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理论(最全)

合集下载

皮亚杰四阶段发展理论

皮亚杰四阶段发展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四)形式运算阶段(11—成年)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获得动作经验,儿童的语言和表象尚未产生。儿童形成一些低级 的行为图式来适应外部环境,并进一步探索外部环境。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一、简介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
1980年9月16日),瑞士 人,是近代最有
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他的

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他把弗洛伊德的那
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
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
有长足的发展。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
认知特征:
(9—12个月)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 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系统。 认知特点: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该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 弹性思维,可以逆转。但是对于这些抽象的逻辑思维不能够 非常完美的运用,同时对于规则的遵守比较刻板,儿童的思 维活动仅限于具体的事物,缺乏抽象性。
认知特点:
(四)形式运算阶段(1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
定义: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的话,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够 发展命题之间的关系,其思维发展水平已经接近成人。儿童能够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
特征:
总结
感知动作阶段 (0岁~2岁)
客体永久性 主客体分化
前运算阶段 (2岁~7岁)
自我中心 思维集中化
不可逆 不守恒 泛灵论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0-2岁)
2、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思期,11-16岁)。

特色:
1、发展顺序维持不变,但具备个别差异。

2、具有普遍性(不具文化特别性)。

3、倚赖心智发展,但可以普遍化为其它功能。

4、各发展阶段都是在逻辑上有组织的整体。

5、各阶段的顺序就是自然的阶层(所有顺利发展的阶段都会存有前面阶段的元素参予合作,但后一阶段较之前面的阶段,更加相同,而且更加统整)。

6、每个阶段,在思考模式上会表现出质的不同,而不仅仅是量的差异。

实际应用领域
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皮亚杰的理论来支持孩子的成长。

教师也可以使用皮亚杰的理论来帮助他们的学生。

例如,最近的研究表明,同年级和同龄的孩子在衡量基本加法和减法准确性的任务上表现不同。

处在心智发展的前运算和具体内容运算水平的儿童继续执行算术运算(例如乘法和加法)的准确性相近;然而,在具体操作层面的孩子已经能以更高的精度顺利完成乘法和加法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 piaget 的理论,通过与学生和学生家长探讨教学大纲,介绍班上每个孩子在每个科目上的立场。

一个人的认知成长阶段与另一个人不同。

认知发展或思维是一个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积极过程。

智力进步的发生是因为每个年龄和发展时期的人们都在寻找认知平衡。

要实现这种平衡,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已有想法的视角来理解新体验。

婴儿了解到可以用与熟识的物体相同的方式捕捉崭新物体,而成年人则将当天的头条新闻表述为他们现有世界观的证据。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主要探讨了儿童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方面的发展过程,以及他们如何理解和应对道德问题。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特点。

以下是对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详细描述:1. 预道德阶段(0-5岁)在这个阶段,儿童还没有形成明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他们的行为主要受到外部的规范和约束,如父母和老师的指导。

儿童主要通过模仿和遵循成人的行为来判断对错。

2. 预操作阶段(5-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他们开始意识到某些行为是对的,某些行为是错的。

然而,他们的判断仍然是非常主观和片面的。

他们会根据是否受到惩罚或奖励来判断一个行为的好坏。

3.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更加客观和全面的道德观念。

他们开始理解并运用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则,如公正、平等和互惠。

他们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和规则来判断一个行为的对错,并能够考虑到不同的利益和观点。

4. 形式操作阶段(11岁及以上)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进入了更加抽象和理性的阶段。

他们能够运用抽象的道德原则来判断一个行为的对错,并能够考虑到更加复杂的伦理问题。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并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和经验的积累。

这个理论对于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育实践中,根据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1. 提供正面的榜样和引导:成人在行为上要做出正面的榜样,让儿童通过模仿和观察来学习正确的道德行为。

2. 创造有利于道德发展的环境:提供一个安全、和谐和公正的环境,让儿童能够体验到公正和平等的价值,并有机会参与到道德决策和讨论中。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描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幼儿期的道德相对性到成人期的道德普遍性,逐渐形成了成人的道德判断和行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前道德阶段(0-5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主要基于个人需求和外部奖惩。

他们无法理解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满足。

2. 具体操作阶段(6-10岁):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和遵守一些具体的道德规范。

他们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和社会规则,并通过具体的行为来判断是否道德。

3. 道德情感阶段(11-15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开始基于内在的道德原则和情感。

他们更加关注公正、平等和道德责任,并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4. 道德思辨阶段(16岁及以上):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道德推理。

他们能够理解和思考复杂的道德问题,并能够根据道德原则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决策。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在道德认知和行为上的逐步发展,从个人利益到社会责任的转变。

这一理论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们可以根据儿童所处的发展阶段,提供适当的道德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判断和行为习惯。

例如,在前道德阶段,教育者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儿童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如分享玩具和尊重他人。

在具体操作阶段,教育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案例讨论等方式,帮助儿童理解社会规则和他人的感受。

在道德情感阶段,教育者可以鼓励儿童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责任感。

在道德思辨阶段,教育者可以引导儿童思考复杂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总之,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儿童道德认知和行为的发展过程。

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儿童的道德发展,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能力,以成为有责任感和正直品格的成年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主要探讨了儿童在道德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发展过程,并提出了一系列关键概念和阶段。

一、道德发展的阶段划分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前道德阶段、道义交换阶段和道义原则阶段。

1. 前道德阶段(0-5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主要依赖于外部的惩罚和奖励。

他们缺乏对道德准则的理解和内化,行为主要受到成人的指导和控制。

2. 道义交换阶段(5-10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逐渐理解道德规则的存在和重要性。

他们开始关注公平和互惠,理解行为的后果和影响。

他们会根据行为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3. 道义原则阶段(10岁以上):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更加复杂和抽象的道德观念。

他们开始关注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并开始思考和评估不同道德准则之间的冲突和权衡。

他们会更加注重公正和道义,愿意为了维护道德原则而采取行动。

二、关键概念1. 道德认知:指儿童对道德问题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在道德发展的过程中,儿童逐渐从简单的外部奖惩转向理解和内化道德准则,并能够根据道德原则来判断和行动。

2. 道德判断:指儿童对行为的评价和判断是否符合道德准则。

在道德发展的过程中,儿童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并能够根据道德原则来评估行为的好坏。

3. 道德行为: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

在道德发展的过程中,儿童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并通过行动来体现道德观念。

三、实证研究和应用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和实证研究,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该理论不仅对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指导,也对儿童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1. 教育实践:教育者可以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

例如,在前道德阶段,教育者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儿童的行为;在道义交换阶段,教育者可以提供公平和互惠的机会,培养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在道义原则阶段,教育者可以引导儿童思考和评估不同道德准则之间的冲突和权衡。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引言皮亚杰(Jean Piaget)是瑞士心理学家,以他在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研究而闻名,其游戏理论也是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探讨了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认知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对皮亚杰的游戏理论进行全面阐述,分析其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回顾在深入讨论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主张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儿童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不断演变。

感知期是在出生后的前两年,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感受和观察周围环境来了解世界。

前运算期发生在2到7岁之间,儿童开始使用符号代表物体和概念,但他们的思维还是受限于具体的情境和物体。

具体运算期发生在7到11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儿童具备了逻辑思维的能力,他们能够执行一些基本的运算,并理解数量和空间的概念。

最后,形式运算期发生在11岁之后,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理解概念和进行假设推理。

二、皮亚杰的游戏理论概述皮亚杰的游戏理论是他认知发展理论的重要补充,他认为儿童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游戏来发展自己的认知和社会技能。

皮亚杰将儿童的游戏分为两种类型:功能游戏和象征游戏。

功能游戏是指儿童在探索物体和环境时进行的游戏。

在这种游戏中,儿童主要通过模拟和实验来了解物体特征和功能,比如玩具车的行驶方式或积木的拼凑。

象征游戏是指儿童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情境来进行的游戏。

在这种游戏中,儿童使用符号代表其他物体或角色,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情感。

比如,儿童玩家乘坐玩具火车并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世界的情境。

皮亚杰认为,功能游戏和象征游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游戏帮助儿童了解物体特征和功能,发展空间和数量概念。

象征游戏则促进儿童发展心理理解能力、自我概念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功能游戏与认知发展在功能游戏中,儿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物体来了解世界。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是指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主要研究儿童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方面的发展过程,探讨儿童如何理解和应对道德问题,以及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1. 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从早期的自利行为到后来的合作行为,逐渐形成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2. 儿童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皮亚杰强调,儿童的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儿童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受到认知能力的制约和影响。

3. 儿童道德发展存在阶段性差异: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道德阶段、道德相对主义阶段和道德绝对主义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特征。

二、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1. 前道德阶段(0-5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道德关注和理解。

他们的道德行为主要是出于自身的需求和欲望,缺乏道德规范和责任感。

2. 道德相对主义阶段(5-10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逐渐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和需要,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但他们的道德观念仍然相对含糊,容易受到外部规则和权威的影响。

3. 道德绝对主义阶段(10岁及以上):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并能够根据内在的道德原则来判断和行动。

他们开始具备独立思量和批评性思维的能力,能够辨别对错和正义与非正义。

三、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实践意义1. 指导教育实践: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为教育者提供了指导儿童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教育者可以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道德发展阶段,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

2. 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引导和培养,可以匡助他们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成员。

皮亚杰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1896-1980),日内瓦学派创始人,瑞士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

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语言和行为》、《儿童的判断与推理》、《儿童的道德判断》、《智慧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原理》等。

皮亚杰的理论主要是认知发展的理论,其治学思想是从儿童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研究,进而探索认识和运算的心理起源,也就是"发生认识论"学说。

他的理论极为丰富,融合了生物学、心理学、逻辑学和认识等方面的知识。

(一)智慧的本质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就是同化和顺应,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内因)和客体(外因)相互作用的一种平衡状态。

他认为主客体的关系不是静止的,而是机动的,就导致了他的主体客体的不可分的认识论。

(二)关于认识结构的几个基本概念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识结构,而认识结构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这四个基本概念。

1、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性的图式,一经和外界接触,在适应的过程中图式就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起来。

2、同化和顺应在心理发展的水平上,适应也可概括为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

同化是指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机体的动作,引起图式量的变化;顺应则是机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的图式,引起图式质的变化,使机体适应环境。

3、平衡平衡是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之间的平衡,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平衡就没有发展。

平衡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

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作用,平衡从较低水平过渡到较高水平。

不断发展的平衡-不平衡-平衡就是适应过程。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与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过程。

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成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才能增强成熟的作用。

皮亚杰理论(最全)

皮亚杰理论(最全)
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逐渐地认识周 围的世界。在成人眼中,一切物体可具备 “大”“小”两个属性,但不能同时既大有小, 物体可以从大到小来排队,由于重力作用,物体 会自由下落,但不会自由上升。我们知道什么是 时间、空间。我们相信视野以外的物体并不会因 此从地球上永远消失。我们还可以预知人、事、 情境的变化与发展。这些平常不过的事实在儿童 眼中可能具有极不同的含义。因次,探讨儿童认 知发展理论,对了解儿童的认知模式和过程有着 重大的意义。
不可逆性
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 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直觉性
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 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 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 化的过程。
泛灵论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 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自我投射
群集结构
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 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 群集运算中的一个部分。
群集结构
1、序列:根据某种可定量的维度排列客 体。 2、关系思维:认识事物的关系而非绝对 的特征。 3、类包含:同时思考整体与部分(认识 到范畴之间存在层级关系 )。
四、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第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 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例如,认为打碎的杯子数 量多的行为比打碎杯子数量少的行为更坏,而不考虑 有意还是无意打碎杯子。 第三,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儿童在评定行为是 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完全正确,或者完全 错误,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 地位看问题。
它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 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 形式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 行推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个体在从出⽣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图⽰。

⼿的抓取和嘴的吸吮使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段。

这⼀时期,⼉童的认知能⼒也是逐渐发展的,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

本阶段⼉童还不能使⽤语⾔和抽象符号来命名事物。

(2)前运算阶段(2-7岁) ⼉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在这⼀阶段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由于语⾔的发展,使得⼉童的表象⽇益丰富,认知活动不局限于感知活动,但此阶段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

此阶段⼉童的⼼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还不能很好的把⾃⼰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不可逆性、刻版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此阶段⼉童的认知结构已发⽣了重组和改善,具有了抽象的概念,能够进⾏逻辑推理。

其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能运⽤表象进⾏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但此阶段⼉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持,因此,这⼀阶段⼉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出现逻辑思维 此阶段⼉童的思维已经超越来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形式运算阶段(⼜称命题运算阶段)。

本阶段⼉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逻辑推理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

此阶段⼉童不再刻板的恪守规则,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拒绝规则。

以上四个阶段与阶段之间不是简单的量的差异,⽽存在质的差异。

前⼀阶段的⾏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阶段,⽽且不能互换。

每⼀⾏为模式源于前⼀阶段的结构,由前⼀阶段的结构引出后阶段的结构。

(完整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

(完整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实例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发端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有关研究。

一.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其中,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个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的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改变已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通过顺应个体的认知能力达到新水平;平衡:指同化和顺应间的均衡。

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

举例说明:比如给床边放一个玩具,当小孩看到时会伸手去抓它,多次之后最终拿到玩具。

这就是同化的过程;然而如果将玩具放入靠近床中心的位置,这时小孩看到时仍然会用手去抓(即使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但多次抓取之后他未能拿到玩具,这时他发现把床单拽着抖动时玩具会往床边动(即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这时他便拿到了玩具。

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过后他就会想当玩具在床边时,我只需伸手去抓就可得到,而当玩具在床中间时就需通过抖动床单来获得,这时便建立起同化—顺应之间的平衡。

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与习得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阶段。

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语言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

特点:(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⑵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客体永恒性就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依然能够认识到事物是存在的。

举例说明:爸爸离开了,没有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不能认识到爸爸依然存在,以为爸爸从此消失,不会有找的行为;获得客体永恒性的儿童能够认识到爸爸是存在的,就会去找。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旨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框架。

该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早期的自我中心到逐渐形成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判断能力。

1. 道德发展的阶段:- 前运动期(0-2岁):婴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探索世界,尚未形成道德概念。

- 前操作期(2-7岁):儿童开始使用语言和符号,逐渐理解规则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 具体操作期(7-11岁):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开始理解道德规范和义务。

- 形式操作期(11岁及以上):儿童开始运用抽象思维,能够进行道德判断和决策。

2. 道德发展的关键概念:- 自我中心:在早期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主要围绕个体的需求和利益展开,缺乏对他人的关注和理解。

- 共享视角:随着儿童的认知能力的提升,他们逐渐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 道德判断:儿童在道德冲突中能够根据道德规范和原则做出判断,并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 道德行为:儿童通过道德判断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逐渐养成遵守道德规范的习惯。

3. 影响道德发展的因素:- 家庭环境:父母的道德教育方式和价值观对儿童的道德发展有重要影响。

- 学校教育:学校的道德教育和培养合作精神的活动有助于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

- 同伴关系:与同伴的互动和合作能够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能力。

- 社会文化: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4. 实践应用:- 家庭教育: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明确的道德规范和榜样,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 学校教育: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来促进道德发展。

- 社会教育: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关注儿童的道德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模范和环境,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结: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道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道德认知和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主要探讨了儿童在道德发展过程中的认知和行为变化,并提出了一系列与道德发展相关的概念和阶段。

一、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1. 道德发展:指个体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2. 道德认知:指个体对于道德问题的思考、判断和决策过程。

3. 道德行为: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4. 道德判断:指个体对于道德问题的评价和判断,包括对于行为的对错、公平与否等方面的判断。

二、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阶段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 前道德阶段(0-5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认知主要依赖于外部规则和成人的指导。

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行为主要受到惩罚和奖励的影响。

2. 预约道德阶段(5-10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他们能够理解一些道德规范,并根据这些规范来判断和决策。

3. 自主道德阶段(10岁及以上):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道德问题。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并能够根据这些观念来行动。

三、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实证研究许多研究都支持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儿童在道德判断上的发展与他们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他们对于道德问题的判断也变得更加复杂和成熟。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儿童的道德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父母的道德教育方式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对于儿童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意义和应用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对于儿童教育和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了解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采取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措施。

此外,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还对于培养儿童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主要探讨了儿童在道德发展过程中的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阶段以及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其核心是道德判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儿童在道德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认知阶段,从简单的自我中心到逐渐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和权利,最终形成成人的道德判断能力。

根据皮亚杰的观察和研究,他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运动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1. 前运动期(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主要是基于自己的需要和欲望。

他们无法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偷别人的玩具,因为他想要它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2. 具体操作期(7-1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和权利。

他们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道德规则,并开始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因为知道偷东西是不对的而不去做。

3. 形式操作期(11岁以上):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逐渐成熟。

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量问题,理解抽象的道德原则,并能够用逻辑和推理来解决道德问题。

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因为知道偷东西是不对的,违反了公平和正义的原则而不去做。

二、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对儿童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具体建议:1. 理解儿童的发展阶段:教育者和家长应该了解儿童在道德发展中的不同阶段,根据其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在前运动期,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具体操作期,应该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关注他人的能力;在形式操作期,应该培养儿童的批评思维和道德决策能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我们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这部分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察,多为理解类题目,需要结合认知发展理论理解个体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基本特点,然后结合对应的例子进一步理解其特点。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是指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角度出发,探讨了儿童在道德领域的发展过程和特征。

下面将详细介绍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阶段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一、基本概念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是“道德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是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与其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

他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二、发展阶段1. 前运算阶段(2-7岁)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主要是以惩罚和奖励为导向。

他们会根据成人的命令和规则来判断某个行为是好是坏,并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决定是否采取类似的行为。

儿童在这个阶段还缺乏对于道德规则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2.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开始逐渐理解道德规则的存在和意义。

他们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和道德规则来判断某个行为是否正确,并开始形成对于公平、正义等价值观的认识。

儿童在这个阶段还会注重行为的结果和社会评价。

3.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在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道德认知进一步发展,他们能够运用抽象的道德原则来判断和解决道德问题。

他们开始关注道德规则的普遍性和合理性,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推理。

儿童在这个阶段具备了独立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三、对教育实践的启示1. 个别差异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上存在个别差异。

教育者应该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教育策略,促进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

2. 情境教学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在道德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的情境和经验来积累和构建道德知识。

因此,教育者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情境教学活动,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道德规则和价值观。

皮亚杰认知理论(精华版)

皮亚杰认知理论(精华版)

A
16
第四分阶段(9~11、12个月)
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一些动 作格式被当作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则被当作手段 使用。儿童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新遇到的 事物,如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但该阶段 儿童只会运用已有的行动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 新的动作顺应世界。此阶段称为手段与目的的分化 并协调期。
A
11
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5岁)
前运算阶段(2~6、7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
A
12
一、感觉-运动阶段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智力局限于它自己的感觉运 动,也就是说,儿童是靠感觉动作来适应和探索外部 环境,语言和表象尚未出现(直到感觉阶段后期才出 现语言和表象的萌芽)。但是随着感觉输入和动作反 应的逐渐协调,儿童能够构成一种复杂的动作——图 式体系,并按照空间—时间和因果的结构来组织现实 的东西,最后成功地解决许多动作方面的问题,皮亚 杰将本阶段有划分为六个分阶段。
皮亚杰早年学习生物学,1915年和 1918年分别在瑞士纳沙特尔大学或生 物学学士和博士学位。其毕生的工作 就是试图用生物学观点来解释认识论 问题。
A
3
认知发展的实质
关于发展,皮亚杰认为,它既不源于先天的成熟,也 不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主 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发展的实质。适应的本 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保持平衡。因此,主体内部的 逻辑构造是发生认识论特别关注的问题。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A
1
目录
皮亚杰的简介 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相当于婴儿期。

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还可再分为象征思维阶段(2-4岁)与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样两个小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

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扩展资料:一、皮亚杰理论概述在心理学上、特别是发展心理学上,由于各种不同的观点,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发展理论,皮亚杰在他的《智力心理学》一书中,对此做了详细的论述。

他列举了五种重要的发展理论:1、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罗素的早期观点。

2、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如卡尔·彪勒的早期观点。

3、只讲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学派。

4、既讲外因又讲发展的,如联想心理学派。

5、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

而皮亚杰则认为他和这五种发展理论不同,他自己是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发展观,即他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二、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发展观,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阶段理论的要点上:1、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

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交叉。

4、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

5、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6、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

第二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前运算阶段(2~7岁) • 具体运算阶段(7 ~ 11、12岁) • 形式运算阶段(11、12~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感觉 与动作的分化,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 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 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末期 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 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 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
面积守恒(8~9岁)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1.认知发展的动力与过程 同化
平衡
顺应
图式:支配儿童的 心理模式, 儿童 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 适 应 并 组织 他们周围的环境。
图式是来表示一种 认知结构 或 者 心理结构。
比如:婴儿的吮吸、摇摆、投扔 就是最初的图式
同化:把 新感知 的 材料 或 经验 纳入 已有图式 理解新事物 的过程叫同化。
重量守恒(9~10岁)
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A更重” (不守恒)
“一样重” (守恒)
体积守恒(12~13岁)
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 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 的适应( adaptation),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 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外部的动作 • 动作 目的都是适应 内化了的思维动作 • 同化(assimilation) • 适应方式 顺应(accommodation)
不可逆性
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 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直觉性
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 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 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 化的过程。
泛灵论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 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自我投射 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 象
自我中心言语
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 点出发来说话。
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表现形式): 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 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 的思维、动作。 集体独白: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 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 不相干。
三、具体运算阶段
• 获得了守恒性 • 去自我中心 • 群集结构的形成:
•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 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量变过程,不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 • 图式( scheme ):经验的认知结构,是有 组织的动作或思维的模式。 例如,概念:狗 + 大狼狗——>“狗” + 大 小因素
• 顺应:改变主体的动作(图式)以适应客体 (环境)的变化。(质变过程,引起新的图式)
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

皮亚杰,瑞士人,他的认知理论是发展理论中最重要、最详尽和 最有争议的理论。1907年,他发表在杂志上的第一篇文章时年仅10 岁。4年后他又发表了一些关于软体动物的文章。这使他萌发了在 日内瓦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软体动物的部门供职的愿望,但是博 物馆主任知道他还是一个中学生时就拒绝了他的要求。皮亚杰对 生物学的研究一直很有兴趣,到1920年,他开始注意到生物学与 心理学之间的关系。随后的20年中,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儿童智 力的著作。到他84岁逝世那年,皮亚杰已出版40多部著作、发表 了200多篇论文。
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 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 行推理。它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 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 向未来。
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
• 具体运算:在心理上操纵客体和事件(命 题内思维:能够产生、理解和验证具体的、 单一的命题 ) • 形式运算:操纵假设情境中的命题与观念 (命题间思维:能够推论两个或更多命题 之间的逻辑关系 )
群集结构
• 1、序列:根据某种可定量的维度排列客体。 • 2、关系思维:认识事物的关系而非绝对的 特征。 • 3、类包含:同时思考整体与部分(认识到 范畴之间存在层级关系 )。
四、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它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 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 形式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 行推理。
发展阶段观点总结
• • • • 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 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
三、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前道德阶段:没有形成道德判断标准(0— 5岁) • 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 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 的。他们的行动易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 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 的含义,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
客体永久性
• 当客体在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依然知道该客体的 存在的,这就是皮亚杰所称儿童建立了客体永久 性。如“屏幕效应”、“隧道效应” 。 • 客体永久性的形成,是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从自 我中心状态的第一次解除,是第一次去中心化的 重大成果,皮亚杰称它为是“哥白尼式的革命”。
贝拉吉恩的客体永久性测验
Hale Waihona Puke • • • •思考与练习: 1、理解概念: 图式、客体永久性、守恒、自我中心主义。 2、试评述皮亚杰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例如,动作:吃奶 吃饭;用勺子 用筷子;
• 适应的本质是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 • 个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达到机体 与环境的平衡。 • 心理发展的过程:平衡 不平衡 平衡 (适应)
智慧发展的阶段
• 心理发展可以区分为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阶段 之间具有质的差异。 • 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 • 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 叉重叠。 • 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 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
• 道德认知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
• 水平1--前习俗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 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 •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 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认为受赞 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 •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取向 以满足个人需要和个人利益作为行为的准则, 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
• 研究轨迹 • 皮亚杰于1918年在纳沙特尔大学获得自然 博士学位。对生物学、哲学和逻辑学有兴 趣。在研究了生物学和认识论后,发现在 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连接起来 的纽带——心理学。
1、哲学思想主要受康德主义的影响,“图式”概念源于康德的“先 天图式”。但皮亚杰不是先天论者,而是持构成 (constructivism)观点。 2、结构主义对皮亚杰影响很深。结构: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 节性。 3、“同化”、“顺应”概念来自于生物学。 4、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如“自我中心倾向”。 5、用符号逻辑(数理逻辑)来描述儿童的智慧活动。
例如类包含(概念习得):开始对各种具体概念进 行抽象,概括出更高级的概念。
运算
• • • • 观念上的一系列操作 守恒性 可逆性 系统性
守恒
• 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 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 并未改变。
• 途径: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
群集结构
• 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杰 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群集 运算中的一个部分。
(2)他律阶段:以服从权威为特征(5—9岁)
•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第一,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 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其基本特征:一是绝对遵 从父母、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儿童认为服从权威 就是“好”,不听话就是“坏”。二是对规则本身的 尊重和顺从,即把人们规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 不可变更的。 • 第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 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例如,认为打碎的杯子数 量多的行为比打碎杯子数量少的行为更坏,而不考虑 有意还是无意打碎杯子。 • 第三,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儿童在评定行为是 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完全正确,或者完全 错误,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 地位看问题。
二、前运算阶段(2岁-7岁)
主要特点:早期的符号功能、自我中心、思维的片面性
•基本特征:儿童能够利用表征(心理表象、图画、词汇、 姿态)而不仅仅是动作来思考客体和事件。这时思维受自 我中心化的限制,即专注于直觉状态,依赖于外表,并显 得绝对化、刻板化,缺乏灵活性。
自我中心
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 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 有不同的观点。例:三山实验

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逐渐地认识周 围的世界。在成人眼中,一切物体可具备 “大”“小”两个属性,但不能同时既大有小, 物体可以从大到小来排队,由于重力作用,物体 会自由下落,但不会自由上升。我们知道什么是 时间、空间。我们相信视野以外的物体并不会因 此从地球上永远消失。我们还可以预知人、事、 情境的变化与发展。这些平常不过的事实在儿童 眼中可能具有极不同的含义。因次,探讨儿童认 知发展理论,对了解儿童的认知模式和过程有着 重大的意义。
• 二、思维(认识)的起源 • 儿童的认识或思维是从哪来的?对于这一问题有 多种解释。 唯心论者认为思维来自于先天遗传; 经验论者认为思维来自对客体的知觉; 皮亚杰——相互作用论 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 的来自主体,也不是单纯递来自客体,而是来自 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 皮亚杰对认识本质的回答,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 动性和能动性,知识不是简单地摹写,它必须通 过儿童自身的动作和运算才能获得。
B
实验者从A、B、C、D四个 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 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 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 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 片。
A D
C
三座山试验
自我中心
• 意味着对认识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乏理解。 • 不自觉地将自我的品质和看法强加于事物和他人 的立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集 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这种自 我中心不仅表现在儿童的言语中、表象中、逻辑 中,而且在儿童中的外部行为也比比皆是。
(3)自律道德阶段(9岁以后) • 此阶段儿童不再盲目服从权威。判断行为时, 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 • 有自我独立的判断标准
• 扩展阅读: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研究方法:两难故事 • 或者遵守规则、法律或权威人物,或者为了满足 个体需要而采取与规则冲突的行为。 • 有一位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 药可以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这 种药成本很高,而药剂师又以十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 索价2000元。她的丈夫四处借钱,也只凑够药费的一 半,他不得已,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允许他 赊帐,以挽救他妻子的性命,但遭到药剂师的拒绝。 他走投无路,就撬开药店的们偷了这种药。他这样做 对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