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沉积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陷盆地指断块构造中的沉降地块,又称地堑盆地。它的外形受断层线控制,多呈狭长条形。盆地的边缘由断层崖组成,坡度陡峻,边线一般为断层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断陷盆地中充填着从山地剥蚀下来的沉积物,其上或者积水形成湖泊(如贝加尔湖、滇池),或者因河流的堆积作用而被河流的冲积物所充填,形成被群山环绕的冲积、湖积、洪冲平原。如太行山中的山间盆地和地堑谷中发育着的冲积洪积平原。低于海平面的断陷盆地被称为大陆洼地。

坳陷 depression

泛指地壳上不同成因的下降构造。这一术语无尺度大小和形态的限制。如盆地、坳槽、地堑、裂谷等。而这种下降可以直接起因于垂向地壳运动,也可以由侧向挤压或伸展所导致。

①地壳内的碟状沉降区,它以没有或不发育盆地沉积断层为特征,因而成为与断陷相并列

的构造单元。

②盆地内的相对沉降性更强一级的构造单元。它可以是克拉通内盆地的若干个沉降中心之

一,也可是复杂断谷盆地的沉降区(如渤海盆地的济阳坳陷),此时它是与隆起并列而性质相反的构造单元。

进积 progradation

指沉积中心和沉积相带逐步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过程中,以侧向为主的沉积物堆积作用。其特点是地层柱的岩性自下而上变粗或岩相变浅,并形成向盆地原始倾斜的反S或陡斜型退覆沉积层。进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小于沉积物堆积速率的时期发生,并且二者的差越大,退覆沉积层的原始倾角越陡。

退积 retrogradation

指沉积中心和相带由盆地内部向盆地边缘逐步迁移过程中沉积物堆积作用。退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堆积速率时(即沉积基准面上升期)发生。其地层柱的岩相自下而上变细或变深,并形成向物源区超覆的沉积层。

加积 aggradation

流水塑造和改造地表形态的一种过程。通常指通过泥沙在同一方向上的均匀沉积,使河床或斜坡表面不断抬高。

加积作用是指松散沉积物在地表低洼的地方沉积对地表起的充填作用。当河流松散沉积来源丰富,河流在搬运过程中,无力将其全部搬运走时,就有部分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填高。

垂向加积作用

垂向加积作用是指沉积物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沉积介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形成“千层糕式”的地层。地层特征:时间界面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的,时间界面与岩性界面时平行或基本平行。环境分布:较深水海洋盆地、湖盆、泛滥平原。

黄线上面的是退覆,下面的是超覆.

1、超覆

当地壳下降,沉积盆地的水体逐渐扩大,沉积范围也逐渐扩大。在盆地的边缘地带,越来越新的沉积地层依次向陆地方向扩展,逐渐超越下面的较老地层,直接覆盖于周缘的剥蚀面上,形成不整合接触,称为超覆。

其特点是:发育于盆地边缘,它是一种过渡现象。同一时代的地层与下覆层向盆地内变成整合,向盆地外变成不整合。在超覆区内,新地层总是直接盖在剥蚀面上,其间可能缺失部分地层。

2、退覆

当地壳上升时,海水或湖水退出陆地,陆地面积相对扩大,海水或湖水面积相对缩小,即海退或湖退。在地层垂直剖面上,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由细变粗;由于水体面积越来越小,在盆地边缘新形成的岩层分布面积小于老地层面积,从而形成了退覆现象。如图2(延续图1的演化过程)

超覆: overlap

当海水或湖水覆盖面逐渐增大,在心的淹没高地沉积了新的沉积物叫做超覆。

退覆 offlap

是在地震地层学中指一种前积层构造反射模式。它的特点在于其上超点逐步向深水方向的前下方转移,它代表了海水不断下降、盆地逐渐萎缩的过程。

前积反射结构: progradational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

是一种向深水方向扩建的反射结构。包括S形、斜交型、S斜交复合型、叠瓦状、乱岗状前积反射结构。它们反映了沉积时水流强度的强弱。一般来说,斜交型结构水流最强,S型其次,乱岗状最弱,它们是以河流为主的三角洲特种。而叠瓦状结构则是以波浪为主的三角洲沉积物特征。

消截、顶超、下超和底超

a)削蚀(削截、侵蚀)

层序的顶部反射终止,既可以是下伏倾斜地层的顶部与上覆水平地层间的反射终止,也可以是水平地层的顶部与上覆地层沉积初期侵蚀河床底面间的终止。它代表一种侵蚀作用,说明在下伏地层沉积之后,经过强烈的构造运动或者强烈的切割侵蚀。是划分层序最可靠的标志。

(b)顶超

下伏原始倾斜层序的顶部与由无沉积作用的上界面形成的终止现象。它通常以很小的角度,逐步收敛于上覆底面反射上。这种现象在地质上代表一种时间不长的与沉积作用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路冲蚀现象。顶超与削蚀的区别在于它只出现在三角洲、扇三角洲沉积的顶积层发育地区。顶超与削蚀属地层与层序上界面的关系。

(c)上超

层序的底部逆原始倾斜面逐层终止。它表示在水域不断扩大情况下逐层超覆的沉积现象。根据距离物源远近,上超又可以区分为近端上超和远端上超。靠近物源称近端上超,远离物源称远端上超。只有当盆地比较小而物源供应充分时,沉积物才可能越过凹陷中心而到达彼岸,形成远端上超。

(d)下超

层序的底部顺原始倾斜面,向下倾方向终止。下超表示一股携带沉积物的水流在一定方向上的前积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下超经常不指示不整合现象。

上超与下超是地层与层序下部边界的关系,当地层受后期构造运动影响而改变原始地层产状时,上超与下超往往不易区分,可统称为“底超”。

冲积物alluvial deposit

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叫做冲积物,它是组成冲积平原的堆积物。冲积物具有良好的分选性,随着搬运能力的减弱,总是粗的、比重大的先沉积,细的、比重小的后沉积。因此,在河谷内随着水流的变化,冲积物呈有规律的分布。如在河流的纵向分布上,冲积物粒径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小。沿河流横向分布,冲积物粒径从河床中部到岸边逐渐变细。冲积物的颗粒具有良好的磨圆度,一般都具有比较清晰地层理。河流沉积物的特征,随着在河流的不同地段而不同,并且表现在不同地貌形态上,如河床沉积、河漫滩沉积和河口区沉积等。

河流沉积作用及沉积相

河流不仅是侵蚀陆地表面并将侵蚀下来的物质搬运到沉积盆地的主要地质营力,而且也是陆地上最重要的沉积营力之一。河流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与其他外营力相比,冲积物的特征是分选性、磨圆度好,成分较单一。根据河流的沉积记录来研究大陆的演变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河流发展的不同阶段或河流的不同河段的沉积作用特点和沉积物特征是有差别的,甚至不同的河道形态也有影响。一般来说河流上游及河源地带,侵蚀作用强烈,是支流及其碎屑物质的汇集地带,沉积作用不强,上游河道较平直,河谷陡峻,河谷里只有粗大的砂砾的暂时堆积。当河流流出山地,有较多沉积物堆积,形成冲出锥或冲积扇。河流的中下游河段,河道平缓,弯曲度较大,是河流主要沉积场所之一、最常见的沉积地形河漫滩与心滩。在弯曲河段,由于横向离心环流的作用,凸岸堆积形成曲流沙坝,具有水平层理和斜层理。因长期遭受侧向侵蚀作用的影响,河谷显著展宽,在宽平的河床里,河道时分时合,可形成辫状河道。因而河流的冲积作用和形成的冲积地形复杂多样。洪水期,洪水越过曲流沙坝在其顶部沉积细碎屑物质,形成河漫滩,甚至形成广阔的泛滥平原等等。在辫状河道内,河道频繁分叉,河谷中心滩、砂洲等不断出现。在河口地区,则因河道平缓,地形开阔,水流分散,流速大减,冲积作用极其发育,形成向海展开的三角洲沉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