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题集9第九章教学德育

合集下载

2013-2014教师资格格考试《教育学》专用教材第九章+德育

2013-2014教师资格格考试《教育学》专用教材第九章+德育

第九章德育◎本章重点1.识记德育的概念、目标和内容。

2.理解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

3.运用德育模式展开德育实践活动。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较小,所涉及到的重点知识点的考查题型多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本章需要注意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点有:德育的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以及德育的基本模式等。

此外,德育过程的规律、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以及德育过程的结构和矛盾等知识点也有出简答题的可能。

考生在复习时需重点掌握。

第一节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一德育的概念“德育”是进入近代以来才出现的名词。

就西方而言,在18世纪70~80年代,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简称德育。

到19世纪中叶,斯宾塞发表《教育论》,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德育”、“体育”,从此,“德育”逐渐成为教育世界里一个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就我国来看,虽然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构成就是德育,但并无“德育”之名。

“德育”一词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

有学者认为,l902年《钦定学堂章程》最早使用“德育”一词①。

l912年,蔡元培撰文阐述新教育思想,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

在其影响之下,当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要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标志着“德育”一词已成为我国教育界通用的术语②。

今天,尽管“德育”这个词耳熟能详,但不同的教育观对德育有不同的理解。

一般说来,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简言之,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实质是育德。

德育的“德”是指品德。

狭义的品德是指道德品质,广义的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习题)-第九章 德育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习题)-第九章 德育

第九章德育一、填空题1.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 .持之以恒. 。

动之以情导之以行2.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体。

制度文化精神文化3. 德育的途径是 . . 。

政治课和各科教学.课外与校外活动班主任工作4.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________和_________。

智力发展人际关系6.德育原则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实施 _____ 工作时应遵循的规范性要求。

德育7.非反思性选择是与自主选择之间的一种过渡性道德学习方式。

接受暗示8.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叫________。

情境陶冶法9.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_______是基础,_______是关键。

知行10.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11.道德学习以为基础,通过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自主性选择到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道德本能12.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遵循的,是教师工作范围内特殊的道德要求。

基本行为准则13“诱导原则”就是着重 __________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激发1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学生已有品德水平15.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教育. .法纪教育和四个基本方面。

政治教育道德教育16.德育是通过.各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网络教育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加以实施的。

德育课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二、选择题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2. 品德的结构包括三种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责任感和义务感属于()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观念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4。

教育学习题集9第九章 教学德育word资料5页

教育学习题集9第九章 教学德育word资料5页

第九章教学德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教育B、德育内容C、德育目标D、德育任务2、德育目标确定可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 )。

A、德育内容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D、德育方法3、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 )。

A、内容B、结构C、层次D、方法4、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A、知识B、能力C、个性D、品德5、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 )是基础。

A、知B、情C、意D、行6、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 )是关键。

A、知B、情C、意D、行7、( )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 )。

A、方法B、基础C、原则D、途径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B、读书和作业C、活动和交往D、谈话和讨论10、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 )。

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11、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做到上课不再迟到。

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致又迟到了。

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 )水平入手。

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2、进行德育是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体现了( )原则。

A、疏导原则B、导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13、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 )。

A、示范教育法B、说服教育与适当体罚相结合C、多表扬,少批评D、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14、德育过程中,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思想问题那就违背了( )原则。

教育学第九章 德育

教育学第九章 德育

第九章德育»»论述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知、情、意、行的特点及其培养。

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

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它一般在认识基础上形成,是运用一定的道德观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品行或某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

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

(2)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首先,德育要注意全面性,要全面关心和培养学生品德中的知、情、意、行,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四者相辅相成、全面而和谐地得到发展;其次,德育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品德结构中诸因素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弥补其薄弱环节,改变其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科尔伯格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提出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

皮亚杰提出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

麦克费尔及其同事首创了体谅德育模式。

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简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德育过程引导、培养和促进着学生品德的发展,因而,德育过程与品德发展过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一种施教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外因和条件。

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是在教育和环境等外部条件影响下,个体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第九章 德育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   德育练习及答案

第九章德育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1.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叫。

A.智育B.德育C.教学D.美育2.德育具有。

A.社会性、历史性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C.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D.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3.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A.德育内容B.德育形式C.德育方法D.德育目标4.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5.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6.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7.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8.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有。

A.受教育者、教育者B.教育内容、教育环境C.教育目标、教育环境、教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9.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方法10.构成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是。

A.认知、情感、意志、品德B.认知、情感、意志、行为C.认知、情感、能力D.认知、情感、意志1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规律。

A.智育过程B.德育过程C.心理咨询D.教育学生12.人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3.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4.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属于。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5.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教育学原理第九章德育(上)2024

教育学原理第九章德育(上)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德育的概念和目标1. 德育的概念和内涵a) 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b) 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道德感受和道德决策能力。

2. 德育的目标a)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道德观念。

b)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c) 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决策能力。

二、德育的内容1. 道德教育a)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b)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 心理教育a)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b) 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3. 法治教育a)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遵从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法治精神。

4. 美育教育a) 培养学生对艺术和美的欣赏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创造能力。

5. 科学教育a)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知识。

b) 培养学生科学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的方法1. 规范引导a) 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b) 引导学生通过规范行为来培养道德品质。

2. 示例引导a) 通过身体力行示范正确的道德行为。

b)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榜样学习和感受。

3. 认知引导a) 培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b)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

4. 情感引导a)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道德情感。

b) 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5. 实践引导a)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义务劳动活动。

b)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知和道德行为。

四、德育的评价1. 定性评价a)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

b) 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定性评价,如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

2. 定量评价a)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评价。

b) 使用量化指标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进行量化评价,如道德意识、道德判断等。

3. 综合评价a) 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对学生的道德素养综合评估。

b) 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全面评价,包括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判断等方面。

第九章德育习题

第九章德育习题

7.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 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 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8.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 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 德要求与学生已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0.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 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1.德育方法包括了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 受教修养方式。 12.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13.“润物细无声”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D.道德行为
11.在德育中,要注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贯彻了哪条原则? (D ) A.正面教育原则B.集体教育原则C.知行统一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2.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D )。 A.各科教学 B.周队活动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3.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C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14.以下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的策略有:(C A.突出道德争端 B.询问“为什么”问题 C.澄清与总结 D.使情境复杂化 15.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D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 )。 )。
三、填空题 1.学校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2.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形式。 3.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 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 4.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 5.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 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6.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 业指导三个方面。

中学教育学第九章德育

中学教育学第九章德育

第九章德育一、单项选择题1、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德育目标)2、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3、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性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结构)4、德育过程的培养学生(品德)的的过程5、在构成思想品德四要素中(行)是关键6、(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7、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8、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10、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做到上课不再迟到。

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又迟到了。

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道德意志)水平入手。

11、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体现了(导向性原则)12、在构成思想品德的过程中,(知)是基础。

13、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14、德育过程中,如果采用简单粗野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思想问题,那就违背了(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15、在德育中坚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16、学校进行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政治课和其它学科教学)17、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18、德育的特殊途径是(班主任工作)19、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说服法)2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种(榜样法)方法21、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是(锻炼法)22、托物言志是一种(陶冶法)方法2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社会性功能)24、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享用性功能)25、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于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生存功能)26、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27、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平等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教育性)功能两大含义。

《教育学》辅导提纲第九章

《教育学》辅导提纲第九章

《教育学》辅导提纲第九章《教育学》辅导提纲第九章《教育学》辅导提纲第九章第九章德育第一节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知识点1、德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2、德育的意义p1473点3、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4、我国学校的德育内容p150 1514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第二节德育过程知识点1、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2、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

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p154 1564点●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5、试述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或者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符合哪条德育规律,为什么?)p154 1556、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

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7、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第三节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知识点1、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或说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p157 1585点(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写和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3、举例说明疏导性原则p157(1)该原则的含义(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3)举例说明4、试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p157 158(1)该原则的含义(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5、因材施教原则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如何贯彻之?p158(1)该原则的含义(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6、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教育学习题集9第九章 教学德育10页word文档

教育学习题集9第九章 教学德育10页word文档

第九章教学德育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教育B、德育内容C、德育目标D、德育任务2、德育目标确定可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 )。

A、德育内容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D、德育方法3、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 )。

A、内容B、结构C、层次D、方法4、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A、知识B、能力C、个性D、品德5、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 )是基础。

A、知B、情C、意D、行6、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 )是关键。

A、知B、情C、意D、行7、( )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 )。

A、方法B、基础C、原则D、途径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B、读书和作业C、活动和交往D、谈话和讨论10、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 )。

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11、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做到上课不再迟到。

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致又迟到了。

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 )水平入手。

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2、进行德育是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体现了( )原则。

A、疏导原则B、导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13、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 )。

A、示范教育法B、说服教育与适当体罚相结合C、多表扬,少批评D、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14、德育过程中,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思想问题那就违背了( )原则。

教育学第九章 德育

教育学第九章 德育

第九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一.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组织适合受教育者成长的价值环境,采用合适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政治、法制、心理等方面素质发展的系统活动。

二.德育的功能:㈠德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德育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从宏观上讲,德育可以推动社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以此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的价值取向;从微观上说,德育通过对劳动者道德品质的培养,作用于经济发展。

㈡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

德育对个体品德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学校德育对个体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方面所具有的作用。

㈢德育对其他各育的功能------1.为其他各育提供方向,保证教育本质的实现2.对其他各育具有促进功能第二节德育目标和内容一.德育目标和内容概述:德育活动所预期达到的目的,时教育活动本身对受教育者道德素质培养所要遵循的规格要求或质量标准,它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德育实践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二.德育目标的特征:历史性社会性价值性三.制约德育目标的因素:会因素人的因素四.当代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学校德育目标提出了变革的要求; 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入使学校德育面临新环境和新挑战,促使德育目标变革; 工业文明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德育目标体系第三节德育过程一.德育过程的含义:1. 德育过程是一种育德的活动过程,是德育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展开 2.德育过程是有目的的活动过程3.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共同参与的过程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三.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㈠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

㈡德育过程与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

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九章 德育

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九章 德育

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九章德育第九章德育(本章重点提示)实战演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

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2.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B.政治思想C.思想品德D.政治品德3.道德教育的概念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教育,是指()上的德育,道德品质教育只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A.伦理学B.哲学C.教育学D.社会学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

A.智育B.德育C.教学D.美育6.德育具有()。

A.社会性、历史性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C.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D.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7.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8.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9.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A.德育的政治功能B.德育的生存功能C.德育的发展功能D.德育的享用功能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11.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12.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13.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中学教育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九章 德 育》选择题

《中学教育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九章 德 育》选择题

《中学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第九章德育》选择题一、选择题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看具体情况,可有多端性2.“桃季不言,下自成蹊”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陶冶教育法 D.指导自我教育法3、提出德育的认知模式的学者是()。

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4、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

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5、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

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6、教育者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A、说理教育B、榜样示范C、陶冶教育D、指导自我教育7、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政治课和其他各科教学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劳动D、班主任工作8、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

A.榜样学习法B.教育情景法C.观察模仿法D.道德两难故事法9、德育是( )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政治文明D.生态文明10、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掌握知识B、激发情感C、道德内化D、活动和交往11.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

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14.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

中学教育学同步训练第九章 德育

中学教育学同步训练第九章 德育

第九章德育一、单项选择题1.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意义B.德育内容C.德育目标D.德育任务2.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 )。

A.内容B.结构C.层次D.方法3.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A.一致的,可以等同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D.相互包容的关系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二、多项选择题1.德育的形式有( )。

A.家庭德育B.学校德育C.区域德育D.社会德育E.民族德育2.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

A.动机作用B.方向作用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D.提升智慧E.获得体能、体魄的提高3.坚持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要注意以下哪几点要求?( )A.坚持严格要求B.注重宣传与教育C.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D.与启发说服相结合E.公平、正确、合情合理三、简答题1.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

2.简述我国政治教育的内容。

3.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4.简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德育目标不仅决定着德育内容、形式、方法,也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2.B德育过程是由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而成的,他们的组合方式就是德育过程的结构。

3.B德育过程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努力去践行道德信念,提高自身的过程,二者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4.D这句话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

二、多项选择题1.ABD德育的主要形式有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2.ABC D属于智育范畴,E属于体育范畴。

3.BCE坚持严格要求是运用锻炼法要注意的要求,与启发说服相结合是运用陶冶法要注意的要求。

三、简答题1.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2.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社会科学教育。

教育学第九章-第十章补充练习题答案

教育学第九章-第十章补充练习题答案

第九章德育答案:一、填空题1、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2、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3、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辅导4、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5、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6、组织活动和交往7、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8、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二、名词解释1、学校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2、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3、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三、选择题1-5:DDABC 6-7:BA四、简答题1、简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答:(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2、简述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

答:(1)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2)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

(3)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

3、简述德育过程的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答:(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2)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3)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4、简述德育过程有哪些规律可以遵循。

答:(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九章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九章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九章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只是事业开始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路你需要更加努力,下面我们来看看由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的“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九章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希望考生们都能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第九章德育一、填空题1、德育是____、____、____的总称。

2、德育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

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即____、____、____。

4、德育过程通常由____、____、____和____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____。

6、德育过程的基础是________。

7、我国班主任老师总结出的德育经验是"晓之以理,____,____,____"。

8、我国德育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名词解释1、学校德育2、陶冶法3、说服法三、选择题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看具体情况,可有多端性2、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B、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C、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3、提出德育的认知模式的学者是()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4、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5、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6、教育者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A、说理教育B、榜样示范C、陶冶教育D、指导自我教育7、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政治课和其他各科教学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劳动D、班主任工作四、简述题1、简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第九章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第九章

第九章教育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育指导思想是A.启发式B.注入式C.接受式D.发现式【解析】A 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育指导思想。

2.从学习者的角度看,教育方法可以分为A.启发式与注入式B.启发式与发现式C.接受式与发现式D.演绎式与归纳式【解析】C 从学习者的角度看,教育方法可分为接受式与发现式。

3.接受学习理论最大的代表人物是A.苏格拉底B.奥苏贝尔C.布鲁纳D.杜威【解析】B 接受学习理论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奥苏贝尔,他在提出“先行组织者”的基础上创立了有意义学习理论,他认为在学生正式学习之前要先给他们呈现引导性材料,以帮助他们掌握新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的联合,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4.教师通过列举各种特殊的现象,帮助学生从特殊性的现象中总结出一般性的知识原理的教育方法是指A.演绎式B.归纳式C.预设式D.生成式【解析】B 归纳式就是归纳推理,教师通过列举各种特殊的现象,帮助学生从特殊性的现象中总结出一般性的知识原理。

5.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方法是A.讲授法B.谈话法C.演示法D.讨论法【解析】A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方法。

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在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6.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呈现实物帮助学生获得直观认识,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

它的优点是A.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B.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C.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水平D.可以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解析】D 演示法的优点是生动形象,真实直观,可以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

缺点是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难以抽象出图画、模型背后的基本原理。

7.应用广泛、适用面大的教学方法是指A.演示法B.讨论法C.练习法D.实验法【解析】C 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一种反复训练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反复性,且以已有的知识、技能为基础,是一种应用广泛、适用面大的教学方法。

教育原理第九章

教育原理第九章

教育学复习(fùxí)笔记(第九章)第九章德育一、考试内容德育的概念(gàiniàn);德育的组成部分;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德育内容的层次;德育过程与品德发展过程的联系与区别;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德育原则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几个主要德育原则的概念及其贯彻要求;德育途径的概念;德育方法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几个主要的德育方法的概念及其运用的要求。

二、考核(kǎohé)要求1.识记:(1)德育(déyù)的概念;(2)德育原则的概念:(3)德育途径的概念;(4)德育方法的概念(gàiniàn)。

2.理解:(1)德育的组成部分;(2)德育的功能;(3)德育的任务;(4)德育内容的层次;(5)德育过程与品德发展过程的联系与区别;(6)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jiàodǎo)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jījí)转化过程、提高学生自我教育(zì wǒ jiào yù)能力的过程。

3.应用:(1)运用(yùnyòng)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分析德育的实际问题;(2)运用中小学德育常用方法(fāngfǎ)的要求。

知识点讲解一、德育概述1.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教育学范畴的德育与伦理学蔼畴的道德教育有联系,前者要反映后者的要求。

但两者也有区别。

伦理学上的德育侧重人的行为规范和风尚,培养人们一定的道德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11、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做到上课不再迟到。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
以致又迟到了。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水平入手。
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D、德育任务
( )。
D、德育方法
德育过程的( )。
、方法
A内容B、结构C、层次D
4、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的过程。
A知识B、能力C、个性
5、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 )是基础。
A知B、情C、意I
6、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中( )是关键。
A知B、情C、意I
7、( )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8、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 )。
A方法B、基础C、原则D、途径
9、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B、读书和作业C、活动和交往D、谈话和讨论
10、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
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12、进行德育是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体现了 则。
A、疏导原则B、导向性原则
D、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13、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
A、示范教育法B、说服教育与适当体罚相结合
C、多表扬,少批评D、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14、德育过程中,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思想问题那就违背了
C、发展功能D、享用性功能
25、德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 )。
A、文化功能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D、享用功能
26、 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这体现了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意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A、升华性问题B、突出道德争端
C、澄清与总结D、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
31、 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策略是( )。
A、突出道德争端B、询问“为什么”的问题
C、澄清与总结D、是情境复杂化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德育是()的总称。
A、疏导B、导向
C、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D、因材施教
15、 在德育中坚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 )原则。
A、疏导B、导向C、因材施教D、正面教育
16、 学校进行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育B、劳动
、品德
、行
、行
、道德行为
c、因材施教原则
)。
)原则。
C、共青团活动
第九章 教学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序号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德育教育B、德育内容C、德育目标
2、德育目标确定可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
A德育内容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
3、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
27、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
A、社会性B、个体性C、教育性
28、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 皮亚杰B、柯尔伯格C、麦克费尔
29、 德育认知模式特别注重(
)。
( )功能的两大含义。
D、享用性
D、班杜拉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30、 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的策略是(
17、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A、劳动
C、共青团活动
18、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劳动
C、团队活动
)。
)。
A、
说服法
B、榜样法
C、
锻炼法
D、陶冶法
22、
托物言是一
种()方法。
A、
说服法
B、榜样法
C、
锻炼法
D、陶冶法
(
)。
19、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
A、锻炼法B、陶冶法C、榜样法D、说服法
2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一种( )方法。
A、锻炼法B、陶冶法C、榜样法D、说服法
21、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培训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是(
2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
A、法制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24、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A、政治功能B、生存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