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

合集下载

考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考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考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包括三门:《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1. 《综合素质》主要考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等内容,全面考察申请教师资格证人员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

2.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察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等内容,反映申请人对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察历史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现专业性和应用性。

考生需要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才能获得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书。

祝你考试顺利!。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分析

兴起—整体世界最终形成---出现新的矛盾 和问题(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 ---马 克思主义诞生 世界文明的历程: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 新政)—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两大阵营雏形出 现
• 九年级: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 它以人类进入当代社会为时空背景,采取主题 型整合的方式,选择人们最为关注的若干现实 问题和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使学生知道 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 与《社会》相比,时间和空间;以对现实问题 的探索为线索(线索不明显);策略法(原则 法)。
“附图”,而是有实际意义的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4 母亲河长江与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特征,采取的是地图与照片组合, 并辅以“活动”的方式来完成的。(52--55页) (4) 语言文字风格,在规范、简练、平实的前提下,力求
生动、形象、“儿童化”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 教材介绍
一、七年级教材框架结构
生活的社区里 社 会 生 活 的 时 空 人类共同的生活的世界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个人生活的环境 人类生活的环境 中国人生活的环境 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
以第八单元 走向富足的文明的文明生活为例
核心概念: 选择(以学生生活的逻辑为出发点) 永远面对的选择——如何花钱(消费) 创业有方 信用无价——如何挣钱(投资) 为国当家 人人有责——如何管钱(理财) 其中涉及一些热点,如超前消费、规避风险等
3、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
“活动”成为课文 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探究”的设 计 语言生动、 有趣,生活 化(课题的 表述) 呈现方式的 改变 淡化某些概 念的学科规 范(案例、 情境)
我 们 生 活 的 世 界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们生活的历史

《历史与社会》课件

《历史与社会》课件

历史与社会的学科发展
01 02
起源与发展
历史与社会学科起源于西方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 的学科体系。在我国,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 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
学科融合
历史与社会学科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 知识体系,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方法。
介绍中世纪亚洲、非洲和 美洲的发展情况,分析其 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近现代历史
近现代历史概述
介绍近现代历史的时间范 围、主要国家和重大事件 ,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近现代欧洲历史
重点讲述工业革命、两次 世界大战和欧洲一体化等 重要事件,分析其对世界 历史进程的影响。
近现代世界历史
介绍近现代亚洲、非洲和 美洲的发展情况,分析其 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历史与社会的重要性
个人发展
国家战略
通过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生可以拓展 视野、增长见识、培养逻辑思维和批 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 力。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发展是国家文化软 实力提升的重要支撑,有利于传承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 化自信。
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具有综合 素质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历史与社 会学科的发展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 需求。
社会制度对历史轨迹的塑造
社会制度对历史轨迹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 社会制度会导致历史的走向发生偏差。
社会价值观对历史评价的 影响
社会价值观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评价,不同 的价值观会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不同的解 读和评价。
历史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历史进程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
历史进程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历史的演变离 不开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也受到历史的制约和推动。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整合知识能力的实践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整合知识能力的实践

转 化 与 使 用 的 能 力 上 .教 师 要 学 做 新 课 程 下 的 智 慧 型 教
师 , 立 新 课 程 意识 , 得 更 高 , 得 更 远 、 宽 。新 课 程 树 站 看 更 标 准 和 教 材 为 教 师 提 供 了 较 大 的 运 作 空 间 和 较 多 的 时 间 。 就 需 要 教 师 以新 的课 程 理 念 ( 括 学 生 观 、 材 观 、 这 包 教
作 者 结 合 实 际教 学 . 创 造 性 地 使 用 与 处 理 教 材 、 实 学 从 充
《 史 与 社 会 》 学 中培养 学 生 整 合 知 识 的 能力 都 是 十 分 历 教 必 要 的 。那 么 , 么 是 整合 知识 的 能 力 呢 ? 什
二 、 念 阐 述 概
生 的 知 识 信 息 库 、 养 学 生 良 好 的 思 维 方 式 、 高 学 生 的 培 提 综 合 分 析 能 力 等 方 面 进 行 了 策 略 实 践 . 旨在 培 养 学 生 整
1理 论 的 启 示 。 .
其 结 果 。 所 以 整 合 知 识 的 能 力 , 是 指 个 体 对 其 所 接 受 的 就 知识 进 行 重新 整 理 , 弃 无 用 的知 识 。 将 原 有 的或其 他 摒 并 相 关 的 知 识 有 机 地 融 合 起 来 ,使 之 具 有 较 强 的 融 合 性 、 条 理 性 、 统性 。 要 的 时候需 对 原 有 的知 识体 系 进行 重 构 , 系 必 并 以此形 成个 体新 的核心 知 识体 系 的一 种 能力 。
合 知 识 的 能 力 . 进 学 生 综 合 能 力 的 提 高 . 学 生 正 确 理 促 为
知 识 是 人 类 历 史 上 一 切 认 识 的 结 晶 . 它 是 人 们 通 过

解读《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解读《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加强学科间的融合与交叉,促进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
课程设计思路
01
整体规划
按照学生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 ,整体规划课程结构和内容体 系。
02
突出重点
选择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的核心知识,注重知识的内在 联系和逻辑关系。
03
强化实践
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设 计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学习 活动。
04
课程内容组织原则
综合性原则
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 合,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与 联系。
实践性原则
强调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 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时代性原则
关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 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反映 最新研究成果和趋势。
课程内容结构
基础模块
综合实践活动
涵盖学科基础知识,满足全体学生共 同发展需求。
解读《历史与社会》课程 标准
目录
• 课程简介 • 课程目标 • 课程内容 • 实施建议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01
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与定位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该课程将历史、地理、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 融合,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 现实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促进评价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 评价和学生自评,发挥评价的 激励和发展功能。
02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与社会的基本 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01
培养学生对社会和历史的探究精 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公民 素质。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篇一:2014年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全册教案集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2、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要作用。

4、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的资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主要区别。

2、难点:真正认识人类的起源问题。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

兼有讲述法和学生表演。

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古猿图片、相关资料和练习。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的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的资料。

六、教与学的过程(新课导入)我从哪里来的?我们的祖先从哪里来?你知道几种关于“我们祖先起源”的说法?你认为哪种说法比较合理?人是由猿转化来的,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有哪些?(直立行走、生产劳动、火的使用)促使部分古猿直立行走,向人类演化的直接因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相关内容:目前所知道的最早人类化石发现于非洲的坦桑尼亚,距今377万一359万年之间,同时展示《非洲地图》,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

利用《非洲地形图》设置场景:1000多万年以前,非洲大陆东部地区形成了一条南北纵向的大裂谷,裂谷东部陆地上升。

学生思考:当时的古猿生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古猿下地后会遇上哪些原来在树上不会遇到的问题?古猿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自身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引导学生从环境的变化角度去讨论,然后教师归纳:在地质学的第三纪中期(距今约6500万一300万年),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森林面积减少,出现了林间空地和稀树草原。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有哪些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有哪些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有哪些1笔试科目介绍小学教师资格证有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两门科目。

考生符合《教师法》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后,即可按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规定时间完成小学教师资格证报名,参加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2面试科目介绍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科目中,考生可选择语文、英语、社会、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全科、信息技术等11门学科。

3普通话考试在小学教师资格认定中,普通话证书是必不可少的证书,考生通过笔试考试、面试考试、取得规定的普通话证书,才能申请小学教师资格认定。

值得考生注意的是,除了语文学科要二甲,其他学科的小学教师资格证只要取得二乙等级的证书即可。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 科目代码列表及科目说明序号科目名称科目代码备注(一)幼儿园1综合素质(幼儿园)101 2保教知识与能力102(二)小学1综合素质(小学)2012综合素质(小学)(音体美专业)201A2017年下半年新增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024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音体美专业)202A2017年下半年新增(三初中)1综合素质(中学)301初中、高中相同2综合素质(中学)(音体美专业)301A初中、高中相同3教育知识与能力302初中、高中相同4教育知识与能力(音体美专业)302A初中、高中相同5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036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047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058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069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0710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0811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0912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1013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1114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1215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1316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1417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1518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1619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317(四)高中1综合素质(中学)301初中、高中相同2综合素质(中学)(音体美专业)301A初中、高中相同3教育知识与能力302初中、高中相同4教育知识与能力(音体美专业)302A初中、高中相同5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36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47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58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69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710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811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0912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1013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1114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1215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413能力(高级中学)16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1417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1518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418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说明如下:1.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和历史与社会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和历史与社会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和历史与社会
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经验的学科。

历史学科的核心是了解过去的事件以及它们对今天的影响。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史实、文化、政治和经济各方面的记录来理解历史。

历史教学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和发展他们的历史思维。

历史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历史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他们需要能够讲述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和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估源材料,并使他们能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

历史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历史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构成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传统和制度的基础。

同时,社会也塑造着历史,它是推动历史发展和变革的源动力。

历史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历史可以提供对社会问题的参考和启示,也可以用来指导未来的社会发展。

总之,历史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是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历史和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而研究历史可以为社会提供重要参考和启示。

教资考试考几个科目_教资考试的题型

教资考试考几个科目_教资考试的题型

教资考试考几个科目_教资考试的题型教资考试考几个科目1、幼儿园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教资面试不分科目。

2、小学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资面试科目分: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全科。

3、初级中学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三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资面试科目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科技、历史与社会、科学、日语、俄语、心理健康教育。

4、高级中学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三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教资面试科目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科技、通用技术、日语、俄语、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资格证的考试题型1、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常见的教资题型有4个,它们分别是: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

2、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见的教资题型同样有4个,它们分别是:单选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和简答题。

3、教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这个科目是分学科的,即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生物等,不同学科考试的题型和内容有区别,常见的教资题型包括4个,即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

整体来看,教资的考试由主观题和客观题构成,教资客观题通常都是单选题,而教资主观题包括的题型有很多,比如简单题,比如诊断题,比如教学设计题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条件要求(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三)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教师资格条件依照教师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其中"有教育教学能力"应当包括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

《历史与社会》新修订课程标准

《历史与社会》新修订课程标准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新修订)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这对每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充分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努力吸收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质,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

《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力求遵循唯物史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顺应当代社会发展,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全球视野和环境意识,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以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学科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

人文性。

本课程的探究对象是人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它以历史、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支撑,从学生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出发,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变革,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崇高美好的理想。

综合性。

本课程注重史地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在统筹相关学科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具有综合观察事物的眼界、掌握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获得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

实践性。

本课程强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基本理念1.贴近社会生活,促进自主发展。

本课程在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方面,重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

2.提倡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本课程在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更为理性、更有智慧地认识人类的历史和生活的环境,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有效选择《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

有效选择《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

点应 是教 学 内容
新 的课程理念 冲击着 旧式 的课 堂模 式 ,同时也激发 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的热情 ,我们 的课 堂随之发生了可
喜 的变 化 :学 生 的主 体 性 受 到 尊 重 ,教 师 的 教 育 观 念 、
程教学 内容的关注 ;( 2)缺乏合理 、有效地重 组教学资 源的意识 ;( 3)缺少选取有效教学 内容的策略 。有 句话 说的好 ,“ 教学艺术的落脚点是教学 内容 ” l 。【 】 细细反思 , 《 历史与社会 》的教学 当回归到教学 内容上 ,合理选择 教学 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根本 。

将教材 内容变为讲述 内容 ,这样 的课堂也就难逃机械 、
僵 化 的厄 运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忽略对 文本 的深入钻研 ,在教 学上只会 采用 三 课件组合或拼接 的 “ 来主 义” 拿 现在 网络上的资源十分丰富 ,许 多老师备课时 ,在 网上搜索几个课件 ,简单组合或拼接就用 于课堂教学 , 或单纯追求课 件的精美 ,于是课堂缺失 了灵动和智慧 。
关键词 :历 史与社会;教 学;合理选择
中 图 分 类号 :G6 35 3 .l 文献 标 识 码 :C 文 章 编 号 : l0 0 8—0 2 ( 0 8 4—0 4 —0 6 7 2 0 )0 17 2
2 世 纪对 人 的素 质 提 出 了更 高 、 多 的 要求 ,培 养 l 更 全 面发 展 的 人 与 现 代 社 会 的公 民成 为 国 民教 育 的基 本 目
作者简介 :杨旦婷 ( 9 6 ) ,浙江宁波人 ,宁波市第七 中学一级教 师。 17 一 ,女
维普资讯
18 4
宁波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专项复习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专项复习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专项复习一、考试目标1. 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与社会课程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特点、课程目标,熟悉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 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及选用多样化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

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教学实施能力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综合性、发展性评价,能够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脉络,了解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

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动态的眼光纵向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横向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

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地理和社会信息。

6.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二)教学设计1. 能够综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并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与社会课程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特点、课程目标,熟悉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及选用多样化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

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教学实施能力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综合性、发展性评价,能够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脉络,了解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

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动态的眼光纵向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横向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

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地理和社会信息。

6.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二)教学设计1.能够综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并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历史与社会》教学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历史与社会》教学

处理好 两者 的关系。在提高 学生认 知水平 的同 时, 端正 其情感 的倾 向性 , 生缺乏必要 的知识与技能储备 , 草草 了事 , 率低 下等 问题还 有待进 一步 效
教学 中存在 小组合 作 学 习随意 性大 , 工 不 明确 , 求不 细 分 要 培养其情感 的稳定性。所 以, 必要首 先更 新教 师自身形 象 , 形象诱 发 解决。 目前 。 有 用 需要我们在实践 中不 断反思 , 不断调 整 , 学 习活 动的 使 学生的情感 , 架起 师生之 间心 灵沟通 的桥 梁。热爱 学生 , 学生 为 自己的 化。 以上种种现象 , 视


加强教 师理论学习, 高教 学能力 提
三、 认真钻研教材 。 学会整理 知识
首先 。 教师的理论 学习需进 一步加 强。教师对新课 程理念虽 然有一定
《 历史 与社会》 包括我们生活的世界 ( 地理 内容 ) 我们 传承的文 明( 、 历
的了解 。 但并没有内化 , 新课程标 准解 读还远 远不 够, 对 在教 学实践 中, 理 史内容) 我们面对 的机遇 与挑 战( 、 社会 内容 ) 三大 主题 。三大 主题 以下还
的机 制, 师则要学会协作 的技巧。 教 二、 教师展示情感 , 以情感人 四、 保持教学方式和学 习方式的灵活性
教 师对学生 的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习活动预设得多 , 在课 堂实践 中调 整得少。如 教师在
众所周知 , 情感和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 、 互促进关 系一方面 。 知为 展示 图片情景或观看音像资料 后 , 往预设 小组 讨论 , 在教 学实践 过程 相 认 往 但 情感 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认知越丰 富 , 情感对认 知活动越具 有推 中。 会有学生早 已情不 自禁地 脱 口而 出 , 如果 教 师还是按 预设 的要 求安排 这样 的学 习活动反而会 抑制 了学 生学习的主动 性。学 习 动、 强化和调节 的功能。积极健康的情感对人 的认知活动 能起到积极 的作 学生 的学 习活动 , 用。反 之。 则起到阻碍和抑制 作用。教 师应依 据情 知互促 的原 则 , 辩证 地 活动组织方式有待完善 , 习活动形式与 内容极不相符 , 学 在学 习活 动中 , 学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 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与社会课程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特点、课程目标,熟悉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 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及选用多样化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

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教学实施能力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综合性、发展性评价,能够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脉络,了解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

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动态的眼光纵向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横向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

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地理和社会信息。

6.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二)教学设计1. 能够综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并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2.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资考试各科目考试题型及分值是怎么样的

教资考试各科目考试题型及分值是怎么样的

教资考试各科目考试题型及分值是怎么样的教资证书考试流程包括教资证考试笔试、教资证面试、教资认定三个环节,那么下面给大家分享教资考试各科目考试题型及分值是怎么样的,欢迎阅读!教资考试各科目考试题型及分值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资的综合素质题型是一样的。

分为单选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

教资单选题:共29题,分值58分;材料分析题:共3题,分值42分;写作题:共1题,分值50分。

教资科目二:《教育知识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教资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单选题10个,共30分;简答题2个,共30分;材料分析题2个,共30分;活动设计题1个,共40分。

小学教资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单选题20个,共40分;简答题3个,共30分;材料分析题2个,共40分;教学设计题1个,共40分。

初级中学及高级中学教资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单选题21个,共42分;辨析题4个,共32分;简答题4个,共40分;材料分析题2个,共36分。

教资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资《学科知识》每个学科考查的题型都不一样。

如教资语文学科知识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教学设计题和案例分析题。

例如教资数学学科知识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解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等等。

教资笔试考试的科目1、幼儿园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教师资格面试不分科目。

2、小学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两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资面试科目分: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全科。

3、初级中学教资考试笔试科目共三科: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资面试科目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科技、历史与社会、科学、日语、俄语、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中学教师资格证的具体考试科目都有哪些?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政策对教育也在不断地扶持与重视。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严格要求考生必须是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程度。

同时和省考不一样,它属于两学制的理论相关内容。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为三门课程,它和两学的理论知识相比较,难度增加不少。

那么,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会有所变化吗?一、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主要有下列内容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分别为笔试和面试部分。

它的科目主要是《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

同时考生也应注意普通话和面试部分也不可忽略。

并粗在选择报考时,要进行选择学科。

学科选择合格,才可以报考《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面试部分不可以选择学科。

在教师资格证认证前,考生需考普通话证。

提示: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学科。

二、面试内容:一般面试时间约10分钟。

面试分为说课和考官提问两部分。

面试成绩为合格或不合格。

教师资格证笔试题型:1、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是试卷中的必考题型,具有概念性科学性、灵活性等特点。

分过多。

选择题的答题方式有直接填写和机读卡填写两种,由考试省市决定。

2、填空题:主要考查考生记忆知识的牢固程度。

填空题要求所填入的内容-定要准确、简练。

3、判断说明题:不仅仅只是做出对错的判断,无论对与错,都要给出相应的解释说明,通过概念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4、简答题:答题时一定要注意条理清楚、字迹工整,最好用序号标明,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5、论述题:答题时要思路清晰,要全面展开,先把理论讲清楚,再联系实际作相应的陈述。

如果题目要求联系实际,-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的工作实践经验,把它们作为阐述观点的材料,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精练。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及科目是什么?初中教师资格证需要考三个科目: 科目一《综合素质》,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例谈历史与社会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策略

例谈历史与社会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策略

例谈历史与社会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策略1.建立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基本了解和理解,包括历史事件、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历史教科书、参观博物馆等方式,积累起一定的基础知识。

2.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历史案例分析、辩证思维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历史事件,让学生思考不同的历史解释和观点,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培养跨学科能力:历史与社会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与社会知识迁移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地理的变迁;在学习文学作品的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4.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历史与社会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社会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5.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历史与社会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仅仅是接受历史与社会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的提出、辩论稿的撰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历史与社会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策略来进行。

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跨学科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将历史与社会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这些策略的运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和教学策略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和教学策略
维普资讯
第 6期 20 0 8年 6月
中小学教学研究
T ci Rs r f Pm rad il c o e hg e a ho na n M d Sh l a n ec r y de os
课 标 教 材
《 历史与社会》 课程标准中的“ 技能’ ’ 要求和教学策略
活 的 世 界 ” 讲 述 社 会 是 怎 样 的 , 八 年 级 “ 们 传 承 的 , 到 我 文 明 ”讲 述 社 会 为 什 么 是 这 样 的 , 到 九 年 级 “ 们 面 , 再 我
地 图 和 图表 来 分 析各 种 社 会 现 象 , 不 仅 有 助 于学 生 这
对 各 种社 会 问题 的认 识 , 且 还 有 利 于 学 生 的学 习活 而 动 有效进 行 。
是 自始 至 终 体 现 “ 合 ” 意 义 , 有 学 段 、 部 主 综 的 所 全
题 , 有 多 学 科 支 撑 的 知 识 背 景 ; 是 自始 至 终 体 现 历 都 二 史 观 和 历 史 知 识 的 教 育 ; 三 是 自始 至 终 体 现 目标 递 进
的层 级 结 构 。 因 此 在 不 同 阶段 课 程 表 现 出 不 同 的 技 能
生 提 供 锻 炼 的 机 会 ,教 材 在 编 写 的 过 程 中 也 考 虑 到 了
这 点 , 七 年 级 中有 “ 域 的故事 ”八 年级 中有探 究 活 在 区 , 动 , 年 级 有 不 同 历 史 时 期 人 地 关 系 的学 习 。 九
握 《 史 与社 会 》 能和 学 习《 史 与社 会 》 识 是相 辅 历 技 历 知 相 成 的 。《 史 与 社 会 》 能 的 掌 握 需 要 有 一 定 的 《 史 历 技 历 与社会 》 识 为 基础 , 如 , 知 例 从不 同种 类 的 地 图 和 图 表 中 获 取 所 需 要 的 社 会 信 息 ,需 要 有 丰 富 的 社 会 知 识 做 基 础 。而 《 史 与 社 会 》 能 的 掌 握 又 大 大 促 进 《 史 与 社 历 技 历 会 》 识 的 掌 握 学 习 , 如 , 生 能 够 熟 练 地 根据 各 种 知 例 学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3)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3)

[键入文字]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3)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对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在基础教育阶段,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青少年应有的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同时,随着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并逐步趋向融通,注重学科联系的综合认识方式,有利于人们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这一综合化趋势,促进了学校社会人文学科的综合化进程。

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
《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 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

(一)《历史与社会》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为宗旨的课程
《历史与社会》课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公民应有的人文素质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
本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

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 学科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与社会课程所涉及的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能力;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特点、课程目标,熟悉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2. 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及选用多样化课程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

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教学实施能力
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4.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综合性、发展性评价,能够运用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脉络,了解人类物质文明、精
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

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动态的眼光纵向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横向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

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地理和社会信息。

6.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

(二)教学设计
1. 能够综合《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并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2.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能够开发、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

3.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结合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

4. 设计教学时,能够注重历史、地理及相关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整体性,能够统筹相关学科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结构。

强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教学实施
1.能够创设多种情境,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有效合作。

2.能够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以及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合理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

3.能够充分运用传统及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四)教学评价
1.了解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注意教学评价的诊断、激励、调控作用。

2.能够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正确评价,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注重综合性、发展性评价。

3.能够以课程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有机整合和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

4.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

三、试卷结构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与我国内蒙古牧区相比,澳大利亚牧场的显著特点是
A.牧场规模小
B.机械化程度低
C.采取定居方式
D.采取游牧方式
(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是
A. 西域都护府
B. 伊犁将军
C. 宣政院
D. 北庭都护府
(3)《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它的课程性质是
○1人文性○2综合性○3发展性○4实践性
A.○1○3○4
B.○2○3○4
C.○1○2○3
D.○1○2○4
2.材料分析题
读下列两幅图,然后回答问题。

(1)从我国的地势看,图一属于 ,图二属于 。

(2)从气候类型看,图一属于 ,图二属于 。

(3)图二中A 是 省,B 是 省。

(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清朝在
C 处设置 ,隶属福建省。

(5)新疆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很丰富,请你至少说出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新疆经济发展
所带来的好处。

(至少两点)
3.教学情境分析题
(1)某教师在讲授《生活在岁月中的变迁》一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邮票、副食本等,以此说明改革开放前后家庭经济生活的变化,然后导入新课。

请谈谈这样的导入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2)某教师在讲解《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课时,提到了如下史实:清朝康熙至乾隆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康熙盛世”出现在封建社会末期,在所谓的盛世之中也潜伏着危机,特别是从清代中期开始人口数量呈爆发性增长态势,从1.5亿增加到3亿多,造成人地关系紧张、社会矛盾激化,加速了清政权的衰落。

围绕上述内容,教师提出了“人口增加和社会动乱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的问题,随后让学生花二十分钟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剩余时间则分组报告讨论结果。

A
B C
图一)
(图二)
○1请评价一下这样的教学安排。

○2请问,“讨论式教学”运用于课堂一般有哪些步骤及注意事项?
4.教学设计题
下面是关于《美国独立战争》一课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请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请撰写一份包括导入、教学过程、教师小结等环节在内的教学设计片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