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三圩中学九年级(上)第九周周末化学作业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三圩中学九年级(上)段考化学试卷(4-5单元)
(2)小红同学想检验自家的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
,在家中要把硬水转化
为软水的最好方法是Fra bibliotek.(3)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水,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盛少量水的作用
是
.
(4)“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警示我们要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请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
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
(填两个实验序号)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是
.
第6页(共8页)
(3)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
.(填实验
序号)
五、计算题(12 分)
27.(8 分)如图是已破损的维生素 C(简写 Vc)说明书部分信息.
已知维生素 C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
技术的应用几乎涉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汽车尾
气中的 CO 跟 NO 反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
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两种气体是
(写化学式).写出 NO 和 CO 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
(2)在铁路提速时,需将一些短铁轨焊接成长铁轨,以减少摩擦,增加速度.常用铝热
A.+2
B.+3
C.+4
D.+6
3.(2 分)Y2BaCu6O10 是一种高温超导材料.该化合物中,Y、Ba、O 三种元素的化合价依 次为+3、+2、﹣2 价,则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
A.0 价
B.+1 价
C.+2 价
D.+3 价
4.(2 分)下列物质名称与其化学式相符合的是( )
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九年级(上)周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1.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2.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虾青素是由三种原子构成B.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52:4C.虾青素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虾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同种元素的微粒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所以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可以产生氧气,所以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B.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C.农业上可采用喷灌、滴灌来节水D.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5.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①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②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③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④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⑤氮气是无色的气体,无色的气体一定是氮气.A.仅②④⑤ B.①②④⑤ C.仅①②③ D.①③④⑤6.某气体样品可能含有NO、N2O5、N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经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其样品的组成不可能是()A.NO、NO2和N2O5B.N2O5和NO C.N2O5和NO2D.NO27.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 Y Z Q反应前的质量/g 12 16 28 22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0 56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B.反应后X的质量为0克C.生成的生成物总质量为50 gD.不能确定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8.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友情提示:铜+氧气氧化铜(固体)]对上述实验,有下列几种认识:①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②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③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④铜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是实验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⑤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上述5种说法,错误的个数有()A.0个B.1个C.2个D.3个9.在细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12O2+6NH3═3N2+5X+19H2O,则X的化学式为()A.NO B.CO2C.H2D.CO10.(某某)在M+RO22N的反应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已知完全反应生成5.6gN.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参加反应的RO2质量为12D.与5gRO211.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A.4:19 B.3:5 C.1:3 D.2:1712.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g,则反应消耗B的质量是()A.60g B.80g C.90g D.120g1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错误的是()A.Z的化学式为XY3B.若m g X2和n g Y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g ZC.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D.若ag X2完全反应生成bg Z,则同时消耗(a﹣b)g Y214.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X Y Z Q反应前质量/g 8 2 40 5反应后质量/g 待测24 8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B.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9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4D.反应后X的质量为015.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16.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B.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C.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D.乙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1:2二、非选择题:17.在化学反应中,凡是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配平这类化学方程式往往采用“化合价升降法”更方便快捷,即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例如:□Al+□MnO2═□Al2O3+□Mn,具体配平步骤如下:①“标变价”:找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并标出改变前后的化合价.□+□O2═□O3+□②“列变化”:列出改变的价态数.→升高3价→降低4价③“找倍数”: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3×4=12,从而确定Al、MnO2的系数.④“配系数”:再用观察法,配平其它系数.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H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系数写在横线里,所有系数必须填写)________C+________HNO3(浓)═________CO2↑+________NO2↑+________H2O.18.(2015•某某)(1)下列氮肥含氮量由高到低是排列顺序是:________ (用序号表示)常见氮肥①NH4NO3②NH4HCO3③CO(NH2)2相对分子质量80 79 60(2)治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NO和CO反应生成N2和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有机物中碳氢化合物可用C x H y表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 x H y+(x+)O2xCO2+H2O.判断等质量的①CH4,②C2H2,③C2H4,三种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用序号表示)19.某同学按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________偏转(填“左”或“右”).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20.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21.工业上制取硝酸(HNO3)的关键反应为:4NH3+5R═4NO+6H2O,其中R的化学式为________.硝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22.为了探究水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河水中取了水样,对水样进行a.静置b.吸附c.过滤d.蒸馏等操作.(1)依次需要经过的步骤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的净化过程中我们常常用到活性炭,它的作用是________(2)为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________进行检验,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3)在水的净化中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氯气(Cl2)和水反应生成了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盐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氯气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4)在对水消毒时除了用氯气还可以用二氧化氯,在二氧化氯中氯元素为+4,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___.23.(2015秋•江门校级期中)学校运动会上短跑项目“发令枪”里的火药成分为KClO3,MnO2和红磷,当扣动扳机时,①撞针撞击火药,产生热量使KClO3分解产生O2②并引燃红磷产生白烟.试分别写这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②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24.(2014秋•利川市期末)“84”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求出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并在该化学式中表示出来.________.25.(2016春•招远市期中)固体MgH2是氢能源汽车的供能剂,MgH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同时释放出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26.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________(“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________.(3)小红按如图1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__ ________(4)为了证明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小红又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步骤①: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2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步骤②: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________左右.步骤③: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迅速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A.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__.写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B.在步骤③“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C.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反思与交流】(5)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的质量却大于Mg3N2.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2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2)甲同学用氯酸钾、二氧化锰等试剂,从图中选择A、D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②在用橡胶管连接装置A和D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③收集气体前,应将集气瓶________,并倒扣在水中.当________时,将导气管伸入到集气瓶口开始收集.判断气体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④收集氧气还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选填字母).(3)甲同学用氯酸钾等试剂制取氧气反应结束后冷却,对制取氧气后的固体残渣(已完全反应)作如下回收处理:①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不溶物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B、________(填写序号).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②过滤时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带滤纸)、烧杯、________.③过滤时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滤纸折叠过程图示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甲:A→B→C 乙:A→B→D(4)乙同学选A装置用KMnO4固体制氧气,需要对A装置进行的改变是________.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A中大试管里,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量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猜想Ⅲ:反应生成的K2MnO4和MnO2都分解放出O2.【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测________错误;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加入试管中,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到400℃时,生成O2的速率还是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应中并不是作催化剂的理由________.28.(2014•抚州)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x的高锰酸钾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t0﹣t1和t4﹣t5时段固体质量都不变,为什么?(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x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请在图2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变化示意图.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九年级(上)周练化学试卷(11.2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1.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此题主要是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许多金属或非金属物质发生反应,但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现象也不相同.【解答】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冒出浓烈的白烟,白烟是生成氧化镁的白色粉末,所以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2Mg+O22MgO,故不选;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粉末,黑色粉末是四氧化铁,3Fe+2O2Fe3O4,故不选;C、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气体是二氧化碳,C+O2CO2,故选;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都放出热量,都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气体是二氧化硫,S+O2SO2,故不选;故选:C.【点评】此题的难度不大,但在初中化学中,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现象是重点内容,学生在学习时要熟记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2.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虾青素是由三种原子构成B.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52:4C.虾青素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虾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虾青素的化学式C40H52O4,虾青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分子由40个C原子、52个H 原子和4个O原子所构成;据此完成对虾青素的相关判断.【解答】解:A、根据虾青素的化学式C40H52O4,虾青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由虾青素分子构成而非由三种原子构成;故A不正确;B、虾青素C40H52O4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40):(1×52):(16×4)=120:13:16≠40:52:4;故B不正确;C、虾青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属于有机物;虾青素C40H52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40+1×52+16×4=596,远小于有机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达几万、几十万的标准,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C不正确;D、虾青素C40H52O4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40):(1×52):(16×4)=120:13:16,可看出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故D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的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构成,利用化学式可判断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可判断分子的构成,可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等.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同种元素的微粒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所以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可以产生氧气,所以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元素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带电的微粒的类别解答;B、根据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解答;C、根据单质的概念和组成解答;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解答】解:A、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原子核是带电的微粒,错误;B、同种元素的微粒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H2O和Ne;错误;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正确.故选D【点评】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解决这类题可从找反例入手.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B.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C.农业上可采用喷灌、滴灌来节水D.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考点】硬水与软水;水的净化;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含有较多钙离子、镁离子的水属于硬水,含有较少或不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的水属于软水.【解答】解:A、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说法正确;B、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因为明矾溶解在水中时,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该选项说法正确;C、农业上可采用喷灌、滴灌来节水,该选项说法正确;D、虽然水体有自净能力,但是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也不能任意排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5.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①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②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③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④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⑤氮气是无色的气体,无色的气体一定是氮气.A.仅②④⑤ B.①②④⑤ C.仅①②③ D.①③④⑤【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①根据化学变化实质分析;②根据单质的概念分析;③根据物理变化概念分析;④根据氧化物概念分析;⑤根据气体的性质分析.【解答】解:①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②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是不正确的,因为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故错误;③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是正确的;④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不正确,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故错误.⑤无色的气体不一定是氮气,例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的分类等,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6.某气体样品可能含有NO、N2O5、N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经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其样品的组成不可能是()A.NO、NO2和N2O5B.N2O5和NO C.N2O5和NO2D.NO2【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NO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7:8;N2O5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6×5)=7:20;NO2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混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由此可知混合物中NO2的质量可以为任意值.【解答】解:A.根据NO、N2O5、NO2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NO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7:16;N2O5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7:16;NO2混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故可能;B.N2O5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NO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故两者混合可能为7:16;故可能;C.N2O5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NO2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故两者混合不可能为7:16;故不可能;D.NO2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故可能;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有两种或者是三种的话一定要一个比这个比例大,一个比这个比例小,混合物才能符合样品比例的条件.7.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 Y Z Q反应前的质量/g 12 16 28 22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0 56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B.反应后X的质量为0克C.生成的生成物总质量为50 gD.不能确定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反应后x的未知量,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6g,生成的Z的质量为56﹣28=28g,Q的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是28g﹣16g=12g;所以反应后X质量为24g,反应物是X、Y,生成物是Z,生成的Z的质量是28g不是50g,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即可正确解答本题.8.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友情提示:铜+氧气氧化铜(固体)]对上述实验,有下列几种认识:①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②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③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④铜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是实验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⑤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上述5种说法,错误的个数有()A.0个B.1个C.2个D.3个【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分析实验原理:通过铜粉在密闭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燃烧,消耗了氧气,压强减小,注射器里的空气的减小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了全部消耗掉氧气,铜粉的量必须是足量的;空气中除了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剩余的气体还是混合物;气体的体积要受温度的影响,读数时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解答】解:①要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有使用铜粉的量是足量的,才能全部消耗掉密闭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氧气,①错;②气体的体积要受温度的影响,读数时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不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读数偏小,②正确;③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空,③正确;④铜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是实验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正确;。
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三圩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格内: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证明空气中含有
.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
(3)以空气为原料,可生产硝酸和氮肥,说明空气中含有
.
17.(1 分)下列各图中“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以防止
.用排水法收
集气气瓶应
(填“正”或
“倒”)放在桌上.
第6页(共7页)
2018-2019 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三圩中学九年级 (上)月考化学试卷(9 月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2.B; 3.D; 4.C; 5.A; 6.B; 7.A; 8.D; 9.A; 10.D; 11.D; 12.B; 13.B; 14.C; 15.C; 二、填空题(本题共 40 分)
13.(2 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双氧水
B.空气
C.氯酸钾
D.氧化汞
14.(2 分)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 200mL,量筒的
容量为 250mL.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
I.打开止水夹 a 和 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稍后,测得进入到量筒中的水
的?
、
(写出两点).
20.(5 分)如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有如下用途:
(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
端进氧气.
(2)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
端进氧气.
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练试题(含解析) 新人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上)周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1.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2.在下列实验操作(或措施)与理由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是催化剂B.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试验中红磷要足量﹣﹣充分观察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C.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蒸馏瓶中放入碎瓷片﹣﹣加快蒸馏速度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再收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3.将“神舟八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 )A.N2O4B.NO2C.N2O D.CH44.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D.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B C D选项实验设2计NaOH+CuSO4=Cu(OH)2↓+Na2SO4实红磷燃烧测定探究蜡烛燃烧后验证氢气的密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验目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二氧化碳生成比空气小A.A B.B C.C D.D6.某有机物R与氧气置于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的反应前后物质质量质量如表:R O2CO2H2O反应前质量(/g)51 96 0 0反应后质量(/g)x 0 88 5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值为5B.R物质只含有碳、氢元素C.R物质中碳、氢质量比为4:1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37.金属单质M与非金属单质硫发生如下反应为2M+S M2S.甲、乙二组学生在实验室分别进行该实验,加入的M和硫的质量各不相同.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则M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M的质量/g S的质量/g M2S的质量/g甲 6.0 2.5 7.5乙7.0 1.5 7.5A.64 B.56 C.39 D.238.科学家成功地利用精密仪器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的材料,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石墨片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片是一种单质B.石墨片与C60是同种物质,具有导电性C.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片可还原氧化铜D.石墨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9.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A.碳素墨水 B.打印碳粉 C.低碳生活 D.石墨碳棒10.“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11.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是( ) A.HCl和CO B.HCl、H2和CO2 C.CH4和H2D.CO和CO21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13.化学实验操作中常涉及“先后”问题,下列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制取气体: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B.点燃可燃性气体: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C.CO还原氧化铁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CO,后撤离酒精灯停止加热D.除去H2中混有的CO2和H2O,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通过浓硫酸14.碳﹣14是碳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于1940年首被发现,它是透过宇宙射线撞击空气中的氮原子所产生.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C.电子数为6 D.质子和中子数之和为1415.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16.按如图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CuO粉末须混合均匀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C.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CO二.非选择题:17.根据下列要求用化学符号表示:(1)2个氧原子__________;(2)2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3)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5)若“”表示一个氮原子,则“”表示__________.18.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种元素.(2)D选项中X=__________.(3)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__________倍.(4)写出C选项中的粒子符号__________.19.从2014年1月至今,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全国范围内媒体曝光的自来水异味事件已达10起,日前发生的兰州水污染事件,更加引起了从们对于水的质量关注.水源地污染的情况非常严重,让人触目惊心.因此珍惜水、爱护水源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1)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不明文的习惯,有的人把生活中的拉圾随手扔进河里面,慢慢的日积月累河里面发出了难闻的气味.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人闻到难闻的气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2)生活中许多水源被人们的不文明习惯所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①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进而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②可以通过__________操作杀灭水中的细菌.(3)日常生活中硬水给人们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用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与软水.(4)有些科学家预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警示我们应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请你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__________(合理答案均可).(5)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如使用含磷洗衣粉的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磷”是指__________.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6)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电解水实验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该实验所得数据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现象,你认为下列解释或结论不可取的是__________A.生成氧气一端的装置气密性不好B.相同条件下,在水中溶解的氧气比氢气稍多C.连接生成氧气一端的电极被氧气氧化,消耗了一部分氧气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确认实验成功.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请你和该同学一起完成相关实验内容.(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2)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下同)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__________发生装置,且需将该装置作怎样改动__________,写出该反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__________装置,此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认真思考后,认为可选用图F装置进行收集氧气.若集气中的气体是空气,那么进氧气口应是__________(填“a”或“b”),(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__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21.下面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1)在物质甲的结构中,每个碳原子最多连有__________个碳原子.(2)根据乙物质层与层之间能发生滑动,具有滑腻感的特点,写出它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3)图中物质丙的化学式为C60,已知硅的一种单质也有与物质丙相同的原子数和类似的结构,有科学家尝试把物质丙的一个分子放进硅的这种单质的一个分子中,反应形成一种新型分子,该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22.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①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②实验过程中,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D处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__.③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编号).a.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B处酒精灯b.C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小的质量相等c.反应开始后通入0.1mol一氧化碳可生成0.1mol铜d.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④甲同学认为A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A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__________.23.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 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 约为5.6.【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实验设计与操作】实验一、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液水所得溶液调查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体积.(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2)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开启弹簧夹__________、关闭弹簧夹__________,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3)关闭K1,打开K2,K3.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K2和K3,充分振荡丙装置.然后用pH 计测得如下数据:物质丁装置中溶液丙装置中溶液pH 6.50 5.60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4)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pH 会__________.实验二:在通常状况下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从而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5)用氧气测量仪测得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起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都以21%计),则最终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填“排空气”或“排水”)法,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差值是__________.【结论与反思】(6)由实验一、二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措施是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24.现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15克,加热使它完全反应,结果发现试管内固体物质质量比原来减少了4.8克,试回答:(1)生成多少克氧气?(2)充分反应后,试管内含有哪些固体物质,其质量分别为多少克.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九年级(上)周练化学试卷(11.29)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1.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上图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不是294g,故A错误;B、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故B正确;C、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故C正确;D、根据钙和铕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为金字旁可知,都属于金属元素,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2.在下列实验操作(或措施)与理由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是催化剂B.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试验中红磷要足量﹣﹣充分观察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C.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蒸馏瓶中放入碎瓷片﹣﹣加快蒸馏速度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再收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考点】电解水实验;蒸发与蒸馏操作;空气组成的测定;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加入氢氧化钠的目的来分析;B.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求来分析;C.加入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液体暴沸;D.根据收集气体的要求来分析.【解答】解:A.纯水的导电性较弱,加入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错误;B.加入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为了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故错误;C.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蒸馏瓶中放入碎瓷片可以防止水暴沸,不能加快蒸馏速度,故错误;D.刚开始有气体冒出时,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一定要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催化剂的判断,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中的注意事项在平时易忽略,借此题可加以巩固.3.将“神舟八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 )A.N2O4B.NO2C.N2O D.CH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R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R═3N2+4H2O+2CO2,反应物中碳、氢、氮原子个数分别为2、8、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6、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8个氧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N2O4.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D.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考点】元素的概念;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元素的定义进行分析;B、根据纯净物的构成进行分析;C、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D、根据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解:A、由元素的定义可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与氨气分子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要说明的是同种元素须指明是原子做前提,故此选项错误;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例如,铁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故此选项错误;C、由氧化物的定义可知,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就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中虽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此选项错误;D、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解决这类题可从找反例入手.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A B C D实验设计2NaOH+CuSO4=Cu(OH)2↓+Na2SO4实验目的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蜡烛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蜡烛燃烧实验;空气组成的测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氢气的物理性质.【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生成固体,使瓶内压强改变分析;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C、根据肥皂泡上升分析;D、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特点分析.【解答】解:A、红磷燃烧生成固体,消耗瓶内的氧气,所以瓶内产生压强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水的量即氧气的量,但是集气瓶中有橡皮塞,故A方法错误;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把内壁涂有石灰水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证明石蜡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B方法正确;C、充满氢气的肥皂泡上升,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C方法正确;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二者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没有气体成分的交换,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即使在敞口容器中反应也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D方法正确;故选项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6.某有机物R与氧气置于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的反应前后物质质量质量如表:R O2CO2H2O反应前质量(/g)51 96 0 0反应后质量(/g)x 0 88 5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值为5B.R物质只含有碳、氢元素C.R物质中碳、氢质量比为4:1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而得出待测的值,由物质质量的增减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再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质量可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待测值=51g+96g﹣0g﹣88g﹣54g=5g,故A正确;B、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24g,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4g×=6g,24g+6g<51g﹣5g,则可以知道R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氧元素,故B错误;C、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24g,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4g×=6g,其质量比为:24g:6g=4:1,故C正确;D、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为88g、54g和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18,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3,故D正确.故选:B.【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能够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并能够根据反应特点来判断反应类型.7.金属单质M与非金属单质硫发生如下反应为2M+S M2S.甲、乙二组学生在实验室分别进行该实验,加入的M和硫的质量各不相同.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M的质量/g S的质量/g M2S的质量/g甲 6.0 2.5 7.5乙7.0 1.5 7.5A.64 B.56 C.39 D.23【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甲、乙两同学实验数据,结合题设中“充分反应时,所用M和硫的质量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7.5g”,分析反应2M+S═M2S,判断恰好完全反应时A、S用量比;利用所判断的恰好完全反应时M、S用量比,求出M的相对原子质量.【解答】解:对比甲、乙两同学所用M和S的质量及生成M2S的质量:同样生成7.5gM2S,甲实验S的用量为2.5g、乙实验S的用量为1.5g,则可得反应生成7.5gM2S时需要消耗S的质量为1.5g;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则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可判断生成7.5gM2S时消耗A的质量为6.0g.设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x.2M+S═M2S2x 326.0g 1.5g则,解得x=64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计算未知的物质的质量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要全面考虑可能存在的情况.8.科学家成功地利用精密仪器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的材料,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石墨片说法错误的是( )A.石墨片是一种单质B.石墨片与C60是同种物质,具有导电性C.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片可还原氧化铜D.石墨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由题意知碳可分为很多单质,但其化学性质是完全相同的.【解答】解:碳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各有不同,但碳的化学性质都是相同的.A、石墨片是由一种碳原子构成的,即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为单质,故A说法正确;B、虽然都是有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组合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不属于同一物质,故B 说法错误;C、由于属于碳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和其他碳单质相同,所以碳片可以还原氧化铜,故C 说法正确;D、由于是碳的单质,所以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碳单质有多种,但其化学性质都是相同的.9.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A.碳素墨水 B.打印碳粉 C.低碳生活 D.石墨碳棒【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解答.【解答】解:碳素墨水、打印碳粉是由炭黑制成的,炭黑、石墨均为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低碳生活”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选C.【点评】了解物质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10.“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判断.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根据常见的碳单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C60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属于碳的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一氧化碳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1.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是( ) A.HCl和CO B.HCl、H2和CO2 C.CH4和H2D.CO和CO2【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说明有气体被吸收;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说明没有水蒸气生成进行解答.【解答】解: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一定不含二氧化碳气体,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说明有气体被吸收,只能是HCl气体,说明含有HCl;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CuSO4粉末变色说明没有甲烷和氢气,故原混合气体中含有HCl和CO,没有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混合气体的组成判断,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从物质反应的典型现象入手判断.1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用途.【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2021-2022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训练卷(含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训练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下列成语的原意中蕴涵化学变化的是()A. 积水成渊B. 铁杵磨针C. 星火燎原D. 披荆斩棘2.世界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爱护花草树木B. 分类回收垃圾C. 随意排放污水D. 绿色低碳出行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 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 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节约水资源C. 水通电分解生成两种单质D.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4.“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液体。
下列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它是混合物B. 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C. 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D. 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5.推理法是化学研究常用的思想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 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所以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则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 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 过氧化氢B. 空气C. 氯酸钾D. 二氧化碳7.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相同质量的炭粉分别在足量的氧气和空气中燃烧B. 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C. 向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D. 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8.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环节,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一组是()A. 单质:H2,O2,N2B. 酸:HCl,H2SO4,H2OC. 碱:NaOH,Ba(OH)2,NH3⋅H2OD. 混合物:空气、合金、溶液9.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给液体加热B. 闻气体气味C. 读取液体体积D. 熄灭酒精灯1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石油液化气燃烧B. 煤隔绝空气加热得到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等C. 秸秆、杂草发酵产生甲烷D. 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物质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2022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关于此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有气泡产生B.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C.贝壳逐渐溶解D.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2.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3.2019年5月20日,总书记在江西赣州考察时指出,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
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
稀土元素中的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铕元素的信息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铕原子中有63个中子B.铕原子核外有89个电子C.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gD.铕是金属元素4..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B.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C.实验室干燥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D.实验室收集的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5.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过氧化氢是纯净物
B.过氧化氢的微观模型可表示为 C.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D.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第2页(共7页)
15.(3 分)用“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6.(3 分)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法是( )
A.MT
B.mt
C.mT
D.Mt
3.(3 分)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
A.氧原子
B.氧元素
C.氧分子
D.水分子
4.(3 分)在 H2、H2O、H2O2、NaOH 四种物质中,都含有(
A.氢分子
B.氢原子
C.氢元素
) D.氢气
5.(3 分)地壳中各元素所占质量分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
(3)A 和 B 两种粒子的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A、B、C 中属于离子的粒子是
,能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
(5)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是由
(填“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的。
24.(5 分)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1)X 表示
,该粒子有
个电子层,Y 与粒子的
关系非常密切。
第4页(共7页)
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标号)。
a.C 和 Ne
b.Be 和 Mg
c.Al 和 Si
d.F 和 Cl
(5)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
元素过渡到
元
素,并以稀有气体结尾。
(6)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
,
阴离子
。
(7)第 9 号氟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氢氟酸(HF),可用于玻璃雕刻,其
,③Fe
;
(3)写出 3Mg2+中数字的意义:3:
,2:
。
22.(11 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
容)回答有关问题:
I A II 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3 Li 4 Be 5 B 硼 6 C 7 N 8 O 9 F 10 Ne
A.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不同 B.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 C.10mL 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17.(3 分)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主要原理是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和水,该反
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3.(7 分)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 是三
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画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A、B、C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
。
(2)第 3 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填一种),其阳离子是
。
(3)第 11 号元素与第 17 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构成该物质的微
粒是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
A.钠原子最外层有 11 个电子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2.99g C.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D.钠的原子序数为 11 13.(3 分)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原子的是( )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4.(3 分)过氧化氢(H2O2)具有广泛用途,医疗上可用于清理伤口,实验室可用于制取 氧气等。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向 B、C、E 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5mL 的蒸馏水,各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溶液,振
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 A、D 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 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
并将 D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 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进行操作 b 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A.O,Si,Al,Fe B.Al,Fe,Si,O C.Fe,Al,Si,O D.Si,O,Fe,Al
6.(3 分)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形成离子的过程中( )
A.一定失去电子
B.一定得到电子
C.电子层一定变化
D.得失电子都有可能
7.(3 分)1996 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一种由氢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表示为 H3,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氢气
B.H2 与 H3 是同种物质
C.H2 与 H3 混合属于纯净物
D.H2 与 H3 混合属于混合物
8.(3 分)下列关于氧气和液氧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C.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9.(3 分)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锂
铍 10.81 碳
氮
氧
氟
氖
6.941 9.012
12.01 14.01 16.00 19.00 20.18
3
11 Na 12 Mg 13 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18 Ar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22.99 24.31 26.98 28.09 30.97 32.06 35.45 39.95
声明:试题解析著 作权属菁优网 所有,未经书 面同意,不得 复制发布 日期:2019/4/14 14:01:37; 用户:qgjyus er10 278;邮箱:q gjyus er10278.219 57750;学号 :21985284
第7页(共7页)
(2)当 X﹣Y=10,该粒子内为
(填类别“阴离子”、“阳离子”或“原子”)
(3)当 Y=8 时该粒子带有 2 个单位的负电荷,该粒子的符号为
。
25.(4 分)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写出由如图所获得的信
第5页(共7页)
息。
(1)
(2)
(3)
(4)
。
26.(5 分)如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 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19.(3 分)下列关于 Fe、Fe2+、Fe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20.(3 分)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有关说法中正确
的是( )
第3页(共7页)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化合物
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C.碳﹣12 原子和碳一 13 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10.(3 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第1页(共7页)
A.端午时节粽子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干冰升华变为气体,所占体积变大﹣﹣气体分子变大 C.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 D.6000L 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 40L 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11.(3 分)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 12.(3 分)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5)氨气的化学式为(NH3)标出该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第6页(共7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三圩中学九年级(上)第九周周末 化学作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温馨提示:选择题答案请写在答题栏内,否则不得分. 1.C; 2.D; 3.C; 4.C; 5.C; 6.D; 7.D; 8.C; 9.B; 10.B; 11.D; 12.D; 13.B; 14.C; 15.B; 16.B; 17.B; 18.B; 19.C; 20.B; 二、填空题 21.Li+;2H;5H2O;5 个氮分子;3 个铝离子;铁元素、1 个铁原子、铁;3 个镁离子;每 个镁离子带 2 个单位正电荷; 22.硼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5 等;钠;Na+;NaCl;离子;bd; 金属;非金属;Na+;F﹣;氢氟酸+二氧化硅→四氟化硅+水; 23.11;;BC;最外层电子 数;C;AB;离子; 24.质子数;3;化学性质;原子;S2﹣; 25.在化学反应中,分子 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1 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的;1 个氧分子是由 2 个氧原子构成的;1 个氢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 化中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6.对比;B、C 管中的酚酞试液先后 变红色;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不污染环境; H3;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三圩中学九年级(上)第九周周末化学作业
一、选择题温馨提示:选择题答案请写在答题栏内,否则不得分.
1.(3 分)生பைடு நூலகம்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钙”应理解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