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ett食管的诊断
Barrett食管的病理诊断
和预 后评 估 本 文 就 B 的病 理学 特 征 、 理诊 断 的 影 响 因素 、 型 增生 诊 断 的 临床 意 义 等 问题 作 一 概述 , E 病 异 旨在进 一
步提 高 临 床 医师 对 B E病 理 诊 断 的认 识 。 关键 词 B r t食 管 ; 病理 学 ; 诊 断 ; 化 生 ; 异 型 增 生 ar t e
B r t食 管 ( E) 初 定 义 为食 管 远 端 正 常 鳞 状 上 皮 被 ar t e B 最
间 型 细 胞 。 胃食 管 反 流病 ( E D) 者 胃食 管 连 接 处 ( E ) G R 患 G J 的组 织学 标 志— — 复 层 上皮 ( u i y rde i ei 中包 含 m hl ee pt l m) a h u 大 量 中 问 型细 胞 .其 形 态 兼 具 鳞 状 上 皮细 胞 与 柱 状 上 皮 细
t a , a r l be p to o i a ig o i o E i fge ts n f a c o t e fr lt n o l ia h r p u i s h me a d h t ei l ah l gc ld a n ss fB so r a i i c n e t h o muai fci c l e a e t c e n a g i o n t c a s sme t f r g o i. I r e mp o e t e u d rtn i gb l iin n te p too i a da n sso , s v r l s e s n o n ss n o d r o i rv n esa d n yc i ca s o ah lg c l ig o i f op t h n h BE e ea is e , i cu i g t e p to o ia e tr s o E, t e i f e t l fco n p t oo ia ig o i a d t e ci ia su s n l d n h ah lg c lf au e f B h n u n i a tr o ah l gc l da n s n h l c l l a s 皮而 不 考 虑 其 受 累 长 度 .活 检 证
英国Barrett食管诊断及处理指南(2014年)简介
2.监测时间:监测时间延长,并且对长度和是否伴有肠上皮化生进行了细分。2005旧指南中不伴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推荐的内镜监测频率为每2年1次。2014新指南中则对于Barrett食管<3cm.,伴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建议每3~5年行1次内镜检查。对于3cm或更长节段的患者,建议每2~3年行1次内镜检查。
1 O.扁平型HGD行射频消融术和ER治疗后残余的Barrett食管:①对于HGD或可见病灶的黏膜内癌(扁平型HGD或黏膜内癌),建议选择内镜下射频消融技术(A级建议)。②与其他消融治疗相比,射频消融术安全性更好,不良反应更小,并有相同的疗效(C级建议)。③对于ER术后的残留Barrett食管,行根治术后可降低异型增生进展为腺癌的风险(B级建议)。
三、新旧指南的主要不同点
1.定义:对Barrett食管诊断长度减少了。2005旧指南中Barrett食管定义为内镜下食管远端Z线的任何部分上移,且高于GOJ≥3 cm,活组织检查证实有柱状上皮的化生。2014新指南中Barrett:食管定义为内镜下食管远端Z线的任何部分上移,且高于GOJ≥1 cm,活组织检查证实有柱状上皮的化生。
4.异型增生诊断:肯定了p53的重要性,并强调了新型内镜在监测诊断中的重要性。2014新指南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中,加入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提高Barrett食管异型增生诊断的可重复性,建议将其作为临床诊断中的常规实验室检查,内镜监测强调高分辨率内镜、染色内镜等新方法的应用。
5.对于高度异型增生患者的处理:将内镜治疗改为首选。2005旧指南中首先考虑手术治疗,如不适合行手术治疗,应考虑内镜下射频消融术或ER。2014新指南则首先考虑内镜治疗,如不适t食管(B级建议)。⑦对于贲门处有肠上皮化生和有不规律Z线的患者,均不建议行监测(C级建议)。⑧对于Barrett食管病变<3cm,不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的患者,建议重复行4个象限内镜下黏膜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Barrett食管内镜临床诊断及病理特点分析
・
临床 研 究 ・
Brt ae 食管内 床 及 特点 析 rt 镜临 诊断 病理 分
何 敏 杨莉丽 ( 北京大学深圳 医院消化 内科 , 广东深圳 5 8 3 ) 10 6 【 摘要】目的 分析 B r t食管的临床症状 、 ar t e 镜下表现及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 0 0 7年 1 O月 一20 0 9年 1 0月间由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wee w i c d r f x ttlt , tln mb ra d a i la a c me w r inf a t ce e . o rd, h l a i e u oa me t a u e cd ce r e t e e sg i c l i ra d Co c u i n T e e w s n i i c n e l i o n n i in yn s n ls o h r a o sg f a t n i d f r n e i e s mp o ew e a rt e o h g s a d g sr e o h e e u ie e w t e fr e s a s r u o l a o f h t ie e c t y t msb t e n B r t s p a u n a to s p a a r f x d s a . i t m ra e o s c mpi t n o e l — nh e g l l s hh o i ci t a
【 b ta t O jc ie T n l etecnc mp ms n n ocpcadpto g a f tr f arteohg sMe h d Art - A sr c 】 b e t oaa z l i s t de dso i n a l i le ue o B r t spau. t o s r v y h i a y o a l h o c a s e eo
Barrett食管诊断与治疗
BE 的 组 织 学 分 型
贲门型
活检可见贲门上皮构成的 单层柱状粘液分泌腺体
胃底型 活检可见主细胞、壁细 胞及粘液柱状细胞
特殊肠化型 多见长节段BE, 表面有 微绒毛和隐窝,杯状细 胞是其特征性细胞
BE的异型增生
低度异型增生( Low-grade dysplasia, LGD )
♣单纯BE内镜消融治疗.单纯BE的癌变率低 ♣目前缺乏内镜、外科或药物能减少单纯BE癌变的危险性
的证据 ♣抑酸治疗只能控制反流症状,但化学预防作用还不清楚 ♣ 内镜消融理论上有治疗效果,但缺乏科学资料的支持 ♣内镜治疗GERD不但疗效令人失望,而且由于技术的不成 熟导致了病人的死亡. ♣我们必须记住一个治疗原则,那就是对病人无害 ♣ 目前不推荐单纯BE的内镜消融治疗
黏
液
表
型
Normal Esophagus
Barrett’s Esophagus
Adenocarcinoma(Mod. Diff.)
Adenocarcinoma (poorly diff.)
Expression of Both MUC5AC and MUC2 in BE and EA
Reflux / Normal (n=13)
Barrett’s Metaplasia (n=60)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n=44)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n=12)
MUC2 neg, MUC5AC neg MUC2 pos, MUC5AC neg
MUC2 neg, MUC5AC pos MUC2 pos, MUC5AC pos
Barrett食管的临床分析
过锝酸盐(99mTc-pertechnetate)能选择性被胃黏膜上皮浓聚,静脉注射后,当BE柱状化生上皮为胃上皮型(含有壁细胞),在食管内可探及核素的出现。此项检查对诊断BE胃上皮型有重要意义,而肠上皮型则呈阴性。
5.3内镜检查
有学者建议应测量BE的范围,因其与GERD的程度及致癌的危险性直接相关。但精确测量显然较困难,用计算机辅助测量标准化的内镜图像可更准确得出BE的面积。
2.3 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
和其他消化道肿瘤一样,BE癌变涉及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变化,有关的基因包括细胞周期调控基因、染色体17p和5q等位基因的缺失、p53基因突变、APC基因突变、p16基因失活等。有研究表明:Barrett食管癌变的发生除饮食、反流和化学致癌物等外部致癌因素外,还有其内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Barrett食管的临床分析
摘要:Barrett食管(Barret’s esophagus,BE)是指齿状线以上至少2cm处的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本文旨在探讨Barrett食管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并发症、辅助检查及诊断。
关键词: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Barret’s esophagus,BE)是指齿状线以上至少2cm处的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认识这种食管上皮化生的重要性,在于其特殊型柱状上皮化生恶变率高[1]。Barrett食管本身并无症状,但发生Barrett食管炎、溃疡、狭窄、癌变时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烧心、吞咽困难、吞咽时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等。可并发食管溃疡(Barrett溃疡)、食管狭窄、上消化道出血及食管腺癌。
患者年龄分布曲线为双高峰(0~15岁,48~80岁),以中年居多(40~50岁)。男女均可罹患,男性患病率(0.97%)约为女性(0.49%)的2倍。BE主要见于白种人,在黑人和亚洲人中较少见,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亦在上升。
Barrett 食管的诊断和管理
Barrett食管的诊断和管理Barrett食管(BE)是胃肠病医生最常遇见的疾病之一。
在本篇文章中,美国胃肠病学院更新了这些患者治疗的最佳实践指南。
这些指南继续赞同对BE高风险患者筛查;然而,常规筛查仅限于有反流症状和多个其他风险因素的男性中。
近期数据显示非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的恶性进展风险低,内镜监测间隔在这一人群中应该减弱;非异型增生BE患者应该接受不多于3~5年一次的内镜监测。
无论是常规生物标志物的应用还是先进的内镜成像技术(高度清晰内镜检测)在本指南中都被推荐应用。
内镜消融治疗推荐给BE和高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以及T1a期食管腺癌患者。
根据近期的1级证据,尽管内镜监测仍然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内镜消融治疗也推荐给BE和低度不典型增生患者。
鉴于目前消融后BE复发常见,我们建议增加消融后内镜监测间隔。
虽然很多给出的推荐是证据不足或者专家观点,这篇指南为BE患者治疗提供了一个实用架构。
BE的筛查NO.推荐内容推荐强度证据级别1当鲑鱼色黏膜扩展到管状食管,延伸≥1cm且与经活检证实的IM冒食管交界处相邻,应该可以诊断为BE强烈推荐低2在正常的Z线或Z线<1cm的可变范围内取内镜活检强烈推荐低3在BE存在的条件下,内镜医师应该描述化生程度,包括应用Prague分类的圆周和最大段长度条件性推荐低4膈裂孔位置,胃食管交界处,鳞状柱状上皮接合处应该有内镜报告条件性推荐低5在疑似BE患者中,至少应该获取8个随机活检,以最大程度带来组织学上IM产率。
在疑似BE短段(l-2cm)患者中,8处活检无法实现,全周型BE每1cm至少取4个活检,舌型BE每1cm应该取1个活检条件性推荐低6在疑似BE和组织学上缺少IM的患者中,应该在排除BE1-2年内考虑一次重复的内镜检查条件性推荐极低7BE筛查应该在长期(>5年)和/或频繁(每周一次或更多)胃食管反流症状(烧心或反酸)以及较多BE或EAC风险因素的男性中考虑。
巴来特(Barrett)食管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巴来特(Barrett)食管的病因
遗传因素:巴来特(Barrett)食管在家 族中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巴来特 (Barrett)食 管的风险和并
发症
巴来特(Barrett)食管的风险和并发症
食管癌的风险:巴来特(Barrett) 食管可能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食管狭窄:长期慢性炎症可导致食 管狭窄,影响食物通过
管的定义
巴来特(Barrett)食管的定义
巴来特(Barrett)食管是一种食管 黏膜上皮发生转变的病理状态 它通常由长期胃酸的反流引起
巴来特(Barrett)食管的定义
常见症状包括胸部疼痛、吞咽困难以及 烧心等
巴来特 (Barrett)食
管的病因
巴来特(Barrett)食管的病因
胃酸反流:长期的胃酸反流是 巴来特(Barrett)食管的主要原 因
巴来特 (Barrett)食 管的科普知识
PPT课件
目录 巴来特(Barrett)食管的定义 巴来特(Barrett)食管的病因 巴来特(Barrett)食管的风险和并发症 巴来特(Barrett)食管的诊断 巴来特(Barrett)食管的治疗 巴来特(Barrett)食管的预防
巴来特 (Barrett)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巴来特(Barrett)食管的风险和并发症
食管溃疡:巴来特(Barrett)食管患者 可能出现食管溃疡,引起疼痛和出血
巴来特 (Barrett)食
管的诊断
巴来特(Barrett)食管的诊断
胃镜检查:通过胃镜检查可观 察到食管黏膜上皮发生转变的 情况 活检:取食管黏膜组织进行病 理学检查,确认巴来特 (Barrett)食管的确诊
Barrett's食管
关于BE定义的争议
美国
日本
VS
伴肠化生才诊断BE 有无肠化均可诊断BE
二、Barrett食管的定义
我国
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 层柱状上皮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有或不伴 有肠上皮化生。其中伴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 癌的癌前病变。至于不伴有肠化生者是否属于癌 前病变,目前仍有争议。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它们可以放大粘膜并真正对细胞结构进行成像。对于探测 Barrett食管瘤变方面的最初研究非常有希望。有研究 对63名患者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后发现,发现 瘤变的精确度达到了94%。
食管胶囊内镜
是一项新技术,它有潜力为我们提供一种针对 BE也就是柱状上皮化生食管的非侵入性检查 手段。在早期对少数病人的研究中其具有高敏 感性,但是随后的大样本研究证明其实际上敏 感性较低。虽然这一技术很吸引人,但这次并 不被推荐作为筛选的方法。可以预计的是,胶 囊的价格以及这一技术的精确度将会成为降低 筛查BE门槛的障碍。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内镜检查和食管黏膜活检。 当内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有柱状上皮化生表现时称谓 “内镜下可疑BE”,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有柱状细胞存 在时即可诊断为BE,发现有肠上皮化生存在时更支持 BE的诊断。
修订版,2 0 1 1年6月,重庆全国第二届BE专题学术研讨会 <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 >
(二)药物治疗
抑酸剂是治疗反流症状的主要药物
在抑酸药物中,质子泵抑制剂优于H2受体拮抗剂, 但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质子泵抑制剂能逆转柱状 上皮化生或预防腺癌的发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时 按照胃食管反流病常规剂量、足疗程。促动力药、 黏膜保护剂等对控制症状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亦有 一定疗效。
Barrett食管诊断与治疗
C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柱状上皮累及食管胃交界处。
D期
在C期基础上并发食管腺癌。
03 Barrett食管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抑酸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 拮抗剂可以抑制胃酸分泌,缓解
胃食管反流症状。
促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可以促 进食管蠕动,减少胃食管反流。
粘膜保护剂
如硫糖铝、铝碳酸镁等,可以保护 食管粘膜,减轻炎症和损伤。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 胖,有助于降低Barrett食 管的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对预 防Barrett食管有积极作用。
定期复查和监测
定期内镜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内镜检 查,以便早期发现Barrett 食管的癌变倾向。
监测症状变化
留意是否有胸痛、反酸、 烧心等症状,及时就医检 查。
05 结论
Barrett食管的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Barrett食管的发病机制
进一步探索Barrett食管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 论依据。
寻找更准确的诊断方法
研究新的检测技术和手段,提高Barrett食管的早期诊断率,降低漏诊 和误诊的风险。
优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病情和病程的Barrett食管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诊断方法
内镜检查
通过内镜观察食管黏膜 变化,是诊断Barrett食
管的主要方法。
组织学检查
通过活检获取食管黏膜 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 确定是否存在Barrett食
管。
食管pH监测
评估食管酸碱度,有助 于判断Barrett食管与胃
Barrett食管
七、Barrett食管的随访和监测 对BE患者进行合理的随访 和监测,是预防其癌变的重 要措施。
几组回顾性研究资料提示, 定期监测的BE病人与未进行监 测的同样情况的BE病人比较, 其发现食管腺癌后的5年生存率 有明显的提高。
随访策略因为3个原因很难确定:
<1>可能有多于现已诊断BE的5倍的 BE患者未被得到诊断; <2>短节段BE常被忽视,人群中 SSBE可能是LSBE的10倍,而SSBE 与贲门癌的关系密切; <3>有研究表明,BE对人群寿命无 明显影响,因为食管癌并非常见的死 亡原因。
目前应用较多的光敏物质是: 5-氨基乙酰丙酸(5-ALA ) δ-氨基乙酰丙酸(delta-ALA) 血卟啉的衍生物(HPD) 卟菲尔钠(porfimer sodium)
Gossner等以5-ALA为光敏 剂的PDT法对BE合并高度异型 增生者10例,合并粘膜内腺癌 者22例进行治疗,前者HGD均 被清除,后者中17例(77.3%) 癌灶被清除,其中原病灶< 2mm的癌均被清除,随访1~30 个月无复发,
三、Barrett食管的内镜下诊断 长节段BE通过内镜即可诊 断,但粘膜组织活检的显微镜 学检查是诊断BE,BE合并异型 增生及其癌变的关键。
正常食管为粉白色粘膜, 而胃粘膜为桔红色,鳞状细胞 与柱状细胞交接处和胃-食管连 接位于同一部位,即临床上称 之为齿状线或Z线。因为两种 类型上皮交界处常呈波浪状移 行,上下跨度为1-2cm。
BE时表现为齿状线向口端 方向移动,即食管远端的正常 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替代, 其受累长度≥3cm为长节段BE (LSBE)。受累长度≤3cm, 但组织活检有特殊肠化生粘膜 存在为短节段BE(SSBE)。
内镜检查时应注意以下三 个标志,即 齿状线 食管下括约肌( LES) 膈肌裂孔
Barrett食管内镜诊断和治疗现状课件
护理方法
饮食调整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 料,如辛辣、酸甜、油腻 食物,应选择清淡、易消 化的食物。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抑酸 药、促胃动力药等药物, 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 量。
定期复查
对于已经确诊为Barrett食 管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内 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 处理病变。
患者教育及生活指导
04
Barrett食管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避免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
长期使用PPI可能导致胃食管反流,进而引发Barrett食管。因此,应避免无必要的长期使 用PPI。
控制体重
肥胖是胃食管反流的一个危险因素,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Barrett食管的发生风险。
戒烟
吸烟会增加胃酸分泌,加重胃食管反流症状,戒烟有助于预防Barrett食管。
02
Barrett食管的诊断
诊断标准
诊断Barrett食管需 要满足的条件
食管下端鳞状上皮细 胞内出现肠化生细胞 。
食管下端鳞状上皮被 柱状上皮替代。
诊断标准
短段Barrett食管:病变长度小 于3cm。
中段Barrett食管:病变长度在 3-5cm之间。
长段Barrett食管:病变长度大 于5cm。
特征
主要特征包括食管下端鳞状上皮 被柱状上皮替代,以及在此基础 上可能发生的肠化生和异型增生 。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Barrett食管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可能与胃酸反流、遗传、环境因素等 有关。
发病机制
Barrett食管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 的相互作用,包括食管下端鳞状上皮 的损伤、柱状上皮的再生以及基因表 达的改变等。
Barrett食管的流行病学
巴雷特食管
文献中记载,曾有1对孪生女老人都患BE,1例40岁男性和他的2个儿子都患BE,1例 80岁男性和1个儿子、2个女儿同样患BE,1个家庭内父亲、儿子和孙子3人都是BE病
纤维化和周围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Barrett食管本身并不产生症状,患者的症状主要由于反流性食管炎及其伴 随病变引起。最常见的症状为反酸、胃灼热,其次为胸骨后疼痛和上腹痛。当出现 食管狭窄时,突出的症状为咽下困难,吞咽困难的原因是:①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的 狭窄;②慢性食管炎所致管壁纤维化,食管蠕动功能减退;③食管急性炎症引起的 食管痉挛;④发生于柱状上皮的食管腺癌造成的管腔梗阻。有些病人早期有烧心症 状,经一段长时间的无症状期,直至并发症发生后才出现症状,原因是柱状上皮对 消化液的刺激不如鳞状上皮敏感。Barrett食管出血可以大量,但常呈慢性缺铁性贫
D 有≥3cm长的柱状上皮,发现率为0.89%,另一作者为0.74%,故内镜检查发现率约为 C D 1%。随年龄增长,发生率上升。平均年龄40岁左右者中多见。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
人,Barrett食管的发病率就高,有慢性消化性狭窄的病例中有多达44%的报道。有人 在尸检时发的Barrett食管较临床发现的为多,证实Barrett食管生前大多未能确诊,因
D 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29%~82%。病变可单独累及柱状上皮,也可同时累及鳞状和 C D 柱状上皮。
3.恶变 Barrett食管中发生癌肿的发生率不甚确切,长期反流物进入Barrett食管可能 起恶变作用。但有研究认为Barrett食管病病人施行了抗反流手术亦不能使这些柱状上
D 皮消退,亦不减少恶变的危险性。Barrett食管的柱状上皮区内可以发生异型增生,程 D 度可自低度到高度,有时低度异型增生不易与正常柱状上皮区别,高度异型增生与 C 原位癌有时难予区别,并可进展至浸润癌。这些恶变的肿瘤系腺癌。需要指出的是
Barret食管的内镜诊断
Barret食管的内镜诊断*导读: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换的一种病理现象。
本身可无特殊症状,当呈现食管炎、溃疡、癌变时才会出现相应的反流症状,部分Barrett上皮易发生癌变。
……正常食管黏膜为粉白色,胃黏膜为橘红色,两者界处形成不规则的波浪线即为齿状线(“Z”线) ,也被称为鳞柱交界处(SCJ ) 。
生理情况下,SCJ 与胃- 食管连接处( GEJ ) 在同一部位,当发生BE 食管时,Z 线向口端移位,内镜下诊断BE 食管的关键是明确GEJ 和SCJ 的位置,日本学者以食管下端栅状血管网作为食管末端的标志。
他们认为,发生BE 时,尽管柱状上皮代替了鳞状上皮,但其下方的血管网仍为栅状,以此判断SCJ 下的组织为胃贲门黏膜还是BE。
内镜下染色有助于诊断:美蓝可使肠化的上皮呈现蓝色,正常的食管和胃黏膜不染色;卢氏碘可使鳞状上皮呈褐色, BE 上皮不着色;乙酸可使食管色泽变苍白,BE 上皮呈微红色。
BE 在内镜下按形态可分为3 型: (1) 全周型,橘红色黏膜向食管延伸累及全周,与胃黏膜无明显界限,其游离缘距食管下括约肌在310 cm 以上; (2) 岛型,齿状线110 cm 处以上出现斑片状红色黏膜或红色黏膜内残留岛状灰白色黏膜; (3) 舌型,与齿状线相连,伸向食管呈舌形或半岛状。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内镜下病变的长度,分为3 型: ①长节段BE ,食管下段黏膜受累长度≥310 cm; ②短节段BE ,病变长度 310 cm; ③超短节段BE ,内镜下无法确定位于GEJ 上,病理学检查有柱状细胞存在。
内镜下对BE 的诊断应包括:明确描述SCJ 和GEJ 的位置;病变远端到门齿的距离;病变近端到门齿的距离;病变的形态。
在2003 年,美国胃肠病学会芝加哥会议,专家组建议诊断BE 必须进行组织学检查,活检方法为用大活检钳进行系统的四象限间隔210 cm 活检。
有前瞻性研究显示,这一活检方法可在首次内镜检查时,发现大多数在5 年中进展成癌的病灶。
Barrett食管临床表现和诊断
GERD的并发症Bar rett食管Ba 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远端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学现象,又称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 Bar rett食管(BE)是指食管远端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学现象,又称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
因为首先是由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Do rmanBarre tt 提出,所以后来这种病变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BE在欧洲和北美常见,亚洲人和黑人少见。
西方国家食管腺癌比鳞癌更常见,在西欧近30年来,食管腺癌发病率上升了8倍,上升率超过任何一种实体肿瘤。
在亚洲食管腺癌也有上升的趋势。
B E患者中每年大约有0.5%发展为腺癌,因为观察到B E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BE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Barr ett食管病理特征Barre tt食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胃食管反流破坏了正常的鳞状上皮之后,导致对消化液有较强抵抗能力的化生性柱状上皮形成的一种病理过程。
在这一病变的基础上,经常发生消化性溃疡、食管狭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直至腺癌。
Ba rrett食管诊断标准是,食管黏膜中有柱状上皮存在即可诊断。
诊断的准确与否有赖于内镜下取材部位的确定,通常是在食管下括约肌以上出现胃型或肠型上皮而确定诊断。
Ba rrett食管病理组织学上表现为含有类似于胃、肠(小肠和大肠)的不同类型的上皮细胞,构成了表面上皮成分和其下方的黏膜腺体成分。
胃型上皮为柱状上皮和胃贲门黏液腺或胃底腺;肠型上皮为吸收柱状上皮、杯状细胞、潘氏(P aneth Cell)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等。
这种病变可形成完整的黏膜层,形似完全的胃黏膜结构或具有绒毛和乳头状增生的肠黏膜。
巴瑞特食管诊断标准
巴瑞特食管诊断标准
巴瑞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柱状或帕内特氏柱状上皮替换的一种病状。
这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并发症。
以下是诊断巴瑞特食管的一些标准:
1. 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换:这是诊断巴瑞特食管的主要标准。
这通常需要通过内镜检查来观察和确认。
2. 胃酸反流:巴瑞特食管通常与胃酸反流有关。
患者可能会有烧心、反流等症状。
3. 巴瑞特食管的病理学改变: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大肠杆菌、肠球菌等肠道菌群在食管内定植,这也是巴瑞特食管的一个诊断标准。
4. 巴瑞特食管的影像学检查:如食管X光检查(钡餐)、食管超声检查、食管MRI等,可以帮助诊断巴瑞特食管。
请注意,诊断巴瑞特食管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检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如果有疑虑,请及时就诊。
Barrett食管的诊断与治疗
在使用卢戈氏液和腚胭脂时可不用黏液去除剂 , 问题 区域黏膜的黏液可用 自来水直接冲洗后染色。 但因为染色剂染色为非特异性染色 , 在有炎症( 食管
1 a e 食管的诊断 B r t rt 目前对 B r t a e 食管的诊断是由内镜和病理切片 r
田德安 , , 授 , 男 教 博士生导师 ; , 中科 技大学附属同济医 武汉 华
生才诊断 B r t a e 食管 ’ r 。其理由是这样可以比较准确 界定食管腺癌的高危病人 , 减少过多诊断 B r t ae 食管 r 而 引起病 人经济与 心理负担 的加重 。 上述两 种认识 中 日 本学者的看法更加合理。 由于诊断肠上皮化生要依
美蓝染色时 , E上皮表现为蓝色 , B 而正常的食管和 胃上皮 不染 色 ,这是 因为 美蓝 可 以被 正常 组织所 吸
样划 分并无 临床 根据 ; 照形 态可分 为环型 、 按 舌型 、 岛型 。由于 G J E 不能 准确 识别 , 以短段 B 所 E易被 认 为是 不规 则的 z线而 漏 诊 , 以舌型 为甚 。 尤 112 染 色 内镜 .. 用于 染色 内镜 的试 剂按 其工作原 理 可分 为 :细 胞 染色 剂 如卢 戈 氏溶液 和美 蓝 ;对 照 染色 剂 如腚 胭 脂 ;反 应 染色 剂如 刚果 红和 酚红 。用
Barrett食管的诊断
Barrett食管的诊断1 概况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 BE)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最重要的一种并发症[1],其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量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研究表明,食管下段腺癌唯一公认的癌前病变是BE,BE发展到食管腺癌的年发病率为0.5%~1.0%[2]。
各个国家报道的BE的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
患病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被调查样本的选择不同,而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BE的内镜和病理组织学的标准不同,也就是BE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不同。
瑞典最近的一个研究,在社区人群中随机选取1 000人接受内镜检查,发现BE患病率为1.6%[3]。
而Rex DK等对961例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既往未接受过胃镜检查,也无胃镜适应证,年龄在40岁以上),进行内镜检查,发现BE患病率为6.8%[4]。
Gerson等则报道, 对接受乙状结肠镜检查且无反流症状的退伍军人(主要是男性),同时进行内镜检查,发现BE的患病率高达25%[5]。
2 定义和诊断的历史演变BE的定义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已经历数次变化。
文献上对BE的描述和定义经过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发现期,英国胸外科医生Barrett在1950年描述了食管下段红色的柱状上皮腺体粘膜,但他错误的认为这是因为近端胃由于食管下端溃疡后形成的疤痕而被向上“拖入”食管所致。
其实在此描述之前,美国病理医生Tileston早在1906年就描述了在消化性溃疡病人的远端食管中存在胃粘膜样上皮。
这些发现多基于肉眼观察,曾被错误的认为是先天性的而不是一种癌前期获得性病变。
在第二阶段,Goyal等学者根据内镜和组织病理学所见,把BE分为三类:含有杯状细胞的特殊肠上皮;不含杯状细胞的胃贲门-幽门交界性上皮;不含杯状细胞的胃体粘膜上皮。
因为在当时难以确定粘膜活检的部位,即弄不清是取自膈疝中的胃粘膜还是食管下段粘膜。
Barrett食管诊断与治疗
改 良后 的消化 内镜诊断效率 不断提 高 ,除 了一般普 通 内镜 ,目前染 色 内镜 、窄带 成 像 内镜 、放 大 内镜 、激 光 共聚焦 内镜 、食 管胶 囊 内镜 等 已经 用 于 Barrett的 诊 断 ,有助 于准确定位及指 导活检 。 1.1 内镜 诊 断 1.1.1 普通 内镜 观察确 定 胃食 管 连接 (GEJ)处 十 分重 要 ,美 国和英 国指南推 荐 胃皱 襞 的近侧缘 为 GEJ 的标 志点 。 13本学 者认 为纵 行栅 栏血 管 网 的终末 部 为管状食管 的起 始。 目前 定 位 GEJ的标 志是 食管 下 端 纵行 栅栏样 血管 末梢 或最小 充气状 态下 胃粘 膜皱 襞的近侧缘 。确 定 GEJ后 ,如 果其 近 端 出现 柱状 上 皮 ,则需取活检完善病理诊 断。柱状上 皮依据 形态不 同可分为 :全 周 型 、蛇 型 、岛型。依 据长 度 不 同分为 : 长节段 BE,指柱状 上皮 累计食管 的全周 且其 长度 ≥3 cnq;短节段 BE,指柱状上皮未 累计食 管全周 或虽 累计 但 长 度 <3 cm。 目前 最 常 用 的分 类 方 法 为 布 拉 格 C&M分级标准 ,全周型化生粘膜长度 (C)总的一致率
【文章编号 】1004—5511(2018)01-004-04
Barrett食管 (BE)是指食 管下 段复层 鳞状 上皮被 单层柱状上皮取代 的一种病 理现象 ,可伴有 肠化 或无 肠化 。美 国、英 国和 中国指南对 BE的定 义 的争议 焦 点 主要 在 于肠 化 是 否 必 需 。美 国 胃 肠 病 学 会 2011年 更新指南 强调 任何 可 能进展 成食 管腺 癌 (EAC)的取 代 食管 远端正 常鳞 状上皮 的柱 状上皮 化生 都被 视为 Barett食 管…。英 国 胃肠病学 会 2014年更新指南 :食 管 下段 胃食 管连接 处上方 出现 鳞状 上皮被 柱状 上皮 化 生取代 ,且长度 ≥1 cm,活检 提示柱状 上皮 ,该 定义 中肠化不是 诊断 Barett食管 的必 需条 件 。我 国最 新指南定义 Barrett食管 为食 管下 段 的复层 鳞状 上皮 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 ,伴或不伴肠化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E的组织分型
交界型上皮
以贲门粘膜腺为特征,表面有小凹和绒毛, 小凹及腺体表面由分泌粘液的细胞所覆盖,其中 不含主细胞和B细胞
BE的组织分型
特殊肠化生型
具有不完全型肠化生的特点,并执行着与小 肠粘膜极相似的功能。表面有绒毛及腺窝,腺上 皮细胞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所组成,杯状细胞 是其特征性细胞
BE上皮不典型增生
最新定义:
食管远端组织活检有肠化生柱状粘E)
定义
最新定义
美国胃肠病学会于1998年提出的 重点强调和食管腺癌发病有关的肠化生上皮 诊断BE的前提是组织学改变:即在食管末端出现杯
状细胞,而不管其长度如何
BE的诊断应强调内镜检查 结合组织学检查共同完成
刷检细胞学检查联合FISH技术是 BE食管内镜监测随访的有效手段
病理诊断
BE的组织分型
BE的组织结构表现为异质性 ——在形态上既不同于胃的柱状上皮,也不
同于肠的吸收上皮 BE的组织学由3种不同类型的上皮所组成
胃底样上皮 交界型上皮 特殊肠化生型
BE的组织分型
胃底样上皮
含有小凹和粘液腺,以壁细胞和主细胞为特 征,并具分泌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功能。与胃粘膜 相比,这些腺体稀少,而且短缩
⑹对疑有BE同时伴有其他腔内异常,如溃疡、 糜烂、斑块、小结节、狭窄等,均要进行病 理学检查
BE内镜下活检(三)
⑺贲门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与GERD、BE等疾
病存在一定关系,值得今后加强研究。反流性食 管炎如合并贲门炎时,宜取活检作组织学检查
⑻虽然贲门肠化生的发生率(>15%)远高于BE,但
贲门癌的发生率却低于食管腺癌的发生率,故专 家认为没有必要从正常鳞柱状上皮交界处取活检 检查贲门腺肠化生
全周型:红色粘膜向食管延伸,累及全周,与 胃粘膜无明显界限,其游离缘距食管下 括约肌应在3cm以上
岛 型:齿状线1厘米以上出现斑片状红色粘膜 舌 型:与齿状线相连,伸向食管呈火舌状
BE内镜下表现
BE上皮表现为食管下端天鹅绒粉红色斑, 可有粘膜充血水肿,也可显示食管炎、 浅糜烂和坏死假膜、溃疡和狭窄等
80%以上病人存在滑动性裂孔疝 食管下段局限性环状狭窄 溃疡发生率为27-68% 食管下段粘膜网格状或颗粒状微细结构改变,
是BE的特异征象,形态表现类似胃小区
食管动力检查
BE患者多有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食管下段 压力减低,容易形成胃食管反流,且对反流性 酸性物质清除能力下降,因此通过对患者食管 内压力及PH进行监测,对提示BE的存在有一定 的参考意义
当内镜不能确定食管下端边界时,还可在测压 指导下进行活检
放射性核素检查
正常或异位胃粘膜可以浓集同位素锝。正常 情况下膈裂孔以上不能见到这种浓集的同位素, 因BE上皮与胃粘膜上皮相似,同位素向上延伸 到达胃食管交界处以上
粘膜电位差测定
Barrett食管的诊断
定义
全国首届Barrett食管(BE)诊治共识
食管下段复层的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 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 可伴肠化或无肠化 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的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定义
最初定义:
食管远端的正常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替代 其受累长度≧3厘米
——又称长段BE(LSBE)
共聚焦内镜诊断BE
一种新的内镜成像技术 在内镜检查的同时获得胃肠上皮高度放大的横 断层面图像 可不需活检和组织学诊断 可以清晰地显示BE上皮肠化绒毛状外观及杯状 细胞 并可发现早期癌变的异型细胞
刷检细胞学技术诊断BE
优点:覆盖整个粘膜病变部位 减少了取样错误 更易检出病变 (增生不良的粘膜比正常上皮细胞容易脱落)
BE内镜下活检(一)
⑴ 对于全周型BE,从胃食管结合部开始向上以 2cm的间隔分别在4个象限取活检为常用的方 法
⑵ 使用大活检钳沿整个BE病变每隔1cm进行取 活检,能明显提高BE的检出率
⑶ 对于舌型、岛型病变,每处至少活检二次
BE内镜下活检(二)
⑸广泛多点取材是很安全的 :曾有研报道对 705例患者共取50833块,平均每例35块,均 未出现明显的出血
BE上皮异型增生
高度不典型增生
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异型均较显著,胞核复层, 占据整个上皮细胞的胞质,上皮细胞极性消失。腺 管延长、扭曲、大小不一,可有分枝出芽、腺管共 壁及背靠背现象,有的出现筛状腺体结构改变,有 丝分裂多见,杯状和柱状细胞通常缺失,粘液产生 缺失或减少
BE在其它诊断方法中的表现
食管吞钡检查
食管腺癌的重要的癌前病变 上皮结构的异常和细胞核的异常 一般可分为低度不典型增生和高度不典型增生
BE上皮不典型增生
低度不典型增生
组织结构正常,以细胞核的异型性为主,核 呈杆状,增大浓染,复层排列,排列拥挤,可见 有丝分裂,但高度不超过细胞的二分之一。杯状 和柱细胞的粘蛋白减少,但可见到萎缩的杯状细 胞
不足:形态分析困难较大 准确度比常规活检差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BE
方法:用小片段荧光DNA作为探针,检测特定的染 色体异常,这些探针可以特异性结合于不同染 色体的相应区域,发现那些与肿瘤发生关系密 切的染色体区域的扩大或缺失
意义:解决了刷检的难题,因为细胞形态异常是以 基因改变为基础的,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 术可以早期检出与恶变相关的基因改变,同时 克服了形态观察等组织学检查的主观因素
三个概念
胃食管结合部 内镜下定位的标志是最小充气状态下胃粘膜皱
襞的近侧缘,个别也参考食道下端纵行栅栏样血 管末梢 鳞柱状上皮交界
食管鳞状上皮表面为淡粉色,光滑;胃柱状上 皮为桔红色,鳞柱状上皮交界处构成齿状线,也 称Z线 糜烂
指粘膜上皮完整性受损,常附有白苔,白苔周 围有红晕
内镜诊断
BE内镜下分型
染色内镜诊断BE
Lugol’s液染色 局部喷洒可更清楚显示齿状线
美蓝染色 可显示局部肠化生灶,如LSBE多量的肠上 皮化生几乎均呈弥漫性着色,而SSBE因有 胃型上皮化生夹杂其中,染色呈局灶或斑 点状
放大内镜诊断BE
放大内镜主要用于观察BE的腺窝形态及食管粘 膜毛细血管 正常食管黏膜为鳞状上皮,没有腺体开口 研究发现,放大内镜下呈绒毛状的粘膜几乎均 见有肠上皮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