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交换机堆叠方法与注意事项
h3c交换机堆叠介绍
![h3c交换机堆叠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ffb91e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e.png)
h3c交换机堆叠介绍三,堆叠设置方法:接下来我们以华为3COM公司的交换机设备为例讲解如何将三台交换机进行堆叠。
(1)网络拓扑图:(如图1)图1(点击看大图)本次网络的拓扑结构是三台交换机连接到一起,依次为A交换机,B交换机和C交换机。
交换机A是主交换机,他通过G1/1接口连接B 交换机的G1/1接口,通过G2/1连接C 交换机的G1/1。
所有G端口都设置为VLAN 100。
这个A交换机作为主交换机完全是网络管理员自己选择的,实际上我们可以随意的将ABC中的任何一个选择为主交换机,大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即可。
(2)IP地址与T runk设置:首先将网络的管理VLAN设置为VLAN100,管理地址网段为100.1.1.0/28。
然后将所有互连端口设置为Trunk端口,容许所有VLAN以及管理VLAN 100的通过。
(3)堆叠设计:选择交换机A作为主堆叠交换机,使用堆叠方式对交换机B和交换机C进行管理。
(4)交换机A设置:vlan 100//建立VLAN100。
management-vlan 100//默认情况下堆叠管理默认使用VLAN1作为管理VLAN,可以通过management-vlan命令来修改交换机在堆叠管理中,上面的命令是把VLAN 100设置为管理VLAN。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1//进入堆叠端口G1/1。
port link-type trunk(如图2)//将G1/1端口设置为TRUNK端口。
图2(点击看大图)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0(如图3)//容许VLAN100通过此TRUNK端口。
图3(点击看大图)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2/1//进入堆叠端口G2/1。
port link-type trunk//将该端口也设置为trunk端口。
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0//容许管理VLAN 100通过此trunk端口。
H3CIRF堆叠典型配置举例
![H3CIRF堆叠典型配置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67c5ee12bb4cf7ec4bfed0c8.png)
一IRF典型配置举例1.1.1IRF典型配置举例(LACP MAD检测方式)1.组网需求由于公司人员激增,接入层交换机提供的端口数目已经不能满足PC的接入需求。
现需要在保护现有投资的基础上扩展端口接入数量,并要求网络易管理、易维护。
2.组网图图1-13 IRF典型配置组网图(LACP MAD 检测方式)3.配置思路Device A提供的接入端口数目已经不能满足网络需求,需要另外增加一台设备Device B。
(本文以两台设备组成IRF为例,在实际组网中可以根据需要,将多台设备组成IRF,配置思路和配置步骤与本例类似)鉴于第二代智能弹性架构IRF技术具有管理简便、网络扩展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点,所以本例使用IRF技术构建接入层(即在Device A和Device B上配置IRF 功能)。
为了防止万一IRF链路故障导致IRF分裂、网络中存在两个配置冲突的IRF,需要启用MAD检测功能。
因为接入层设备较多,我们采用LACP MAD检测。
4.配置步骤老说明为便于区分,下文配置中假设IRF形成前Device A的系统名称为DeviceA ,Device B的系统名称为Device B ;中间设备Device C的系统名称为DeviceC。
(1)配置设备编号# Device A 保留缺省编号为1,不需要进行配置。
#在Device B上将设备的成员编号修改为2。
<DeviceB> system-view[DeviceB] irf member 1 renumber 2Warning: Renumbering the switch number may result in configuration change or loss.Continue? [Y/N]:y[DeviceB](2)将两台设备断电后,按图1-13所示连接IRF链路,然后将两台设备上电。
#在Device A 上创建设备的IRF 端口2,与物理端口Ten-GigabitEthernet1/0/25 绑定,并保存配置。
h3c5500堆叠方法
![h3c5500堆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0c93d1a58da0116c17492b.png)
H3C S5500-EI IRF堆叠的典型配置一、组网需求:配置三台S5500-EI交换机进行链型堆叠,并分别配置成员编号为1、2、3。
线缆连接方式如图所示二、组网图:三、配置步骤:(1) 三台设备不连堆叠线缆,分别上电,分别配置# 在Switch 1上的配置。
<Switch1> system-view[Switch1] irf member 1 renumber 1Warning: Renumbering the switch number may result in configuration change or loss. Continue?[Y/N]:y[Switch1] irf member 1 irf-port 1 port 2# 在Switch 2上的配置。
<Switch2> system-view[Switch2] irf member 1 renumber 2Warning: Renumbering the switch number may result in configuration change or loss. Continue?[Y/N]:y[Switch2] irf member 1 irf-port 1 port 2[Switch2] irf member 1 irf-port 2 port 3# 在Switch 3上的配置。
<Switch3> system-view[Switch3] irf member 1 renumber 3Warning: Renumbering the switch number may result in configuration change or loss. Continue?[Y/N]:y[Switch3] irf member 1 irf-port 2 port 3(2) 关闭三台设备电源,将三台设备按照组网图连接堆叠电缆,然后全部上电,堆叠形成。
H3C交换机-堆叠操作
![H3C交换机-堆叠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4f5e2b7c0722192e4536f6a0.png)
H3C交换机—堆叠操作堆叠的先决条件:交换机的软件版本与交换机的名字必须一致交换机堆叠管理(使用交叉线在百兆口上堆叠)1.在其他被管理的交换机上指定管理VLAN[Quidway]management-vlan vlan-id 默认是VLAN12.将其他被管理的交换机上连接到管理交换机的连接线配置为trunk模式,并仅允许管理VLAN通过[Quidway]interface Ethernet 1/0/n[Quidway – Ethernet 1/0/n]port link-type trunk[Quidway – Ethernet 1/0/n]port trunk permit vlan vlan-id(之前指定的管理VLAN)3.在管理交换机上配置管理VLAN。
4.在连接各个被管理交换机的线上使用Trunk模式,并仅允许管理VLAN通过。
5.指定堆叠管理地址池[SwitchA]stackingip-pool 10.10.10.1 36.使能堆叠,几秒钟后两个从交换机加入[SwitchA]stacking enable验证命令:[SwitchA]display stackH3C堆叠操作(S3600)由于建立IRF系统时对各设备配置一致性要求较高,在开启Fabric端口功能前,请不要在该端口下进行任何配置,并且不能在全局或其他端口配置某些影响IRF工作的特性,否则将不能开启Fabric端口。
[H3C]fabric-port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enable 配置交换机的Fabric端口[H3C]ftm fabric-vlan vlan-id(可选)配置交换机用于IRF Fabric的VLAN,默认4093,必须使用系统尚未创建的VLAN作为IRF Fabric使用的VLAN,否则系统会输出错误信息提示配置失败。
建议不配置使用默认VLAN。
[H3C]change unit-id unit-id to {unit-id2 | auto-numbering }配置交换机的Unit-ID示例:[H3C]change unit-id 1 to 2[H3C]change unit-id 1 to 3(关键)指定交换机序列号2||3[H3C]fabric save-unit-id(未见该命令)保存Fabric的各Unit的UnitID信息[H3C]set unit unit-id name unit-name(以此参数区别各个交换机)配置交换机的Unit name各个参与堆叠的交换机的sysname和软件版本必须一样配置IRF Fabric的Fabric name[H3C]sysname name 必须一致验证命令:[H3C]display irf-fabric [ port | status ] 查看整个Fabric的信息[H3C]display ftm information 查看Fabric的状态信息[H3C]reset ftm statistics 清除FTM的统计信息配置堆叠步骤(使用确定的方式决定交换机的主从关系)1.各个交换机在堆叠之前不要连接起来2.在主交换机上配置a)[H3C]sysname name(各个交换机的名字必须一致)b)[H3C]set unit 1 name Unit1 (为各个交换机起一个Unit name,便于管理识别)3.在从交换机上配置a)[H3C]sysname name(各个交换机的名字必须一致)b)[H3C]set unit 1 name Unit2 (为各个交换机起一个Unit name,便于管理识别)c)[H3C]change unit-id 1 to 2 关键步骤主交换机是unit-id为1,从交换机应该从2开始4.分别在主/从交换机将配置成Fabric端口形成聚合a)[Sysname] fabric-port GigabitEthernet1/1/1 enable 配置Fabric端口b)[Sysname] fabric-port GigabitEthernet1/1/2 enable 配置Fabric端口5.将各个交换机连接起来,注意应该使用交叉方式连接起来6.保存使用save命令。
H3C交换机堆叠配置
![H3C交换机堆叠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793c3b86d4d8d15abe234e40.png)
配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在用户需要对所有存在两台交换机以上机柜中的交换机进行堆叠,最多堆叠数有4台H3C 交换机,同型号。
其IP地址信息如下图:交换机管理ip :10.58.9.3 。
用此管理ip 登陆。
以下是我从网上抄录的配置命令,请杨工指导。
烦请做一个案例,谢谢!一、主交换机:1.进入配置模式:<H3C>system-view2.指定管理VLAN,默认管理VLAN为VLAN1如果要指定管理VLAN为100:[H3C]vlan 100[H3C]management-vlan 1003.进入堆叠端口[H3C]intface g1/1/2激活端口[H3C-GigabitEthernet1/1/2]undo shutdown将端口配置为中继模式[H3C-GigabitEthernet1/1/2]port link-type trunk配置允许管理VLAN通过[H3C-GigabitEthernet1/1/2]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04.在配置模式下,配置堆叠使用的IP地址范围[H3C]stacking ip-pool 192.168.1.1 2 255.255.240.05.建立堆叠[H3C]stacking enable6.进入连接光纤的端口,并配置为中继,设置允许通过的VLAN[H3C]intface g1/2/2[H3C-GigabitEthernet1/2/2]undo shutdown[H3C-GigabitEthernet1/2/2]port link-type trunk[H3C-GigabitEthernet1/2/2]port trunk permit vlan 允许的VLAN串连交换机设置1.进入配置模式:<H3C>system-view2.指定管理VLAN,默认管理VLAN为VLAN1如果要指定管理VLAN为100[H3C]management-vlan 1003.进入堆叠端口[H3C]intface g1/1/2激活端口[H3C-GigabitEthernet1/1/2]undo shutdown将端口配置为中继模式[H3C-GigabitEthernet1/1/2]port link-type trunk配置允许管理VLAN通过[H3C-GigabitEthernet1/1/2]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04.建立堆叠[H3C]stacking enable这样两台交换机堆叠就设置完成,如果还需要增加堆叠,则需要更改堆叠数:[H3C]stacking ip-pool 192.168.1.1 X 255.255.240.0同时串连交换机设置不变。
H3C交换机-堆叠操作
![H3C交换机-堆叠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a9c2ef868e9951e79a8927a7.png)
H3C交换机-堆叠操作------------------------------------------作者xxxx------------------------------------------日期xxxxH3C交换机—堆叠操作堆叠的先决条件:交换机的软件版本与交换机的名字必须一致交换机堆叠管理(使用交叉线在百兆口上堆叠)1.在其他被管理的交换机上指定管理VLAN[Quidway]management-vlan vlan-id 默认是VLAN1 2.将其他被管理的交换机上连接到管理交换机的连接线配置为trunk模式,并仅允许管理VLAN通过[Quidway]interface Ethernet 1/0/n[Quidway – Ethernet 1/0/n]port link-type trunk[Quidway – Ethernet 1/0/n]port trunk permit vlan vlan-id(之前指定的管理VLAN)3.在管理交换机上配置管理VLAN。
4.在连接各个被管理交换机的线上使用Trunk模式,并仅允许管理VLAN通过。
5.指定堆叠管理地址池[SwitchA]stacking ip-pool 10.10.10.1 36.使能堆叠,几秒钟后两个从交换机加入[SwitchA]stacking enable验证命令:[SwitchA]display stackH3C堆叠操作(S3600)由于建立IRF系统时对各设备配置一致性要求较高,在开启Fabric端口功能前,请不要在该端口下进行任何配置,并且不能在全局或其他端口配置某些影响IRF工作的特性,否则将不能开启Fabric端口。
[H3C]fabric-port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enable 配置交换机的Fabric端口[H3C]ftm fabric-vlan vlan-id(可选)配置交换机用于IRF Fabric的VLAN,默认4093,必须使用系统尚未创建的VLAN 作为IRF Fabric使用的VLAN,否则系统会输出错误信息提示配置失败。
H3C S12500四框堆叠开局指导
![H3C S12500四框堆叠开局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766a6d7927d3240c8447ef39.png)
文件修改记录:20130812 v0.1 创建文件。
20130827 v0.2 修正2.8中四上行的描述错误,增加四框环形堆叠的转发优先级说明。
1 四框堆叠的软件版本在2012年及以后的软件版本均能够支持四框堆叠。
2 四框堆叠的注意事项因为四框堆叠比较复杂,所以在使用前这些注意事项必须保证,那么这里主要描述在使用四框堆叠的各种注意事项及原因:2.1 每机框必须双主控为了保障堆叠的可靠性,每个机框必须双主控,规避单个主控硬件故障造成堆叠分裂的风险。
2.2 端口可任意使用S12500的四框堆叠与两框堆叠一样,任意板卡的任意端口均可以用于堆叠。
没有板卡限制,且同芯片的单端口在作为堆叠口之后,其他端口仍然可以作为业务端口,没有任何限制。
2.3 S12518和S12508之间可以堆叠S12518和S12508可以互相堆叠,虽然产品形态不同,但是没有影响。
2.4 堆叠链路必须跨板冗余在网络规划时,必须保证堆叠链路是跨板冗余的,这是为了避免当小概率的单板硬件故障发生时,仍然有可用的堆叠链路,避免因为单板故障造成整个堆叠的分裂。
两框堆叠必须如此,四框堆叠更加需要如此设计。
2.5 堆叠链路速率必须相同堆叠链路的速率必须完全相同,否则在有跨框流量时,多条堆叠链路会进行负载分担,如果不同的带宽,以5G跨框流量为例,则万兆口通过2.5G流量没问题,但千兆口也会分担到2.5G流量,会出现严重丢包。
堆叠口可以使用千兆、万兆、40GE、100GE,任意板卡均可使用。
2.6 跨框流量需要规划好堆叠口并非能无限扩展,在堆叠的端口组内最多允许12个Active的端口,那么实际上跨框的流量需要经过准确规划。
如果上万兆板,那么跨框流量不要超过10G*12=120G,同理于40G板和100G板。
一般情况下都会本地优先转发,跨框流量很小,举例来说,只有在1号框进但流量的出端口在其他框上时,才会出现从1号框到其他框的流量。
2.7 MAD链路必须正常部署不管是两框堆叠,还是四框堆叠,在正常部署前,必须规划MAD链路并部署,否则出现多活的时候,会是整个网络的灾难。
H3C交换机-堆叠操作
![H3C交换机-堆叠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30fe29a228ea81c758f578f7.png)
H3C交换机—堆叠操作堆叠的先决条件:交换机的软件版本与交换机的名字必须一致交换机堆叠管理(使用交叉线在百兆口上堆叠)1.在其他被管理的交换机上指定管理VLAN[Quidway]management-vlan vlan-id 默认是VLAN12.将其他被管理的交换机上连接到管理交换机的连接线配置为trunk模式,并仅允许管理VLAN通过[Quidway]interface Ethernet 1/0/n[Quidway – Ethernet 1/0/n]port link-type trunk[Quidway – Ethernet 1/0/n]port trunk permit vlan vlan-id(之前指定的管理VLAN)3.在管理交换机上配置管理VLAN。
4.在连接各个被管理交换机的线上使用Trunk模式,并仅允许管理VLAN通过。
5.指定堆叠管理地址池[SwitchA]stacking ip-pool 10.10.10.1 36.使能堆叠,几秒钟后两个从交换机加入[SwitchA]stacking enable验证命令:[SwitchA]display stackH3C堆叠操作(S3600)由于建立IRF系统时对各设备配置一致性要求较高,在开启Fabric端口功能前,请不要在该端口下进行任何配置,并且不能在全局或其他端口配置某些影响IRF工作的特性,否则将不能开启Fabric端口。
[H3C]fabric-port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enable 配置交换机的Fabric端口[H3C]ftm fabric-vlan vlan-id(可选)配置交换机用于IRF Fabric的VLAN,默认4093,必须使用系统尚未创建的VLAN作为IRF Fabric使用的VLAN,否则系统会输出错误信息提示配置失败。
建议不配置使用默认VLAN。
[H3C]change unit-id unit-id to {unit-id2 | auto-numbering } 配置交换机的Unit-ID 示例:[H3C]change unit-id 1 to 2[H3C]change unit-id 1 to 3(关键)指定交换机序列号2||3[H3C]fabric save-unit-id(未见该命令)保存Fabric的各Unit的Unit ID信息[H3C]set unit unit-id name unit-name(以此参数区别各个交换机)配置交换机的Unit name 各个参与堆叠的交换机的sysname和软件版本必须一样配置IRF Fabric的Fabric name[H3C]sysname name 必须一致验证命令:[H3C]display irf-fabric [ port | status ] 查看整个Fabric的信息[H3C]display ftm information 查看Fabric的状态信息[H3C]reset ftm statistics 清除FTM的统计信息配置堆叠步骤(使用确定的方式决定交换机的主从关系)1.各个交换机在堆叠之前不要连接起来2.在主交换机上配置a)[H3C]sysname name(各个交换机的名字必须一致)b)[H3C]set unit 1 name Unit1 (为各个交换机起一个Unit name,便于管理识别)3.在从交换机上配置a)[H3C]sysname name(各个交换机的名字必须一致)b)[H3C]set unit 1 name Unit2 (为各个交换机起一个Unit name,便于管理识别)c)[H3C]change unit-id 1 to 2 关键步骤主交换机是unit-id为1,从交换机应该从2开始4.分别在主/从交换机将配置成Fabric端口形成聚合a)[Sysname] fabric-port GigabitEthernet1/1/1 enable 配置Fabric端口b)[Sysname] fabric-port GigabitEthernet1/1/2 enable 配置Fabric端口5.将各个交换机连接起来,注意应该使用交叉方式连接起来6.保存使用save命令。
H3C交换机VRRP和堆叠
![H3C交换机VRRP和堆叠](https://img.taocdn.com/s3/m/f707889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47.png)
H3C交换机VRRP和堆叠1. 前⾔平时对系统和主机的维护⼯作⽐较多⼀些,对⽹络设备的配置就相对少了很多。
最近为了上⼀批设备,针对交换机的配置也学习了⼀番,本⽂记录⼏个在实操中⽤到的实例。
2. 概念在系统运维中,经常会⽤冗余的⽅式来保证业务、服务、系统的⾼可⽤性,⽽在⽹络中也存在冗余和⾼可⽤的⽅式。
对于交换机来说,VRRP 和堆叠。
2.1 MSTP这⾥不准备对 STP 进⾏展开了说,为了快速的学习交换机的配置,这部分原理知识后续在补充。
为了解决单点故障的问题,⽹络设备引⼊了冗余的机制,通过冗余链路来实现⽹络的冗余,但是冗余⼜会引发新的环路问题,如图:我们都知道交换机是根据 MAC 地址表来转发数据帧的,如果地址位置未知,则⼴播,如果交换机接收到⼴播帧也会像所有端⼝发送,实际上这种来回循环在⽹络中已经形成了环路,成为了物理环路,在交换机内部已经形成了⼴播风暴,这种风暴的形成最终的结果就是⽹络资源的耗尽,交换机的死机,影响正常⼯作。
要控制这样的⼴播风暴,就需要引⼊ STP ⽣成树协议。
逻辑上是断开环路,防⽌⼴播风暴的产⽣,当线路故障,阻塞接⼝就被会激活,恢复通信,起到备份线路的作⽤。
上⾯是对 STP 的讲述,现在很多交换机都默认采⽤ MSTP 这种⽅式。
MSTP 主要是将⼆层设备上端⼝绑定到不同的链路,从⽽实现不同链路的⽣成树计算相互独⽴,互不影响。
特点:mstp可以快速收敛,⼜提供了数据转发多个冗余路径,在数据转发过程中实现 vlan 数据负载均衡。
在这个图中,很明显SW1 - SW2 - SW3 形成了⼀个环路,这个时候就需要使⽤到 stp ⽣成树协议。
当 host-1 的⽹关为: SW1 ⽽达到 SW1 有两条链路:Host1 --> SW3 --> SW1Host1 --> SW3 --> SW2 --> SW1同理, host-2 到达 SW2 也是有两条链路的,通过⽇常⽣活也能够知道,⽬的地越近越好,能否按照下图这样的⽅式来⾛呢?这样,即选择了最优的链路,数据也能负载均衡到不同的链路上。
华三交换机堆叠的原理
![华三交换机堆叠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4dcf68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9.png)
华三交换机堆叠的原理是将多台支持堆叠特性的交换机设备组合在一起,从逻辑上组合成一台交换设备。
具体来说,通过专用的堆叠线缆将多台交换机的堆叠端口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堆叠组。
在堆叠组内,这些交换机设备共享资源,形成一个逻辑上的单一设备,统一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堆叠模式下,一台交换机作为主交换机,其他交换机作为从交换机。
主交换机负责整个堆叠组的管理和控制,从交换机则辅助主交换机进行数据处理和转发。
通过堆叠技术,可以实现多台交换机的线速堆叠、流量聚合和统一管理等功能,提高了网络设备的可靠性和扩展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厂商可能采用不同的堆叠技术和协议,因此在使用堆叠技术时需要了解不同厂商的技术细节和规范。
同时,在选择堆叠交换机时,也需要考虑其性能、兼容性和扩展性等因素。
H3C IRF堆叠典型配置举例
![H3C IRF堆叠典型配置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218d74c65022aaea998f0f52.png)
一IRF典型配置举例1.1.1 IRF典型配置举例(LACP MAD检测方式)1. 组网需求由于公司人员激增,接入层交换机提供的端口数目已经不能满足PC的接入需求。
现需要在保护现有投资的基础上扩展端口接入数量,并要求网络易管理、易维护。
2. 组网图图1-13 IRF典型配置组网图(LACP MAD检测方式)3. 配置思路●Device A提供的接入端口数目已经不能满足网络需求,需要另外增加一台设备Device B。
(本文以两台设备组成IRF为例,在实际组网中可以根据需要,将多台设备组成IRF,配置思路和配置步骤与本例类似)●鉴于第二代智能弹性架构IRF技术具有管理简便、网络扩展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点,所以本例使用IRF技术构建接入层(即在Device A和Device B上配置IRF功能)。
●为了防止万一IRF链路故障导致IRF分裂、网络中存在两个配置冲突的IRF,需要启用MAD检测功能。
因为接入层设备较多,我们采用LACP MAD检测。
4. 配置步骤为便于区分,下文配置中假设IRF形成前Device A的系统名称为DeviceA,Device B的系统名称为Device B;中间设备Device C的系统名称为DeviceC。
(1)配置设备编号# Device A保留缺省编号为1,不需要进行配置。
# 在Device B上将设备的成员编号修改为2。
<DeviceB> system-view[DeviceB] irf member 1 renumber 2Warning: Renumbering the switch number may result in configuration change or loss. Continue? [Y/N]:y [DeviceB](2)将两台设备断电后,按图1-13所示连接IRF链路,然后将两台设备上电。
# 在Device A上创建设备的IRF端口2,与物理端口Ten-GigabitEthernet1/0/25绑定,并保存配置。
H3C交换机配置堆叠(IRF)
![H3C交换机配置堆叠(IRF)](https://img.taocdn.com/s3/m/52ba4e2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7.png)
H3C交换机配置堆叠(IRF)今年遇到过⼏次这样的配置需求,这⾥加以总结记录⼀下。
以H3C S12500系列以及S5100系列交换机为例,配置的步骤⼤致相同,只是个别命令的写法可能稍有区别。
需求举例:两台H3C交换机配置IRF,交换机A的万兆接⼝Ti1/0/47、Ti1/0/48⽤于互联链路,Ti1/0/46⽤于BFD(分裂检测)链路。
交换机B同样以47、48、46为例。
BFD(分裂检测)就是在IRF失效的时候会主动down掉⼀台交换机,防⽌出现双活的现象。
配置交换机SW-A<Sysname> system-view[Sysname] irf member 1Info: Member ID change will take effect after the switch reboots and operates in IRF mode.[Sysname] irf priority 32[Sysname] interface range Ten-GigabitEthernet 1/0/47 to Ten-GigabitEthernet 1/0/48[Sysname-Ten-GigabitEthernet] shutdown[Sysname-Ten-GigabitEthernet] quit[Sysname] irf-port 2[Sysname-irf-port 2] port group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0/47[Sysname-irf-port 2] port group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0/48[Sysname-irf-port 2] quit[Sysname] interface range Ten-GigabitEthernet 1/0/47 to Ten-GigabitEthernet 1/0/48[Sysname-Ten-GigabitEthernet] undo shutdown[Sysname-Ten-GigabitEthernet] quit[Sysname] save # 保存配置[Y/N]:y# 将设备的运⾏模式切换到 IRF 模式:[Sysname] chassis convert mode irf[Y/N]:yNow rebooting, please wait... # 等待设备重启重启后,交换机SW-A组成了只有⼀台成员设备的 IRF;配置交换机SW-B<Sysname> system-view[Sysname] irf member 2Info: Member ID change will take effect after the switch reboots and operates in IRF mode.[Sysname] irf priority 1[Sysname] interface range Ten-GigabitEthernet 1/0/47 to Ten-GigabitEthernet 1/0/48[Sysname-Ten-GigabitEthernet] shutdown[Sysname-Ten-GigabitEthernet] quit[Sysname] irf-port 1[Sysname-irf-port 1] port group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0/47[Sysname-irf-port 1] port group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0/48[Sysname-irf-port 1] quit[Sysname] interface range Ten-GigabitEthernet 1/0/47 to Ten-GigabitEthernet 1/0/48[Sysname-Ten-GigabitEthernet] undo shutdown[Sysname-Ten-GigabitEthernet] quit[Sysname] save # 保存配置[Y/N]:y# 将设备的运⾏模式切换到 IRF 模式:<Sysname> system-view[Sysname] chassis convert mode irf[Y/N]:yNow rebooting, please wait... # 等待设备重启设备 B 重启后与设备 A 形成 IRF;配置 BFD MAD 检测<Sysname> system-view[Sysname] vlan 2021[Sysname-vlan2021] description MAD_for_IRF[Sysname-vlan2021] port Ten-GigabitEthernet 1/1/0/46 Ten-GigabitEthernet 2/1/0/46[Sysname-vlan2021] quit# 创建 VLAN 接⼝2021,并配置 MAD IP 地址[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2021[Sysname-Vlan-interface2021] mad bfd enable[Sysname-Vlan-interface2021] mad ip address 10.50.50.130 member 1[Sysname-Vlan-interface2021] mad ip address 10.50.50.230 member 2[Sysname-Vlan-interface2021] quit# 因为 BFD MAD 和⽣成树功能互斥,所以在检测链路 Ten-GigabitEthernet 1/1/0/46和 Ten-GigabitEthernet 2/1/0/46上关闭⽣成树协议。
H3C交换机堆叠的基本配置
![H3C交换机堆叠的基本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878c2a7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6.png)
H3C交换机堆叠的基本配置刚刚新建了一口深信服aDesk桌面云机房,其中用于接入的两台交换机是H3C的5130S-EI。
两台交换机采用堆叠方式,堆叠之后将四个光口做链路聚合上联至汇聚交换机。
由于以前接触的H3C交换机都是基于V5平台的,这次的两台交换机采用的是V7平台。
V7较之于之前的V5,在命令上有一些变化。
这里就将基本配置过程做一个简要记录。
拓扑图如下:因为HCL模拟器中只有一种型号的交换机,因此也就没得选择了,简要做个示意图。
交换机1的49、50端口分别与交换机2的49、50端口相连。
在做堆叠配置之前,先将光纤跳线断开,等到配置做完并保存之后再将光纤跳线插好。
防止交换机做堆叠过程中自动重启造成配置没有保存。
一、堆叠配置因为这两台交换机要进行堆叠,并且有些操作只有在堆叠之后才能做,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对交换机进行堆叠操作。
机房里面两台5130S-EI各有48个电口+4个SFP接口。
48个电口均为千兆接口,用于连接桌面云终端和一台教师机。
4个SFP接口,其中49和50分别由于堆叠,51和52用于链路聚合。
下面有开始堆叠配置。
拿到一台新设备,习惯性的恢复出厂设置,执行下面的命令reset saved-configuration,清除保存的配置信息reboot,选择N,不保存当前配置。
然后选择Y,重启交换机。
先在交换机2上面操作:system-viewirf member 1 renumber 2savereboot重启之后,可以看到端口编号都变成2开头的了。
system-viewirf domain 1interface range Ten-GigabitEthernet 2/0/49 to Ten-GigabitEthernet 2/0/50shutdownquitirf-port 2/2port group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2/0/49port group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2/0/50quitinterface range Ten-GigabitEthernet 2/0/49 to Ten-GigabitEthernet 2/0/50undo shutdownquitirf-port-configuration activequitsave交换机1上面的配置:system-viewirf member 1 priority 32irf domain 1interface range Ten-GigabitEthernet 1/0/49 to Ten-GigabitEthernet 1/0/50shutdownquitirf-port 1/1port group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1/0/49port group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1/0/50quitinterface range Ten-GigabitEthernet 1/0/49 to Ten-GigabitEthernet 1/0/50undo shutdownquitirf-port-configuration activequitsave如果以上配置没有问题,交换机重启之后堆叠成功。
H3C S3100堆叠教程
![H3C S3100堆叠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0491ffe4172ded630b1cb663.png)
在开始之前,需要看清楚交换机版本,SI只能跟SI堆,EI和EI堆,版本相同!display version 可以查看到版本信息!第一步,在交换机断电的情况下,将堆叠线分别接在两台交换机的光纤口。
第二步:进行配置,也就几条命令。
(交换机A作为主交换机,B为从交换机)。
A: <H3C>sys[H3C]stacking ip-pool 192.168.1.1 2(设置堆叠IP地址池,并且是2台,一台主,一台从,主交换机的地址是192.168.1.1。
从交换机是192.168.12)[H3C]stacking enable[stack_0.H3C] quit<stack_0.H3C>配置命令就这么简单的完成了,从交换机只需要将堆叠线接好,不需配置,现在可以查看配置是否成功。
1.在主交换机上查看堆叠信息。
<stack_0.H3C>display stackingMain device for stack.Total members:2Management-vlan:1(default vlan)2.在主交换机A上查看堆叠成员信息。
<stack_0.H3C> display stacking members会显示出主从交换机的IP地址,MAC地址什么的。
这样就OK了,现在可以从主交换机上切换到从交换机了。
<stack_0.H3C> stacking 1 (这里的1是只从交换机的编号,如果有多个交换机,顺着往下就是,主交换机是0)<stack_1.H3C>到了这一步就全部OK了。
接下来该干什么干什么了。
h3c交换机堆叠
![h3c交换机堆叠](https://img.taocdn.com/s3/m/e30bfd060b4e767f5acfce52.png)
H3C交换机堆叠方法与注意事项一、S3600系列交换机堆叠方法 1、使用模块和线缆说明堆叠时可以使用如下三种模块和线缆的组合:(1)SFP光模块和光纤(2)SFP电模块和网线(3)专用堆叠线缆(SFP的堆叠模块和专用线缆整体连接,不是相互分离的) 2、交换机上相关配置说明(1)各交换机版本一致;(2)各交换机配置一致,建议清空交换机配置后重启设备;(3)使能堆叠端口,即使用“fabric-port 堆叠端口号 enable”命令。
如:[H3C] fabric-port GigabitEthernet1/1/3 enable 3、模块和线缆连接说明 S3600交换机以前在设备前面板上带有上下箭头的接口才能用来进行堆叠,不带箭头的接口不能进行堆叠,现在升级到最新版本后,所有SFP接口都可进行堆叠,且新发货的S3600系列交换机上没有了上下箭头的标识。
需要注意的是,堆叠的SFP端口要成对使用,即使用1、2口或3、4口,不能使用1、3口或2、4口。
详述如下: S36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有4个GigabitEthernet端口可以作为Fabric端口使用,这四个端口按端口序号分为两组,GigabitEthernet1/1/1与GigabitEthernet1/1/2为前组,GigabitEthernet1/1/3与GigabitEthernet1/1/4为后组。
同一时刻只有一组端口可以实现Fabric端口功能。
GigabitEthernet1/1/1和GigabitEthernet1/1/3分别为前后两组的UP备选Fabric端口,GigabitEthernet1/1/2和GigabitEthernet1/1/4分别为前后两组的DOWN备选Fabric端口。
系统对两端设备所使用的Fabric端口分组没有限制,即本端使用前组Fabric端口,也可以连接到对端的后组Fabric端口,只要满足条件,即本端的UP口连接到对端的DOWN口或本端的DOWN口连接到对端的UP口,就可以正常建立Fabric连接。
H3C交换机堆叠方法与注意事项
![H3C交换机堆叠方法与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fc456286c175f0e7cd13786.png)
H3C交换机堆叠方法与注意事项一、S3600系列交换机堆叠方法1、使用模块和线缆说明堆叠时可以使用如下三种模块和线缆的组合:(1)SFP光模块和光纤(2)SFP电模块和网线(3)专用堆叠线缆(SFP的堆叠模块和专用线缆整体连接,不是相互分离的)2、交换机上相关配置说明(1)各交换机版本一致;(2)各交换机配置一致,建议清空交换机配置后重启设备;(3)使能堆叠端口,即使用“fabric-port 堆叠端口号enable”命令。
如:[H3C] fabric-port GigabitEthernet1/1/3 enable3、模块和线缆连接说明S3600交换机以前在设备前面板上带有上下箭头的接口才能用来进行堆叠,不带箭头的接口不能进行堆叠,现在升级到最新版本后,所有SFP接口都可进行堆叠,且新发货的S3600系列交换机上没有了上下箭头的标识。
需要注意的是,堆叠的SFP端口要成对使用,即使用1、2口或3、4口,不能使用1、3口或2、4口。
详述如下:S36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有4个GigabitEthernet端口可以作为Fabric端口使用,这四个端口按端口序号分为两组,GigabitEthernet1/1/1与GigabitEthernet1/1/ 2为前组,GigabitEthernet1/1/3与GigabitEthernet1/1/4为后组。
同一时刻只有一组端口可以实现Fabric端口功能。
GigabitEthernet1/1/1和Gig abitEthernet1/1/3分别为前后两组的UP备选Fabric端口,GigabitEthernet1/1/ 2和GigabitEthernet1/1/4分别为前后两组的DOWN备选Fabric端口。
系统对两端设备所使用的Fabric端口分组没有限制,即本端使用前组Fabric端口,也可以连接到对端的后组Fabric端口,只要满足条件,即本端的UP口连接到对端的DOWN口或本端的DOWN口连接到对端的UP口,就可以正常建立Fabric连接。
华三交换机堆叠
![华三交换机堆叠](https://img.taocdn.com/s3/m/353d908f6c175f0e7dd1374b.png)
配置过程中注意事项:1.最好提前定义好IRF的主从设备,可通过IRF优先级进行定义,越大越优2.一定要在使能IRF之前就保存配置(因为使能过程中,会出现设备重启的情况,如果设备重启后配置丢失,会导致使能失败配置过程:一、配置Device A的物理接口加入IRF1.先关闭A设备的这些物理端口。
<Sysname> system-view[Sysname] interface range Ten-GigabitEthernet 1/0/49 to Ten-GigabitEthernet 1/0/50[Sysname-if-range] shutdown[Sysname-if-range] quit2.配置IRF虚拟端口1/1,并将它与物理端口Ten-GigabitEthernet1/0/49和Ten-GigabitEthernet1/0/50绑定。
[Sysname] irf-port 1/1[Sysname-irf-port1/1] port group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0/49 [Sysname-irf-port1/1] port group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0/50 [Sysname-irf-port1/1] quit3.打开物理接口并保存[Sysname] interface range Ten-GigabitEthernet 1/0/49 to Ten-GigabitEthernet 1/0/50[Sysname-if-range] undo shutdown[Sysname-if-range] qu[Sysname] save二、配置Device B的物理接口加入IRF1.先关闭B设备的这些物理端口[Sysname] interface range Ten-GigabitEthernet 2/0/49 to Ten-GigabitEthernet 2/0/50[Sysname-if-range] shutdown[Sysname-if-range] quit2.配置IRF虚拟端口2/1,并将它与物理端口Ten-GigabitEthernet2/0/49和Ten-GigabitEthernet2/0/50绑定。
H3C华为交换机堆叠配置大全
![H3C华为交换机堆叠配置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69932c358f5f61fb736667d.png)
H3C华为交换机堆叠配置大全来源:考试大【考试大:助你考试通关,掌握未来】 2009年11月20日作为网络管理员的我们都会面对配置交换机的工作,毕竟几乎所有中小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连接各个计算机的最常见的设备就是交换机。
因此维护交换机这样的工作就落到了网络管理员的身上。
可能有的读者会说——交换机连接起来不就能用了吗?还用配置吗?实际上如果仅仅使用交换机的互联功能,那么将其接通电源然后用反线连接计算机和交换机端口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但是作为合格的网络管理员不仅仅是使用网络设备,还要用好网络设备。
所以更应该对交换机的配置有一个清晰深入的了解,实际上在日常工作中网络管理员经常会接到领导布置下来的优化网络等任务,这时能否掌握交换机的配置操作就非常关键了。
交换机自身配置有很多种,今天我们主要来谈一谈连接交换机方面的配置。
因为市面上交换机端口最多只有48个,而公司内部计算机的数量却远远超过48台,这时如果希望全公司电脑全部连接到一个网段的话,就需要至少两台甚至更多的交换机。
如何将这些交换机连接到一起就成为一个难题。
一,堆叠和级连:一共有两种方法提供给我们连接多台交换机,依次是堆叠和级连。
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一定听说过这两个概念,下面简单介绍下。
级连是最常见最简单的连接交换机的方法,他是用一根网线连接两台交换机的两个端口,这根网线一定要是反线才行。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网线连接一台交换机的UPLINK接口和另一台交换机的普通端口,这时需要的是正线。
用这种方法连接多台交换机就称为级连,他在操作上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性能,毕竟交换机之间的传输被限制在狭小的100M端口速率上,传输的稳定性也值得商榷。
与级连相对应的连接多个交换机的方法就是本文介绍的重点——堆叠了。
所谓堆叠就是用专门的堆叠线将交换机的背板连接到一起,这种连接方式更加稳定,传输性能也有所保证,因为背板速率要比普通端口高得多。
对于没有条件进行堆叠的公司可以使用级连的方法,级连多台交换机并不用任何配置,连接上即可。
H3C S5210系列IRF堆叠技术
![H3C S5210系列IRF堆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4ea8c212af90242a895e5f4.png)
堆叠是一组网络通信设备的集合,堆叠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分散的网络设备的集中管理问题。
通过堆叠管理,网络管理员可以将多个网络设备组合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减少客户投资,并简化网络管理。
一般堆叠技术有三种,分别是1、stack堆叠后设备各自独立,不能作为整体应用,但可以通过主交换机登陆到堆叠内所有从交换机上进行管理2、IRF V1各设备堆叠后可作为一个整体,即Fabric。
主要有三种特性,(1)DDM 分布式设备管理:整个Fabric可以被看作是一台整体设备,用户通过各种方式登录到Fabric 中任意一台设备,即可以对整个Fabric进行管理。
(2)DRR 分布式冗余路由:Fabric内的各设备独立运行自身配置的路由协议,之后将路由表统一上传到Master设备,由Master设备综合各设备的路由表生成整个Fabric统一使用的转发表。
各Slave设备从Master设备同步转发表项,作为自身进行三层转发的依据。
(3)DLA 分布式链路聚合:可以在Fabric内的不同设备上选取端口汇聚成端口组。
3、IRF V2在IRF V1的基础上,优化了实现机制(1)软件采用分布式架构,简化了堆叠的实现和各个模块间的耦合,特性大大丰富。
完全类似于中高端交换机等分布式设备,这是IRF V2堆叠和IRF V1堆叠最大的区别。
(2)堆叠系统配置使用Master设备上配置文件,没有IRF V1上比较配置文件等工作。
由于不是使用本地的配置文件,端口配置完全依赖于slot号,而IRF V1上unit号变化可以保留端口配置。
(3)选举规则和IRF V1类似,但堆叠优先级成为用户可配的参数,用户可通过配置优先级确定Master。
IRF V1中优先级体现在用户配置unit id和自动分配unit id。
(4)成员编号机制不同。
(5)堆叠口配置方式不同。
1、SW1system-viewirf member 1 renumber 1irf member 1 ifr-port 1 port 2SW2system-viewirf member 1 renumber 2irf member 1 irf-port 1 port 2irf member 1 irf-port 2 port 3SW3system-viewirf member 1 renumber 3irf member 1 irf-port 2 port 32、三台S5120系列设备相连形成一个环H3C s5120系列交换机支持IRF V2堆叠H3C S5120系列IRF配置第一台交换机首先进入并关闭万兆堆叠口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1/1/1shutdowninterfaceten-gigabitEthernet1/1/2shutdownquit启动IRF模式并重命名主机序列号irf member 1 renumber 1 将1号机重命名为1号机irf-port 1/1 创建1号机的第一个虚拟堆叠口将交换机第一模块的第一个堆叠口与创建的虚接口进行绑定port group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1/1 mode normalquitirf-port 1/2创建1号机的第二个虚拟堆叠口将交换机第一模块的第二个堆叠口与创建的虚接口进行绑定port group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1/2 mode normalquit进入并打开万兆堆叠口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1/1/1undoshutdown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1/1/2undoshutdownquit配置SW1的成员优先级为31,以保证其成为IRF中的Master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3C交换机堆叠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S3600系列交换机堆叠方法
1、使用模块和线缆说明
堆叠时可以使用如下三种模块和线缆的组合:
(1)SFP光模块和光纤
(2)SFP电模块和网线
(3)专用堆叠线缆(SFP的堆叠模块和专用线缆整体连接,不是相互分离的)2、交换机上相关配置说明
(1)各交换机版本一致;
(2)各交换机配置一致,建议清空交换机配置后重启设备;
(3)使能堆叠端口,即使用“fabri-port堆叠端口号enable”命令。
如:
[H3C] fabric-port GigabitEthernet1/1/3 enable
3、模块和线缆连接说明
S3600交换机以前在设备前面板上带有上下箭头的接口才能用来进行堆叠,不带箭头的接口不能进行堆叠,现在升级到最新版本后,所有SFP接口都可进行堆叠,且新发货的S3600系列交换机上没有了上下箭头的标识。
需要注意的是,堆叠的SFP端口要成对使用,即使用1、2 口或3、4 口,不能使用1、3 口或2、4 口。
详述如下:
S36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有4个GigabitEthernet端口可以作为Fabric端口使用,
这四个端口按端口序号分为两组,GigabitEthernet1/1/1 与GigabitEthernet1/1/
2 为前组,GigabitEthernet1/1/
3 与GigabitEthernet1/1/
4 为后组。
同一时刻只有一组端口可以实现Fabric端口功能。
GigabitEthernet1/1/1和Gig abitEthernet1/1/3 分别为前后两组的UP 备选Fabric 端口,GigabitEthernet1/1/ 2和GigabitEthernet1/1/4 分别为前后两组的DOWN备选Fabric端口。
系统对两端设备所使用的Fabric端口分组没有限制,即本端使用前组Fabric端口,也可以连接到对端的后组Fabric端口,只要满足条件,即本端的UP 口连接到对端的DOWN 口或本端的DOWN 口连接到对端的UP 口,就可以正常建立Fabric连接。
用户可以通过“fabricport 命令使能某端口的Fabric端口功能,同时此端口所在组成为Fabric端口组,组中另一个端口自动使能其备选的Fabric端口特性。
例如,执行命令“fabricport GigabitEthernet1/1/1 enable”后,端口GigabitEther net1/1/1成为堆叠UP端口,同时前组成为Fabric端口组,同组的GigabitEther net1/1/2自动成为堆叠DOWN端口。
当已经使能某个Fabric端口组的Fabric端口特性之后,如需要更换Fabric端口组,则必须要先关闭当前Fabric端口组的堆叠特性,再对另一组执行使能命令。
否则系统会提示当前Fabric端口组正在使用,无法更换Fabric端口组。
二、S5600系列交换机堆叠方法
1、使用模块和线缆说明
堆叠时只能使用专用的堆叠模块和线缆。
2、交换机上相关配置说明
(1)各交换机版本一致;
(2)各交换机配置一致,建议清空交换机配置后重启设备;
3、模块和线缆连接说明
使用专用的堆叠线缆,将线缆上蓝色的一头连接在堆叠模块的蓝色接口上;将线缆上黄色的一头接在堆叠模块的黄色接口上。
三、S3600/5600系列交换机堆叠注意事项
1、堆叠特点概述
(1)支持多达8台设备堆叠;
(2)设备混合堆叠(指28 口、52 口、poe和非poe设备可以堆叠在一起);(3)多种堆叠拓扑支持:菊花链/环形;
(4)堆叠设备自动编号;
(5)动态成员加入/离开。
2、H3C与Quidway品牌的交换机不能混合堆叠;SI与EI系列设备也无法混合堆叠。
3、S3600系列交换机堆叠时,需使能堆叠口,即“fabr-port堆叠端口号enab
le ”而S5600系列交换机堆叠端口默认是使能的。
4、FLASH空间不足时,会导致IRF堆叠失败。
四、堆叠方式说明目前中、低端交换机共支持3种堆叠方式:
1、Stack
堆叠后设备各自独立,不能作为整体应用,但可以通过主交换机登陆到堆叠内所有从交换机上进行管理。
2、IRF V1
各设备堆叠后可作为一个整体,即“Fabric。
”主要有如下三个特性。
(1)DDM (Distributed Device Management,分布式设备管理):整个Fabr ic可以被看作是一台整体设备,用户通过各种方式登录到Fabric中的任意一台
设备,即可以对整个Fabric进行管理。
(2)DRR (Distributed Redundancy Routing,分布式冗余路由):Fabric 内
的各设备独立运行自身配置的路由协议,之后将路由表统一上传到Master设备,由Master设备综合各设备的路由表生成整个Fabric统一使用的转发表。
各Sla ve设备从Master设备同步转发表项,作为自身进行三层转发的依据。
(3)DLA (Distributed Link Aggregation,分布式链路聚合):可以在Fabric 内的不同设备上选取端口汇聚成端口组。
3、IRF V2
在IRF V1的基础上,优化了实现机制,区别主要如下。
(1)软件采用分布式架构,简化了堆叠的实现和各个模块间的耦合,特性大大丰富。
完全类似于中高端交换机等分布式设备,这是IRF V2堆叠和IRF V1堆
叠最大的区别。
(2)堆叠系统配置使用Master设备上配置文件,没有IRF V1上比较配置文件等工作。
由于不是使用本地的配置文件,端口配置完全依赖于slot号,而IRF V1上unit 号变化可以保留端口配置。
(3)选举规则和IRF V1类似,但堆叠优先级成为用户可配的参数,用户可通过配置优先级确定Master 0IRF V1中优先级体现在用户配置unit id和自动分配unit id o
(4)成员编号机制不同。
(5)堆叠口配置方式不同。
五、设备堆叠方式支持情况
1、低端交换机
(1) Stack (IRF Lite)
S3100系列(具体型号参考S310系列交换机堆叠支持情况说明”
S5100系列(具体型号参考S5100系列交换机堆叠支持情况说明”
S3152P/E152
S3610/5510 系列
S5120-SI 系列
S5500-SI 系列
S5810系列
(2)IRF V1
S3600系列(其中S3600-SI系列只支持DDM和DLA两个特性)
S5600系列
(3)IRF V2
S5120-EI 系列
S5500-EI 系列
S5800/5820X 系列
2、中端交换机
目前只有S7500E系列交换机支持堆叠,堆叠方式为IRF V2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