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杂记教案
狱中杂记PPT教案
狱中杂记PPT教案教案标题:《狱中杂记》PPT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狱中杂记》这一文学作品,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狱中杂记》这一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习如何运用PPT制作一个有吸引力和逻辑性的教学展示。
教学准备:1. 《狱中杂记》的文本材料2. 计算机和投影仪3. PPT软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幅图片或一个问题引起学生对于《狱中杂记》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对于狱中生活有什么了解?你认为狱中的人会有哪些心情和感受?二、阅读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阅读《狱中杂记》的文本材料。
2.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分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三、PPT制作指导(20分钟)1. 介绍PPT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如选择合适的模板、设计布局和选择适当的字体和颜色。
2. 指导学生收集与《狱中杂记》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
3. 指导学生如何将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融合到PPT中,使其有吸引力和逻辑性。
四、PPT展示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利用制作好的PPT,向全班展示他们对于《狱中杂记》的理解和感受。
2. 全班共同讨论: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和互相评价对方的PPT展示。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你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其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并制作相关的PPT展示。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狱中杂记》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PPT制作技巧。
通过小组讨论和PPT展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通过制作PPT展示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狱中杂记》的名句。
(2)了解作者方苞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主题思想。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章进行赏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珍惜文化遗产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重点理解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掌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和表达方式。
2. 深入剖析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方苞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方苞的了解有多少?请大家分享一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要求学生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5. 课堂练习(1)要求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相关练习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8.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积极性。
《狱中杂记》教案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归纳总结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理清本文思路,探讨本文的主旨3感受方苞敢于揭露现实的勇气,加强学生对文明社会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感受作者作为文人的不平之气和社会担当教学过程一检查导入1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
”2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3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
(点名翻译,教师总结)二课前读课文,课上谈感受1说说读后的心情2具体说说最受触动的一处三思考根源,抓住主旨1教师引导思考,罪恶的根源——利2利在本课所包含的内容——钱和仕途3本文批判的对象——封建社会的司法腐败四了解作者,学习作者思考:一个文人,在他的心中究竟积蓄了什么样的情感,促使他写出自己的这番经历,揭露出如此黑暗的现实?在他身上你看到了什么让你值得学习的品质?参考: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对贪赃枉法者的愤恨,对官吏无作为的无奈社会责任感五关注社会,评论新闻1,1996年4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毛纺厂年仅18周岁的职工呼格吉勒图被认定为一起奸杀案凶手。
案发仅仅61天后,法院判其死刑,并立即执行。
10年后,真正的凶手落网。
又10年,2014年12月15日,再审宣布,呼格吉勒图无罪。
有关部门迅速启动追责程序,依法对负有责任的27人进行了追责。
2,2018年2月15日“大年三十为母报仇杀害仇家三人”的消息引发热议。
陕西省汉中市12时许,南郑区新集镇王坪村14组发生一起杀人案,致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抢救无效死亡。
犯罪嫌疑人张扣扣已于2月17日7时45分投案自首。
该案3名死者之一王正军,曾在1996致嫌疑人张扣扣之母死亡。
后王正军因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案发时王正军不满18周岁),判处有期徒刑7年,附带民事赔偿9639.3元。
(学生评新闻,教师做引导)六课堂总结读文看到封建社会的司法黑暗,读人学到了勇于担当。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及其历史背景。
1.1.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1.1.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2.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在困境中的坚定信仰和乐观精神。
1.3.2 学会尊重历史,珍惜自由,热爱生活。
1.3.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狱中杂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在狱中所作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他在狱中的生活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文以真实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坚定信仰和乐观精神,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2.2 教学重点2.2.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2.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3 教学难点2.3.1 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词汇含义。
2.3.2 学会对课文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解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方苞的画像和介绍其生平背景,引发学生对方苞及其作品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疑问,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5 实践与应用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对课文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解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4.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狱中杂记》的背景和作者方苞的生平和思想。
1.1.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1.1.3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1.2.2 学会使用文言文阅读技巧,如推测词义、理解句式等。
1.2.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监狱生活的真实描绘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1.3.2 理解和尊重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物经历。
1.3.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象,关心他人。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狱中杂记》是方苞在狱中所写的一系列散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作者的内心世界。
2.2 课文解读2.2.1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2.2.2 解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汇,理解其深层含义。
2.2.3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3 相关知识介绍方苞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其他狱中文学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监狱的图片或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方苞和《狱中杂记》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标记出生词和难点。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生词和难点问题,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和阅读技巧,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4.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3 学生展示和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思维逻辑性和合作能力。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及其文学地位,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苞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狱中杂记》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翻译和文化背景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参考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方苞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狱中杂记》,了解文章内容。
3. 讲解与讨论:讲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分析文章主题和艺术特色。
4. 翻译练习:让学生翻译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拓展。
第二章:教学内容五、课时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六、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1)方苞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狱中杂记》的背景及内容介绍(3)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4)重点句子翻译练习2. 第二课时(1)分析《狱中杂记》的艺术特色(2)讨论文章主题及其现实意义(3)课后拓展:研究其他方苞的作品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拓展:关注学生在课后对其他方苞作品的研究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八、教学反思根据课堂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后续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六、教学资源1. 教材:《狱中杂记》原文及注释2. 参考资料:方苞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的相关介绍、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文章、方苞其他作品的介绍等。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桐城散文派的为文主张。
2、把握主要内容,了解清初狱治的腐败黑暗,探讨本文的主旨及写作意义。
3、体会本文艺术特点,了解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把握主要内容,探讨清初狱治腐败的根源及本文的写作意义。
【教学内容】一、导新课是谁仕途坎坷屡遭贬黜,却为“民生之多艰”而长叹哀泣?是谁穷困潦倒生活窘迫,却依旧心系天下苍生?是谁在生命的最后依然不忘收复丢失的国土?是谁身陷囹圄,被判处极刑,依然关心时政初心不改?这些都表现了仁人志士心忧天下心系国事的美好情怀,而一个优秀的文人也一定有着这样的情怀。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清代著名散文家方苞在狱中完成的作品《狱中杂记》,了解清初的狱治状况,同时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
二、链常识1、作家名片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
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
大学士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
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
康熙四十五年(1706)考取进士第四名。
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
后累官至礼部右侍郎。
乾隆十四年病逝。
享年82岁,葬于江苏六合。
方苞为文主张“义法”,要求作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
后来桐城派文章的理论,即以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完善,于是形成主盟清代文坛的桐城派,影响深远,方苞也因此被称为桐城派的鼻祖,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著有《望溪全集》。
2、背景探秘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而被牵连下江宁县狱。
不久,解至京城下刑部狱,定为死刑。
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
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始得康熙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狱中杂记》。
教学内容包括:狱中杂记第一、二章,详细内容为:第一章“入狱”,描述作者因揭露贪官污吏而入狱的经过;第二章“狱中”,描绘了狱中生活的艰辛以及囚犯们的相互关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狱中杂记第一、二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入狱的原因以及狱中生活的状况。
2. 领悟作者在困境中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斗志,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3. 分析并评价作者在狱中杂记中所展现的批判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狱中杂记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狱中杂记第一、二章的内容,以及作者在困境中的勇敢与坚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狱中杂记》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狱中杂记第一、二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对狱中杂记第一、二章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作者入狱的原因,探讨狱中生活的艰辛以及囚犯们的相互关爱。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狱中杂记的阅读理解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狱中杂记的填空题,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狱中杂记中所展现的批判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狱中杂记第一、二章入狱:作者因揭露贪官污吏而入狱狱中:描绘狱中生活的艰辛及囚犯间的关爱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作者信念与斗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狱中杂记第一、二章的内容,分析并评价作者在困境中的勇敢与坚定。
作者在困境中坚定信念,勇敢揭露社会黑暗;作者在狱中关心他人,展现出人性光辉;作者的勇敢与坚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全集》中的相关文章,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提高文学素养。
狱中杂记教案一等奖
狱中杂记教案一等奖教案一等奖:《狱中杂记》教学教案《狱中杂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狱中瘟疫流行、行刑者手段狠毒、奸吏贪赃枉法等情况,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本文可用于教学,以下是一份《狱中杂记》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狱中杂记》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让学生感受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提高批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阅读《狱中杂记》,分析其写作特点。
2. 探究《狱中杂记》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3. 写作技巧: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对比手法的运用;语言简练,惜墨如金。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资料等形式,介绍《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和本文的主要内容。
2. 阅读课文,分析写作特点: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分析其写作特点。
例如,本文采用了对比手法,通过狱中和狱外的对比,表现了监狱的恶劣环境和社会的腐败黑暗。
3. 探究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狱中杂记》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例如狱中瘟疫的原因、行刑者的手段狠毒、奸吏的贪赃枉法等。
4. 分析人物心理: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言行等手法,分析方苞等人物的心理变化,例如方苞在狱中的感受、对狱吏的不满等。
5. 总结全文:通过本文的学习,总结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例如本文通过描写狱中的恶劣环境和黑暗社会,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腐败现象的谴责。
四、教学拓展1. 让学生续写《狱中杂记》:让学生根据本文的写作特点和主题,续写《狱中杂记》。
2. 举办《狱中杂记》读书会:让学生分组讨论《狱中杂记》的主题和思想感情,并举办读书会进行交流。
3. 举办《狱中杂记》主题讲座:让学生或教师举办《狱中杂记》主题讲座,介绍本文的写作特点和主题,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腐败现象的谴责。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狱中杂记》,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狱中杂记》的作者背景、创作情境、文章主旨、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狱中杂记》的作者背景、创作情境及文章主旨;2. 分析并欣赏《狱中杂记》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 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狱中杂记》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的把握,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狱中杂记》课文、PPT、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监狱生活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者背景及创作情境介绍:讲解《狱中杂记》的作者背景、创作情境,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
3.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讲解文章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5. 随堂练习: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狱中杂记》2. 作者:X3. 创作背景:X4. 文章主旨:X5. 艺术特色:X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狱中杂记》,谈谈你对监狱生活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查找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监狱题材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狱中杂记》这一篇文章,该文章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第二单元《近现代文学作品选读》。
具体内容包括:文章的作者背景介绍、狱中杂记的写作背景、文章的结构与主要内容、语言特点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狱中杂记》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掌握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能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 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文章的结构、主要内容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近现代历史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狱中杂记》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作者和文章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背景,为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3. 文章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要内容。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讲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语言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讨论,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狱中杂记》2. 作者:X3. 写作背景:近现代历史背景4.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5. 主题思想: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6. 语言特点:生动形象、深刻犀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狱中杂记》主题思想的理解。
答案要点:从文章的情节、人物、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2. 作业题目:请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要点: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举例阐述文章的语言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近现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关注现实社会。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散文之都第五单元作品狱中杂记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顺畅通读全文,重点字词能掌握。
2、梳理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选材的典型性。
3、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和蕴含的情感态度。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训练学生文言文诵读及翻译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从该文中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点,体味散文“杂而不乱”的行文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清清朝司法机构的黑暗,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作者思想的局限性;领悟本文对我们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带来的启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清清朝司法机构的黑暗,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从该文中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点,体味散文“杂而不乱”的行文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狱”中见真相2016年,有部张一山主演的网剧《余罪》曾经很是火爆一时,它讲述的是余罪作为卧底,如何打入敌人的内部,这部影视剧为我们展现了现代监狱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余罪》原著的作者常书欣曾说,我写罪犯写得好是因为我曾经犯过罪。
无独有偶,清代也有这样一位作家,也因官司入狱,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汇于一文,写下了这篇《狱中杂记》。
今天作家方苞,带我们走进不一样的世界。
二、检查预习情况1、请同学介绍作者方苞。
方苞(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祖籍今桐城义津镇方皋庄。
方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自幼聪慧,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震,被称为“江南第一”。
大学士李光地称赞其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
康熙四十五年(1706)考取进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
方苞首创“义法说”,倡导“道”“文”统一,论文提倡“义法”,。
“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
“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成体为文。
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
其作家多,分布地区广。
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狱中杂记》中的经典段落。
(2)能够分析方苞的文言文写作风格及其在《狱中杂记》中的体现。
(3)能够解读并评价《狱中杂记》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狱中杂记》。
(2)学会文言文断句、翻译的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从文学、历史、哲学等多角度分析评价一篇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方苞的敬仰之情,理解其对方苞人格魅力的赞美。
(2)认识文言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狱中杂记》的内容。
2. 分析方苞的文言文写作风格及其在《狱中杂记》中的体现。
3. 解读并评价《狱中杂记》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断句、翻译的方法。
2. 从多角度分析评价一篇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介绍《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狱中杂记》,理解大意。
(2)学生互相讨论,解决生字词、句式等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狱中杂记》。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学难点讲解:(1)文言文断句、翻译的方法。
(2)从多角度分析评价一篇文学作品。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激发学生课后阅读方苞其他作品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狱中杂记》中的经典段落。
2. 运用文言文断句、翻译的方法,阅读一篇文言文短文。
3.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分析评价一篇文学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提问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文言文断句翻译、作品分析评价等。
(完整版)《狱中杂记》教案
二、精讲点拨:
一、方苞及成文背景: 1、方苞:清代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字凤九,号
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 年进士。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 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 洁”。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在实践中,方苞以及其他桐 城派作者成就虽然不很高,思想内容比较空虚,但大抵能够 写得明白晓畅,在行文的结构、修辞方面有一些可取的地方。
2、背景 康熙五十年(1711),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 《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戴名世在《南山集》《与余 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此 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甚 多。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狱。开始 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行步狱。两年后出狱,被编入 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 籍。后累官至礼部侍郎。本文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 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明确】方苞通过自己在刑部狱中的所见所闻的大量事 实,把狱吏与狱卒的残酷无情、暴虐成性的面目展现在读者 面前,揭露了天子脚下的刑部狱的种种黑幕,揭开了清王朝 康熙年间“太平盛世”的遮羞布,并进而让人看到了末代封
建王朝腐败黑暗到何等地步。 但作者把造成罪恶的原因归之于“术不可不慎”,没有触
及封建社会本质。作者看不到造成狱中黑暗的根本原因是民 族压迫和阶级压迫,是封建制度的腐朽。
教学目标
《狱中杂记》教案 主备人:马琪
补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认识作者的思想局限 性。 教学重点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及其作品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狱中杂记》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作者在困境中的坚韧品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分析《狱中杂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在狱中所作,作品描绘了作者在狱中的所见所闻,展现了狱中生活的艰辛与人性的光辉。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刻画和情感表达,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3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文本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方苞及其作品《狱中杂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刻画和情感表达,分享学习心得。
3.4 教师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作业设计4.1 课后作业4.2 拓展作业学生课下搜集方苞的其他作品,比较其风格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5.2 终结性评价教师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3 自我评价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2 情境教学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6.3 对比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将《狱中杂记》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文本资源教师提供《狱中杂记》的原文及相关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7.2 网络资源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有关方苞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狱中杂记》 教学设计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方苞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学习本文在记事中表达作者见解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翻译,理解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中反映的狱中的黑暗现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封建狱治的残酷与黑暗,体会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分析作者通过记事所表达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所反映的封建司法制度的弊端及作者的复杂情感。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理解文意。
2、讲解法对文中的文言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提到监狱,你们会想到什么?可能是冰冷的铁窗、森严的戒备,或者是罪犯们的忏悔。
在古代,监狱中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方苞的《狱中杂记》,一起去揭开古代监狱的神秘面纱。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方苞(1668 年 5 月 25 日—1749 年 9 月 29 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
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康熙五十年(1711 年)。
作者因受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入狱。
在狱中,他目睹了种种黑暗、残酷的现象,深有感触,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出疑难字词。
3、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四)文言知识讲解1、实词(1)狱具矣具:完备(2)有洪洞令杜君者令:县令(3)迩年狱讼迩:近(4)薄暮冥冥薄:迫近2、虚词(1)然犹质其首然:然而(2)以杀人系狱以:因为(3)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傥:倘若3、句式(1)此疫作也判断句(2)行刑者先俟于门外状语后置句(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分组讨论:文中描写了哪些狱中黑暗现象?(1)监狱环境恶劣,犯人拥挤不堪,卫生条件极差。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狱中杂记》片段。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方苞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历史背景、作者经历等方面来理解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
(2)学会珍惜自由,关注社会公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朗读和背诵《狱中杂记》片段。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方苞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难点:(1)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如何评价作者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方苞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狱中杂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度解读:(1)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作者经历等方面深入理解课文。
(2)探讨作者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狱中杂记》片段。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方苞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写一篇短文。
3. 深入了解作者方苞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度解读等方式,让学生全面掌握了《狱中杂记》片段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背景,深入理解作者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狱中杂记/方苞》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狱中杂记》中的精彩片段。
(2)能够分析并评价方苞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了解《狱中杂记》的历史背景和方苞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狱中杂记》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方苞的写作技巧,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狱中杂记》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分析方苞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狱中杂记》中的典型写作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方苞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狱中杂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 课堂讲解:讲解《狱中杂记》的历史背景,分析方苞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4. 案例分析:选取《狱中杂记》中的典型写作技巧,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古典文学的魅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狱中杂记》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狱中杂记》教案主备人:马琪教学目
标
补充
1. 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认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
教学重点
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从该文中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窦(d?u)穴遐迩(可)老胥(x u)
B .户牖(y 6U 违(w百)
背矜(j in)疑
C .骈(pi 6)文俾(b i )使大辟(p i)
D .罹(I 1)难绞缢(y
1)日晷(gu i
二、精讲点拨:
1、方苞:清代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
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康熙四十五年进士。
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
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
在实践中,方苞以及其他桐城派作者成就虽然不很高,思想内容比较空虚,但大抵能够写得明白晓畅,在行文的结构、修辞方面有一些可取的地方。
2、背景
康熙五十年(1711),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
《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
戴名世在《南山集》《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
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甚多。
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狱。
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行步狱。
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
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
后累官至礼部侍郎。
本文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二、解题:
“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
闻。
本文以“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
出。
如用方苞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
三、导读提示:
方苞因受戴名世的牵连而被捕入狱,他亲身体验、观察和了解到清王朝刑部监狱的种种黑暗现实,以严肃、质朴的文笔描写了牢狱的恶劣环境,揭露了狱吏的贪赃枉法、滥用酷刑和囚犯中的无辜者含冤蒙屈、痛苦无告的不幸遭遇。
四、问题探究:
1、牢狱生存条件之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一是牢房阴暗闭塞(室内无牖可通明一一没有阳光);二是空气污浊,(屋顶无窗可“达气”,夜晚更甚,“下管键” “矢溺”臭气与“饮食之气相薄”);三是拥挤不堪(一室“系囚常二百余”)
2、第一段中反映了什么极不合理的现象?
【明确】有钱的逍遥法外,无罪无钱的反遭祸殃
3、文中第2、3自然段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官贪吏虐的?
【明确】第二段记述皂隶勒索钱财,虐待犯人的罪恶行径。
作者通过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在执行极刑、绞缢、大辟、捆缚、梏扑时勒索钱财虐待犯人的险恶用心和酷毒手段的记述,进一步揭发了封建刑狱的残酷和黑暗。
建王朝腐败黑暗到何等地步。
总结提升
以“金钱”为中心线索,选材组材,有一般叙述,有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