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老王

教学目标

1.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联起来的写法,把握文章结构与内容。2.关注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格,提升文本细读的能力。

3.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者温婉简淡、气度从容而意味深长的平实行文风格。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平实朴素语言中的真实情感,感受平凡人生的人性之美以及作者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平凡人物,有时候也会带来大感动,就像《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不过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甚至名字都不为人知的小保姆,但是,她却带给鲁迅最真挚的怀念与感动。其实,平凡人物往往也最容易带来感动,因为他们平凡而真实,朴素而高贵,善良而坚强。今天我们来学的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老王》就讲述了这样一位平凡的人物——老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全文,了解其人其事

1.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明确本文文体,并结合《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学习经验,谈谈该如何把握本篇文章内容。

明确:本文是一篇叙事写人散文,亦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也是叙事写人散文,结合文本特点,尤其是叙多件琐事的文章,大致有这样一个规律,先简述其人,再叙其事,事分详略,由事见人,由人见情。这样的文章,往往初读便见感染力。不过要进一步把握内容,还需进一步概括事件,寻找事件详略之间的联系及作用;更进一步,则要从诸多细节分析入手,从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自不待言,叙事的逻辑性也不能缺席,揣摩语言,联系背景诸此工作都做足了,才算真正理解了文章。

2.请同学们说说关于老王的基本情况,完成老王的基本情况调查表。

明确:弯腰曲背,瞎眼残年,饱受身体病痛之苦;住房塌败,以蹬三轮为生,饱受生活贫困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饱受精神孤郁之苦。

目标导学二:梳理情节,把握品质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叙事线索是“我”与老王的交往。

2.文中有几个片段回忆,记录着“我”与老王的交往,请简单说说是哪几件事。

3.

忆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中重点回忆了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既表现了老王的深厚情谊,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4.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文中写到了哪些事情?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品质?

③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计;老王送来香油、

作者的性格特征:富有爱心,具有同情心,尊重别人。

5.请你以简单的语言概述本文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回忆老王的窘迫生活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三、板书设计

老王苦身体之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逻辑顺序

善重感情,有良心

老实厚道,知恩必报时间顺序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重点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分析了人物的性格(找学生提问),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文的人物描写方法和语言特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析描写,深入感受人物形象及品质

1.有人说,文中对老王的描写不出于两个字,一者写出了他的“苦”,一者写出了他的“善”,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老王“苦”与“善”的句子,并说说其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他面色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运用了外貌描写,形象地描写出老王临死前病重的可怕情状。

“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僵僵”运用神态描写写出老王临死前的呆板、僵直的神态,没有一点活气。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直着脚”运用了动作

描写,写出老王机械、不灵活的动作。

“我不吃”“我不是要钱”,运用语言描写,简简单单的话语,道出了老王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的美好心灵。

“车费减半”“大一倍”“冰价相等”,诸此细节描写,表现了老王待人真诚善良的人性美。

2.文中除了正面描写老王的外貌,表现他已不久于人世,还从什么角度对老王的身体情况做了描写?

明确:侧面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用“我害怕得糊涂了”侧面说明老王外形的恐怖,已病入膏肓。

目标导学二:探究文本疑难点,深入感受世间人性美

本文中有不少语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比如杨绛为什么不敢乘三轮?几个香油和鸡蛋真的有那么高的价值吗?诸此问题,都有一定的研讨价值。

探究一:杨绛与钱锺书先生都是知识分子中备受尊崇的人,为什么作者会对老王这样一个普通人产生感激之情呢?

明确:作品写到“文化大革命”,那是荒唐的动乱的年代。学术权威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杨绛正是因此连车也不敢坐。但是,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他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正是如此,也让杨绛先生看见了生命长河中的人性美,从而抱有一份感激之情。

探究二:老王送香油和鸡蛋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给钱的目的是什么?鸡蛋与香油真有那么高的价值吗?

明确:老王的目的:报答作者,表达感激之情,因为老王知道作者夫妇俩是好人,所以送些鸡蛋和香油给作者。作者目的:不愿白拿老王的东西,所以给他钱。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远不似当今,香油和鸡蛋都是市场上短缺的食品,因此这一份礼物,在当时算是相当昂贵的了。而能拿出这些东西来,更是因为看重了与作者一家的情谊,所以,我们可以合理假设老王是想临终前给作者送一份厚礼,以表达对这家人的谢意。

目标导学三:把握主旨,弘扬善良

1.如何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