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头虫纲

合集下载

寄生虫 5 棘头虫病 旧

寄生虫 5 棘头虫病  旧

猪棘头虫病
• 结合流行病学和临诊症状,以直接 涂片法或沉淀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 确诊。
治疗
猪棘头虫病
• 无特效药物。 • 可试用左旋咪唑、氯硝柳胺、硝硫 氰醚。
防制措施
猪棘头虫病
• 对病猪进行驱虫,消灭感染来源; • 加强猪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切断传 播途径; • 改放牧为舍饲; • 消灭中间宿主。
生活史
猪棘头虫病
• 发育过程 • 雌虫所产虫卵随终末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被 中间宿主的幼虫吞食后,虫卵在其体内孵化 出棘头蚴,棘头蚴穿过肠壁,进入体腔内发 育为棘头体,进一步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棘 头囊。猪吞食了含有棘头囊的中间宿主的幼 虫或成虫而感染。棘头囊在猪的消化液中脱 囊,以吻突固着于肠壁上发育为成虫。
复习思考题
• 1.猪棘头虫的形态构造特点及发育过程。 • 2.猪棘头虫病的诊断及防制措施。 • 3.鸭棘头虫生活史,疾病症状、诊断及防 制措施。
鸭 棘 头 虫 病
生活史
鸭棘头虫病
• 中间宿主大多形棘头虫的中间宿主为湖沼钩 虾;小多形棘头虫为蚤形钩虾、河虾和罗氏 钩虾;腊肠状多形棘头虫为岸蟹;鸭细颈棘 头虫为栉水蚤。 • 发育过程虫卵随终末宿主粪便排出,被中间 宿主吞食后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棘头囊,鸭 吞食含有棘头囊的中间宿主感染。 • 发育时间被中间宿主吞食的虫卵发育为棘头 囊需54~60d;鸭食入棘头囊后发育为成虫 需27~30d。
生活史
图 4-3 蛭形巨吻棘头虫生活史(采自曾宪芳)
生活史
生活史
猪棘头虫病
• 发育时间 • 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期限因季节而异, 如果甲虫幼虫在6月份以前感染,则棘头蚴 可在其体内经3个月发育到感染期;如果在7 月份以后感染,则需经过12~13个月才能发 育到感染期。棘头囊发育为成虫需2.5~4 个月。

(二)棘头虫纲

(二)棘头虫纲
约3 穿过肠壁进入血腔→→ 感染性棘头体
个月
人体不是该虫的适宜终宿主,所以虫体大都在人体不能发育成熟,因
此,在人粪便中很少查到虫卵。
猪巨吻棘头虫生活史
三、致病: 1.消化功能紊乱:
以腹痛、便血为主要表现。 2.营养不良、贫血: 3.肠穿孔、腹膜炎、腹腔脓肿: 四、诊断: 1.询问病史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 2.根据患者偶尔排出的成虫确诊。
猪巨吻棘头虫成虫、虫卵及棘头体的昆虫(如甲虫、天牛、金龟子) →→→ →→ 幼 食入消化液作用
用吻突钩附在肠 成熟交配后产卵, 甲虫类幼虫食入 虫在小肠孵出 →→→ →→ 成虫 →→→ →→ 虫卵→→→ →→ →→
壁上,约5~12周 随粪便排出体外 后、棘头幼逸出
(二)猪巨吻棘头虫
猪 巨 吻 棘 头 虫 (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 Pallas,1781)又称棘头虫,属于棘头 动物门,后棘头纲。主要寄生于猪小肠内,人为偶然 感染。
一、形态: 1.成虫: 虫体长圆柱形,背腹略扁平,乳白色或淡红色,
体前部稍粗大,向后逐渐变细,体表有明显的横皱 纹。顶端有1个可伸缩的吻突,上有5~6排透明的倒 钩,呈螺旋状排列,吻突后接短的颈部,雌雄异体。
六、防治: 1.治疗尚无特效药,早期患者服用丙硫咪唑,
甲苯咪唑可有一定效果。 外科并发症出现时,应及 时进行手术取虫和治疗。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儿童不捕食昆虫。 3.加强对猪的饲养管理。 [复习思考题] 1.猪巨吻棘头虫成虫和虫卵有哪些特征? 2.怎样预防人感染棘头虫?
雄虫大小约17.5×0.4cm,尾端有1个钟形交 合伞,并配时突出体外。雌虫大小约42.5×0.7cm。 2.虫卵:
椭圆形,深褐色,大小约88.5×50.3μm,壳厚, 由四层组成,内含成熟的幼虫即棘头幼。 3.感染性棘头体:

猪棘头虫病的防治 - 猪病防冶

猪棘头虫病的防治 - 猪病防冶

猪棘头虫病的防治-猪病防冶
孙刚(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22000)
猪棘头虫病是由猪棘头虫寄生在猪小肠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本病分布广泛,常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

1形态及生活史
猪棘头虫虫体比蛔虫大,黄白色,前部稍粗大,有一吻突,长有5~6列向后弯曲的小钩,虫体后部比较细,表皮上有明显的环状皱纹。

雄虫和雌虫区别明显,雄虫体短小,长7~15厘米,雌虫体长30~68厘米,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被昆虫的幼虫吞食后,就在其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

当猪吞食了含有感染性幼虫的昆虫就可感染发病。

从棘头虫的幼虫用钩固着于小肠肠壁起到发育为成虫需70~110天,棘头虫体在猪体内的寄生时间为10~22个月。

2发病症状
病猪症状的轻重与虫体的寄生数量有关,严重感染者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腹痛,常尖叫不安,腹部着地爬行或卧地,四肢弯曲或伸张。

病程较长者生长缓慢、贫血、消瘦、被毛发焦,形成
僵猪。

最后甚至因肠壁穿孔,患腹膜炎而死亡。

3剖检变化
剖检时可在病猪小肠内找到虫体,()有时虫体头部固定在肠壁上,不易取下,肠黏膜局部坏死,甚至穿孔。

4预防
定期驱虫,对猪排出的粪便应堆积发酵,30~42天后使用,以杀死虫卵。

经常对猪舍内、外环境消毒,消灭中间宿主,严格控制放牧,减少猪只与中间宿主接触的机会。

5治疗
用“驱虫净”(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30~40毫克,内服,1星期后再服1次。

左旋咪唑,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20毫克,拌入饲料喂服,对成虫有效。

猪巨吻棘头虫

猪巨吻棘头虫
9
感染性棘头体存活于甲虫发育各阶段的体内, 并保持对终宿主的感染力。当猪等动物吞食含 有感染性棘头体的甲虫(包括幼虫、蛹或成虫) 后,在其小肠内约经1~3个月发育为成虫。 人则因误食了含活感染性棘头体的甲虫而受到 感染,但人不是猪巨吻棘头虫的适宜宿主,故 在人体内,棘头虫大多不能发育成熟和产卵 。
4
成虫:呈乳白色或淡红色,体表有明显的横皱纹, 尤以体前部为甚。存活时,虫体背、腹面略扁平, 固定后为圆柱形,前端粗大,后端渐细,尾端钝 圆。整条虫体由吻突、颈部和躯干三部分组成。 吻突呈球形,可伸缩,其周有5~6排尖锐透明的 吻钩,每排6个,呈螺旋形排列。颈部短,圆柱 形,与吻鞘相连。由于肌肉的活动,可使吻突缩 入鞘内,吻鞘收缩时,吻突则伸出。无口及消化
道,营养物质自体表吸收。
5
6
雄虫:大小约为5~10×0.3~0.5cm,睾丸两个,呈 长圆形,前后排列于虫体中部,输精管的末端有8个 椭圆形粘腺,其分泌物有封闭雌虫阴道的作用,虫 体尾端有钟状交合伞。
雌虫:大小约为20~65×0.4~1.0cm,生殖器官特 殊,随着虫体的发育,卵巢逐渐分解为卵巢球,其 内卵细胞受精后,经漏斗状的子宫钟进入子宫,最 后经阴道、生殖孔排出。
10
11
致病
成虫可寄生于人体回肠的中下部,虫数一般为 1~2条。棘头虫以吻钩附于肠粘膜上,造成粘 膜组织充血、出血、坏死并形成溃疡。随后由 于结缔组织的增生,局部形成直径为0.7~ 1.0cm大小的棘头虫结节,质硬并突出浆膜面, 常可与大网膜组织粘连后形成包块。若虫体损 伤达肠壁深层,也易造成肠穿孔,引起局限性 腹膜炎。少数病人可由于肠粘连而出现肠梗阻。
2
形态
虫卵:呈椭圆形,深褐色,大小约为 67~110×40~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μm,卵壳厚,由三层 组成:外层薄而透明;第二层明显增厚, 并有凹凸不规则的皱纹,一端闭合不全, 呈透明状,卵壳易从此处破裂;内层光 滑而薄。成熟的卵内含一条带小钩的棘 头蚴(acanthor)。

辽宁省最新动物寄生虫名录(一、猪寄生虫最新名录)

辽宁省最新动物寄生虫名录(一、猪寄生虫最新名录)

辽宁省最新动物寄生虫名录(一、猪寄生虫最新名录)刘孝刚;刘全;张雯雯;曹明慧;何湾;陈瑶;徐鹏;于金玲;包敏【摘要】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猪寄生虫名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记述,形成了《辽宁省猪最新寄生虫名录》,本名录记述了辽宁省猪寄生虫37种,分别隶属于9纲26科31属,其中吸虫纲4科4属5种,绦虫纲3科4属6种,无尾感器纲2科2属2种,尾感器纲7科8属11种,棘头虫纲1科1属1种,蛛形纲3科5属5种,昆虫纲1科1属1种,纤毛虫纲1科1属1种,孢子虫纲4科5属5种,同时本名录还介绍了各种寄生虫的寄生部位、流行特点及区域分布和人畜共患情况.【期刊名称】《现代畜牧兽医》【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5页(P41-45)【关键词】猪;寄生虫;名录;最新;辽宁省【作者】刘孝刚;刘全;张雯雯;曹明慧;何湾;陈瑶;徐鹏;于金玲;包敏【作者单位】锦州医科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辽宁省动物卫生监测预警中心,辽宁沈阳110001;辽宁省东港市畜产品安全监察所,辽宁东港111000;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1100081;辽宁省行政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沈阳110164;锦州医科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锦州121001;锦州医科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锦州医科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7辽宁省位于祖国东北地区的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53'至125°46'、北纬38°43'至43° 26'之间,南邻黄、渤二海,西南与河北、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与吉林省为邻、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隔江相望。

气候特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400~970 mm,境内山脉河流众多,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动植物群落,也为各种寄生虫的寄生和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棘头动物门

棘头动物门

参考书目
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65。
下属分类
古棘头虫目
原棘头虫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始棘头虫目
(Archiacanthocephala)吻上的钩棘集中排列,具中腔隙系统,一对原肾,寄主陆生,例如巨吻棘头虫, 幼虫寄生于甲虫,成虫寄生于猪,世界性分布。又如念珠棘头虫(Moniliformis)等。
分类位置
棘头动物因体为圆筒或扁筒形,具假体腔,曾被列为线虫动物门的 1个纲。但棘头动物有许多与线虫不同的 特征,如无消化管,体壁具环肌与纵肌,有复杂的管道系统,体前端具吻和特异的生殖系统等,因此,不少学者认 为应把它另立一门为棘头动物门。
依照山口佐仲1961年的分类,棘头动物门可分为4个目:无吻孔目(Apororhynchidea)、新棘吻目(Neoechinorhynchidea)、棘吻目 (Echinorhynchidea)和巨吻目(Giganthorhynchidea),共22科近700种。
棘头动物门
动物界下的一门
01 简介
03 分类位置 05 下属分类
目录
02 形态构造 04 参考书目
动物界的 1门,具假体腔的后生动物,体前端能伸缩的吻上排列着许多角质的倒钩棘,故称棘头虫。成虫寄 生于淡水、海水和陆生脊椎动物的肠管中。
简介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棘头动物门全部为寄生种类,有700多种,通常有两个寄主,幼虫寄生在昆虫体内;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体 内。体长筒状,长1~65毫米不等,一般长25毫米左右;体前端有一能伸缩的吻,吻上生有倒钩,故名。假体腔 内有复杂的腔隙系统贮存营养物质。体壁具环肌和纵肌。成虫和幼虫均无消化道,以体表摄取寄主肠内的养分。 生殖器官结构特异,雌体内后端有一特殊的子宫钟,上有2对孔,前1对孔通假体腔,后1对孔通阴道。未成熟的 卵不能通过后1对孔,而由前1对孔重新回到假体腔中;成熟的卵才可通过后1对孔,经阴道排出体外。卵为中间 宿主昆虫、甲壳类等吞食,在其体内发育,当终未宿主吞食中间宿主时,即被感染。常见的如猪巨吻棘头虫 (Macracanthorhychus hirudinaceus),寄生在猪小肠内,以带钩的吻附在肠壁上。幼虫寄生在金龟子幼虫蛴 螬体内,猪食蛴螬时被感染。由于棘头虫寄生,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它们具有复杂的生命周期,涉及到若干寄主, 包括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大约只有700种。

猪的疾病 猪棘头虫病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 猪棘头虫病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棘头虫病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棘头虫病(Macracanthorhynchosis)是由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也可感染野猪、犬和猫,偶见于人。

我国各地普遍发生。

二、病原:巨吻棘头虫是一种大形虫体,呈灰白色或淡红色。

雄虫长7~15cm,雌虫长30~80cm。

前端粗大,后端较细,体表有明显的环状皱纹。

身体的前端有一个棒状的吻突,吻突上有许多向后弯曲的小钩。

寄生时,吻突插入黏膜,甚至穿透黏膜层。

虫卵呈椭圆形,暗棕色,卵壳上布满着斑点状的小穴,颇似桃核。

虫卵大小为89~100µm×42~56µm。

当虫卵随粪便排出后,被中间宿主―金龟子的幼虫(蛴螬)吞食,在其体内发育为感染幼虫。

猪在拱土时吞食含有感染幼虫的蛴螬或金龟子时即遭感染。

自幼虫侵入猪体到发育为成虫约需3~4个月。

虫体可在猪体内寄生10~24个月。

三、流行病学:雌虫在小肠中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可排卵25万个以上,并持续排卵10个月。

虫卵卵壳厚,对外界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的抵抗力很强,在高温、低湿及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均可长时间存活。

本病主要感染8~10月龄猪,在流行严重的地区感染率可高达60%~80%。

常呈地方性流行。

本病的感染季节与中间宿主金龟子的活动季节是一致的。

金龟子一般出现在早春至6~7月份,因此春夏季为猪棘头虫病的感染季节。

放牧猪比舍饲猪感染率高,后备猪较仔猪感染率高。

四、临床症状:轻度感染(虫体数量少于15条)时不显症状。

重度感染时可见消化障碍、腹痛、食欲减退、下痢和粪中带血等症状。

猪只生长发育停滞、消瘦和贫血。

当患猪由于肠穿孔而继发腹膜炎时体温上升、不食,可卧地抽搐而死。

五、诊断鉴别:(1)生前可用反复沉淀法或硫代硫酸钠饱和溶液漂浮法进行粪检,找到虫卵。

其中以反复沉淀法效果较好。

(2)死后剖检可在小肠壁上找到虫体。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将棘头虫误认为猪蛔虫。

两者的区别是:蛔虫体表光滑,游离在肠腔中,虫体多时常聚集成团;而棘头虫体表有环状皱纹,以吻突深深地固着在肠壁上,不聚集成团。

动物寄生虫病学第9章 棘头虫病

动物寄生虫病学第9章 棘头虫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物热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13
2.鸭多形棘头虫与细颈棘头虫病
鸭多形棘头虫与细颈棘头虫病是由多形科的多形
棘头虫和细颈棘头虫寄生于鸭的小肠而引起的一种寄
生虫病,也寄生于鹅、天鹅、野生游禽和鸡的小肠。 在我国,鸭多形棘头虫主要发现于广东、四川、贵州 和台湾,鸭细颈棘头虫发现于贵州。
14
病原形态
1)大多形棘头虫
第9章
1 棘头虫的形态和发育 2 猪巨吻棘头虫病 3 鸭多形棘头虫与细颈棘头虫病
棘头虫病
1
1.棘头虫的形态和发育
棘头虫的形态
( 1) 一般形态
外形:椭圆形,纺锤形或圆柱形 ;
前体:前端有棘,颈部短,体不分节; 躯干:前宽后窄,体有横纹;
( 2)
体壁
五层固有体壁:外角皮、角皮、 条纹层、覆盖层、辐射层 两层肌肉:外环、内纵)组成。 棘头虫的头端
2
(3)
内部构造
吻突 颈 吻囊 伸延肌 吻腺 背韧带囊 吻腺
腔隙系统:由纵管和横管网系
组成。贮藏营养。
吻囊:肌质囊,起于吻突基部,
悬系于假体腔之内。
吻腺:又称系带或棒,呈长形
叶状,附着于吻囊两侧的体壁 上,悬垂于假体腔中。
头部 睾丸
韧带囊:包围着生殖器官,是
棘头虫的特殊构造。 无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虫体
虫卵在沟虾体内孵出幼虫, 经54---60天发育为成虫
中间宿主——钩虾
19
症状与病变
鸭棘头虫感染季节多为春
夏季,高峰在7-8月份。寄生
于小肠中段,虫体吻突吸附 肠胃壁时,引起溢血、溃疡、
化浓性炎症或造成其它病原
菌的继发感染;成年鸭症状 不明显,多为带虫者。幼鸭 感染严重时,可造成大量死 亡。尸检时,可见到肠浆膜 上有结节和桔红色的虫体。

棘头虫病08兽医课件

棘头虫病08兽医课件

第二 节蜱 病 一、
蜱的 形态
雌虫比雄虫大 软蜱比硬蜱大
吸血后虫体会成倍增大 软蜱吸血后膨胀特别明显
棘头虫病08兽医
17
硬蜱与软蜱的区别 硬蜱与软蜱的区别(图:微小牛蜱和波斯锐缘蜱)
(1)硬蜱科体壁较硬,背面和大多数的腹面均有几丁质硬化 而成的板;软蜱科体壁较软,无几丁质硬化而成的板。
(2)硬蜱假头位于虫体前端,从背面可以看到;软蜱假头位 于虫体前端腹面,从背面看不到。
(3)循环系统为开管式。 (4)由鳃、气管、或书肺呼吸。 二、节肢动物对畜禽的危害
一、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节肢动物对畜禽的危害
1.直接危害
寄生
(1)骚扰畜禽,影响采食和休息。
(2)吸取畜禽的营养物质。如血液、组织液。 (3)破坏畜禽的被毛。
(4)机械性或毒素作用引起局部炎症或全身反应。
2.间接危害指蜘蛛昆虫做棘为头虫媒病介08兽传医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2
(4)螨净(二嗪农) 猪与绵羊用0.025%,牛用0.0625喷洒或药浴。
(5)伊维菌素和多拉菌素 棘头虫病08兽医
28
7.预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注意三点
(1) 定期药浴。 (2)新引入的家畜先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方可入群。
(3)畜舍宽敞,干燥,透光,通风,单位面积的载畜 量不宜过大。
8.其它疥螨病
7.预防 8.其他疥螨病
(2)确诊须采取病料,查找虫体(寻找病变部位与健康部位 交界处剪毛,用蘸有50%甘油或清水的锋利刀片垂直于皮肤刮 取皮屑,直至出现血丝为止,取皮屑镜检)。
6.治疗 (1)用敌百虫、DDT、666等药,但残留量和毒副作用都大。 (2)杀虫脒 配成0.1%~0.2%喷洒、涂布或药浴

鸭寄生虫病防治技术鸭多型棘头虫病

鸭寄生虫病防治技术鸭多型棘头虫病
鸭寄生虫病防治技 术-鸭多型棘头虫病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概述 • 病原学 •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防治技术 • 案例分析与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概述
定义与特点
鸭多型棘头虫病是一 种由多型棘头虫引起 的寄生虫病。
鸭多型棘头虫病具有 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如腹泻、消化不良等 。
研究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分析等方法。
研究结果
发现该地区鸭寄生虫病的发病率较高,且存在多种寄生虫 感染的情况。
应用效果
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包括定 期驱虫、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等。实施后,该地区鸭 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诊断方法的改进
02
病鸭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羽毛凌乱,体重下降,生长迟缓。此外 ,还可能出现腹泻、贫血、黄疸和营养不良等症状。
03
如果感染时间较长,病鸭可能会出现肠道炎症和出血,以及肝脏和脾脏肿大等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与病变特征
在剖检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小肠 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出血
和溃疡等病理变化。
感染与发病机制
感染机制
虫体通过口吸盘吸附在肠道黏膜上,造成局部炎症和出血。
发病机制
大量虫体寄生时,可引起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0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临床症状
01
鸭多型棘头虫病是由多型棘头虫寄生于鸭的小肠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感染 后,鸭子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感染时间的长短。轻度感染 可能不引起明显的症状,而严重感染可能导致鸭子的死亡。

猪巨吻棘头虫

猪巨吻棘头虫
猪巨吻棘头虫
1
概述

猪巨吻棘头虫(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 Pallas,1781)属于棘头动物门 (Phylum Acanthocephala),后棘头虫纲 (Class Metacanthocephala),原棘头虫目 (Order Archiacanthocephala)。稀棘棘头虫科 (Family Oligacanthorhynchidae),巨吻棘头虫 属(Genus Macracanthorhynchus)。成虫寄生 于猪的小肠内,偶尔亦可寄生人体,引起人体棘头 虫病(acanthocephaliasis)。我国自1964年首次 报告人体感染以来,相继在许多省、市、自治区发 现人体病例。此病属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
4

成虫:呈乳白色或淡红色,体表有明显的横皱纹, 尤以体前部为甚。存活时,虫体背、腹面略扁平, 固定后为圆柱形,前端粗大,后端渐细,尾端钝 圆。整条虫体由吻突、颈部和躯干三部分组成。 吻突呈球形,可伸缩,其周有5~6排尖锐透明的 吻钩,每排6个,呈螺旋形排列。颈部短,圆柱 形,与吻鞘相连。由于肌肉的活动,可使吻突缩 入鞘内,吻鞘收缩时,吻突则伸出。无口及消化 道,营养物质自体表吸收。
2
形态

虫卵:呈椭圆形,深褐色,大小约为 67~110×40~65μm,卵壳厚,由三层 组成:外层薄而透明;第二层明显增厚, 并有凹凸不规则的皱纹,一端闭合不全, 呈透明状,卵壳易从此处破裂;内层光 滑而薄。成熟的卵内含一条带小钩的棘 头蚴(acanthor)。
3

感染性棘头体:呈乳白色,外观似芝麻 粒状,大小约为2.4~2.9×1.6~2.0mm, 前端较宽平,中央因吻突缩入而稍凹陷, 后端较窄。虫体后1/5的体表有7~8条 明显的横纹,体内可见吻突、吻钩等的 雏形,以及6~7个胞核。虫体外有一层 白色的结缔组织囊壁包绕。

棘头虫病治疗及护理

棘头虫病治疗及护理
04 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
量或更换药物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开腹 手术、腹腔镜手
术等
术后护理:注意 伤口护理,预防 感染,定期复查
01
02
03
04
手术目的:切除 病灶,减轻症状
手术风险:出血、 感染、术后并发
症等
辅助治疗
饮食调理:增加营 养,提高免疫力
心理辅导:减轻患 者心理压力,增强 治疗信心
康复训练:帮助患 者恢复身体机能, 提高生活质量
02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 洗澡、刷牙等
03
避免接触污染源,如宠物、 垃圾等
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 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
05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力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 系:与患者保持良 好的沟通,了解患 者的心理需求,给 予关心和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鼓 励患者积极面对疾 病,增强战胜疾病 的信心
04
影像学检查:如X光、 CT等,检查肠道中是 否有棘头虫病灶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患
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 01

药物用法:口服、注射、 外用等不同用法
03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
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 05
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02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重 和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
疼痛程度不一
腹泻:患者可能出 现腹泻,粪便中可 能含有血丝或粘液
贫血:患者可能出现 贫血,可能与营养不 良或寄生虫感染有关
体重下降:患者可能 出现体重下降,可能 与营养吸收不良有关
诊断方法
01
临床症状:观察患者是 否有腹痛、腹泻、呕吐 等症状

(完整版)猪棘头虫ok

(完整版)猪棘头虫ok

寄生在猪小肠上的棘头虫
虫体前端吻突呈球状 ,其上有倒长的钩
虫卵特征
虫卵深褐色,长椭 圆形,两端稍尖, 卵壳厚,卵壳由四 层组成,卵内含有 棘头蚴。
棘头虫虫卵棘头虫虫卵Fra bibliotek生 活 史
蛭形巨吻棘头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猪、野猪、狗、猫及人的小肠。成虫在猪
小肠内可存活10~24个月。幼虫寄生于中宿主金龟子一类甲 虫成虫及幼虫(蛴螬)。世界报道有40种,中国有9种,河 南4种:铜绿丽金龟,暗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白星 花金龟及华南大黑鳃金龟(福建),大牙锯齿天牛(辽宁) 棕色鳃金龟,曲牙锯齿天牛(山东)及长征水甲(辽宁)。
防治
2.加强饲养管理 流行地区的猪,改放养为圈养,尤其在
六七月份甲虫类活跃季节,以防猪吃到中 间宿主。猪粪要发酵处理。 3.消灭中间宿主
在猪场以外的适宜地点设置诱虫灯,用 以捕杀金龟子等。
金龟子、蛴螬吃入
虫卵(棘头蚴) 棘头体
棘头囊
春季3~4个月;秋季12~13个月
成虫
猪、人等小肠内2 ~ 4个月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重度感染时(虫体数量15条以上)病猪
食欲减退,刨地,互相对咬或匍匐爬行, 腹痛,下痢,粪便带血。经1~2个月后, 日益消瘦和贫血,生长发育迟缓,有的成 为僵猪,有的因肠穿孔引起腹膜炎而死亡。
诊断要点
2.实验室检查 由于棘头虫卵比重大,可采用直接涂
片法或水洗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粪中发 现虫卵即可确诊。
3.病理剖检特点 剖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在小肠壁
可见叮附着的成虫及被虫体破坏的炎性病 灶。
防治
1.药物驱虫
及时治疗病猪,流行地区的猪应定期驱虫,每 年春秋各1次,以减少污染源。常用驱虫药有: (1)左咪唑,剂量为4~6mg/kg体重,肌肉注射; 或8 mg/kg体重口服,对成虫有效; (2)丙硫苯咪唑,剂量为10~20mg/kg体重,口服。

05棘头虫学

05棘头虫学
第五章 棘 头 虫 学
概述
棘头虫属棘头动物门棘头虫纲 的动物。过去常称的蠕虫包括了吸 虫、绦虫、线虫和棘头虫四大类, 但寄生在畜禽的棘头虫要比三类寄 生虫少的多。棘头虫主要寄生在畜 禽的消化道。
第一节 一般形态结构 一、外形和体壁
• 1、外形:一般呈椭圆形、纺锤形或圆柱 形等不同形态,长1.5mm至68cm不等, 分前体和躯干两部分。
雄虫长7-15cm,呈长逗点状


雌虫长30—68cm
• 前体:前端为可伸缩的吻突,其上排列有许多角质 的倒钩或棘,故称棘头虫。颈部短,无钩或棘。 • 躯干:前宽后窄,体表有环纹或小刺。假分节。呈 乳白、黄、橙、棕褐和淡红色等。
吻突与其上的钩
2、体壁:五层固有体壁 (外角皮、角皮、条纹 层、覆盖层、辐射层) 和两层肌肉(外环、内 纵)组成。有假体腔。 3、无消化和循环系统, 靠体壁吸收、贮存和输 送营养。
巨棘吻棘头属(Macracanthorhynchus) 蛭形巨棘吻棘头虫(M. hirudinaceus)
长圆柱形,乳白色或淡红色,前部较粗,向后逐渐 变细,体表有明显的环状皱纹。
头端有一可伸缩的吻突,吻突上有5-6列强大向后 弯曲的小钩,每列6个。
雌雄大小差异很大
♂长7~15cm,呈长逗点状; ♀长30~68cm。
虫卵
椭圆形,两端尖, 大小约90×50μm。 棕褐色或深灰色。 卵壳由四层组成: 蛋白质膜(透明 膜)、卵壳膜、受 精膜及胚膜。
蛋白质膜薄而无色, 易破裂; 卵壳膜呈褐色,厚, 上有细皱纹或小钩, 二端有透明的小塞状 结构,前尖后钝圆; 受精膜薄; 胚膜不明显。
小钩 小刺 小核
蛭形巨棘吻棘头虫
棘吻目(Echinorhynchidea) 多形科(Polymorphidae) 多形属(Polymorphus)

棘头虫

棘头虫
少棘科 (Oligacanthorhynchidae) 棘吻目(Echinorhynchidea)
多形科(Polymorphidae) 细颈科 (Filicollidae) 环棘头目 (Gyracanthocephala) 四环科 (Quadrigyridae)
第二节 猪大棘头虫病
猪大棘头虫病是由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寡棘吻科 (Oligacanthorhynchida)巨吻属(Macracanthorhynchus) 的蛭形巨吻棘头虫(M.hirudinaceus)寄生于猪的小肠,以 空肠为最多所引起的。
第八章 棘头虫病
第一节 棘头虫的形态、分类和生活史
一、棘头虫的形态 (一)成虫的外形 (二)体壁 (三)内部结构 二、线虫的发育 三、线虫的分类
图 4-1 蛭形巨吻棘头虫成虫(采自 Watson)
图 4-2 蛭形巨吻棘头虫卵 (采自曾宪芳)
棘头虫的分类
棘头虫隶属于棘头动物门 (Acanthocephala)。 与兽医有关的主要有巨吻目和棘吻目。 巨吻目 (Gigantorhynchidea)
患猪一般感染时,多因虫体吸收大量营养物质和虫体 的有毒物质的作用,表现贫血、消瘦和发育停滞。严 重感染时可见食欲不振,下痢,粪便带血,腹痛。若 虫体固着部位发生脓肿或肠壁穿孔时,表现体温升高 到41℃,剧烈腹痛,食欲废绝,卧地,多数最终死亡。
五、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在粪便中 发现虫卵即可确诊。粪检时可用直接涂片法或 沉淀法。
六、治疗
硝硫氰醚 按每千克体重8O毫克,一次口服,间隔2天 重复喂一次,连续喂3次。 丙硫咪唑 按每千克体重1O毫克,一次口服。 左咪唑 按每千克体重1O毫克,喂服或肌肉注射。

鸭寄生蠕虫病-鸭棘头虫病

鸭寄生蠕虫病-鸭棘头虫病

鸭寄生蠕虫病-鸭棘头虫病鸭棘头虫病是由棘头虫寄生于鸭的小肠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本病除鸭发生感染外,其他家禽如鸭、鸡、天鹅以及其他野生游禽均可发生感染。

寄生于鸭的棘头虫有四种,即大多形棘头虫、小多形棘头虫、鸭细颈棘头虫和腊肠状棘头虫。

最常见的是大多形棘头虫。

1.病原及流行特点鸭大多形棘头虫属棘头虫纲、多形科。

虫体呈桔红色,纺缍形,前端大,后端狭细。

吻突上有小钩18纵列,每行7~8个,每一纵列的前4个钩比较大,有发达的尖端和基部,其余的钩不很发达,呈小针状。

吻囊呈圆柱形,为双层构造。

雄虫长9.2~11毫米,睾丸呈卵圆形。

位于虫体前1/3部分内,靠近吻囊处。

雌虫长12.4~14.7毫米。

卵呈长纺缍形,大小为113~129微米×17~22微米。

在卵胚两端有特殊的突出物。

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尤其是一月龄以上的幼鸭。

鹅较少见,幼鸭发生大量感染后常引起死亡。

临床上以麻鸭较为多见,肉鸭很少发生。

常发生于夏秋季节。

本病分布较广,我国许多省市均有发生本病的报道。

2.生活史大多形棘头虫的中间宿主是甲壳纲、端足目的湖沼钩虾为中间宿主。

成熟的虫卵随患鸭的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湖沼钩虾吞食后,经54~60天,在其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棘头囊),鸭吞食了含有感染性幼虫的钩虾后,幼虫在鸭的消化道内逸出,约经一个月发育为成虫。

3.临床症状患病鸭生长发育不良,精神不振,口渴,食欲减退,消瘦腹泻,常排出带有血黏液的粪便,逐渐衰弱死亡,病程一般5~7天。

4.病理变化虫体寄生于鸭的小肠前段,其吻突牢固地附着在肠黏膜上,引起肠道黏膜出血,呈卡他性炎症,有时吻突埋入黏膜深部,穿过肠壁的浆膜层,甚至造成肠壁穿孔,继发腹膜炎,虫体固着部位的肠道黏膜严重出血,并出现溃疡,肠道黏膜可见大量的黄白色小结节和出血点。

5.防治措施加强鸭群的饲养管理,幼鸭与成年鸭分开饲养,幼鸭或新引进的鸭群,应选择未受污染的水塘或没有钩虾的水塘放养,在多形棘头虫病流行的鸭场,应经常进行预防性驱虫。

第39章棘头虫纲

第39章棘头虫纲

第39章棘头虫纲猪巨吻棘头虫属于棘头动物门的后棘头虫患寄生虫病。

一、形态与生活史成虫为乳白色或淡红色,虫体背腹略扁平,稍向腹面弯曲,经固定后为圆柱形,前端稍粗大,向后逐渐细小,尾端钝圆。

虫体由吻突、颈部和躯干三部分组成。

虫体的最前端为呈球形的吻突,可伸缩,其周围有5~6排透明尖锐的吻钩,每排有6个小钩。

吻突之后为短而圆柱形颈部,与吻鞘相连。

由于肌肉的活动,吻突可缩入鞘内,吻鞘收缩时,吻突则伸出。

体表有明显的横纹。

无口及消化道,营养物质通过体表吸收。

雄虫大小为(5~10)cm×(0.3~0.5)cm,虫体中部有2个睾丸,呈长圆形,前后排列,尾端有钟形交合伞,平时缩入体内。

雌虫大小为(20~65)cm×(0.4~1.0)cm,尾端钝圆,在虫体发育过程中,卵巢逐渐分解为若干卵巢球,卵细胞受精后,经漏斗状的子宫钟进入子宫,最后经阴道、生殖孔排出(图39-1)。

图39-1 猪巨吻棘头虫成虫虫卵呈椭圆形,深褐色,大小为(67~110)μm×(40~65)μm。

卵壳由三层组成,外层薄而透明,易破;中间层明显增厚,并有凹凸不规则的皱纹,一端闭合不全,透明状;内层光滑而薄。

成熟虫卵内含一个具有小钩的棘头蚴。

感染性棘头体为乳白色,似芝麻粒状,大小约为(2.4~2.9)mm×(1.6~2.0)mm,前端较宽平,中央因吻突缩入而稍凹陷,后端较窄。

体后1/5的体表有7~8条明显横纹,体内可见吻突、吻钩的雏形和胞核,体外包绕一层白色结缔组织囊壁。

猪巨吻棘头虫生活史中包括虫卵、棘头蚴、棘头体、感染性棘头体和成虫等阶段。

成虫主要寄生在猪和野猪的小肠内,偶而亦可寄生于人、犬、猫的体内,中间宿主为鞘翅目昆虫。

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由于对干旱和寒冷抵抗力强,在适宜土壤中可生存数月,甚至3~5年。

某些鞘翅目昆虫如金龟子、天牛等吞食虫卵后,卵壳破裂,在甲虫消化道内逸出棘头蚴,并穿过肠壁进入甲虫血腔,经过棘头体阶段发育为感染性棘头体。

鲨鱼棘头虫病诊断与防治

鲨鱼棘头虫病诊断与防治

此信息由水产流通网——搜渔利整理提供(/sell)鲨鱼感染棘头虫以后,因棘头虫寄生于鲨鱼体内组织器官的不同,可使宿主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严重时可造成鲨鱼的死亡。

2007年8月,哈尔滨市极地馆自南非引进的沙虎鲨发病,因医治无效死亡。

经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诊断为鲨鱼棘头虫病。

鲨鱼是凶猛的大型海洋动物,人类难以接近,所以对其疾病的了解很少,尤其是对鲨鱼棘头虫病的相关研究更少。

本文从兽医临床解剖学、寄生虫病原学等方面讨论了鲨鱼棘头虫病的临床解剖病理学变化及病原学检查,从而为近一步研究鲨鱼棘头虫病提供一些理论及临床方面的参考依据。

一、病原与宿主1.沙虎鲨沙虎鲨(Carchrias taurus),又名锥齿鲨、戟齿砂鲛、戟齿锥齿鲨,属软骨鱼纲,板鳃亚纲,鲨形总目,鼠鲨目,锥齿鲨科;该科仅1属约6 种,中国产2种。

沙虎鲨性凶猛,以食鱼为生;体长一般2~3米,大者6米;卵胎生,每胎只生2~4尾幼鲨;分布于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

2.棘头虫棘头虫是一类具有假体腔而无消化系统、两侧对称的蠕虫,属棘头动物门,依据吻沟的排列情况、体表体棘、腔隙(管导) 系统的位置、粘液腺、卵的形状和卵壳厚度,分为始新棘头虫纲、古棘头虫纲、原棘头虫纲;其中始新棘头虫纲及古棘头虫纲与鱼类的感染有关。

目前己知棘头虫大约有500种,寄生鱼类有44种,全部营寄生生活,成虫寄生于鱼类、鸟类、哺乳类等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内,借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寄主的营养。

二、病鲨临床表现哈尔滨市极地馆2005年从南非引进的沙虎鲨为2.5龄,体长2.O米左右,体重近400千克。

采取网箱养殖方式饲养于1400吨的水体中,养殖水体定期用臭氧消毒;饲料主要为冰鲜或鲜活的杂鱼和虾类等动物性饵料,每次投喂量2.0 千克。

沙虎鲨患病后食欲减退、体色苍白、消瘦、活动量明显减少,致使夜间不能游动,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加,死亡前每次投喂量减少至1. 2 千克,后拒食。

沙虎鲨患病期间采用肾上腺素和庆大霉素肌注药物治疗,因治疗无效后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巨吻棘头虫成虫、虫卵及棘甲虫、天牛、金龟子) →→→ →→ 幼 食入消化液作用
用吻突钩附在肠 成熟交配后产卵, 甲虫类幼虫食入 虫在小肠孵出 →→→ →→ 成虫 →→→ →→ 虫卵→→→ →→ →→
壁上,约5~12周 随粪便排出体外 后、棘头幼逸出
约3 穿过肠壁进入血腔→→ 感染性棘头体
个月
人体不是该虫的适宜终宿主,所以虫体大都在人体不能发育成熟,因
此,在人粪便中很少查到虫卵。
猪巨吻棘头虫生活史
三、致病: 1.消化功能紊乱:
以腹痛、便血为主要表现。 2.营养不良、贫血: 3.肠穿孔、腹膜炎、腹腔脓肿: 四、诊断: 1.询问病史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 2.根据患者偶尔排出的成虫确诊。
雄虫大小约17.5×0.4cm,尾端有1个钟形交 合伞,并配时突出体外。雌虫大小约42.5×0.7cm。 2.虫卵:
椭圆形,深褐色,大小约88.5×50.3μm,壳厚, 由四层组成,内含成熟的幼虫即棘头幼。 3.感染性棘头体:
乳 白 色 , 芝 麻 状 , 大 小 约 2.4 ~ 3.9×1.6 ~ 2.0×0.24~0.34mm ,体表有一层白色结缔组织 包绕。
五、流行: 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体感染的病例报
道较少,与饮食习惯有关,如流行区儿童喜吃生 或烧、炒天牛的成虫和幼虫,患者以儿童和青少 年为主,且男孩多于女孩。
六、防治: 1.治疗尚无特效药,早期患者服用丙硫咪唑,
甲苯咪唑可有一定效果。 外科并发症出现时,应及 时进行手术取虫和治疗。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儿童不捕食昆虫。 3.加强对猪的饲养管理。 [复习思考题] 1.猪巨吻棘头虫成虫和虫卵有哪些特征? 2.怎样预防人感染棘头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