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精细化专题训练1-地理位置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地理特征类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地理特征类

高考综合题地理小专题答题模式 ----地理特征类【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目录引言------------------------------------------------------2地理位置特征------------------------------------------3气候特征------------------------------------------------8气温特征------------------------------------------------11降水特征------------------------------------------------15地形特征------------------------------------------------18地势特征------------------------------------------------21河流水文特征------------------------------------------24河流水系特征------------------------------------------28自然地理环境特征------------------------------------33等值线特征---------------------------------------------36地理点状分布图特征---------------------------------40地理面状分布图特征---------------------------------42地理统计图特征---------------------------------------45地理其它特征类题目---------------------------------50引言一、设问形式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影响气候因素

高考地理综合题小专题答题模式(答题模式+高考真题+强化训练):影响气候因素

影响气候因素
【答题模式】
(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2)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
(3)海陆位置
(4)地形
(5)洋流
(6)人类活动
【高考真题】
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12分)
甲地: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沿岸暖流经过,水汽较多,位于山脉迎风坡一侧。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

乙地: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较少,位于山脉背风坡。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较大。

【强化训练一】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11分)
热带沙漠气候(2分)。

地处低纬,太阳辐射强,气温高;(3分)夏季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或与海岸平行),气流干燥;(3分)沿岸有离岸洋流,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3分)
【强化训练二】下图为新西兰南、北二岛地形示意图。

结合图中信息,分析新西兰气候的形成原因。

地处中纬度地区,四周环海,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详细解读第一讲地理位置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详细解读第一讲地理位置

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的马普托跨海大桥连接 位置:地处非洲东南部,东临莫桑比克海
海湾南北两岸,成为这一南部非洲都市的崭新名 峡,与马达加斯加岛隔海相望。
片。图甲为莫桑比克地理位置图,图乙为马普托
大桥位置图。
答案:位于南半球 低纬热带,地处非洲 东南部,东临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 斯加岛隔海相望。
描述莫桑比克的地理位置特征。
3.读下图,完成要求。 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
答案:位置: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 大西洋(海陆位置);跨热带、亚热带、温带 三带(经纬度位置);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 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 西接安第斯山脉,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相对 位置)。 意义:纬度跨度大,地表热量迥异(气候), 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业);海岸线长, 利于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运输(交通);与多 国接壤,利于与邻国的交往与合作;成为南极 科学考察休整、给养补充的基地(地缘关系)。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马尔马拉”在希腊语中是大理 石的意思,沿岸地区自古就开采大理石、 花岗岩和石板等。海岸陡峭,平均深度 183米,最深处达1355米。沿岸城镇均 为兴旺的工农业中心,有些是旅游胜地。
解题技巧: 马尔马拉海的位置特点可以从海陆位
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描述。图中显示, 马尔马拉海位于地中海与黑海之间,是黑 海与地中海的海上唯一通道,交通位置和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马尔马拉海北侧为欧 洲,南侧为亚洲,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图中显示,马尔马拉海位于41°N、27°E 附近,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属亚热带地区, 马尔马拉海位于东半球。
课标解读:地理位置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某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 置作出简要评价。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

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1)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2)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气候→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制)(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2.地形特征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1)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XX、XX、XX地形为主;(2)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3)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4)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

【引伸题型】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3.等值线题目的五读法——秒杀选择题(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2016届高考可能会汇入新的等值线元素)(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

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

(3)读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4)读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高、凸低为低”往往成为考试比较青睐的东西(5)读延伸方向——通过等值线这个载体,来考查影响某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一种考法。

4.地方时的计算——找关键,取整估算,接近秒猜正确选项(1)第一步必须通过图文信息找到已知地方时)——这是解题的关键(2)第二步明确公式,看算东还是算西,用加还是用减,这个题目有点变化,特别注意带有航程类的题目,必须加上航行的时间,否则这个题目就会陷入陷阱,要素不全,答案出错。

【校本教材】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训练

【校本教材】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训练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训练(含高考真题和典型例题)【说明】根据最新高考地理大纲、近5年全国卷和各省高考地理真题、地理必修1~3、环境保护、区域地理等整理,包含高考所有考点和综合题各类题型;适合全国卷和各省自主命题使用;适合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最后阶段冲刺使用。

本文档包括十一个小专题,共88页,页面设置为A4纸,排版精美,可直接打印。

目录小专题一:气候要素专题一、气候特征的描述---------------------------------------------------------------------------------71、描述某种气候类型气候特征------------------------------------------------------------------72、描述某大区域气候特征------------------------------------------------------------------------7二、气温要素------------------------------------------------------------------------------------------81、气温特征的描述----------------------------------------------------------------------------------82、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83、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94、影响气温的因素----------------------------------------------------------------------------------9三、降水要素-----------------------------------------------------------------------------------------101、降水特征的描述---------------------------------------------------------------------------------102、影响降水的因素---------------------------------------------------------------------------------103、影响干旱的因素---------------------------------------------------------------------------------11四、风要素--------------------------------------------------------------------------------------------111、影响风向的因素---------------------------------------------------------------------------------112、影响风力的因素---------------------------------------------------------------------------------123、影响风能资源是否丰富的因素-------------------------------------------------------------124、开发风能的条件---------------------------------------------------------------------------------12五、气候成因的分析-------------------------------------------------------------------------------13小专题二:水体要素专题一、水循环--------------------------------------------------------------------------------------------141、影响蒸发的因素--------------------------------------------------14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143、影响下渗的因素--------------------------------------------------14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145、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15二、河流特征-----------------------------------------------------------------------------------------15(一)河流水文特征-------------------------------------------------------------------------------151、河流补给类型------------------------------------------------------------------------------------152、影响径流量大小的因素-----------------------------------------------------------------------163、径流量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64、影响含沙量大小的因素-----------------------------------------------------------------------175、凌汛的形成条件---------------------------------------------------------------------------------176、水能丰富的原因---------------------------------------------------------------------------------187、断流的原因及其对策--------------------------------------------------------------------------188、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19(二)河流水系特征--------------------------------------------------------------------------------201、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202、影响流域面积大小的因素---------------------------------------------------------------------213、地上河形成的原因-------------------------------------------------------------------------------214、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22(三)河流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治理----------------------------------------------------------221、河流的航运价值(通航能力评价)---------------------------------------------------------222、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233、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244、水电基地选择区位条件--------------------------------------------------------------------------245、河流的开发方向------------------------------------------------------------------------------------24小专题三:地形要素专题一、地形类型的判断-----------------------------------------------------------------------------------25二、描述某区域地形特征-----------------------------------------------------------------------------26三、描述某地形区地形特征--------------------------------------------------------------------------26四、描述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27五、地形成因----------------------------------------------------------------------------------------------271、年轻(或古老)地形成因的分析---------------------------------------------------------------272、背斜成山的原因;向斜成谷的原因------------------------------------------------------------283、背斜成谷的原因;向斜成山的原因------------------------------------------------------------284、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的成因----------------------------------------------------285、渭河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成因----------------------------------------------------286、运用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V”型河谷的形成-----------------------------------------297、运用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U”型河谷的形成-----------------------------------------298、河流中下游平原的成因---------------------------------------------------------------------------299、冲积扇-洪积扇其成因---------------------------------------------------------------------------2910、河漫滩平原的成因--------------------------------------------------------------------------------3011、三角洲的成因---------------------------------------------------------------------------------------3012、峡谷(如雅鲁藏布江峡谷、三峡等)的成因---------------------------------------------30小专题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的描述----------------------------------------------------------------------312、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323、山地垂直自然带形成(复杂程度)的原因---------------------------------------------------324、影响山地同类自然带海拔高低的因素----------------------------------------------------------335、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336、影响生物多少的因素---------------------------------------------------------------------------------33小专题五:人口与城市专题1、分析人口增长快慢原因的思路--------------------------------------------------------------------34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343、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344、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55、人口迁移的影响----------------------------------------------------------------------------------------366、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因素---------------------------------------------------------------------367、城市(或城市群)区位分析模式------------------------------------------------------------------37小专题六:农业专题1、农业类型的判断-----------------------------------------------------------------------------------------382、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383、描述农业生产特征--------------------------------------------------------------------------------------394、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395、气候对农业的影响--------------------------------------------------------------------------------------396、地形对农业的影响--------------------------------------------------------------------------------------407、农产品质量的判读--------------------------------------------------------------------------------------418、农作物生长习性的判读---------------------------------------------------------------------------429、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210、分析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意义-------------------------------------------------------------------4311、分析某一地区农业发展方向-------------------------------------------------------------------44小专题七:工业专题1、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442、工业的区位因素------------------------------------------------------------------------------------453、城市工业布局区位因素----------------------------------------------------------------------------464、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465、工业生产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466、工业集聚的意义---------------------------------------------------------------------------------------477、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工业城市(如鞍山、克拉玛依等)应如何发展------------488、产业转移的原因---------------------------------------------------------------------------------------489、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4910、产业转移的影响--------------------------------------------------------------------------------------49小专题八:交通专题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类型---------------------------------------------------------------------------492、五种交通运输的优缺点-------------------------------------------------------------------------------493、五种交通运输方式适宜运输的客、货特点-----------------------------------------------------504、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思维模式----------------------------------------------------------------------505、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区位因素-------------------------------------------------------------516、港口区位影响因素--------------------------------------------------------------------------------------527、航空港区位影响因素-----------------------------------------------------------------------------------53小专题九:生态环境建设专题1、描述地理位置特征的一般思路----------------------------------------------------------------------532、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在区际协作中的互补条件-----------------------------------------------543、如何分析一个地区(省)或者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区位条件-------------------------------544、区域经济发展方向--------------------------------------------------------------------------------------555、荒漠化的原因---------------------------------------------------------------------------------------------566、荒漠化的防治措施--------------------------------------------------------------------------------------567、区域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条件---------------------------------------------------------------578、区域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条件------------------------------------------------------------------579、资源(能源)状况(特征)-------------------------------------------------------------------------5710、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5811、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的选择----------------------------------------------------------------------581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5813、隧道的选址条件--------------------------------------------------------------------------------------58小专题十:环境保护专题一、环境污染-----------------------------------------------------------------------------------------------59 (一)水污染-----------------------------------------------------------------------------------------------591、水污染的类型------------------------------------------------------------------------------------------592、水污染的原因------------------------------------------------------------------------------------------593、水污染的危害------------------------------------------------------------------------------------------594、治理水污染的措施-----------------------------------------------------------------------------------59 (二)固体废弃物污染----------------------------------------------------------------------------------601、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原因-----------------------------------------------------------------------602、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613、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措施-----------------------------------------------------------------------61 (三)大气污染--------------------------------------------------------------------------------------------611、大气污染的类型---------------------------------------------------------------------------------------612、分析大气污染原因的一般思路--------------------------------------------------------------------613、分析大气污染危害的一般思路--------------------------------------------------------------------624、分析治理大气污染措施的一般思路--------------------------------------------------------------625、分析可吸入颗物污染原因的一般思路-----------------------------------------------------------626、分析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措施的一般思路--------------------------------------------------627、分析酸雨形成原因的一般思路----------------------------------------------------------------------638、分析治理酸雨措施的一般思路----------------------------------------------------------------------63 (四)环境污染治理的评价------------------------------------------------63 二、资源短缺---------------------------------------------------------------------------------------------------32(一)淡水资源-----------------------------------------------------------------------------------------------321、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322、淡水资源短缺的危害------------------------------------------------------------------------------------643、治理水资源短缺的措施---------------------------------------------------------------------------------64 (二)耕地日益减少-----------------------------------------------------------------------------------------641、耕地日益减少的原因------------------------------------------------------------------------------------652、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653、土地退化的现象-------------------------------------------------------------------------------------------664、防治土壤侵蚀的措施-------------------------------------------------------------------------------------66(三)矿产频临耗竭-------------------------------------------------------------------------------------661、矿产(化石燃料)频临耗竭的原因-------------------------------------------------------------662、应对矿产频临耗竭面临的措施--------------------------------------------------------------------663、矿产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环境问题--------------------------------------------------------------664、矿产合理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措施-----------------------------------------------------------------67三、生态破坏------------------------------------------------------------------------------------------------67 (一)森林及其保护--------------------------------------------------------------------------------------671、森林破坏的原因----------------------------------------------------------------------------------------672、森林的生态价值----------------------------------------------------------------------------------------673、森林破坏的后果----------------------------------------------------------------------------------------684、保护森林的措施----------------------------------------------------------------------------------------68 (二)草地退化及其防治--------------------------------------------------------------------------------691、草地的生态价值----------------------------------------------------------------------------------------692、草地退化的原因----------------------------------------------------------------------------------------693、草地退化的危害----------------------------------------------------------------------------------------694、保护草地的措施----------------------------------------------------------------------------------------69 (三)湿地干涸及其恢复--------------------------------------------------------------------------------691、湿地的类型----------------------------------------------------------------------------------------------692、湿地的生态价值----------------------------------------------------------------------------------------693、湿地减少的原因----------------------------------------------------------------------------------------704、湿地减少的危害----------------------------------------------------------------------------------------705、保护湿地的措施----------------------------------------------------------------------------------------70 (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70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702、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70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71小专题十一:其它专题1、描述某一条等值线的(走向、延伸方向)特点-----------------------------------------------722、描述多条等值线的分布特点-------------------------------------------------------------------------723、描述某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等值线图)---------------------------------------------------------734、描述某地理事物(点状分布图)的分布特点---------------------------------------------------735、描述某地理事物(面状分布图)的分布特点---------------------------------------------------746、描述某地理事物(统计图)的变化特点----------------------------------------------------------75 【参考答案】----------------------------------------------------------------------------------------------76~88小专题一:气候要素专题一、气候特征的描述1、描述某种气候类型气候特征【答题模式】(时间+气温+降水)(1)气温特征(3点)①年均温;②最高、最低月均温;③气温年较差。

高中地理:最全高考地理规范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最全高考地理规范答题模板
【答题建模】
涉及事物与问题
答题要素与思路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土壤
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牵一发而动全身
明确主导要素的变化
由这一个要素的变化分析其他要素的变化
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从地理位置入手,联系气候、地貌、植被、水文、土壤等要素特征,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答题建模】
思维方向
特征描述
水文特征
径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
水位高(低)
汛期
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夏季(或其他的季节)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
流速(水力)
流速大(小),水力资源丰富(不丰富)
水系特征
流向与长度
多大江大河(或河流短小)
流域面积
高中地理:最全高考地理规范答题模板
一、地形特征描述型问题答题模板
特征描述型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特点的描述,是高考中的常设题型。地形特征描述类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考生答题经常出现抓不住重点,失分较多的情况。
【答题建模】
地形特征要点
特征描述
交通区位条件类问题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分析某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二是对某地的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进行评价。这些问题考查的核心内容都是交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
【答题建模】
思考方向
相关用语
交通线区位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地区(山区沿等高线修建或沿河谷分布),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看是否占用耕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定位问题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定位问题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定位问题一、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毕下列问题。

南瓮河森林湿地地处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南麓,境内 20 多条河流汇入南瓮河,为嫩江的重要发源地。

地处数年冻土带,2 米下列是永冻层。

河谷中分布大面积的沼泽,形成独特的寒温带森林湿地景观。

调查发现,森林湿地正在快速地向沼泽化演变,森林萎缩、退化严重,林下沼泽或林间空地的沼泽不停向四周扩展,随着沼泽发展,出现树木枯梢、生长缓慢,矮小的“小老树”该区域森林火灾对沼泽化湿地生成有明显作用,原有沼泽边沿坡度平缓的山麓林地沼泽化严重;严重过火区冻土活动层厚度明显不不大于未火烧区;积雪消融时间普通为 4 月下旬-5 月上旬,与火烧前对比,灾后第 2 年 5 月重度火烧迹地融雪径流量明显减少。

(1)阐明冻土层与南瓮河森林湿地大面积沼泽形成的关系。

(2)分析灾后第 2 年5 月重度火烧迹地地表融雪径流量明显减少的因素。

(3)分析南瓮河湿地的森林向沼泽化演变的因素。

【解析】本题考察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考察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冻土削弱了下蚀,加重了侧蚀,下渗削弱,地表水多,故易形成沼泽。

据材料可知,该地为数年冻土,2 米下列是永冻层,河流难下列蚀,侧蚀强烈,河谷宽敞平坦;从图中能够看出,河网密布,河道弯曲,等高线稀疏,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容易泛滥;冻土广布,地表水难下列渗,水分大多滞留于地表,形成大面积的沼泽。

(2)重度火烧迹地缺少林木遮荫,太阳辐射増强,升温快,蒸发加刷,融雪时间提早,融雪期缩短;严重过火区冻土活动层厚度明显不不大于未火烧区,季节性冻土活动层加深,土壤蓄渗能力加大,积雪融水下渗增强;因此 5 月融雪径流量明显减少。

(3)森林火灾造成林地减少,树木蒸腾作用明削弱,水分截流能力下降,枯枝落叶层被大量烧毁,调蓄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山麓坡度平缓,地表水流动缓慢,地表水汇聚;冻土解冻层加深,蓄水能力増增强,土层过湿,加剧了地表积水;随着沼泽发展,出现树木枯梢、生长缓慢,矮小的“小老树”,森林不停退化,林下植物逐步被喜湿植物替代,森林最演化成沼泽。

通用版高考地理综合题 区域比较类 答题模板含练习题及答案.doc

通用版高考地理综合题 区域比较类 答题模板含练习题及答案.doc

【通用版】高考地理综合题区域比较类答题模板考查方式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域地理环境要素分布图或材料为命题切入点,考查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地理特征差异形成的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等。

二、设问形式常见设问形式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异同)”“分析…… 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

三、答题思路“三步比较”回答区域比较类试题1、细致审题确定比较对象审比较对象,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可避免跑题;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找原因;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回答,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注意设问的分值,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

2、确立比较的类型与思维模式(1)名词比较类:应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内容,针对内容进行分析比较。

女口:比较两地的气候特征,须知道比较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特点(2)区域特征比较类:应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有选择性地列举比较。

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

所以,区域的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的综合分析主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进行。

3、巧妙比较,简洁作答三项联系是答题的依据:A、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他们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B、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即能迅速理解题目设置的情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需要的知识点C、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学生实在想不起来所学教材知识点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答题往往也是有效的答题模板地理要素比较要素河流水系特征比较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形态;河网密度;河道深浅、弯曲、宽窄;洛差或峡谷分布河流水文特征比较流量、汛期、水位的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水能蕴藏量等地表坏境特征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土壤(其实是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气候特征气戻类型;气温(气温咼低、日较差、年较差大小)降水(降水总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小)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气温差异比较年均温大小、气温咼低、气温年较差、气温咼低的月份分配状况等区域特征比较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人口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快慢;人口老龄化程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咼低;速度快慢;城市化阶段(初级、加速、成熟阶段);城市化问题(逆城市化、虚假巴西、滞后印度孟加拉)农业发展条件与特点比较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技术、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等区位因素;经营方式和规模、商品率高低、机械化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等生产特点等值线特征等值线数值咼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状况专题练习[2016 •全国卷II, 36(1), 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细化专题1 地理位置
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且不稳定。

2007年该国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

虽然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但是粮食仍不能自给。

该国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

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图1-1为厄立特里亚位置及地形示意图。

图1-1
[答案] 位于热带,东濒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

➢针对性训练
1.据图简述乍得湖的地理位置特征。

(6分)
图1-2
2.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4分)
图1-3
3.南部苏丹于当地时间2011年7月9日0时宣布正式从苏丹分离,并成立南苏丹共和国,成为世界上最新的国家。

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

图1-4
(1)南苏丹首都朱巴位于纽约(41°N,74°W)的________方向。

(2)结合图中信息,描述南苏丹的地理位置特点。

(6分)
4.阅读关于新西兰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该国牧场辽阔,全国人均3.8公顷,目前有将近3/4的牧场以经营某一产品为主。

该国政府不仅重视天然草场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还特别重视发展人工草场,人工草场面积已超过天然草场几倍。

畜牧业是新西兰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畜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65%以上。

图1-5
简述新西兰的地理位置特征。

(6分)
5.阅读关于阿根廷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阿根廷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北热南冷,中部温和,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

阿根廷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潘帕斯草原是世界著名牧区,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

阿根廷交通运输发达,以首都为中心形成了放射状的交通网络。

图1-6
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

(6分)
6.(20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

下图为智利示意图。

图1-7
材料二 2013年11月17日,首届“智利水果节”在上海开幕。

智利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盛产优质葡萄、蓝莓和车厘子,是中国重要的高端水果供应国。

该国近年来农业生产走向多元化,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欧洲等北半球地区。

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

结合上图,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这一说法的原因。

(6分)
7.下面两幅图中图A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B是图A中②处气候要素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图1-8
描述①处岛屿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6分)
8.(23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瓜达尔基维尔河(R河)是西班牙南部主要河流,为西班牙的第三长河,全长657千米,是西班牙境内唯一可以通航的大河(现在的通航段只到塞维利亚)。

下图为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

图1-9
简述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6分)
9.(2013高考题天津卷)(8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10
根据图1-1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8分)
精细化专题1 地理位置
1.①位于北半球低纬度、热带地区;②地处非洲中北部内陆;③周边有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个国家。

2.①位于南美洲(西)北部,②赤道从北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区),
③西临太平洋
3.(1)东南
(2)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地处热带(低纬)地区,位于内陆(不临海),位于非洲东北部,陆上邻国较多。

[解析]:第(1)题,南苏丹首都朱巴大致位于(5°N,32°E),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其位于纽约的东南部。

第(2)题,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说明。

4. (1)新西兰位于南半球、西半球,南温带;属于大洋洲,是太平洋西南部的岛国;与澳大利亚隔海相望。

[解析]:第(1)题,从纬度位置、热量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说明新西兰的地理位置特征。

5.(1)位置: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西接安第斯山脉,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带;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

意义:纬度跨度大,地表热量差异大,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与多国接壤,利于与邻国的交往与合作;海岸线长,利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海洋运输;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成为南极科学考察休整和给养补充基地。

(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第(1)题,位置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三方面进行分析。

意义主要表现为:纬度影响气候,进一步影响农业;临海,利于运输和资源开发;邻国较多,利于边境贸易。

6.(1)东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北有狭长(阿塔卡玛)沙漠与邻国阻隔;西部和南部濒临广阔海洋;地处南美大陆西南边缘。

(每点2分,共6分)
7.(1)(4分)位于北印度洋航线中间,是中转位置,为过往轮船提供物资和休整服务;位于波斯湾与东亚(中国、日本)石油运输线上,战略位置重要;该岛距印度半岛距离近,与陆上联系比较便利。

(任答两点给4分)
8.(1)欧洲最南部(2分),非洲和欧洲的桥梁(2分),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交汇点(2分)。

9.(1)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位于非洲大陆南端,三面临海,成为海上交通要道(海运条件优越)。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

纬度位置能够决定热量的高低;海陆位置可以影响航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