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网络技术架构简介
华为云全球网络与骨干网络架构介绍
华为云全球网络与骨干网络架构介绍一、数字化浪潮与云需求回顾历史,数字化转型经历三次大的浪潮。
✦第一波浪潮影响的是以ICT为生产资料的信息产业,比如互联网行业和电信行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软件、硬件、终端、管道等,从2000年到现在,这些行业的数字化变革一直跑在各行业的最前面。
✦第二波影响的是以ICT为核心支撑技术的服务行业。
尤其是与用户体验和生产效率强相关的金融等行业,从早期的网上银行到电子支付,到现在的行业数字化变革已经进入到了云化的阶段。
✦在第三波浪潮中,包括电力、交通、制造、能源、政府等各行各业,可谓是360行,行行都迫切需要数字化转型。
从客户视角来看,华为网络产品线副总裁曾兴云总结了三点商业需求:✦使能敏捷创新(Agile Innovation),比如滴滴和UBER这种“天生的数字企业”,借助数字化技术方案,成功的在短短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Netflix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获得用户兴趣,推出自制剧大幅提高收视率。
✦提供极致体验(Ultimate Experience),提升企业效率的同时更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优化财务指标,比如AT&T推出network on demand业务,业务开通效率提升最高达到95%;迅达电梯的梯联网方案可以有效降低企业50%的成本,带来运营的极致体验。
✦无处不在的安全(Security Everywhere),帮助企业获得更全面的防护能力,满足政策合规诉求,支持业务永续运行,守护客户价值。
而基于行业应用场景提供全面云化的网络,帮助企业获得商业成功,正是华为提出全面云化网络架构的核心出发点。
二、华为云网络业务模型及架构从技术角度看,全面云化网络构架的三个层次如下:✦首先是无处不在的连接:即以数据中心为中心,实现园区、分支、物联等场景的互联互通,将人、物、数据和应用全面连接起来;✦其次是开放的云平台:即通过网络云化管理实现业务的快速部署和简易运维,资源的集中调度提升了效率,而开放的API灵活对接网络设备和行业应用,便捷的行业化扩展带来商业模式的创新;✦第三是社交化的行业应用:即借助云端大数据分析提供丰富的行业SaaS服务,打破应用的“孤岛”,让企业和用户、企业和企业、用户和用户分享网络、应用和数据带来的数字化收益。
云计算技术简介
云计算技术简介云计算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技术,它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本文将介绍云计算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同时,还将探讨云计算所带来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将计算资源和服务提供给用户,以实现按需访问、灵活扩展和快速交付的目标。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源于将计算能力视为一种公共资源,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动态分配和管理这些资源。
二、云计算的特点1. 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基于虚拟化技术,能够将物理硬件资源进行抽象和隔离,从而提供更高效的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
2. 弹性扩展:云计算提供了弹性扩展的能力,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快速增加或减少计算和存储资源的规模,以适应业务的变化。
3. 自动化管理:云计算平台能够自动管理计算资源的分配和释放,减少了人为的干预和操作成本,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和可靠性。
4. 多租户架构:云计算采用多租户架构,不同用户之间的计算资源相互隔离,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三、云计算的应用领域1. 企业信息化:云计算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IT资源和服务,例如云存储、云数据库等,使得企业可以更加集中精力在核心业务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2. 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的弹性扩展和高性能计算能力使得大数据处理变得更加高效和灵活。
通过云计算平台可以快速处理海量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为决策提供支持。
3. 科学研究:云计算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例如天文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模拟计算和数据分析。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云计算平台进行复杂的计算任务,加速科学发现的进程。
4. 互联网服务:云计算为互联网服务商提供了可靠和高效的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
通过云计算平台,各种互联网应用可以轻松实现横向扩展,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四、云计算的挑战1. 安全性和隐私问题:云计算涉及大量用户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安全性和隐私问题备受关注。
云计算提供商需要加强数据的保护措施,确保用户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云计算中的网络架构与云网络
云计算中的网络架构与云网络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正逐渐改变着企业和个人的计算方式。
在云计算的背后,网络架构和云网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云计算中的网络架构及其对云网络的影响。
一、云计算中的网络架构在传统计算模式下,数据和应用程序存储在本地服务器中,用户通过本地网络进行访问。
而在云计算中,数据和应用程序被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上,用户只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即可。
因此,云计算中的网络架构需要满足以下几个特点:1. 高可靠性:云计算的用户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网络架构需要具备高可靠性,以保证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访问云服务。
采用分布式架构和冗余设计可以实现高可靠性。
2. 高性能:云计算中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任务,因此网络架构需要具备高性能,以提供快速稳定的服务。
采用负载均衡、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可以提升网络性能。
3. 弹性伸缩:云计算中的用户数和数据量都非常庞大,网络架构需要具备弹性伸缩的能力,以应对用户数量的变化和数据量的增长。
采用弹性伸缩的技术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整网络资源。
4. 安全性:云计算中的数据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上,网络架构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性,以保护用户的数据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采用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可以提升网络的安全性。
二、云网络的分类在云计算中,云网络根据其部署方式和管理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公有云网络:公有云网络由云服务提供商建设和管理,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公有云中的资源和服务。
公有云网络具有成本低、易于扩展等特点,适用于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2. 私有云网络:私有云网络由企业自行建设和管理,用户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访问私有云中的资源和服务。
私有云网络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灵活性,适用于对数据安全性有严格要求的企业。
3. 混合云网络:混合云网络结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优势,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使用公有云或私有云中的资源和服务。
混合云网络可以满足用户对安全性和成本效益的双重需求。
云数据中心网络与SDN:技术架构与实现
云数据中⼼⽹络与SDN:技术架构与实现云数据中⼼⽹络与SDN:技术架构与实现技术审校本书赞誉1 云数据中⼼⽹络演进1.1 传统的3-Tier架构1.2 设备“多虚⼀”——虚拟机框1.2.1 Cisco VSS1.2.2 Juniper VC与H3C IRF1.3 ⾼级STP欺骗——跨设备链路聚合1.3.1 Cisco vPC1.3.2 Juniper MC-LAG和Arista M-LAG1.4 变⾰3-Tier——向Leaf-Spine演进1.5 初识⼤⼆层1.6 插叙——虚拟机的接⼊1.6.1 VEB1.6.2 Cisco VN-TAG1.6.3 VEPA1.6.4 VEB性能优化1.7 消除STP——Underlay L2MP1.7.1 TRILL1.7.2 SPB1.8 Cisco私有的⼤⼆层——FabricPath1.8.1 整体设计1.8.2 控制与转发过程分析1.8.3 其他技术细节1.9 Juniper私有的⼤⼆层——QFabric1.9.1 整体设计1.9.2 集中式的控制机制1.9.3 控制与转发过程分析1.10 Brocade私有的⼤⼆层——VCS1.10.1 整体设计1.10.2 控制与转发过程分析1.10.3 其他技术细节1.11 跨越数据中⼼的⼆层——DCI优化1.11.1 Cisco OTV1.11.2 HUAWEI EVN与H3C EVI1.12 端到端的⼆层——NVo3的崛起1.12.1 VxLAN1.12.2 NvGRE1.12.3 STT1.12.4 Geneve1.13 新时代的开启——SDN⼊场1.14 Overlay最新技术——EVPN1.14.1 传统⽹络对SDN的反击1.14.2 组⽹与数据模型1.14.3 控制信令的设计1.15 Underlay最新技术——Segment Routing1.15.1 SID与Label1.15.2 控制与转发机制1.15.3 SDN2.0?1.16 本章⼩结2 杂谈SDN2.1 SDN与传统⽹络——新概念下的⽼问题2.2 转控分离——⽩盒的曙光2.2.1 芯⽚级开放2.2.2 操作系统级开放2.2.3 应⽤级开放2.2.4 机箱级开放2.2.5 ⽩盒的“通”与“痛”2.3 ⽹络可编程——百家争鸣2.3.1 芯⽚可编程2.3.2 FIB可编程2.3.3 RIB可编程2.3.4 设备配置可编程2.3.5 设备OS和控制器可编程2.3.6 业务可编程2.4 集中式控制——与分布式的哲学之争2.4.1 在功能上找到平衡点2.4.2 在扩展性和可⽤性上找到平衡点2.5 回归软件本源——从N到D再到S2.5.1 模块管理2.5.2 模块间通信2.5.3 接⼝协议适配2.5.4 数据库2.5.5 集群与分布式2.5.6 容器与微服务2.6 本章⼩结3 SDDCN概述3.1 需求3.1.1 ⾃动化与集中式控制3.1.2 应⽤感知3.2 整体架构3.2.1 实现形态3.2.2 功能设计3.3 关键技术3.3.1 ⽹络边缘3.3.2 ⽹络传输3.3.3 服务链3.3.4 可视化3.3.5 安全3.3.6 ⾼可⽤3.4 本章⼩结4 商⽤SDDCN解决⽅案4.1 VMware NSX4.1.1 从NVP到NSX4.1.2 NVP控制平⾯设计4.1.3 NVP数据平⾯设计4.1.4 NVP转发过程分析4.1.5 NSX-V整体架构4.1.6 NSX-V管理平⾯设计4.1.7 NSX-V控制平⾯设计4.1.8 NSX-V数据平⾯设计4.1.9 NSX-V转发过程分析4.1.10 NSX-MH与NSX-T4.2 Cisco ACI4.2.1 整体架构4.2.2 管理与控制平⾯设计4.2.3 数据平⾯设计4.2.4 转发过程分析4.2.5 议ACI与SDN4.3 Cisco VTS4.3.1 整体架构4.3.2 管理与控制平⾯设计4.3.3 数据平⾯设计4.4 Juniper Contrail4.4.1 整体架构4.4.2 管理与控制平⾯设计4.4.3 数据平⾯设计4.4.4 转发过程分析4.5 Nuage VCS4.5.1 整体架构4.5.2 管理平⾯设计4.5.3 控制平⾯设计4.5.4 数据平⾯设计4.6 Arista EOS与CloudVison 4.6.1 整体架构4.6.2 管理与控制平⾯设计4.6.3 数据平⾯设计4.7 HUAWEI AC-DCN4.7.1 整体架构4.7.2 管理平⾯设计4.7.3 控制平⾯设计4.7.4 数据平⾯设计4.8 Bigswitch BCF与BMF 4.8.1 整体架构4.8.2 BCF控制平⾯设计4.8.3 BMF控制平⾯设计4.8.4 数据平⾯设计4.9 Midokura Midonet4.9.1 整体架构4.9.2 控制平⾯设计4.9.3 数据平⾯设计4.10 PLUMgrid ONS4.10.1 整体架构4.10.2 数据平⾯设计4.10.3 控制平⾯设计4.10.4 转发过程分析4.11 Plexxi Switch与Control 4.11.1 整体架构4.11.2 数据平⾯设计4.11.3 控制平⾯设计4.12 Pluribus4.12.1 Server Switch设计4.12.2 Netvisor设计4.12.3 再议数据中⼼SDN4.13 本章⼩结5 开源SDDCN:OpenStack Neutron的设计与实现5.1 ⽹络基础5.1.1 ⽹络结构与⽹络类型5.1.2 VLAN⽹络类型中流量的处理5.2 软件架构5.2.1 分布式组件5.2.2 Core Plugin与Service Plugin5.3 WSGI与RPC的实现5.3.1 Neutron Server的WSGI5.3.2 Neutron Plugin与Neutron Agent间的RPC5.4 虚拟机启动过程中⽹络的相关实现5.4.1 虚拟机的启动流程5.4.2 Nova请求Port资源5.4.3 Neutron⽣成Port资源5.4.4 Neutron将Port相关信息通知给DHCP Agent5.4.5 DHCP Agent将Port相关信息通知给DHCP Server5.4.6 Nova拉起虚拟机并通过相应的Port接⼊⽹络5.5 OVS Agent的实现5.5.1 ⽹桥的初始化5.5.2 使能RPC5.6 OVS Agent对Overlay L2的处理5.6.1 标准转发机制5.6.2 arp_responder5.6.3 l2_population5.7 OVS Agent对Overlay L3的处理5.7.1 标准转发机制5.7.2 DVR对东西向流量的处理5.7.3 DVR对南北向流量的处理5.8 Security-Group与FWaaS5.8.1 Neutron-Security-Group5.8.2 FWaaS v15.8.3 FWaaS v25.9 LBaaS5.9.1 LBaaS v15.9.2 LBaaS v25.9.3 Octavia5.10 TaaS5.11 SFC5.12 L2-Gateway5.13 Dynamic Routing5.14 VPNaaS5.15 Networking-BGPVPN与BagPipe5.15.1 Networking-BGPVPN5.15.2 BagPipe5.16 DragonFlow5.17 OVN5.18 本章⼩结6 开源SDDCN:OpenDaylight相关项⽬的设计与实现6.1 架构分析6.1.1 AD-SAL架构6.1.2 MD-SAL架构6.1.3 YANG和YANG-Tools6.1.4 MD-SAL的内部设计6.1.5 MD-SAL的集群机制6.1.6 其他6.2 OpenFlow的⽰例实现6.2.1 OF交换机的上线6.2.2 l2switch获得PacketIn6.2.3 l2switch下发PacketOut和FlowMod6.3 OpenStack Networking-ODL6.3.1 v16.3.2 v26.4 Neutron-Northbound的实现6.4.1 对接Networking-ODL6.4.2 RESTful请求的处理⽰例6.5 Netvirt简介6.5.1 OVSDB-Netvirt和VPNService的合并6.5.2 Genius6.6 Netvirt-OVSDB-Neutron的实现6.6.1 net-virt分⽀6.6.2 net-virt-providers分⽀6.7 Netvirt-VPNService的实现6.7.1 elanmanager6.7.2 vpnmanager6.8 SFC的实现6.8.1 sfc-openflow-renderer分⽀6.8.2 sfc-scf-openflow分⽀6.9 VTN Manager的实现6.9.1 neutron分⽀6.9.2 implementation分⽀6.10 本章⼩结7 开源SDDCN:ONOS相关项⽬的设计与实现7.1 架构分析7.1.1 分层架构7.1.2 分层架构的实现7.1.3 模块的开发7.1.4 分层架构存在的问题7.1.5 数据存储与集群7.1.6 其他7.2 OpenFlow的⽰例实现7.2.1 OF交换机的上线7.2.2 fwd获得PacketIn7.2.3 fwd下发PacketOut和FlowMod7.3 ONOSFW的实现7.3.1 vtnmgr分⽀7.3.2 sfcmgr分⽀7.4 SONA的实现7.4.1 openstacknode分⽀7.4.2 openstacknetworking分⽀7.5 CORD简介7.5.1 R-CORD的架构7.5.2 R-CORD的控制与转发机制7.6 本章⼩结8 学术界相关研究8.1 拓扑8.1.1 FatTree8.1.2 VL28.1.3 DCell8.1.4 FiConn8.1.5 BCube8.1.6 MDCube8.1.7 CamCube8.2 路由8.2.1 Seattle8.2.2 FatTree8.2.3 VL28.2.4 PortLand8.2.5 SecondNet8.2.6 SiBF8.2.7 SPAIN8.2.8 WCMP8.2.9 OF-based DLB8.2.10 Flowlet与CONGA 8.2.11 Hedera8.2.12 DevoFlow8.2.13 MicroTE8.2.14 Mahout8.2.15 F108.2.16 DDC8.2.17 SlickFlow8.2.18 COXCast8.2.19 Avalanche8.3 虚拟化8.3.1 NetLord8.3.2 FlowN8.3.3 FlowVisor8.3.4 ADVisor8.3.5 VeRTIGO8.3.6 OpenVirteX8.3.7 CoVisor8.4 服务链8.4.1 pSwitch8.4.2 FlowTags8.4.3 Simple8.4.4 StEERING8.4.5 OpenSCaaS8.4.6 SPFRI8.5 服务质量8.5.1 NetShare8.5.2 Seawall8.5.3 GateKeeper8.5.4 ElasticSwitch8.5.5 SecondNet8.5.6 Oktopus8.6 传输层优化8.6.1 MPTCP8.6.5 Fastpass8.6.6 OpenTCP8.6.7 vCC8.7 测量与分析8.7.1 Pingmesh8.7.2 OpenNetMon8.7.3 FlowSense8.7.4 Dream8.7.5 OpenSample8.7.6 Planck8.7.7 OpenSketch8.8 安全8.8.1 SOM8.8.2 FloodGuard8.8.3 TopoGuard8.8.4 FortNox8.8.5 AVANT GUARD8.8.6 OF-RHM8.8.7 Fresco8.9 ⾼可⽤8.9.1 ElastiCon8.9.2 Ravana8.9.3 BFD for OpenFlow8.9.4 In-Band Control Recovery8.9.5 OF-based SLB8.9.6 Anata8.9.7 Duet8.10 ⼤数据优化8.10.1 BASS8.10.2 OFScheduler8.10.3 Phurti8.10.4 Application-Aware Networking 8.10.5 CoFlow8.11 本章⼩结9 番外——容器⽹络9.1 容器⽹络概述9.2 容器⽹络模型9.2.1 接⼊⽅式9.2.2 跨主机通信9.2.3 通⽤数据模型9.3 Docker⽹络9.3.1 docker09.3.2 pipework9.3.3 libnetwork9.4 Kubernetes⽹络9.4.1 基于POD的组⽹模型9.4.2 Service VIP机制9.5 第三⽅组⽹⽅案9.5.1 Flannel9.5.2 Weave9.6 Neutron⽹络与容器的对接9.7 本章⼩结10 番外——异构⽹络与融合10.1 融合以太⽹基础10.1.1 PFC10.1.2 ETS10.1.3 QCN10.1.4 DCBX10.2 存储⽹络及其融合10.2.1 FC的协议栈10.2.2 FC的控制与转发机制10.2.3 FCoE的控制与转发机制10.2.4 昙花⼀现的SDSAN10.3 ⾼性能计算⽹络及其融合10.3.1 InfiniBand的协议栈10.3.2 InfiniBand的控制与转发机制10.3.3 RoCE与RoCEv210.4 本章⼩结思维导图防⽌博客图床图⽚失效,防⽌图⽚源站外链:)思维导图在线编辑链接:。
云计算知识:云计算的技术架构及原理
云计算知识:云计算的技术架构及原理云计算的技术架构及原理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用户开始使用云计算技术,以提高计算和存储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快速开发和部署应用程序、加强数据安全、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等目的。
那么,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的技术架构和原理又是什么呢?下面将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云计算简介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其基本思想是将计算和存储资源通过网络进行集中和共享,以达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目的。
这样可以让用户通过任何网络连接或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访问计算和数据资源,而不必拥有这些资源。
云计算按照服务模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 a Service,PaaS)和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
IaaS模式为用户提供虚拟化的基础设施,例如虚拟服务器、存储资源、网络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部署和管理应用程序和数据。
PaaS模式为用户提供基于云平台的运行环境和开发工具,用户不必关心基础设施的问题,而只需将应用程序和数据部署到云平台上,即可实现快速开发和部署。
SaaS模式为用户提供基于云平台的应用程序和数据服务,例如电子邮件、在线办公、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或其他终端设备访问这些服务即可。
二、云计算的技术架构云计算的技术架构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和管理层。
这些层面组成了云计算的技术架构,用于支持和管理云计算的各种服务和功能。
1.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云计算架构的底层,包括物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存储设备、网络等,用于提供IaaS类型的云服务。
由于基础设施是云计算的核心,因此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性能十分重要,对于云计算的稳定和可用性至关重要。
2.平台层平台层是云计算架构的中间层,提供PaaS类型的云服务。
云端网络架构设计方案
云端网络架构设计方案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云计算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技术架构,已成为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端网络架构设计方案的制定,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云端网络架构设计方案的要点和实施步骤,帮助企业深入理解并合理运用云计算技术。
一、背景与概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海量数据的管理、高性能计算的需求以及高可用性的要求。
传统的硬件设备往往无法满足这些挑战,云计算技术的兴起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云端网络架构设计方案是指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架构设计,旨在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业务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二、关键技术与要点1. 弹性计算:采用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资源进行抽象化,实现按需分配和弹性缩放,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率和可扩展性。
2. 软件定义网络(SDN):SDN通过将网络控制面和数据面进行解耦,实现网络配置、管理和运行的集中化和自动化,提升网络灵活性和管理效率。
3. 虚拟网络功能(VNF):将传统的网络功能(如防火墙、负载均衡等)以软件的形式部署在云端,提供更加灵活和可定制的网络服务。
4. 容器技术:通过容器化技术,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成一个轻量级的可移植容器,实现快速部署和水平扩展,提高应用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三、方案设计与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需求和IT基础设施现状,明确云计算技术在业务方面的应用场景和目标。
2. 架构规划: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云端网络架构的逻辑和物理拓扑结构,考虑云计算的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和灵活性等要素。
3. 资源调配:确定云计算平台的规模和部署方式,选择适当的虚拟化技术和管理工具,合理分配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4. 安全策略: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隔离和备份恢复等,确保云端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测试与上线:在实施方案之前,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云计算资源池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
云计算资源池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云计算资源池数据中心概述•云计算资源池数据中心的构成•云计算资源池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设计•云计算资源池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云计算资源池数据中心的性能优化•云计算资源池数据中心的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01云计算资源池数据中心概述云计算资源池数据中心是指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到一起,形成可灵活扩展、高效管理的数据中心资源池,从而满足各种业务需求的一种新型数据中心。
它将各种硬件资源虚拟化,形成一种动态、可伸缩的资源池,可以灵活分配给各种业务使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运维成本。
云计算资源池数据中心的概念根据虚拟化技术的不同,云计算资源池数据中心可以分为基于X86架构的物理服务器虚拟化、基于分布式计算架构的虚拟化和基于容器技术的虚拟化等几种类型。
基于分布式计算架构的虚拟化则将多个物理服务器组成一个计算集群,通过分布式计算技术将集群中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从而实现对计算资源的动态分配和扩展。
基于容器技术的虚拟化则是一种轻量级的虚拟化技术,它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成一个独立的容器,从而实现对应用程序的快速部署和管理。
基于X86架构的物理服务器虚拟化是最常见的类型,它将一台物理服务器虚拟成多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可以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云计算资源池数据中心的分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云计算资源池数据中心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数据中心架构。
它经历了从传统数据中心到虚拟化数据中心的演变,在虚拟化数据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资源的动态管理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了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云计算资源池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02云计算资源池数据中心的构成1计算资源23采用高性能、低能耗的服务器,提高计算效率。
服务器适用于高密度计算的场景,节省空间和能源。
刀片服务器适用于人工智能和图形处理等计算密集型任务。
云计算基础架构
云计算基础架构云计算作为当今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创新,已经深入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云计算的基础架构是支撑云计算系统及服务运行的核心,它的设计和实施对于云计算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云计算基础架构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并分析其对云计算发展的影响。
一、云计算基础架构的构成要素1. 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基础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将物理服务器分割为多个虚拟机实例,并能够在不同的物理机上进行迁移和管理。
虚拟化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硬件成本,并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2. 分布式存储系统:分布式存储系统是云计算基础架构的重要支撑。
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存储节点上,可以实现数据的高可用性和水平扩展性。
分布式存储系统采用副本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冗余备份,以应对硬件故障和数据丢失的风险。
3. 虚拟网络技术:虚拟网络技术是云计算基础架构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虚拟网络技术,可以将物理网络资源划分为多个虚拟网络实例,并实现虚拟网络之间的隔离和互联。
虚拟网络技术使得云计算系统能够提供灵活的网络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4. 资源调度与管理技术:资源调度与管理技术是云计算基础架构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资源调度与管理技术,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动分配和调度云计算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资源调度与管理技术还能够根据系统的负载情况和用户的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云计算基础架构的特点1. 可扩展性:云计算基础架构具备良好的水平扩展能力,能够根据业务需求快速增加或减少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以适应不同规模的业务需求。
2. 高可用性:云计算基础架构通过多副本备份和容错机制来实现高可用性,能够提供持续的服务可用性和数据可靠性,防止系统单点故障和数据丢失。
3. 弹性计算:云计算基础架构具备良好的弹性计算能力,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整计算资源的分配和释放,以提高系统性能和效率。
云网络技术与SDN架构设计
云网络技术与SDN架构设计目录1网络虚拟化的概念 (2)2集团云网络建设挑战与目标 (6)3基于SDN+VXLAN的网络虚拟化方案 (8)1网络虚拟化的概念计算虚拟化的思路是将物理服务器在逻辑层面上划分为多台虚拟的服务器,实现物理资源与逻辑资源的解耦。
与这一思路一致,网络虚拟化通过将物理网络与逻辑网络解耦,实现网络资源的灵活调配。
这里的网络资源,主要指逻辑网络的相关资源及路径,脱离物理网络设备的限制,能够随时被创建、删除、扩展、收缩,实现高度灵活性。
在保持高度灵活性的同时,还能保证逻辑网络间的相互独立、隔离和安全。
传统的VLAN就是一种实现数据中心内部实现二层网络虚拟化的技术,它可以在物理网络的基础上划分出多个虚拟的二层网络,并为业务提供网络层的隔离。
VLAN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和第3层。
是对一个物理二层网络LAN的虚拟化成多个virtual LAN,因此一个VLAN就是一个独立的广播域。
当前集团的网络架构中,按照VLAN来划分不同的业务,为不同业务之间提供了网络上的二层隔离。
在当前的数据中心规模,VLAN是一种适宜的虚拟化网络分割选项,但在服务器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该技术会出现以下三点问题: 虚拟机迁移范围受到网络架构限制:虚拟机迁移的网络属性要求,当其从一个物理机上迁移到另一个物理机上,虚拟机需要不间断业务,因而需要其IP 地址、MAC 地址等参数维持不变,如此则要求业务网络是一个二层网络,当前集团使用的VLAN+IRF2的网络虚拟化技术,虽然可以简化拓扑、具备高可靠性,提供二层虚拟网络,但在网络的规模和灵活性上有所欠缺,只适合小规模网络构建,且一般只适用于数据中心内部,无法将虚拟机的迁移范围扩大多个数据中心。
⏹VM二层联通性受限于物理网络架构:VLAN技术只能将一个物理的二层网络LAN分割为更多的虚拟LAN,即VLAN对于网络的虚拟化能力仍无法跨越物理网络的三层边缘。
对于两个处于不同物理二层网络中的VM来说,VLAN无法为其提供虚拟网络的二层连通性。
5GCPE简介介绍
03
5GCPE的应用场景与优势
5GCPE的应用场景与优势
• 5GCPE(5G Customized-Terminal for Pervasive Enterprises)是5G通用平台,它为各种行业应用提供定制化的、高性 能、低成本的5G连接解决方案。
04
5GCPE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5GCPE的发展趋势
5G网络普及加速
随着5G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 降低,5G网络将逐渐普及,
5GCPE设备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行业应用深化
5GCPE设备将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 ,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车联网 等,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
技术创新推动
5GCPE设备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提高设备性能和降低成本,以满足 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
部署方式可以根据不同场景和 需求进行调整。
5GCPE的组成元素
5GCPE主要由以下几个元素组成
安全机制:保障通信的安全性,包括网 络安全和数据隐私等方面。
网络切片技术:根据不同业务需求,提 供定制化的网络切片,满足不同业务的 需求。
5GC核心网:提供核心的通信功能,包 括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功能。
边缘计算平台: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 支持业务在边缘侧的部署。
5GCPE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3-11-26
目 录
• 5GCPE概述 • 5GCPE的架构与组成 • 5GCPE的应用场景与优势 • 5GCPE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结论
01
5GCPE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5GCPE(5G Cloud-RAN)是一种 基于云计算的5G无线接入网络架构 ,将基带单元(BBU)和远端射频单 元(RRU)通过光纤连接,实现云 化部署。
互联网云平台的架构设计与应用
互联网云平台的架构设计与应用云计算,作为新时代的IT营销技术和策略之一,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主流趋势。
云计算平台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够通过网络资源共享达到更加有效地管理自身业务,并提高生产力。
而云平台的架构设计和应用也是云计算发展的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一、云平台架构设计1.云平台的基本要素云平台是由硬件构成的。
首先,它必须有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设备。
其次,它还需要部署运行中间件、数据库、应用程序等软件,以实现各种应用场景的支持。
2.云平台的层级结构云平台的层级结构包括:物理硬件层、虚拟系统层、服务层和应用层。
物理硬件层:包括处理器、内存、存储器等硬件资源。
虚拟系统层:构建在物理硬件层上。
为不同类型的应用提供各种虚拟资源类型,包括虚拟机、虚拟存储、虚拟网络等。
服务层:包括各种通用的云服务和特定的行业相关服务,如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
应用层:指在服务层之上构建的业务应用。
各种应用可以基于不同的服务,并通过各种客户端访问这些服务。
3.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云平台的虚拟化技术,将硬件资源抽数字服务,使得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资源,达到应用程序部署和运行的目的。
其中,虚拟机技术是云计算中最常见的虚拟化技术。
虚拟机技术通过将一个物理机器分割成多个虚拟机,各个虚拟机间隔离运行,保证运行云平台提供的应用程序的可靠性性和稳定性,而且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快速调整和规模化。
4.云平台的容器技术应用云平台容器技术是相对与虚拟机技术的一种新兴的容器化技术。
容器技术是根据操作系统级别的虚拟化技术实现的。
容器技术通过一种接口来让应用程序运行在一种环境内,而不需要为每个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从而在快速运行和扩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可移植性和性能优势。
同时,容器之间的隔离程度比虚拟机技术高一些,因为每个容器是在同一个操作系统内运行的。
二、云平台的应用1.企业级应用平台企业级应用平台是云平台的主要应用之一。
云计算平台的架构与实现
云计算平台的架构与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已经在现代化的商业和科研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云计算平台有着高度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等优势,是一种高效且经济实用的计算模式。
本文将分析云计算平台的架构和实现原理,探讨其核心技术。
一、云计算平台简介云计算平台可以概括为一种基于网络的分布式计算模式,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硬件资源和服务分配给用户。
云计算平台大多数都具有公共的特点,如可扩展性、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高可用性等。
云计算平台一般通过网络连接,提供虚拟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等模式,提供用户所需的计算资源和运行环境,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得计算服务。
二、云计算平台的架构云计算平台的架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数据中心架构和云计算应用平台架构。
1. 数据中心架构数据中心是云计算平台的核心基础设施和管理中心,它包含大量的物理资源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用于提供云计算服务。
数据中心的基本构成包括服务器集群、存储系统、网络架构、虚拟化平台和服务管理系统。
数据中心应该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特点。
2. 云计算应用平台架构云计算平台的应用平台层次结构包括基础平台、中间件和应用软件三个层次,其中基础平台为应用程序提供了基本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通过中间件为应用提供访问硬件资源和服务的方式。
应用软件在此基础上运行并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
三、云计算平台的实现技术1. 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平台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允许这些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虚拟化技术通过将物理计算资源如CPU、内存、硬盘等抽象出来,然后将其用虚拟机监视器(VMM)来管理,每个虚拟机都是独立的,它们共享物理资源,但具有各自独立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虚拟机监视器的主要功能是将物理计算资源分配给虚拟机,管理虚拟机之间的交互,并保证虚拟机之间的隔离性和安全性。
了解云计算技术的运作原理
了解云计算技术的运作原理一、云计算技术的简介云计算技术是一种通过网络提供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的信息技术。
这些应用程序和服务可以按需使用,并可以根据用户请求进行扩展,提高了企业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云计算技术是目前企业信息化的趋势,也是未来信息化的核心。
二、云计算技术的运作原理云计算技术的运作原理是将多个计算资源组成一个资源池,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这些资源划分成多个虚拟计算机(VM),提供给用户使用。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虚拟计算机中需要的操作系统、处理器性能、内存、硬盘空间等资源,并通过互联网连接到云计算中心,对虚拟计算机进行操作和管理。
三、云计算技术的架构和组成云计算技术的架构主要由用户终端、云计算中心、网络结构三个部分构成。
1.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包括PC、移动终端等,用户通过终端设备连接互联网,访问云计算中心提供的服务。
2. 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是云计算的核心,主要由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等组成。
云计算中心可以是一个数据中心,也可以是多个数据中心组成的集群。
云计算中心还包括虚拟化管理系统、云计算管理系统、云计算应用程序等。
3. 网络结构网络结构是指用户终端与云计算中心之间的网络,包括互联网、专用网络等。
网络结构的质量对云计算技术运营的稳定性和效率具有决定性意义。
四、云计算技术的服务模式云计算技术的服务模式主要有三种:IaaS、PaaS和SaaS。
1. IaaSIaaS是一种基础设施即服务模式,主要提供数据中心硬件基础设施,例如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
用户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在IaaS平台上创建虚拟机,并可以自由安装操作系统、软件等,从而实现资源的灵活分配和管理。
2. PaaSPaaS是一种平台即服务模式,主要提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测试、部署等一站式服务。
用户可以使用云平台提供的开发工具和应用程序库,快速开发应用程序并进行测试、部署。
3. SaaSSaaS是一种软件即服务模式,主要提供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应用服务。
云计算项目技术方案(详细版)
云计算项目技术方案(详细版)云计算项目技术方案(详细版)1. 简介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针对云计算项目的技术方案,以满足企业对于可扩展性、高性能和强安全性的需求。
2. 项目目标本云计算项目的目标是构建一个灵活且可靠的云计算平台,为企业提供弹性计算、高性能存储、灵活的网络配置和安全加固等服务。
通过推进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业务处理能力和数据处理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3. 技术架构设计3.1 网络架构网络架构是云计算项目中关键的一环,其稳定性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
为了实现高可用和高性能,在设计方案中将采用多层次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同时,引入虚拟化网络技术,实现逻辑网络的划分和隔离,提高网络资源的可管理性和安全性。
3.2 存储架构对于云计算项目而言,存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方案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将文件数据切分成多个块并分布在不同的存储节点上,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高可用性。
同时,引入SSD硬盘作为存储介质,提高访问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3.3 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项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将物理资源抽象为虚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
在本方案中,采用虚拟化平台搭建虚拟机集群,并通过集中管理工具实现虚拟机的自动化管理和资源调度。
3.4 安全与隐私安全与隐私是云计算项目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在本方案中,将采用多层次的安全策略来保护云计算平台的安全性。
包括网络边界防护、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访问控制机制等多重安全措施。
同时,采用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等技术来保护用户数据的隐私。
4. 实施计划在制定实施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复杂性和风险因素,确保项目按时、高效地完成。
首先,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明确项目目标和功能需求。
接下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的搭建和配置。
然后,进行系统的测试和优化,在保证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和优化。
阿里云架构介绍ppt课件
介绍及演示
4
第三方云应用
负载均衡
阿里云产品家谱
第三方云服务 运营商
Open API 云引擎
云搜索 弹性计算
阿里邮箱 大规模数据计算
云数据库 开放存储 阿里云OS
云安全服务
5
云OS介绍及演示
6
阿里云OS介绍
阿里云OS 云计算技术为核心、同时支持数据中心和手机终端的互联网平台
• 产品优势
成本 合并虚拟机与存储集群 提高单机VM密度 降低单机硬件成本 弹性内存技术
品质 数据中心互联互通,低延时,三线连通 提高IOPS 提高VM在线率 单块虚拟机磁盘可达2T 在线迁移技术:集群负载均衡、不停机维护 安全:系统自动防御ARP、IP篡改、ARP攻击
运维灵活性 快照;自定义Image;提供配置升级、重置密码等便捷的管理功能
2
阿里云是一家互联网云计算公司
2009年9月成立,目标 是打造先进的、以数据为 中心的云计算服务平台。
阿里云计算将为阿里巴 巴集团及整个电子商务生 态链提供强大和完整的互 联网计算服务。
• 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
• 互联网数据分享平台
大规模、快速的电子商务数据处理能力 定制化的电子商务数据服务
3
8
阿里云OS演示
9
ALIYUN 全网搜索
10
阿里云网页搜索
网页搜索
• 每天抓取更新数亿计的网页,包括移动网页。 • 基于飞天云计算的离线处理系统,能高效快速的处理海量的网页数据,包括
各种复杂的网页特征处理以及基于webgraph的计算。 • 灵活的框计算,突出地理位置相关、实用工具与导购信息 • 质量与soso、搜狗持平,评测超过搜狗
No ARP attack! No IP forging!
nvdc架构原理
nvdc架构原理摘要:一、NVDC 架构简介1.NVDC 的定义和背景2.NVDC 的主要组成部分二、NVDC 架构原理1.数据平面a.数据采集b.数据预处理c.数据存储2.控制平面a.控制模块的组成b.控制模块的功能3.计算平面a.计算模块的组成b.计算模块的功能4.存储平面a.存储模块的组成b.存储模块的功能三、NVDC 架构的优势与应用1.NVDC 的优势a.高性能b.高可靠性c.灵活性2.NVDC 的应用领域a.数据中心b.云计算c.边缘计算正文:VDC(Networking Virtual Data Center)是一种网络虚拟数据中心的架构,旨在满足现代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环境中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和灵活性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NVDC 架构的原理及其优势和应用。
一、NVDC 架构简介VDC 是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的架构,可以将网络、计算和存储资源虚拟化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通过将网络控制功能从传统的硬件设备中解耦出来,并将其转移到软件中,NVDC 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资源管理和调度。
二、NVDC 架构原理VDC 架构主要包括数据平面、控制平面、计算平面和存储平面四个部分。
1.数据平面数据平面负责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和存储。
数据采集模块从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中收集数据,数据预处理模块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压缩等处理,以减少存储和计算的开销。
数据存储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合适的数据存储设备中,以备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2.控制平面控制平面负责实现网络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它由多个控制模块组成,每个控制模块负责管理一部分网络设备。
控制模块之间通过内部协议进行通信,协同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监控和管理。
3.计算平面计算平面负责处理数据平面传输过来的数据,实现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计算模块由多个计算节点组成,每个计算节点负责一部分计算任务。
计算节点之间通过高速网络互联,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协同处理。
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
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作者:吕博良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2015年第11期随着云计算应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激增,传统网络架构和技术已经难以适应云数据中心的发展。
传统网络服务多为静态配置,不能随应用迁移自动适配调度,无法满足服务的动态需求,因此急需实现物理网络、服务器内部虚拟网络等各种网络资源及服务的统一管理,逐渐向云网络演进。
云网络具备弹性、集成性和自适应性,不仅能够提供超强的扩展能力和资源按需分配能力,而且简单易维护。
一、数据中心云网络特点云网络是指建立在可编程的基础设施之上,基于统一的运行管理平台,按需分配资源的网络架构,可以满足虚拟机大范围动态的迁移和调度,能够按需、实时、动态地把物理网络变成多个虚拟网络,满足云计算的动态要求。
与传统网络架构的静态部署不同,云网络架构以服务、业务为导向,通过松耦合的方式实现多业务的综合承载与提供。
云数据中心由提供资源变成提供服务,用户根据业务需求选择相关的服务,对底层实际资源透明,具有以网络为中心、以服务为提供方式、资源池化、网络资源虚拟化和集中管控等特点。
1. 网络资源池化构建网络资源池实现网络资源池化管理,可通过集中管控平台对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的调度、分配和管理。
网络资源池化管理打破了网络静态配置的瓶颈,将网络资源分为物理网络资源和逻辑网络资源,用户根据业务需求通过集中管控平台直接调用逻辑网络资源,而不再关注底层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与应用的紧耦合和物理网络资源与逻辑网络资源的去耦合,网络资源根据应用及用户的需求按需分配,实现网络的动态调度,且便于网络维护人员进行运维管理。
2. 集中管控将网络设备控制平面上收,搭建集中控制平面,把软件控制功能放到网络管理器上,从而提高了网络的管理控制能力,同时解决统一管理和接口扩展的需求,可集中进行虚拟交换机协议处理和表项同步等工作。
集中控制平面可控制所有虚拟网络资源,可以快速实现新型网络功能的配置,满足灵活多变的应用需求,通过编程手段对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实现自动化的资源监控、部署与调度以及业务生命周期的智能维护,极大地简化配置逻辑,并可以实现针对网络拓扑、状态监控、应用流量等网络资源和网络质量的可视化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网络技术架构简介
目录
1.概述 (3)
2.什么是云网络? (3)
3.有哪些可用的云网络架构选项? (4)
4.如何选择云网络架构? (6)
1.概述
企业拥有无数的云网络选项:私有云,公共云,混合云和多云。
选择最适合业务的架构和工具集。
当涉及到云时,设计一个支持所有必需的应用程序,数据和服务的网络可能是一个独特的挑战,这使一些架构师感到挑战。
由于企业通常不拥有底层云组件,因此选择可能会受到限制。
但是,云网络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根据你的需求提供多种选择的网络设计水平的程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定义什么是云网络。
然后,我们将继续讨论当前可用的三个主要体系结构选项。
最后,我们将讨论如何选择现在和将来最适合你的业务的云网络架构。
2.什么是云网络?
云网络的概念主要侧重于帮助客户,基于云设计,配置和管理私有或公有云中的基础网络的能力。
对于私有云,架构师可以在总体设计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因为云提供商可以完全管理构建云的基础硬件和软件。
对于公有云,客户只能在IaaS部署中控制和管理网络。
使用SaaS和PaaS,客户无法控制网络功能,因为它们由服务提供商完全管理。
因此,如果你需要能够在公有云中配置网络的各个方面,则IaaS是你唯一的选择。
从云客户的角度来看,许多组织选择在混合云架构中运行。
这意味着某些应用程序,数据和服务驻留在公司拥有和管理的数据中心中,而其他应用程序,数据和服务则转移到IaaS提供商基
础架构中。
对于使用这种混合模型的客户,理想的方案是模拟他们已经在自己的数据中心中建立的网络IP空间,策略和过程。
将这些相同的流程和设置复制到云环境中,可以提供更加统一的最终用户和管理经验。
一些企业通过在多云体系结构中使用多个云服务提供商(CSP),又走了一步。
同样,从操作和云管理的角度来看,云之间的对称性在这里至关重要。
对于那些转向多云的公司,无论它们位于哪个云中,它们都必须能够管理路由,访问列表,负载平衡和其他网络功能。
3.有哪些可用的云网络架构选项?
企业可以评估以下三种不同的云网络体系结构部署方法。
内置网络工具。
第一种方法是简单地使用作为基本IaaS服务的一部分提供的CSP内置网络工具。
例如,如果使用的是Amazon Virtual Private Cloud服务,则可以控制基础知识,例如分配你选择的私有IP地址,将虚拟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以及为每个子网创建和应用安全策略,子网。
你还可以控制路由表,Internet网关和补充网络服务,例如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和DNS。
也就是说,使用内置的网络工具意味着您将必须独立于任何其他私有或公共云来配置和管理IaaS 云。
虚拟网络设备。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网络供应商提供的虚拟网络设备来处理网络任务,而不是使用云提供商提供的内置工具。
诸如Cisco,Arista,Juniper和SonicWall之类的公司提供了几种版本的虚拟路由器,防火墙和软件定义的WAN设备,可在流行的IaaS市场上出售。
看着混合云的公司可能想看看他们是否可以在IaaS中实现一个或多个第三方虚拟设备,以更紧密地模拟已经在其私有数据中心中创建的网络配置。
这样做将大大简化初始配置以及正在进行的管理和维护。
多云管理平台。
最后,虽然希望建立多云环境的企业可以尝试在多个CSP中使用第三方网络设备,但从配置和策略角度简化多个云的管理的另一种选择是使用多云管理平台。
这些多云管理工具专用于在私有云和公共云之间创建软件覆盖,从而掩盖了配置管理中的任何潜在差异。
尽管此选项比其他两个选项复杂得多,但对于那些试图在许多公共云提供商之间分布大型网络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有趣的选择。
4.如何选择云网络架构?
对云网络架构的最终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短期和长期需求。
当前正在寻求具有单个主要提供商的混合体系结构的公司可以选择内置工具或第三方虚拟网络选项。
对于那些具有高度分散的多云野心的人,多云管理平台可能更合适。
要考虑的另一件事是,IaaS是否将真正成为您组织的长期战略,或者SaaS是否将成为最终目标。
根据Gartner最近的云服务预测,SaaS的增长预计将超过IaaS和PaaS。
如果是这样的话,企业可能会开始重新考虑其宏大的多云架构构想,以支持完全不需要云网络的SaaS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