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层结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PLC三层电梯实验报告

PLC三层电梯实验报告

PLC三层电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PLC三层电梯实验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PLC编程控制电梯的运行,在三层楼之间实现电梯的上下运行,并控制电梯门的打开和关闭。

2.实验器材-三层楼、电梯模型-PLC编程软件-电梯控制器3.实验原理-电梯模型:实验楼层采用三层楼的电梯模型,包括三个楼层BTN1、BTN2和BTN3,以及一个电梯C,门的状态通过XC、YO和Y1表示。

-编程控制: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电梯的控制逻辑编写,通过输入编写好的程序将控制信号传递给电梯控制器,实现电梯运行和门的开关。

4.实验步骤4.1复位PLC并初始化电梯状态,关闭所有电梯门,将三层按钮的状态初始化为低电平;4.2编写PLC程序:首先,定义电梯运行的逻辑条件,包括按钮被按下和电梯当前的位置。

其次,编写逻辑控制语句,根据按钮的状态和电梯的位置判断电梯的移动和门的开关。

最后,设置运行完成后的复位条件,回到初始状态;4.4调试程序:按下不同楼层的按钮,观察电梯的运行和门的打开关闭情况,检查程序是否按照预期的逻辑运行;4.5对实验进行总结分析。

5.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程序的编写和调试,实验得出以下结论:当任意一层楼的按钮被按下时,电梯会根据按钮的位置自动选择最近的一层进行移动,移动过程中电梯门会自动关闭,到达目的楼层后电梯门会自动打开。

同时,通过观察实验楼层的指示灯和电梯运动状态来判断程序是否按照预期运行。

实验结果表明,PLC可以通过编程控制电梯的运动和门的开关,实现了我们预期的功能。

6.实验结论本次实验使用PLC编程控制了三层楼之间电梯的运行和门的开关,实验结果表明PLC编程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能够满足电梯运行的基本要求。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PLC编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利用PLC进行控制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我认为PLC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有效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精度。

7.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编程逻辑的问题。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演示实验报告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演示实验报告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演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演示,探究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加深对植物结构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
1.麦苗或其他绿色开花植物
2.显微镜
3.玻璃切片
4.各种药水:如碘液、醋酸红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
1.取一片麦苗叶片放在玻璃切片上,加入一滴碘液,观察叶片在显微镜下的变化。

2.将另一片叶片放在玻璃切片上,加入一滴醋酸红溶液,观察叶片在显微镜下的变化。

3.用显微镜观察麦苗的叶绿体、叶毛、细胞壁等微观结构。

四、实验结果
1.在碘液作用下,叶片的淀粉颗粒会变成深蓝色,这说明叶片中含有淀粉。

2.在醋酸红溶液作用下,叶片中的细胞核会变成红色,这有助于观察细胞核的位置和结构。

3.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叶绿体的结构,叶毛的形态以及细胞壁的特点。

五、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演示,我们深入了解了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叶片中的淀粉颗粒是储存物质,而细胞核是细胞中的重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地方,叶毛和细胞壁则是维持细胞形态和保护细胞的结构。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演示,我们对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结构层次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实验的方式,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了植物结构,也更加珍惜和理解了植物的生命。

网络规划综合实验报告(3篇)

网络规划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企业、学校等组织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为了更好地满足网络应用需求,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网络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网络规划的基本方法,提高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规划的基本流程和原则;2.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设备选型、IP地址规划等网络规划方法;3. 学会使用网络规划工具,如Packet Tracer等;4. 提高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为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笔记本电脑、Packet Tracer、路由器、交换机等;2. 实验软件:Packet Tracer、网络规划工具等;3. 实验资料:网络规划与设计教材、网络设备手册等。

四、实验内容1. 实验任务:为某公司设计一个网络,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备选型、IP地址规划等;2. 实验步骤:(1)需求分析:了解公司规模、部门分布、网络应用需求等,确定网络规模和性能要求;(2)网络拓扑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3)设备选型:根据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4)IP地址规划:规划网络IP地址,包括公网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5)配置网络设备:在Packet Tracer中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网络连通;(6)测试网络性能:测试网络性能,如带宽、延迟、丢包率等;(7)总结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网络拓扑结构: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2. 设备选型:核心层采用路由器,汇聚层采用三层交换机,接入层采用二层交换机;3. IP地址规划:采用私有IP地址规划,公网IP地址通过NAT转换;4. 网络连通性:通过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网络连通;5. 网络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网络带宽、延迟、丢包率等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解剖下肢深层实验报告

解剖下肢深层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实验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姓名]实验目的:1. 理解下肢深层的解剖结构。

2. 掌握下肢深层主要血管、神经和肌肉的分布和走向。

3. 了解下肢深层结构的临床意义。

实验材料:1. 下肢尸体标本2. 解剖器械(手术刀、剪刀、镊子、探针等)3. 标本固定架4. 解剖图谱和参考资料实验步骤:一、皮肤与浅筋膜1. 将下肢尸体标本固定于标本固定架上,观察皮肤的颜色、厚度和纹理。

2. 用手术刀在皮肤上做纵形切口,向下剥离皮肤,暴露浅筋膜。

3. 观察浅筋膜的厚度、颜色和结构,注意其与深筋膜的联系。

二、深层结构1. 肌肉:- 观察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腓肠肌等主要肌肉的形态、起止点和走行方向。

- 切开肌肉,观察肌肉的内部结构,如肌纤维的排列、血管和神经的分布等。

2. 血管:- 观察股动脉、股静脉、腘动脉、腘静脉等主要血管的走行路径、分支和毗邻关系。

- 切开血管,观察血管壁的结构和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

3. 神经:- 观察坐骨神经、股神经、腓总神经等主要神经的走行路径、分支和毗邻关系。

- 切开神经,观察神经的外膜、束膜和神经纤维的结构。

三、临床应用1. 讨论下肢深层结构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如手术、诊断和治疗等。

2. 分析下肢深层结构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实验结果:1. 肌肉:- 股四头肌:起始于髂前上棘、股骨粗隆间线,止于胫骨粗隆。

- 股二头肌:起始于坐骨结节,止于胫骨粗隆。

- 半腱肌:起始于坐骨结节,止于胫骨粗隆。

- 半膜肌:起始于坐骨结节,止于胫骨粗隆。

- 腓肠肌:起始于股骨外侧髁,止于跟骨。

2. 血管:- 股动脉:起始于腹主动脉,止于腘动脉。

- 股静脉:起始于股动脉,止于髂外静脉。

- 腘动脉:起始于股动脉,止于胫后动脉。

- 腘静脉:起始于股静脉,止于髂外静脉。

3. 神经:- 坐骨神经:起始于骶丛,止于足底。

- 股神经:起始于腰丛,止于膝关节上方。

臀部局部解剖实验报告

臀部局部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臀部解剖结构,包括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肉、血管、神经等。

2. 熟悉臀部的层次结构,掌握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3. 培养观察和描述解剖结构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1. 人体解剖学图谱2. 前臂标本3. 实验显微镜4. 实验记录纸三、实验步骤1. 皮肤和浅筋膜观察- 观察皮肤的颜色、厚度和纹理。

- 观察浅筋膜的厚度和脂肪组织的分布。

- 注意皮肤与浅筋膜之间的连接。

2. 深筋膜和肌肉观察- 观察深筋膜的厚度和形态。

- 观察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的形态、位置和起止点。

- 观察梨状肌的形态、位置和起止点。

- 观察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的形态、位置和起止点。

3. 血管和神经观察- 观察臀上动脉、臀下动脉的形态、位置和走行。

- 观察臀上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的形态、位置和走行。

4. 层次结构观察- 观察臀部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如皮肤与浅筋膜、浅筋膜与深筋膜、肌肉与筋膜等。

四、实验结果1. 臀部皮肤较厚,具有丰富的皮脂腺和汗腺。

2. 臀部浅筋膜发达,有厚层脂肪组织,其后下部厚而致密,形成脂肪垫。

3. 臀部深层结构包括深筋膜、肌肉、血管、神经等。

4.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位于臀部深层,呈扇形分布。

5. 臀上动脉、臀下动脉走行于臀大肌和臀中肌之间。

6. 臀上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走行于臀大肌下方。

五、实验讨论1. 臀部肌肉在人体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行走、跑步、跳跃等。

2. 臀部血管和神经的分布与肌肉的分布密切相关。

3. 了解臀部的解剖结构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臀部疾病。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臀部局部解剖结构的观察,掌握了臀部的层次结构、肌肉、血管、神经等基本知识。

通过实验,提高了观察和描述解剖结构的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避免影响他人。

2. 观察时要仔细,注意各结构的形态、位置和走行。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归位,保持实验室整洁。

八、参考文献[1] 好大夫在线. 局部解剖--臀部[J]. 好大夫在线, 2009(6): 21.[2] 臀部、股后区、国窝的局部解剖课件.ppt. 文库网.[3] 动物局部解剖学后肢. 第一节臀部的解剖.[4] 局部解剖学(上肢)实验报告. 广中医.。

组织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组织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组织结构是企业运营的核心,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提高企业效率、促进企业成长。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某企业组织结构的分析,探讨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及特点;2. 分析某企业组织结构的优缺点;3. 提出改进企业组织结构的建议。

三、实验方法1. 资料收集:查阅相关文献、企业年报、新闻报道等资料,了解企业背景及组织结构;2. 案例分析:选取某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组织结构的现状;3. 比较分析:对比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为改进企业组织结构提供依据。

四、实验内容1. 企业背景及组织结构现状某企业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

企业组织结构如下:(1)高层领导: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2)中层管理:各部门经理、副经理;(3)基层员工:生产工人、销售员、研发人员等。

2. 组织结构优缺点分析(1)优点:①权责明确:企业组织结构层次分明,权责明确,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②分工合理:各部门职责清晰,分工合理,有利于发挥员工的专业优势;③沟通顺畅: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沟通渠道畅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决策执行。

(2)缺点:①决策效率低:高层领导权力过于集中,决策过程繁琐,影响决策效率;②部门间协作不足:各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协作意识不强;③创新能力不足:组织结构相对僵化,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挥。

3. 改进建议(1)优化高层领导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2)加强部门间协作:建立跨部门沟通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协作;(3)引入创新激励机制: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员工提出创新建议;(4)调整组织结构: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组织结构,提高组织灵活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对某企业组织结构的分析,发现其存在决策效率低、部门间协作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高层领导决策机制、加强部门间协作、引入创新激励机制和调整组织结构等改进建议。

植物内部构造实验报告(3篇)

植物内部构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掌握植物内部构造的观察方法。

3. 比较不同植物器官的结构差异。

二、实验原理植物内部构造是指植物器官的内部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细胞、组织、器官三个层次。

通过观察植物根、茎、叶的横切面和纵切面,可以了解其内部构造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1. 根:胡萝卜、土豆2. 茎:向日葵、玉米3. 叶:白菜、荷叶4. 实验器材:显微镜、解剖刀、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酒精灯、火柴、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根部观察(1)将胡萝卜和土豆分别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

(2)滴加适量的水,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根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等。

(4)记录观察结果。

2. 茎部观察(1)将向日葵和玉米的茎分别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

(2)滴加适量的水,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茎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等。

(4)记录观察结果。

3. 叶部观察(1)将白菜和荷叶分别切成薄片,置于载玻片上。

(2)滴加适量的水,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等。

(4)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部结构胡萝卜根和土豆根的内部结构基本相似,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束。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到保护作用;皮层细胞排列疏松,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维管束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

2. 茎部结构向日葵茎和玉米茎的内部结构基本相似,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束。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到保护作用;皮层细胞排列疏松,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维管束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

玉米茎具有发达的气腔,有利于呼吸作用。

3. 叶部结构白菜叶和荷叶的内部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白菜叶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叶肉细胞排列紧密,有利于光合作用;荷叶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叶肉细胞排列疏松,有利于水分蒸发和光合作用。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根、茎、叶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层次分析法实验报告

层次分析法实验报告

层次分析法实验报告层次分析法实验报告一、引言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L·塞蒂(Thomas L. Saaty)于1970年提出。

该方法通过对决策问题进行层次结构分解,建立判断矩阵,计算权重,最终得出决策结果。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验证该方法在决策问题中的应用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 掌握构建层次结构和判断矩阵的方法;3. 熟悉计算权重和一致性检验的过程;4. 验证层次分析法在决策问题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三、实验过程1. 确定决策问题:选择一个实际的决策问题,例如购买一台新电脑;2. 构建层次结构:将决策问题分解为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方案层,形成层次结构;3. 制作判断矩阵:对每个层次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根据重要性进行评分,构建判断矩阵;4. 计算权重:通过特征向量法计算每个层次的权重;5. 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判断判断矩阵是否合理;6. 决策结果:根据权重计算得出最终的决策结果。

四、实验结果在购买新电脑的决策问题中,我们构建了准则层、子准则层和方案层的层次结构。

准则层包括性能、价格和品牌三个元素;子准则层包括CPU、内存、硬盘、显卡和屏幕五个元素;方案层包括若干个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脑。

通过对每个层次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我们制作了判断矩阵。

以性能为例,我们对CPU、内存、硬盘、显卡和屏幕进行了两两比较,根据其重要性进行评分。

同样地,我们对价格和品牌也进行了两两比较,得到了相应的判断矩阵。

接下来,我们通过特征向量法计算了每个层次的权重。

将判断矩阵的列向量归一化后,求得特征向量,并计算了每个元素的权重。

通过一致性检验,我们发现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在合理范围内,说明判断矩阵的构建是可靠的。

最终,根据权重计算得出了最佳决策结果。

PSD位置传感器实验报告

PSD位置传感器实验报告

报告者:1004520233余敏 同组人:1004520235张昕煜1004520209谢清楠实验十 PSD 位置传感器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PSD 光电位置敏感器件的原理与应用二、基本原理:PSD 为一具有PIN 三层结构的平板半导体硅片。

其断面结构如图10—1所示,表面层P 为感光面,在其两边各有一信号输入电极,底层的公共电极是用与加反偏电压。

当光点入射到PSD 表面时,由于横向电势的存在,产生光生电流0I ,光生电流就流向两个输出电极,从而在两个输出电极上分别得到光电流1I 和2I ,显然210I I I +=。

而1I 和2I 的分流关系则取决于入射光点到两个输出电极间的等效电阻。

假设PSD 表面分流层的阻挡是均匀的,则PSD 可简化为图10—2所示的电位器模型,其中1R 、2R 为入射光点位置到两个输出电极间的等效电阻,显然1R 、2R 正比于光点到两个输出电极间的距离。

图10-1图10-2因为 )/()(//1221X L X L R R I I +-==210I I I +=所以可得 )2/(01L X L I I -=)2/(02L X L I I +=L I I I X )/(012-=当入射光恒定时,0I 恒定,则入射光点与PSD 中间零位点距离X与12I I -成线性关系,与入射光点强度无关。

通过适当的处理电路,就可以获得光点位置的输出信号。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PSD 传感器及位移装置、PSD 传感器实验模板、主机箱四 、实验步骤:1 观察PSD 结构,它有四只管脚,其中有一边为园弧状附近的管脚加反偏电压f V ,其对角线部位管脚为空脚(如图10—3)。

PSD接线中黑线接V端,其中两个为输f出端可随意接入。

图10—32按图10-4接线,将实验模块的V±和“⊥”插孔与主机箱中15的V±稳压电源和“⊥”分别相连,再将实验PSD传感器装15置中的半导体激光器的两个插孔与实验模板的激光电源的插孔相应连接。

人体局部解剖实验报告

人体局部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局部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局部解剖学的观察方法和技巧;3. 培养观察和分析解剖结构的能力;4. 巩固系统解剖学知识,为后续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解剖模型;2. 解剖刀、解剖镊等解剖工具;3. 实验记录表;4. 显微镜及配套切片。

五、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人体下肢局部解剖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1. 下肢表面解剖;2. 下肢浅层结构;3. 下肢深层结构;4. 下肢主要血管、神经和肌肉的解剖。

六、实验步骤1. 观察下肢表面解剖(1)观察下肢的骨性标志,如髂骨、股骨、胫骨、腓骨等;(2)观察下肢的肌性标志,如臀大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3)观察下肢的血管和神经,如股动脉、股静脉、坐骨神经等。

2. 解剖下肢浅层结构(1)沿大腿前侧切开皮肤,暴露浅筋膜;(2)分离浅筋膜,观察浅层血管、神经和淋巴管;(3)解剖股前区肌肉,如股四头肌、缝匠肌等。

3. 解剖下肢深层结构(1)沿大腿内侧切开皮肤,暴露深筋膜;(2)分离深筋膜,观察深层血管、神经和肌肉;(3)解剖股后区肌肉,如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

4. 观察下肢主要血管、神经和肌肉(1)观察股动脉、股静脉的走行和分支;(2)观察坐骨神经的走行和分支;(3)观察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肌肉的起止点和作用。

七、实验结果1. 观察到下肢的骨性标志,如髂骨、股骨、胫骨、腓骨等;2. 观察到下肢的肌性标志,如臀大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3. 观察到下肢的血管和神经,如股动脉、股静脉、坐骨神经等;4. 解剖出下肢浅层结构,如浅筋膜、浅层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5. 解剖出下肢深层结构,如深筋膜、深层血管、神经和肌肉等;6. 观察到下肢主要血管、神经和肌肉的走行、分支和作用。

八、实验讨论1. 下肢的表面解剖结构对临床诊断和手术具有重要意义;2. 下肢的浅层和深层结构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3. 了解下肢的血管、神经和肌肉的解剖结构,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三(上)班级年班实验课题造一张纸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器材透明杯子、水、筷子、棉布、放大镜。

实验步骤1、把一小块废纸撕碎,放在杯子里,用水浸泡直到能够捣碎。

2、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

3、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

(在棉布下面和毛巾上面添加报纸吸水效果更好)4、观察我们造的一张纸。

实验结论认识一纸是用细小纤维叠加压制而成的。

(正是这种结构方式,纸的纤维之间有许多工作空隙,所以,容易吸水,渗透水。

)实验报告单实验周次:班级年班实验课题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器材2个塑料杯、1片玻璃、2支筷子、2支试管、2根长木条、1个水槽、2支滴管、1张报纸片。

实验步骤(一)观察水和食用油1、用眼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颜色、透明度;2、用鼻子比较它们的气味;3、倾斜杯子比较它们的流动情况、在杯壁的残留度;4、用木条搅拌比较它们的流动速度;5、比较木条上两种液体下滴的状况。

结论:水没有颜色、食用油有颜色,水透明,食用油不透明。

水流动快,食用油流动慢。

水渗透性较弱,食用油渗透性强。

(二)液滴比较1、用试管将水的食用油分别滴到玻璃上(或蜡光纸);2、观察记录比较液滴形状;3、将两种液体滴在报纸上,观察。

实验结论一滴油比一滴水要瘪一些,因为它张力小一点。

水要圆一些,张力大一点。

而且是它们的大小不同;水的浸润速度和面积大小要超过油滴。

实验报告单实验周次:班级年班实验课题比较空气和水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吸管1根、2个透明塑料袋、1个水槽、2个玻璃杯。

实验步骤1、准备1杯水,1个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直接观察比较空气和水的特征。

2、在水槽里盛大半多的水,将吸管伸入槽底,向槽内吹气;3、在透明塑料袋装满空气,装袋口系紧,放入水中。

4、观察生活中风流动的现象实验结论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一种物质。

不同点: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水重,空气轻;水可以摸到,空气摸不到。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大作业实验报告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大作业实验报告

武汉轻工大学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大作业实验报告基于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姓名:时保粮班级:软工一班学号:1205110210指导老师:蒋丽华2015年5月20 日一.需求分析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方面,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地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收集基本数据、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的流程,为后面的设计打下基础。

本系统是针对高等院校的学生信息的后台管理,因此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和教师用户。

主要涉及学期信息、班级信息、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信息和用户信息等数据信息。

的运用可以轻松地使用近年流行的三层结构模式开发WEB站点或基于B/S结构的应用程序。

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是由 Web后台进行统一管理,所有业务逻辑都集中在Web应用程序中管理和制定,具有数据的录入和查询统计等功能,客户端的分布广泛,数据集中处理,因此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各种体系结构的优缺点,选择三层WEB模式进行开发实现。

二.系统设计1.系统概要设计、图 2-1 系统概要设计图2.子模块设计以学生信息管理模块为例:图 2-2 学生信息管理模块设计图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分为添加学生信息和查询信息两个界面,实现学生信息的添加和查询功能。

按照实际情况,只有查询出相应的学生信息才能对其进行修改和删除,故对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删除功能集成在查询学生信息界面里。

PS:其他子模块的功能实现与此类似3.三层架构的设计模式之三层WEB结构及其优点三层模式是在两层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一级。

这种模式在逻辑上将应用功能分为三层:客户显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

客户显示层是为客户提供应用服务的图形界面,有助于用户理解和高效的定位应用服务,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向用户的输出,但并不负责解释其含义(出于效率的考虑,它可能在向上传输用户输入前进行合法性验证),这一层通常用前端工具(VB,VC,ASP等)开发;业务逻辑层位于显示层和数据层之间,专门为实现企业的业务逻辑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层次,在这个层次封装了与系统关联的应用模型,并把用户表示层和数据库代码分开。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实验报告总结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实验报告总结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实验报告总结一、需求分析⒈本程序中,要求输入到表A,B中的元素是整形的,并且要按非递增顺序输入,否则系统会给出“出错信息”。

输出结果应该是一个不含有重复元素的非递增的表。

⒉本程序以用户和计算机的对话方式执行,即在计算机演示界面上显示“提示信息”后,由用户在键盘上输入相应的信息;相应的输入数据和运算结果显示在其后。

⒊程序执行的命令包括:(1)构造线性表A (2)构造线性表B (3)检验表A,B是否非递减有序(4)求表A与B的合并(5)删除表中值相同的多余元素(6)结束。

4.测试数据(1)A=123(2)A=9 5 0 -2B=1050-1-3-5 -10二、概要设计⒈为实现上述算法,需要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ADT Stack {数据对象:D={ai:|ai∈ElemSet,i=1…n,n≥0}数据关系:R1={<ai-1,ai>|ai-1,ai∈D,i=2,…n}基本操作:init(list *L)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线性表L。

InputList(List *L)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经存在操作结果:人工输入了一张表。

CheckList(List *L)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经存在操作结果:判断L是否非递增有序,若为否,则重新输入。

MergeList(List *La,List *Lb,List *Lc)初始条件:非递增线性表La,Lb已经存在操作结果:合并La,Lb得到Lc,Lc仍按非递增有序排列。

DeleteSame(List *L)初始条件:非递增线性表L已经存在操作结果:删除了L中值相同的元素。

PrintList(List L)初始条件:线性表L已经存在操作结果:打印出表L。

}ADT List2. 本程序有三个模块:⑴主程序模块void main(){初始化;do{接受命令;显示结果;}while(执行完毕)}⑵线性表单元模块:实现线性表抽象数据类型;⑶结点结构单元模块:定义线性表中的结点结构。

指纹识别系统-实验报告-

指纹识别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指纹识别系统》【实验名称】指纹识别系统【实验目的】 1.对指纹识别系统的图像预处理有一定的掌握;2.对后续操作只简单了解;3.通过功能模块实现指纹识别系统。

【实验内容】 1.系统需求分析;2.系统设计;3.系统实现。

【实验步骤】一、系统需求分析1、目的与背景在网络化时代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大量的认证密码,比如开机密码、邮箱密码、银行密码、论坛登录密码等;并配备了各种钥匙,如门钥匙,汽车钥匙,保险柜钥匙等。

这些都是传统的安全系统所采用的方式,随着社会发展,其安全性越来越弱。

而我们的生活随时都需要进行个人身份的确认和权限的认定,尤其是在信息社会,人们对于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事希望认证的方式简单快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把目光转向了生物识别技术,希望能借助人体的生理特征或行为来进行身份识别。

这样人们可以不用携带大串钥匙,不用费心去记各种密码。

另外,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例如指纹。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研究的生物特征包括脸、指纹、手掌纹、虹膜、视网膜、声音(语音)、体形。

而人类在追寻文档、交易及物品的安全保护的有效性与方便性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也就是最初始的方法,是采用大家早已熟悉的各种机械钥匙。

第二阶段是由机械钥匙发展到数字密钥如密码或条形码等。

第三阶段是利用人体所固有的生物特征(指纹识别)来辨识与验证身份。

生物识别(指纹识别)是当今数字化生活中最高级别的安全密钥系统。

对生物识别(指纹识别)技术来说,被广泛应用意味着它能在影响亿万人的日常生活的各个地方使用。

通过取代个人识别码和口令,生物识别(指纹识别)技术可以阻止非授权的"访问",可以防止盗用ATM、蜂窝电话、智能卡、桌面PC、工作站及其计算机网络;在通过电话、网络进行的金融交易时进行身份认证;在建筑物或工作场所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可以取代钥匙、证件、图章等。

生物识别(指纹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将开创个人身份鉴别的新时代!指纹识别二.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及系统架构本系统有两大功能:指纹登记和指纹比对。

Web实验报告系统实习报告范文

Web实验报告系统实习报告范文

Web实验报告系统实习报告范文1.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1.1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目前,各学校都很注重电子化、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学生和教师可以方便地访问校园网和互联网。

基于校园网的各种应用,包括信息发布、网络办公、选课排课等均已开展。

构建一个在线的教学系统,完成实际教学的相关环节,可以打破学生学习所受到的时间和空间的,形成式的教学,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进一步将电子化、信息化校园的建设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切实推动教学工作,为进行网络化、个性化教育打下基础。

本文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构建一个基于web的在线实验报告系统,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广泛应用。

每个学期,亭林中学的教学过程中都涉及到很多要求学生实际动手的课程,这样,学生就有很多的实验报告要撰写,报告完成之后的、老师批阅报告、对报告进行评分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以往没有实验报告管理系统的时候,这是一个很费时费力的过程,举例来说,学生不一定会遵守统一的报告命名规则,这样,教师在收集报告的时候就会浪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命名文档,而教师在批阅后,微软发布情人节安全补丁浏览网页动画或被恶意.netframewor。

需要手动打分,并作重复的填写工作等,这样,每个学期的课程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给信息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本系统的应用可以较好地改善以上的问题,完全支持网络办公,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流程。

基于以上的原因和需求,经过亭林中学的校领导层决策,决定开发本项目,以提高学校教学工作效率,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信息化建设基本分为四个阶段,学校也不例外。

四个阶段是:第一阶段应用认识阶段,从零开始了解信息化,属于学习阶cobol方面实习报告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段;第二阶段关键应用阶段,为了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采取的一些局部信息化应用;第三阶段扩展应用阶段,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步扩展已有应用,数据局部集中;第四阶段整合应用阶段:构建一个整合的信息网络,数据集中,以承载行政管理、电化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电子收费等不同需要。

皮肤生理结构实验报告

皮肤生理结构实验报告

皮肤生理结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皮肤的生理结构、组织与功能,并观察皮肤的不同层次结构。

实验原理: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由不同的层次结构组成,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表皮是皮肤最外层,主要起到保护和制造角质的作用。

真皮是皮肤的中间层,含有血管、神经和毛囊等结构,起到感觉和营养的作用。

皮下组织是皮肤的最底层,主要起到支撑和保温的作用。

实验材料:1. 人体皮肤切片标本2. 显微镜3. 盖玻片4. 显微镜载玻片5. 甘油实验步骤:1. 取一块人体皮肤切片标本,放置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2. 加入适量的甘油,将标本盖上盖玻片,确保标本完全被甘油覆盖。

3. 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中,调整镜片,使观察到的图像清晰。

4. 首先观察表皮层的结构,包括角质层、颗粒层、鳞状细胞层和基底层。

5. 接着观察真皮层的结构,包括血管、神经和毛囊等结构。

6. 最后观察皮下组织的结构,包括皮下脂肪组织、血管和胶原纤维等结构。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皮肤切片结构如下:1. 表皮层结构:角质层位于最外层,含有大量的死细胞角质化,形成坚硬的保护层。

颗粒层位于角质层下方,由一层层颗粒状细胞构成。

鳞状细胞层位于颗粒层下方,由多层密集排列的鳞状上皮细胞组成。

基底层位于鳞状细胞层下方,含有活跃的细胞,可以分裂并不断产生新的鳞状上皮细胞。

2. 真皮层结构:真皮层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血管、神经和毛囊等组织构成。

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赋予皮肤强度和弹性。

血管负责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到达皮肤组织。

神经负责感知刺激和传递信号。

毛囊含有毛发和皮脂腺,用于保护和滋润皮肤。

3. 皮下组织结构:皮下组织主要由皮下脂肪组织和血管组成。

皮下脂肪组织在寒冷环境下起到保温的作用,同时还是储存能量的主要场所。

血管为皮肤提供氧气和养分,并帮助调节体温。

实验结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由多个层次结构组成,每一层都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

表皮层起到保护和制造角质的作用,真皮层含有血管、神经和毛囊等结构,起到感觉和营养的作用,皮下组织则主要起到支撑和保温的作用。

三层电梯控制器实验报告

三层电梯控制器实验报告

三层电梯控制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三层电梯控制器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设计一个能够控制三层电梯的控制器。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掌握基本的电梯控制原理,并能够实现电梯的运行、停靠以及乘客上下楼的功能。

同时,通过设计和搭建电梯控制器系统,提升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1.电梯的基本原理电梯的运行基于电动机的驱动和控制,具体来说,电梯的上升和下降是由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控制的。

电动机的转向又由控制器控制,控制器通过感应电梯的位置和方向,向电动机发送控制信号,从而实现电梯的运行。

2.电梯控制器的设计电梯控制器是由多个组件组成的系统,包括控制面板、按钮、传感器以及控制器主板等。

控制器主板负责接收传感器信号、处理输入信号、控制电动机运行等功能。

而控制面板和按钮则用于输入电梯运行的指令。

控制器主板的核心是一个单片机,通过编写程序控制电动机的运行、接收输入信号、处理信号等。

其中,传感器用于感应电梯的运动状态和位置,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主板。

控制面板和按钮通过线路连接到控制器主板,将输入的指令传递给控制器主板。

三、实验器材和仪器1.模拟电梯2.控制器主板3.控制面板4.按钮5.传感器6.电动机7.电源四、实验步骤和方法1.搭建电梯控制器系统首先,我们需要将控制面板、按钮、传感器和电动机连接到控制器主板上。

具体连线可以参考电梯控制器的电路图进行连接。

2.编写控制器的程序通过编写程序控制电梯的运行、接收输入信号、处理信号等。

程序需要根据传感器的信号来判断电梯的状态和位置,并根据输入的指令来控制电动机的运行。

3.进行实验测试将输入信号输入控制面板和按钮,观察电梯的运行情况,验证电梯控制器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对电梯控制器的搭建和测试,我们成功实现了电梯的正常运行、停靠以及乘客上下楼的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电梯控制器设计合理,能够准确地根据输入指令来控制电梯的运行。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基本的电梯控制原理,并通过设计和搭建电梯控制器系统,提升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皮肤组织实验报告小结(3篇)

皮肤组织实验报告小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观察皮肤组织的结构,了解皮肤的基本组成及其生理功能,为今后学习皮肤病学、美容学等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切片机、染色剂、载玻片、盖玻片等3. 实验试剂:10%甲醛溶液、石蜡、酒精、苏木精、伊红等三、实验方法1. 取小白鼠皮肤,将其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然后进行切片。

2. 将切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机切片,厚度约为5μm。

3. 将切片进行染色,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皮肤组织的结构。

4. 在显微镜下观察皮肤组织的各个层次,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1. 皮肤组织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2. 表皮: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

角质层主要由死亡的角质细胞组成,具有保护作用;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含有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具有代谢、免疫等功能。

3. 真皮: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细胞外基质组成。

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使皮肤具有弹性和韧性;细胞外基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等作用。

4. 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细胞、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组成,具有保温、营养和调节体温等作用。

五、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皮肤组织的结构,掌握了皮肤的基本组成和生理功能。

2. 皮肤具有保护、调节体温、代谢、免疫、感受等多种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3. 皮肤疾病的发生与皮肤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了解皮肤组织结构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皮肤疾病。

4.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切片厚度、染色时间和显微镜观察技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观察了皮肤组织的结构,了解了皮肤的基本组成和生理功能,为今后学习皮肤病学、美容学等相关课程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切片厚度和染色时间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需要严格控制。

2. 显微镜观察技巧对实验结果也有一定影响,需要熟练掌握。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化学试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3层交换机配置实验报告

3层交换机配置实验报告

页眉内容实验名称:3层交换机配置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DES-3326SR的虚端口的设置了解单台DES 3326SR直接路由的设置了解多台DES 3326SR静态路由的设置二.实验原理和内容1.网络硬件环境的准备2.对等网络的建立3.通过交换机实现VLAN的划分与通信4.通过路由器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5.无线局域网的组建三、实验步骤步骤1:交换机1,2VLAN配置分别配置交换机1,交换机2的VLAN,保证每个交换机至少各有2个VLAN 可以正常工作,假设:交换机1(VLAN2和VLAN3)交换机2(VLAN6和VLAN7)注:配置指令参见实验1,这里不再详细说明步骤2:交换机1,2虚接口配置分别为交换机1,交换机2的每个VLAN配置虚接口,1:配置指令为:Create ipif <虚接口名称><虚接口IP地址>/<子网掩码长度><虚接口对应的vlan名称>例如:create ipif 192.168.2.1/24 vlan22:查看指令为:Show ipif步骤3:交换机1,2级联端口配置分别为交换机1,交换机2创建VLAN5,VLAN5成员为两台交换机的级联端口(即两交换机的连线端口号),同时创建VLAN的虚接口配置1:配置指令为:a.两台交换机均执行如下指令,创建vlan5,并增加级联端口Create vlan vlan5 tag 5Congfig vlan vlan5 add untag 2b.两台交换机均执行如下指令,创建vlan5虚接口Create ipif if5 192.168.5.1/24 vlan5 state enableCreate ipif if5 192.168.5.2/24 vlan5 state enable注:此处两个虚接口属于同一网段,不允许使用相同的IP地址步骤4:交换机路由配置分别为交换机1,交换机2创建静态路由a.交换机1Create iproute 192.168.2.0/24 192.168.5.1Create iproute 192.168.3.0/24 192.168.5.1b.交换机2Create iproute 192.168.6.0/24 192.168.5.2Create iproute 192.168.7.0/24 192.168.5.2步骤5:测试配置结束后,VLAN2,VLAN3,VLAN6,VLAN7能够全部互通实验名称:3层交换机配置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DES-3326SR的虚端口的设置了解单台DES 3326SR直接路由的设置了解多台DES 3326SR静态路由的设置二.实验原理和内容1.网络硬件环境的准备2.对等网络的建立3.通过交换机实现VLAN的划分与通信4.通过路由器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5.无线局域网的组建三.主要仪器设备Dlink-3624SR交换机*2四.实验步骤步骤1:交换机1,2VLAN配置分别配置交换机1,交换机2的VLAN,保证每个交换机至少各有2个VLAN 可以正常工作,假设:交换机1(VLAN2和VLAN3)交换机2(VLAN6和VLAN7)注:配置指令参见实验1,这里不再详细说明步骤2:交换机1,2虚接口配置分别为交换机1,交换机2的每个VLAN配置虚接口,1:配置指令为:Create ipif <虚接口名称><虚接口IP地址>/<子网掩码长度><虚接口对应的vlan名称>例如:create ipif 192.168.2.1/24 vlan22:查看指令为:Show ipif步骤3:交换机1,2级联端口配置分别为交换机1,交换机2创建VLAN5,VLAN5成员为两台交换机的级联端口(即两交换机的连线端口号),同时创建VLAN的虚接口配置1:配置指令为:a.两台交换机均执行如下指令,创建vlan5,并增加级联端口Create vlan vlan5 tag 5Congfig vlan vlan5 add untag 2b.两台交换机均执行如下指令,创建vlan5虚接口Create ipif if5 192.168.5.1/24 vlan5 state enableCreate ipif if5 192.168.5.2/24 vlan5 state enable注:此处两个虚接口属于同一网段,不允许使用相同的IP地址步骤4:交换机路由配置分别为交换机1,交换机2创建静态路由a.交换机1Create iproute 192.168.2.0/24 192.168.5.1Create iproute 192.168.3.0/24 192.168.5.1b.交换机2Create iproute 192.168.6.0/24 192.168.5.2Create iproute 192.168.7.0/24 192.168.5.2步骤5:测试配置结束后,VLAN2,VLAN3,VLAN6,VLAN7能够全部互通五.实验记录和处理VLAN及端口配置:交换机1:交换机2:网关配置:交换机1:交换机2:交换机1:2实验结果截图:口配置正确,交换机路由配置正确,不同VLAN间能够通过它们互相连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技能训练报告学院:计算机学院课程名称:网络应用开发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学号:学生:学号:指导教师:黄涛完成时间:2015年6月27日目录1网络应用开发实验 (3)1.1问题描述 (3)1.2需求分析 (3)1.3概要设计 (4)1.4流程图 (4)1.5详细设计 (5)1.6调试分析 (20)1.7运行结果及分析 (20)《网络应用开发》评分表 (22)1网络应用开发实验1.1问题描述一个数据库中,有两个数据表。

其中custom,department表如下结构。

Custom与departmen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设计一个基于Web的应用程序,采用3层结构的方式实现对custom,department 表中的记录进行:插入、修改、删除、查询的操作。

使用语言:C#语言编译环境:visual studio 20131.2需求分析使用三层架构来开发系统和,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有利于标准化;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结构更加的明确;在后期维护的时候,极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维护时间。

1.3概要设计三层架构(3-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Presentation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

我们先设计一个model,用于传递和记录相应表的一行数据值,简化传参的过程。

然后设计数据访问层(DAL),用于对数据表的数据处理;同时设计一个相应的SQLhelper 类,用于对数据库的操作(增加、删除、修改、查询)进行封装。

接着再设计业务逻辑层(BLL),用于操作数据访问层,解决具体业务问题,最后设计表现层,可用web页面或者winform页面,主要对用户的请求接受,以及数据的返回,为客户端提供应用程序的访问1.4流程图1.5详细设计1.创建数据库,命名为CustANDDepa建立Custom表建立Department表表格示例数据打开VS2013创建一个项目,依次创建BLL类库(业务层),DAL类库(DAL层),Model (实体数据层)类库和SQLHelper类库(数据库操作类)结果如图2.Model(数据实体模型)数据实体模式用于映射数据表或试图,该类包括custom表和department表的字段属性DepartmentModel.csCustomModel.cs2.SQLHelper(数据库操作类)封装了数据操作的常用方法,包括数据库对象的建立,数据连接与释放,无返回值的查询操作,单反回值的查询操作以及多返回值得查询操作。

3.DAL(数据操作层) CustomDAL.cs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Data;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using System.Linq;using System.Text;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 using SQLHelper;using Model;namespace DAL{public class CustomDAL{///<summary>///数据模型转换///</summary>///<param name="row"></param>///<returns></returns>private CustomModel ToModel(DataRow row){CustomModel custom=new CustomModel();custom.id= (int)row["id"];ame= (string)row["cname"];custom.departID= (int)row["departID"];custom.age= (int)row["age"];custom.ename= (string)row["ename"];custom.password= (string)row["password"];return custom;}///<summary>///验证用户///</summary>///<param name="custom"></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int CheckUser(CustomModel custom){string ename=custom.ename;string password=custom.password;returnConvert.ToInt32(SqlHelper.ExecuteScalar("select * from T_Custom where ename=ename and password=password",new SqlParameter("ename", ename),new SqlParameter("password", password)));}///<summary>///获取记录数///</summary>///<returns></returns>public int GetRecordCounts(){return Convert.ToInt32(SqlHelper.ExecuteScalar("select count(*) fromT_Custom"));}///<summary>///查询所有的数据///</summary>///<returns></returns>public IEnumerable<CustomModel>ListAll(){List<CustomModel>list=new List<CustomModel>();DataTable dt=SqlHelper.ExecuteDataTable("select * from T_Custom");foreach (DataRow row in dt.Rows){CustomModel cust=ToModel(row);}return list;}///<summary>///根据id获取数据*************查///</summary>///<param name="id"></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CustomModel GetById(int id){DataTable dt=SqlHelper.ExecuteDataTable("select * from T_Custom where id=id",new SqlParameter("id", id));if (dt.Rows.Count<=0){return null;}else{return ToModel(dt.Rows[0]);}}///<summary>///根据departid查询记录///</summary>///<param name="departId"></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DataTable GetByValueDepartId(int departId){return SqlHelper.ExecuteDataTable("select * from T_Custom wheredepartID=departId",new SqlParameter("departId", departId));}///<summary>///根据id获取数据集合用于Gridview控件的数据绑定///</summary>///<param name="id"></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DataTable GetByValueId(int id){return SqlHelper.ExecuteDataTable("select * from T_Custom where id=id", new SqlParameter("id", id));}///<summary>///根据查询记录///</summary>///<param name="name"></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DataTable GetByName(string name){return SqlHelper.ExecuteDataTable("select * from T_Custom whereame=name", new SqlParameter("name", name));}///<summary>///根据年龄查询记录///</summary>///<param name="age"></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DataTable GetByage(int age){return SqlHelper.ExecuteDataTable("select * from T_Custom where age=age", new SqlParameter("age", age));}///<summary>///更新一条记录************改///</summary>///<param name="custom"></param>public void Update(CustomModel custom){SqlHelper.ExecuteNonQuery("update [T_Custom]setame=cname,departID=departID,age=age,ename=ename,password=password where id=id", new SqlParameter("cname", ame), new SqlParameter("departID", custom.departID), new SqlParameter("age", custom.age), new SqlParameter("ename", custom.ename), new SqlParameter("password", custom.password), new SqlParameter("id", custom.id));}///<summary>///插入一条记录*************增///</summary>///<param name="custom"></param>public void Insert(CustomModel custom){SqlHelper.ExecuteNonQuery("INSERT INTO[T_Custom]([id],[cname],[departID],[age],[ename],[password])VALUES(id,cname,departID,a ge,ename,password)", new SqlParameter("cname", ame), new SqlParameter("departID", custom.departID), new SqlParameter("age", custom.age), new SqlParameter("ename", custom.ename), new SqlParameter("password", custom.password), new SqlParameter("id", custom.id));}///<summary>///删除id=id的记录************删///</summary>///<param name="id"></param>public void DeleteById(int id){SqlHelper.ExecuteNonQuery("delete from T_Custom where id=id", new SqlParameter("id", id));}}}departmentDAL.cs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ng System.Data;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using System.Linq;using System.Text;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using SQLHelper;using Model;namespace DAL{public class DepartmentDAL{///<summary>///数据模型的转换///</summary>///<param name="row"></param>///<returns></returns>private DepartmentModel ToModel(DataRow row){DepartmentModel department=new DepartmentModel();department.id= (int) row["id"];department.departname= (string) row["departname"];department.description= (string) row["description"];return department;}///<summary>///获取记录数///</summary>///<returns></returns>public int GetRecordCounts(){return Convert.ToInt32(SqlHelper.ExecuteScalar("select count(*) fromT_Department"));}///<summary>///根据id获取数据***************查///</summary>///<param name="id"></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DepartmentModel GetById(int id){DataTable dt=SqlHelper.ExecuteDataTable("select * from T_Department where id=id",new SqlParameter("id", id));if (dt.Rows.Count<=0){return null;}else{return ToModel(dt.Rows[0]);}}///<summary>///根据id获取数据集合用于Gridview控件的数据绑定///<param name="id"></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DataTable GetByValueId(int id){return SqlHelper.ExecuteDataTable("select * from T_Department where id=id", new SqlParameter("id", id));}///<summary>///根据部门名称查询并返回记录集///</summary>///<param name="departname"></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DataTable GetByName(string departname){return SqlHelper.ExecuteDataTable("select * from T_Department where departname=departname",new SqlParameter("departname", departname));}///<summary>///更新一条记录*****************改///</summary>///<param name="department"></param>public void Update(DepartmentModel department){SqlHelper.ExecuteNonQuery("update [T_Department] setdepartname=departname,description=description where id=id", new SqlParameter("departname", department.departname), new SqlParameter("description", department.description), new SqlParameter("id", department.id));}///<summary>///插入一条记录///</summary>///<param name="department"></param>public void Insert(DepartmentModel department){SqlHelper.ExecuteNonQuery("INSERT INTO[T_Department]([id],[departname],[description])VALUES(id,departname,description)", new SqlParameter("id", department.id), new SqlParameter("departname", department.departname), new SqlParameter("description", department.description));}///删除一条记录///</summary>///<param name="id"></param>public void DeleteById(int id){SqlHelper.ExecuteNonQuery("delete from T_Department where id=id", new SqlParameter("id", id));}}}4.BLL(业务逻辑层)customBLL.cs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ng System.Data;using System.Linq;using System.Runtime.InteropServices;using System.Text;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using DAL;using Model;namespace BLL{public class CustomBLL{DAL.CustomDAL customDal=new CustomDAL();///<summary>///检查登陆名及密码///</summary>///<param name="custom"></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bool CheckUser(CustomModel custom){if (customDal.CheckUser(custom) ==1){return true;}else{return false;}}///<summary>///获取记录数///</summary>///<returns></returns>public int RecordCount(){return customDal.GetRecordCounts();}///<summary>///添加对象///</summary>///<param name="custom"></param>public void addUser(Model.CustomModel custom){customDal.Insert(custom);}///<summary>///根据departid值查询并返回记录///</summary>///<param name="id"></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DataTable GetBydepartId(int departid){return customDal.GetByValueDepartId(departid); }///<summary>///根据id值查询并返回记录///</summary>///<param name="id"></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DataTable GetByValueId(int id){return customDal.GetByValueId(id);}///<summary>///根据id返回数据模型///</summary>///<param name="id"></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CustomModel GetById(int id){return customDal.GetById(id);}///<summary>///根据查询并返回记录///</summary>///<param name="name"></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DataTable GetByName(string name){return customDal.GetByName(name);}///<summary>///根据年龄查询并返回记录///</summary>///<param name="age"></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DataTable GetByAge(int age){return customDal.GetByage(age);}///<summary>///根据id值删除记录///</summary>///<param name="id"></param>public void DeleteById(int id){customDal.DeleteById(id);}///<summary>///更新记录///</summary>///<param name="custom"></param>public void Update(CustomModel custom){customDal.Update(custom);}}}departmentBLL.cs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ng System.Data;using System.Linq;using System.Text;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using DAL;using Model;namespace BLL{public class DepartmentBLL{DAL.DepartmentDAL departmentDal=new DepartmentDAL();///<summary>///获取记录数///</summary>///<returns></returns>public int RecordCount(){return departmentDal.GetRecordCounts();}///<summary>///添加对象///</summary>///<param name="department"></param>public void addDepartment(Model.DepartmentModel department) {departmentDal.Insert(department);}///<summary>///根据id值查询并返回记录///</summary>///<param name="id"></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DataTable GetByValueId(int id){return departmentDal.GetByValueId(id);}///<summary>///根据id返回数据模型///</summary>///<param name="id"></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DepartmentModel GetById(int id){return departmentDal.GetById(id);}///<summary>///根据查询并返回记录///</summary>///<param name="name"></param>///<returns></returns>public DataTable GetBydepartname(string departname) {return departmentDal.GetByName(departname);}///<summary>///根据id值删除记录///</summary>///<param name="id"></param>public void DeleteById(int id){departmentDal.DeleteById(id);}///<summary>///更新记录///</summary>///<param name="custom"></param>public void Update(DepartmentModel department){departmentDal.Update(department);}}}5.web(UI表示层)登陆1.6调试分析1.7运行结果及分析Custom表增加记录查询记录删除记录修改记录Department表操作逻辑相似《网络应用开发》评分表指导教师签名:日期:_2015年6月27日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