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读书心得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读后感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读后感姓名:傅前俊学号:20110512918学院:数学学院书名:《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作者名:钟启泉,崔允漷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9月本书概况:由教育部师范司组织专家审定的有关新课程的通识读本,旨在帮助师范生更好地了解新课程,认同新课程,以便将来更好地参与新课程教学。
内容主要包括: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的规划及其课题、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意义、新教材的设计与呈现、学习方式及其转变、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课程评价制度的创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普通高中学分制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位与设计、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等14讲。
《新课程理念与创新》读后感《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全面反映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以全新的方式设计与呈现,以新课程的理念阐述新课程。
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究的深化发展,基础教育课程如何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长期而艰难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的因素很多,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合理论证、实验、探究与拓展。
以下谈一些自己对《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的阅读感想。
一、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课程的改革必然有一些全新的理念反映到课程制度中。
课程教材改革,必须强化素质教育观念,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全面、和谐的教育。
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价值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相结合,并使之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的全体学生发展的课程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改革课程结构,建立新课程结构体系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对各种课程理论兼容并蓄、各取所长,作为制定课程的理论基础,建立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组成的新的课程结构体系,积极稳妥地走向课程的综合化。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读后笔记《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指出:新课程旨在扭转以“知识授受”为特征的教学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主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基本信条,从而重建了教、学、师生关系概念。
新课程要求:给孩子一片自主的天空,让他们坚守着心中的自信走过成长的历程。
教育需要一种意境和氛围,它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
教师要抓住机会,潜心于对学生的濡染熏陶,努力创造积极向上、营造书香班级,让学生与书为伴,与知识为友,学会爱书,学会看书,让学生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童年。
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读书能增长人的见识,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提高写作水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较好的读书方法,是人生发展的源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课程标准还要求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新课程标准同时要求我们教师奖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振兴阅读教育,努力为营造书香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使班级充满智慧和生机。
杜威说:“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
”教师与学生将作完整的人生活在一体化的状态中,其人生过程,生活方式和生存形态也将随之彻底改变。
新课程挑战了教师的教学传统,期待教师角色的相应转变,同时也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指出:教师的职业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义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解出现成真理的人。
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行的活动,想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新课程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新理念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体会。
首先,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
通过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和实践任务,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合作和交流,还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能力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
大的帮助。
其次,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被鼓励去提出
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能够用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
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我逐渐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这不仅帮助我在学习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让
我在生活中能够更加灵活和有创意地解决问题。
最后,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给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
们主要依靠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来获取知识。
而在新课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
代技术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
这让我对学习和知识的获取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
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总的来说,学习新课程新理念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和体会。
它培养了我的综合素
质和实践能力,提升了我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并且让我获得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这些对我个人的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心得体会范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心得体会1今年暑假我县举办新课程培训学习,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一、教师角色发生了的转变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反应能力。
新课程理念主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倡导通过探究、操作等自主活动方式获取新知,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在课堂里教师不再是一味地讲,而是如何组织学生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只有这洋,教师才能做到随心应手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
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很大转变。
以往的课堂大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整个课堂里学生都要服从教师。
新的课程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同等的地位来看待,与学生进行朋友似的交谈,经常运用“能不能”“可不可以”等亲切语气与学生进行交谈,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和体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帮助,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结合实际对教材再进行加工和处理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有一位专家说过,“如果你的学生只有四年级的水平,那么你就要备四年级学生水平的课”。
这一句话很明显是要教师要因材施教,备出适合学生的课。
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时不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内容进行再研究,明确教材的优势与不足。
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理念心得体会6篇
新课程理念心得体会6篇篇一:教学模式理念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对新形势下教学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此之前,我原以为我对新课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通过专家对新课程的分析讲解以及和同示们的研讨交流,使我感觉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因此更加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下面就此谈一下自己的总结性。
一、新课程对辅导员的要求提高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研发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专业知识的机遇。
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许多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教研活动以及自已的不断学习,地理教育教学水平大幅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尽管胜任地理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材施教一项是一项古老的文化教育教学原则,全面、多层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需要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高度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
学生根据教师的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整个过程。
而高中学生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平台小学生的过程。
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基本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拿到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师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起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三、辅导员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
老师对快乐学生的那份爱是甚感的,是没有对学生的隔阂,也没有偏爱。
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心得体会3篇
第1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关于有效的话题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但是学习了本次的材料让我对有效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习无止境,我们要保持学习状态。
本材料分别从定义,现状,基本特征,构建理念,实施几方面进行阐述。
想学说说关于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体会有效教学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重点不是要不要设立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而是怎样设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
我想我们可以从可测性目标开始,可测目标是教学环节设计的基础依据,也是教学的灵魂。
对于有效来说,更是非常容易检测,这比一些泛泛而谈更有操作性。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有效的课堂需要有效的教学环节来层层相扣完成,他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而不是独立的!曾见教师设计教学是板块式的,一个目标一个板块,这样的后果就是,一个目标没有了,一个板快也就消失了,我实在不太理解这样的教学思维,个人认为,课堂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怎么可以是独立的呢?教学环节是承上启下的。
我们还要注意教学设计的生动性,趣味性等。
在备课过程中把精细的环节都设计好。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处于最佳的投入状态主动投入学习的效果优于被动投入,这需要我们精心的教学环节,更需要有教师的语言做引导,如果注意观察,我们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课堂语言上的问题,因为备课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考虑的材料准备,环节设计,而一些细小的环节就被我们忽视了,却不知,正是这小小的忽视影响了我们的整体效果!是授课过程中,提问的设计,要明确问题的指向性,让学生清楚明白教师要学生回答什么?而不是能回答却答不到教师所需要的点上。
只有正确设计问题,才能让学生踩着自己的步伐跟进教学。
有效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多一份质疑就多一份反思。
多一份思考,就多一份实践。
多一份行动就多一份成功。
我们需要充满活力的教师和充满灵动的课堂。
用自己的智慧把艺术课堂变的更加艺术化,更美,更让学生喜欢,更有效。
第2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心得体会最近,我阅读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这本书。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13-14讲读后感-王伟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13-14讲读后感
数学组王伟第12讲说到了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对教师专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当如何克服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如何通过个体的自我造就、自我发展来体现自己的教育愿景和人生价值需要我们思考。
首先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实践取向,有效缩短教师专业成长的周期,促使专业发展,可以开展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实验,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其次是教师的自主发展:确定发展目标,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发展策略,评价学习结果。
这需要我们要有专业发展计划,根据自己的追求,设计自我专业发展的方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不断积累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博览群书,多看名师们的教学实录,多看优秀的教学视频,通过教育论坛、博客与名师进行零距离接触,这样可以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点化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教师自我提升的欲望,极大程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懂得反思行为,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教学需要。
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体会4700字
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体会4700字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体会当新课程理念被提出的时候,我深感这是一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一种观念的创新。
拥有这样的新理念,我们的教育可以更加贴近时代潮流,可以让我们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也可以更好地让我们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习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新课程倡导的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来自于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和变革。
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来说,这种变化似乎是很必要的,也是很好的。
因为只有不断地去探索和尝试,在这种不断的改变和创新中,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并且在这个不断挑战现实的进程中,积累经验和智慧。
新课程理念的中心思想就是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这些学生的实践中,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知识的不断提高。
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我们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更多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
这样,我们教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和特长。
突出重点的方面在于我们如何去进行具体的探索和实践。
作为教师,我们更要注意思辨和思考,寻找那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和问题,找出这些话题和问题的根源,并且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和实践。
我感觉这正是新课程理念的重点所在,也是我们今后要花心思完成的工作。
同时,在表达方面,我们教师的言辞遣词也要准确、简练,语言表达要符合语文规范,避免出现语病和错别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不断提高,也让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效,并且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
最后,我认为只有我们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才能更好地展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体会。
因为只有看到具体的思路和行动,才能更好地体会新课程理念的魅力,也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理解这些思想和理念的内涵。
在表达真实、感人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做到明确、现实,用一种简练、深入的方式,向整个社会展示我们教师追寻新课程理念的过程和成果。
新课程感悟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读后感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就对《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这本书谈一下自己的微薄见解,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之前对新课程的模糊认识,通过此书,进行了深刻的系统性的认识。
阅读下来,对这本书有大致的了解,这本书的主要思路是:为什么要进行改革,与以往课程的区别,新课程的特点。
旨在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新课程,认同新课程,以便将来更好的参与新课程教学。
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做一下简单的陈述。
一、为什么要进行改革课改即课程改革,相对于旧课程、传统教学所做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它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引领、生成的学习方式.我们纵观历史上的任何一场改革都是旧有体制、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甚至阻碍了社会进程,这时就要改革.新课改也不例外.国家要发展,教育是关键.但目前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根据国家教委教学调查表明,我国教学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很大,和国外教育相比还存在许多劣势. 那么,我们最终中想要什么样的教育那?赵校长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社会认可、教师热爱、学生喜欢。
二、与以往课程的区别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等等。
这些要求的提出,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可以说,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许多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学生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
赵校长也告诉过我们课程建设坚持三步走:1、研究课标,整合拓展国家课程。
2、创新导学案编制,把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的落地。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05
创新教学设计的效果评 价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 式,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和掌握程度。
思维能力提升
观察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评价 其思维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学习兴趣与动机
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动机, 以及他们是否愿意主动参与课堂 活动和学习任务。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学习心得体会
目录
• 引言 •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概述 • 创新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 创新教学设计的实践案例 • 创新教学设计的效果评价 • 创新教学设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传统 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 需求,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 方法。
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 质量。
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 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需要创新教学设计来落实素质教 育要求。
学习内容和过程
学习新课程理念
了解新课程理念的内涵、目标和要求,深入理解其与传统教学理念的 区别和联系。
06
创新教学设计面临的挑 战和对策
面临的挑战
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 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创新教学设计形成 了一定的阻碍。
教学资源匮乏
在一些地区和学校,由于教学资源不足,如优质教材、先 进教学设备、优秀师资等,导致创新教学设计难以实施。
学生个体差异
创新教学设计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 和成长过程。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读书笔记[共五篇]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读书笔记[共五篇]第一篇: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读书笔记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读书笔记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这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这本书,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校文化重建的角度,具体阐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改变学校个性缺失的现实,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一)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整体的人”包括两层含义: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
追求学生的智力与人格发展,同时注重个体与自然、社会的联系。
1、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传统的课程过于追求学术化,专门化,忽略了非学术性知识,如学生的生活环境与经验阅历,导致学生片面发展。
同时,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否定性,忽视学生的自主性。
因此,新课程改革把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作为具体改革目标之一。
为实现这一目标,新课程首先通过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形式代替教学大纲。
国家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某一阶段的的学习结果作出最低、共同的要求。
比原有的教学大纲更重视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体的理解、想象和创造,这为学生的经验进入课堂调开了方便之门。
其次,国家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强度加以阐述,承认过程本身不仅具有手段性价值,亦具有目的性价值。
2、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课程首先用一种整体主义的观点从三大关系上规划培养目标,即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以培养人格统整的人。
其次,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回归,把自然、社会与自我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资源。
如作为新课程亮点之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就围绕这三条线索。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读后感1-4讲
这本书的前四讲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的。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新课程的规划及其课题
3、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
4、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意义
在这里我主要就现代课程存在的问题谈起。
现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确实存在一些有悖于素质教育要求、有悖于教育规律的问题,如课程目标的理想与现实残生严重的偏离,从课本的表格上可以看出教师与校长的选择更多的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偏多偏难,要求偏高而且与课程目标有一定偏离,在这个评价中校长与教师都认为课程内容偏多。
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在对学生进行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课时量偏大。
学生的睡眠时间普遍缺乏,初中学生的睡眠可以说是严重不足。
如果以课程计划规定的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量为标准,小学生达标人数仅占10%,初中生约为5%。
而且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
考核方式单一,结果处理不当。
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更多的依靠一次测试,一次考试来给孩子定位,这样的结果是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心理,不再感兴趣,在调查中就有学生回答“都麻木了”。
从这些调查来看,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由此想到我们的271教育,真的是在为孩子的发展考虑,我们要继续坚持下去。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篇一」新课程教学实施了几个年头了,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
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
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新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
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主张把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作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多进行探究式教学,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由主要的讲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以及在实践中学习上,倾注更多的心血。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
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即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读书心得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读书心得徐州市特教学校袁海艳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传播道理,传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长久以来,传统的教师就是站在讲台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虽然有了电脑、展台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之处,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给出了答案:要以学生为主体,淡化教师的讲,要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的主要内容有: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的规划及其课题、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意义、新教材的设计与呈现。
在读完《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后结合自己的教学, 我有了一点自己的见解。
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座位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往往是单人单桌, 或是双人单桌, 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是很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所以需要重新排列座位,通过学习《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以 4-5人为一小组围坐, 每组间拉开间距, 小组的成员应是基础较好的学生 1-2人, 基础中等的学生 2人,基础较差的学生 1人,这样有助于好带中,中带差,从而促进整个小组的进步。
关于教师教学的问题:估计很多教师认为上课在新课程下是最为轻松的一环,只要看着学生活动、看着学生讲解就可以了,实则不然,教师在上课时要时刻注意两件事。
一件就是“引导” ,不能由着学生的性子活动或讲解,要注意每一个教学环节时间的把握, 不能一节课讨论两道题目, 看似学生热热闹闹, 实际上连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
另一件事就是反馈, 学生在课堂上的“讲” , 实际就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反馈, 要全方位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 不能因为某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能讲, 而忽视了其他学生, 教师可以采用“自我反馈” 和“随机反馈”相结合的办法。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4-6讲读后感-王伟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4-6讲读后感
数学组王伟学校现在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超市,包含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及自主整理落实三部分。
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为了让学生重心回归,在给定时间里做完一定量的题目,从而能够提高效率,暴露学生在知识上存在的问题。
读到第六讲后知道,这样的学习方式还有更多的意义。
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主动认识和解释外部世界,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对学习的自我调节,对学习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这尊重了学习的本质属性,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应达到什么标准及如何达到;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能够改善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习得团体规范、形成社会交往技能,建立一种友爱、合作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学会分享,具有集体意识,增强凝聚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中去,体会学习的快乐。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心得体会(通用6篇)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心得体会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心得体会(通用6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心得体会(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心得体会1通过几个月的网络培训,我学习了《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使我受益匪浅,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内容的呈现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的方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获得数学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和科学态度,而不是直接呈现解决问题的算法与结果。
例如,在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内容时,可以采用下面这样具有实际背景的例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获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模型。
[例1]暑假里,《新晚报》组织了“我们的小世界杯”足球邀请赛,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勇士队在第一轮比赛中赛了9场,只负了2场,共得17分,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呢?二: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学知识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三:对于教材中一些通过操作而获得新知的安排,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从而去获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而不是去机械的记忆。
四、老师要做到课后及时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及时改进教学。
五、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教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己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作为新人的我,在以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地酝酿、多思考、多学习,才能驾驭好教材,引导好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设计心得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设计心得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所参与的创新设计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会了更加自主、参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这门课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新课程理念下,我学会了更加自主的学习方式。
过去的传统课程中,老师通常是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接受。
而在创新设计课程中,我们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
老师会给我们一个主题或课程目标,而我们需要自己去研究和学习相关知识。
这种方式让我更加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我会主动搜索资料,积极参加讨论,并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在课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其次,在创新设计课程中,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项目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在许多课程中,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任务,很少有机会主动参与到项目中去。
而在创新设计课程中,老师会鼓励我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参与到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中。
我们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学习方式使我更加积极主动,提高了我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最后,在创新设计课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和探究活动。
在传统课程中,学生通常只是理论知识的接收者,而很少有机会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而在创新设计课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实践和探究活动,实践是学习的一部分。
这些活动可以是实地考察,实验设计,项目实施等,通过亲身经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但通过进行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不断改进并提高自己。
总结起来,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设计课程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收获。
自主、参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与到项目中让我更加主动积极,提高了我的合作和团队意识。
实践和探究的活动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并培养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我相信,通过这门创新设计课程的学习,我将受益终身,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和能力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7-9讲读后感-王伟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7-9讲读后感
数学组王伟到目前为止,我从事教学已有两年之久,我发现教学是极为复杂的活动,涉及多种因素的影响,这需要构建有效的教学框架,有效教学是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
首先创建安全、支持、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当学生错了时,不能对其进行责骂或讥讽,应该与其一起分析错因,让其明确并尽可能改正,让他从错误中学习。
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保证学生的探究和整理时间充足,让学生思考,独立学习。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研究并理解学生。
要使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需要我们研究并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需要、能力水平、智力类型与学习风格,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尊重并欣赏不同的观点、价值观和信念,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偏好,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鼓励学生的独立思想和创新精神,适应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信任学生。
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与长处,向学生传递对他们成功的信心和积极和期待,给予他们鼓励与帮助。
做好这些,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1 / 11 / 11 / 1。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10-12讲读后感-王伟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10-12讲读后感
数学组王伟第11讲中提到了学分制管理,这与我校学分制管理一致,它可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它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分制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而且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发挥自己的专长。
实行学分制具有很多意义:有利于实现教育机会平等的理想,使学生能够享受同样的教育,确保学业成功的机会平等,学习权利得到了保障;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实现自我设计,发展个性;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新知识结构,改善心智模式,改进工作方式,适应学分制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引发学校课程管理的变革,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学分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学习的选择权、主动权,照顾到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向和学习能力与条件选修不同的课程,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自主地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1-3讲读后感-王伟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1-3讲读后感
数学组王伟《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是积极推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而面向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学习的内容。
读了前三讲,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讲中的前三节。
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包括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及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冷漠背后告诉我们如果对分数的追求超越了对生命的敬畏,依靠一个扭曲的心灵,儿童将难以去面对和选择自己的人生。
这让我们思考:要将学生智力与人格协调发展,这就需要将课程进行改革,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构建。
在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中,以“雪化了变成了什么?”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恰当处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要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在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中,达林那个例子中的孩子的表现告诉我们在传统的知识观念的支配下,教学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理智力量,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导向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
学生主体性在知识构建中的缺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教师与学生陷入了被知识奴役的处境,从而丧失了鉴赏知识、批判知识和发现知识的信心、勇气和资格。
所以教学要以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知识、能力、创造性等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样教都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把学生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评价教学的重点。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读书心得
徐州市特教学校袁海艳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传播道理,传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长久以来,传统的教师就是站在讲台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虽然有了电脑、展台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之处,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给出了答案:要以学生为主体,淡化教师的讲,要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的主要内容有: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的规划及其课题、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意义、新教材的设计与呈现。
在读完《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后结合自己的教学,我有了一点自己的见解。
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座位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单人单桌,或是双人单桌,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很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所以需要重新排列座位,通过学习《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以4-5人为一小组围坐,每组间拉开间距,小组的成员应是基础较好的学生1-2人,基础中等的学生2人,基础较差的学生1人,这样有助于好带中,中带差,从而促进整个小组的进步。
关于教师教学的问题:估计很多教师认为上课在新课程下是最为轻松的一环,只要看着学生活动、看着学生讲解就可以了,实则不然,教师在上课时要时刻注意两件事。
一件就是“引导”,不能由着学生的性子活动或讲解,要注意每一个教学环节时间的把握,不能一节课讨论两道题目,看似学生热热闹闹,实际上连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
另一件事就是反馈,学生在课堂上的“讲”,实际就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反馈,要全方位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不能因为某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能讲,而忽视了其他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自我反馈”和“随机反馈”相结合的办法。
所谓“自我反馈”,就是在某一教学环节(如讨论问题、讲解问题等)完成后,让学生展示卡片(这里可采用多种模式)红色代表“我不会”、“我不懂”,绿色代表“没问题”、“我懂了”。
让教师可以对学生在这一环节掌握的情况一目了然。
所谓“随机反馈”则是在学生“自我反馈”后,
为避免有学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教师可以把班级分好的组别、组员编号,用数字的形式写在卡片上,从中随机抽取,从而最大可能的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促进之后教学的调整及改进。
关于学生课后的作业问题: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要分层次布置,因为学生已经通过预习、课堂自主讨论学习后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加熟悉。
因此对于作业和练习的批阅,最好是由教师批阅基础较好的学生,基础较好的学生批阅基础中等的学生,基础中等的学生批阅基础较差的学生,同时按照课堂上的随机反馈模式,选取一些基础中等、基础较差学生的作业及练习,以加强对学生作业和练习的监督,对于学生在作业和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联系学生个人,及早解决问题,争取当日题,当日清,避免问题在以后越积越多,而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
关于课后反思问题:学生的发展是时刻都在变化着的,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每节课后要对学生在课前、课上、课后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做备课上的调整,以更适合于自己学生的学习发展。
同时,要每隔一段时间按照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座位、导学案、作业、练习等做出相应的调整。
教改之路漫漫兮。
我作为一个青年教师,还需要向周围的教师多学习、多观察、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能在教改的过程中走出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