉我,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大人得去尊重,得去引导,而不是打压。
我就在想啊,要是我小时候能被这样教育,我现在会不会变得更优秀呢?我也不知道,哈哈。
但是我觉得这种教育理念真的值得我们去思考。
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大家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可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起跑线”呢?这本书就给了我一个答案,那就是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还有啊,书里提到的关于常青藤教育的一些模式,让我大开眼界。
感觉那里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知识,更是为了让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思想的人。
这一点我特别佩服。
读完这本书,我就像被敲了一下脑袋,突然意识到教育原来有这么多的可能性。
我觉得家长们真的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你要是还没看过,我强烈推荐你去看看!说不定你也会像我一样,对教育有新的认识呢!真的,这本书真的很值得一看!。
常青藤幼儿园教育读后感
常青藤幼儿园教育读后感《常青藤幼儿园教育读后感篇一》读了常青藤幼儿园教育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后,我真是感触颇多啊。
常青藤幼儿园教育,在我看来就像一场奇妙的魔法之旅。
你想啊,幼儿园对于小朋友来说,那就是个小小的世界。
我就记得我小时候上的幼儿园,那简直是“小混沌”模式。
老师就只管看着我们别乱跑,磕着碰着。
可常青藤幼儿园教育完全不是这样。
它就像是精心设计的一个花园,每个小朋友都是独特的花朵。
他们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这可太牛了。
我就在想,这在实际操作中得多难啊?也许就像要同时安抚一群调皮的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还都有自己的小脾气。
但人家常青藤幼儿园就能做到。
我看到里面说的课程设置,那叫一个丰富多彩。
什么艺术创作啦,科学小实验啦,就像一桌满汉全席,各种“菜肴”都有。
不像我们小时候,无非就是画画、唱歌,还都是千篇一律的那种。
我有个小侄子,在一家普通幼儿园,有次他回来给我看他画的画,我就感觉像是被老师规定好了模板,所有小朋友画的房子都是一个样,就像复印机印出来的。
这要是在常青藤幼儿园,那房子可能就有各种形状,有的像飞船,有的像大树,天马行空的。
还有啊,常青藤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索能力。
这让我想到我自己,我小时候总是被大人管着,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
在常青藤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就像小小的探险家,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这就好比给了孩子一把神奇的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
不过呢,我也有点小疑问。
这种教育方式会不会太放纵孩子了呢?我是说,毕竟孩子还小,有时候他们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就像一群小羊羔,要是没有一定的约束,会不会跑丢呢?但是呢,人家常青藤幼儿园肯定也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
总的来说,常青藤幼儿园教育真的是给传统幼儿园教育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它让我看到了幼儿园教育还有这么多的可能性。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如果能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那可真是太幸福了,就像小树苗在肥沃的土壤里,想不茁壮成长都难啊。
一岁就上常青藤读书笔记
一岁就上常青藤读书笔记一觉醒来,眼前竟是常青藤的校园。
我不禁惊呆了,这竟然是一所世界上最顶尖的大学,常青藤!我简直是捧上天了,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好的机会?四周的环境美丽而宜人,教学楼错落有致,树木葱茏,充满了学术气息。
我心潮澎湃地往前走,仿佛手握未来的钥匙。
过去的一年里,我经历了太多的变化,太多的挑战。
从刚开始学走路,到能说几个词,再到能识别一些图案、数字,生活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片新的天地。
然而,最令人吃惊的是,我居然在这么小的时候就被选拔进入常青藤大学了。
有时候我也觉得这一切像是梦幻一样,但是当我看到那些和我同龄的小伙伴们都是一脸认真地学习时,我意识到这是真实的。
我身处在这样一个严肃而求知的氛围中,我不能辜负这个机会。
虽然我只有一岁,但我已经开始了我的学习之旅。
我的课表上满满当当,包括了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各种学科。
我也和其他同学一样,每天都要去上课、完成作业、参加考试。
虽然看似很繁重,但我从不觉得它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在语言课上,我开始学习拼音,学会了最基本的音节和字母,现在我已经能够读一些简单的中文故事了。
数学课上,老师教我们如何认识各种数字和形状,还教我们简单的加法和减法。
科学课上,我了解了世界上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还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实验。
而在艺术课上,老师鼓励我们发挥想象力,用手工制作各种作品。
除了课堂学习,我还有许多其他的活动。
学校每周会固定组织户外游戏,我可以在校园里和同学们一起奔跑、跳跃,感受自然的美妙。
学校还会定期组织一些社区服务活动,我也参加了其中一些,帮助起小区的老人们。
这让我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在常青藤的一岁读书生活中,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能力,提高自我。
学习让我变得更加独立、自信,让我能够理解和应对不同的挑战。
我也明白了努力和毅力的重要性,每一次努力都会带来更好的成绩,每一次挫折都是前进的动力。
我的一岁就上常青藤读书生涯虽然只是刚刚开始,但我已经被这个优秀的环境所深深吸引。
老师暑假读书随笔读常青藤教育的经典法则有感
老师暑假读书随笔读《常青藤教育的经典法则》有感这个暑假,利用了空余的时间我读了《常青藤教育的经典法则》一书,让我感受到了代表美国上层社会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
拿起这本书,掌握常青藤教育是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开发孩子的潜能、如何引导孩子的积极进取心、如何让孩子的品格和人格得以自我完善,如此便会拿起通向成功教育的金钥匙。
在美国,“常青藤”一般指高等院校,“常青藤联盟”指美国东北部八所久负盛名的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这八所大学,它们历史悠久,治学严谨,是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
进入这所学校是多少人一生的梦想,许多家长也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常青藤。
但是真正能进入这些学校学习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要努力做到的是让自己能具备一种“常青藤素质”,同时作为一名担负起教育未来重任的教师来说,我们应该使用常青藤的教育准则,用最精英的教育思维来培养我们的学生。
在本书中提到了进入这八所大学的学生不仅学校成绩好,而且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过硬,这是什么原因呢?常青藤所看重的教育并不只是局限于狭隘的知识教育,选择或者塑造什么样的人,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常青藤教育的经典法则》一书中介绍的内容,很多都是关于家庭教育的。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父母更接近这个崇高的角色。
我觉得家教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这些细节上的影响,会形成孩子日后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方法。
法则45中讲到把家庭教育变成最高级的小班授课,我觉得在家庭教育中,当家长独自面对孩子时,正是“小班授课”的绝佳时机。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然后通过一些方法使得家庭教育变成小班授课。
其实与孩子交流也是需要艺术的,我在平时与家长的接触中发现有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和孩子交流。
该书教了我们一些招式,第一,主动交流。
读《教育的四大原则》有感
读《教育的四大原则》有感作者:张娜娜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9年第03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由黄金屋。
”读书确实使人安静,但从书中能悟出道理来更是一种难得的事情。
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古代“夫子”职责的一个概括,但是对新一代的教师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如何才能做好一名教师,这是我们与时俱进、共创和谐的一代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读了《教育的四大原则》,感受颇深,做一名教师很容易,做一名好的教师很难。
首先,一名好的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的,自主的成长空间。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把庭院交给他的朋友留守。
院子破土而出的草芽,朋友从不去拔。
初春时,草芽健康成长,朋友发觉它像野兰。
到了夏天,那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缕缕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那些兰花一样,只不过它是蜡黄的,不像野兰,野兰是紫色或褐色的。
朋友带着一朵花和几条叶子,向研究植物的伙伴求证,得知:这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这种腊兰一棵至少价值万余元。
其实这棵腊兰每年春天都要破土而出,这个人以为不过是一株普通的野草而已,每年春天它的芽尖刚出土就被他拔掉了。
是的,给每一棵草以开花的时间,给每一个人以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
这不正是我们教师所提倡的: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吗?记得有一次,我们正要学习《乌塔》这篇课文,刚上课突然要召开班主任会议,于是匆匆向学生交代了一下,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
开会时很担心,因为我们班的学生比较活跃,就怕他们不认真学习出乱子。
散会后急匆匆跑回教室,学生们正在热烈的交流,全然不知我的到来,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学生们讨论的结果,竟然非常的正确全面,而且谈到中国孩子的时候,好多学生都羞愧的低下了头,就连我们班捣蛋的宋坤宇都表示,再也不做家里的小皇帝了,要学会自立独立。
一岁就上常青藤读后感
一岁就上常青藤读后感刚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就被吸引住了。
“一岁就上常青藤”,这是个多么新奇的概念啊!我当时就在想,这怎么可能呢?常青藤盟校那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一岁的小娃娃能跟这有啥关系?带着这种强烈的好奇心,我就一头扎进了这本书里。
书里讲了很多关于教育理念的东西。
它不像有些教育类书籍,一上来就给你讲大道理,什么教育的本质啊,教育的目的啊,读得人云里雾里的。
这本书呢,它是通过一些很实际的例子,像是作者自己的育儿经历啥的,来阐述这些理念的。
这就让我觉得特别亲切,就好像是邻居在跟你唠家常,顺便把教育孩子的那些事儿就给你说明白了。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点是,书里强调的那种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理念。
现在很多家长啊,包括我自己有时候都会忍不住,啥事儿都想给孩子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可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就觉得,这样可能真的不太对。
孩子就像一颗小种子,你要是老把它放在温室里,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摆弄它,它可能就没办法茁壮成长了。
就像书里说的,要让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
这真的让我好好反思了一下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
不过呢,我也觉得这本书有些地方可能有点理想化。
毕竟,不是每个家庭都有那样的条件去实践这些理念的。
而且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像在我们这儿,升学压力那么大,要完全按照书里说的做,可能还真有点难。
但是这并不影响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啊。
我读完这本书后,就一直在想,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是不是应该多一些像这样的思考呢?多从孩子本身出发,而不是只盯着成绩啊、升学啊这些东西。
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吧。
你要是还没看这本书呢,我真的推荐你去看看!说不定你也会像我一样,有很多新的感悟呢!。
常青藤原则对幼儿教师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启示
常青藤原则对幼儿教师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启示提问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师幼互动中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是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基本控制手段。
一个成功的教育活动,往往离不开精心设计、有效组织的提问。
评价提问有效性的标准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1]。
当前,幼儿园教师提问存在着准备不充分、随意性较大,提问问题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或低于或高于),将幼儿发展的平台变为教师“表演”的舞台;封闭性问题比例过大,使幼儿盲目跟从,不利于促发思考和提升发展;提问后急于或忙于寻找“正确”答案,简单笼统草率评价,只重视活动进程与结果而忽视了幼儿的学习过程与状态等,导致教师提问低效或无效,其原因主要源于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问有效策略等掌握的不够全面和深刻,缺乏整体的设计和规划。
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除熟悉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与技巧,提升提问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一、提问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问亦是如此。
在提问前教师必须对提问精心设计、充分准备。
提问的准备一般包括备理念、备幼儿、备环节、备目的、备教法、备评价、备语言。
“备理念”是指吃透幼儿教育的科学理念,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理念、核心价值、教育原则等。
“备幼儿”是指把握幼儿真实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发展规律等,突出幼儿的主体性。
“备环节、备目的”是指设计活动环节时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提问的功能与指向来设计问题。
“备教法”是指对提问策略与技巧的准备。
“备评价”是指提问后根据幼儿的回答所准备的回馈(态度、内容等)。
“备语言”是指教师提问表达时要使用符合幼儿语言和概念水平的词汇、句子等。
准备在于吃透。
目前很多教师教学中没有做好活动前的充分准备,即使做了也是在“背教案”。
如,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提问时不停地问、追问,目的不是为了启发幼儿,而是为了答出她教案中或是她心中的那个答案。
初中常青藤教研感悟(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初中常青藤”教研活动。
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教研活动的感悟。
一、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初中常青藤”教研活动是一个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平台。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教研活动的重要性。
1.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研活动让我们教师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反思的机会,有助于我们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实现专业成长。
3. 增强教师团队凝聚力。
教研活动让我们教师团结协作,共同面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有助于增强教师团队凝聚力。
二、教研活动的收获1. 深入了解教材。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剖析,明确了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结构、教学目标等,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教研活动让我们了解了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3.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找出了问题的根源,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借鉴。
4. 增强课堂管理能力。
教研活动让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管理能力。
5. 丰富教育教学经验。
教研活动让我们分享了彼此的教育教学经验,借鉴了优秀教师的做法,有助于我们丰富教育教学经验。
三、对教育教学的思考1. 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 教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常青藤原则对幼儿教师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启示
常青藤原则对幼儿教师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启示常青藤原则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教学方法论,其核心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问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激发兴趣和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将从常青藤原则的角度,探讨幼儿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
常青藤原则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幼儿教师在提问时要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思维活动。
例如,在教授幼儿英语单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幼儿提问“你在家中有没有玩具?”“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玩具?”等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比较等思维活动。
常青藤原则还提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在教授数学加法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又给了他2个苹果,他现在有几个苹果?”这样的问题帮助幼儿思考并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激发幼儿的思维和创造力。
在幼儿教育中,语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幼儿教师应该注重提问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
首先,提问要简洁明了,语言要简单易懂,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其次,教师要注意提问的形式多样性,既可以是开放式问题,也可以是封闭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创造力,如“你认为为什么天会下雨?”而封闭式问题有助于检验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苹果是哪种水果?”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引导式问题,帮助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可以培养幼儿的思考和推理能力。
此外,常青藤原则还强调了启发性提问的重要性。
启发性提问是指通过问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引导幼儿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绘画时,教师可以试探性地问“你觉得这幅画里有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和思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024年教育著作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教育著作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著作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教育著作,我能够获取到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深入了解教育理论,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和专业水平。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读过许多教育著作,其中一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其中几本著作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教育的艺术》。
这本著作由美国作家艾姆宁·纽曼所写,他通过对教育艺术的深入探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艺术。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
我开始更加注重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和个性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同时,我也更加注重建立和学生之间的互信关系,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和成长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主动性。
其次是《学习的艺术》。
这本著作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詹姆斯·肯普呈现,他在书中探讨了学习过程的本质和有效学习的技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接受和记忆知识,而是一个主动的、参与的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维技巧。
例如,我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我也教导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组织学习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自主性。
这些改进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还有一本著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教育与社会变革》。
这本书由英国教育学家迈克尔·阿普尔伯姆所写,他在书中探讨了教育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还需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应该关注社会变革的趋势和需求,调整和改进教育内容和方式。
例如,在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时,我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常青藤教育的经典法则读后感
常青藤教育的经典法则读后感-读后感大全暑假期间,有幸拜读了《常青藤教育的经典法则》,这本书是由金哲思编著的。
前言部分解释了常青藤的本义以及引申义。
在美国,“常青藤”一般指高等院校,“常青藤联盟”指美国东北部8所久负盛名的大学,即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达特茅斯太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
这些大学历史悠久,治学严谨,是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
正因为如此,常青藤联盟又时常作为顶尖名校的代名词:习惯上,人们将精英教育称为“常青藤教育”。
“常青藤教育法则”,是从常青藤盟校的教育中总结出来的。
常青藤法则,强调教育的对话性和互动性,要求父母尽可能把自己摆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通过讨论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品格和社会能力;帮助他们吸收知识,让他们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在这种理念培养下,即使你的孩子将来不能走进常青藤,然而,只要具备了这些素质,无论置身何地,都一样能够做出非凡的成就。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父母更接近这个崇高的角色。
美国教育家泰曼·约翰逊说:“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可以说,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人生的宽度。
序言三讲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家庭,奥巴马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在于他的亲人们都在努力为他创造一个更乐观、更幸福的成长环境。
奥巴马的家庭就是一个常青藤环境的范本,从他的家庭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常青藤环境的精髓——家长注重身教言传,更看重孩子自身的学习力和思考力。
书中一共讲了八十一条法则,从孩子和父母两个角度出发,来阐述常青藤教育法则,每一条法则都是由“常青藤家训”和“教育新思维”两部分内容组成,这些内容对我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也很有启发性。
书中部分观点,我也很有认同感:1.放下架子,尊重孩子。
和孩子平等交流,也不要介意孩子顶嘴,心平气和讲道理,而非命令孩子行事。
(教师提升)暑期教师教育书籍读后心得(10篇)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约翰.洛克《教育漫话》读后感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说话。
”读《教育漫话》之后才对这句话有深刻认识。
读了这本书,就像聆听了一次智者的教诲。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像拉家常一样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
洛克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
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
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漠视。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洛克在书中提到的观点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
(教师提升)暑假教师教育书籍读后心得(10篇)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什么是教育读后感刚开始看雅思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时,我感觉这本书的理论非常艰深难懂,一点都看不懂,可能也与我平时很少看教育理论方面的书有关。
但是慢慢地读下去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也慢慢地从这本书中感受到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等。
虽然这本书害死有很多地方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它引起了我的思考。
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是非物欲诱惑下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书中谈到“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传授、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原初派生出来的和平庸的知识。
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不奢望每个人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
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实践和不断尝试。
”“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
简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认识和认识的堆积。
”“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作用,而其他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的作用。
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最终会将学生引向对有用性世俗的追求。
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
”我非常赞同他的这些观点,细想我们从小到大所学的知识,有多少还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简直是太少了!高考前我们会背诗,记得各个朝代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记得元素周期表,记得数学公式,记得各个省份的简称,但现在呢,我可以说我已经忘了高中的大部分知识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我们一直只是在强迫写学习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不明白学习它的真正意义,很多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我们的灵魂没有被唤醒,我们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想象力都被强迫性的教育磨灭了。
【感悟】暑假教师教育书籍读后心得(10篇)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什么是教育》读后感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却有其独有的复杂性。
古今中外多少大教育家都研究探讨这个问题。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在其著作《什么是教育》中,表达了自己对教育这一命题的看法。
我是第一次知道这本书,但书中提到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杜威等教育家都不使人陌生。
下面我将浅谈一些我看完这本书的想法。
书中提到教育有三种基本类型,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和苏格拉底式教育。
第一种仅限于“传授”知识,照本宣科。
第二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教师有依赖性。
第三种则是师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双方均可自由思索,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潜在性。
这三种教育方式都有其一定的特点,但是苏格拉底的“催产术”教育能够从学生内部去激发,而不是从外部去灌输。
可以促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并激励他们思考。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育目标需要完成,而“苏格拉底式”教育原则需要时间去启发,不能急于求成,所以对那些已经被认可的定式没必要以这种方式来教导学生,不同的教学方式应该应用于不同的知识。
书中也有提到关于计划的探讨,极少有人能像马克思那样把握了历史发展过程的全部知识来提出全盘计划。
我们被教育着无论何时都要做好计划,这样做事才会有条不紊。
但往往我们会被错误意识导向,或者把不可知的一切拉入到我们的计划当中去,这就变成了一种幻想。
那些错误计划或者所谓的全盘计划会侵吞属于人的自由。
雅思贝尔斯并不否认计划的重要,只是计划应该基于那些真正并且可计划之事上。
雅思贝尔斯提出:教育不能独立,它服务于精神生活的传承,教育具有整体性,依靠全体。
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这和蔡元培提出的教育独立思想看起来有些对立,但是处于不同的时代和历史文化背景,就需要针对性的方案,所以也不能盲目批判某一个人的思想。
蔡元培所处的时代军阀混战,教育经费被挪用并且得不到保证,迫不得已提出教育独立思想。
历史上存在过贵族学校等级学校,把教育作为某些阶层的权利,但教育属于人之为人,归属于所有人的事业。
常青藤反思谈论会步骤解析
常青藤反思谈论会步骤解析
在教育界有这样一段话: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必须是活水活源。
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潮流,才能装满孩子需要的那杯水。
秉持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原则,伊旗第五幼儿园教师在学习常青藤教育理念的同时,开展了一次“常青藤理念反思研讨活动”。
“温故而知新”,第一阶段的反思性教学理论讲学内容结束后,教师们的学习热情此起彼伏,在教研主任的牵头与李园长的总结梳理引领之下,教师们各自回顾了最近每天的学习内容,接着开始发表自己对于践行常青藤理念的理解与疑惑,讨论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并能结合实践表达自己的感悟、观点和质疑。
并以年级组为代表进行了问题汇总与解惑,相信教师们会在相互分享、学习反思中获得了新的认识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暑假读书随笔读《常青藤教育的经典
法则》有感
这个暑假,利用了空余的时间我读了《常青藤教育的经典法则》一书,让我感受到了代表美国上层社会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方式。
拿起这本书,掌握常青藤教育是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开发孩子的潜能、如何引导孩子的积极进取心、如何让孩子的品格和人格得以自我完善,如此便会拿起通向成功教育的金钥匙。
在美国,“常青藤”一般指高等院校,“常青藤联盟”指美国东北部八所久负盛名的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这八所大学,它们历史悠久,治学严谨,是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
进入这所学校是多少人一生的梦想,许多家长也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常青藤。
但是真正能进入这些学校学习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要努力做到的是让自己能具备一种“常青藤素质”,同时作为一名担负起教育未来重任的教师来说,我们应该使用常青藤的教育准则,用最精英的教育思维来培养我们的学生。
在本书中提到了进入这八所大学的学生不仅学校成绩好,而且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过硬,这是什么原因呢?常青藤所看重的教育并不只是局限于狭隘的知识教育,选择或者塑造什么样的人,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常青藤教育的经典法则》一书中介绍的内容,很多都是关于家庭教育的。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父母更接近这个崇高的角色。
我觉得家教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这些细节上的影响,会形成孩子日后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方法。
法则45中讲到把家庭教育变成最高级的小班授课,我觉得在家庭教育中,当家长独自面对孩子时,正是“小班授课”的绝佳时机。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然后通过一些方法使得家庭教育变成小班授课。
其实与孩子交流也是需要艺术的,我在平时与家长的接触中发现有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和孩子交流。
该书教了我们一些招式,第一,主动交流。
作为家长要主动找一点时间和孩子聊一聊学校里的情况,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比如做饭、逛街、打球、看电视等。
一边做事情一边交流。
第二,认真倾听。
家长老是抱怨孩子为什么总是不听自己的话。
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在有的时候会发布一些异议。
当孩子发表异议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学会倾听,让孩子把想法表达清楚,然后再针对他的观点和他进行交流。
第三,讨论问题。
遇到事情可以和孩子讨论,听听他的建议并达成协议。
比如家长不希望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就需要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能在玩电脑和学业上保持平衡,并达成协议。
通过这样的方法,问题和分歧就很容易解决了。
在倾听方面,作为教师更应该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这一点,采用了理解学生,主动交流,认真倾听,进行心灵感化。
努力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学会宽容学生,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表达,及时鼓励学
生的个性化感悟,使对话真正成为“点亮智慧火炬”的过程。
法则55提到给孩子正面夸奖以培养其自信。
自信心是孩子潜力的“放大镜”。
美国历史上的著名富豪范德比尔特曾经说过:“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自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
”如果一个孩子是成长在只有批评没有夸奖的环境中,就很难能得到自信。
相对来说,一个积极夸奖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孩子的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练习作业时,我都要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
“你说得真不错!”“你真会动脑筋!”“现在说不出来也没关系,坐下来想好了还可以说。
”“这一下你说得很有条理,而且非常具体,真了不起!”老师的热情话语就像涓涓细流顷刻间流入学生心间。
此时,学生在无拘无束地描述着、议论着,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夸奖,让孩子知道老师其实在注意他做的每一件事,在注意他说的每一句话,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很有好处。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真的需要我们做出批评,在不伤害他自信心的前提下,这样说比较好:用低声和孩子交谈,有的时候可以采用沉默的方式,旁敲侧击加以暗示,用推己及人的方式说教,只要问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想”,通过这样引导孩子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孩子也会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并促进他反省自己,主动承认错误。
自信的人总是可以赢得更多地关注和机会。
信心是一切事情顺利开展的保障,即使是在不顺利的情况下,信心也可以帮助我们挽回一半的局面。
有信心不一定就会成功,但是没有信心注定要失败。
可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或许在培养常青藤思想和素质这一路非常艰难,但当孩子具备了真正的常青藤素质,无论将来他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能从容面对,继续前行。
这本书让我们无需走出国门,也可以了解到美国精英教育的法则,让孩子在成长之路上与世界精英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