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的三首古诗的解释-

合集下载

卢纶《塞下曲》译文及全诗赏析

卢纶《塞下曲》译文及全诗赏析

卢纶《塞下曲》译文及全诗赏析卢纶《塞下曲》译文及全诗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卢纶《塞下曲》译文及全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塞下曲》其三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词语解释】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jì):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作者简介: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

唐代诗人。

【译文】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赏析】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塞下曲六首·其一唐代: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在这里,还未曾见到春色。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枕着马鞍睡觉。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注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天山:指祁连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ān)。

金鼓:指鼓,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

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

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

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

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第三句“笛中闻折柳”。

“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

这句表面看是写遍地闻笛,实际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

花明柳暗是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

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措语天然,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这两句是说,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五、六句紧承前意,既写军旅生活的紧张。

古代行军鸣金击鼓,以整齐步伐,节制进退。

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

塞下曲古诗原文及翻译

塞下曲古诗原文及翻译

塞下曲古诗原文及翻译塞下曲古诗原文:塞下曲卢纶〔唐代〕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古诗翻译: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

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塞下曲古诗赏析:《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

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

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

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

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

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

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塞下曲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塞下曲四首·其一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翻译乌孙来汉朝朝聘后,取消王号,对汉称臣。

边远地方停息了战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

注释玉帛:古代朝聘、会盟时互赠的礼物,是和平友好的象征。

后代遂有“化干戈为玉帛”之语。

朝回:朝见皇帝后返回本土。

望帝乡:述其依恋不舍之情。

帝乡:京城。

乌孙: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

此处借指唐代的西域国家。

不称王:放弃王号,即内服于唐朝。

兵气销为日月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

赏析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

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

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

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

“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

《左传·哀公七年》有“禹合诸侯干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之谓。

执玉帛上朝,是一种宾服和归顺的表示。

“望”字用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说明恩重义浃,相结很深。

“不称王”点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

乌孙是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

据《汉书》记载,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双方聘问不绝。

武帝为了抚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

太初间(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生了四男二女,儿孙们相继立为国君,长女也嫁为龟兹王后。

从此,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成为千古佳话。

常建首先以诗笔来讴歌这段历史,虽只寥寥数语,却能以少总多,用笔之妙,识见之精,实属难能可贵。

塞下曲古诗解释

塞下曲古诗解释

塞下曲古诗解释塞下曲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塞下曲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其四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古诗简介】《塞下曲》为卢纶的组诗,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

语多赞美之意。

【翻译/译文】1、塞下曲其一翻译: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

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

2、塞下曲其二翻译: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3、塞下曲其三翻译: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赏析/鉴赏】1、塞下曲其一赏析: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

本诗描写了勇猛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领动员出征时的威武和雄壮声势。

诗的首句描写边塞将军身佩宝箭的威武气概,金仆姑是宝箭之名,借以显示将军的非凡气度。

次句写练兵场上竖着的饰有燕尾形飘带的帅旗。

《左传》:“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这里引用“蝥弧”之典,象征着军中士气的高涨,生动地衬托了将军的八面威风,使将军形象栩栩如生。

第三句写将军下令出征。

“独立”—词,显示了将军威武屹立的气势。

末句写万千战士一呼百应的壮盛气势。

“千营”形容士军之盛壮。

“共一呼”写出了战士们的万众一心、共同赴敌的决心和浩大声势,这“一呼”大有声震山岳的雄威气势。

2、塞下曲其二赏析: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

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塞下曲李白译文

塞下曲李白译文

塞下曲李白译文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诗的大概意思就是,五月的时候,天山那地方还下着雪呢,根本就没有花,到处都是寒冷的气息。

平常咱听到笛子吹《折杨柳》这样的曲子,就感觉春天来了,可在这地方啊,根本看不到春天的影子。

早上呢,战士们要跟着战鼓的声音去打仗,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抱着马鞍子,时刻准备着战斗。

这些战士们心里就想着啊,愿意拿着腰间的宝剑,直接去把楼兰那些敌人给干掉。

你看,这诗里描写的战士生活多艰苦。

五月啊,在咱们平常的地方,那都春暖花开了,可他们那还冰天雪地的。

而且战士们一天神经都紧绷着,早上打仗,晚上都不敢放松警惕。

这就体现出了当时戍边战士的不容易。

再说说这诗里的情感,那种壮志豪情多足。

战士们虽然环境艰苦,但是一点都不害怕,心里就想着把敌人打败,保卫国家。

他们就想拿着自己的宝剑,像古代那些英雄一样,去建功立业呢。

从这诗里我们也能感受到李白对这些战士的敬佩之情。

他把战士们的生活和他们的雄心壮志都写得这么生动,
让我们现在读起来,就好像能看到那些战士在冰天雪地中抱着马鞍睡觉,听到战鼓敲响就冲向战场的画面一样。

李白《塞下曲》之三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之三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之三全诗翻译赏析李白《塞下曲》之三全诗翻译赏析古诗文之美,既表现在它的语言美,音韵美,更表现在它的意境美、志趣美,同时对古诗文的诵读过程,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化历史的学习过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塞下曲》之三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释:1、天骄:即匈奴。

详见《幽州胡马客歌》注。

2、阵解二句:言激战结束,天已破晓,阵地上一片空旷。

星芒尽、海雾空,皆言天亮。

阵解,即阵散,战斗结束。

营,本指营地,这里借指战场。

3、功成句:言将军战胜,建立军功后,其肖像被图画在麒麟阁上,以示表扬。

麒麟阁,见《司马将军歌》注。

4、独有句:言因立功受褒奖的仅为主将一人而已。

霍嫖姚,指西汉名将霍去病。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

《索引》:票鹞,劲疾之貌也。

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

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

天骄:指匈奴。

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麟阁:即麒麟阁。

霍嫖姚:即霍去病。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这两句是说,在反击外族侵略中,英勇杀敌,图像麒麟阁,功劳最大,获得这种最高荣誉者,首推霍去病。

诗句极力称赞霍去病反抗外族统治者侵略的功绩,有气壮山河之概。

译文: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

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

敌人的队伍被瓦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简析:此诗写汉军将士出征,凯旋而归,但受褒奖的仅上将一人。

晚唐诗人曹松《己亥诗》“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诗分三段。

前三句为第一段,写出征。

骏马如飚,鸣鞭过桥,弯弓辞家,如风驰电掣,轻松乐观。

为后文有功不赏作伏笔。

四至六句写破敌状。

塞下曲 全文及注释

塞下曲 全文及注释

塞下曲全文及注释《塞下曲》全文及注释塞下曲【注释】塞下曲是唐代文学家卢纶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它以塞外边塞的边疆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艰辛生活和对家国之忧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塞下曲》的全文及注释:塞下燕支山而无险,空写怀抱转犹寒。

【注释】塞:指塞外,边境。

燕:指塞外的地名,现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

支山:高耸的山峦。

无险:指没有障碍物。

写:形容山势高耸。

怀抱:指怀中,此处表示诗人对家园的思念之情。

蠢蠢此心兮犹有类,欲随春去兮又恐还。

【注释】蠢蠢:形容心情焦躁不安。

兮:助词,表示感叹、疑问或补充。

有类:指有相似之处,即思念家园的人都有这种心情。

欲随春去:希望随着春天的到来离开边塞。

又恐还:又害怕回不去。

野田黄花引郡尉,春风吹入扬州阙。

【注释】野田:指边塞的田野。

黄花:春天开放的花朵,象征着边塞的生机。

引:指引导,吸引。

郡尉:边塞的治安官员。

扬州阙:指长安城,古时城门前的建筑物。

天寒士俱苦,时艰庶几焉暇。

【注释】天寒:因为边塞地区的气候寒冷。

士俱苦:指士兵都很辛苦。

时艰:时世困苦。

庶几焉暇:庶几,差不多。

暇:有空。

碧云寒重拥戍旗,青海长绿酒旗斜。

【注释】碧云:指边塞地区的天空。

寒重:寒冷而沉重。

拥:抱持。

戍旗:边塞上的旗帜。

青海:古时称边塞。

长绿:表示长时间地保持绿色。

酒旗:士兵的旗帜,象征着边塞的戍卒生活。

寒城戍角吹边曲,枉凝碧壁君王徽。

【注释】寒城:寒冷的边塞城池。

戍角:指号角的声音。

边曲:边塞的乐曲。

枉:徒然。

凝碧壁:墙壁上嵌着的绿宝石。

君王徽:指皇帝的徽号。

武定康居永半春,忠勇如此可以闻。

【注释】武定康居:古时燕京的别称,即北方的都城。

永半春:形容战斗持续的时间很长,差不多有半年之久。

可以闻:值得赞颂、传颂。

寒风满耳骷髅响,猩血飞时踏霜凝。

【注释】满耳:形容冷风在耳边吹动的声音非常大。

骷髅:借指征战的死尸。

响:指响声。

猩血:红色的血迹。

踏霜凝:形容战马踏在霜地上的情景。

岁暮红尘成望疆,合欢辔月千垂缨。

《塞下曲》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王昌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第一首诗通过描写蝉鸣、空桑林、萧关道、黄芦草等景物,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持久。

诗中“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幽州和并州一带的豪杰们的惋惜之情,他们为了追求功名而投身沙场,最终却只能与沙尘为伴,终老一生。

最后两句“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则对那些自恃勇武、夸耀宝马的游侠儿进行了讽刺,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二首诗主要描写了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诗中“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两句,描绘了战士们在寒冷的河水中饮马的情景,表现了战争的艰苦。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两句,描绘了战场的辽阔和阴沉,暗示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两句,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看法,认为战争中人们的意气很高,但实际上战争是残酷的。

最后两句“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则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持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第三首诗主要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士卒的同情。

诗中“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两句,描绘了朝廷大规模征兵的情景,暗示了战争的紧迫性。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两句,描绘了朝廷对出征将士的重视和郡国对他们的迎接,表现了朝廷对战争的重视。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两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几万名出征的将士无一生还,表达了诗人对士卒的同情。

最后两句“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能够节约宫廷厩中的马匹,分赐给边城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四首诗主要描写了战争的悲壮和对死者的哀悼。

诗中“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两句,描绘了边疆地区的悲惨气氛,已经埋葬了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两句,描绘了霍将军的部曲们都来吊唁他,他的死讯传遍了燕南代北。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两句,描绘了霍将军的功勋被废黜,他的部队也被分调,表达了诗人对霍将军的惋惜之情。

最后两句“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则描绘了朝廷再次派遣军队前往边疆戍守,诗人只能对着边塞的云彩哭泣,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悲愤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全诗翻译赏析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塞下曲》全诗翻译赏析1李白《塞下曲六首》【其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注释:1、白马句:言征人戍守于边塞,白马,“骑白马的征人”的借代。

黄金塞,地名。

处所不详。

从下句推断,应指沙漠中的边塞。

2、云砂句:谓闺中人因思念丈夫,常常梦见丈夫所在的沙漠边地。

云砂,广阔如云的沙漠。

砂同沙。

此句的语序是“梦思绕云砂”,源于“云砂绕于梦思”。

3、那堪二句:谓在易动愁思的清秋时节,远忆征人,愁上加愁。

那堪,不堪;难以承受。

愁苦节,指秋天。

《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

4、萧飒句:谓秋风吹拂树木,发出萧瑟之声,格外凄凉。

萧飒,即萧瑟。

沙棠,树木名。

5、无时句:言时时思念而就是不得见。

取义乐府古题“独不见”—思而不得见也。

句解: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这两句是说,闺妇思念戍守边塞的丈夫,寒冷的秋夜通宵不眠,窗户上落满了萤火虫,似在嘲弄这孤寒之人;天边的月亮,似乎也在有意迟迟不落,夜真长啊!似在写景,实为写情,景为情使,把思妇不眠的苦情,烘托而出。

“迟”字用得妙,月并未迟落,是思妇之思情难耐,心中有事,倍觉夜长故也。

译文: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常常独自吟唱着《独不见》,虽然流下了许多伤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许浑《塞下曲》原文译文及赏析

许浑《塞下曲》原文译文及赏析

许浑《塞下曲》原文译文及赏析这首诗以极其精练的手法,高度浓缩了战争的悲剧性。

全诗话句精练、构思巧妙、境界悲壮、意蕴深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士兵及其家属的同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下曲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塞下曲》原文唐代: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塞下曲》译文及注释译文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

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注释桑乾(gān)北:桑乾河北岸。

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流经华北平原。

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所以称唐军为“秦兵”。

半不归:一半回不来,指战死。

乡信:家乡来信。

犹自:仍然。

寒衣:御寒的衣服。

《塞下曲》鉴赏“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

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

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

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

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

另外,诗人说的是桑乾河“北”而非“南”。

倘若是在河的南岸作战,那主要是防守;如今却打到了河的北岸,那就是主动方了。

主动出击而被打败,其责任在于攻方的决策者、指挥者。

这便给与了上层统治者无声的批评。

由于作者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朝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

此诗基调是凄婉、哀伤的。

唐代诗人写边塞战争,一般习惯于以“汉”代“唐”,但许浑在这里用了“秦”,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用“汉”在音律方面犯了“孤平”。

从另一方面,将唐王朝比做“暴秦”,或许也折射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这两句运用“以一总万”的手法,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挑出某一位战士,写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

上半首简单叙述了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战士的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

卢纶《塞下曲》的意思及赏析

卢纶《塞下曲》的意思及赏析

卢纶《塞下曲》的意思及赏析卢纶《塞下曲》的意思及赏析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塞下曲,指边塞上的歌曲,是唐代一种歌曲的名称。

歌曲的内容大都是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伦的《塞下曲》一共创作了六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二首。

2草惊风:风吹草丛,以为有猛兽潜伏。

3平明:天刚亮。

4白羽:箭尾白色鸟羽,指箭。

5没:嵌入。

6石棱:大石块突出部分。

昏暗的树林中,忽然刮来一阵疾风,草被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是老虎,从容不迫地搭箭引弓。

天明搜猎去,寻找白羽装饰的箭杆。

发现整个箭头,深嵌入一块石中。

【从容之美】本诗写将军李广在任右北平太守时,遇到的一次富于戏剧一性一的经历,表明了李广的箭术高超,也体现了他的从容镇定之势。

首句“林暗草惊风”,不仅把将军出猎的时间、地点一交一代出来,而且蓄足一种气氛,尤其用一“惊”字,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

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而且也暗示将军的警惕一性一很高。

接下来将军引弓这一动作,让读者感受到将军临险时的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赏析】卢纶的这首《塞下曲》,构思非常的巧妙,将夜间“引弓”和清晨“寻羽”两个场景作了一精一心安排,设置悬念,通过箭“没”石棱的渲染,赞颂了将军的英武善射,增强了气势。

因此,作文时,如果需要增强文章的气势,打破平淡无奇的叙述,合理的夸张能让你的文章锦上添花。

【启示】深夜,在风吹草动的树林里,石头被以为是老虎,便弯弓引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会遇到困难、挫折,就像诗中的“老虎”;在挫折面前也会用各种方法去应对,犹如弯弓,射箭。

解决困难,面对挫折,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戒骄戒躁,保持一颗平常心,再大再猛的“老虎”都会被降伏。

《塞下曲》译文

《塞下曲》译文

《塞下曲》译文1.卢纶《塞下曲》其三1.原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译文: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2.许浑《塞下曲》1.原文: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2.译文:昨夜一场大战就在桑乾河北,秦兵战亡过半再不能把家归。

可是早上有家乡寄来的书信,还给他们捎来了过冬的寒衣。

3.高适《塞下曲》1.原文: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2.译文:装束完毕跨上轻捷的骏马,马儿轻快奔驰慷慨从戎。

倚仗着天子的威严发怒,又倚仗将军的英迈豪雄。

万鼓齐鸣如同雷震天地,千旗飘荡犹如烈火生风。

日光辉映着霜雪般的剑戈,悬空之月好像一张雕刻着图案的弓。

边境荒漠上空的乌云叠起如兵阵,黑山上的戈矛杀气直冲天穹。

唐军酣战之际太白星在夜空高悬,战罢髦头星落得一场空。

从戎万里的勇士不怕死,谁知一时竟然获得成功。

我的真容也画在麒麟阁,皇帝召见我入朝明光宫。

面对着文士我开怀大笑,《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哪里值得探究到底!古人不能明白此中玄妙,往往蹉跎一生就成白发老翁。

4.李贺《塞下曲》1.原文: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

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

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2.译文:胡人的号角声吹起了北风,蓟门的颜色比水还要白。

天空包含着青海的道路,城头上的月亮照耀千里。

露水落下,旗帜模糊不清,寒夜中刁斗敲响。

众多兵甲如同锁着的蛇鳞,战马嘶鸣在青白色的坟茔旁。

秋天静谧能看到旄头星,沙原遥远,席箕草引发羁旅之愁。

三首唐代的《塞下曲》解析

三首唐代的《塞下曲》解析

三首唐诗中的《塞下曲》解释、译文一、《塞下曲》之一(唐代·卢纶)【原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塞下曲:唐代一种新乐府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戍之事。

月黑:没有月光。

遁逃:悄悄地逃走。

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译文】月夜中,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

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

二、《塞下曲》之二(唐代·李白)【原诗】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雪:这里作动词用,下雪。

折柳:即《折杨柳》,伤离的乐曲。

金:指金属打击乐器。

玉鞍:以玉装饰的马鞍。

抱鞍而眠,是说作战辛苦,没有正式睡眠的机会。

为:这里念wèi。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遗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西,唐时已不存在。

这里用“楼兰”借指当时在西北地区与唐为敌的各少数民族。

斩楼兰:比喻为国家消除边患的英勇行为。

【译文】五月的天山漫天飞雪,没有花草,只有严寒。

在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曲调,但春色至今没有看到。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征战,晚上就抱着马鞍睡觉。

我愿用腰间悬挂的宝剑,直取楼兰,为国立功。

三、《塞下曲》之三(唐代·王昌龄)【原诗】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饮马:给马喝水。

平沙:广漠的沙原。

黯黯:昏暗模糊的样子。

临洮:古县名,秦置,今属甘肃省定西市。

秦长城西起于此。

蓬蒿:杂草。

【译文】饮足战马后横渡秋天这清冷的河流,河水冰凉冷风飕飕吹在脸上如同刮刀。

寥廓的大沙漠眼看着太阳西下,在苍茫暮色中隐隐约约望见临洮。

从前在长城发生的战事,都说军威赫赫斗志非常高。

如今到处是黄尘莽葬苍苍,白骨嶙峋横七竖八地散落于蓬草和野蒿。

四年级下册22课《古诗三首》的意思

四年级下册22课《古诗三首》的意思

四年级下册22课《古诗三首》的意思《塞下曲》释题:《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一首由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古体诗,是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这首诗是卢纶的在镇守边疆时,看到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和豪迈粗犷的将士,因此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全诗短短二十字,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通过读诗,完全可以让读者绘出一幅金戈铁马的战争画图来。

诗意: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

将军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已落满身上弓刀。

主题:诗人描写了一场月黑风高之夜的追击战,表现了战斗环境的艰苦和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墨梅》释题:此诗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1350)期间。

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买地造屋,名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

此诗就作于梅花屋内。

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感慨之下作此诗。

诗意: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花开时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它并不需要别人夸奖它的颜色有多么好看,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弥漫在天主题: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芙蓉楼送辛渐》释题:《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此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诗意: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李白《塞下曲》全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全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全诗注释翻译赏析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注释翻译赏析《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国情操。

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⑴,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⑵,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⑶,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二】天兵下北荒⑷,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⑸。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⑹。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⑺。

【其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⑻。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⑼。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⑽。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⑾。

【其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⑿。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⒀。

无时独不见⒁,流泪空自知。

【其五】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⒂。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⒃。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⒄。

【其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⒅。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⒆。

横行负,一战净妖氛⒇。

注释⑴天山:指祁连山。

⑵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⑷天兵:指汉朝军队。

⑸衔恩:受恩。

甚:多。

⑹海:瀚海,大沙漠。

陇头:田野。

⑺高枕:高枕无忧。

⑻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

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

⑼天骄:指匈奴。

⑽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的气氛。

⑾麟阁:即麒麟阁。

霍嫖姚:即霍去病。

⑿云砂:细碎的石粒,指边塞风光。

⒀沙棠:名,果味像李子。

⒁独不见:《独不见》是乐府古题,吟诵的是思而不得见的落寞愁绪。

⒂虎竹:兵符。

龙沙:即白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

⒃剑花:剑刃表面的冰裂纹。

⒄殊:远。

嗟:感叹。

⒅甘泉:甘泉山,秦时在山上造甘泉宫,汉武帝扩建。

⒆合:满。

陇底:山坡下。

⒇负:凭借。

《塞下曲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塞下曲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塞下曲四首唐代: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译文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一位大将从宫中奉旨出征,全权征调天下的兵马。

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

参战数万将士多而杂乱,经过战斗后却无一生还。

我希望宫中享乐用的马,能把赐给守边将士以御外敌。

边关是一片悲戚的气氛,因为刚刚埋葬了因战殉国的霍将军。

他的部分都来吊唁他,他的死震动了北方地区。

将军离世,部下功勋被废,他们不久也将被分调。

将军的部下仍被派去守边,而他们悲愤,也只能仰天痛哭。

注释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入塞寒:一作复入塞。

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共尘沙:一作向沙场。

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

矜:自夸。

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此首一本题作《望临洮》。

饮(yìn)马:给马喝水。

平沙:广漠的沙原。

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样子。

塞下曲古诗讲解

塞下曲古诗讲解

塞下曲古诗讲解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①单于夜遁逃。

②欲将轻骑逐,③大雪满弓刀。


【注释】①月黑:没有月亮的黑夜。

也叫月黑天,月黑夜。

②单于(chányú):古代匈奴族的领袖。

后借作北方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

这里泛指当时入侵的异族将领。

遁逃:偷偷地逃跑。

③欲将:这里是正要率领的意思。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④满弓刀:形容雪很大,天很寒,战士的武器上都凝结着雪花。

讲解:
这是一首描写边疆战士雪夜追击逃敌的诗。

诗的大意说:在一个月黑天的夜晚,大雁见下面有人在活动,不敢栖息,飞得很高。

入侵的敌军将领,趁着黑夜偷偷地逃跑了。

正当率领着轻骑兵去追击敌人之时,却下起大雪,天寒地冻,为追杀敌人增加了困难。

尽管战士们的弓和刀上都凝结着雪花,战士们还是不畏艰苦,奋勇追击。

“大雪满弓刀”既写出了环境的艰苦,也写出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不畏艰苦的精神面貌。

这首诗是这类诗中的名篇。

1。

塞下曲 古诗的意思

塞下曲 古诗的意思

六首塞下曲古诗(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二)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译文:天朝的大军开向北方的荒塞,是因为胡人的兵马准备南侵。

战士们横戈走马纵横作战,只是为了报效朝廷的厚恩。

他们不畏艰苦,在瀚海握雪而餐,在陇头拂沙而眠。

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攻破敌国平定边疆,使祖国的百姓高枕无忧,安居乐业。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译文: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

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胡人。

战争结束后天上的客星也为之暗淡,军营渐空,海雾已消。

功成之后,在麒麟阁的功臣像上,却只有霍嫖姚的画像。

(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⒀。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译文:战马在黄金塞上奔驰,塞上的白云和黄沙回绕在思妇的梦中。

在这易生悲思的秋天里,边疆的征夫勾起了闺中少妇的思念。

萤火虫在秋窗前飞来飞去,边城之月在闺房门前远近徘徊。

秋霜凋落了梧桐的残叶,西风在沙棠树枝间沙沙作响。

思念的人儿怎么等也等不见,相思的泪水只有暗自空流。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译文:胡虏乘着秋高马肥之际兴兵南侵,唐朝大军出动兵马前去迎敌。

将军带着虎符出征,战士们在龙沙坚守御敌。

夜晚的月亮弯如弓影,胡地的霜雪凝剑成花。

大军尚未进入玉门关,闺中的少妇还是不要太着急了吧。

唐诗三百首赏析第35首《塞下曲》

唐诗三百首赏析第35首《塞下曲》

唐诗三百首赏析第34首《塞下曲》1.原文《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重点词汇解析月黑:指夜晚没有月光,形容环境昏暗,增加了战场的神秘和紧张气氛。

雁飞高:大雁在高空飞翔,暗示边塞的荒凉和辽阔,也象征着战乱中的流离失所。

单于:古代匈奴首领的称号,此处借指敌军统帅,带有强烈的历史和文化色彩。

遁逃:逃跑,表现了敌军的溃败和无序。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体现了唐朝军事的特色和效率。

逐:追赶,表现了我军将士的英勇和果断。

大雪满弓刀:形容雪大到覆盖了武器,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和战斗的激烈。

3.直译在没有月光的黑夜中,大雁高飞,敌军首领趁机逃跑。

我方准备派遣轻装骑兵追击,但大雪已经覆盖了弓箭和刀剑。

4.意译在漆黑的夜色中,大雁惊飞,透露出敌军首领正趁夜幕掩护潜逃。

我军将领迅速组织轻骑兵,准备追击。

然而,突如其来的大雪覆盖了武器,增加了追击的难度。

5.诗歌的深层解读5.1作者介绍卢纶(748800),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他的诗作多以边塞生活为题材,风格雄浑悲壮,情感真挚深沉。

5.2写作背景卢纶早年仕途坎坷,多次应试不中,后从军为元帅府判官。

他亲身经历了边塞生活,亲眼目睹了边塞将士的艰苦与英勇,因此创作了一系列边塞诗作。

5.3诗歌结构这首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象单元。

前两句以“月黑雁飞高”和“单于夜遁逃”描绘了敌军的溃逃;后两句“欲将轻骑逐”和“大雪满弓刀”则表现了我军将士的英勇追击。

5.4意象分析月黑雁飞高:营造了一种紧张而神秘的氛围,暗示敌军的行动。

单于夜遁逃:直接揭示了敌军的溃败和逃跑。

欲将轻骑逐:表现了我军将士的英勇和果断。

大雪满弓刀: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和战斗的激烈。

5.5主题思想《塞下曲》的主题思想是表现边塞将士的英勇和牺牲精神,以及对和平的向往。

诗中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和对士兵情感的抒发,传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6.相关知识拓展6.1边塞诗边塞诗是唐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描写边塞风光、将士生活和战争场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下曲的三首古诗的解释?
塞下曲塞下曲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2.月黑:没有月光.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4.遁:逃走.5.将:率领.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7.逐:追赶.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简析]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
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译文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注释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③引
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⑦石棱――石头的边角.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汉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塞下曲卢纶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译文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注释鹫翎:箭尾羽毛.金仆姑:神箭名.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蝥弧:旗名.独立:犹言屹立.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赏析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本诗描写了威武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汇评民国·俞陛云《诗境浅说》:寥寥二十字中,有军容荼火之观.作者简介:卢纶(748-800),字允言,唐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旧唐书·卢简辞传》说卢简辞(卢纶之子)原籍范阳,后来徙家于蒲,未可信.赵遴《因话录》卷三记其侄赵橹著《乡籍》一书,大夸河中人物之盛,以赵家为最著,说卢纶为赵家的女婿,卢纶的妻子为赵橹的姑姑,谈到外家敬氏,说先世亦出自河中.据此可知,卢纶祖上也居河中,不会为范阳人.而很可能因为范阳卢家为名族,便妄指范阳为卢纶祖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