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全文阅读
李白《塞下曲》全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全诗注释翻译赏析《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⑴,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⑵,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⑶,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二】天兵下北荒⑷,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⑸。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⑹。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⑺。
【其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⑻。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⑼。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⑽。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⑾。
【其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⑿。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⒀。
无时独不见⒁,流泪空自知。
【其五】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⒂。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⒃。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⒄。
【其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⒅。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⒆。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⒇。
注释⑴天山:指祁连山。
⑵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⑷天兵:指汉朝军队。
⑸衔恩:受恩。
甚:多。
⑹海:瀚海,大沙漠。
陇头:田野。
⑺高枕:高枕无忧。
⑻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
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
⑼天骄:指匈奴。
⑽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⑾麟阁:即麒麟阁。
霍嫖姚:即霍去病。
⑿云砂:细碎的石粒,指边塞风光。
⒀沙棠:植物名,果味像李子。
⒁独不见:《独不见》是乐府古题,吟诵的是思而不得见的落寞愁绪。
⒂虎竹:兵符。
龙沙:即白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
⒃剑花:剑刃表面的冰裂纹。
⒄殊:远。
嗟:感叹。
⒅甘泉:甘泉山,秦时在山上造甘泉宫,汉武帝扩建。
⒆合:满。
陇底:山坡下。
⒇负:凭借。
妖氛:指敌人。
其一: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塞下曲其一的全文及译文及注释
塞下曲其一的全文及译文及注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载酒南山,北归故园。
一觞一咏,凭栏复醉。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空楼听风雨,断肠声里诉衷肠。
译文:以前,我曾走过,杨柳轻拂着我。
现在,我又来到,雨雪又再降临。
把酒当歌,南下远山,回到北方的故乡。
一番觞酒,一首曲唱,还能在栏杆前醉一次。
眼中的泪水向花儿问出,花儿却不再诉说;只见花红飘过,飞越秋千去了。
空空的楼,只听到风雨声声,思念破碎的心,也直抒胸中之愁。
注释:1.柳依依:形容杨柳轻轻拂着风。
2.雪霏霏:形容雨雪绵密。
3.酒南山:形容南征把酒作为伴歌而行。
4.归故园:回到北方的故乡。
5. 一觞一咏:觞,古代的酒器;咏,古代的曲调。
6.栏复醉:还可以在栏杆前醉一次。
7. 乱红飞过秋千去:秋千,指古代的秋千,洁白的秋千,可以摆动。
8.楼听风雨:指空无一人的楼,只听到风雨声声。
9.肠声里诉衷肠:断肠声,指低沉的哀伤之声,表达了对思念破碎的心的悲伤。
《塞下曲其一》可谓一首情歌,作者将自己的离别和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处处流露出深沉的情感,发人深思。
这首诗隐藏着深重的情思,又有浅浅的无奈,描绘出一段深深的离别情景。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当他远行的时候,杨柳轻轻的沿着他的脚步拂过。
这段回忆让作者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使他历尽了眷恋与思念。
而当他回到家乡,又见到雨雪霏霏时,又领略到离别之痛。
把酒当歌,南下远山,这一路的行程实在让人向往,北归故园,给家乡带去美好的回忆和礼物。
作者的心中始终充满了离别的思念,他难以向花儿诉说,只能看着花红飘过,里面却包含着深深的眷念。
这一切令作者无奈,想起以前在楼上的记忆,只剩下空空的楼,只闻风雨声,痛彻心扉。
每一段描写,都让读者在胸中感受到无尽的离愁,然而作者临行之时依然坚强,他可以一觞一咏,凭栏醉一次,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把深沉的忧伤形容得淋漓尽致,语句优美简洁,句句深情,使人领略到一个离别的朦胧美好,令人动容。
卢纶塞下曲六首全文
卢纶塞下曲其一全文(原文):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卢纶塞下曲其一全文拼音版(注音版):jiù líng jīn pú gū,yàn wěi xiù máo hú。
dú lì yáng xīn lìng ,qiān yíng gòng yī h ū。
卢纶塞下曲其二全文(原文):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纶塞下曲其二全文拼音版(注音版):lín àn cǎo jīng fēng ,jiāng jun1 yè yǐn gōng 。
píng míng xún bái yǔ,mò zài shí léng zhōng 。
卢纶塞下曲其三全文(原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其三全文拼音版(注音版):yuè hēi yàn fēi gāo ,chán yú yè dùn táo 。
yù jiāng qīng jì zhú,dà xuě mǎn gōng dāo 。
卢纶塞下曲其四全文(原文):野幕敝(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卢纶塞下曲其四全文拼音版(注音版):yě mù bì(chǎng) qióng yán ,qiāng róng hè láo xuán 。
zuì hè jīn jiǎ wǔ,léi gǔ dòng shān chuān 。
卢纶塞下曲其五全文(原文):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诗人卢纶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奏凯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朝代:唐代作者:卢纶原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及注释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鉴赏《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
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
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
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
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
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
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卢纶的塞下曲古诗全文
卢纶的塞下曲古诗全文
卢纶的那可是相当精彩啊!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你想想看,这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都被惊得高飞,那得是多紧张的气氛呀!就
好像你在深夜走在一条寂静的小巷,突然听到一声怪异的声响,是不
是会心里一紧?单于居然趁着这夜色逃跑啦,能不令人惊讶吗?
再看后面,将军想要率领轻骑去追逐,多英勇啊!就如同在战场上,战士们毫不犹豫地冲锋陷阵一般。
而且这时候,大雪纷纷扬扬,落满
了战士们的弓刀。
这场景,难道不像是在寒冬中,一位勇士身披银装,准备迎接战斗吗?
在我看来,这首诗把紧张的战斗气氛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展现得淋
漓尽致,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份激烈与豪情!。
塞下曲 全文及注释
塞下曲全文及注释《塞下曲》全文及注释塞下曲【注释】塞下曲是唐代文学家卢纶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它以塞外边塞的边疆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艰辛生活和对家国之忧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塞下曲》的全文及注释:塞下燕支山而无险,空写怀抱转犹寒。
【注释】塞:指塞外,边境。
燕:指塞外的地名,现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
支山:高耸的山峦。
无险:指没有障碍物。
写:形容山势高耸。
怀抱:指怀中,此处表示诗人对家园的思念之情。
蠢蠢此心兮犹有类,欲随春去兮又恐还。
【注释】蠢蠢:形容心情焦躁不安。
兮:助词,表示感叹、疑问或补充。
有类:指有相似之处,即思念家园的人都有这种心情。
欲随春去:希望随着春天的到来离开边塞。
又恐还:又害怕回不去。
野田黄花引郡尉,春风吹入扬州阙。
【注释】野田:指边塞的田野。
黄花:春天开放的花朵,象征着边塞的生机。
引:指引导,吸引。
郡尉:边塞的治安官员。
扬州阙:指长安城,古时城门前的建筑物。
天寒士俱苦,时艰庶几焉暇。
【注释】天寒:因为边塞地区的气候寒冷。
士俱苦:指士兵都很辛苦。
时艰:时世困苦。
庶几焉暇:庶几,差不多。
暇:有空。
碧云寒重拥戍旗,青海长绿酒旗斜。
【注释】碧云:指边塞地区的天空。
寒重:寒冷而沉重。
拥:抱持。
戍旗:边塞上的旗帜。
青海:古时称边塞。
长绿:表示长时间地保持绿色。
酒旗:士兵的旗帜,象征着边塞的戍卒生活。
寒城戍角吹边曲,枉凝碧壁君王徽。
【注释】寒城:寒冷的边塞城池。
戍角:指号角的声音。
边曲:边塞的乐曲。
枉:徒然。
凝碧壁:墙壁上嵌着的绿宝石。
君王徽:指皇帝的徽号。
武定康居永半春,忠勇如此可以闻。
【注释】武定康居:古时燕京的别称,即北方的都城。
永半春:形容战斗持续的时间很长,差不多有半年之久。
可以闻:值得赞颂、传颂。
寒风满耳骷髅响,猩血飞时踏霜凝。
【注释】满耳:形容冷风在耳边吹动的声音非常大。
骷髅:借指征战的死尸。
响:指响声。
猩血:红色的血迹。
踏霜凝:形容战马踏在霜地上的情景。
岁暮红尘成望疆,合欢辔月千垂缨。
王昌龄写的《塞下曲》
王昌龄写的《塞下曲》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以下是这首诗的全文: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赐宴金高台。
射声啜秋月,飞箭乱流星。
此夜曲中闻,忽然思故乡。
思乡恋故土,老大徒伤悲。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
河深不测地,从此萧关尘。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今夜残灯半吐雪,怜君独自凭栏静。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长情无绝期,入戏如山水。
慕骨一尘缘,看尽人间世。
寄语离别鸿,踏碎关山雪。
一生情义深,岁月情感绵。
江湖几度迁,世事已如烟。
诗中所表达的是对战争的描绘,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战
争的残酷以及壮士们的忠勇和归乡之情。
这首诗旋律激昂,感情真挚,给人以深思和震撼。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诗人卢纶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奏凯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朝代:唐代作者:卢纶原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及注释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鉴赏《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
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
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
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
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
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
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古词《塞下曲-秋风夜渡河》(作者王昌龄)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王昌龄[唐代]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标签
乐府、边塞、战争
译文
秋风在夜晚暗暗吹过边塞的河流,吹过雁门的桑田,边地一片萧瑟。
远远地能够看见胡地有人在打猎,虽说还不是秋天,边塞却已经十分寒冷,战士们只能在严霜中风餐露宿。
在战场上,兵士们被分成五道作战,孤军奋战,身经百战。
战士们虽然英勇,结果功劳多的反而会被下狱,想起这,真是让战士们伤心啊。
注释
雁门: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为古塞,地势雄险。
鞲马:谓装备坐骑,不卸鞍鞯鞲。
鞲,用革制成,射箭的时候用来束衣袖。
赏析
诗歌主旨含有非战之意,作者主观上并没有言反战,而这种情绪通过对战场荒凉凄惨景象的描述流露出来。
关于作者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
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塞下曲一二句的意思
塞下曲一二句的意思
一、塞下曲一二句的意思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其中前两句原文为:“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在夜晚,月色被云层遮挡,大地一片漆黑,只有高飞的雁群在夜空中划过清晰的轨迹。
而此时,敌方的首领(单于)趁着夜色昏暗,悄悄地带领着部队逃离了战场。
二塞下曲原文和译文
《塞下曲》是唐朝卢纶的诗作。
全文如下: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如下: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这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奏凯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情怀,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
全组诗既是一个整体,而每一首又都能独立成章,内容丰满,寓意隽永,气势雄阔。
塞下曲全文阅读
塞下曲全文阅读【唐】李白其一五wǔ 月yuè 天tiān 山shān 雪xuě⑴,无wú 花huā 只zhī 有yǒu 寒hán。
笛dí 中zhōng 闻wén 折zhé 柳liǔ⑵, 春chūn 色sè 未wèi 曾céng 看kàn。
晓xiǎo 战zhàn 随suí 金jīn鼓⑶, 宵xiāo 眠mián 抱bào 玉yù 鞍ān。
愿yuàn 将jiāng 腰yāo 下xià 剑jiàn, 直zhí 为wéi 斩zhǎn 楼lóu 兰lán。
其二天tiān 兵bīng 下xià 北běi 荒huāng⑷, 胡hú 马mǎ 欲yù 南nán 饮yǐn。
横héng 戈gē 从cóng 百bǎi 战zhàn, 直zhí 为wéi 衔xián 恩ēn 甚shèn⑸。
握wò 雪xuě 海hǎi 上shàng 餐cān, 拂fú 沙shā 陇lǒng 头tóu 寝qǐn⑹。
何hé 当dāng 破pò 月yuè 氏shì, 然rán 后hòu 方fāng 高gāo 枕zhěn⑺。
注解:⑴天山:指祁连山。
⑵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⑷天兵:指汉朝军队。
⑸衔恩:受恩。
甚:多。
⑹海:瀚海,大沙漠。
陇头:田野。
⑺高枕:高枕无忧。
⑻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
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
⑼天骄:指匈奴。
其三骏jùn 马mǎ似sì风fēng 飙biāo, 鸣míng 鞭biān 出chū 渭wèi 桥qiáo⑻。
古诗塞下曲·夜战桑干北翻译赏析
古诗塞下曲·夜战桑干北翻译赏析《塞下曲·夜战桑干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许浑。
其古诗全文如下:夜战桑干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前言】《塞下曲》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以极其精练的手法,高度浓缩了战争的悲剧性。
诗的前两句叙述了发生在桑干河北的夜战情况,后两句叙述远在家乡的亲人,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已死于战争,依然来信寄物,烘托出浓烈的悲剧气氛。
全诗话句精练、构思巧妙、境界悲壮、意蕴深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士兵及其家属的同情。
【注释】桑干(gān)北:桑干河北岸。
桑干河,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流经华北平原。
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所以称唐军为“秦兵”。
半不归:一半回不来,指战死。
乡信:家乡来信。
犹自:仍然。
寒衣:御寒的衣服。
【翻译】桑干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
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赏析】“夜战桑干北,秦兵半不归。
”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干河北的夜战。
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
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
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
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
另外,诗人说的是桑干河“北”而非“南”。
倘若是在河的南岸作战,那主要是防守;如今却打到了河的北岸,那就是主动方了。
主动出击而被打败,其责任在于攻方的决策者、指挥者。
这便给与了上层统治者无声的批评。
由于作者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朝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
此诗基调是凄婉、哀伤的。
唐代诗人写边塞战争,一般习惯于以“汉”代“唐”,但许浑在这里用了“秦”,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用“汉”在音律方面犯了“孤平”。
从另一方面,将唐王朝比做“暴秦”,或许也折射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塞下曲古诗介绍卢纶
塞下曲古诗介绍卢纶卢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中最著名的一首就是《塞下曲》。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辉煌与沧桑,展示了壮丽而悲壮的风景。
下面是对塞下曲的详细介绍。
《塞下曲》全文如下:银装素裹,弯弓如月。
天山雪,西风胡,穿刺雪漠。
□骑射,士卒格格;下马工作,腥腥膻路。
载箭织弦,饮食干粮;兴尽悲来,看板桥。
妻愁儿泣,远望当老。
扣心留望,到死不回头。
千辛万苦,百艰千险。
豆蔻年华,园莱湎香;天旋地转,尘世千年。
远离娇羞,开怀放歌;迅疾驰骋,悍勇如虎。
行车轮转,几千里路,终求华胥。
万里尘埃,主人翁屈辱;塞下忧愁,桑榆暮雨。
千载无边,岁月如梭。
天涯浪迹,边防无暇,忠义答国。
昔日箫台,尘封如故;行将斩将,谢皇叔庐。
破碎豪情,矇昧难解;善终律碌,千古英雄。
诸侯云集,群雄众寡,西风惨戚。
万里长征,百道波涛;荒山沙丘,豪客早夭。
箭尽弓藏,敌寇走散。
敌寇何如,我属何如?妻孥分离,兄弟残破;魂魄飞扬,草原荒凉。
化作金刚,守护苍穹;涂山血满,回汉归故。
众星乱舞,银汉满天;塞上黄沙,指蜀江。
黄粱梦境,山河湮灭;江山不易,叹息凄然。
塞下曲以其宏伟壮丽的气势,描绘了边塞的凄美和英勇,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卢纶在诗中运用了形象鲜明、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士兵们舍生忘死守护边疆的英雄主义情怀。
通过塞下曲,读者可以感受到边塞戍卒所面对的艰辛和磨难,体验到他们对家国深沉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诗人以生动的文字描绘了天山雪和西风胡,唤起读者对边塞的真实感受。
诗中的箭尽弓藏、敌寇走散等形象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士兵们的英勇和胜利。
此外,卢纶还通过对战地环境的描绘,表达出对家庭的思念和对边疆戍卒的关切。
诗中的妻愁儿泣、扣心留望等形象,凸显了家庭的牵挂和忧虑。
《塞下曲》的艺术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边疆民族的精神风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明珠。
诗人用诗笔勾勒出的辽阔天地和浩渺边塞,让人产生无边的联想和遐想,感受到士兵们的坚守和牺牲精神。
塞下曲 全文及注释
塞下曲全文及注释(全文)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塞下曲是唐代卢纶所作,表达了边塞风光和战争背景下的壮丽与残酷。
(解读)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黑夜中,寒风凛冽中的一场追逐战。
月色黯淡,寒风吹雪,雁群凄鸣,而边塞的辽阔战场上,唯有孤独的单于在夜幕下逃遁。
(全文)唐·卢纶塞上曲,弓弯如满月。
人生七十古来稀,那可料理东西?(注释)这是塞下曲的第二节,以生死边塞之事为题材,表达了生命短暂的思考。
(解读)这一节以“塞上曲”为题,描述了边塞上的壮丽景色和边塞守军的壮烈,但对于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却有所揣摩。
人生寿命有限,七十岁已是稀有之事,不可料理事物的生死轮回谁又能够预测呢?(全文)唐·卢纶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路旁逢败骑,大呼来千雷!(注释)这是塞下曲的第三节,描绘了一幅战争时的混乱场面以及士兵们的英勇作战。
(解读)这一节描绘了孔雀东南飞翔的壮丽景色,并突然转到战场上,描述了战争残酷的画面。
在战争中,胜负未定的士兵们相互交战,大呼之声如雷霆般响彻战场。
这种场面给人以混乱和壮烈的感觉。
(全文)唐·刘禹锡白银剪权殷勤负,青罗帐暗度穷秋。
成千上万素云散,携手声声长别离。
(注释)这是塞下曲的最后一节,由刘禹锡补充,表达了对边塞人民的思念和离别之情。
(解读)这一节通过描绘秋天白银一般的月光洒照下,咸阳城帷幕如衣的场景,表达了刘禹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素云散尽的景象象征着亲人离别之情,他们一同携手走过的历程在此时变得如此珍贵,而长别的声音却让人心生离愁。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必背塞下曲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必背塞下曲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著名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塞
将士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的意思是:黄河从远方蜿蜒而来,好像一直延伸到白云之中;
一座孤独的城池坐落在险峻的高山之中。
羌笛(一种古代乐器)何必
要吹奏出哀怨的杨柳曲,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的。
这首诗通过对黄河、孤城、羌笛、春风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的
壮丽景色和将士们艰苦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深切
同情和崇高敬意。
同学们在背诵这首诗时,可以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首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下曲全文阅读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①客,皆共尘沙老。
不学游侠儿②,矜夸紫骝③好。
【注】①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陕西等一带地区。
其俗尚气任侠,此处借指豪侠之气。
②游侠儿:自恃勇武、讲义气而轻视生命的人。
③紫骝:古骏马名。
8.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对全诗有何作用?(6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5分)
答案:
8.(6分)
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无限肃杀的边塞秋景图。
寒蝉在桑叶枯落的空旷桑林里鸣叫,边塞天气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的芦草。
(3分)这两联借景抒情,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后面的抒情议论做了铺垫。
(3分)
9.(5分)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献身沙场的壮士豪杰的惋惜和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的所谓“游侠儿”的讽刺;(3分)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