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怎样去小学化
幼儿园如何实现小学化

幼儿园如何实现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是指将幼儿园教育提升到小学水平,让孩子在幼
儿园就能够接触和研究小学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实现幼儿园小学
化的一些建议和策略:
1. 提升教育水平
幼儿园应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升师资队伍的教育水平
和教学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小学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基本素养,能够
有效地引导和辅导幼儿研究。
2. 调整课程设置
幼儿园的课程设置应逐步向小学课程靠拢,让幼儿接触到更多
的小学知识点和学科内容。
课程可以融入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数学逻辑和科学探索的能力。
3. 提供多样化的研究环境
幼儿园应提供多样化的研究环境,在幼儿园内设置教室、图书角、实验室等不同的研究场景。
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研究兴趣,培
养他们的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的能力。
4. 引入小学教材和教具
幼儿园可以适当引入小学教材和教具,让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接触到小学的研究内容。
这样可以让幼儿通过游戏和实践的方式掌握小学知识,提前适应小学研究的要求。
5. 加强家校合作
幼儿园和家长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幼儿的研究和成长。
幼儿园可以定期向家长传达幼儿的研究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研究计划,促进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研究互动。
通过以上策略和措施,幼儿园可以逐步实现小学化,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幼儿园小学化整改方案

幼儿园小学化整改方案.优选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表现为过早引入小学课程内容,忽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导致幼儿教育质量下降。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幼儿教育整改的相关政策,确保幼儿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成长,特制定本整改方案。
二、整改目标1.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恢复幼儿教育的本真。
2.落实国家幼儿教育政策,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三、整改措施1.加强师资培训(1)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国家幼儿教育政策及整改要求,提高认识。
(2)开展幼儿教育专业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定期举办幼儿教育研讨会,分享优秀教育经验。
2.优化课程设置(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安排课程内容。
(2)减少小学课程内容,增加游戏、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兴趣。
(3)注重幼儿个性化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3.改进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注重幼儿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实践能力。
(3)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提高幼儿参与度。
4.强化家园共育(1)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提高家长教育意识。
(2)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促进家园沟通。
(3)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共同关注幼儿成长。
5.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1)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幼儿心理素质。
(3)加强与专业心理机构的合作,为幼儿提供专业心理支持。
四、整改步骤1.调查分析阶段(1)对幼儿园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小学化”程度。
(2)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
2.实施阶段(1)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整改方案,明确整改任务。
(2)按照整改方案,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
(3)加强家园共育,提高家长教育意识。
3.监测评估阶段(1)定期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五、整改保障1.政策保障(1)落实国家幼儿教育政策,确保整改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与上级教育部门的沟通,争取政策支持。
2.组织保障(1)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幼儿园“小学化”整改方案-整改措施

幼儿园“小学化”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引言概述: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的成长发展需求,提供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幼儿园需要进行“小学化”整改。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幼儿园“小学化”整改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师培训1.1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通过组织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方法和技巧,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化”教育需求。
1.2 强化教师团队建设。
建立定期交流、研讨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学习,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1.3 增加教师队伍数量。
适当增加教师数量,确保每一个班级的人数适中,以便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
二、优化教学环境2.1 更新教学设备。
配备适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教学器材和教具,提供更多元化、富有创意的教育资源。
2.2 打造多样化的学习场景。
在幼儿园内设置不同的学习区域,如阅读角、科学实验区等,为幼儿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2.3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鼓励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
三、调整教学内容3.1 引入适度的学科知识。
在幼儿园教学中适度引入一些小学知识,如简单的数学概念、科学实验等,让幼儿对学科有初步了解。
3.2 强化学习方法的培养。
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通过游戏、探索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3.3 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如品德、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培养,全面发展幼儿的潜能。
四、加强家园合作4.1 建立家长学校。
定期组织家长参预学校的培训和研讨活动,提供家长教育的机会,促进家园合作。
4.2 加强家长沟通。
建立良好的家长沟通渠道,及时与家长交流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4.3 鼓励家长参预幼儿教育。
鼓励家长参预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如亲子游戏、亲子阅读等,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密切联系。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整改措施,幼儿园可以更好地实现“小学化”教育目标,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方案

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方案第1篇幼儿园去小学化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过早地将小学课程内容引入幼儿园教育,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
这种现象不仅剥夺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年,而且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推进幼儿园去小学化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定位1. 贯彻国家学前教育政策,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兴趣和需求,保障幼儿快乐成长。
2. 改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 加强家园合作,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具体措施1. 教育教学内容改革(1)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注重幼儿兴趣和需求,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取消小学化课程内容,如提前教授拼音、汉字、计算等,确保幼儿园教育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2. 教育教学方法创新(1)采用游戏化、情境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鼓励教师开展园本教研,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通过参观小学、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
3. 家园合作共育(1)加强家园沟通,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
(2)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成长规律,关注幼儿全面发展。
(3)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4. 教育评价体系改革(1)建立以幼儿发展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关注幼儿身心健康、情感态度、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发展。
(2)取消小学化评价标准,如以幼儿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来评价幼儿发展水平。
(3)加强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监测,确保幼儿园去小学化工作的落实。
幼儿园如何去小学化

幼儿园如何去小学化幼儿园教育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过早地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
幼儿教育应该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创设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感知世界幼儿教育应该创设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感知世界,发展自己的智慧。
教育活动应该因地制宜,建立个性化的幼儿教育“园本”教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幼儿教育应该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
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要注重幼儿的礼仪教育,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四、注重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开发幼儿的潜能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开发幼儿的潜能。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语言表达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激发幼儿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要注重幼儿的审美教育,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总之,幼儿园教育应该去除“小学化”的倾向,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创设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语言、品德和潜能,让幼儿在玩乐中感知世界,绽放智慧。
这篇文章讲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行为和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故事中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强调了在幼儿园学到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对他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幼儿教育应该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提供底色的教育,而不是为小学教育服务的。
随着《指南》的颁布,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应该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珍视游戏和生活中的独特价值,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玩乐中得到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要“以行为本”,走生活化教育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地开发教育活动,建立个性化的幼儿教育“园本”教程,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共处、做事、研究和做人,养成受益终生的品质和惯。
同时,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区域活动,让孩子在玩乐中开发潜能。
幼师随笔幼儿园如何去小学化

幼师随笔幼儿园如何去小学化随着社会发展和家长对教育的期望提高,幼儿园逐渐面临小学化的挑战。
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环境等方面接近小学的特点和要求。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幼儿园如何去小学化。
首先,幼儿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小学化的幼儿园应当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幼儿学会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例如故事听、手工制作、游戏等,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幼儿园应当重视教育环境的改善。
小学化的幼儿园应当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富有启发性的教育环境。
例如,建设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育材料,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此外,还应当关注幼儿园的卫生清洁,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
再次,幼儿园要注重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
小学化的幼儿园需要更加专业的师资力量来保证教育质量。
幼儿园应当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研究,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掌握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技巧,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最后,幼儿园要与小学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
幼儿园应当了解小学的教育要求和课程内容,为幼儿衔接小学教育做好准备。
在教学内容上,幼儿园可以逐步引入小学的学科知识,并进行深化和扩展;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在教育评价上,可以采用与小学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如定期考试等。
总之,幼儿园小学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趋势。
幼儿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改善教育环境,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并与小学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
通过这些努力,幼儿园能够更好地满足家长和社会的期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去小学化的实施方案

幼儿园去小学化的实施方案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幼儿园去小学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
幼儿园去小学化是指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的一种教育改革模式,旨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为了有效推进幼儿园去小学化,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教育理念的统一幼儿园去小学化的实施需要教育理念的统一。
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以确保幼儿园去小学化的顺利进行。
二、师资队伍的培训为了适应幼儿园去小学化的需要,需要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小学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三、课程设置的衔接幼儿园去小学化需要对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设置进行衔接。
幼儿园应当逐步引入小学教育课程,使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就能够接触和学习小学课程,为顺利过渡打下基础。
四、教学环境的改善为了适应幼儿园去小学化的需要,需要改善幼儿园的教学环境。
包括教室、操场、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以提供更适合小学教育的教学环境。
五、家校合作的加强幼儿园去小学化需要加强家校合作。
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需要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学习和成长,为幼儿的顺利过渡提供支持和帮助。
六、评估与调整幼儿园去小学化的实施需要不断进行评估与调整。
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幼儿园去小学化的顺利进行。
七、社会支持的倡导幼儿园去小学化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倡导。
政府、社会组织、媒体等应当积极参与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推进,为其提供政策支持、舆论引导和社会资源,共同推动幼儿园去小学化的顺利实施。
总之,幼儿园去小学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面推进幼儿园去小学化,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为幼儿园去小学化的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幼儿园去小学化实施方案

幼儿园去小学化实施方案实施幼儿园去小学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制定全面的方案,确保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实施方案,为确保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成功,该方案涵盖了多个方面的考虑。
一、教育目标:1.建立学生中心的教育观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经验和发展机会。
2.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习惯和社交技能,促进全面发展。
3.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师资与课程:1.师资准备:为确保顺利过渡,需要招聘具备小学教育经验的教师,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小学的教学要求。
2.课程设置:根据小学的课程要求,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调整,增加小学科目的学习内容,为学生顺利过渡到小学做好准备。
3.课时安排:逐渐增加小学课程的教学时间,同时保留幼儿园特色教育的部分,确保学生的过渡期间能够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小学的课程和学习方式。
三、环境与设施:1.教室环境:为满足小学教学的需要,改善教室设施,如增加黑板,搭建实验桌椅,设置电子显示屏等。
2.图书馆和实验室:根据小学的学习需求,建设小学图书馆和实验室,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3.操场和运动设施: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在操场上增加运动设施,如篮球架、足球场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运动空间。
四、家长参与:1.举办家长会:定期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会,介绍幼儿园去小学化的实施情况,解答与过渡相关的问题,增强家长对幼儿园去小学化的理解和支持。
五、评估与调整:1.建立评估机制:制定评估指标和方法,定期进行评估,以确保幼儿园去小学化的顺利进行。
2.教学反馈:教师互相反馈教学情况,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要求。
3.调整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效果和质量。
综上所述,幼儿园去小学化的实施方案需要全面考虑教育目标、师资与课程、环境与设施、家长参与以及评估与调整等方面的因素。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逐渐显现出来。
在一些幼儿园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方面出现了疏于幼儿特点、追求学业成绩的现象。
这种现象无疑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其表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幼儿园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1. 教学内容过度注重学习成绩在一些幼儿园中,教学内容过度注重学习成绩,强调幼儿学习认知技能和运算能力,忽视幼儿的情感、品德、审美和社交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
2. 教学方式单一、死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还表现在教学方式的单一、死板。
教师过分强调课堂纪律,忽视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教学过程单调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
3. 教学环境不适宜幼儿成长一些幼儿园的教学环境过于拥挤,缺乏充分的活动场所和适宜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幼儿的活动和发展需要。
一些幼儿园的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较大的沟通障碍,无法形成良好的教育合作氛围。
二、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1. 完善幼儿园教育评价体系应建立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对幼儿全面发展的评价,减少对学业成绩的过分追求。
鼓励教师注重幼儿的情感、品德、审美和社交等其他方面的发展,不仅关注学习成绩。
2. 提倡多元化教学方式鼓励幼儿园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
3.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儿园需要积极营造宽松、温馨、活泼的教育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
提倡家长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建立互信、合作的关系,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4. 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培训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课程,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学校也应提供更多的机会,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中心幼儿园“去小学化”实施方案5篇

中心幼儿园“去小学化”实施方案5篇中心幼儿园“去小学化”实施方案1 为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巴庙镇中心幼儿园主动作为,多举措防治“小学化”倾向。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老师和家长认识到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该园专门召开了家长会,园领导向家长宣讲幼儿园“小学化”对孩子成长的不良影响,引导家长认识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掌握科学育儿方法,不要盲目攀比,过早让孩子学习小学知识。
各班也通过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内容,介绍科学育儿方法,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老师保持高度一致,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各班还通过班级微信群,转发一些有关幼儿园“小学化”危害的文章,引导家长自觉接受幼儿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二是加强园务管理,规范教师的保教行为。
该园采用教师工作周量化考核制,周前检查教师教案和周工作计划,值周领导每天深入班级检查教师保教活动开展情况,周末对每位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在园务公开栏中公布教师周量化考核成绩。
这样有效地保证了教师的保教行为符合幼儿教育的要求。
三是加强教师园本培训,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该园始终把教师园本培训作为重要工作抓实抓好。
首先从转变观念入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和《幼儿园保育员工作指南》等,让全体教师明确幼儿园日常工作的相关要求和规范。
其次,认真组织和开展园内教师的“三课活动”,每周由教研组安排一名老师上公开课,组织全园教师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坚持做到每课必评,每评必研。
把每一次评课活动都当做一次研讨和培训。
第三,在全园教师中开展“有书共读”活动,每月坚持共读一本书,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更新教育理念,丰富专业知识。
第四,组织教师开展保教专题研讨活动,围绕“去小学化”进行深入研讨。
让全体教师明白幼儿园“小学化”的具体表现、相关危害以及应对策略。
四是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教学所需。
该园为了满足教师教学及孩子游戏活动需要,每学期都添置一些户外活动器材、桌面玩具、图书绘本以及投放足够的游戏及活动材料,让孩子们在幼儿园能够快乐游戏,有效的防止了“小学化”倾向。
幼儿园“减少小学化倾向”实施方案

幼儿园“减少小学化倾向”实施方案背景近年来,幼儿园逐渐出现了一些小学化倾向的现象,如过多的研究内容、大量的书面作业、考试压力等。
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确保幼儿园能够提供一个更适合幼儿成长的环境,我们制定了“减少小学化倾向”实施方案。
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教育教学策略和管理措施,减少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营造幼儿全面发展的研究环境。
实施策略1. 设计情景化研究活动:增加幼儿参与的游戏和实践活动,通过情景化研究,提高幼儿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2. 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选择适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教材和教具,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落实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幼儿发展规律和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避免过多的研究压力和书面作业。
4.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幼儿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正确对待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目标。
5. 加强家长教育:通过家长会、家庭访问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实现幼儿教育的家园共育。
实施步骤1. 制定实施计划:将实施策略细化为具体的步骤和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和监督机制。
2. 课程重构:重新设计幼儿园课程,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注重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3.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课程,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和理论知识,使其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发展需求。
4. 家长宣传:通过家长会、宣传材料等方式,向家长传达幼儿园“减少小学化倾向”的理念和具体措施。
5. 监督评估: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实施方案。
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减少小学化倾向”方案,我们预计可以改变现有的小学化倾向,使幼儿园创造更适合幼儿发展的研究环境。
幼儿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将得到提高,整体的研究氛围也将更加积极向上。
结论随着“减少小学化倾向”方案的实施,我们相信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将得到提升,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将得到更好地保障。
改变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小学化倾向的策略

改变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小学化倾向的策略【摘要】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存在小学化倾向,需要采取策略改变。
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让他们更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
设计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活动,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学习。
注重活动的游戏性和趣味性,让幼儿在快乐中发展。
倡导团队合作和自主探究,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改变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活动、小学化倾向、教师专业能力、幼儿认知规律、游戏性、趣味性、团队合作、自主探究、教育环境、幼儿全面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幼儿园集体活动是孩子们在园所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近年来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小学化倾向的现象,其中教师过多强调学习成绩和竞争,而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改变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小学化倾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针对性的策略,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园集体活动走向更加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和成长需要的方向。
接下来将介绍一些具体的策略,以期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开展集体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2 问题意识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存在小学化倾向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值得重视和解决的挑战。
在幼儿教育中,过于学业化的集体活动往往使幼儿失去了自由探索、游戏体验和多元发展的机会,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动手能力和思维发展,而不是提前灌输知识和应试技巧。
如何改变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的小学化倾向,重视幼儿的发展需求和特点,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面临的任务。
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去解决,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让幼儿园成为一个真正适合幼儿成长的乐园。
幼师随笔幼儿园如何去小学化

幼师随笔幼儿园如何去小学化(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方案大全、教学教案、随笔大全、总结范文、短美文、诗词歌赋、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comprehensive plans, teaching plans, essays, summary essays, short and beautiful essays, poetry and poetry,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幼师随笔幼儿园如何去小学化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
幼儿园“消除小学化倾向”实施方案

幼儿园“消除小学化倾向”实施方案1.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一些幼儿园存在着过度强调研究和竞争意识,导致幼儿园教育呈现出一定的小学化倾向。
为了保证幼儿园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制定一套“消除小学化倾向”的实施方案。
2.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帮助幼儿园摆脱小学化倾向,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同时,通过循序渐进的过渡,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3.实施方案3.1 课程设计优化课程内容:减少对研究成绩的过度关注,增加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社交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内容。
强调兴趣培养: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激发幼儿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打破学科壁垒:提倡跨学科综合教学,组织各类活动和项目,让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
3.2 教学方法探索式研究:鼓励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积极参与研究和发现。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个性化教学: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素材,满足幼儿的研究需求。
3.3 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研究交流活动,提升他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
培养教师关注幼儿发展:加强教师对幼儿发展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评估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研究和成长。
促进团队协作:组织教师团队开展合作教学和研讨活动,共同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3.4 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指导:为家长提供有关幼儿教育的指导和培训,增强他们的教育意识和家庭教育能力。
家园互动沟通: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家庭活动,加强幼儿园和家庭的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情况。
家长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课程设计,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4.质量评估为了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定期的质量评估机制,包括教师评估、幼儿评估和家长满意度调查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
5.实施时间表方案制定和培训准备阶段:XX年X月至XX年X月方案实施阶段:XX年X月起方案持续改进和评估阶段:XX年X月起6.预期效果通过本实施方案,预期可以逐步消除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园去小学化实施计划

幼儿园去小学化实施计划一、实施背景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二、实施目标转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
规范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行为,去除小学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实施措施(一)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入理解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开展专题讲座、研讨活动,邀请专家解读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政策要求和实践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组织教师观摩优秀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引导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二)规范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设置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课程,注重课程的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
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游戏时间和自主探索时间,避免过度安排集体教学活动。
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如拼音、识字、算术等,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三)改进教学方法倡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如角色游戏、建构游戏、体育游戏等。
采用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不进行一刀切的教学。
(四)创设教育环境打造温馨、舒适、富有童趣的室内外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和操作材料,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
幼儿园解决“小学化”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幼儿园解决“小学化”问题的途径和策略幼儿园要坚持保教并重原则,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坚持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要注重幼儿安全和习惯养成,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一)、幼儿园要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取得家长的支持,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育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形成。
让家长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方面。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承担起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咨询、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为此,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家长工作,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让整个社会走出幼教小学化的教育误区,让幼儿的自然天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通过不定期的教育讲座、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家长的各种联系渠道,让家长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当他们充分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再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了。
1、让家长看清隐性危害每学年开学前,通过召开关于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专题家长会,帮助家长了解《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懂得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向家长介绍各阶段幼儿的培养目标和班级教育教学计划,幼儿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等;并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带给孩子一生发展的危害性;“幼儿教育小学化”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就是要让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接受相应的教育内容,这个内容不能超越,也不能滞后。
简单地说,就是在什么阶段就学什么知识,就像人的成长发育,刚出生的婴儿主要是大脑的发育,青春期主要是长身体,成年后主要是心智的完善,按照这样的顺序,人才能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幼儿园小学化解决方案

幼儿园小学化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实施小学化教育,这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如何有效地促进幼儿园小学化的发展,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小学化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挑战:学科分化压力幼儿园小学化教育中,学科分化是一大挑战。
幼儿园学生在小学化过渡期间需要接收更多的学科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能力范围。
这给幼儿园教育带来了压力。
解决方案: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化解:1. 强调跨学科教育:在小学化教育过程中,强调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将多个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幼儿园学生建立起综合性的学科知识体系。
2. 分阶段渗透学科知识:在幼儿园小学化过渡期间,将学科知识分阶段地渗透入教学内容中,根据幼儿园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步引入更多的学科知识。
3. 多元化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书籍、图书馆、互联网等,帮助幼儿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学科知识。
二、挑战: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幼儿园教师往往注重亲和力、专业知识和体验式教学,但小学化教育需要更注重学科深度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解决方案: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专业化培训:幼儿园教师应接受系统化的专业培训,提升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化教育的要求。
2. 搭建专业交流平台:建立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学习。
3.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挑战: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对师生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在幼儿园教育中,师生关系主要建立在亲和力和关怀上,而小学化教育则需要更多的师生互动和学科上的指导。
解决方案:以下是化解师生关系变化的解决方案:1. 建立有效沟通渠道:教师不仅要注重与幼儿园学生的情感交流,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建立良好的三方关系。
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方案

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方案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探索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方案。
幼儿园去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积极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让他们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
本文将介绍一种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设置1. 学科课程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方案在学科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儿童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除了常见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还应引入相关科学、艺术和体育等课程,帮助儿童全面发展。
同时,课程设置应贴合小学的学习要求,逐步引导儿童适应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2. 主题项目主题项目是幼儿园去小学化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题项目是将多个学科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实践活动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
主题项目可以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儿童体验和学习知识。
3. 社会实践幼儿园去小学化方案中应该包括社会实践的环节。
通过参观社会机构、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让儿童了解社会和社会规则,培养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幼儿园去小学化方案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游戏或活动的形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游戏化教学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和记忆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元化评价多元化评价是幼儿园去小学化方案中的重要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而多元化评价注重综合能力的评价,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
通过多元化评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
3. 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幼儿园去小学化方案的重要理念。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个性化教育能够发现和培养儿童的个性化特点,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通过个性化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教师培养幼儿园去小学化方案的实施需要有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的教师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怎样去小学化说到幼儿园,我们得先说说学前教育,那么学前教育到底是什么呢?学前教育就是在婴儿出生到上学期间的教育,主要是分为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
通过了解可知0—3岁为早期教育,3—6岁为幼儿教育。
因为是在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所以在不同的年龄层面上讲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并且其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学前教育是幼儿一生发展的基础,要从身、心各方面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
现在孩子家长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早且更好地受到教育,然而学前教育的机构在硬件和软件各方面的匮乏给学前教育的前景蒙上了一层细纱。
我国学前教育的教育模式现状及问题如下:一.浅薄的定位理解学前教育意在使孩子在接受知识教育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心理上、身体上和精神等方面。
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不是少数现象,而是全国各地泛滥,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阻碍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扼杀了幼儿思维想象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模式主要注重知识化、标准化、系统化的东西,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差异。
个性张扬的孩子在所谓“学前教育”的指引下,成了学习的机器。
独立自主、创造力及孩子的天性受到束缚和压制。
对于学前教育浅薄的定位理解使我们使用系统化、标准化去塑造孩子,导致孩子们身心不能健康、良好的发展。
二.固定化的课程设置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学前教育体系也有待于完善。
学前教育由于缺乏教育经验和专业的技术指导照搬照抄的把一些国外的教学经验应用到学前教育当中。
这种做法给学前教育的进步和儿童的成长带来了沉重的阻碍,使学前教育变成了知识早期的传授,知识化的教育模式使还孩子们在身心健康和发展方面遇到障碍,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孩子自主、独立、个性等各方面受到限制,同时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使孩子本真性的东西渐行渐远。
当然这肯定不是理想的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学前教育模式。
三.呆滞的教管理念教育理念作为一个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导向作用是使孩子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是成就教育模式的关键也是成就孩子的精神后盾。
在我国一些教育机构对教师要求过低,有时甚至是无证上岗,对于孩子来说没有经过严格培训的老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负面导向。
还有一些教育机构无视法律法规,随意降低教师工资、福利,没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造成老师流动性极大并使老师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这样老师便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使学前教育办学的质量降低。
下面再来说说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现状:发达国家教育理念至少高出我国60年,这说明我们现在学习的一些教育模式是他们三四十年代的东西。
这样的理念能不落后吗?我们努力创造属于我们的先进教育理念,为了能高效的适应孩子身心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他们在学前教育上的政府导向、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三大模块。
不求照搬照抄,只求会意进步。
一.国家政府倾心力发达国家当中学前教育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较早把学前教育作为国家的软实力放于国际竞争当中。
政府不惜财力致力于学前教育,并启动一系列的学前教育计划,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
因为早期的学前教育计划受政府重视程度高,所以其教育内容全面具体且覆盖面很广。
发达国家的评价体系也十分完善,学前教育工作者从业标准很高,这为保障学前教育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的教育目标发达国家的亲子园教育模式,目标在于培养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
以此为目标他们不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对家长进行教育,通过老师家长的双重影响和教育,使孩子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本真与快乐。
从而达到孩子身心健康。
通过对家长的培养教育使他们成为孩子的主要教育者,这样在老师的导向下孩子在家长那里能够使自己的求知欲得到开发和保护。
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和生活习惯,增加其审美能力,发现特殊才能并加以培养。
三.完整全面的教育内容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内容方面很是详实并且能够注重孩童的生长学习特点,系统的传授东西而非单纯的知识性学习。
内容主要是从认知发展、创造发展、心理发展、语言发展、读写发展等进行开发。
另外还加入一些实践活动。
认知发展主要是通过对大脑和感官的刺激达到认知的目的,并通过身体知使身体达到素质和协调的提高。
创造发展主要是孩子特殊能力的发现与培养,同时使孩子在个性、求知欲等方面的激励与开发。
心理发展主要是健康人格和良好个性的发展,审理健康和情绪能力的调节还包括社会能力的简单适应。
语言发展是语言的发展此是孩童表达的一种方式。
读写发展讲的是使孩子在听、说、读、写方面开发与提高,重要的还有让他们学会算,突出的是认知、创造、个性和发展,而非淡薄的理念误解,误使孩子照搬照抄幼儿园式的知识性学习。
通过我国学前教育现状与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对比,我们有许多东西值得反思。
第一,对于学前教育浅薄的定位与理解、固化的课程设置、呆滞的教育理念使得我国学前教育模式进入窘境。
这样的按部就班的幼儿园式知识性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家长对孩子良好教育的迫切需求。
同时,不能够给我国学前教育带来发展和进步。
所以我们要摒弃以往固步自封的教育模式,结合发达国家的优秀教育模式来实现我国自身学前教育模式的提高和发展。
在政府的导向下,利用政府提供的有理条件实现学前教育模式的更新换代,实现学前教育模式的伟大跨越,从而为我国学前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有力借鉴,同时适应新时代的国际环境要求。
第二,学前教育中的主体即受教育者为主体。
让孩子自主有针对性的去做一些事情,而非固化的溺爱。
不论是从什么方面论述,学前教育都是本着让孩子们在这段时期受到全面良好的教育。
本着这个目标我们不难认识到受教育者在学前教育中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是以这为最为崇高的目标。
所以,老师要受到良好的培训,家长亦要受到良好的指导。
这样作为受教育者接触最多的人,这是在耳濡目染的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
实现孩子从认知、创造、心理、社会、适应、语言、读写、书算等各方面的改良型提高。
是适合孩子的教育模式。
摒弃了古板、按部就班的老套思维和理念。
成就孩子良好的教育启迪。
第三,家长和老师作为孩子学前教育培养的辅助,不是全盘的为孩子服务到家。
在全身心的投入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自便性教育。
让孩子去主动做,家长在这其中做好良好的保护和指导。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表现的言行举止会深刻影响孩子,所以我们给家长一种岗前的的培训,让他们在孩子的学前教育阶段其良好的导向作用。
老师是孩子学前教育的重要授道者,他们在学前教育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他们带给孩子的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和生活的一种态度。
不论从认知、心理还是社会适应各方面都给孩子以最重要的指引。
孩子在父母的心中是最重要的,孩子不仅仅是他们爱情的结晶,更大意义上讲是他们生命的延续。
他们身上有父母的期望和理想,父母希望他们能弥补自己人生中的好多遗憾完成更好的教育。
以此,父母会以培养孩子为人生中的重要目标,使孩子成为主体。
这样他们会为孩子做好受教育途中的任何事情,达到全心全意的服务孩子这个主体。
老师是孩子在学前教育当中重要的指向标,他们因为专业所以会从各方面发现孩子的特点和各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达到让孩子身心的协调发展。
使体、智、情达到更为高的层次。
在这里孩子始终是以主体地位受到老师的积极引导。
达到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可见,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以自身对教育立场的坚守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以幼儿园和家长形成的教育合力促使幼儿教育回归其应然的状态。
通过以上对比与反思,我们需要制定一些有效的整改措施:(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1、幼儿园要真正改变角色的调换,改变教师们的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以指导为主要,幼儿自主学习,游戏化的教学,使幼儿有兴趣学习,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
2、在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新规定下,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素质以及专业程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训中给予大量的支持,每学期老师们都应该轮流外派学习,并写出心得体会,结合实际运用到活动中(出示照片和心得体会)。
除此之外,每月将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共同学习幼教专业知识,讨论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并形成文字资料,从而取长补短,做到资源共享。
老师们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勤奋好学,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活动。
(二)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学前教育是开启人生的教育之门,从接受教育之初,学习怎样学习的方法、技能以及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是最重要的。
因此更大程度上需要家长对幼儿园的支持与配合,转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幼儿园应学习知识文化的观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应该是保持小孩儿好奇心,在游戏生活中完成基础学习,利用每学期两次家长会大力宣传相关知识,让家长明白小学化现象给孩子带来的危害,让他们了解幼儿教育、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学到什么,让他们明白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学习品质最重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与人交往。
这样家长们就不会强迫幼儿园小学化,所谓的小学化现象也会逐渐得到改变。
(三)教材使用的变更目前很多幼儿教材就是认字、写字、计算,根本就是把幼儿园当小学预科班了,也许老师们都很清楚,大多数幼儿很少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看某一页,他们是随便翻,不太喜欢配合教师,何况一学期就那么几页,翻来覆去地看,很多孩子往往翻几回就腻了,如此幼儿教育让孩子们常常是百无聊赖。
因此,我们在活动中不会完全按书上的内容上,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一定的增减,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来学习。
(四)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幼儿的兴趣1、创设适宜幼儿生活、学习的良好环境,注重室内外环境布置.2、添置适合幼儿各年龄阶段的玩具,吸引幼儿兴趣。
在活动中如果没有玩具,孩子们根本对活动不感兴趣,因此在活动中除了幼儿园买的玩具外,还要利用休息时间自制了一些玩具,使孩子们真正做到了在“乐中学”。
在健康活动中,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4、每天坚持做早操,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合孩子成长的规律。
面对征程,我们任重而道远。
我们教育工作者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管理,加大幼教理念宣传力度,加大投入,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逐步扭转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不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