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拟火焰不同局部温度的上下,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局部被烧焦得最厉害,枯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枯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枯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化学实验的根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参加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4、干燥的烧杯内出现,
澄清的石灰水。
4、蜡烛燃烧产生了
和。
5、熄灭蜡烛。尝试用火柴点燃蜡烛熄灭时的白烟。
5、熄时冒
点燃白烟,蜡烛(“能”或“不能”)重新燃烧
5、熄灭后的白烟为

五、你的实验结论:
六、你的问题和建议:
2、蜡烛燃烧发光发热是变化,固体变成液态是变化。
3、观察火焰各层,将火柴梗伸入火焰当中。
3、火柴梗在火焰被烧焦的程度不一样,两边最,中间最。火焰分三层,最外层(焰)温度最,最内层(焰心)温度最。
3、因为火焰的外层度,所以火柴最先被炭化。
4、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将干燥的烧杯和内壁被澄清的石灰水湿润的烧杯分别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
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姓名合作者班级日期
一、探究活动(或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二、探究活动(或实验)目的: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伴随燃烧时产生的物质,熄灭后蜡烛的白烟能否点燃火柴
三、用品
药品:蜡烛1根、火柴1盒、石灰水1瓶、胶头滴管1根,仪器:干燥烧杯2个。
四、步骤和方法
记录现象
结论分析
1、点燃前,取出蜡烛,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切一小片蜡烛放于水中,观察其是否溶解与其在水中的浮沉。
1、蜡烛是色体,(“能”或“不能”)浮于水面,密度比水。溶于水,无气味,质地较(填硬或软)。
1、因为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所以能浮于水面。
2、点燃蜡烛。
2、发黄光,发热,冒,固态会熔化成态。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报告
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烧杯玻璃片火柴蜡烛澄清石灰水
实验时间:姓名合作者
实验步骤及方法
实验现象
分析过程及结论
点燃前探究:
观察蜡烛的外观,嗅其气味;
切一小块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
蜡烛的组成:
用火柴点燃石蜡时很快会溶化
石蜡可,熔点较;
烛焰的焰心温度最,外焰温度最
当蜡烛燃烧时,有以及生成;
熄灭后探究:
熄灭蜡烛,观察是否有白烟出现,并点燃白烟;
观察冷却后的蜡烛
有出现,点燃时蜡烛重新燃烧;
冷却后的蜡烛逐渐变回体
蜡烛熄灭时所产生的白烟为可燃性气体;
冷却后的石蜡会பைடு நூலகம்固
形状:
颜色:
硬度:可用小刀切割,硬度
密度:取一小块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层上,一段时间后才沉下气味:
石蜡密度比水,溶于水
燃着时探究:
点燃蜡烛,观察石蜡的熔化、蜡烛被点燃及燃烧现象,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等。
燃烧过程中,伴随有熔化、放、发等现象;烛焰分层,焰心呈色,内焰呈较深的色,外焰呈较淡的色
用镊子夹着火柴梗平放入烛焰中,火柴梗外侧变黑而脆,靠里侧颜色,火柴梗中间几乎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将烧杯迅速翻转,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摇动烧杯,石灰水变

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报告

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报告
蜡烛火焰的外焰的亮度太低,不易观察。
火柴梗外侧变黑
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液滴出现
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黑色物质是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产生水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蜡烛火焰外层(外焰)温度最高。
蜡烛燃烧时有水生成
问题和Leabharlann 讨论附录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景 泰 县 上 沙 窝 中 学实 验 报 告
(2)用燃着的火柴慢慢靠近烛芯,观察蜡烛的熔化到被点燃的过程。
(3)用火柴梗平放入烛焰中,
(4)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5)将烧杯迅速翻转,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蜡烛由石和棉芯组成;常做成圆柱状;石蜡本身是半透明状的白色,一般的蜡烛因添加了不同颜料而呈不同的颜色,最常见的是本色或红色;可做成不同的形状;
年级班组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
实验
名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
目的
实验内容
操作要点及注意问题(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探究:观察蜡烛的外观(包括颜色、状态、形态、组成、结构、硬度、密度等)。
硬度小,可用小刀切割;取一小块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层上,说明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探究:
(1)点燃蜡烛,观察石蜡的熔化、蜡烛被点燃及燃烧现象,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等。

实验报告单——蜡烛燃烧的变化

实验报告单——蜡烛燃烧的变化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学校班级姓名组序
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
实验目的探究蜡烛燃烧的变实验器材蜡烛、火
柴、干玻璃片、试管夹、酒精灯、小铁盒、
小刀。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物品是否齐全。

2、点燃蜡烛,用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观
察现象(一)。

3、用小刀把蜡烛切成小块,放在小铁盒上,
然后用试管夹夹住小铁盒放在酒精灯外焰
上加热。

观察现象。

停止加热,冷却一会儿,
再观察现象(二)。

4、得出实验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一)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油固态
变成液态,蜡烛越烧越短,玻璃变黑。

(二)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蜡烛融化了,
变成了蜡油,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停止加
热,过一会冷却后,蜡烛油又变成固态的,
形状和原来不同了。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产
生了新的物质。

蜡烛加热,只是形态发生了改变。

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报告

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报告

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在这个实验里,我们主要想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为什么它能在黑暗中发光。

毕竟,谁不想在烛光下享受浪漫呢?同时,我们也想搞明白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来一场科学与生活的亲密接触。

1.1 理论基础蜡烛的主要成分是蜡,燃烧的时候,蜡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和光。

说白了,蜡烛其实是一个小小的化学工厂,能把固态的蜡转变成气体和能量。

就像我们吃饭,食物被消化,变成能量一样,蜡烛也是在“吃”空气。

1.2 实验准备实验准备的东西其实很简单:几根蜡烛、一个打火机、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以及一些水。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别小看这些东西,咱们要好好利用它们,来一场蜡烛与水的较量。

2. 实验步骤2.1 点燃蜡烛首先,把蜡烛固定在一个安全的地方,确保它不容易倒下。

然后,像个小魔术师一样,用打火机点燃蜡烛。

哇!火苗一冒出来,瞬间就能照亮整个房间,简直是“见光死”的感觉。

2.2 观察燃烧这时候,大家可以观察蜡烛的火焰,注意火焰的颜色、形状,以及它发出的热量。

你会发现,火焰的底部是蓝色的,而顶部是黄色的,简直像个小小的舞台,演员们正在精彩表演呢。

再看看蜡烛周围,蜡烛慢慢地变短,蜡滴在桌子上,简直是“蜡烛流泪”的感觉。

2.3 用水覆盖蜡烛接下来,准备好透明的玻璃杯,慢慢将它放在蜡烛上,像给蜡烛戴上了一顶“小帽子”。

观察杯子内部,火焰慢慢变小,最后熄灭。

这时候,大家可以发现杯子里面的水面开始上升,哇哦,蜡烛是怎么做到的呢?3. 实验结论3.1 化学反应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蜡烛燃烧的时候,不仅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还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

这就像是蜡烛在“呼吸”,一边用力“吸气”,一边“吐气”,热量和光亮也是它“吐”出来的。

3.2 实际应用这项实验其实告诉我们很多生活中的小道理,比如说光和热的来源,以及燃烧的必要条件。

生活中,咱们常常需要用到蜡烛,比如停电的时候点一支,瞬间就能让黑暗不再可怕。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及其产生的物质。

3. 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用品1. 一支新蜡烛2. 火柴3. 一支干净烧杯4. 水5. 水槽6. 澄清的石灰水7. 一把小刀三、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 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4. 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

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5. 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其燃烧情况。

现象:熄灭蜡烛后,蜡烛芯周围有白烟产生,用火柴点燃白烟,白烟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结论:蜡烛熄灭后,剩余的石蜡蒸汽在接触到火源时能够重新燃烧。

四、实验分析1. 蜡烛的物理性质:蜡烛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熔点较低,易于熔化。

2. 蜡烛的化学性质:蜡烛具有可燃性,燃烧时产生火焰、热量、水和二氧化碳。

3. 蜡烛燃烧过程:蜡烛燃烧分为三个阶段,即熔化、气化和燃烧。

石蜡受热熔化后,在燃烧过程中气化并发生燃烧反应,产生炭黑和灰烬。

4. 蜡烛燃烧产物:蜡烛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五、实验结论1. 蜡烛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熔点较低,易于熔化。

(空)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空)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时间实验者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变化与现象结论与解释
1、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2、点

前(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2)从蜡烛上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3、点

时(1)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
(2)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 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
(3)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4、熄

后(3)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继续燃?。

蜡烛熔化燃烧实验报告(3篇)

蜡烛熔化燃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探究蜡烛熔化、燃烧的过程及产生的现象。

3. 分析蜡烛燃烧产物,并验证其成分。

二、实验原理蜡烛主要由石蜡、棉线等材料制成。

石蜡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当蜡烛受热时,石蜡熔化并气化,形成石蜡蒸气。

石蜡蒸气在火焰中燃烧,产生光和热,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三、实验材料1. 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燥的烧杯一个4. 澄清石灰水适量5. 水槽一个6. 小刀一把四、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等。

- 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槽中,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2. 点燃蜡烛-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熔化、燃烧的现象。

- 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声音、气味等。

3. 探究火焰各层的温度- 将一根火柴横在火焰上方片刻,观察火柴梗的碳化位置,确定火焰各层的温度。

4. 观察燃烧产物-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

- 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5. 熄灭蜡烛- 观察熄灭蜡烛后的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其现象。

五、实验现象1. 蜡烛的物理性质- 蜡烛为白色、圆柱状固体,硬度较小,稍有气味。

- 石蜡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2. 蜡烛燃烧现象-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 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产生烟雾。

3. 火焰各层温度- 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4. 燃烧产物- 蜡烛燃烧时,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产生了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5. 熄灭蜡烛后的现象- 熄灭蜡烛后,蜡烛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

-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1. 蜡烛主要由石蜡、棉线等材料制成。

2. 蜡烛燃烧时,石蜡熔化、气化,形成石蜡蒸气。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活动与探究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活动与探究实验报告
3、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蜡烛火焰分为____层,三层火焰____(有没有)明显的边缘,________层较明亮,火柴梗处在火焰________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_______层次之,_______层变黑最慢
过一会儿,烧杯壁上有________生成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活动与探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
2、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分析
点燃前
1、观察外观2、分别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
3、将蜡烛放在火上加热
1、蜡烛由_通)蜡烛外观为________形,颜色为_______,有________气味
蜡烛_____层火焰温度最高,第____层次之,____层温度最低。
说明蜡烛燃烧后有______和_______
生成。
燃烧后
刚熄灭的蜡烛立即用燃着火柴点燃这白烟
观察熄灭后的蜡烛
烛芯上方有一缕________飘出,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________
熔化的石蜡逐渐________,白色棉线烛心变________,易碎。
猜一猜:
白烟是_______
想一想,白烟的成份:
白烟是细小的石蜡颗粒,有可燃性。
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
2、质地______,______(能或不能)划出刻痕。
3、石蜡______(能否)溶于水,在水中________(浮或沉)
石蜡是一种硬度:____
密度比水____,_____溶于水的固体。
石蜡的熔点______

初中化学试验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初中化学试验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学生实验报告
初中化学实验2《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不同的探究》
学生实验报告
初中化学实验3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学生实验报告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试管口
使试管预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
初中化学实验4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学生实验报告。

初中化学实验5 《燃烧的条件》
学生实验报告
初中化学实验6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学生实验报告
初中化学实验7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学生实验报告
初中化学实验8 《酸、碱的化学性质》
学生实验报告
初中化学实验9《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学生实验报告
初中化学实验10《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学生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引言蜡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一,它不仅可以提供照明,还可以用于氛围营造和庆祝活动。

然而,蜡烛的燃烧过程却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

本实验旨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深入了解蜡烛的结构、燃烧过程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蜡烛•火柴•支架•钢尺•平衡器•实验室温度计•钢笔•纸张方法1.准备工作:–在实验室中设置支架,将蜡烛固定在支架上。

–使用火柴点燃蜡烛。

–使用钢尺测量蜡烛的高度和直径。

–使用平衡器称量蜡烛的质量。

–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室内温度。

2.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和烟雾。

–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观察蜡烛燃烧后的残留物。

3.测量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将蜡烛置于一定距离的容器内。

–点燃蜡烛并观察温度的变化。

–使用钢笔在纸张上记录温度的变化。

4.分析实验结果:–对蜡烛的燃烧时间、残留物、产生的热量进行比较和分析。

–探讨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和环境的关系。

–探究蜡烛的结构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实验结果和讨论蜡烛的燃烧过程观察蜡烛点燃后,火焰呈黄色,烟雾从蜡烛顶部升起。

整个燃烧过程持续约2小时。

燃烧结束后,蜡烛留下一小部分未燃烧的蜡和一些灰烬。

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测量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蜡烛燃烧时周围环境的温度上升。

通过记录温度的变化,我们发现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使温度上升约10摄氏度。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蜡烛的燃烧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产生的火焰和烟雾是燃烧产物。

2. 蜡烛的燃烧时间和残留物与蜡烛的结构和质量有关,较长的蜡烛燃烧时间和较多的残留物可能表示蜡烛质量更大。

3. 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使周围环境的温度上升,这是因为燃烧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热能。

4. 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和环境的关系可以通过研究燃烧产物的成分和对环境的影响来探究。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化学蜡烛燃烧试验报告

化学蜡烛燃烧试验报告
颜色:呈半透明状的白色
硬度:可用小刀切割,硬度小
密度:取一小块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层上,一段时间后才沉下
气味:难以形容
石蜡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燃着时探究:
点燃蜡烛,观察石蜡的熔化、蜡烛被点燃及燃烧现象,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等。
燃烧过程中,伴随有熔化、放热、发光等现象;烛焰分三层,焰心呈浅蓝色,内焰呈较深的橙红色,外焰呈较淡的橙红色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报告
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烧杯玻璃片火柴蜡烛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及方法
实验现象
分析过程及结论
点燃前探究:
观察蜡烛的外观,嗅其气味;
切一小块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蜡烛的组成:石蜡和棉芯形状:圆柱体
用镊子夹着火柴梗平放入烛焰中,火柴梗外侧变黑而脆,靠里侧颜色焦黄,火柴梗中间几乎不变色
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将烧杯迅速翻转,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摇动烧杯,石灰水变浑浊
用火柴点燃石蜡时很快会溶化
石蜡可燃烧,熔点较低;
当蜡烛燃烧时,有水以及二氧化碳生成;
烛焰的焰心温度最低,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熄灭后探究:
熄灭蜡烛,观察是否有白烟出现,并点燃白烟;
观察冷却后的蜡烛
有白烟出现,点燃白烟时蜡烛重新燃烧;
冷却后的蜡烛逐渐变回固体
蜡烛熄灭时所产生的白烟为可燃性气体;
冷却后的石蜡会凝固

蜡烛燃烧探究实验报告

蜡烛燃烧探究实验报告
蜡烛燃烧有黄色火焰,不时有黑烟,大量放热,火焰下面有部分蜡烛熔化
石蜡具有可燃性,温度升高软化直至熔化
观察火焰分层和明亮程度,用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被烧焦的情况
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
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焰心温度最低。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
点燃前
观察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嗅气味;
蜡烛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
蜡烛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
切一块放入水中看是否溶于水,并比较与水的密度大小。
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蜡烛漂浮起来,且没有溶于水。
蜡烛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点燃时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问题和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黑烟原因可能是燃烧不充分生成了炭黑
熄灭后
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有白烟产生,
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
熄灭时产生石蜡蒸汽,点燃后燃烧。
结论:蜡烛呈白色固体,硬度较软,无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可浮于水面上,点燃能够燃烧,大量放热,热量使火焰下方蜡烛熔化,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内层最暗,外层温度最高,内层温度最低,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熄灭时有白烟出现,点燃白烟可使蜡烛复燃。
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单

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单
火焰中,1s后取出
(3)用一干而冷的烧杯罩子
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下烧
杯Hale Waihona Puke (4)另取一个用澄清的石灰
水湿润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
上方



烛(1)将蜡烛熄灭,
观察
(2)用火柴迅速点燃刚熄灭
时产生的白烟实验现象结论解释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步骤
(1)取两个集气瓶,其中为空
气,用排水发收集一瓶呼出的气
体实验现象结论解释(2)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
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
并振荡,观察现象
(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
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
观察现象
(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
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出的气体
中观察现象玻璃片上水蒸气的
情况,并与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的
玻璃片作对比。


论吸入空气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呼出气体
实验活动一:化学实验探究
班级:姓名:日期:月日实验目的: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和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吸的气体的探究,
掌握科学探究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步骤


前(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
形状
(2)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
蜡,投入水中
(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



烛蜡烛火焰
(2)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

蜡烛的燃烧的实验报告(3篇)

蜡烛的燃烧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

2. 掌握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气体成分,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

3.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主要成分石蜡在点燃后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燃烧过程中,蜡烛受热熔化,燃烧产生光和热,同时产生气体和灰烬。

三、实验用品1. 蜡烛:白色、黄色、红色等不同颜色的蜡烛各一支。

2. 火柴:用于点燃蜡烛。

3. 烧杯:用于收集燃烧产生的气体。

4. 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5. 滤纸:用于过滤燃烧产生的灰烬。

6. 镊子:用于取用蜡烛和灰烬。

7. 秒表:用于计时。

8. 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将不同颜色的蜡烛分别点燃,观察其燃烧现象。

2. 记录蜡烛燃烧时火焰的颜色、形状、高度和燃烧时间。

3. 用烧杯收集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和气味。

4. 将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5. 用滤纸过滤燃烧产生的灰烬,观察灰烬的颜色和状态。

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成分及对环境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或白色,火焰高度约为10-15厘米,燃烧时间约为1小时。

2. 燃烧产生的气体为无色、无味气体,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3. 燃烧产生的灰烬为黑色粉末,经过滤纸过滤后,灰烬质量约为蜡烛质量的1/10。

4.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成分及对环境的影响:蜡烛燃烧产生的主要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过量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水蒸气对环境无影响。

六、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主要成分石蜡在点燃后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或白色,燃烧产生的气体为无色、无味气体,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3. 蜡烛燃烧对环境有一定影响,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蜡烛燃烧条件实验报告(3篇)

蜡烛燃烧条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条件,分析影响蜡烛燃烧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氧气浓度、燃料性质等,并验证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蜡烛燃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足够的氧气供应。

2. 燃料(石蜡)达到一定的温度,即着火点。

3. 燃料与氧气接触。

三、实验材料1. 新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燥的烧杯一个4. 澄清的石灰水一瓶5. 温度计一个6. 氧气浓度计一个7. 秒表一个8. 记录本和笔四、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硬度等物理性质。

-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温度等。

2. 探究氧气浓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燃烧情况。

- 每次实验后,打开容器,测量蜡烛燃烧后的氧气浓度,并记录数据。

3. 探究温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将蜡烛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 记录不同温度下蜡烛的燃烧时间和火焰的燃烧情况。

4. 探究燃料性质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将不同种类的蜡烛(如蜡烛、油灯、酒精灯等)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燃烧情况。

- 记录不同燃料的燃烧时间、火焰的燃烧情况等。

5. 验证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

- 取下烧杯,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蜡烛是白色、圆柱状固体,硬度较小,无气味。

-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温度较高。

2. 探究氧气浓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蜡烛燃烧的火焰逐渐变弱,燃烧时间缩短。

3. 探究温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蜡烛燃烧的火焰逐渐变强,燃烧时间延长。

4. 探究燃料性质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蜡烛燃烧时间、火焰燃烧情况不同,燃烧效率也不同。

5. 验证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烧杯壁上出现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1.蜡烛及其燃烧的现象实验报告

1.蜡烛及其燃烧的现象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日期
实验结论和分析
石蜡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问题与建议】
1.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确保实验成功?
答:
2.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观察到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物质.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是什么?
答:
【连接中考】
设计实验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
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填序号)。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填序号)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填序号),因
为。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探究实验报告──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探究实验报告──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一探究实验报告──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姓名:合作者:日期:年月日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观察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变化现象。

实验用品及仪器:过程和方法:本次试验中比较成功的地方有:本次试验中不成功的地方有:巩固练习1、下列记录的普通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

A.普通蜡烛是手感滑腻的固体B.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会下沉C.蜡烛燃烧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D.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瓦斯爆炸B.牛奶变酸C.碱式碳酸铜受热变黑D.霓虹灯通电发出红光3、以下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爆炸B.燃烧C.发光发热D.固体受热变成气体4、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B.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都可能产生新物质D.析出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5、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1-3)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处最先炭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 __能力提高题6、将短璃管插入焰心,发现一端可以点燃(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有什么呢?(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可能是不完全燃烧是产生的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可以燃烧)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婷婷认为;可能是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实验方法):换一个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抱住导管,然后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与方法: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

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问题和建议: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蜡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这样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桌号: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实验目的:1、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
2、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二、 实验仪器和药品:一支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
三、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步骤
观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现象
实验结论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2、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3、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