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心理学第四讲共16页
创新心理学精品课件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创造力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详细描述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创新思维,个体才有可能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同时, 创造力也需要创新思维的支撑,通过实践和创新思维的不断尝试,个体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或服 务。因此,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组织层面
通过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组织可以提升 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层面
创新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推动社会创新 、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意 义和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随着创新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涉及伦理和 法律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加强相关规 范和指导原则的制定与实施。
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方法的创新
未来研究应积极探索和创新研究方法,突破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以更全面、深入地探究创新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跨学科整合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跨学科整合与创与意义
研究目的
创新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创新的本质和过程,探索创新思维、创新行为 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研究意义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 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同时,创新心理学的研究 也有助于拓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促进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创新心理学将进一步拓展其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02
创新思维与创造力
创新思维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创新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强调突破传统框架,寻 求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考方式。
创新心理学精品课件
一、情商的概念
什么是情商呢?情商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 学的彼德· 塞拉维教授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 翰· 梅耶教授首先提出来的。 1990 年,他们在总 结近几十年来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研究最新成果的 基础上,共同提出了情商的概念。他们认为,情 商是由三种能力组成的结构。这三种能力是: 1.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2.有效地调节情绪的能力; 3. 将情绪体验运用于驱动、计划和追求成功等 动机和意志过程的能力。
1993年,塞拉维和梅耶对情商作了进一步研究, 把它定义为社会智力的一种类型,并对其应包含的 能力内容作了重新界定。调整后的情商结构是: 1.区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 2.调节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 3.运用情绪信息去引导思维的能力。
戈尔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提出情商是一 个人了解自己与他人的真情实感,理智地克服 冲突,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及坦然面对 人生一切境遇的最为重要的生存能力,它包括 如下五方面能力: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2.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 3.自我激励的能力; 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5.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
三、知识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一)正式知识——某一领域、某一职业方面的知识 1.积极作用 (1)避免重复发明 (2)帮助产生高品质产品 (3)集中精力思考新问题 (4)注意偶发事件
2.消极作用 (1)把问题复杂化 (2)固定效应 (二)非正式知识——正式知识之外的知识 个体知识 缄默知识
四、创新意识的形成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 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 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 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
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一)创新意识就是问题意识
创新心理学精品课件
学习资源和参考书目
1 相关书籍推荐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创新心理学实践指南》等。
2 学术期刊
关注国内外创新心理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积累最新研究成果。
3 在线学习资源
网上课程、学术网站和社交媒体等,拓展学习与交流渠道。
结论和未来展望
总结创新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头脑风暴
团队合作和开放性讨论,引发 灵感和创意产生。
原型制作
通过实践和实验,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
研讨和讨论
创新心理学与创新产业
探讨创新心理学对创新产 业的影响和作用,分享成 功案例。
创新思维的培养
讨论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 方法和策略,分享实践经 验。
创新心理学的局限与 挑战
分析创新心理学研究的局 限性和未来面临的挑战。
创新心理学:主要理论
认知流
探索认知流理论在创新过程 中的应用,分析注意力与专 注力对创新的影响。
迭代思维
解读迭代思维模式的优势与 局限,探讨有效利用迭代思 维推动创新。
心理边界拓展
揭示心理边界拓展的原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和 利用边界拓展思维。
教学案例演示
创新课堂
辅助图像和互动活动,激发学 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创新心理学精品课件
本课件旨在探讨创新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与相关应用,为学习者提 供深入了解和应用创新思维的机会。
创新心理学:基本概念
1 创新思维
探讨创新思维的内涵与 特点,解释促进创新思 维的质和培 养创造力的方法,探讨 创造性思维的技巧。
3 决策与变革
分析决策与变革过程中 的心理机制,解读创新 决策的拓展性和风险性。
《创新思维》专题四
第一讲 发散思维训练 ● 二、发散思维的类型
12
(三)结构发散
即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 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性能。
第一讲 发散思维训练 ● 二、发散思维的类型
13
(四)形态发散
第一讲 发散思维训练 ● 二、发散思维的类型
14
(五)组合发散
即从某一事物出发,以此为发 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与另一事物 (或一些事情)联结成具有新价值 (或附加值)的新事物的各种可能 性。
第二讲 聚合思维训练 ● 二、聚合思维的类型
24
(一)求同法
求同法也称求同除异法, 即排除不相干的因素,找出共 同的因素。
第二讲 聚合思维训练 ● 二、聚合思维的类型
25
(二)发散法
发散法也称差异法,即 排除相同的条件找出不同的因 素。
第二讲 聚合思维训练 ● 二、聚合思维的类型
26
(三)共变法
34
(二)强制联想法
只需打开产品样本或其 他印刷品,随意地将某 个项目、某个题目或某 句话挑选出来即可。然 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 二挑选,将他们合二为 一,借此期望意外地产 生独创性的想法。
1.查产品样本法
事先将考虑到的所有事 物或设想依次列举出来, 然后任意选择两个加以 组合,从中获得独创性 的事物或设想。
第二讲 聚合思维训练 ● 一、聚合思维训练的方法
20
(一)辏合显同法
所谓“辏合显同”,就是把所有 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 起来,显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
第二讲 聚合思维训练 ● 一、聚合思维训练的方法
21
(二)层层剥笋法
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最初认识的仅仅 是问题的表层(表面),因此,也是很肤 浅的东西,然后,层层分析,向问题的核 心一步一步地逼近,抛弃那些非本质的、 繁杂的特征,以便揭示出隐蔽在事物表面 现象内的深层本质。
心理学角度下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心理学角度下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在心理学领域中,学者们对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分析。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创造力的内在机制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剖析创造力的内在机制创造力可以理解为个体凭借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创造出新颖和有价值的想法、观点或者作品。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创造力具有以下几个内在机制:1. 连接能力:创造力强的人具有将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观念进行联想或连接的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不同概念之间的共通之处,从而产生独特的创意。
2. 灵活性:创造力需要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思维方式。
灵活的思维意味着能够灵活地切换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有助于解决问题和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3. 韧性和毅力:创造力常常需要经历一番艰苦的探索和努力。
具有韧性和毅力的个体能够在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行动。
4. 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创造力需要个体对自身思维过程的敏锐觉察和自我调节能力。
个体需要能够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思维偏见和心理障碍,以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二、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1. 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为了培养创新思维,我们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开放和支持创意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这样的环境能够激发个体内在的创造力,并为其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支持。
2.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个体可以通过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视野。
这有助于拓展思维的边界,促进跨学科的联想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3. 鼓励探索与实验:创新思维往往需要勇于尝试和冒险。
我们应该鼓励个体在学习和工作中进行探索和实验,提供机会让他们去发现新的知识和方法。
4. 注重反思与反馈:创新思维需要不断的反思和反馈。
个体应该学会对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进行反思,以及从他人和环境中获取及时的反馈,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创新思维的能力。
5. 培养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
心理学第四讲服从、依从、群体动力
二、 依从
(一)什么是依从 依从是指个体接受他人请求而行动,使
别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人之间所发生
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命令——服从模 式,而是请求——依从模式。
现在是20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六
(二)依从的基本原则
罗伯特•西阿德尼(Robert Cialdini)
现在是8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六
(二)服从的含义
1 定义 迫于外界社会要求、命令、规范而作
出的行为
➢ 压力来源:外界(权威、命令) ➢ 作用方式:强制性 ➢ 结果:不服从要受到惩罚,服从可免受
惩罚或可到奖励
现在是9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六
人们为什么服从? 对谁服从?
在什么情境下服从?
现在是25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六
登门槛效应
➢ 原意指推销员只要能把脚踏进人家的 大门,那最后就能成功的让人们买他 的东西,实现推销目标。
➢ 品尝免费食品
现在是26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六
3 基于互惠的策略:“留面子效应”和“附加
效应”
留面子效应
➢ 指人们拒绝了一个很大的要求之后,对较小要 求接受性增加的现象。
现在是14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六
(四)影响服从的因素
1 命令者的权威大小
➢ 命令者的权威性越大,越容易导致服 从现象。
➢ 职位、权力、知识、年龄、能力等甚 至财富都是构成权威大小的因素。
➢ 命令者手中如果掌握着奖励或惩罚服 从者的权力,也会是服从行为大大增 加。
现在是15页\一共有50页\编辑于星期六
些词,然后教师呈现某个词,学生在给定的四个词 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如果选错,教师就按电钮 给学生施以电击,作为惩罚 设置:真正被试——教师;假被试——学生;学生 总是出错
创新心理学课件
创新治理模式
创新人格和创新动机的结合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在各个领域中取得卓越的成就。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经验,可以帮助个体培养好奇心和开放心态,激发其内在的创新动机。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经验
鼓励个体尝试新事物和冒险,可以帮助其培养冒险精神和自信心,从而提升创新人格和创新动机。
鼓励尝试和冒险
建立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创新实践和创新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教育方式和方法。
05
CHAPTER
创新心理学的应用
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课程设计
创新学习方式
创新能力评估
01
02
03
04
培养教师的创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潜能。
运用创新心理学原理,设计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课程。
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运用创新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估。
Hale Waihona Puke 运用创新心理学原理,制定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政策。
创新政策制定
通过社区资源的整合、优化,打造具有创新活力的社区。
创新社区建设
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创新公共服务
总结词
03
CHAPTER
创新人格与创新动机
定义
创新人格是指个体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表现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特质,这种特质使其在面对挑战和变化时能够灵活应对,勇于尝试新事物和探索未知领域。
特点
创新人格通常包括好奇心、冒险精神、开放心态、自信、坚韧不拔等特质。这些特质使得个体能够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勇于面对挑战和失败,不断追求自我成长和创新。
心理学教学设计创新
在心理学教学设计中, 技术的应用给教师带 来了新的挑战,需要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因此,教师培训在解 决技术应用挑战中扮 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帮助教师适应新的教 学环境和方式。
学生接受度与教学评估
学生接受度 问题
了解学生对创新 教学设计的态度
91%
教学评估作 用
评估对提升教学 创新效果的重要
应对策略总结
技术
及时更新技术知识 开展技术培训
学生
关注学生反馈 引导学生参与设计
整合
促进学科间协作 鼓励团队项目
91%
社会支持
倡导政策支持 关注社会需求
● 0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心理学教学设计 创新的意义
心理学教学设计创新 对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创新设计 可以更好地适应当代 学生的学习需求,促 进教学理念的更新和 发展。未来的发展方 向需要不断思考和探 索,以更好地服务于 教育事业。
翻转课堂的实施
成功案例分 析
探讨心理学教学 设计中的应用
互动性增强
提高学生参与度
91%
学习效果影 响
分析对学生的影 响
项目化学习的实践
01 综合能力发展
分析对学生的促进
02 实践案例展示
展示心理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03 团队合作
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游戏化教学的效果评估
学习兴趣提升
增加学生参与度 激发好奇心
心理学教学设计创新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心理学教学设计创新 第2章 心理学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第3章 新技术在心理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第4章 实践案例分析 第5章 心理学教学设计创新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心理学与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心理学与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总是能想出新奇的点子,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事情?而有些人似乎总是在按部就班,很难跳出固有的框框?这其中的差别,往往就在于是否具备创新思维能力。
而心理学,在这个培养过程中,可是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呢!先来说说我曾经遇到的一件小事儿。
有一次,我带着一群孩子去郊外踏青。
我们走到一片草地旁,看到了一棵形状有点奇特的树。
我就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这棵树像什么呀?”有的孩子说像一把大伞,有的说像一个巨人,还有个孩子居然说像一条正在跳舞的龙!这个说像龙的孩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平时就特别喜欢想象,脑袋里总是充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
这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有的孩子能有这样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而有的孩子却相对比较缺乏呢?其实呀,这和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环境因素就很重要。
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环境中,他们就更有可能大胆地去尝试新事物,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相反,如果总是被批评、被限制,那他们可能就会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去突破常规。
再比如说,个人的性格特点也会有影响。
那些性格开朗、自信的孩子,往往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更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挑战。
而那些比较内向、自卑的孩子,可能就会在创新的道路上遇到更多的心理障碍。
那怎么通过心理学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呢?首先,我们得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就像那个说树像龙的孩子一样,好奇心是创新的源动力。
我们可以多给孩子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思考。
比如说,“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鸟儿能飞,而我们人不能飞?”然后,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很多创新都是从细致的观察中得来的。
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大自然中,观察花草树木、昆虫鸟兽的变化;也可以让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比如不同人的表情、动作等等。
还有哦,要鼓励孩子多尝试、多犯错。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
“创造力是一种可塑的能力。通过特定的训练和方法,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 创造力水平。”
“合作是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当人们汇聚在一起,分享思想、互相学习和互 相激励时,他们可以产生出更具创意的解决方案。”
“创新不仅仅是发明一种新技术或产品,它也涉及到对现有问题的新思考和 对旧有方法的改进。”
“创造力是一种人类普遍的能力。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我们愿意投入时间 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我们都有可能成为创新的源泉。”
本书的目录按照章节顺序排列,每个章节的主题明确,概括了该章节的核心 内容。这种顺序排列的方式使得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本书的整体结构,有助于他们 在阅读时更好地把握重点。
本书目录的标题简洁明了,既体现了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又凸显了心流和创 新心理学的关键概念。例如,“创造力的源泉:内在动机与心流体验”、“创新 思维:突破思维定势的途径”等章节,都明确地传达了每个章节的主题,使读者 能够一目了然。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创造力并非少数人的天赋,而是每个人内在的潜力。契克森米哈赖认为,创 造力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将看似不相关的想法、知识、经验和感受转化为新的、有价 值的成果。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存在于艺术家、科学家和发明家身上,还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 生活中。
书中提到了一些关于创造力的有趣观点。例如,创造力往往与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关,当我们处于 愉快、放松和充满信心的心态时,创造力会得到提升。创造力也与焦虑状态有关,适度的焦虑可 以激发创造力,使人们能够看到问题的不同方面并产生新的解决方案。
契克森米哈赖还探讨了创造力的阻碍因素。其中之一是思维定势,即我们习惯于按照固定的方式 看待和处理问题,这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另一个阻碍因素是缺乏自信,这会导致我们不敢尝试 新的想法和方法。过度的自我批评和对他人的评价也会抑制创造力。
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教育讲义新
2、需要借助直觉、灵感和想象
人们平时在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比较多地采用逻辑思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进行思维)和形象思维,而在创新过程中的关键时刻的思维形式则常常采用非逻辑思维,最多的是直觉、灵感和想象。
(三)提出假设
假设在创新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能够揭示事实的奥秘,迈出探索事物规律的第一步。
二、酝酿阶段
这是创新过程的运作阶段。经过长期系统的准备之后,围绕既定的方向和目标,是个人在某一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并进人了深思熟虑和探索试验阶段。在酝酿过程中,通过对积累资料的筛选分析,对多个创新方案的比较,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反复思考,以期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兴趣动力是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因而是可以培养、可以改变的。兴趣动力和目标动力有着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目标动力可以吸引和增强人的兴趣动力,兴趣动力反过来又能促进和维持人的目标动力。兴趣动力和意志动力也有着密切关系,意志动力可以把兴趣动力保持在特定目标的方向上,并维持兴趣动力的持久稳定性;兴趣动力则可以强化人的意志力量。
为了把你自己调整到创新的状态上来,你必须从你熟悉的思考模式以及对某事的固定成见中摆脱出来。为了避免习惯的“智慧”的束缚,你可以用以下几种技巧来进行酝酿:
(一)群策攻关法
群策攻关法是艾利克斯·奥斯伯恩于1963年提出的一种方法,它建立在人们与他人一起工作时容易产生独特的思想,并创新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在一个典型的群策攻关期间,一般是一组人在一起工作,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思想。提出了思想和观点以后,并不对它们进行判断和评价。应鼓励人们在创新地思考时,人们之间要相互善于借鉴他人的观点,因为创新的观点往往是多种思想交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