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精选)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精选)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精选)初中三年里,中考的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整理好知识点,了解化学重点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内容,欢迎使用学习!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1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2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Cu,Fe2O3。
2、绿色固体:Cu2(OH)2CO3。
3、蓝色固体:Cu(OH)2,CuSO4·H2O。
4、紫黑色固体:KMnO4。
5、淡黄色固体:S。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Ag,Fe,Mg,Al,Hg等金属。
8、黑色固体:Fe粉,木炭,CuO,MnO2,Fe3O4,(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Fe(OH)3。
10、白色固体:NaCl,Na2CO3,NaOH,Ca(OH)2,CaCO3,CaO,CuSO4,P2O5,MgO。
3液体的颜色1、无色液体:H2O,H2O2。
2、蓝色溶液:CuSO4溶液,CuCl2溶液,Cu(NO)3溶液。
3、浅绿色溶液:FeSO4溶液,FeCl2溶液,Fe(NO)3溶液。
4、黄色溶液:Fe2(SO4)3溶液,FeCl3溶液,Fe(NO3)3溶液。
5、紫红色溶液:KMnO4溶液。
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4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1、空气: N2和O22、水煤气: CO和H23、煤气: CO4、天然气: CH45、石灰石/大理石:CaCO36、生铁/钢:Fe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8、铁锈: Fe2O35反应中的一些规律1、跟Ba2+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一定是SO42—,沉淀为BaSO42、跟Ag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一定是Cl—,沉淀为AgCl3、跟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能是CO32—也可能是HCO3—4、跟碱反应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的一定为NH4+5、SO42—与Cl—同时存在,若要检验时,则必须先用Ba(NO3)2溶液检验并除尽SO42—,然后再用AgNO3溶液检验Cl—6、可溶性的碱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碱受热才能分解,如Cu(OH)2 △ CuO + H2O7、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如CaCO3 高温CaO + CO2 ↑ 碱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级,如:2NaHCO3△ Na2CO3+ H2O +CO2 ↑中考化学学习建议做好中考前的三轮安排第一轮就是按章节复习也就是按照教材的先后顺序,从头至尾理解每一课内容,然后把老师课堂上强调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原理、课堂实验给完全搞清楚了,对以前没有掌握好的知识,要结合教材、结合笔记利用这一轮复习好好给巩固一下。
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重点知识点(1)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液体的颜色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2)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3)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1)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1)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初中化学中考常考基础知识总结(共35个)
中考化学常考基础知识总结一、空气1.通常情况下氮气不活泼,但那是通常情况,氮元素很活泼。
2.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3.氧气性质“较活泼”,不是“很活泼”4.稀有气体也是有化合物的5.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 不可助燃但可燃6.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7.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不是任何时候大量呼吸纯氧都有利于健康8.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9.氧在地壳中不止以单质存在10.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二、水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但一定不可以组成化合物2.雨水、自来水、海水、河水、湖水都是混合物,新制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放久的蒸馏水不一定是纯净物,软水不一定是纯净物3.汽化时分子体积不变,分子间隔变大4.大部分物质熔化体积变大,但水例外,冰融化体积减小三、原子的组成、元素、化学式1、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 02.相对原子量和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3.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 1,而是比 1 稍大4.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没有分子量,部分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没有分子量,其化学式的意义仅仅是说明了原子的个数比5.CO2、SO2、TiO2 中均没有O2 分子6.食品标签中标有 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 X 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7.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体,铯、镓熔点接近室温且容易处于过冷状态8.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10.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合集,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 8个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 原子,也可能是 O2-、F-、Na+、Mg2+等等1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
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电荷数(注意正负)12.氧一般为-2 价,但过氧化氢中氧是-1 价(注意氢不是+2 价),氟氧化物中氧为正价13.氢一般为+1 价,但活泼金属的氢化物(如 NaH)中氢为-1 价14.注意语言的规范: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几个分子由几个某某某原子构成15.多数气体单质是双原子分子的,而稀有气体都不是;多数液体和固体单质是单原子的,而卤素单质不是(Br2、I2)16.红磷的化学式为 P4,硫的化学式为 S8(初中不要求)四、质量守恒定律1.化学变化中,元素和原子种类不变,但物质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则无论得到什么数据都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也不能说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守恒3.根据一个物质参加反应的条件可以推断该物质的某些性质和贮存方法4.可以利用化学变化中一种元素的质量不变H+所中和的 OH-数量守恒来巧妙地解决化学计算五、碳和碳的氧化物1.金刚石没有导电性但其坚硬,石墨能导电但较软,二者属于不同物质,二者之间的变化是化学变化2.常温下碳不活泼,但高温下碳可以与许多物质反应3.初中阶段,可以认为碳不以离子的形式存在4.CO2 无毒,可溶但不是易溶于水5.活泼金属如钾、钙、钠、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碳单质,属于置换反应,这些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6.一氧化碳中毒是化学变化7.二氧化碳使得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生成了碳酸,这是一个可逆过程,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六、燃烧与热量1.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不是因为空气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是因为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2.降温灭火时,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而是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3.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4.甲烷不是最清洁的能源5.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证明其中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不能证明其中有氧元素七、金属1.合金是混合物,形成合金是物理变化,合金中可能有非金属,合金中各个元素都以单质存在,合金一定有金属性2.紫铜是纯铜,青铜和黄铜都是铜的合金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在常温下的,高温下金属的活动性不一定服从此顺序,比如高温下钠可以置换钾4.钾不是最活泼的金属,金不是最不活泼的金属5.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溶液反应越剧烈(钾、钙、钠除外)6.钾、钙、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氢气,将这些金属与酸溶液混合,金属先与水反应7.铜不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8.所谓的“置换酸中的氢”是指非氧化性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9.非金属也有与金属类似的置换规律,活泼性顺序F>Cl>Br>I>S,但氟溶于水的反应过于激烈,一般不参与置换10.氢气不可以置换硫酸铜中的铜11.食盐水可以加快铁的生锈,但植物油可以缓解此过程12.铝不容易生锈是因为在空气中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而不是因为铝不活泼。
初中化学中考备考重点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初中化学中考备考重点知识点梳理与总结化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中考备考阶段,我们需要对化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本文将从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离子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方面,系统地整理和总结初中化学中考备考的重点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1. 物质和能量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性质、变化和转化的规律。
物质是一切有质量、占据空间的物体的统称,能量是物质之间相互转化或传递的能力。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
3. 原子和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具有化学性质;分子则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粒子。
二、元素周期表1. 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是由一系列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的表格,根据电子云结构的规律,将元素分为周期和族两大类。
2.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元素的性质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规律,如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电负性等。
三、化学方程式1.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方式,反应物指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指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物质。
2. 平衡状态和反应系数平衡状态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反应停止,但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仍然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反应系数则表示在方程式中每个物质分子的数量。
四、离子反应1. 离子和离子反应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反应是指由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反应。
2. 阳离子和阴离子阴离子是带负电的离子,如氯离子(Cl^-);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离子,如钠离子(Na^+)。
五、酸碱中和反应1. 酸和碱的定义酸是指具有酸性物质的性质,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等;碱是指具有碱性物质的性质,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2. 中和反应当酸和碱按一定比例混合反应时,生成的产物是盐和水,这种反应被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考复习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考复习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纯净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通常伴随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有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4. 物质的分类- 物质按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 按性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5.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常见气体的性质- 氧气: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 氢气:可燃,燃烧产物为水。
-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 酸碱盐的性质- 酸的性质:呈酸性的溶液,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 碱的性质:呈碱性的溶液,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具有腐蚀性。
- 盐的性质: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多数可溶于水。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4.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均匀混合物的能力。
- 常见溶解性规律:极性分子溶解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溶解于非极性溶剂。
5.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过滤:利用固体不溶于水的性质进行分离。
- 蒸发:利用物质的挥发性进行分离。
- 结晶:利用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进行分离。
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的使用- 熟悉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 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烧杯、滴定管等基本实验器材。
初中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和趣味的学科,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同学们来说,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大家总结的初中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要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如氢(H)、氧(O)、碳(C)、氮(N)、钠(Na)等。
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比如水的化学式为H₂O,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比如水的蒸发、玻璃破碎等;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比如燃烧、铁生锈等。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三、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四、化学实验1、常见仪器的使用比如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玻璃棒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验基本操作包括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等。
3、气体的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是重点,要掌握实验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检验方法。
五、溶液1、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及归纳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及归纳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方法: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新物质是指变化前后物质种类主要是化学式进行比较,两者不一致,不一致者即为新物质。
2.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解题对策:透彻理解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
不同元素的质子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3.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正确标准:①符合客观事实;②化学式正确;③已配平;④标足条件和箭头。
4.气体的鉴别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是常见气体,需要掌握其鉴别方法。
5.化学实验一)仪器的选用:熟悉中考指导书所述常用仪器的使用,特别留意铁架台、烧杯、酒精灯、试管、量筒、玻璃棒、长颈漏斗、漏斗、集气瓶、蒸发皿等。
6.化学计算化学计算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
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中考的必考点之一,也是得分点之一,掌握好化学基本计算对于提高总体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有以下几种类型:一)计算化学式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有时会要求排顺序)或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解题方法:单质的化合价为(不用计算),化合物用正负化学合价代数和等于进行计算;二)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即各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三)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四)已知化合物质量,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五)已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求化合物的质量。
物质用途小结:CO2:气体,用于灭火、汽水、温室、化肥制造等;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等;Ca(OH)2: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漂白粉等;CaCO3:建筑材料;CaO:食品干燥剂、建筑材料等;NaCl:调味、防腐剂、腌渍食品、生理盐水(0.9%)等;Na2CO3:洗涤剂、做馒头去酸性物质并使其松软等;NaOH:肥皂、石油、造纸等,固体可作干燥剂;O2: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用于航天、登山、潜水、救病人、富氧炼钢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七大类)—中考复习资料—老师推荐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七大类)—中考复习资料—老师推荐一、 基础知识总结 (1)二、 元素及其化合物 (5)三、 常考化学物质颜色 (11)四、 化学实验 (11)五、 实验操作知识 (13)六、 常用应题思路 (16)七、 化学名称、俗名、化学式 (17)一、基础知识总结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①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②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表1物质分类表物质的变化物质 化合物 无机物 有机物 稀有气体 纯净物 氧化物 酸、碱、盐其他氧化物(CO 、NO ) 酸性氧化物(CO 2、SO 2) 碱性氧化物(CaO 、BaO ) 混合物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①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O 2、O 3单看纯净物,两者一起就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②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 水银、 蓝矾(O CuSO 245H •),注意: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③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 、氧气(液氧)、氢气、铝。
④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⑤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氢元素的化合物(除CO 、CO 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
⑥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 、CO 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
⑦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中考必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必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状态和硬度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燃烧、氧化和还原等。
-物质的理化性质:如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常见元素有氧、氢、碳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相结合而成的物质。
如水、二氧化碳等。
3.常见物质的分类-无机物是指无机元素组成的物质,如金属、非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等。
-有机物是指碳元素和氢元素为主要组成元素的物质,如石油、橡胶和塑料等。
4.原子与分子-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微粒。
5.物质的分离与纯净化-过滤是分离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利用介质阻挡固体颗粒的方法来分离。
-蒸发是分离液体与溶质的方法,通过加热使液体蒸发而得到纯净的溶质。
-结晶是分离溶质与溶剂的方法,通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和结晶的循环过程分离。
-蒸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中的各种组分的方法,通过液体的汽化、冷凝和收集过程实现。
6.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参与电子的转移。
-离子化合物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
7.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发生在物质之间的变化,原有物质被消耗或转化为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守恒。
-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产生的速度。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等。
8.酸碱中和反应-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化合物,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和醋酸。
-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和氨水等。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
9.燃烧反应-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热和光的化学反应。
-完全燃烧是指在充足的氧气下发生的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有物质的消失和新物质的生成。
-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5. 常见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 主要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2. 常见化合物:- 氧化物:由氧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酸、碱、盐:根据离子的性质进行分类。
-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三、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器材:- 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 实验操作:- 常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
3. 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和事故处理方法。
四、定量化学1. 物质的量:-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
- 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的质量。
2. 溶液的浓度:- 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化学反应的计量:-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计算。
五、酸碱与盐1.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布朗斯特-劳里理论。
- pH值的概念和计算。
2. 酸碱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质。
-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3. 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强酸、弱酸;强碱、弱碱的特点。
- 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六、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编)-中考必备
化学知识点总结1. 初中反应方程式现象大全及应用(着重看黑色字体的方程式)2.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3. 1—20号元素元素符号常用的相对原子质量:1—18号元素核外电子分布图4. 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中: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5. 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1)金刚石、石墨:C(2)水银、汞:Hg(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10) 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 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12) 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 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 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15) 酒精、乙醇:C2H5OH(16) 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17) 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 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6. 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中考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中考化学总结知识点(精选8篇)
中考化学总结知识点(精选8篇)中考化学总结知识点第1篇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 (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3、含义:以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中考化学总结知识点第2篇(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二)测容器--量筒(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中考知识归纳溶液的形成1、溶解现象(1)溶解:一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1)均一:指各部分性质一样(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稳定:指外界条件不变时,不会出现分层或析出沉淀现象(3)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稳定2、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3、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4、乳化现象(1)乳化概念:油脂难溶于水,在它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一些洗洁精能使油脂以细小的液滴均匀悬浮于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乳化(2)乳化剂;象洗洁精这样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3)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5、溶解与温度的变化:(1)不同物质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有的会升高即溶解时放热(例NaOH 浓H2SO4等溶于水),有的会变低即溶解时吸热(例NH4NO3溶于水),有的温度不变(例NaCl)(2)溶解过程:①扩散:分散成更小的微粒进入溶液,吸热。
②水合:在水中形成能自由移动的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热。
③溶液能量的变化: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放出的热量,溶液降温,否则,溶液升温。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要点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可打印)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解题技巧初中化学知识总结(识记部分)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二、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
如:钾K 铜Cu 银Ag 等;b.固态非金属。
如:碳C 硫S 磷P 等c.稀有气体。
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五、物质的溶解性1、盐的溶解性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2、碱的溶解性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
(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
如:Mg(OH)2、CaCO3、BaCO3、Ag2 CO3等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六、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16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17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18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19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七解题技巧和说明:一、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溶液、液态O2(淡蓝色)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的溶液(棕黄色)绿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有臭鸡蛋气味:H2S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③红褐色沉淀:Fe(OH)3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4、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SO2 + 2KOH == K2SO3 + H2OH2SO3 + 2KOH == K2SO3 + 2H2OSO3 + 2NaOH == Na2SO4 + H2O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O2 + H20 == H2CO3 SO2 + H2O == H2SO3SO3 + H2O == H2SO4 N205 + H2O == 2HNO3(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5、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①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uO + 2HCl == CuCl2 + H2OCu(OH)2 + 2HCl == CuCl2 + 2H2OCaO + 2HCl == CaCl2 + H2OCa(OH)2 + 2HCl == CaCl2 + 2H2O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 Ca(OH)2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二、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②除CO2可用:NaOH溶液、 KOH溶液、碱石灰等(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③除HCl气体可用: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等(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