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天津滨海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这些都必会制约新 区的未来发展 。 其他部 门的发展 。 在 区域经济学方 面则是提 出了与 主导 服务业发 主导产业的概念 产业相 关 的众多理论 , 如弗佩 鲁 的增 长极理 论 ; 以杜能
的农业 区位 理论 和韦伯 的工业 区位理 论 为代表 的古典 并没有一个明确 的定义 , 它应 是产业经济学 与 区域 经济 区位理论 ; 费特的贸易 区位 边界理论和俄林 的一般 区位 学 的有 机结合 , 传 统 的主导产 业选 择基准 , 大 部分都 是 理论为代表 的近代 区位理论 ; 胡佛 的成本学 派为代表 的 整个 国家层面上 的, 如果将这些 选择基 准应 用于 区域 主
来发 展。
二、 文 献 综 述
一
直是新 区经 济发展的 中流砥 柱 ,其 G D P贡 献率超 过
6 0 %, 但内部发展 不均衡 。 相 比之下第三产业发 展速度较
从 产业经济学和 区域经济学两个视角进行 的。
从 国外研究来 看 , 区域 主导产 业选择 的分 析主要是 快但 规模发 展速 度较慢 ,现 代服务 业 比重 不高 ,其 中 G D P贡献率 最大 的是 交通仓储 邮 电业和批 发零 售餐 饮
在产业经济学 方面 , 学者们 均对主导产业 的选择基 业 , 占第三产业总体的一半左右 。 总之 , 滨海新 区的二 、 三产业发 展较 为迅 速 , 工业 作 准做 了广泛 的研究 。赫希曼提 出的“ 产业关联 度基准 ” ; 筱 原三代平 从市场需求和生产技 术两个角 度总结 了“ 收 为重点产业优势 比较 明显 , 已形成 了优 势产业 的产业 集
一
步, 尤其在全球 金融危机 的冲击 之后如何通过 区域主 呈上升趋 势 , 2 0 0 8年以后 略有下 降但仍 占较大 比重。第
硕士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硕士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作为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献综述旨在阐明研究者对研究课题的历史渊源和研究现状的掌握程度并给予公正评价,指出现有研究的局限和不足,预示研究前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硕士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一:商业区位选择及商圈实务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国际性商业特别是跨国企业进驻中国市场。
为了扩展商圈范围,提升企业竞争力,跨国商业企业往往选择那些具有优势的区位,以达到策略的可实施性和目标的可实现性。
基于商圈实务理论,就沃尔玛超市进驻浙江省金华市这一实例,研究了沃尔玛商圈的范围及其实务,在此基础上指出沃尔玛超市在商圈扩张过程中应该规避的区位选择问题。
关键词:沃尔玛;商圈实务;区位选择一、商圈理论和商业区位(一)商圈与商圈实务所谓商圈,是指以零售店所在地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的、能吸引顾客的范围。
简单地说,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的地理范围。
商圈理论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即商品和服务中心地理论。
本文所指的零售店的销售范围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即有相对稳定的商圈。
不同的零售店由于所在地区、经营规模和经营条件的不同,其商圈的规模和形态存在很大差别。
同一个零售店在不同的经营时期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其商圈规模也是时大时小,商圈形态表现为不规则的多角型。
为了便于分析,把商圈视为以零售店为中心,向四周展开的同心圆型。
商圈包括三个层次,即中心商业圈、次级商业圈和边缘商业圈。
国内外学者对商圈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有“地理范围”说,有“空间范围”说,还有“心理范围”说。
可以说商圈是“地理范围”和“心理范围”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以一定的地理位置为基础,满足顾客不同时期的购物需求的企业的销售空间。
商圈分析是指对商圈的构成、特点和影响商圈规模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也称为商圈实务,主要包括需求状况分析和竞争状况分析两个方面。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综述【摘要】区域主导产业理论对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从选择基准、指标和评价方法几个方面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进行了综述,重点对比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目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综合现有研究基础,给出了推进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主导产业选择基准评价方法研究综述主导产业是指发展速度快,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对一定阶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扩散性的产业。
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地区的资源和技术是有限的,无法使每个部门得到均衡发展,需要把稀缺的资源和有限的技术集中来优先发展主导产业,同时以此来带动和促进其它非主导产业的发展。
因而,正确选择主导产业以制订合适的产业发展战略,从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对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劳动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效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如何正确选择区域主导产业这一问题,已有很多学者从选择基准、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探索研究,并且有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综述,但是评价方法的对比研究较少。
本文拟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求理论上推进、实践上指导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促进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基准研究对于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来说,众说纷纭。
国内学者借鉴经典的“赫希曼基准”、“罗斯托基准”和“筱原基准”等,根据相关基准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和区域特点,提出不同的选择基准。
主要有:三基准说,四基准说、五基准说、六基准说、七基准说等等,基准体系在不断丰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主导产业评价的精度,但是也增加了其难度。
叶安宁综述了各个基准说的代表性观点;何景明、卢旭提出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应从其基本特征、产业结构的演替趋势以及世界各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具有普遍性的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潜力这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郭晶基于主导产业的五个基准加入了体现区域性的区域比较优势基准和体现海域性的海陆协调发展基准;梁杰加入了就业基准来分析主导产业;童江华、徐建刚、曹晓辉等区别于传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引入三个选择基准:份额偏离基准、结构偏离基准、竞争力偏离基准,统称之为偏离份额基准;戴宾、秦薇指出主导产业的选择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不仅要考虑其直接经济效应,还要考虑主导产业带来的间接社会效应,所以应当引入社会标准;王宏伟、朱德威比较全面地考虑,选择了市场需求、经济效益、技术进步、产业关联、产业规模、比较优势和外贸等七个准则再加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中,选择某个特定的产业作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学者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出主要的研究观点和结论。
一、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1. 产业集聚理论产业集聚理论认为,由于资源、市场和制度等因素的存在,特定的产业在某个地区会形成聚集效应。
地区可以选择利用已有的产业基础,发展相关的产业,以形成主导产业。
2.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地区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该选择那些与其自然资源、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等因素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
这样可以使地区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3. 知识经济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强调地区应该选择那些与其知识产权、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等因素相对应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因为这些产业在现代经济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二、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方法和指标1. 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评估地区的内外部环境。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可以通过SWOT分析来评估地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以便确定适合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2. 因子比较法因子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经济学方法,用于比较不同地区的生产要素条件。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因子条件进行比较,可以选择与该地区的要素条件相匹配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3. 产业链分析法产业链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分析产业内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关联。
通过对产业链的分析,可以选择对地区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关键环节作为主导产业。
三、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许多学者利用上述方法和指标对特定地区的主导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层面上,一些研究关注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地区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
他们发现,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密切相关。
在国别层面上,一些研究关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主导产业的选择差异,并探讨了因素比较理论和知识经济理论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中的适用性。
基于AHP的黑龙江省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
引 言
主导 产 业是 指 一 或 地 区 存 经 济 发 国
展 的 某 阶 段 有 若 T 产 业 部 门 对 产 业 结 构 和 经 济 发 展 起 着 导 向性 币1 动 性 的 作 用 【 带 井 具 有 广‘ 的 去 市 场 前 景 和 技 术 进 步 能 阔 力 的 产 业 ,是 在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各 阶 段 居 于 支 配 地 位 的 地 区 专 门化 产 业 或 产 业 群 , 足 构 建 区 域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 重 要 个 发 展 面 。 主 导 产 业 的 形 成 和 发徙 是 经 济 发鼹 中一 个重 要 的经 济 现 象 ,作 为 一 个 一 家 或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不 同 阶 段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 该 国 家 或 地 区 产 、 结 构 的 演变 方 向 对 【 I , 和趋 势具 有 导 向作 用 ,它 反 映 和 决 定 了一 个 国 家 或 地 区 经 济 的 总 体 水 平 和 发 展 前 景 ,决 定 着 整 个 国 家 或 地 区 的 经 济增 长 和 产业 结 构 的合 理 化 ,对 经 济 发展 和 产 、 升 l 级 起 着 关 键 作 用 。 要 实 现 产 业 结 构 的 合 理 化 , 就 必 须 正 确 地 进 行 主 导 业 选 择 , 其 他 产 业 只 有 围 绕 着 主 导 产 业 彳 能 实 现 断 的 增 长 和 发 展 。 黑 龙 江 省 是 一 个 有 着 特 殊 地 理 位 置 , 资 源 较 为 丰 富 并 且 在 东 北 亚 区 域 经 济 体 中 占 有 重 要 地 位 的 省 份 ,如何在 市场 经 济 中得到 自身经济 的 长足 持续 发展 ,就 需要 准确 的 定位 支持 与 发 展 本 省 的 主 导 产 业 。 黑 龙 江 省 的 主 导 产 业 随 着 经 济 发展 和 产 业 结 构 的 变 化 , 也 经 历 多 次 的 变 化 。 本 文 通 过 对 黑 龙 江
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
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澳门经济近年来经历了一轮高速增长,但目前澳门劳动力、场地租金等成本逐年升高,生产效率并未显著提高,使得澳门产业发展和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遭受瓶颈制约。
从澳门整体发展战略角度来看,迫切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速产业升级,主导产业的选择是实现澳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这也是维持澳门未来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对澳门金融业、创新创意产业和旅游会展业等拟作为主导可行产业的行业提出了发展建议。
标签:可行产业;多元化;澳门经济一、研究背景在过去近20年的经济数据显示,澳门博彩业在快速增长。
1985年,澳门的博彩收入仅为2亿2600万美元,2013年博彩总营业收入约为452亿美元,相当于拉斯韦加斯赌场的7倍。
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数据表明,2015年澳门博彩业营业收入为2308.4亿澳门元,比2014年下跌34.3%。
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成为了发展方向。
二、文献综述1.产业结构内涵产业结构一般是指某个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状态。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的比例在各个工业领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
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2.主导产业内涵主导产业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的行业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中起着指导和主导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产业技术进步的能力。
导产业的产值在区域整体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增长率、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采用结构模型共有三层,目标层用来判断什么是主导产业,方案层用来编排出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可供选择的主导产业类别,准则层或指标层是中间层次,是从发展产业群当中选择主导产业的重要标准。
1.层次分析法的目标层目标层是要判断主导产业类型及其先后次序。
作为一个经济系统,澳门的主导产业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产业,而应该是一个产业群,但这个主导产业群依据各个产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大小应该有一个未来演变替代次序。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就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选择基准及其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归纳了国内外关于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进展情况、研究成果,并对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加以说明,希望有助于将来在区域主导产业研究方面的创新和进步。
【关键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评价方法产业结构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加大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着力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个区域的经济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其选择的主导产业所决定的。
主导产业的不同将直接导致产业群体结构不同,这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时期就表现为不同的区域经济特色。
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可以说是区域主导产业相互更替的结果。
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核心,也是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
国内对主导产业理论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
进入90年代后,主导产业研究不再停留在国家层面,更多地转移到了区域层面。
1994年国家出台了《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其中就着重提出要发展石化、机电、汽车、建筑业四大支柱产业。
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纲要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提出了本省的主导产业。
随后,许多县、市也在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发展本地区主导产业的设想。
发展主导产业,首先应该确定主导产业,也就是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并由此引出了主导产业选择基准问题。
在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者主要是在借鉴国外学者的选择基准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其他基准,形成了较多关于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理论。
此外,在主导产业选择的应用研究方面,热点集中在如何构建主导产业指标体系以及选择综合评价方法方面。
一、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1、主导产业概念的理论渊源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其重要著作《经济成长阶段》一书中第一次明确阐述了主导产业的概念,他把经济的各部门分成三类:主导增长部门、辅助增长部门、派生增长部门。
天津滨海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摘要: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增长极,它的发展对天津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包含着主导产业的更替。
本文从区域主导产业的空间属性和产业属性两方面作为选择基准,确定滨海新区的主导产业,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一、引言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东部临海地带,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集港口、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港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区港联运合作区和工业聚集区集于一体的区级行政区。
现已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布局,国内外大型项目的引进、国有大型企业的进驻和国内优秀研发资源的迁入,滨海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发生转变。
2011年新区GDP为6206.87亿元,占天津市GDP的54.9%。
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富活力的经济发展区域。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进程的重大战略,主导产业的选择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的重要一步,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如何通过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发挥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已经成为影响区域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滨海新区的蓬勃发展不仅关系着天津的未来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未来发展。
二、文献综述从国外研究来看,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分析主要是从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两个视角进行的。
在产业经济学方面,学者们均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做了广泛的研究。
赫希曼提出的“产业关联度基准”;筱原三代平从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两个角度总结了“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
罗斯通过经济发展阶段与主导部门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主导产业的两大准则: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是否带动经济中其他部门的发展。
在区域经济学方面则是提出了与主导产业相关的众多理论,如弗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以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为代表的古典区位理论;费特的贸易区位边界理论和俄林的一般区位理论为代表的近代区位理论;胡佛的成本学派为代表的现代区位理论。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地方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决策,影响着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
本文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概念、影响因素、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研究发现,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政策环境、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各种方法和理论,用于指导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
未来研究应该关注如何更好地整合各种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更加有效的选择方法,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影响因素、方法、国内外研究、研究方法、结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一直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适合本地区资源禀赋、优势产业以及市场需求的主导产业,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成为了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主导产业可能面临市场转型、技术更新等问题,而新兴产业的崛起也为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深入研究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方法和影响因素,可以为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旨在解释本研究的动机和重要性,引导读者对本文的关注和理解。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系统地总结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概念、影响因素、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具体来说,本文旨在深入挖掘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内在机制,探讨不同因素对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程度和方式,以及各种方法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述,可以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也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促进区域主导产业的优化布局和发展。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开展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发展背景、理论基础、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对该研究领域进行探讨。
一、发展背景经济全球化是引起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促使各地区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需要考虑到其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另外,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内市场的开放,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互动也进一步加强,这也为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不均衡发展现象。
一些地区因为历史、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发展相对落后。
开展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旨在推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理论基础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内生增长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价值链理论等。
内生增长理论强调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完美组合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产业集群理论强调同一区域内具有相似特征和互相依存的企业聚集形成的集群,能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聚合效应,并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价值链理论则认为不同产业之间具有协同性和关联性,产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也不是纵向的,而是横向的。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域特色、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市场需求等。
具体原则如下:1. 找准地域特色。
不同地区的特点和禀赋不同,需要在此基础上确定主导产业。
2. 确定资源禀赋。
主导产业应考虑地区的资源禀赋,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主。
3. 技术条件优先。
选择主导产业时,技术条件优先考虑,以保证产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
4. 重视市场需求。
选择的主导产业要符合当地市场需求,以实现市场规模和效益最大化。
5. 产业间协同。
主导产业应与周边产业形成协同效应,避免相互冲突。
浅析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发展对策
经济私营企业的活力,我们的建议是:(1)政策法规:首先是做好“开源”,资本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因此利用金融服务业市场开放扩大的契机,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办好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同时,适时有条件的发展其他融资平台,促进多种融资渠道的形成;其次,由于思想观念,历来有把公有制经济发展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看法,从而导致了一些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公平待遇问题。
对此笔者建议创造条件,逐步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难———调整并强化相关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主要体现在区域银行为小微企业、乡镇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以解决其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和融资难等问题。
(2)破除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受阻还存在着缺乏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管理培训、创业辅导、科技扶持、投资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再者社会上“仇富”、“怕富”和“劫富济贫”等不正常的心态,都阻碍和严重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因此,要逐步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创业发展环境和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
(3)加强规范引导:工业化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发生演变的过程。
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在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针对我省资源丰富而制造业生产深度与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以及非公有制经济普遍存在着实力弱、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抗风险能力差、产业分布狭窄等问题,在鼓励其发展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大对非工业经济的教育、引导、规范、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和水平,为起步发展中的企业提供良好生存环境,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较快地形成规模经济,促进生产深度的深化和产业链的延长,从而达到不仅强化现有核心优势产业、培育切合贵州资源禀赋的新生产业,同时将竞争劣势转变为优势,最终有利于贵州的经济发展。
五、结语上述所讨论的贵州近年来非工业经济中规模以上私营企业生产深度和非工业经济发展的联系,只是实证的一个方面。
更为紧密的相关分析和检验并未在本文所讨论的范围之内。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2(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经济学的视角一、关于区域间发展关系研究(一)均衡发展理论均衡发展理论主张各地区、各产业应基本保持同步发展,通过平衡部署生产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其代表人物有赖宾斯坦、纳克斯和罗森斯坦一罗丹。
赖宾斯坦(Leibenstein H,1957)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努力使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以取得长期的持续增长。
保罗·罗森斯坦一罗丹(P.N.Rosenstein 一Rodan,1943)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众多产业,从而突破其发展瓶颈,推进经济全面高速增长。
该模型主要缺陷是没有看到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潜在作用,出口基地模型弥补了这一弱点。
出口基地理论(export base theory)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诺思(North,1955)提出,后经蒂博特(Tiebout)、罗曼斯(Romans)以及博尔顿(Bolton)等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其理论基础是静态比较分析中的外贸乘数概念;其基本思想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其输出产生的增长,区域外生需求的扩大是内生增长的主要原动力。
根据这个理论,如果每个地区都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自由贸易会逐步平衡地区间的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价格(利润和工资),从而导致地区差距不断缩小。
纳克斯(R.Nurkse,1953)认为,在不发达国家中,贫穷既是其资本形成率低下的原因,也是其结果。
资本缺乏是产生贫困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资本形成不足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和约束条件。
均衡发展理论注重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和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地区和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但对工业化过程中片面强调工业化,忽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的倾向有所影响。
(二)非均衡发展理论针对罗森斯坦—罗丹、纳克斯等人提出的部门、区域的均衡增长理论,另一些经济学家则从相反方向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指在某一地区中,选择一个或一些特定产业作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推动经济的增长和转型升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国和地区都在积极进行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以期能够通过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1.《区域主导产业的静态分析与动态演化研究综述》(黄婷婷,卢高学,田琦,2019年):该文献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和总结,对区域主导产业的静态分析和动态演化进行了论述。
重点分析了静态分析的方法和理论框架,并讨论了区域主导产业的动态演化机制。
2.《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式研究》(王志军,周晓宇,2017年):该文献从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模式。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了不同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模式,并探讨了其选择的原因和效果。
3.《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与传统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李明,韦凌雁,2015年):该文献通过对我国传统产业升级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与传统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对传统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论文文献综述模板
文献综述模版1、产业化的内涵、必要性方面。
“产业化”的概念是从“产业”的概念发展而来的,“产业” 本来意义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生产部门,有时也专指工业。
后来随着“三次产业”的划分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则推而广之,泛指各种制造提供物质产品、流通手段、服务劳动等等的企业或组织。
“产业”这个概念是属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与宏观经济的单位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的总和。
首先,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次,从准宏观的产业结构层次来看,在农业产业分化的同时,农业与农业关联产业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
最后,在农业与其关联产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同时,它们之间实现经济联系的准微观的组织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来看,农业产业化本身应该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则更有必要将农业产业化纳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许多学者积极地运用西方产业经济学的一些理论来研究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这无疑对农业产业化的研究和建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适合中国国情的产业经济学有着重要意义。
[1](陆英刚,尹坤,2010)农业产业化亦称农业一体化。
它发源于20 世纪50 年代的美国,此后很快推广到西欧、日本以及其他国家。
西方国家农业一体化的基本内容是:农业生产环节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同其他产业(工业企业或商业企业)在经济上或组织上进行着某种协作或联合。
现代农业中出现的各种农工商联合企业,成为实现农业一体化经营的具体组织形式。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而出现的。
我国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内涵,权威的表述见于党的十五大报告: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区域经济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政策研究文献综述作者:李珊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32期摘要: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指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手段。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差距问题愈加突出,经济政策的效用也愈加显著。
通过对国内外区域经济政策的相关文献系统的梳理、比较研究发现:区域差异、社会不平等问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通病,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是政府决策者最优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区域经济政策;区域差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工具选择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32.0101引言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国民经济总量实现了质的飞跃,国际地位也不断上升。
其中,作为政府指导经济发展的工具——区域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也出现了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不均、不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通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相关文献的研究梳理,发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前许多国家或地区面临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与内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显现。
自“九五”计划以来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会是我国长期坚持并落实的基本国策。
然而,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差异,区域问题也各有不同。
何时何地实行怎样的区域经济政策,将会是相关学者乃至政府今后研究具体区域问题的思路所在。
文章从理论依据、发展演变、研究对象、政策创新以及工具选择等方面对国内外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旨在为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点。
2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区域分工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和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是区域经济政策的三大理论基础。
区域分工理论是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主要分为成本学说和地区主导产业理论。
论区域主导产业
绩效评估在区域开发中的应用
本节将介绍绩效评估在区域开发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进行绩效评估。首先, 绩效评估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实时监测与评估产业发展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 问题。其次,绩效评估能够为政府制定和调整产业政策提供依据,提高政策的 有效性和针对性。最后,绩效评估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不 断改进和创新。
问题阐述:区域主导产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缺乏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低附加值、 高能耗、粗放式发展等问题。同时,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区域主导产业 还面临着产业转型的压力,需要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此 外,由于区域主导产业的复杂性,如何有效地评估区域主导产业的效率和发展 趋势,是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
3、DEA方法还可以对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根据计算出的相对效 率值,结合未来的投入产出指标预期,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关区域主导产 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结论与建议:基于DEA方法的区域主导产业决策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以下 建议:
1、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区域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财政 补贴等政策措施,提高这些产业部门的效率和竞争力。
4、根据基准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调 整和优化提供了指导方向。
综上所述,基准分析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然而,其不足之处仍需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降 低指标筛选的主观性、提高综合权衡不同指标的能力以及丰富实证分析的案例 研究。也需要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以更好地指导区 域经济的发展。
论区域主导产业
目录
01 区域主导产业:定义、 重要性及发展策略
02
一、区域主导产业的 定义与重要性
区域主导产业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式 中: 一劳动专 If 率( 乩 ' : 又称区位商) - J ; £f ; — 区域 f 部门的劳动力人数 ;
.
厶 ~ 区域劳动力总人数; £ 一全国 , 部门的劳动力人数 ;
£ 全 国劳动力 总人 数 。 一
之和 :
n n
『 =∑XiX ∑ Ⅱ z / “
该值表示该产业在投入方面对其他产业的依赖程度 。
“ 前向关联”记为 ) ( 程度的计算方法是 , 在投入产 出系数表中, 求该产业横 向投入系数 之和。计算公式为:
维普资讯
4 8
山 东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1 0 期
2o 0 6年 3 月
山
东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Vo .0 N . 12 0 1
Ma 2 o r. 0 6
JU N L0 姒 N o GI s TJ FLG T I叫 S Y 0 R A FS D N n 【E 0 IH N r I N m
经济效益较好 , 能够吸引各种资源向该产业流动 , 而促进该产业的更快发展 , 从 加快发展生产 率快的产业 , 就能促进国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按这一基准选择主导产 业, 就是选择技术进步陕, 技术要素密集 , 经济效益好 的产业 。
筱原三代平 的方法强调了市场需求和技术 因素 , 弥补了关联度这一基准的不足 , 对在技术 上 占优势的区域和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 而且该基准又可直接转化为定量方面是其一大突破 , 但
收稿 日期 :0 5 l O 20 一l —l
作者简介 : 陈慧义(98 , , 17 一)男 山东省苍山县人 , 在读燕 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区域经济 。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是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始于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的研究,目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存在缺乏动态性研究、选择基准与指标体系不相配等问题,进行基础理论再研究、开展选择结果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和培育支持体系研究将是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标签:主导产业;选择;综述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根据主导产业的特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选择出主导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有效的战略行为。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都纷纷提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各自的主导产业。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再度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重点研究课题,有必要通过对区域主导产业的研究进展的回顾,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研究重点,从而促进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作进一步研究。
一、国外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发展回顾国外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主要是以国家层面的主导产业为研究对象,在主导产业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0世纪6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Walt WhitmanRtstow,1916--2003)出版了《经济成长的阶段》。
他在经济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将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进行研究,概括出一个世界经济和历史的普遍的经济成长模式,也就是经济成长阶段论。
他通过研究各国经济发展效率的差异发现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主导部门,在每个阶段,甚至在一个成熟并继续成长的发展阶段中,都存在一些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部门,并称这些部门为主导部门,从而描绘出经济成长阶段的依次更替与主导部门依次变化之间的关系。
罗斯托认为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这些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
这种扩大作用是通过主导部门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项效应实现的。
区域主导产业研究综述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区域发展
符合后进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长远利益的。因此这种理论
和 作 用 ,不 发 达 地 区 区 域 主 导 产 业 的 选 择 和 培 育 ,利 用 外
也是有缺陷的。
资与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关系,特色经济与区域主导产
三 、国 内 的 区 域 主 导 产 业 研 究 进 展
业 的 培 育 等 ,也 正 在 成 为 理 论 界 关 注 的 问 题 。
主 导 产 业 。这 里 收 入 弹 性 是 指 需 求 的 收 入 弹 性 。需 求 的 收
别强调主导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他认为, 入弹性表示人均国民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对某一产
正确选择和建设主导产业,是经济成长中实现经济“起 品需求的变化。某社会产品的收入弹性 需求增长率 国
飞”的 基 本 条 件 ,在 经 济 增 长 的 任 何 阶 段 ,主 导 产 业 部 门 的迅速扩展都是经济向前跃进的决定性因素。在经济增
筱 原 标 准 。 日 本 经 济 学 家 筱 原 三 代 平 ,在 战 后 日 本 制定其产业政策时提出了选择主导产业部门的两条标 准 ,即 收 入 弹 性 标 准 和 生 产 率 上 升 率 标 准 。他 认 为 主 导 产 业部门应该是所生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最大、生产率 上升率最高的产业部门。筱原标准对日本产业政策的制 定 发 挥 了 积 极 的 作 用 ,产 生 了 很 大 的 、长 期 的 影 响 。
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理论有: 罗 斯 托 的“ 主 导 部 门 分 析 法 ”。 罗 斯 托 在
年出
筱 原 三 代 平 的“收 入 弹 性 基 准 ”和“生 产 率 上 升 基 准”。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于 世纪 年代中期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作者:李疆接龙志富程娜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0期[提要]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相关理论,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对“产业选择”研究进行探究,采用数据来自于CNKI期刊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91~2019年之间的1,356篇文献。
关键词:产业选择;知识图谱;研究综述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生态文明视角下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的产业选择研究”(项目编号:S201910531023,湘教通[2019]219号)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20年3月18日一、引言产业选择理论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由于区域内部资源的有限性,基本上不可能使所有的产业部门共同发展。
所以选择区域主导产业,集中区域内部稀缺有限的资源和技术,优先发展其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提升地区的经济水平从而带动其他的产业部门的发展。
选择合适的区域主导产业,探寻合适地区的产业发展道路,制定合适的区域发展战略,对于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区域扶贫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一)研究方法。
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是基于Java平台运行的一款对研究文献资料进行整合处理分析并进行可视化的软件,能够对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变化趋势、引文的内在联系进行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软件可以把文献资料中的发文机构、作者、主题关键词等分布情况通过可视化的图像显示,所以也把通过使用此方法得到的可视化图像称为科学知识图谱。
Citespce现已成为学术论文和其他相关研究最重要的可视化信息软件之一,借助CiteSpace软件剖析了国内产业选择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对所得的文献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除重操作,Citespace的相关参数和设置说明如下;时间选择为1990~2019年时間切片选择为1年,在“Node Types”选项卡中选取“Author”和“Keyword”为“引文节点”类型;“Selection Criteria”选项卡中选取“Select Top 50”;关键词重要度指标为频次和中心度。
使用Citespace软件所具有的关键词共现图表并进行对应聚类,调整和去除相关性低的聚类,得到理想的分析数据。
(二)数据来源。
此次进行数据分析的数据均来自于CNKI(中国知网),采用人工手动高级检索方式进行文献检索,首次检索条件为:主题选择包含“产业选择”或“主导产业”以词频为检索依据进行数据库检索,所得结果为共计29,012条数据,选择中文文献后结果共计24,372条;由于收录论文数量庞大但数据相关性不足,所以在已检索结果中再次进行高级检索,选择检索条件为关键词包含“产业选择”得到检索结果为时间跨度为1990~2019年的2,094条论文数据。
对所得数据进行人工校准,去除:政策、谈话、学习心得、评论论述、访谈记录等非学术类文章后共所得有效处理数据共计2,093条,将所得结果以Refworks格式导出备用。
三、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一)产业选择发文量分析。
某一研究领域不同时期的学术文章发表量能够反映出此领域不同时期的研究热度和情况。
如图1所示,国内最早出现“产业选择”有关的文章是在1990年,然后一直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发展;直到2001年“产业选择”的发文量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在2008~2011年相关发文量一直比较稳定并在2012年达到顶峰,之后发文量就呈逐年下降趋势。
(图1)(二)发文机构分布分析。
使用Citespace软件,对“产业选择”研究点的发文机构进行考察,发现发文量最多的是“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其一共发表11篇相关文章。
其次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发文量分别为10篇和8篇。
对于前20的发文机构排序发现,研究的机构主要是大学的各个经管类学院。
(表1)(三)关键词词频和中心性分析。
通过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中心性大小可以了解我国产业选择研究的研究主题和大致研究方向,对从CNKI(中国知网)导出的2,093条有效数据,经过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的处理,对所选取的数据进行关键词进行处理,并将所有的关键词依据词频和中心性进行排序,选取前20的主要关键词,绘制成图表。
如表2所示,其中主要的关键词有“主导产业”、“产业结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选择”等。
其中,“产业选择”中心性达到0.39,说明主导产业是产业选择研究的重要研究主题。
可以看出,对于产业选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导产业的选择”和“产业优化”等方面。
(表2)(四)关键词共现分析。
作为对一篇研究文献的研究主题和方向整体概况的“关键词”,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浓缩精炼。
而对于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来说关键词也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所得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并对高频词进行聚类,对阈值进行必要的调整,得到理想的关键词聚类图。
(图2)据图谱分析得到包含:主导产业、产业选择、新兴产业、比较优势、选择基准、区域经济、影响因素等12大聚类群组,集中反映了关于产业选择研究的主要围绕这些词组群展开的。
四、研究趋势分析回顾研究历程,我国区域产业选择研究始终围绕着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形势,结合对各个不同时期学界的相关研究的发文量进行分析研究,梳理出我国对于“产业选择”和“主导产业”研究的大体趋势。
对于“产业选择”与“主导产业”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才进入我国专家学者的研究视野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国内学者最先针对于国外产业选择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与梳;2001年作为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在这一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转变,中国的国际化趋势对于经济发展的速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对于产业选择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倡导,对于产业选择的相关研究又一次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2012年以后“十二五”规划倡导的“产业升级”和“全面协调发展”致使对于“产业选择”的相关研究热度慢慢下降;但在2014年精准扶贫被倡导,专家学者以产业选择理论指导地区的脱贫攻坚,产业选择开始与地区扶贫相联系起来,相关研究朝着一个新的思路发展起来。
依据国内区域产业选择相关研究的发展进程,结合不同时期国家经济形势发展的不同要求,加之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于国内学者在不同时期产业选择研究的发文量的分析,将国内产业选择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五个主要阶段:(一)初始阶段(1986~2001年)。
我国最早接触和研究“产业选择”相关理论是在国外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对已存在的理论进行梳理和再研究,这一阶段是我国对于相关研究的奠定时期。
这一时期是国内关于产业选择理论的起步,其中理论研究对后续的相关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包括:于1991年由何炼成等人发表的《论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竞争战略》中结合国情分析了正确的区域产业选择和区域布局对于对外竞争的重要性。
倪前龙和倪波的研究阐明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六大原则,包含:需求弹性原则、产业关联原则、技术进步原则、输出导向原则、兼顾原有基础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并就六大原则构建了对应的指标模型。
还有王辰的《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对后续研究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在这一时期的研究基本具有以下特性:第一,研究大部分是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第二,研究很多是建立在国外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多数借鉴了国外研究的成功经验;第三,研究的方法和产业选择的基准单一。
但是,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为后续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发展阶段(2001~2008年)。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的经济形势开始发生深刻的改变,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比以往任何阶段都要迅速,相应的国际化进程也在加深,这使得国内对于“产业选择”研究的要求也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所以在这一时期里,关于“产业选择”的相关理论研究受到重点关注,发文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出现了对于“产业选择”理论研究有较大影响力的文献,如:张圣祖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分析》、罗明和黄小梅的《论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等。
其次,在这一阶段里关于包含制造业和加工业在内的第二产业的选择理论研究出现了大幅增加:马晓国的研究阐述只有通过优先发展第二产业,利用第二產业的效率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才是使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发展方式。
而且,在“产业选择”研究中所使用到的研究方法也逐渐丰富起来:黄信灶和行金玲将管理学理论中研究企业的市场竞争的“波士顿矩阵”应用到区域产业选择中来。
邵红梅、张耀辉在研究广东省重点产业的评估和选择中运用了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
与初始研究阶段不同的是,此阶段的研究主要是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产业集群等关键词被广泛提及。
(三)转变阶段(2008~2012年)。
在这一时期中随着国家的战略方针的变化,对于产业选择的研究也发生了一些转变。
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现阶段应当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逐渐成为“产业选择”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这一时期的研究发文量也趋于一个平稳并且保持着相当的数量,说明这一阶段“产业选择”依旧是作为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
在这一时期中的相关研究,多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等研究点联系在一起。
如:刘相建在国家提出振兴东北的发展战略下对东北老工业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进行了分析;李彤借助了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发展的案例,总结相关理论,对辽中地区(包含:抚顺、鞍山、本溪等)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相应的对策;卢志舟和张仲义研究了循环经济下的工业园区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和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
(四)衰退阶段(2012~2014年)。
自2012年的“产业选择”有关研究发文量达到顶峰以后,开始快速的衰退,2012年之后是“产业选择”相关研究的热度迅速消退的时期。
结合国家的实际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知道,在国家提出“十二五”规划之后,“转思想,促发展”的理念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等被国家倡导。
在这一时期里,主导产业和“产业选择”的热度逐渐被“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等研究所取代。
而在这一时期里的研究主要像刘铁和王云研究了在战略性发展新兴产业中涉及到的一些产业选择相关问题;董树功在他的研究中阐述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会出现不同的新兴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要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家实际发展态势。