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A3052重金属汞铅镉及其化合物含量测试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铅、铜、锌、镉作业指导书

铅、铜、锌、镉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XXX/XX-XX-XX-03 (第A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5页1.方法原理将水样或消解处理好的试样直接吸入火焰,火焰中形成的原子蒸气对光源发射的特征电磁辐射产生吸收。

将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确定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2.干扰及消除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共存离子和化合物,在常见浓度下不干扰测定。

当钙的浓度高于 1000mg/L时,抑制镉的吸收,浓度为2000mg/L时,信号抑制达19%。

在弱酸性条件下,样品中六价铬的含量超过30mg/L 时,由于生成铬酸铅沉淀而使铅的测定结果偏低,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入1%抗坏血酸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

样品中溶解性硅的含量超过20mg/L时干扰锌的测定,使测定结果偏低,加入200mg/L钙可消除这一干扰。

铁的含量超过100mg/L时,抑制锌的吸收。

当样品中含盐量很高,分析波长又低于350nm时,可能出现非特征吸收。

如高浓度钙,因产生非特征吸收,即背景吸收,使铅的测定结果偏高。

基于上述原因,分析样品前需要检验是否存在基体干扰或背景吸收。

一般通过测定加标回收率,判断基体干扰的程度。

通过测定分析线附近lnm内的一条非特征吸收线处的吸收,可判断背景吸收的大小。

根据表3-4-13选择与选用分析线相对应的非特征吸收谱线。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文件编号:XXX/XX-XX-XX-03 (第A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5页表3-4-13 背景校正用的邻近线波长元素分析线波长(nm) 非特征吸收谱线(nm)镉228.8 229(氘)铜324.7 324(锆)铅283.3 283.7(锆)锌213.8 214(氘)根据检验的结果,如果存在基体干扰,可加入干扰抑制剂,或用标准加入法测定并计算结果。

如果存在背景吸收,用自动背景校正装置或邻近非特征吸收谱线法进行校正,后一种方法是从分析线处测得的吸收值中扣除邻近非特征吸收谱线处的吸收值,得到被测元素原子的真实吸收。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土壤中的铅、镉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制定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对于有效管理和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点。

一、土壤铅、镉的来源和危害1.1 土壤铅、镉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废弃物、农药、化肥等。

1.2 铅、镉对土壤的污染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植物生长和品质。

1.3 铅、镉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引起多种疾病。

二、土壤铅、镉的检测方法2.1 常用的土壤铅、镉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2.2 检测前应选择合适的土壤样品采集点,并按照规定的方法采集样品。

2.3 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分析,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三、土壤铅、镉的管理方法3.1 土壤铅、镉的管理方法包括生物修复、化学还原、土壤修复等。

3.2 生物修复是利用植物或者微生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收和转移,减少土壤中的铅、镉浓度。

3.3 化学还原是通过添加还原剂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还原为不活跃的形式,减少其毒性。

四、土壤铅、镉的预防措施4.1 减少工业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

4.2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避免过量施用对土壤造成污染。

4.3 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壤铅、镉污染。

五、土壤铅、镉的处理注意事项5.1 处理土壤铅、镉污染时应佩戴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重金属。

5.2 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次生污染。

5.3 处理完成后应对处理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安全和卫生。

综上所述,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是有效管理和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工具,通过科学规范的操作和管理,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希翼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能够认真执行指导书的要求,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镉检测作业指导书

镉检测作业指导书

食品中镉检测作业指导书第一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1.目的:规定了本中心食品中镉的测定方法。

用范围:适用于食品中镉的测定。

本方法检出限为μg/Kg。

3.编写依据:GB/T5009.15-2003《食品中镉的测定第一法》。

4.原理:试样经灰化或酸消解后,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电热原子化后吸收228.8nm 共振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其吸收值与镉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5.仪器和设备:电子分析天平(±)5.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德国耶拿700型,石墨炉及镉空心阴极灯)5.3 可调式电加热板5.4 容量瓶:100ml、50ml、 25ml5.5 移液管:1ml、5ml5.6 马弗炉所用玻璃仪器均需以硝酸(1+5)浸泡过夜,用水反复冲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

6.试剂及材料:6.1 硝酸(高级纯)6.2 硫酸(高级纯)6.3 高氯酸(高级纯)6.4 过氧化氢(30%)6.5 硝酸(1+1):取50mL硝酸慢慢加入50mL水中6.6 硝酸(0.5mol/L):取3.2mL硝酸加入50mL水中,稀释至100mL6.7 盐酸(1+1): 取50mL盐酸慢慢加入50mL水中6.8 混合酸:硝酸+高氯酸(4+1):取4份硝酸与1份高氯酸混合6.9 镉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金属镉(99.99%)分次加入20mL盐酸(1+1)溶解,加2滴硝酸,移入1000mL容量瓶,加水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每毫升含1.0mg镉。

6.10 镉标准使用液:每次吸取镉标准储备液10.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硝酸(0.5mol/L)至刻度。

如此经多次稀释成每毫升含100.0ng 镉的标准使用液。

以上试剂在试验时先进行一次试剂空白试验,如不干扰测定即可使用,否则需逐一进行重蒸7.操作步骤:7.1 试样预处理7.2 试样消解(干法灰化)称取~(根据镉含量而定)试样于瓷坩埚中,先小火在可调式电热板上炭化至无烟,移入马弗炉500℃灰化6h ~8h ,冷却。

汞检测作业指导书

汞检测作业指导书

汞(Hg)测定作业指导书一、简述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各类食品及饲料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二、引用标准GB/T5009.17-2003食品中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 13081-2006 饲料中汞的测定方法三、实验原理试样经酸加热消解后,在酸性介质中,试样中汞被硼氢化钾(KBH)或硼氢4化钠还原成原子态汞,由载气(氩气)带入原子化器中,在特制汞空心阴极灯照射下,基态汞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在去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其荧光强度与汞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四、实验步骤1、还原剂:称取2g氢氧化钠(NaOH)、4g硼氢化钾(KBH)置于容量瓶中,加4去离子水定容至400ml摇匀备用。

载流溶液:加136ml浓盐酸(36-38%)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摇匀备用。

2、配制汞标准溶液:配置成0.1μg/ml摇匀备用。

3、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如下表:4、样品前处理:准备4个微波消解罐,分别进行编号①②③⑥,①号罐为样品,②号罐为空白,③号罐为加标样品(检测回收率),⑥号罐为消解主控罐;分别于①号罐③号罐称取1g新鲜猪肉,并于③号罐加入0.4ml砷标准溶液(浓度为0.1μg/ml的标准溶液),取标液浓度的中间值,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再分别于①②③⑥号罐中加入2ml双氧水(H2O2)、8ml浓硝酸(HNO3),具体操作方法见微波消解应用方法汇编。

5、消解控制设置:消解前压力校正到1-2,再进行控制设置。

消解完成后,待温度降到60℃以下方可取出消解罐,温度越接近常温越好。

6、小心将消解后的溶液倒进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小心涮洗3-5次(回收率涮洗4次以上),再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7、原子荧光检测:7.1 检测之前:先开机预热1h以上,打开气压阀门,观察总压表和分压表压力显示情况。

7.2 仪器清洗:选择A道为Hg测量,清楚B道测量元素,设定仪器条件为负高压270V,灯电流15mA,原子高度为10mm,将标液浓度输入到仪器中,点击菜单栏中的“文件”设置存放位置,便于以后查找。

SGS中文版测试说明

SGS中文版测试说明

鎘測試法-EN 1122 Method B
1.將剪成小碎片的樣品放入燒杯中,加入濃硫酸,加熱至樣品完全溶解。

2.將燒杯從加熱板移走、冷卻,再加入過氧化氫。

3.重覆步驟2,使反應至溶液不再起泡且澄清,之後,將燒杯從加熱板移
走、冷卻。

4.將溶液過濾,濾液以去離子水定量,再以感應偶合電漿原子放射光譜儀
測其鎘含量。

鉛測試法-US EPA 3050B
1.sample放入燒杯加入HNO3加熱。

2.在室溫冷卻,加入H2O2再加熱,直到反應完畢(泡沫消失)。

3.重覆步驟2。

4. 在室溫冷卻,再加入HCl並加熱。

5.將溶液過濾並以去離子水定量,再以感應偶合電漿原子放射光譜儀測其
鉛含量。

汞測試法-US EPA 3052
1.將剪成小碎片的樣品放入燒杯中,加入濃硫酸與雙氧水。

2.將燒杯放入微波消化器反應至完全溶解。

3.將溶液過濾,濾液以去離子水定量,再以感應偶合電漿原子放射光譜儀測
其汞含量。

六價鉻測試法—US EPA 3060A & 7196A
1.將樣品加入digestion solution、MgCl2 及phosphate buffer。

2.加熱,冷卻,過濾,加入HNO3。

3.再加入diphenylcarbazide solution、H2SO4 solution,靜置5~10分鐘發色。

4. 以UV 波長540nm測其吸收值。

偵測極限Non-detected (<2.0 ppm)。

EPA+3052欧盟Rosh指令中汞的测定标准+硅酸盐和有机基体的中汞的检测

EPA+3052欧盟Rosh指令中汞的测定标准+硅酸盐和有机基体的中汞的检测

EPA 3052欧盟Rosh指令中汞的测定标准硅酸盐和有机基体的中汞的检测欧盟Rosh指令中汞的测定标准EPA 3052硅酸盐和有机基体的中汞的测――微波/酸消解前言本文相对于原文,省略了部分与镀锌产品关系不大的实例图表本文没有列出原文引用的相关标准的详细内容本文相对于原文,省略了原文的参考文献欧盟Rohs指令推荐测试标准 EPA 3052 汞的测定硅酸盐和有机基体中汞的测定-----微波/酸消解1.0 范围及适用的微波/酸消解。

如果进行总分解产物的分析,如1.1本方法用于硅酸盐、有机及复合材料下物质适用:灰、生物组织、油、油污染的土壤、沉积物、泥浆及土壤。

对以下元素适用:铝、锑、砷、硼、钡、铍、镉、铬、钙、钴、铜、铁、铅、镁、锰、汞、钼、镍钾、钠、硒、银、锶、铊、钒、锌1.2 本方法作为多种元素的快速测定,使用微波/酸消解。

消解及步骤要适合于FLAA、GFAA和CVAA,以及配套使用的ICP-AES和ICP-MS分析。

1.3 使用会带来更高再利用率的试剂2.0 概述与方法2.1 最大重量0.5g的样品在9ml浓硝酸和3ml氢氟酸中消解(微波加热条件下)。

也可选择盐酸和双氧水。

样品重量可以增至1.0g。

样品和酸要放在惰性有机容器中(可密封可微波加热)。

温度在5.5min内可加热至180?5 ºC,并能保温9.5min。

可过滤、离心等。

3.0 要点3.1 加热时,挥发等可能会造成质量损失。

3.2 大多数样品选择适当的酸都可以消解。

少量难溶物,如TiO、AlO等 2234.0 应用及材料4.1 微波装置4.1.1 灵敏度?2.5?,2秒内自动调节指定区域的能量。

温度计的灵敏度为?2?。

4.1.2 定期校准温度测量系统。

倒入硅油(高温)时要搅拌,以确保搅拌均匀。

使用两个温度传感器,如果两者相差1-2?,则需要调节温度测量系统。

提示:4.1.3 微波设备要耐腐蚀4.1.4微波设备耐蚀耐压耐溶剂的要求2欧盟Rohs指令推荐测试标准 EPA 3052 汞的测定4.1.5 搅拌器转速最小3rpm4.2 陶瓷容器、容量瓶、量筒,50ml,100ml4.3定性滤纸4.4过滤漏斗(聚乙烯或聚丙烯)4.5分析天平(精度?0.0001g)5.0试剂5.1 尽量使用高纯试剂,避免污染。

EPA3052

EPA3052
5.0 试剂
5.1 所有的试剂都必须达到合适的纯度或高纯度(以酸为例,应可能地进行 亚次沸腾蒸馏)来减小由于元素污染造成的空白浓度.所有本方法中提到的 水均为试剂水(参考 7).其它等级的试剂也可以使用,只要是初次被探明试 剂的纯度足够高,使用时不会降低测试的准确度.如果试剂的纯度可疑,应 对试剂进行分析测定杂质的浓度.能够使用试剂空白浓度必须小于检测限.
度范围内(见第 8.0 节)的目标分析物的性能已得到证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备注:这种技术不适用那些需要制备沥取液的管理规范(例如:方法 3050,方
法 3051,方法 1311,方法 1312,方法 1310,方法 1320,方法 1330,方法 3031,
方法 3040).本方法适合那些要求完全消解作为研究目的之应用(如:地质研
究,质量守衡,分析标准物质)或是应付那些要求完全消解样品的规范.
1.2 在签订分析协议之前,本方法提供一种快速、多元的微波辅助酸消解方
法,以便对发生的地点或材料作出判断.消解溶液及本方法产生的替代程序
适合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LAA)、冷蒸汽原子吸收光谱法(CVAA)、石
墨 炉 原 子 吸 收 光 谱 法 (GFAA) 、 电 感 耦 合 等 离 子 体 原 子 发 射 光 谱 法
7.0 程序
7.1 对密闭的消解罐的温度控制为本方法提供主要的反馈控制性能机制.控 制要求在整个消解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罐内有感应器.微波消解系统感应 温度相差不超过±2.5℃,并在 2 秒钟之内调节微波输出功率. 7.2 所有的消解罐和体积测量器皿仔细地用酸清洗然后用试剂水冲洗,当在 高浓度样品和低浓度样品之间转换时,所有的消解罐(仅为含氟的塑胶密封 衬垫)应使用热的(大于 80℃,小于沸点)的 1:1 盐酸浸泡至少 2 个小时,接着 用热的 1:1 的硝酸(大于 80℃,小于沸点)至少清洗两个小时,最后用试剂水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土壤中的铅和镉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确保土壤修复和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制定一份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壤铅、镉的来源和危害,以及在实施土壤修复和管理工作时应采取的措施。

一、土壤铅、镉的来源1.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煤、冶炼、电镀等活动会释放大量的铅和镉,进入土壤中。

1.2 农业活动: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畜禽养殖等农业活动会导致土壤中铅、镉的积累。

1.3 废弃物堆放:不当处理或堆放废弃物,尤其是含有铅和镉的废弃物,会导致土壤的污染。

二、土壤铅、镉的危害2.1 环境影响:土壤中的铅和镉可以通过水循环、植物吸收等途径进入环境,对土壤生态系统和水体造成污染。

2.2 健康风险:人类通过食物链摄入土壤中的铅和镉,会对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导致中毒、神经系统损害、癌症等疾病。

2.3 农产品安全:土壤中的铅和镉会被农作物吸收,进而进入食物链,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构成威胁。

三、土壤铅、镉修复和管理措施3.1 修复技术:采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如土壤剥离、化学稳定化、植物修复等,去除或减少土壤中的铅和镉含量。

3.2 污染防控:加强废弃物管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避免进一步污染土壤。

3.3 农业管理: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控制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农业活动对土壤的污染。

四、土壤铅、镉监测和评估4.1 监测方法:采用土壤采样、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定期对土壤中的铅和镉进行监测。

4.2 监测指标: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确定土壤中铅和镉的安全标准,评估土壤是否达到安全要求。

4.3 评估报告:根据监测结果编制土壤铅、镉的评估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决策者参考。

五、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使用5.1 编制原则: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明确作业程序和要求。

5.2 使用范围: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土壤修复、农业管理、废弃物处理等相关工作。

EPA3052重金属汞铅镉及其化合物含量测试作业指导书

EPA3052重金属汞铅镉及其化合物含量测试作业指导书

EPA3052重金属汞铅镉及其化合物含量测试作业指导书1.0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EPA3052》萃取方法萃取样品中重金属汞,铅,镉及其化合物,并测其含量.2.0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温度计ˋ血压计ˋ日光灯ˋ水银灯ˋ电容ˋ电路板ˋ铜丝ˋABSˋPAˋPPˋPBTˋPVCˋ色母ˋ聚洗亚胺等样品中汞,铅,镉元素的分析.3.0 职责和权限:3.1 部门主管不定期监督实验室负责人的工作是否真正落实到位.3.2 重金属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管理和监督及纠正实验员对本程序的作业是否正确ˋ规范ˋ标准.以及各步骤的安全作业性是否真正得到落实.3.3 实验员根据作业程序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做到操作正确ˋ技术规范ˋ作业标准ˋ分析快速ˋ结果准确ˋ操作安全.4.0 引用标准文件:制定本规范参考了下列文件中的一些信息,但没有直接引用里面的条文。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4.1 参考国际通用分析操作标准《EPA3052》萃取方法.4.2 相关技术文件数据.5.0 所用试剂:5.1 硝酸(65~68%;ρ=1.4g/ml分析纯).5.2 氢氟酸(40%;ρ=1.13g/ml分析纯).5.3 汞标准溶液.5.4 蒸馏水(三级水以上).6.0 所用仪器设备装置:6.1 微波消化器.6.2 微波消化瓶.6.3 通风柜(带通风系统).6.4 蒸馏水器(规格:10L/h)或高纯水制备机.6.5 容量瓶(规格:100ml).6.6 烧杯(或锥形瓶)(规格:100~150ml).6.7 漏斗(规格:塑料型或玻璃型;配滤纸).6.8 玻璃棒(规格:直径5mm,长20~30cm).6.9 量筒(规格:100ml).6.10 移液管(规格:1ml,2ml,5ml,10ml;配吸耳球).6.11 表面皿(规格:Ø7~8cm).6.12 电子天平(精确度:0.1mg).6.13 pH计.6.14 电导仪(带温度自动补偿功能).6.15 ICP或AAS.7.0 分析步骤:7.1 用蒸馏水器制备蒸馏水.并根据国家标准《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测定蒸馏水的pH值,电导率及可氧化物.7.2 样品的制备:取分析样品至少 2.0g,并将样品制备成细小颗粒或保持样品小颗粒质量约为0.1g.7.3 精确称取样品0.1000~0.5000g于样品杯内.7.4 加入4~9ml硝酸(AR)及1~4ml氢氟酸(是否加入视具体样品而定.加氢氟酸时必须用塑料杯特别小心操作),在消解仪上设置最高压力为2.0MPa.消解15分钟左右,取出并冷却后打开.7.5 若溶剂中有氢氟酸,须将样品置于加热板上加热,以除去氢氟酸,然后取下冷却.若有悬浮物或沉淀,可静置或过滤,然后定容.7.6 同样条件下进行空白实验.7.7 按3 ~ 4种不同浓度配制汞标准溶液.7.8 用ICP或AAS测试样品液中汞元素的含量.7.9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8.相关表单:8.1 ROHS检测报告9.附件/流程图:无文件更改历史记录Amendment History。

ROHS试验指导书

ROHS试验指导书

一、范围:本指导书规定了ROHS的6种有害物质测试方法和部品拆分的方法。

二、内容:2.1铅以及铅化合物测试:2.23、试验方法:3.1仪器XRF:X射线荧光光谱:作为一种比较分析技术,在较严格的条件下用一束X射线或低能光线照射样品材料,致使样品发射特征X射线。

这些特征X射线的能量对应于各特定元素,样品中元素的浓度直接决定射线的强度。

该发射特征X射线的过程称为X射线荧光或XRF。

3.2 测试流程3.2.1 光谱仪准备a) 按照仪器的工作指南给仪器通电,加热设备,并按照厂家的指导说明使仪器稳定。

b) 确保测试稳定,按厂家的指导使检测器稳定。

3.2.2 校准a) 如果该设备不进行校准操作,请直接到3.2.3。

该种情况称为基本参数法。

b) 如果该设备要求校准,则需按照设备的用户手册里的指导原则进行。

设备校准有两种典型的方法:经验法和基本参数法。

(1)经验校准包括一组校准样品的测量。

用于校准的样品在组成上要尽可能的接近未知材料。

校准样品分析物的浓度应该已知,含盖未知材料的预期浓度,且不应通过稀释法来获得。

既然每一分析物至少需要5个不同浓度的样品,所以校准设备则需要25或更多的样品。

样品被测试之后,每一个分析物的X射线强度通过用分析物的浓度进行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来关联。

(2)在基本参数校准过程中,每一种基体材料仅需要一个校准样品。

如果使用者能够完全进行这个基本参数校准,那么在用户手册中应该给出详细的程序。

(3)不管设备应用哪种校准方式,在每次校准后或更新校准后需确认仪器性能,请参照3.2.3。

3.2.3 检测器性能校准无论设备是否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标准,它都需要通过测量认证的参考材料或相关的参考样品来确定。

样品中含有的元素的浓度必须不能大于测试元素筛选限值的3-5倍(见表3)。

由参考样品得到的结果必须在样品测试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当设备用来分析未知材料时,厂商应该提供一个标准的操作程序(SOP)及一个适当的参考样品。

职业卫生-镉及其化合物检测作业指导书.doc

职业卫生-镉及其化合物检测作业指导书.doc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1目的规范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镉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以及工作场所空气中钡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确保对工作场所空气中镉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镉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镉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4.1 原理空气中镉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422.7.5nm 波长下,用乙炔- 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4.2 仪器4.2.1 微孔滤膜,孔径0.8μm。

4.2.2 采样夹,滤料直径为40mm。

4.2.3 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mm。

4.2.4 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和0~10L/min。

4.2.5 烧杯,50ml。

4.2.6 电热板或电沙浴。

4.2.7 具塞比色管,10ml。

4.2.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乙炔-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镉空心阴极灯。

4.3 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试剂和酸为优级纯。

4.3.1硝酸,ρ20=1.42g/ml。

4.3.2盐酸,ρ20=1.18g/ml。

4.3.3高氯酸,ρ20=1.67g/ml。

4.3.4消化液:取100ml高氯酸加入到900ml硝酸中。

4.3.5 盐酸溶液,取10ml盐酸加到990ml水中。

4.3.6 标准溶液:称取0.1000g 金属镉(光谱纯),加热溶于25ml 盐酸中,定量转移入1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为1.0mg/ml 镉标准贮备液。

临用前,用盐酸溶液稀释成10.0μg/ml 镉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镉标准溶液配制。

一、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无机化合物(按Pb计)、铅尘、铅烟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无机化合物(按Pb计)、铅尘、铅烟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无机化合物(按Pb计)、铅尘、铅烟检测作业指导书铅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 适应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铅尘、铅烟的浓度检测。

2 引用标准GBZ/T 300.15-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7部分铅及其化合物3 工作目的与要求3.1 确保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设备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3.2 熟知、熟练运用本指导书内容并严格执行。

4 工作原理及条件4.1 原理空气中气溶胶态铅及其化合物(包括铅尘和铅烟等)用微孔滤膜采集,酸消解后,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283.3 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进行定量。

4.2 仪器4.2.1 微孔滤膜,孔径0.8 μm。

4.2.2 大采样夹,滤料直径为37 mm 或 40 mm。

4.2.3 小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 mm。

4.2.4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为0 L/min~2 L/min 和 0 L/min~10L/min。

4.2.5 烧杯,50 mL。

4.2.6 控温电热器。

4.2.7 具塞刻度试管,5 mL。

4.2.8 容量瓶,50 mL。

4.2.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乙炔-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铅空心阴极灯。

4.3 试剂4.3.1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

4.3.2 消解液:1 体积高氯酸(ρ20=1.67 g/mL)与 9 体积硝酸(ρ20=1.42 g/mL)混合。

4.3.3 硝酸溶液,1%(体积分数)。

4.3.4 标准溶液:用硝酸溶液稀释国家认可的铅标准溶液成100.0 μg/mL 标准应用液。

5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 执行。

5.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装好微孔滤膜的大采样夹,以 5.0 L/min 流量采集 15 m in 空气样品。

5.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装好微孔滤膜的小采样夹,以 1.0L/min 流量采集 2 h~8 h 空气样品。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土壤中的铅和镉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土壤铅、镉污染的扩散和危害,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即铅、镉的来源与危害、土壤铅、镉的监测方法、土壤铅、镉的防治措施、土壤铅、镉的修复技术,详细阐述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一、铅、镉的来源与危害:1.1 工业排放:重工业、冶炼、电镀等行业的废气、废水中含有大量铅、镉,通过排放进入土壤。

1.2 农业活动:农药、化肥的使用、畜禽粪便中的铅、镉等也会进入土壤。

1.3 污水灌溉:污水中的铅、镉含量高,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将导致土壤中的铅、镉含量升高。

二、土壤铅、镉的监测方法:2.1 土壤采样:选择代表性样点,采集土壤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2 样品前处理: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干燥、研磨、筛分等处理,为后续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

2.3 分析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先进的分析方法进行铅、镉含量的测定。

三、土壤铅、镉的防治措施:3.1 控制重金属排放: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减少工业废气、废水中的铅、镉排放。

3.2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严格按照使用说明,避免过量使用,减少农药、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3.3 建立农田环境监测体系:定期监测土壤中的铅、镉含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四、土壤铅、镉的修复技术:4.1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质、石灰等改良剂,提高土壤的抗重金属污染能力。

4.2 植物修复:选择具有铅、镉富集能力的植物进行种植,通过植物吸收铅、镉,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

4.3 微生物修复:利用一些特定的微生物,通过菌株的作用,将土壤中的铅、镉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五、结语: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对于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铅、镉的来源与危害,掌握土壤铅、镉的监测方法,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和修复技术,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土壤铅、镉污染的发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食品中铅、镉、砷、汞、铬、铜、锌、镍的测定_编制说明

食品中铅、镉、砷、汞、铬、铜、锌、镍的测定_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镉、砷、汞、铬、镍、铜、锌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本项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于2011年负责提出并立项,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包括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研制,本项目在《201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项目编号为spaq-2011-49。

标准起草单位为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协作验证单位为:北京市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东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所、福建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珀金埃尔默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为:梁旭霞、梁春穗、张慧敏、彭荣飞、李敏、王晶、胡曙光、张永慧、刘桂华、赵云峰、王竹天。

工作组于10月中旬提交了编制说明及标准文本,供讨论。

二、标准的重要内容及主要修改情况本检验方法研制目的主要是为“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配套服务。

GB 2762-2005中涉及的金属污染物有铅、镉、砷、汞、铬、镍、锡、铝、硒、稀土。

由于锡的容许限量为50 ~250 mg/L,是其它元素容许限量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且锡更适宜在盐酸溶液中测定,故锡测定暂时不在本标准方法研制范围内考虑;2011年新修订的GB 2762不再将铝、硒和稀土列为污染物,取消了其限量规定,铝在食品添加剂中另行限定,且已有GB/T 23374-2009 《食品中铝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故本方法不包括铝、硒和稀土元素;另外,考虑到铜、锌是两种重要的元素,在食品中存在很普遍,采用ICP-MS同时测定便捷,本方法包括了这两种元素。

本标准修订原则主要考虑先进性,可靠性与可操作性,首先要满足“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对各类食品容许限量(ML)的检验要求;其次方法定量限应满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测需要;再者方法准确可靠,具有普遍适用性,易于推广使用。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标题: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土壤中的铅和镉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范和治理土壤中铅、镉的污染问题,制定一份专业的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壤铅、镉的来源、危害、检测方法、处理技术和防范措施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土壤铅、镉的来源1.1 工业排放:工矿企业、冶炼厂等工业活动排放的废水、废气中含有铅、镉等重金属。

1.2 农药和化肥:农药和化肥中的铅、镉等重金属在农田中积累,最终进入土壤。

1.3 垃圾填埋:城市垃圾填埋场中的废弃物中含有铅、镉等重金属,会渗透到土壤中。

二、土壤铅、镉的危害2.1 对植物的影响:土壤中铅、镉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导致植物吸收异常。

2.2 对土壤生物的危害:土壤中的铅、镉会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造成危害,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

2.3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土壤中的铅、镉通过作物进入人体,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如中毒、癌症等。

三、土壤铅、镉的检测方法3.1 土壤采样:选取不同深度和位置的土壤样品,进行采样。

3.2 样品前处理: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干燥、研磨等前处理工作。

3.3 分析方法:常用的土壤铅、镉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四、土壤铅、镉的处理技术4.1 土壤修复:采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技术,降低土壤中铅、镉的浓度。

4.2 植物修复:通过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铅、镉,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4.3 土壤固化:采用添加固化剂的方法,将土壤中的铅、镉固定在土壤中,降低其活性。

五、土壤铅、镉的防范措施5.1 控制源头:加强工业废水、废气的治理,减少铅、镉等重金属的排放。

5.2 合理施肥:选择无重金属污染的有机肥和无机肥,减少土壤中的铅、镉含量。

5.3 定期监测: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铅、镉含量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结论:土壤中的铅、镉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EPA3052重金属汞铅镉及其化合物含量测试作业指导书
1.0 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EPA3052》萃取方法萃取样品中重金属汞,铅,镉
及其化合物,并测其含量.
2.0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温度计ˋ血压计ˋ日光灯ˋ水银灯ˋ电容ˋ电路板ˋ铜丝ˋABS ˋPA ˋPP ˋPBT ˋPVC ˋ色母ˋ聚洗亚胺等样品中汞,铅,镉元素的分析.
3.0 职责和权限:
3.1 部门主管不定期监督实验室负责人的工作是否真正落实到位.
3.2 重金属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管理和监督及纠正实验员对本程序的作业是否正确ˋ规范ˋ标准.以及各步骤的安全作业性是否真正得到落实.
3.3 实验员根据作业程序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做到操作正确ˋ技术规范ˋ作业标准ˋ分析快速ˋ结果准确ˋ操作安全.
4.0 引用标准文件:
制定本规范参考了下列文件中的一些信息,但没有直接引用里面的条文。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4.1 参考国际通用分析操作标准《EPA3052》萃取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