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青徐兖地域长官与割据势力的消长
东汉末年的官职名称地位
东汉末年的官职名称地位太常(奉常):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
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光禄勋(郎中令):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
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卫尉: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太仆:九卿之一,掌车马。
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
廷尉(大理):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
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大鸿胪(典客):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
宗正: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大司农(治粟内史):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职权与后来的户部尚书相近,后世也以“司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
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
少腐;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
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中尉):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司,京师治安,防止出现水火之事。
下属官员有武库令。
太子太傅: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大长秋: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
所以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担任。
曹操的祖父曹腾即为“中常侍大长秋”。
有些三国游戏将大长秋作为普通官职,是不适合的。
中常侍: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中级太监。
中黄门:低级太监。
侍中:内朝官之一,位略低于九卿,秩“比二千石”。
常由博学高德之士担任,切问近对,是皇帝在管理国家时的顾问。
在魏晋时期,为门下省的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令: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属中等偏低的官员)。
品秩虽卑,但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甚至重于三公。
在魏晋时期,如不设丞相之职,则尚书令与中书令(中书省的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初中历史】曹操和他的青州兵
【初中历史】曹操和他的青州兵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公元184年二月,张角率“太平道”(黄老道支派)起义。
义军头裹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号称“黄巾军”。
由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宗教形式组织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爆发。
起义约十个月后,黄巾军主力遭到官兵的镇压,最终失败。
公元192年四、五月间,黄巾军余部青州黄巾军不断壮大,人数达百余万。
青州黄巾军的势力向兖州方向扩展,并在东平附近斩杀兖州刺史刘岱。
在曹操谋士陈宫的劝说下,济北相鲍信、兖州治中万潜等共推曹操为兖州牧。
曹操接替兖州牧后,立即率军攻打青州黄巾军。
寿张一役,曹操轻敌战败,鲍信被义军斩杀。
但是,黄巾军却没有乘胜追击,反而给曹操送去了一份劝降信:“汉行已尽,黄家当立。
天地之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
”黄巾军的良苦用心,却换来曹操的一顿痛骂。
但是,他们竟然也不为难曹操,反而主动后撤,向济北方向转移。
曹操却跟黄巾军杠上了,率军穷追不舍。
可惜的是,曹操的兵力实在太少,没法一口气吃下拥有30万作战部队、100余万随军家属的黄巾军。
到了九月份,不知道听了曹操的什么甜言蜜语,强大的黄巾军竟然向他投降了!青州黄巾军投降后,曹操也没有亏待他们:对于作战人员,曹操从中挑选精壮之士,组建“青州兵”,仍让他们保持原来的建制和名号;对于非作战人员,曹操则把他们安顿下来,进行屯田,从事农业生产。
从此,青州兵跟随曹操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他们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公元194年,曹操攻打吕布。
由于陈宫倒戈,开始的形势对曹操非常不利。
有一次,吕布的骑兵杀了过来,青州兵竟乱作一团,死去逃散。
曹操在慌乱中坠马,右手也被烧伤,在部将的死保下,才得以逃脱。
事后,曹操却没有追究青州兵的责任。
公元197年,由于婶婶被曹操“收编”,张绣反水。
曹操猝不及防,被张绣击败,损失惨重,军队也乱作一团。
只有部将于禁在沉着应敌。
路上,于禁看到十来个受伤的兄弟在裸奔,不禁大为奇怪。
把他们拦下后,于禁要他们交待是怎么回事。
2018春 尔雅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章节测试
2018春尔雅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章节测试历史地理学科简介已完成成绩:100分1【单选题】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
A、历史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B历史区域地理C历史地图(集)D、以上都对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构成的是()。
A、历史人文(社会)地理B历史自然地理C历史地理信息系统D、以上都对3【多选题】代课章节及考试答案()(1.0分)1.0 分。
A、QQB、20932+C、02559D、以上都对3【单选题】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
A、2700年B、3700年C、4700年D、5700年4【判断题】历史上的人文地理现象,一般情况下是无法通过考察、观测获得的,只能依靠文献记载来重构和重复。
5【判断题】本课程是关于“历史地理”的,所谓的“历史地理”是指:历史时期的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已完成成绩:1【单选题】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历史文献延续时间长B历史文献覆盖范围广C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D、历史文献记录内容丰富2【单选题】秦始皇时期实行()。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公九卿制3【判断题】沿革地理之所以备受重视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行政区划的延续和撤销是中央集权的治理基础。
4【判断题】黄河的中上游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上)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竺可桢先生将中国古代的气候变迁时期分为()。
A、甲骨文时期、物候时期、县志时期B物候时期、县志时期、方志时期C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D、考古时期、甲骨文时期、县志时期2【判断题】自器测阶段以来,历史时期的极端气温都超过当代。
3【判断题】中国最早的现代气候观测站是位于上海的徐家汇观象站。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下)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现在的()在宋朝时期被称为“南京”。
A、开封B扬州C商丘D、西安2【判断题】关于中国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以外的文明,绝大多数没有延续到今天。
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制度
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制度东汉末年,是一个动荡不安、风云变幻的时期,而地方行政制度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在东汉初期,地方行政制度基本沿袭了西汉的郡县制。
全国分为若干个郡,郡下设县。
郡的长官称为太守,负责管理郡内的政务、军事等事务。
县的长官称为县令或县长,根据县的大小和重要程度来区分。
然而,到了东汉末年,由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以及农民起义的频繁爆发,原有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难以维持有效的统治。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局势,中央政府不得不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一些改变。
刺史制度的演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刺史原本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行为。
但到了东汉末年,刺史的权力逐渐扩大,不仅拥有监察权,还掌握了地方的行政权和军权,成为了实际上的地方大员。
一些刺史甚至拥兵自重,形成了割据一方的势力。
州牧的设置也是这一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一个重要变化。
州牧是在刺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权力比刺史更大,集行政、军事、财政等权力于一身。
州牧的出现,使得地方的权力进一步集中,加剧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在地方行政区划方面,东汉末年出现了许多新的名称和划分。
例如,一些地区出现了“中郎将”“校尉”等军事长官控制的区域,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行使着地方行政管理的职能。
地方豪强大族在这一时期的地方行政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凭借着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家族势力,在地方上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一些豪强大族甚至组织私人武装,与地方官员相抗衡,或者与军阀勾结,谋取自身的利益。
东汉末年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混乱和变革,导致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削弱。
各地的军阀和地方势力纷纷崛起,相互攻伐,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这种局面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也使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在经济方面,由于战乱频繁,地方行政制度的混乱,导致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商业贸易也受到极大影响。
许多地方出现了农田荒芜、人口流失的现象。
在文化教育方面,地方行政制度的动荡也使得学校教育难以正常开展,文化传承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青徐地域与_青徐黄巾_
东汉时期青州和徐州 相邻, 同处于河水与淮水 之间, 均东临大海, 是现在黄 淮海平原的一部分, 在 自然地理上是一个整体 , 可以统称为青徐地域, 大致 相当于现今山东大部和江苏北部地区。 青徐黄巾 是东汉末年以张角为首的 黄巾大起义失败后, 于汉 灵帝中平末年在青徐地域爆发的黄巾起义。青徐黄 巾起义时间长、 规模大、 范围广、 影响深远 , 远远超过 了同一时期其他地域的黄巾起义。本文拟从地域社 会和区域政治的角度对何种原因导致青徐地域出现 如此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这一问题略作探讨。 一、 青徐黄巾 梗概 青徐 地域的 黄巾起 义从 汉灵帝 中平五 年 ( 188 年) 十月爆发, 到建安十二年( 207 年) 被曹操平定, 持 续时间长达 20 年之久。就作战力量和作战范围而 言, 青徐黄巾 的规模都相当大。 青徐黄 巾 的活 动范围横跨青、 徐、 兖、 冀四州, 其势力壮大后并不固 守一隅, 而是发动强势攻击 , 先后进行了泰山、 勃海、 兖州等大规模战役, 两次向西进攻兖州 , 逼近统治中 心洛阳 , 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 并向西北进攻冀州 ; 在泰山、 勃海、 兖州战役中 , 青徐黄巾 兵力都曾达 到 30 万, 甚至!三国志 ∀武帝纪# 称参加兖州之战的 青州黄巾众百万 。这一说 法虽有夸张的嫌疑, 但 其势力确实不可低估。在汉献帝初平三年 ( 192 年 ) [ 收稿日期 ] 2007- 12- 03 [ 基金项目 ] 山东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 07BLSJ03) [ 作者简介 ] 王
异常, 因此, 旱涝灾害在此地经常发生。!后汉书∀ 桓 帝传# 载, 汉桓帝永兴元年 ( 153 年 ) , 河水溢。百姓 饥穷 , 流冗道路 , 至有数十万户 。!后汉书∀ 陈蕃传# 载, 汉桓帝延熹九年 ( 166 年 ) 发生严重旱灾 , 青、 徐 炎旱, 五谷损伤 , 民物流迁 , 茹菽不足 。在青徐黄巾 起义爆发的同一年 , 徐州遭遇大水。!后汉书 ∀ 五行 志三#载 , 中平五年 , 郡国六水 大出 , 刘昭根据! 袁 山松书# 对 郡 国六 作了 补正 , 认为 应是山 阳、 梁、 沛、 彭城、 下邳、 东海、 琅 邪七郡。据此 , 徐州五个 郡 国( 琅邪、 东海、 彭城、 下邳、 广陵) 中就有四个受到严 重水灾, 徐州的绝大多数民众都陷入家破人亡、 流离 失所的境地。而东汉朝廷对这次巨大的洪水灾害却 无动于衷、 置若罔闻, 促使徐州当年便爆发了黄巾起 义。青徐地 域还是历史上蝗灾的高发区 [ 1] , 东 汉时 期, 关于蝗灾的 记载史不绝书。在黄巾起义爆 发前 不久 , 此地曾发生大规模蝗灾。黄巾起义爆发后, 献 帝兴平元年 ( 194 年) 亦发生 大蝗 。据!后汉书∀ 五 行志三# , 建安二年 ( 197 年 ) , 夏五月 , 蝗 。史书未 记载这两次蝗灾发生的 具体区域, 但看来是规 模极 大、 波及面积极广的蝗灾, 青徐地域很可能在受灾范 围之内。通常 蝗灾过后, 寸草不生 , 庄稼颗粒无收。 在此情况下 , 朝廷一般会采取一定的救灾措施, 以减 轻民众负担 , 但是青徐黄巾起义前后东汉朝廷 诸如 此类的诏书却不见有。 三、 人文环境与 青徐黄巾 自古以来 , 青徐地域民风剽悍。 !史记 ∀货殖 列 传# 载 : 齐带山海 ∃∃勇于持刺, 故多劫人者。 古之 齐国 , 与东汉时期的青州大致相当。!隋书 ∀地 理志 下# 论徐州地区风俗曰 : 考其 旧俗, 人颇劲悍轻剽 , 其士子则挟任节气 , 好尚宾游, 此盖楚之风焉。大抵 徐、 兖同俗 , 故其余诸郡, 皆得齐、 鲁之所尚。 青徐地 域在 劲悍轻剽 的民风的浸染下, 从王莽新朝 末年 到东汉桓帝时期 , 暴动不断, 东汉 灵帝时期 青 徐黄 巾 就秉承了这一地域人民勇于反抗的传统。 早在王莽新朝末年 , 数十万赤眉义军在樊崇 的 领导下起兵青 徐, 声势 浩大。 !后 汉书 ∀ 刘盆子 传# 载: 琅邪人樊 崇起兵于莒, 众百余人 , 转入太山 , 自 号三老。时青、 徐大饥 , 寇贼蜂起 , 群盗以崇勇猛, 皆 附之 , 一岁间至万余人。东汉初年, 这一地域仍然动 荡不安, 变乱屡起 , !后汉书∀伏湛传# : 今兖、 豫、 青、 冀, 中国之都, 而寇贼从 横, 未及从化。 据! 后汉书∀
导游考试历史知识:三国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凉州士族豪强董卓以诛宦官为名,进入洛阳,立汉献帝。
另一士族豪强袁绍起兵讨董卓,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相互争夺,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
后袁绍据有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大军阀。
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
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
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
此时正在流亡中的汉皇室后代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形成孙刘联合抗曹的形势。
刘备派军师诸葛亮到孙权处说孙出兵,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
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
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
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
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
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
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
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
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在经济上也给予优惠。
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
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
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
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但已和东汉末期军阀混战的性质不同,是有顺应民心所向的统一战争性质。
东汉末年的行政区划
东汉末年的行政区划东汉末年(184年-220年,东汉中平元年-建安二十五年)系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夕,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战。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
东汉末年被归入广义的三国时期。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外戚和宦官之间争权夺位的斗争,相互轮番擅权,同时更加残酷地剥削压迫人民,皇族地主豪强强占土地,使之出现“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对人民加重征收赋税,加之旱灾,水灾连年发生,致使广大农民生活贫困,倾家荡产,“流离沟壑,嫁妻卖子”,到处出现“地广而不得耕,民矢而无所食”的凄凉景象。
劳动人民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举起义旗,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最著名者是黄巾之乱。
公元184年,冀州农民在张角领导下首先起义,接着颍川和南阳等地农民起来响应,“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最后各地农民起义军在东汉朝廷和地方豪强武装的镇压下告败了。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形势图在镇压黄巾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地主武装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强占地盘,从而形成一股歌据势力,“务相兼并以自强大”。
如:公孙度,占据辽东。
刘虞,公孙瓒,先后占据幽州。
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
曹操,占据兖州。
孙策,占据江东。
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一部分。
刘表,占据荆州。
刘焉,占据益州。
张鲁,占据汉中。
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
董卓,李傕等,先后占据司隶。
马腾,韩遂,占据凉州。
张绣,占据宛。
时代的动荡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他们一开始靠着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军队保卫家园,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拥有私人武力的军阀,如曹操、刘备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中央政府由于不修政事,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无能为力,反而需要他们维持地方稳定。
三国鼎立之官渡之战
(2)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些 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3)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 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百战经典:
官渡之战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扫荡 北方群雄。与北方强大 的袁绍集团发生冲突。 由此爆发决战。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官渡之战
实力对比
袁本初英俊威武、礼贤下 士这给他带来了人才的优势。但 这只是袁绍表面上待人之举。他 外表宽容,内心猜忌,喜好谋略 而不能决断,有人才而不能用, 听到好的计谋而不能采纳,即使 得到人才又能怎么样呢!门下的 谋士们互相嫉妒、互相谋害,不 能齐心协力共事袁绍。
曹操的 曹操字孟德。出身低层官宦家庭。年 轻时期的曹操任性好侠、放荡不羁。 崛起
郭 图
清除后患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正 月,大臣董承等人谋诛曹 操事泄,被曹操杀掉。
刘备遂袭杀徐州刺史车胄, 占据徐州。准备联络袁 绍共同夹攻曹操。
击破刘备
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 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 当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曹操对此胸有成竹,说: “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 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击破刘备,刘备逃奔袁绍。
官 渡 之 战
时 间 交战 双方 战争 特点 结 果
果从教 等时你 方间一 面、招 分地: 析点学 、习 原战 因争 、可 结以
官 渡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袁 绍 十万人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 粮草 乌巢
东汉末年——精选推荐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
汉灵帝中平元年【元始184岁年】,三国鼎立图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永汉元年(元始189岁年),董卓控制了朝廷,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又控制了东汉王朝。
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
曹操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先后消灭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降张绣、逐刘备,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后来又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河北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最终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刘表病亡、荆州不稳之时,征荆州,刘琮束手,寄身荆州的刘备被迫退守夏口。
曹操对江东虎视眈眈。
在刘备谋士诸葛亮与孙权谋士鲁肃的共同推动下,孙刘结盟。
其后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曹操被迫退守北方。
刘备乘势占据荆州五郡,后分别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夺得益州和汉中,势力达到了极盛时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刘备大将关羽北伐曹操,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围曹操大将曹仁于樊城,一度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
后曹操采纳司马懿的建议,派人劝说孙权合攻关羽,孙权大将吕蒙设计偷袭荆州,杀关羽,至此荆州落入孙权之手。
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
黄初二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兴复汉室,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
三国州与地区分布图刘备为报孙权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在称帝同年(221年),就率数万大军东讨孙权,次年(222年)被陆逊败于夷陵,蜀汉元气大伤,之后数十年再也没恢复国力,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孙权于建兴七年(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或“孙吴”。
后又迁都建业,自此三国正式鼎立。
曹魏正始十年(249年),曹魏重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了大权。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
沽源县第五小学冯国英刺史:州的长官为刺史,相当于省委书记,是属地,对应“州”,天下九州。
太守:郡的长官称太守,相当于市委书记,就是一个城池的最大长官。
荆州刘表:就是荆州刺史,但荆州辖有多个城池,譬如襄阳,南阳,长沙,等等,所以有长沙太守,南阳太守等。
诸侯:是中央相对地方的说法,就是指各方割据势力,俗称“军团”,这个诸侯可大可小,小的话,是一州刺史,大的话,属地有好几州,吞并了袁绍的曹操,有北方四州(青,徐,并,兖州)属地,是当时最大诸侯。
皇帝刘备曹操孙权:国家主席。
大都督周瑜:军委主席。
军师诸葛亮:国务院总理。
关羽守荆州时:相当于西南军区总司令。
司马、司空、司徒等三公:相当于常委。
长史杨修:国务院办公室主任。
中郎将曹仁:十大元帅级别。
洛阳令、许都令:相当于现在直辖市市委书记。
校尉:十大将军。
都尉:军区司令。
尚书令:内政部长。
侍中:主席警卫员一类。
东汉末年的地方政权
东汉末年的地方政权东汉朝廷在东汉末年渐渐失去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导致地方政权逐渐崛起。
在这个时期,地方政权主要表现为四大类型:地方割据势力、黄巾残余势力、豪强地方势力和族群政权。
一、地方割据势力在东汉末年,各地军阀逐渐割据一方,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这些割据势力多数由地方豪强、武将或宗室所组成。
以刘表势力和刘备势力为例,刘表是东汉末年的益州牧,他在江汉一带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割据势力的代表之一。
而刘备是刘表的部下,东汉末年他也在益州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方势力。
这些地方割据势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朝廷的地方统治,成为东汉末年地方政权的一种表现。
二、黄巾残余势力在东汉末年的地方政权中,黄巾残余势力占据了重要地位。
黄巾起义在东汉末年爆发,是由黄巾道士张角领导的反抗农民起义。
虽然黄巾起义最终被朝廷击败,但是起义后残余势力仍然存在,并逐渐形成了地方政权。
这些黄巾残余势力通常以地方豪强为主,通过军事手段统治一方。
他们以抗击董卓为自身最重要的使命,同时也与朝廷保持着一些联系。
三、豪强地方势力东汉末年地方政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豪强地方势力。
这些地方势力主要由地方的豪族贵族所组成,他们通常控制着一方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这些豪强地方势力通过经济手段积累财富,通过武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他们在地方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形成了小规模的地方政权。
四、族群政权除了地方割据势力、黄巾残余势力和豪强地方势力外,东汉末年的地方政权还包括了一些与族群有关的政权。
例如,山东半岛的鲜卑族形成了独立的政权,通过与朝廷勾结或对抗,保持了自己的地方统治。
另外,南方的吴越、楚浙等族群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地方政权。
总结起来,东汉末年的地方政权主要表现为地方割据势力、黄巾残余势力、豪强地方势力和族群政权。
这些地方政权的崛起与朝廷的失去对地方的控制有关,同时也受到地方豪强、武将、宗室以及地方民众的支持。
这些地方政权的出现使得东汉末年的政治格局更加复杂,为三国时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袁绍-东汉末年群雄之一袁绍(?-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
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
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
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
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病死。
基本信息个人背景军阀1 人物简介袁绍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官至大将军、太尉,领冀州牧,持节总督幽青并冀四州。
封邺侯,是东汉西园八校尉之一、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其史书为十三路),左将军袁术之兄,也是三国时代前期势力最强的诸侯袁绍袁绍2 人物生平出身名门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
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
父亲袁逢,官拜司空。
叔父袁隗,官拜司徒。
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
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
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
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
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
之后,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
袁绍这时是东汉统治日趋黑暗的年代,宦官专政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
袁绍虽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
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八厨”之一。
何颙也是党人,与党人领袖陈蕃、李膺(两人都为是三俊之一)过从甚密,在党锢之祸中,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洛阳,与袁绍商量对策,帮助党人避难。
而许攸同样是反对宦官斗争的积极参与者。
袁绍的密友中,还有曹操,他们结成了一个以反宦官专政为目的的政治集团。
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赵忠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袁隗听到风声,于是斥责袁绍说:“你这是准备破灭我们袁家!”但袁绍依然不为所动。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形势图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形势图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形势图东汉末年群雄割据(184年-220年,东汉中平元年-建安⼆⼗五年)系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国内军阀割据混战的局⾯,直⾄曹丕篡汉或三国⿍⽴(东吴孙权於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
东汉末年,由於⼟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的私⼈武⼒,加上中央政府政治⿊暗,皇权虚弱⽆⼒,对地⽅过度放权,因⽽造成群雄割据的局⾯。
⽽这些割据势⼒⼜有著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向。
在镇压黄⼱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地主武装乘机扩⼤⾃⼰的势⼒,强占地盘,从⽽形成⼀股割据势⼒,“务相兼并以⾃强⼤”。
如:公孙度,占据辽东。
刘虞,公孙瓒,先后占据幽州。
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和并州。
曹操,占据兖州。
孙策,占据江东。
袁术,先占据南阳,后占据扬州⼀部分。
刘表,占据荆州。
刘璋,占据益州。
张鲁,占据汉中。
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
董卓,李傕等,先后占据司⾪。
马腾,韩遂,占据凉州。
张绣,占据宛。
刘度,占据零州。
孔融,占据北海。
王匡,张杨,先后占据河内(黄河河套内)。
汉末各军事集团格式:姓名(⽣年-卒年)[割据时间](京职、地⽅职、爵位),势⼒范围【幽州军事集团】刘虞(?-193年)[割据5年:188年-193年](太傅、幽州牧、襄贲侯),势⼒位于幽州北部公孙瓒(?-199年)[割据6年:193年-199年](前将军、易侯),势⼒位于幽州中部和西部,包括中⼭、涿郡、右北平、辽东等。
公孙度(150年-204年)[割据14年:190年-204年](辽东太守),势⼒位于幽州东部的辽东郡全部。
公孙康(?-?)[割据16年:204年-220年](左将军、辽东太守、襄平侯),势⼒位于幽州东部的辽东郡全部。
【冀州、青州军事集团】韩馥(?-191年)[割据2年:189年-191年](奋武将军、冀州牧):势⼒位于冀州⼤部袁绍(?-202年)[割据12年:191年-202年](⼤将军、冀州牧、邺侯),势⼒位于冀州⼤部、青州全部和并州东部。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历史概述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历史概述东汉统治集团趋于腐朽,至灵帝时达于顶点。
灵帝本人奢侈荒淫,后宫彩女数千人,衣食费用,每日千金。
光和元年(178),他公开设西邸卖官,聚敛钱财,“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后汉书·灵帝纪》)。
即便是通过正常途径被荐举的,要取得实职,也需要缴纳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数额。
曹操之父曹嵩,贿赂宦官且输入“西园钱一亿万”(《后汉书·宦者传》),才官至太尉。
中平二年(185),崔烈由太尉任为司徒,竟也是“入钱五百万”才得到这一职位。
朝拜之日,灵帝对身边的亲幸说:后悔当初没有抬高一点价位,否则可以卖到一千万钱的。
崔烈出身世有令誉的书香门第之家,也为当时一名士,此后则声誉衰减。
他心中不安,问儿子崔钧:我位居三公,人们有什么议论吗?崔钧回答说:大人少有英称,历为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今登其位,天下失望。
究其原因,“论者嫌其铜臭”(《后汉书·崔寔传》)。
卖官鬻爵,使朝政更为腐败;买官之人,借机盘剥百姓,大肆聚敛钱财。
吏治败坏,民众苦不堪言,大大激化已有之社会、阶级矛盾。
从和帝以降至东汉末,水旱虫蝗及时有发生的地震灾害,严重影响广大农村地区及编户民。
沉重的赋役、无情的疾疫、蔓延的饥荒,迫使安土重迁之百姓四处流亡。
桓帝永兴元年(153),有32个郡国遭受蝗灾,加上水灾,百姓饥穷,流落四方者有数十万户之多。
走投无路的流民,为谋生路而暴动。
安帝永初三年(109),就有“海贼”张伯路领导流民数千人,辗转于沿海九郡。
顺帝时,广陵人张婴领导流民,在徐、扬一带举行暴动,时起时伏,前后达十余年之久。
桓灵时,从幽燕到岭南,从凉州到东海,都有流民暴动,暴动规模也从几百人、几千人扩展至几万人、十几万人。
流民转化为反抗官府的“盗贼”,由于习惯流动生活,故长于流动作战且战斗力较强。
当流民运动已形成较大声势,规模也越来越大时,也就有了席卷全国之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青徐兖地域的权力角逐
The power strife in Qing-Xu-Yan region in the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作者: 王蕊
作者机构: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02
出版物刊名: 许昌学院学报
页码: 23-27页
主题词: 曹操;青徐兖地域;官渡之战
摘要:青徐兖地域包括青徐兖三州,是位于黄河与淮河、睢水之间的三角地带。
东汉末年,青徐兖地域因其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成为各派政治势力角逐的要地,他们在此相互残杀,又因利害关系结成短暂的同盟。
在激烈而残酷的角逐中,曹操脱颖而出,他利用对青徐兖地域的控制,取得了白马之战的胜利,从而为官渡之战吹响了胜利的号角。
曹操又逐步消灭其他割据势力,由兖州、徐州而青州,统治了整个青徐兖地域。
青徐兖地域成为曹操统一北方的稳固的根据地。
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问题
作者: 田余庆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系
出版物刊名: 历史研究
页码: 33-49页
主题词: 汉魏之际;广陵;曹操;青州;徐州;世家大族;洛阳;刺史;地方势力;魏国
摘要: 东汉初平、兴平年间,北方各地地主武装纷起。
掌握这种武装的人,有的是世家大族,有的是大小豪霸;有的自号将军牧守争夺地盘,有的依违于两大之间以观形势。
以臧霸为代表的青徐地区的豪霸势力,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这支势力在汉魏之际的历史中若隐若现,二十余年里不时地起着作用,影响当时的政局。
曹操死,驻屯洛阳的青州兵和作为臧霸别军的徐州兵发生骚乱,鸣鼓擅去,这是青徐势力可能乘时而动的。
《魏晋十六国青徐兖地域政局研究》评介
作者: 张金龙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东岳论丛
页码: 191-19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青徐兖地域;十六国时期;魏晋;政局;评介;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社会科学院
摘要:山东社会科学院王蕊副研究员所著《魏晋十六国青徐兖地域政局研究》一书(齐鲁书社2008年9月出版,26.4万字),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该书在学术界第一次把魏晋十六国时期青州、徐州、兖州这一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紧密联系自成系统的地域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独立区域进行研究,是一项颇具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三国鼎立习题03
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官渡之战前,盘踞在黄河以北地区的军阀是()A曹操 B刘备 C袁绍 D孙权2、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有()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孙权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3、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孙刘联军 C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4、下列官渡之战的正确叙述是()A发生在三国时期 B袁绍全军覆没 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 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粮草5、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
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A消灭袁绍的势力 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 D废掉汉献帝6、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主要军事集团是()A袁、曹、刘集团 B曹、刘、孙集团 C刘、孙、袁集团 D孙、袁、曹集团7、右图中的故事发生在()A官渡之战前B赤壁之战前C蜀汉政权建立后D西晋建立时8、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9、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 D天气环境(刮东风)使曹军失败10、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鼎立时期的是()A孙权 B诸葛亮 C刘备 D曹操)、三国鼎立后,占领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是(11.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袁绍12、东汉结束的标志是()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国号魏C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D孙权称王,后改称帝13、“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子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14、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它描写的这一惨境发生在()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晋15、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我们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6、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 B修建水利工程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上贸易 D发展丝织业,蜀锦行销三国17、“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
《三国演义》文常DZ考点解析
《三国演义》文常DZ考点解析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毛宗岗(1632~1709),字序始,号子庵,生于明崇祯五年,中国清初文学批评家。
毛宗岗是现存《三国演义》的修订者,其情节上有一定的变动,有增删,还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核心人物汉: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州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季汉政权。
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3月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 ar .,2009第26卷第2期Ludong U n i versity Journa l(Phil osophy and soc ial Sciences Ed iti on)V o.l 26N o .2收稿日期:2007-11-14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07BLSJ03)作者简介:王蕊(1975 ),女,山东郓城人,历史学博士,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参见拙作!三、四世纪青徐兖地域的一体性与重要性∀,!东岳论丛∀2007年第5期。
东汉末年青徐兖地域长官与割据势力的消长王 蕊(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济南250002)摘 要:东汉末年,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完全失控,地方陷入割据混战的局面。
青徐兖地域为诸多割据势力所青睐,成为曹操、袁绍、刘备、吕布等激烈争夺的目标和烽火连天的战场。
董卓专政时期,刺史由原来的地方监察官演变成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青徐兖地域刺史一职遂为董卓、曹操等割据势力重视和控制,并成为他们进行权势角逐的手段和工具。
对青徐兖地域长官和青徐兖地域的争夺与控制成就了曹操霸业,加速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关键词:东汉末年;地方长官;割据势力;青徐兖地域中图分类号:K 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39(2009)02-0064-04东汉后期,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腐朽的东汉王朝,朝廷内部的权势之争彻底颠覆了东汉中央政府。
并州牧董卓进军洛阳,杀太后立献帝,开始了以董卓为首的凉州军事集团统治时期,同时各地也陷入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青、徐、兖三州成为曹操、袁绍、刘备等各派势力激烈争夺的目标。
青州、徐州、兖州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一体性,笔者称之为青徐兖地域。
本文即以董卓专政之始东汉中平六年(189)为开端,对青徐兖地域长官刺史人选及其军事活动进行考察,分析青徐兖地域刺史与凉州军事集团以及曹操、袁绍、刘备等势力之间的关系,揭示东汉末年中央政府对青徐兖地域的统治状况以及各派势力的消长。
一、黄巾起义前青徐兖地域的长官统治东汉桓、灵时期,青徐兖地域郡国长官大都不畏权贵,治理有方。
颍川杜密为泰山太守、北海相时,#其宦官子弟为令长有奸恶者,辄捕案之。
行春到高密县,见郑玄为乡佐,知其异器,即召署郡职,遂遣就学∃。
[1]!杜密传∀颍川李膺出任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
[1]!李膺传∀酷吏阳球出任青州高唐令时以严苛为名,为平原相时,#郡中咸畏服焉∃。
[1]!阳球传∀山阳太守翟超、东海相黄浮,#奉公不桡,疾恶如仇,超没侯览财物,浮诛徐宣之罪∃。
[1]!陈蕃传∀勃海苑康出任泰山太守之时,严厉打击郡内不法豪强,#郡内豪姓多不法,康至,奋威怒,施严令,莫有干犯者。
先所请夺人田宅,皆遽还之。
是时,山阳张俭杀常侍侯览母,案其宗党宾客,或有迸匿太山界者,康既常疾阉官,因此皆穷相收掩,无得遗脱∃。
[1]!苑康传∀桓帝末年至灵帝时期的党锢之祸波及青徐兖地域。
灵帝建宁二年诏州郡大举党人,青徐兖地域郡国长官和青徐兖地域人士大受其害,时称#青州六郡,其五有党∃。
[1]!史弼传∀#八及∃之一的山阳太守翟超、#八厨∃之一的任城相刘儒俱死狱中。
[1]!灵帝纪∀平原相史弼为保护平原郡士人免受党锢之祸,在灵帝下诏大举党人之际一无所上,被上司指责,几乎因此入狱。
[1]!史弼传∀ 虽然桓灵时期青徐兖地域长官统治英明,但是由于东汉王朝已开始走向没落,地方长官亦回天乏术,加之天灾人祸诸种因素,遂导致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的爆发,青徐兖地域从此陷入割据混战之中。
二、青徐兖地域长官与凉州军事集团董卓专权时期,显拔幽滞,任用灵帝时期被禁锢的党人名士出任中央和地方官员。
其中兖州刺%64%史刘岱为东莱冠族,陈留太守张邈是列于#八厨∃之一的名士。
令董卓始料不及的是他所任用的名士倒戈一击,成为山东州郡主要的反对力量。
刘岱、焦和、陶谦在中平六年(189)分别出刺青、徐、兖三州。
刘岱为董卓所署,焦和、陶谦是否为董卓所署,史书未明确记载。
不过从时间来看,可能性极大。
但是三人都反对以董卓为首的凉州军事集团,其中兖州刺史刘岱最为坚决,兖州的兵力成为关东诸军讨伐董卓的主力军。
青州刺史焦和置青州黄巾于不顾,举兵西进讨伐董卓,最终因青州黄巾#处处飙起∃而未能成行。
[1]!臧洪传∀徐州刺史陶谦也反对凉州军事集团,虽未举兵亲自讨伐,却以兵力援助汉末名臣朱儁讨卓。
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刘岱与兖州的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起兵讨董卓,率军屯驻于陈留郡的酸枣,和冀州袁绍、韩馥等遥相呼应。
刘岱为了扩大讨卓盟军的声势,还胁迫当时不愿起兵的韩馥加入。
他给韩馥的信中写道:#卓无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为忧。
但卓死之后,当复回师讨文节(韩馥)。
拥强兵,何凶逆,宁可得置。
∃[1]!袁绍传∀虽然屯驻酸枣的军队十余万人,却#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
[2]!魏书%武帝纪∀据此可见青徐兖地域的大小割据势力只是借讨董之名趁势而起,并无与董卓决一死战的意图。
盟军内部矛盾重重,发生兖州刺史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的权势之争,互相残杀。
桥瑁是桥玄的族子,曾任过兖州刺史,在兖州有相当大的势力,由侍中出刺兖州的刘岱自然不如桥瑁在兖州根基深厚。
桥瑁在迫使韩馥同举义兵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桥瑁乃诈作三公移书,传驿州郡,说董卓罪恶,天子危逼,企望义兵,以释国难。
馥于是方听绍举兵∃。
[1]!袁绍传∀这件事进一步提高了桥瑁的威望,也激化了桥、刘矛盾。
#东郡太守桥瑁负众怙乱,陵蔑同盟,忿嫉同类,以殒厥命∃,[1]!五行志∀注引应劭其中#陵蔑同盟∃很可能是桥瑁未把兖州刺史刘岱放在眼里,因而与刘岱发生激烈冲突,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刘岱杀死桥瑁之举使刘岱割据称雄的野心昭然若揭,他不容许桥瑁在兖州的威望和地位威胁到他在兖州的统治。
由于盟军内部的残杀和分裂,起兵前曾信誓旦旦结成盟约的联军只有曹操率少数兵马同董卓部将作战,其他的按兵不动,最后导致失败。
徐州刺史陶谦一直支持朱儁讨伐董卓、李傕、郭氾等凉州军事集团。
董卓在位时,陶谦遣兵三千助朱儁讨董。
及董卓被诛,傕、汜操纵朝政,陶谦认为朱儁为名臣,数立战功,可与之共举大事,于是首先起来号召地方州郡长官共推朱儁为太师以迎献帝,讨伐李傕等。
州郡长官有前扬州刺史周乾、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十人,[1]!朱儁传∀其中只有三人为扬州或豫州地方长官,其余七人均为青徐兖郡守。
这是青徐兖地域各州郡第二次联合起来反对李傕等凉州军事集团。
但是朱儁却接受李傕的征召入朝为太仆,这次的反抗行动便以朱儁的软弱屈服宣告失败。
无论董卓执政还是李傕、郭汜专权,凉州军事集团都希望得到青徐兖地方统治者的拥护,为此他们采取了一些措施。
董卓委任名士出任青徐兖地域最高长官,李、郭则遣马日磾和赵岐持节慰抚天下,承认在职地方长官的合法地位,并把他们由刺史提升为州牧。
三、#青徐黄巾∃对青徐兖地域统治的影响灵帝中平年间在青徐兖地域爆发了规模巨大的青徐黄巾起义,给青徐兖地方统治带来严重的混乱。
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黄巾作战中死去,青州刺史焦和亦忧心而死,袁绍、公孙瓒、曹操势力趁虚而入,抢占青、兖二州诸郡县。
同时曹操、公孙瓒在镇压#青徐黄巾∃的过程中,势力迅速壮大,从而加剧了割据势力在青徐兖地域的权势角逐。
#青徐黄巾∃对徐州的局势影响较小,因为徐州刺史陶谦任用泰山臧霸等严厉打击徐州黄巾,很快#境内晏然∃。
[1]!陶谦传∀而青州刺史焦和#好立虚誉,能清谈∃,[1]!臧洪传∀面对境内横行的青州黄巾,焦和只是求神保佑,束手无策,致使#青徐黄巾∃在此发展壮大,焦和也在惶惶中病卒。
袁绍的势力首先侵入青州,所署青州刺史臧洪全力对付#青徐黄巾∃。
臧洪在青州两年,改变了#青徐黄巾∃四处横行的局面。
#绍使洪领青州以抚其众。
洪在州二年,群盗奔走。
绍叹其能,徙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2]!臧洪传∀黄巾虽然兴起于青徐,但是屡次进攻兖州,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青州黄巾作战时被杀,曹操得以由兖州陈宫、鲍信等人迎立为兖州刺史。
如果刘岱未被青州黄巾杀害,曹操难以顺理成章地成为兖州刺史。
因为刘岱在兖州的统治还是相当稳固、颇得人心的,他#虚己爱%65%物,为士人所附∃。
[1]!刘宠传∀袁绍和公孙瓒尽管都觊觎为天下要地的兖州,也只是极力拉拢刘岱以增强自己的势力,袁绍以妻、子为质,公孙瓒则派从事范方助岱,二人均未敢入侵兖州与刘岱直接对抗。
刘岱死时,曹操为东郡太守,已经掌控兖州东郡,又有兖州人士陈宫为其作说客,得此天时、地利、人和,曹操轻而易举得成为兖州的最高地方长官。
四、青徐兖地域长官与曹操、袁绍等割据势力曹操任兖州刺史后,继续扩张势力。
初平三年(192)至建安元年(196)期间,曹操先后与金尚、吕布作战,稳固了在兖州的统治地位。
自此以后,兖州一直在曹操的控制之下。
金尚为京兆名士,!三国志%吕布传∀注引!典略∀:#献帝初为兖州刺史,东之郡,而太祖已临兖州。
尚南依袁术。
∃此时袁术正联合公孙瓒对付袁绍、曹操,于是便与金尚一起进军屯驻陈留封丘,借机挑起一场大战。
[4]!后汉书%袁术传∀:#公孙瓒使刘备与术合谋共逼绍,绍与曹操会击,皆破之。
四年,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
∃金尚也#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
[2]!张邈传∀注引!英雄记∀兴平元年在曹操以为兖州无忧而率军进攻徐州时,吕布却得到兖州陈宫、张邈等人的叛迎,迅速占领兖州郡县,曹操遂回师兖州,反击吕布于濮阳、巨野等地,在初平二年十二月终于打败吕布,重新控制兖州。
在青州,焦和之后各种势力纵横交错,有公孙瓒所署青州刺史田楷、袁绍所署臧洪及继他之后的袁谭,还有北海相孔融。
献帝初平二年十二月,公孙瓒署田楷为青州刺史,开始与袁绍争夺青州。
[2]!公孙瓒传∀开始公孙瓒获胜攻至青州平原,青州刺史田楷遂据有齐地。
不过公孙瓒与袁绍在之后几年的相持中,终于战败退守易京,田楷也被袁谭逐出青州,时间已是建安四年。
孔融在青州的统治仅限于北海一地,在焦和为青州刺史时,孔融因在朝触犯董卓,出任北海相。
孔融为孔子二十世孙,东汉末年名士。
因而#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
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事方伯、赴期会而已∃。
[2]!崔琰传∀注引!九州春秋∀虽然孔融曾荐举郑玄、邴原等北海名士,但是不能发挥他们的才干;高谈教令,多不能实行;奸民污吏,又不能治理。
加上北海为易动难安之地,黄巾起义正风起云涌,孔融所统北海郡兵不堪黄巾军一击,致使北海城池溃坏,政散民流,孔融亦不得不弃郡而去,逃至徐州。
后还领青州刺史,#为袁谭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