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3套)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心: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教程:一、初读感受美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二、细读课文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3)朗读的指导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四、积累迁移(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北京西部颐和园年代、面积自然人文景观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感受,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当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往常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保守作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

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8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8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8篇)篇一: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像机、鹏博士教学软件、液晶投影仪、大屏幕、录像带、多媒体电子教室。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

(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

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

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四)理解课文内容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1.学生自读3、4自然段。

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

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观潮。

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交流: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

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

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

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

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

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

录制两遍。

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

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 1 页 共 40 页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 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学准备: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 塘江大潮。

“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观 潮教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 课件。

(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二课时 第一课时1.2. 人文理“观潮”。

a. 导入。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释题知“观潮”。

第 2 页 共 40 页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 镇) ◆“据说”怎么讲 ?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 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 “奇”,感觉奇观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 时”的“奇”:壮观、奇特。

雷滚动。

”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 .读文。

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

(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句。

读一读,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 2.a. 点拨:句 l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

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的目标教学设计五篇

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的目标教学设计五篇

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的目标教学设计五篇教学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

我非常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总结、反思。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的目标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的目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4.抽读、齐声读三、学习《咏柳》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

齐读课题:咏柳:咏即赞美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1)碧玉:绿色的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万条:枝条多绦:一种丝带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3)朗读5.交流汇报3.4句:(1)细叶:细细的嫩叶似:好像裁:裁剪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3)指导朗读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7篇

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7篇

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7篇教案的撰写过程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规划,合理的课堂布置和教学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都是依赖于一篇优质的教案的,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课文写了年轻的刘伯承,右眼严重受伤,坚持不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的疼痛接受了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成为“军神”,表现了刘伯承坚韧的钢铁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龄匪诊患审职晕邮垫勉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容易少横的字:龄醉容易多横的字:哼注意字的笔顺:匪二、谈话导入新课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板书:手术前(1-10)手术经过(11—17)手术之后(18—26)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1)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2)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互相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读划的相关的句子,简单说体会。

(2)解词:审视—仔细看。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集教学实录(8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集教学实录(8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集教学实录(8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字,继续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语气。

3、体会幽默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导游怎样恰如其分地利用幽默来化解矛盾、调节气氛的。

教学难点感受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事先准备几个幽默小故事教学过程自主设计一课时一、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聪明机智而且幽默的小男孩甘罗,谁来说一说你对这个小男孩的看法。

引导学生感受幽默的作用。

不同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语言也如此,轻轻的一席话有时可以驱散乌云,点亮心情,让人神清气爽。

有一个很棒的导游就总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带给游客好心情,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二、随文识字,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义,解决部分问题。

2、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生字情况。

4、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及问题。

第二课时一、指名读课文,理解课文1、找四名同学读课文,指导朗读,谈一谈你对这名导游的'印象。

2、课文中哪两句话最能体现导游的机智、幽默?3、这样转怒为喜的事你能举出一个例子来吗?二、解决问题1、导游是个怎样的人?(善解人意、风趣幽默)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导游的话?3、假如你是导游,当游客遇到下面的情况时,你会怎么说?(1)游客的帽子被风吹落山谷。

(2)集合的时间已经过了,大家都很着急,一位游客却姗姗来迟。

三、作业联系课文及自己的经验,以个人为单位“出谋划策”。

四、板书设计:风趣的导游善解人意导游风趣幽默和颜悦色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二《火烧云》原文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方案1、观潮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1、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型:新授课。

课时设计:两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

先请学生说说是不是看过潮水?在哪里看过?有什么想法?看过潮水的人,能用一个比喻句来比喻自己看过的潮水吗?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请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组织学生评价。

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

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 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 读后提问。

③ 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 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 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② 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组织学生同桌对读,再指名学生读,老师正音。

播放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读课文,并且自行解决遇到的生字、生词。

指名学生读课文。

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回答。

出示句子,学生说时候自己的理解。

学生读课文,并组织评价。

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同桌开展写字比赛。

生在情景中体会课文。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继续创设情景,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进一步体会课文要表达的主旨。

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学习。

作业设计1、读课文;2、写生字。

板书设计1、观潮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年级四班级人数时间执教人学科语文课题1、观潮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1、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型:新授课。

课时设计:两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请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组织学生评价。

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感情朗读。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

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积累词汇、运用词汇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组织学生同桌对读,再指名学生读,老师正音。

播放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读课文,并且自行解决遇到的生字、生词。

指名学生读课文。

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回答。

出示句子,学生说时候自己的理解。

学生读课文,并组织评价。

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生在情景中体会课文。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继续创设情景,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进一步体会课文要表达的主旨。

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学习。

作业设计1、读课文;2、写生字。

板书设计1、观潮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年级四班级人数时间执教人学科语文课题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1、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课型:新授课。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请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组织学生评价。

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

二、初读,感知全文三、再读,感悟全文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

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吗?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5、指导朗读: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组织学生同桌对读,再指名学生读,老师正音。

播放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读课文,并且自行解决遇到的生字、生词。

指名学生读课文。

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回答。

出示句子,学生说时候自己的理解。

学生读课文,并组织评价。

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生在情景中体会课文。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继续创设情景,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进一步体会课文要表达的主旨。

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学习。

作业设计1、读课文;2、认真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2、雅鲁藏布大峡谷(西藏)神奇的大拐弯“惊叹不已”奇观世界峡谷之最“不可思议” 瑰丽的自然博物馆“鬼斧神工” “地球最后一块秘境” “无与伦比” 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年级四班级人数时间执教人学科语文课题3、鸟的天堂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过程与方法: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情感态度价值观:搜集有关鸟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鸟的资料。

课型:新授课。

课时设计:两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1、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请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组织学生评价。

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三、理清文章的脉络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

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

被当地人称为“神树”。

“天堂中的乐园”。

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