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判定的适用原则
专利侵权判定等同原则和禁止反悔原则浅析

专利侵权判定等同原则和禁止反悔原则浅析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原则有:1、全面覆盖原则。
全面覆盖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一个最基本原则,也是首要原则。
2、等同原则。
3、禁止反悔原则。
4、捐献原则。
5、先用权原则。
先用权原则即先用抗辩权,源自于法律的公平原则。
6、实施公知现有技术不侵权原则(现有技术抗辩原则)。
其中等同原则的适用受禁止反悔原则的限制,本文着重从制度设计的底层逻辑分析为什么等同原则受到禁止反悔原则的限制。
等同原则的渊源历史:专利法通过授予发明临时的“垄断权”来“促进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这种“垄断权”是一种财产权,像其他财产权一样,其边界应该是明确的。
边界的明确对促进科技进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使我们能够对发明进行有效的投资。
专利持有人应该知道什么是属于他的,而公众应该知道什么不属于他(专利持有人)。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专利法要求发明人“清楚、简要地限定其发明”,这是法律试图在专利持有人权利与公众利益之间寻找平衡。
发明人基于法律承诺的“垄断权”利益不断促进科技进步,而公众也应该在专利持有人独享的权利范围之外被鼓励去追求发明、创造和创新。
但问题在于:任何语言都有其局限性,书面表达更是如此,文字很难抓住专利申请中某一事物的实质。
专利申请人在为其发明申请专利并将其公开的同时,也承担着其他人不遗余力地钻专利语言空子的风险。
一项发明大多以有形的结构或者一系列图纸的形式存在。
语言描述常常是为了满足专利法的要求而在事后形成的。
这种从机器到语言的转化所带来的意思偏差,难以避免。
而且,一项新奇的发明无法用现存的语言描述,是合理现象;字典因其滞后性无法始终跟得上发明者的脚步。
从逻辑上而言,事物并不是以语言为基础才被制造出来的,事实正好相反,语言是以事物为基础才存在的。
专利权利要求中的语言可能无法抓住发明的每一个细微差别或者完全精确地描述该发明的新颖性。
如果专利仅仅以字面条款来解释的话,他们的价值则会被大打折扣。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是什么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是什么专利侵权是指在专利权有效期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在专利权范围内实施专利权享有的权力。
为了判定专利侵权,法律和法院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原则和标准。
一般而言,专利侵权判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执行专利要件:专利要件是指专利法规定的发明创造的必备条件。
专利权人在提出诉讼时,需要证明其专利具备可保护的发明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如果专利不符合这些要件,法院将无法认定专利侵权。
2.全面等效原则:全面等效原则指的是,虽然侵权行为可能不完全复制了专利权人的技术方案,但只要实施了专利权利要求的等效技术方案,仍然构成侵权。
法院在判断专利侵权时,会考虑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与专利权要求之间的技术特征的相似性和具体的功能结果。
3.构成侵权要件:对于构成侵权行为的要件,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标准。
一般来说,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素:侵权行为是在专利权有效期内实施的;侵权行为构成对专利权的制造、使用、销售、进口等行为;侵权行为发生在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之内。
4.专利保护范围:专利保护的范围是判断侵权的关键。
专利权人通过专利权利要求规定了其发明的范围,即技术特征和领域。
法院在判断专利侵权时,会对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与专利利要求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侵权。
5.证据要求:对于专利侵权案件,法院要求相关当事人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其主张。
专利权人需要提供专利权证书、专利文件、专利技术说明书等证据,以证明其享有专利权,并证明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实施行为。
而被控侵权人需要提供证据来反驳专利权的有效性,或证明其产品或方法并不构成侵权。
6.判定侵权标准:依据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法院在判定专利侵权上有不同的标准。
有的国家或地区采用字面意义上的解释来判定侵权,即,只要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完全符合专利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就构成侵权。
有的国家或地区则采用了更加宽泛的解释,即,只要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与专利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具有等效替代关系,即使不完全符合,仍然构成侵权。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1.文字解释原则:根据专利权的权利要求文本,判断被指控产品或技术是否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专利权的权利要求即为专利权的法律保护范围,被指控产品或技术如果符合权利要求的所有要素,则构成侵权。
2.等效原则:即使被指控产品或技术没有直接落入专利权的权利要求范围,如果实质上与专利权的技术内容相同或者近似,仍然可能被认定为侵权。
这是因为专利侵权法律要求不仅针对字面上的侵权,还包括实质上的侵权。
3.直接侵权原则:指的是被指控产品或技术直接实施专利权中所述的行为或方法。
如果被指控产品或技术与专利权中所述的行为或方法完全一致,则构成直接侵权。
4.间接侵权原则:指的是虽然被指控产品或技术自身并不实施专利权中所述的行为或方法,但通过其他方式对专利权所述的行为或方法提供了帮助或支持,导致他人实施了专利权中所述的行为或方法。
例如,提供专利技术的关键部件或销售与专利技术密切相关的产品,在被告知或应当知道他人将使用该产品实施专利权中所述的行为或方法时,仍然销售该产品,构成间接侵权。
5.抽象原则:根据案例法和专利法学中对专利保护对象的要求,确保专利侵权判定原则不会过于宽泛或主观。
根据这个原则,法院或专利审查机构需要根据技术的具体实现来判断侵权行为,而不是依赖于对专利权文本的过度解读或解释。
这些原则通常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使用,根据具体的案件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原则来确定侵权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专利侵权的判定不仅仅是以上几个原则的简单叠加,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专利的有效性、技术的先进性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专业的法律人员和专利专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些原则来进行判定。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全面覆盖原则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全面覆盖原则专利侵权是指他人在没有专利权人的许可或授权下,以生产、使用、销售、引进或进口等方式对专利所保护技术进行了非法使用。
对于专利侵权的判定,法院通常依据一系列的判定原则进行裁定。
本文将介绍专利侵权判定的第一原则,全面覆盖原则。
全面覆盖原则是一种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专利侵权判定原则。
该原则的基本思想是,专利权在判定是否被侵犯时,应当针对专利权的每个技术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只要被控侵权行为在技术要素上与专利权的要求完全或部分相同,即可认定为专利侵权。
全面覆盖原则的依据是专利法中的“技术要素”原则。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由专利权主张的技术要素所界定,这些技术要素通常包括专利权的独立权利要求书和从属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
专利侵权的判定就是要看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是否涵盖了专利权的所有或部分技术要素。
在进行专利侵权判定时,对于每个技术要素的分析和比较是必要的。
要对专利权的技术要素进行精确的解读,理解每个技术要素的意义和范围。
同时,还需要对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技术要素进行分析,比较其与专利权技术要素的一致性和相似性。
判定是否存在专利侵权时,必须要求被控侵权行为在技术要素上与专利权的要求完全或部分相同。
这意味着,即使被控侵权行为只有少量不同的技术要素或者多个技术要素与专利权不完全相同,仍然可能构成侵权。
因为专利的保护范围是由其技术要素所界定的,只要被控侵权行为在专利技术要素的范围内,即使存在细微的差异,仍然可以认定为侵权。
全面覆盖原则在判定专利侵权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使得专利法的保护可以达到更广泛和全面,确保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它也要求对专利权和被控侵权行为进行细致的技术比较分析,确保对侵权问题的判定具有准确性和合理性。
然而,全面覆盖原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判定专利侵权时,如果严格要求被控侵权行为与专利技术要素完全相同,可能会对创新活动造成一定的抑制作用。
因此,在实际判定中,通常也会考虑被控侵权行为与专利技术要素的相似性和等效性,以便更好地平衡专利权人和被控侵权行为人的权益。
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

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专利侵权是指在专利权有效期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在专利权范围内实施了专利权的排他性权利,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专利侵权的判定,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分析和评判。
一、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1. 专利权人原则:专利权人是专利法所赋予的权利人,享有对专利的排他性权利。
在判定专利侵权时,应以专利权人的权益为核心,以确定专利权人是否受到侵权为标准。
2. 专利权的范围原则:专利权的范围是判断专利侵权的关键,也是专利保护的核心。
在判定专利侵权时,应对专利权的技术特征进行解读和界定,以确定被控侵权行为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内。
3. 等同原则:等同原则是判断专利侵权的重要原则之一,即被控侵权技术与专利权技术在实质上等同或相似,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判定专利侵权时,应综合考虑技术特征、技术效果和技术方案等因素,以确定被控侵权行为是否与专利权构成等同。
4. 专利侵权的客观性原则:专利侵权的判定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意见的干扰。
在判定专利侵权时,应详细分析被控侵权行为与专利权之间的技术联系和技术关系,以确定是否存在侵权行为。
5. 全盘比较原则:全盘比较原则是判断专利侵权的重要原则之一,即对比被控侵权技术与专利权技术的技术特征、技术效果和技术方案等因素,全面比较二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在判定专利侵权时,应综合考虑被控侵权行为与专利权之间的技术共性和技术特殊性,以确定是否构成侵权。
6. 技术发展原则:专利侵权的判定应考虑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在判定专利侵权时,应充分考虑被控侵权行为是否基于技术发展和进步所产生,以确定是否构成侵权。
7. 恶意侵权原则:专利法对于恶意侵权行为有明确的惩罚规定。
在判定专利侵权时,应考虑被控侵权行为是否具有恶意侵权的主观故意,以确定是否适用恶意侵权的相关法律规定。
二、专利侵权的判定方法1. 技术比对法:通过对比被控侵权技术与专利权技术之间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等因素,全面比较二者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判断是否构成侵权。
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

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
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是指在诉讼中判定行为是否侵犯他人专利权应该遵循的原则。
这里介绍几个判定侵权的原则。
首先,侵权必须具备侵犯专利权要件。
专利权是指授予专利权人对专利实施进行控制的一种独特的权利。
在诉讼中,要证明被控诉的行为是否构成专利侵权,必须要先证明行为是否具备侵犯专利权的要件。
这些要件包括专利权的主体、专利的技术方案、专利权的有效性等。
其次,在诉讼中,要确定侵权是否存在,需要将被控诉方的行为与专利权要件进行对比,其中应包括专利权的独创性和公开性等。
如果被控诉方的行为在这些方面与专利存在重合,就可以认定其行为构成专利侵权。
最后,专利权人在诉讼中要证明被控诉方的行为与专利权要件相符,还需要证明这种行为是否具备侵权的目的和效果。
如果行为的目的和效果与专利权人的技术方案一致,即被控诉方的行为是为了获得专利权人的技术成果所带来的利益,那么就可以认定行为构成专利侵权。
总之,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十分重要,需要在诉讼中认真遵循。
只有依据这些原则进行判定,才能保障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专利侵权等同原则判定标准

专利侵权等同原则判定标准
专利侵权的等同原则判定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 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中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的必要技术特征相比,从字面上看不相同。
但经过分析可以认定,二者是相等同的技术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认定被控侵权物落入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构成专利侵权。
2. 等同原则仅适用于判断被控侵权物的具体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相对应的必要技术特征是否等同,而不适用于判断被控侵权物的整体技术方案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否等同。
3. 等同侵权判定应以涉案专利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为准,而不应以所属领域的高级技术专家的专业知识水平为准。
4. 对于开拓性的重大发明专利,确定等同保护的范围可以适当放宽;对于组合性发明或者选择性发明,确定等同保护的范围可以适当从严。
5. 等同侵权判定应当以侵权行为发生时为界限,而不是以专利申请日或者专利公开日为准。
6. 根据等同原则判断侵权时,要满足两个条件:被控侵权物中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相映技术特征相比,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了基本相同的功能,产生了基本相同的效果;该领域的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对此类问题存在疑问,建议咨询法律相关专业人士,以便于更好的为您解答。
专利侵权判定的三大原则

专利侵权判定的三大原则专利侵权判定的三大原则是:专利权的法定性原则、同一性原则和新颖性原则。
下面将逐个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是专利权的法定性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专利权的确权依据应当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即只有按照规定的条件通过专利申请程序,获得国家授予的专利权,才能享有专利权的保护。
在这个原则下,专利权人拥有专利权的范围也受到法律明确的限制。
对于他人未经许可在专利权范围内实施的行为,就构成了专利侵权。
其次是同一性原则。
同一性原则要求对于同一技术方案,其在实质上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和实施要素,无论实施方式有何差异,只要能够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就应该视为同一技术方案。
这对于专利侵权的判定非常重要,也是确定侵权行为是否构成的重要依据。
如果他人在没有获得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下,采用了与专利技术相同的技术特征和实施要素,那么就构成了专利侵权。
最后是新颖性原则。
新颖性原则要求所申请的专利技术在申请前从未在国内外公开过,也就是说要达到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新颖性要求。
如果在专利权有效期内,他人提出了前于该专利申请日的技术文件或公开资料,揭示了与该专利技术相同的技术方案,那么该专利技术就失去了新颖性。
这样的技术文件或公开资料被称为“先知技术”,如果他人在该专利技术申请日之后实施了先知技术所揭示的技术方案,那么就构成了专利侵权。
综上所述,专利侵权判定的三大原则,即专利权的法定性原则、同一性原则和新颖性原则,共同构成了专利侵权的基本依据和判定准则。
专利侵权的行为依据这些原则进行判断,只有在明确违反这些原则时,才能认定为专利侵权行为,进而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进行维权和惩罚。
这些原则的制定和遵守,有助于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同时,对于专利侵权案件的审理和裁决也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加强了司法公正性和依法治理的原则。
侵犯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判定原则

侵犯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判定原则有,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禁止反悔原则、多余指定原则。
下面来详细看看这侵犯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四个判定原则。
1、全面覆盖原则全面覆盖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一个最基本原则,所谓全面覆盖,是指如果被控物或者方法侵权成立,那么该产品或者方法应该具备专利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每一项特征,缺一不可。
在判定专利侵权时,最先适用的是全面覆盖原则。
《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解释》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判定被诉侵权技术方案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审查权利人主张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
被诉侵权技术方案包含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术特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被诉侵权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相比,缺少权利要求记载的一个以上的技术特征,或者有一个以上技术特征不相同也不等同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没有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在下述几种情况下,视为被控物全面覆盖了专利的权利要求。
(1)字面侵权。
即从字面上分析比较就可以认定被控物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必要特征相同。
(2)专利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是上位概念,被控物公开的结构属于上位概念中的具体概念,此种情况下适用全面覆盖原则,被控物侵权。
(3)被控物的技术特征多于专利的必要技术特征,也就是说被控物的技术特征与权利要求相比,不仅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的全部特征,而且还增加了特征,此种情况仍属侵权,因为适用全面覆盖原则就是只要被控物具备专利权利要求的全部特征就算侵权,而不问被实践中,公众可能对此有一些不理解,觉得被控物的特征多于权利要求,而且性能可控物是否比权利要求的多。
能还要优于专利产品,为什么还要算做侵权呢?这是因为专利保护的是智力成果,在后的产品如果是在专利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尽管可能性能要优于专利产品,但是由于使用了他人的专利,利用了他人的智力成果,就必须获得他人的许可,否则就是侵权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判定原则

专利侵权行为判定原则
专利侵权行为判定原则是指对专利权利的侵犯行为进行判定的基本原则。
在判定专利侵权行为时,需要考虑到专利权的内容、使用方式、技术特点等因素,以确定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下面是一些参考内容。
1. 权利要素匹配原则:根据专利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判断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是否与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一一对应。
如果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具备专利的主要技术特征,即使有一些次要的差异,也可能构成侵权。
2. 构成整体规避原则:当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在外观上、结构上或使用方式上与专利相似,并且具备专利技术的重要特征,即使细节上有些不同,也可能构成侵权。
3. 构成等同替代原则: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只要能够实现专利技术的同样效果,即使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实现,也可能构成侵权。
4. 组合特征原则:对于专利权仅仅是对一部分技术特征进行了保护的情况,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如果使用该部分特征,且与该部分特征和其他技术特征的组合效果相似,也可能构成侵权。
5. 法定例外原则:根据专利法的规定,某些特定行为可能不构成侵权,如个人及非商业目的的个人使用、试验使用、科研使用等例外情况。
6. 损害赔偿原则:如果侵权行为已经给专利权人造成了经济损失,被判侵权方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赔偿金额可以包括实际损失和侵权行为带来的利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专利侵权行为判定原则的参考内容。
实际判定专利侵权行为时,还需要考虑具体的案件情况、专利技术的独创性、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市场影响等因素,综合进行判断。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2017 理解与适用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 理解与适用摘要:一、专利侵权判定的基本原则二、专利侵权判定的步骤和方法三、专利侵权中的侵权行为类型四、侵权证据的收集和运用五、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和解决六、我国专利侵权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展望正文:专利侵权判定是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权利人和侵权人来说,了解和掌握专利侵权判定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结合《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的理解与适用,为大家详细解析专利侵权判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一、专利侵权判定的基本原则1.全面覆盖原则:被控侵权技术方案必须覆盖专利权要求书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才构成侵权。
2.等同原则:如果被控侵权技术方案采用了与专利权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等同的技术特征,也构成侵权。
二、专利侵权判定的步骤和方法1.确定专利权要求的保护范围,分析专利权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
2.对比被控侵权技术方案,找出与专利权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相同或等同的特征。
3.判断被控侵权技术方案是否实现了专利权要求书中的技术方案,从而确定是否构成侵权。
三、专利侵权中的侵权行为类型1.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侵权产品等行为。
2.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公开、使用、许可、转让侵权专利等技术。
四、侵权证据的收集和运用1.收集被控侵权产品或技术方案的样本、销售记录、宣传资料等证据。
2.通过专家论证、技术对比等方法,明确侵权事实和侵权责任。
3.在诉讼过程中,充分利用证据规则,争取最大程度的证据支持和赔偿。
五、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和解决1.协商和解:双方在侵权纠纷发生后,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2.调解:由第三方协调,协助双方解决纠纷。
3.仲裁或诉讼:将纠纷提交至仲裁机构或法院,寻求法律裁决。
六、我国专利侵权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展望1.我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对专利侵权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
2.近年来,我国加大对专利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了侵权成本。
3.未来,我国将继续完善专利法律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专利侵权等同判定的原则与适用

专利侵权等同判定的原则与适⽤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案件中发挥着越来越⼤的作⽤,下⾯简单介绍⼀下这个原则。
近年来,等同原则01等同原则的概念等同原则是指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法)中有⼀个或者⼀个以上的技术特征经与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相⽐,从字⾯上看不相同,但实质上两者是相等同的技术特征,这种情况应当认定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法)落⼊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02等同原则的适⽤依据最⾼⼈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法律问题的若⼲规定》第17条明确规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明确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所确定的范围为准,也包括与该必要技术特征相等同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
最⾼⼈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法律若⼲问题的解释》第7条第2款规定:“被诉侵权技术⽅案包含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术特征的,⼈民法院应当认定其落⼊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03⼀般规则《最⾼⼈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法律问题的若⼲规定》第⼗七条第⼆款规定了等同判定的具体规则:“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员在被诉侵权⾏为发⽣时⽆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根据最⾼⼈民法院的阐释和司法实践的总结:(1)基本相同的⼿段是指在被诉侵权⾏为发⽣时专利所属技术领域的惯常替换⼿段或⼯作原理基本相同的⼿段;(2)基本相同的功能,是指被诉侵权技术⽅案中的替换⼿段所起的作⽤与专利对应技术特征在专利技术⽅案中所起的作⽤基本相同;(3)基本相同的效果,是指被诉侵权技术⽅案中的替换⼿段所达到的效果与权利要求对应技术特征的技术效果⽆实质性差异;(4)⽆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想到,即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员⽽⾔,被诉侵权技术⽅案中替换⼿段与权利要求对应技术特征相互替换是显⽽易见的。
专利侵权判定的主要规则

专利侵权判定的主要规则专利侵权的判定主要遵循以下规则:1.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专利权是对于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的独占权利,其保护的范围决定了专利侵权的界限。
根据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可以判断被控侵权行为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内。
2.专利主张的内容:专利侵权的判定中,需要参考专利权的主张内容,即专利权的权益要求。
原告需要说明这些权益要求与被告的产品或方法是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同时也需要证明被告是否实施了这些技术特征。
3.技术特征的解释:专利权中的权益要求通常会使用专利文件本身的说明书和权益要求部分来解释。
对于有争议的技术特征,法院或专利评审机构将解释说明书中的相关术语和概念,以及专利领域的常规解释。
在解释技术特征时,还需要考虑专利权的整体精神和目的。
4.实质性侵权:在判定专利侵权时,不仅需确认被告在事实上实施了专利权中描述的技术特征,还需确定这些技术特征是否构成了专利权的实质部分。
对于专利权中仅仅是技术手段的描述,法院或专利评审机构通常不会认为这些手段构成了专利权的实质部分。
5.先占原则:专利侵权判定中还需要考虑到先后申请原则。
在同一技术领域相同或相似的技术解决方案中,先申请专利的权利人享有更高的权利地位。
如果被告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先于原告的技术解决方案获得专利权,那么通常不会构成专利侵权。
6.技术实施的限制:专利权是对于技术解决方案的独占权利,但专利权并不意味着对任何使用该技术的限制。
法院或专利评审机构将根据实施权的保护范围和使用限制来判断被告是否侵权。
例如,如果被告是在合理范围内私自使用了专利技术,那么可能不会构成专利侵权。
7.效力的期限:专利权的保护期限有所限制。
在专利权终止后,该专利便不再有效,并且依赖该专利的产品或方法也不再构成专利侵权。
以上是专利侵权判定的主要规则,法院或专利评审机构将根据这些规则来判断专利侵权的成立与否。
然而,实际的专利侵权判定过程可能还受到当地法律,案例判例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是什么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是什么我国规定的专利包括了三种,即发明创造、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
而在认定专利侵权的时候,需要区分不同的专利类型进行认定。
那么你知道专利侵权判定原则是什么吗?呱呱知道网小编马上就来告诉你具体答案。
一、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判定(一)判定原则1、全面覆盖原则全面覆盖是指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必要技术特征全部再现,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一一对应并且相同。
全面覆盖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一个最基本原则。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字面侵权又称全部技术特征覆盖,即如果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则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2)上位概念侵权当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采用的是上位概念特征,而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采用的是相应的下位概念特征时,则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3)特征数量侵权如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在利用专利权利要求中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技术特征,仍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此时,不考虑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效果与专利技术是否相同。
(4)从属专利侵权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对在先专利技术而言是改进的技术方案,并且获得了专利权,则属于从属专利又称依存专利。
未经在先专利权人许可,实施从属专利也覆盖了在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2、等同原则“等同原则”的概念:是指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侵权行为发生时通过阅读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等同原则的“等同”,是指具体技术特征在功能、作用上的等同,而不是侵权产品与专利两个技术方案的整体等同。
故被控侵权产品该三个技术特征的结合与专利权利要求必要技术特征“弹性罩边”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了基本相同的效果,应认定是等同的。
专利侵权判断原则有哪些

一、专利侵权判断原则有哪些(一)全面覆盖原则全面覆盖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一个最基本原则,所谓全面覆盖原则,是指如果被控物或者方法侵权成立,那么该产品或者方法应该具备专利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每一项特征,缺一不可。
在判定专利侵权时,最先适用的是全面覆盖原则。
在下述几种情况下,视为被控物全面覆盖了专利的权利要求。
1、字面侵权。
即从字面上分析比较就可以认定被控物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必要特征相同。
比如,一项专利,其权利要求为:H型强场磁化杯体(1),其特征在于:杯体的两侧各镶嵌一块永久磁铁(2)。
如果被控物的杯体两侧各镶嵌了一块永久磁铁,那么可以看到,被控物的结构与权利要求所描述的结构一模一样。
2、专利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是上位概念,被控物公开的结构属于上位概念中的具体概念,此种情况下适用全面覆盖原则,被控物侵权。
比如,一项专利,其权利要求为,一种新型机器人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电机接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输出轴上装有驱动轮。
被控物的结构为,电机经齿轮传动,输出轴上装有驱动轮。
被控物采用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结构属于传动机构的具体概念,因此,被控物属于侵权。
(二)等同原则等同原则认为,将被控侵权的技术构成与专利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相应技术特征进行比较,如果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了专利权人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后,不经过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诸如采用等同替换、部件移位、分解或合并等替代手段实现专利的发明目的和积极效果的,并且与专利技术相比,在目的、功能、效果上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则应当认定侵权成立。
具有六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驱动臂,驱动臂内设置有电机,电机经齿轮传动接位于驱动臂端部的驱动轮。
被控物的结构为,具有六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驱动臂,驱动臂内设置有电机,电机经链条传动接位于驱动臂端部的驱动轮。
被控物缺少专利权利权利要求中的齿轮传动特征,但是由于链条传动属于齿轮传动的等同替换,所以被控物适用等同原则,属于侵权。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多余指定原则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多余指定原则专利侵权案件中,多余指定原则是一种用于判断侵权行为的原则。
它的基本思想是,对于专利技术的实施行为,如果在实施中存在超过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即存在多余技术特征,那么就可以被认定为侵权行为。
多余指定原则是根据专利法对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的规定得出的。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专利的权利要求是保护专利技术的范围,任何人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的实施行为,只要其实施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相同或相当,就构成侵权。
然而,在实施专利技术时,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技术特征是多余的情况。
也就是说,这些多余的技术特征并不是决定专利技术效果的关键因素,即使去掉这些多余技术特征,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也不会受到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多余指定原则的作用就是在判断专利是否被侵权时,将其排除在外,只考虑与专利权利要求相同或相当的技术特征。
多余指定原则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无论是专利申请的审查过程中,还是专利权的维权过程中,多余指定原则都会被应用。
在专利申请的审查过程中,发明人或专利代理人应当尽量避免在专利权利要求中包含多余的技术特征,以避免后续的纠纷。
在专利权的维权过程中,多余指定原则可以帮助判决法院正确地判断侵权事实,从而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多余指定原则的应用并非一成不变的,也会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即使存在多余的技术特征,依然可构成侵权行为。
比如,当多余的技术特征导致侵权行为的实质内涵发生了变化,或者给专利权人造成了实际损害,或者侵权人采用的技术与专利权人技术之间存在显著的技术关联等情况下,多余指定原则的适用会有所调整。
总之,多余指定原则是一种重要的判断侵权行为的原则,其应用有助于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专利制度的有效实施。
无论是在专利申请的审查过程中,还是在专利权的维权过程中,多余指定原则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在具体应用时,也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怎么判定专利侵权,有什么判定原则

怎么判定专利侵权,有什么判定原则我国规定的专利包括发明创造、实⽤新型以及外观设计,侵犯其中⼀种专利项⽬都是违法的,那怎么判定专利侵权,有什么判定原则?接下来由店铺的⼩编为⼤家整理了⼀些关于这⽅⾯的知识,欢迎⼤家阅读!怎么判定专利侵权,有什么判定原则⼀、发明和实⽤新型专利侵权判定(⼀)判定原则1、全⾯覆盖原则全⾯覆盖是指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法)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案的必要技术特征全部再现,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法)与专利独⽴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对应并且相同。
全⾯覆盖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个最基本原则。
主要包括以下⼏种形式:(1)字⾯侵权⼜称全部技术特征覆盖,即如果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法)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则落⼊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2)上位概念侵权当专利独⽴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采⽤的是上位概念特征,⽽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法)采⽤的是相应的下位概念特征时,则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法)落⼊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3)特征数量侵权如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法)在利⽤专利权利要求中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技术特征,仍落⼊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此时,不考虑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法)的技术效果与专利技术是否相同。
(4)从属专利侵权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法)对在先专利技术⽽⾔是改进的技术⽅案,并且获得了专利权,则属于从属专利⼜称依存专利。
未经在先专利权⼈许可,实施从属专利也覆盖了在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2、等同原则“等同原则”的概念:是指以基本相同的⼿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所属领域的技术⼈员在侵权⾏为发⽣时通过阅读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等同原则的“等同”,是指具体技术特征在功能、作⽤上的等同,⽽不是侵权产品与专利两个技术⽅案的整体等同。
故被控侵权产品该三个技术特征的结合与专利权利要求必要技术特征“弹性罩边”是以基本相同的⼿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了基本相同的效果,应认定是等同的。
专利侵权判定的主要规则

专利侵权判定的主要规则1.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专利权利要求是对专利权的确定范围进行了具体表述的部分。
依据《专利法》和相关法规,对权利要求的解释主要采用了以下原则:-字面解释原则:根据权利要求的措辞进行解释,将其理解为字面上的含义。
-专利文件的整体原则:由于专利权利要求通常包括多个条款,权利要求的解释需要综合考虑权利要求的全文。
-技术领域的一般知识原则:解释权利要求时可以参考技术领域的一般知识,以了解术语和概念的常规含义。
-领先专利原则:如果先前的专利文件揭示了类似的技术,新专利的权利要求不能超过或损害领先专利的权益。
2.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是依据专利权特有的概念和要求,在具体案件中进行判定的依据。
主要判定标准如下:-权利要求相同原则:侵权行为应当与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相同或足以产生同样的技术效果。
-范围概念原则:专利权利的范围由专利权利要求所确定,侵权行为应当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技术效果原则:侵权行为应当实现专利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技术效果。
-同样的基础上应当继续追究原则:即使专利权利要求有一定的变化或修改,只要其基本的专利创造思维保持一致,仍可认定为侵权。
3.对专利侵权的证据要求在专利侵权案件中,为了证明侵权行为,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
主要的证据要求包括:-专利权证明:原告应当提供对专利权的证明,例如专利证书或专利权确认文件等。
-专利权利要求证明:原告需要提供专利权利要求的原本或副本,以证明侵权行为是否涉及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
-侵权行为证明:原告需要提供能够证明被告实施了专利权利要求所揭示技术特征的证据,例如产品、设备、文件等。
-专利侵权调查报告:原告可以委托专利侵权调查机构进行调查,并提供调查报告作为证据。
-专利侵权损失证据:对于侵权造成的经济损失,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原告需要提供经济损失的证明。
总之,专利侵权判定的主要规则包括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和对专利侵权的证据要求。
专利权侵权的判定

专利权侵权的判定1、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侵权判定1)、全面覆盖原则判定被诉侵权技术方案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审查权利要求人主张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并以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与被诉侵权技术方案所对应的全部技术特征逐一进行比较。
被诉侵权技术方案包含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术特征的,应当认定其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被诉侵权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相比,缺少权利要求记载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特征,或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技术特征不相同也不等同的,应当认定其没有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2)、相同侵权相同侵权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一)、全部技术特征完全相同。
即被诉技术方案与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一一对应并且相同,或者二者虽然在文字表述上存在一定区别,但经过一一比对,所述区别仅仅是文字表述的不同,其技术内容完全一致。
二)被诉侵权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为下位概念。
三)、被诉侵权技术方案在专利权利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技术特征。
3)、等同侵权等同侵权,是指被诉侵权技术方案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技术特征与权利要求中相应技术特征从字面上看不相同,但属于等同特征,应当认定被诉侵权技术方案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
(等同特征:是指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想到的技术特征)。
4)功能性特征相同/等同侵权功能性特征:是指对于结构、组分、步骤、条件或其之间的关系等,通过其在发明创造中所起的功能或者效果进行限定的技术特征,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仅通过阅读权利要求即可直接、明确地确定实现上述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除外。
与说明书及附图记载的实现前款所称功能或者效果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相比,被诉侵权技术方案的相应技术特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相同的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被诉侵权行为发生时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相应技术特征与功能性特征相同或者等同。
专利侵权认定原则是什么?

Suffering is the most powerful teacher of lif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专利侵权认定原则是什么?包括了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多余制定原则以及禁止反悔原则。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一直是各国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专利侵权判定和判断合同违约不一样,合同有相应的合同条款,可操作性比较强,而专利侵权判定需要与权利要求书做比较,被控产品方案很多情况下与权利要求书都是不一致的。
一、专利侵权认定原则是什么?1、全面覆盖原则全面覆盖原则是最基础的一个原则,要求将被控侵权方案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进行对比,若被控物或方法侵权成立,那么其将具备专利权利要求中的全部技术特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人民法院判定被诉侵权技术方案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审查权利人主张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
2、等同原则多数情况下,专利侵权适用的是这个原则。
等同原则是指将被控物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进行对比,虽然不完全具备其全部技术特征,但是被控物不具备的专利特征在被控物上面能够找到该特征的等同替换物,例如,等同替换、部件移位、分解或合并等。
此种情况下,被控物被判定侵权。
3、多余制定原则多余制定原则是指在专利侵权判定中,根据权利要求书的全部技术特征进行区分,分为必要技术特征和非必要技术特征,但仅以必要技术特征来作为专利权保护的范围,从而判定被控物是否覆盖专利权保护的范围。
若覆盖了,该被控物则构成侵权。
在适用该原则时应当注意非必要技术必须是与专利目的无关的次要部分,但是这种区分具有很大难度,所以在适用上要非常慎重。
4、禁止反悔原则禁止反悔原则又称审批过程禁反言,是为了限制等同原则而出现的,即指专利权人如果在专利审批过程中,为了满足法定授权要求而对权利要求的范围进行了限制性的修改或解释,则在主张专利权时,不得将通过该限缩而放弃的内容纳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颁布的《专利侵仅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里对专利侵权判定的适用原则做了规定,专利侵权判定的适用原则包括全面覆盖原则、等同原则和禁止反悔原则。
下面来详细看看。
1、全面覆盖原则
全面覆盖原则是指如果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则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2、等同原则
等同原则是在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中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技术特征经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相比,从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经过分析可以认定两者是相等同的技术特征。
这种情况下,应当认定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落入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等同特征又称等同物。
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中,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技术特征才是专利权利要求中相应技术特征的等同物:
(1)被控侵权物中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相应技术特征相比,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产生了基本相同的效果;
(2)对该专利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通过阅读专利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无须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技术特征。
3、禁止反悔原则
禁止反悔原则是指专利申请档案和专利复审、撤销、无效档案,在解释专利保护范围时,可以用于禁止专利权人反悔。
专利申请选择汇桔专业优质服务,只需提供资料,知识产权专家代办,省心省力。
汇桔网严选商家资质,筛选优质专利服务商,担保交易,保障咨询、信息安全。
您的权益,我们全力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